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

目录

1.路由技术定义 (1)

2.路由技术分类 (1)

2.1算法分类 (1)

2.2协议分类 (1)

3.路由协议 (2)

3.1内部网关协议IGP (2)

3.1.1OSPF路由协议 (2)

3.1.2RIP路由协议 (3)

3.2外部网关协议EGP (3)

3.2.1域间策略 (4)

3.3RIP与OSPF对比 (4)

路由技术

1. 路由技术定义

路由技术主要是指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是:属于自适应的选择协议(即动态的);是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即分自治系统内部和自治系统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有RIP和OSPF 等)和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2. 路由技术分类

2.1 算法分类

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路由选择的方法或策略。

按照路由选择算法能否随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通信量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进行分类,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静态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这是一种不测量、不利用网络状态信息,仅仅按照某种固定规律进行决策得简单得路由选择算法。静态路由选择算法简单和开销小,但是不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主要包括扩散法和固定路由表法,需要是依靠手工输入的信息来配置路由表。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减小了路由器的日常开销。在小型互联网上很容易配置。可以控制路由选择的更新。但是,静态路由在网络变化频繁出现的环境中并不会很好的工作。在大型的和经常变动的互联网,配置静态路由是不现实的。

(2)动态算法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是依靠当前网络的状态信息进行决策,从而使路由选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量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特点是能较好的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是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动态路由选择算法一般采用路由表法,主要包括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和集中式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是每一个节点定期与相邻节点交换路由信息,修改各自的路由表,这样使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经常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况。集中式路由选择算法是网络中设置一个节点,专门收集各个节点定期发送获得状态信息,然后由该节点根据网络状态信息,动态的计算出每一个节点的路由表,再将新的路由表发送给各个节点。

2.2 协议分类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协议可以自动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路由表的方法。动态路由的主要优点是,如果存在到目的站点的多条路径,运行了路由选择协议(如RIP或IGRP)之后,而正

在进行数据传输的一条路径发生了中断的情况下,路由器可以自动的选择另外一条路径传输数据。这对于建立一个大型的网络是一个优点。大多数路由选择协议可分成两种基本路由选择协议:

(1)距离矢量

计算网络中链路的距离矢量,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路由选择。典型的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有IGRP、RIP等。路由器定期向邻居路由器发送消息,消息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整个路由表,如:到达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距离、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跳地址等。运行距离矢量的路由器会根据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链路状态

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有OSPF等。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目的是得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每个路由器都要提供链路状态的拓扑结构信息,信息的内容包括: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链路、以及该链路的物理状态等。根据返回的信息,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及时修改路由配置,以适应新的路由选择。

3. 路由协议

由于因特网规模庞大,为了路由选择的方便和简化,一般将整个因特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区域,称为自治系统。每个自治系统内部采用得路由选择协议可以不同,自治系统根据自身情况有权决定采用哪种路由选择协议。

因特网路由协议属于自适应的选择协议(即动态的);是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即分自治系统内部和自治系统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得路由选择协议。具体的协议有RIP和OSPF等。外部网关(路由器)协议(EGP):两个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为两个相邻的位于各自域边界上的路由器提供一种交换消息和信息的方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BGP-4)。

3.1 内部网关协议IGP

IGP(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网络内网关(主机和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路由信息能用于网间协议(IP)或者其它网络协议来说明路由传送是如何进行的。

Internet网被分成多个域或多个自治系统。一个域(domain)是一组主机和使用相同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集合,并由单一机构管理。换言之,一个域可能是由一所大学或其它机构管理的互联网,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域中选择路由。

3.1.1 OSPF路由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First)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 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内部网关协议用在一个

域中交换路由选择信息,如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和优先开放最短路径协议(OSPF)。OSPF 是与OSI的IS-IS协议十分相似的内部路由选择协议。在区域的边界,周边路由器将一个域与其它域相连。这些路由器使用外部路由选择协议(Exterior Routing Protocol)交换路由信息。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EGP)为位于自治域边界的两个相邻的周边路由器提供一种交换消息和信息的方法。对于EGP的替代是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它改进了EGP的性能,如指定路由选择策略的能力。

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域内交换路由选择信息。常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ARP用于Internet和TCP/IP网,是一种邻居发现协议,它与OSI 端系统对中间系统(ES-IS)协议相似。路由器和主机(用户计算机、服务器等)都使用ARP 来相互通告。路由器把包含一个IP地址的分组广播出去。网络上有这个IP地址的计算机或设备回送自己的LAN地址。这些地址被存入路由选择表中,以备将来使用。

另一个与ARR相似的协议,称为逆ARP(RARP),执行相反的任务,它根据已知的网络地址获得IP地址。

3.1.2 RIP路由协议

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DVA)计算路由选择路径。在DVA中,路由选择是基于到一个目的站中最少路由中继(hop)数或到一个相邻路由器路径的费用计算出来的一个总的费用。RIP 路由选择表与其它路由器大约每30秒钟交换一次,路由器就是基于新的消息来重新生成它们的路由选择信息表。如果一个路由器连到低吞吐量的WAN链路,那么它在重新生成路由选择表时就会落后。另外,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表要增加网络额外开销,它会引起许多拥塞,进一步推迟路由选择表的更新。如果一条路由失败了,重新建立路由选择表所需的延迟将会推迟一条新的路由尽快地建立。

优先开放最短路径(OSPF):OSPF是一个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它是由开放系统互连(OSI)中间系统对中间系统(IS-IS)域内路由选择协议所做的工作派生出来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相比,需要更强的处理能力,但提供更多路由选择处理控制和更快的变化响应,Dijkstra算法用于计算路由是基于分组必须跳跃(hop)过的路由器数、传输线路的速度、交通拥塞延迟和根据某种度量的路由器费用。OSPF路由选择表只在必要时更新和仅更新有效(变化)的信息。

3.2 外部网关协议EGP

外部网关协议(EGP)是为两个自治域边界的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和消息。外部网关协议还提供一种方法,为路由器相互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每一个域有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被选作EGP 协议路由器。每一个EGP使用内部网关协议和同一域内部的网关交换路由选择信息,以便它知道局域内端系统(主机)的地址。EGP与其它域内的EGP相连和交换有关各自域内端系统的路由选择信息。有了这些信息,网关就知道发送信息到域外其它系统的最佳路径。

EGP的主要功能如下:执行相邻网关连接过程使两个外部网关相连和决定交换信息。通过发送一条消息周期性地核实相邻的路由器和等待一个响应,这将确保一个外部网关仍可采

用。周期性地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路由器的EGP例行程序能够轮询相邻的路由器以获得更新的信息。通常要维持两张表,用内部协议如RIP和OSPF获得一张内部路由表,用EGP获得一张外部路由表。运行EGP协议的路由器必须通过静态路由选择表显式定义那些与之相连的路由器,以避免环路和提供安全性,但不支持扩展。

3.2.1 域间策略

几个新的域间路由选择协议被推荐在Internet网上使用。随着Internet网规模的扩大,现行的外部协议不能提供足够的扩展能力。实现基于策略路由选择的新协议比EGP更具有可扩展性(Internet的要求)。基于策略路由选择给管理员更多的网络控制、允许优化交通流量和实现安全特性以及服务收费。

(1)BGP

周边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作为一种中间解决方法提供了一些有限的策略特性,但它没有解决可扩展的需求。路由器属性如一条路径的费用和安全性也被加入BGP。由于BGP的路由选择信息交换只传送增加的部分而不是整个数据库,所以它所需的带宽降低了。

(2)IDRP

域间路由选择协议(Inter Domain Routing Protocol,IDRP)是一个类似于Internet 周边网关协议(BGP)的基于策略路由选择协议。策略路由选择提供了以预定方式路由传输的方法,它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其中的每一种路由器为一个分组通过网络定义了一条路径。注意,IDRP是一个基于OSI的协议。

域间策略路由选择(IDPR):域间策略路由选择(Inter domain Policy Routing,IDPR)是一个在域间实现源路由选择和基于策略的路由选择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源路由选择由于分组本身保持路径信息而提供一些有用的增强特性。这对于初始发现路径是很必要的,但后继的分组只是简单地把路径放入自己的头部。

3.3 RIP与OSPF对比

RIP协议是一种传统的路由协议,适合比较小型的网络,但是当前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急剧膨胀,RIP协议无法适应今天的网络。OSPF协议则是在Internet网络急剧膨胀的时候制定出来的,它克服了RIP协议的许多缺陷。

(1)跳限制

RIP协议一条路由有15跳(网关或路由器)的限制,如果一个RIP网络路由跨越超过15跳(路由器),则它认为网络不可到达,而OSPF对跨越路由器的个数没有限制。

(2)子网掩码

OSPF协议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RIP则不支持,这使得RIP协议对当前IP地址的缺乏和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灵活性缺少支持。

(3)广播更新

RIP协议不是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而是定期地广播路由表,这对网络的带宽资源是个极

大的浪费,特别对大型的广域网。OSPF协议的路由广播更新只发生在路由状态变化的时候,采用IP多路广播来发送链路状态更新信息,这样对带宽是个节约。

(4)层次区别

RIP网络是一个平面网络,对网络没有分层。OSPF在网络中建立起层次概念,在自治域中可以划分网络域,使路由的广播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链路中继资源的浪费。

(5)OSPF在路由广播时采用了授权机制,保证了网络安全。上述两者的差异显示了OSPF 协议后来居上的特点,其先进性和复杂性使它适应了今天日趋庞大的Internet网,并成为主要的互联网路由协议。

卫星通信系统路由技术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的内容是卫星路由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技术背景。20世纪ATM公司通过通过实验验证星上ATM不可行,IP网络路由技术胜出。21世纪的几个通信卫星证明了IP网络的可行性。所以说IP网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当前的交换技术 首先是透明转发 AB之间通信,首先通过A端卫星和地面站与B端卫星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地面站和卫星作为转发站构成链路。 如图所示,用户A通过控制信道向地面站发送与用户B建立连接的请求 (①②),地面站通过控制信道向用户B发送建立连接请求,等待用户B响应(③④)。当用户B同意建立连接,向地面站反馈同意应答(⑤⑥)。地面站把应答反馈给用户A(⑦⑧)。同时地面站根据卫星1、2的信道状态,为用户A、用户B 分配信道(⑨⑩) 但是这种转发技术灵活性较低,卫星信道延时较大,且可靠性较差。其次星上ATM交换 当两个用户终端A、B属于不同卫星波束覆盖区域时,卫星之间具有

星际链路,可以直接通信。A通过A端卫星和地面站建立到达B端卫星的星际链路。通过地面站建立链路后,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卫星链路进行传输,不必再有地面站进行转发。如果用户B的注册信息存储于卫星网络的节点中,则用户A的接入星不用访问地面站,可以直接通过星际链路,与用户B的接入星节点建立联系,把用户A的请求发送给用户B, 但是星上ATM交换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时延抖动,通信质量难以保证,也不能很好的支持多播业务。 IP分组交换技术 基于IP分组交换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星上交换方式。与星上ATM 交换不同的是在卫星链路上直接装载IP分组,而不是ATM信元。它的优点是:与地面网络的互通性良好,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强,支持多播,适合承载各种分组业务 最后,我们主要介绍IP卫星网络的路由协议 基于IP网络的卫星网络路由设计主要考虑一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星上交换机结构: 星上交换及也是由交换网络、交换接口单元和交换控制单元构成,概念图如下:它将交换机端口上分组处理功能外延到地面设备SUT 上,并通过控管端口,连接地面管理中心TMC 和简化后的星上交换路由控制管理单元。 粗实线表示的是业务信道,主要承载着用户的业务数据;而细实线表示的是控制信道,主要用于SUT 与TMC 之间路由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通信。

路由器设备安全功能规范

路由器设备 安全功能规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o u t e r F u n c t i o n U s e d i n C h i n a M o b i l e 版本号:1.0.0 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编号:【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第三层:技术规范·路由器】·【第3501号】2007-12-17发布2008-01-01实施

目录 1概述 (1) 1.1适用范围 (1) 1.2内部适用性说明 (1) 1.3外部引用说明 (3) 1.4术语和定义 (3) 1.5符号和缩略语 (3) 2路由器设备安全功能要求 (4) 2.1账号管理、认证授权 (4) 2.1.1账号 (4) 2.1.2口令 (4) 2.1.3授权 (5) 2.1.4认证 (5) 2.2日志 (6) 2.3IP协议安全 (6) 2.3.1基本协议 (7) 2.3.2路由协议 (7) 2.3.3SNMP协议 (7) 2.3.4MPLS (8) 2.4设备其他安全功能 (8)

前言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网、业务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各类路由器设备和具实际使用启用了路由功能的设备。本规范明确了路由器设备在安全功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规范可作为编制路由器设备入网测试规范等文档的参考。 1.2 内部适用性说明 本规范是在《设备通用设备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以下简称《通用规范》)各项设备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路由器设备安全功能要求。以下分项列出本规范对《通用规范》设备功能要求的修订情况: 具体见下表:

安全要求-设备-路由器-功能-13

300M无线路由器技术规范1

1.2 技术标准 1.2.1卖方所提供的各项硬件设备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如下: (1)IEEE 802.11a、IEEE 802.11b、IEEE 802.11g、IEEE 802.11n。 (2)符合有关标准(如ISO、ITU-T、ETSI、IMTC、IETF等),卖方应在建 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 (3)本规范书中未给出,但ISO、IEEE、ITU-T、ETSI、IETF相关规范等 已有建议的相应性能和功能,卖方均应满足; (4)若卖方提供的硬件设备包含自己的专用开发标准和协议,应在建议书 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如卖方未有声明,则视卖方所提供 的所有设备及服务等满足本技术规范要求; (5)本文件中未给出,但相关标准组织已有建议的指标功能,均应满足相 关标准组织最新建议要求; 2.1设备技术要求 本次采购的300Mbps无线路由器主要参数要求如下表。卖方提供的设备参数指标不小于此表要求。

2.2设备环境要求 (1)卖方应对所使用的关键设备提交一份相应的技术指标说明网络可靠性的MTBF、MTTR指标。 (2)卖方应指出任何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及建议的改正办法。 (3)设备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单相交流:电压:220V 10%; 频率:50Hz±5%; (4)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 (5)设备使用环境: 工作温度:0oC 到40oC

存储温度:-40oC 到70oC 工作湿度:10% 到 90% RH不凝结 存储湿度:5% 到 90% RH不凝结 (6)卖方应详细说明所提供设备电源的工作模式、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功率、电源线缆规格要求。 4.设备配置报价要求 4.1配置要求 卖方需要结合买方需求,提出相关产品型号和配置: (1)卖方应根据设备功能、性能和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配置及冗余配置,设备配置中应包含所需的软件配置。 (2) 卖方应列出其设备所能提供的所有特性和业务功能。 (3) 由卖方所提供的设备部件间的连线和接插件均应视为设备内部器件,包含在相应的设备之中。 (4) 卖方应保证设备配置的品种、数量准确无误,如有错漏,由卖方无偿补足。 (5)卖方提供的设备应是以至少五年使用期设计的,卖方要保证不论提供的设备是否还生产,在使用期内买方可得到备件。 4.2报价格式要求 本次采购设备须在投标时间截止前在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北京泰尔、武汉网锐、广州凯尔)完成投标产品对应型号产品的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原件备查,具体检测项目如下表:

路由器技术基础知识(一)

路由器技术基础知识(一) 路由器技术 路由器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软件技术。路由软件是最复杂的软件之一。有些路由软件运行在UNIX或Linux操作系统上,有些路由软件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甚至有些软件为提高效率,本身就是操作系统。全球最大的路由器生产厂家Cisco公司曾一度宣称是一个软件公司,可见路由器软件在路由器技术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路由器软件一般实现路由协议功能、查表转发功能和管理维护等其他功能。由于互联网规模庞大,运行在互联网上路由器中的路由表非常巨大,可能包含几十万条路由。查表转发工作可想而知非常繁重。 在路由器研制过程中,可以通过购买商用源码等形式迅速实现路由器。但是通常认为路由器软件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来稳定。MikroTik RouterOS在行业的发展已经有7年之久,所以在稳定性和功能上都是非常完善的。 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 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常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过与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路由器是连接IP网的核心设备。 最简单的网络可以想象成单线的总线,各个计算机可以通过向总线发送分组以互相通信。但随着网络中的计算机数目增长,这就很不可行了,会产生许多问题: 1.带宽资源耗尽。 2.每台计算机都浪费许多时间处理无关的广播数据。 3.网络变得无法管理,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监听到其他计算机的通信。 把网络分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你必须提供一种机制使不同网段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这通常涉及到在一些ISO网络协议层选择性地在网段间传送数据,我们来看一下网络协议层和路由器的位置。

路由器测试技术和方法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路由器作为计算机网的核心设备,相应地在网络上存在广泛的应用。高端路由器现已由企业级设备成为公众网上重要的电信级设备。随着互联网络的逐步普及以及它在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加,路由器的性能、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路由器的测试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路由器测试规范主要有下面通信行业标准来规范: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以上标准分别参照下面标准制定:YD/T1097-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 本文的测试介绍主要依据上述路由器测试规范。但是由于以上测试规范只作设备入网测试标准,是一种入门测试,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在上述规范基础上补充的一些其他测试内容。 一、测试的目的和内容 路由器是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支持多种协议(例如TCP/IP,SPX/IPX,AppleTalk),可以在多个层次上转发数据包(例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路由器需要连接两个或多个逻辑端口,至少拥有一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条路由器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路由器通常通过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一)路由器分类 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通常可以按照路由器能力分类、结构分类、网络中位置分类、功能分类和性能分类等方法。在路由器标准制定中主要按照能力分类,按能力分为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背板交换能力大于20Gbit/s,吞吐量大于20Mbit/s的路由器称为高端路由器。交换能力在上述数据以下的路由器成为低端路由器。与此对应,路由器测试规范分为高端路由器测试规范和低端路由器测试规范。 (二)测试目的及内容 通过测试路由器,可以了解到哪些路由器能提供最好的性能、路由器在不同负载下的行为、模型化网络使用路由器的设计参数、路由器能否处理突发流量、路由器的性能限制、路由器能否提供不同服务质量、路由器不同体系结构对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和性能指标、路由器的使用是否影响网络安全、路由器协议实现的一致性以及路由器可靠性和路由器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 低端路由器设备测试主要包括:常规测试,即电气安全性测试;环境测试,包括高低温、湿度测试和高低温存储测试;物理接口测试,测试低端路由器可能拥有接口的电气和物理测性;协议一致性测试,测试协议实现的一致性;性能测试,测试路由器的主要性能;管理测试,主要测试路由器对无大项网管功能的支持。 高端路由器测试主要包括:接口测试,高端路由器可能拥有的接口测试;ATM协议测试,

网络路由器通用技术规范

网络路由器通用技术规范

网络路由器 采购标准规范使用说明 1. 本标准规范作为国家电网公司路由器通用物资采购的统一技术规范书,由通用部分、专用部分、投标人响应和使用说明等四个部分组成,适用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路由器通用物资集中采购采购。 2. 通用部分包括一般性技术条款,原则上不需要项目招标人(项目单位)填写,不能随意更改。如通用部分相关条款确实需要改动,项目单位应填写《通用部分技术条款\技术参数变更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部门的公章,及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经标书审查同意后,对通用部分的修改形成《技术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 3. 本标准规范的专用部分主要包含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工程概况、使用条件、技术参数要求等内容,项目单位和设计单位在招标前应结合技术发展并根据实际需求认真填写。 4. 本标准规范的投标人应答部分主要包括技术参数应答表、技术偏差表、投标产品的销售及运行业绩表、主要部件列表、推荐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培训及到货需求一览表等内容,由投标人填写。 5. 本标准规范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本规范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做出修编,各使用单位注意查询最新版本,以免物资采购出现差错。

目录 1 总则 (1) 1.1 一般规定 (1) 1.2 投标人应提供的资质文件 (1) 1.3 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 (1) 1.4 标准和规范 (1) 1.5 需随设备提供的资料 (2) 1.6 投标时必须提供的技术数据和信息 (2) 1.7 备品备件 (2) 1.8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 (2) 1.9 到货、验收 (2) 2 其他要求 (3) 3 试验 (3) 4 质保、技术服务 (3) 4.1 质保 (3) 4.2 技术服务 (3)

PRDT(2,1)架构的NoC系统容错路由算法

2015,51(3)1引言作为一种新的SoC 范例,片上网络(NoC )技术被提出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SoC 集成问题[1]。一个NoC 系统可以集成大量的处理器,这些处理器通过路由器连接为处理器阵列,消息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从源节点传输至目的节点。在已提出的各种NoC 网络结构中[2-4],RDT 网络具有以下优势:(1)递归结构带来的高可扩展性;(2)更小的网络直径和平均距离;(3)内嵌Torus 网络带来的结构 可配置性;(4)一定数量的节点度带来的良好容错能力。以上特性使RDT 网络成为一种深具潜力的片上网络构架,本文引入一种特殊的RDT 网络,称为PRDT (2,1)网络[4-6],因其结构简单,PRDT (2,1)网络非常适合集成数 百个处理器单元的NoC 系统。 随着PRDT (2,1)连接的处理器规模增大,网络中某些节点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增大,PRDT (2,1)构架的NoC 系统必须具有相应的容错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PRDT (2,1)容错路由算法,这一算法 是无死锁路由算法,并且只要故障区域没有断开PRDT (2,1)网络,算法就可以确保无故障节点间的连通性。2故障模型 PRDT (2,1)网络由Rank-0层Torus 和Rank-1层Torus 构成[7],其中Rank-0层Torus 由R 维和C 维组成,Rank-0PRDT (2,1)架构的NoC 系统容错路由算法 段新明,潮升,武继刚 DUAN Xinming,CHAO Sheng,WU Jigang 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天津300387 School of Compuer Science and Software,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DUAN Xinming,CHAO Sheng,WU Jigang.Fault-tolerant routing algorithm for PRDT (2,1)-based https://www.doczj.com/doc/2614460778.html,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5,51(3):89-92. Abstract :Fault tolerance is a dominant issue facing the design of NoC systems,since faulty links or nodes may isolate a large fraction of nodes.Based on a novel network topology PRDT (2,1),a new fault tolerant routing algorithm and a cor-responding node deactivated scheme are presented.The node deactivated scheme converts fault regions into rectangular in shape without disabling a large number of non-faulty nodes.The proposed routing algorithm only employs as few virtual channels as possible and provides enough adaptability for deadlock-free fault-tolerance routing.Messages can certainly be routed from a source node to a destination node unless fault regions physically disconnect the network.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gracefully degraded operation for the proposed algorithm. Key words :PRDT (2,1)topology;routing algorithm;deadlock-free;fault-tolerance 摘要:链路和节点的故障会导致网络中许多节点无法相互通讯,因此容错性是NoC 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一种新的NoC 网络拓扑结构PRDT (2,1),提出一种PRDT (2,1)容错路由算法以及相应的节点失效算法。节点失效算法通过使较少数量的无故障节点失效来构造矩形故障区域,PRDT (2,1)容错路由算法仅使用了最小数量的虚拟通道并提供足够的自适应性以实现无死锁容错路由。只要故障区域没有断开网络,这一算法能够保证路由的连通性。算法在不同故障率的PRDT (2,1)网络中仿真,结果显示这一算法具有良好的平滑降级使用特性。关键词:PRDT (2,1)构架;路由算法;无死锁;容错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doi :10.3778/j.issn.1002-8331.1303-02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970016)。 作者简介:段新明(197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互连网络容错技术,NoC 技术;潮升(1989—),男,研究领域为容错路由 技术;武继刚(1963—),男,博士,教授,研究领域为处理器阵列容错技术,软硬件划分。E-mail :duanxm@https://www.doczj.com/doc/2614460778.html, 收稿日期:2013-03-18修回日期:2013-07-04文章编号:1002-8331(2015)03-0089-04 CNKI 网络优先出版:2013-07-22,https://www.doczj.com/doc/2614460778.html,/kcms/detail/11.2127.TP.20130722.0921.003.html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89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

目录 1.路由技术定义 (1) 2.路由技术分类 (1) 2.1算法分类 (1) 2.2协议分类 (1) 3.路由协议 (2) 3.1内部网关协议IGP (2) 3.1.1OSPF路由协议 (2) 3.1.2RIP路由协议 (3) 3.2外部网关协议EGP (3) 3.2.1域间策略 (4) 3.3RIP与OSPF对比 (4)

路由技术 1. 路由技术定义 路由技术主要是指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是:属于自适应的选择协议(即动态的);是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即分自治系统内部和自治系统外部路由选择协议。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有RIP和OSPF 等)和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最多的是BGP)。 2. 路由技术分类 2.1 算法分类 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路由选择的方法或策略。 按照路由选择算法能否随网络的拓扑结构或者通信量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进行分类,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静态算法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这是一种不测量、不利用网络状态信息,仅仅按照某种固定规律进行决策得简单得路由选择算法。静态路由选择算法简单和开销小,但是不能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主要包括扩散法和固定路由表法,需要是依靠手工输入的信息来配置路由表。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减小了路由器的日常开销。在小型互联网上很容易配置。可以控制路由选择的更新。但是,静态路由在网络变化频繁出现的环境中并不会很好的工作。在大型的和经常变动的互联网,配置静态路由是不现实的。 (2)动态算法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就是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是依靠当前网络的状态信息进行决策,从而使路由选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量的变化。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特点是能较好的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是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动态路由选择算法一般采用路由表法,主要包括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和集中式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是每一个节点定期与相邻节点交换路由信息,修改各自的路由表,这样使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经常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况。集中式路由选择算法是网络中设置一个节点,专门收集各个节点定期发送获得状态信息,然后由该节点根据网络状态信息,动态的计算出每一个节点的路由表,再将新的路由表发送给各个节点。 2.2 协议分类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协议可以自动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的路由表的方法。动态路由的主要优点是,如果存在到目的站点的多条路径,运行了路由选择协议(如RIP或IGRP)之后,而正

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

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 本文通过阐述TCP/IP网络中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IP路由器的几大功能,给出了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以及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的概念,同时简要介绍了目前最常见的RIP、OSPF、BGP和BGP-4这几种路由协议,然后描述了路由算法的设计目标和种类,着重介绍了链路状态法和距离向量法。在文章的最后,扼要讲述了新一代路由器的特征。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如Internet)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如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无论采用的是快速以大网技术、FDDI技术,还是ATM技术,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1 网络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完成数据帧(fra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

kV变电站数据网路由器和交换机通用技术规范

卓越水泥110kV变电站工程110kV变电站调度数据网路由器柜 技术规范 长供勘测设计院 2010年11月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为国家电网公司110kV变电站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中数据网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技术规范和说明,包括设备的功能、性能、结构、硬件、软件、验收、质量保证措施、技术服务等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的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投标厂商应至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过10套以上类似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有相当规模或相同电压等级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1年以上的成功经验,并提供业绩清单,用户证明,联系人地址、电话。 1.7 投标人在中标后必须指定每一标段至少一名有经验的业务代表作为该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和协调整个项目的商务与售后服务。指定一名技术负责人和若干名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技术负责人和工程师均须通过设备原厂商的技术认证。工程师的技术资质材料必须提交用户方认可。只有经买

方认可后,方能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

路由器标准和接口

路由器标准简介 由于当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数据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自TCP/IP协议簇于七十年代中期推出以来,现已发展成为网络层通信协议的事实标准,基于TCP/IP的互联网络也成为了最大、最重要的网络。路由器作为IP网络的核心设备已经得到空前广泛的应用。 路由器作为IP网的核心设备,其技术已成为当前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其设备本身在数据通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路由器设备功能强大,且技术复杂,各厂家对路由器的实现有太多的选择性。路由器作为公众网络的核心设备,必须通过设备规范来提出最低要求。所以对路由器设备作出规范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关于路由器设备已发布的标准如下所示:YD/T1156-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高端路由器》;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 一、路由器定义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并通过与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 二、路由器分类 当前路由器分类方法各异,各种分类方法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并不完全一致。 从结构上分,路由器可分为模块化结构与非模块化结构,通常中高端路由器为模块化结构,低端路由器为非模块化结构。从网络位置划分,路由器可分为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核心路由器位于网络中心,通常使用高端路由器,要求快速的包交换能力与高速的网络接口,通常是模块化结构;接入路由器位于网络边缘,通常使用中低端路由器,要求相对低速的端口以及较强的接入控制能力。从功能上划分,路由器可分为通用路由器与专用路由器。一般所说的路由器为通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详情详情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 一.OSI/RM参考模型中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层)路由选择1.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也较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是指选择和建立一条合适的物理或逻辑的通路,以供进网数据从网络的源节点到达宿节点的控制过程。 2.路由问题概述 分组交换网结构可以抽象成以下网络拓扑图 数据分组从源节点A到达宿节点D的路径(通路)有: l1,l3(A-B-D) l2,l6(A-C-D) l2,l4,l7(A-C-E-D) 问题: 哪条通路是最佳的? 最佳-即最短路径问题。 假如上图中每条边都有权值,A到D的最短路径应该是所有路径中,构成路径的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哪条路径。 权值:在网络中主要是数据传输时延和距离。 3.对路由选择算法的要求 a.能正确、迅速、合理地传输数据分组 b.能适应由于节点或链路故障引起的拓扑变化 c.能适应网络通信量的变化,使网络内的通信负载达到均衡 d.算法应尽量简单 4.路由选择算法的两大策略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拓扑(距离)和时延的要求,以固定的准则来选择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确定型(非自适应)路由算法。这类算法简单,速度快,但不能适应因种种原因而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和网络内部通信量的变化。这类算法使用于那些网络拓扑结构不经常变化的小型网络。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状态参数的变化,来选择某段时间内有效的路由。这类算法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状态和其它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调整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自适应路由算法 5.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一般方法 a.标头指示法 b.路由表法 在每个交换节点(路由器)中建立路由表。 二、互联网中的路由算法——IP路由技术

华为路由器安全配置规范

华为路由器 安全配置规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H U A W E I R o u t e r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U s e d i n C h i n a M o b i l e 版本号:1.0.0 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编号:【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第四层:技术规范·华为路由器】·【第4503号】2007-12-13发布2008-01-01实施

目录 1概述 (1) 1.1适用范围 (1) 1.2内部适用性说明 (1) 1.3外部引用说明 (2) 1.4术语和定义 (2) 1.5符号和缩略语 (2) 2华为路由器设备配置安全要求 (2)

前言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网、业务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华为路由器。本规范明确了华为路由器安全配置方面的基本要求。 1.2内部适用性说明 本规范是在《中国移动设备通用设备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以下简称《通用规范》)各项设备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华为路由器安全配置要求。以下分项列出本规范对《通用规范》设备配置要求的修订情况。

本规范还针对直接引用《通用规范》的配置要求,给出了在华为路由器上的具体配置方法和检测方法。 1.3外部引用说明 《中国移动通用安全功能和配置规范》 1.4术语和定义 1.5符号和缩略语 (对于规范出现的英文缩略语或符号在这里统一说明。) 2华为路由器设备配置安全要求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华为路由器-配置-1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华为路由器-配置-2

路由器原理及常用的路由协议

路由器原理及常用的路由协议、路由算法 [点击数:148 更新时间:2006年05月18日] 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如Internet)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而在目前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如企业网、校园网、智能大厦等),无论采用的是快速以大网技术、FDDI技术,还是ATM技术,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1 网络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完成数据帧(fra 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连时,网桥会把内部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网,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这种互连方式在与

计算机网络 路由器的主要技术

计算机网络路由器的主要技术 路由器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网络产品,应用于路由器上的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出来。下面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路由器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1.路由器硬件技术 路由器技术是结合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微电子芯片等先进技术。目前,对于提高路由器性能起关键作用的几项主要技术:一是越来越多的功能以硬件方式来实现。二是在路由器中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路由器的路由处理能力和速度;三是普遍采用交换式路由技术,在交换结构设计中采取巨型计算机内部互连网络的设计或引入光交换结构。 ●硬件体系结构 最初的路由器采用了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共享中央总线、中央CPU、内存及挂在共享总线上的多个网络物理接口。这种单总线单CPU的主要局限是处理速度慢,一颗CPU 完成所有的任务,从而限制了系统的吞吐量。另外,系统容错性也不好,CPU若出现故障容易导致系统完全瘫痪。 目前,路由器采用分布式处理技术对报文进行转发,可以插多个线路处理板,每个线路板独立完成转发处理工作,即做到在每个接口处都有一个独立CPU,专门单独负责接收和发送本接口数据包,管理接收发送队列、查询路由表并做出转发决定等。通过核心交换板实现板间无阻塞交换,而主控CPU仅完成路由器配置控制管理等非实时功能。 同时借鉴ATM交换机结构的方法,采用交换开关方式实现各端口之间的线速无阻塞互连。在ATM交换机和高速交行计算机中广泛应用,市场上可直接买到高速交换开关速率就高达50Gbps的设备。 ●ASIC技术 由于ASIC技术不断的成熟,且厂商需要降低成本,所以ASIC技术在路由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路由器中,要极大地提高速度,首先想到的是ASIC。ASIC可以用作包转发、查找路由,并且已经有专门用来查找IPV4路由的商用ASIC芯片。 一般来说,ASIC只用于已完全标准化的处理,而网络的结构和协议变化频繁,因此在网络设备中,出现了“可编程ASIC”。目前,有两种类型的“可编程ASIC”,一种以3Com公司为主的FIRE(Flexible Intelligent Routing Engine)芯片为代表。另一种以Vertex Networks 的HISC专用芯片为代表,这颗芯片是一颗专门为通信协议处理而设计的CPU,通过改写微码,可使这颗专用芯片具有同协议的能力。 ●三层交换 自从Ipsilon在1994年推出一次路由再交换IP Switching技术之后,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专有的三层交换技术,在综合所有三层交换技术优势之后,IETF终于在1998年推出了性能优越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与“一次路由再交换”技术相比,MPLS多网络结构这一更高层次来考虑三层交换技术。 2.路由器软件技术 路由器除了在硬件方面所采取的技术外,在软件方面同样具有许多先进技术。例如,路由表的快速查寻技术,QoS保证以及采用MPLS技术优化未来网络,VPN网络等。 ●VPN技术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专用网”,它是路由器具有的重要技术之一。VPN是指在公用网络上建立虚拟私有网,并且包括专用VPN、拨号VPN等多种类型。 ●QoS技术 QoS(Quality of Service)中文名为“服务质量”。QoS原来只是在ATM(Asynchronous

电信北方IP网一期核心路由器规范书

中国电信北方九省(区、市)IP网一期工程 路由器 技术规范书

目录 1、总则 (1) 1.1概述 (1) 1.2 对卖方的建议书要求 (2) 1.3 报价要求 (3) 2 工程描述 (3) 2.1工程背景 (3) 2.2 网络建设方案 (3) 2.3 工程建设规模及端口需求 (4) 2.4 网络管理 (6) 3 总体技术要求 (6) 3.1 概述 (6) 3.2 软硬件总体技术要求 (6) 3.2.1 硬件要求 (6) 3.2.2软件要求 (7) 3.3 节点结构 (7) 3.4 广域网结构 (8) 3.5 网络地址 (8) 3.6路由协议和路由政策 (8) 3.7 MPLS (9)

3.8 QoS (9) 3.9 网络管理 (9) 3.10 网络安全 (10) 4 设备性能、技术及配置要求 (10) 4.1 设备及系统配置要求 (10) 4.2 设备功能、性能要求 (11) 4.2.1 省域节点路由器 (11) 4.2.2 接入路由器 (13) 4.3 设备所需提供的资料 (14) 4.4 备品备件 (14) 4.5 其它 (14) 5 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15) 5.1发货计划 (15) 5.2设备安装、调测、开通 (15) 5.3系统测试 (15) 5.4验收与试运行 (15) 5.5保修期与维修 (16) 6 技术文件 (16) 7 技术服务 (16) 8 人员培训 (17)

9 工程进度 (17) 10 其他 (18)

1、总则 1.1概述 (1) 本规范为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事业部(以下称买方)拟对北方电信事业部 IP网一期工程的主要技术、网络、业务功能和供货、安装调测、验收等要求,供设备提供厂家(以下称卖方)编写建议书和报价之用。 (2) 卖方所提供的所有各项设备和系统(包括软、硬件)应符合的技术标准如下: ?符合有关标准(如ISO、ITU-T、ETSI、IMTC、IETF等),卖方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 ?若卖方的设备和系统包含自己的专用标准,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 ?本文件中未给出,但ITU-T已有建议的系统设备性能和功能均应满足ITU-T最新建议要求; (3) 卖方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提供报价和详细的技术建议。卖方提供的各项设备 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买方指明的标准,并满足或高于买方指出的要求。对于本文件未规定的有关设备性能,卖方可提出建议,并陈述其理由。 (4) 卖方应根据本文件的工程、技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3个工作日内)提供至少 6份(中文)建议书和3份报价书。建议书与报价书应单独分册,同时提供电子版文件。在建议书中应提到发货及到货的日期,和设备调测完成时间。(5) 卖方应列出其建议书中所提供设备在世界范围内和国内的应用情况,诸如最 大网络规模、业务类型及开展方式、用户数量等。 (6) 规范书有关内容的澄清 ?卖方对于规范书的疑问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买方联系。在规定的建议书提交最后期限以前,买方将以书面材料给予答复,有关买方答复材料的复印件也将递交所有得到技术规范书的卖方。 ?在技术谈判的各个阶段,买方将以书面形式要求卖方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澄清,卖方应以书面资料给予正式应答;所有各阶段的技术澄清文件都将作为合同附件。 (7) 买方在任何时候保留和拥有对本文件的解释权和修改权。买方有权在签定合 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标准简介

《路由器测试规范-低端路由器》标准简介 本标准包括低端路由器接口 特性测试(V.24、V.35、E1、ISDN、以太网)、广域网X.25协议一致性测试、帧中继协议一致性测试、ISDN协议一致性测试、PPP协议栈(LCP、CHAP、PAP、IPCP)测试、TCP/IP协议栈 IP、ICMP、IGMP、UDP、TCP测试、路由协议 RIPv1、RIPv2、OSPFv2、BGP4测试、组播路由协议(DVMRP、PIM-SM)测试、管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主要应用于低端路由器的测试,同时也可为其它IP设备测试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绝缘电阻测试和耐强电、漏电流测试 1.绝缘电阻测试要求 在设备地线和火线之间加500VDC 测得绝缘电阻大于2M Ω。 2.耐强电、漏电流测试要求 在设备地线和火线之间加1500VAC 测得漏电流小于 10mA,并且无火花、电晕出现。 二、环境测试包括低温、高温高湿、低温存储、高温存储测试 测试环境要求: 1.对实验箱的要求参见GB/T2423.3-93第三章。 2.对实验箱内检定用主要仪器及要求参见GB/T5170.2-96第四章。 3.受检设备的外观和安全要求参见GB/T5170.1-95第八章。 4.在升降温度过程中,箱内温度变化速率不大于1℃/分钟(不超过5分钟时间的平均 值)。 低温测试要求温度0℃ 高温测试要求温度40℃、湿度85%-90% 被测设备加电2 小时。被测设备恢复后工作正常。 高、低温存储测试要求:在低温-40℃、高温55℃,存储时间48小时后,恢复后设备 工作正常。 三、设备物理接口测试 3.1低速数据V.24/V.28接口 测试内容及要求:

路由技术基础知识详解讲解

路由技术基础知识详解 1、带宽资源耗尽。 2、每台计算机都浪费许多时间处理无关的广播数据。 3、网络变得无法管理,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监听到其他计算机的通信。 把网络分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你必须提供一种机制使不同网段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这通常涉及到在一些ISO网络协议层选择性地在网段间传送数据,我们来看一下网络协议层和路由器的位置。 我们可以看到,路由器位于网络层。本文假定网络层协议为IPv4,因为这是最流行的协议,其中涉及的概念与其他网络层协议是类似的。 一、路由与桥接 路由相对于2层的桥接/交换是高层的概念,不涉及网络的物理细节。在可路由的网络中,每台主机都有同样的网络层地址格式(如IP地址),而无论它是运行在以太网、令牌环、FDDI 还是广域网。网络层地址通常由两部分构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网桥只能连接数据链路层相同(或类似)的网络,路由器则不同,它可以连接任意两种网络,只要主机使用的是相同的网络层协议。 二、连接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下面是数据链路层,为了它们可以互通,需要“粘合”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把网络层(3层)地址映射到数据链路层(2层)地址,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则反之。 虽然ARP的定义与网络层协议无关,但它通常用于解析IP地址;最常见的数据链路层是以太网。因此下面的ARP和RARP的例子基于IP和以太网,但要注意这些概念对其他协议也是一样的。 1、地址解析协议 网络层地址是由网络管理员定义的抽象映射,它不去关心下层是哪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然而,网络接口只能根据2层地址来互相通信,2层地址通过ARP从3层地址得到。 并不是发送每个数据包都需要进行ARP请求,回应被缓存在本地的ARP表中,这样就减少了网络中的ARP包。ARP的维护比较容易,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协议。 2、简介 如果接口A想给接口B发送数据,并且A只知道B的IP地址,它必须首先查找B的物理地址,它发送一个含有B的IP地址的ARP广播请求B的物理地址,接口B收到该广播后,向A回应其物理地址。 注意,虽然所有接口都收到了信息,但只有B回应该请求,这保证了回应的正确且避免了过期的信息。要注意的是,当A和B不在同一网段时,A只向下一跳的路由器发送ARP 请求,而不是直接向B发送。接收到ARP分组后处理,注意发送者的对被存到接收ARP 请求的主机的本地ARP表中,一般A想与B通信时,B可能也需要与A通信。 3、IP地址冲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