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筹措校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精品】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精选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陈嘉庚办学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1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我读到陈嘉庚要把自己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办学,并且十分坚决的时候,我明白了陈嘉庚爷爷是多么爱家乡,多么爱祖国!当我读到陈嘉庚那着急的心情,坚定的语气时,我深深地感动了! 陈嘉庚爷爷,您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的时候,您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陈嘉庚爷爷对家乡贡献很大,对祖国贡献更大!陈嘉庚的这一举动,不知为祖国培育出了多少栋梁之材!这个举动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因为这个举动不仅培育了许多人材,还表达了陈嘉庚爷爷的爱国之情! 在今天的这个社会上,仍有许多像陈嘉庚这样的人,他们为祖国增了许多力量,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小学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2 学习《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后,一个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陈嘉庚衣锦还乡时,发现自己小时候念书的私塾关闭了。一打听,原来因为贫穷,很多孩子对那点微不足道的学费依然只能望天兴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要拿己远涉重洋、苦苦挣来的积蓄,可妻子犹豫不决,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她终于被说服了。于是学校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陈嘉庚先生听着琅琅书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就这样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了许许多多的学校! 读了这篇课文,我被陈嘉庚关爱孩子、热爱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陈嘉庚的故事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他塑造的形象确实无比高大的,在于陈嘉庚先生商海弄潮的伟大成就,更在于他那被人津津乐道的情系家乡、心系教育的伟大爱国情怀! 在万众一心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依然有着数不胜数的像陈嘉庚这样的人,他们为祖

最新陈嘉庚的爱国事迹650字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650字五篇 陈嘉庚是侨居新加坡的一位大实业家,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他一生致力于兴实业办教育。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嘉庚的爱国事迹,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表达给妻子,并不厌其烦的对妻子说:“钱花掉了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陈嘉庚说服妻子,拿出积蓄,在集美办了很多学校。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我就在想:要是没有陈嘉庚先生,集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学校,福建也不可能有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真不愧是一位爱家乡爱祖国的华侨。 陈嘉庚先生非常重视教育。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陈嘉庚先生坚持一个真理,这就是只有兴办良好的教育,才能传播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科技才能进步;科技进步了,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富裕和

读陈嘉庚事迹有感

1.简朴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在陈嘉庚的故居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发黄的帐子,自制的烛台,被褥、衣服、礼帽、皮鞋,一切事物看起来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他家财万贯,却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当陈嘉庚的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企业”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集美,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边集资边办学,他用于兴学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不间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匮乏时,他甚至于贱卖了自己的橡胶园! 1961年8月12日,这个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一分钱也没留给子孙。 回想陈嘉庚的事后,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是家中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围着我转,十分疼爱我,每天都塞给我钱,可是我身上一有钱,就会马上将它花的一贫如洗,毫不保留!我的脑子里根本似乎就不知道节俭是什么意思,更别提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简朴了。现在我反思了自己,还真是不应该啊,我要好好的向陈嘉庚爷爷学习,虽然不能像他那般伟大,但是我要开始学习如何节俭! 陈嘉庚先生,你一生简朴,公而忘私,我向你致敬! 2.“一诺万金”的陈嘉庚 看了关于陈嘉庚的种种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陈嘉庚“替父还债赢诚信”是令我感触最深的。 陈嘉庚在17岁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其父晚年实业失败,于1904年停业,欠了20余万元。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菠萝“苏丹”、橡胶大王,陈嘉庚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07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这件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10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回头想想自己,比起陈嘉庚,那可就真是大巫见小巫了。答应同学明天去她家帮她补习,结果因为和妈妈的朋友吃一顿饭而没去;答应同学要给他带某本书,结果一连拖了5天…… 看完了他这“一诺万金”的事后,我羞愧的无地自容。平常的我总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去面对诚信,可陈嘉庚就不同了。

陈嘉庚课本译文2定稿

陈嘉庚课本译文2 第四部分旅游胜地 33.鳌园 集美鳌园是陈嘉庚的科学思想和闽南民间建筑艺术完美的结合。鳌园坐落在一个小岛上,一座叫鳌头宫古庙的旧址,因此得名。该庙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的炮火摧毁。鳌园的建设花费了陈嘉庚最后十年的心血。鳌园占地一万平方米,大部分是从浅海滩围垦而成。鳌园的布局呈汉字“圖”字型。园内,除了关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石雕外,还有中国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对联石刻。 鳌园的故事还得从陈嘉庚1949年6月到1950年2月历时9个月的新中国之行说起。事情是这样的:陈嘉庚在游历山东省广智院时,看到一组包含许多提倡文明、进步、卫生的雕塑,大受启发。于是,他决定在集美建一座公园,规模比广智院更大,内容更丰富,艺术品位更高,以便人们在娱乐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思想。 1950年,陈嘉庚谢绝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要他住在北京的美意,回到集美着手进行他大规模的建设计划。他决定先建一座纪念集美解放的纪念碑。陈嘉庚一刻也没有忘记是毛泽东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经历了十年的“土地革命”,八年的抗日战争,三年的解放战争,才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包括集美人民在内的5万万中国人民。这对人民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永久纪念。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建一座纪念碑。因为毛泽东是他在抗战时结交的可靠朋友之一,所以,他请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碑名,让集美人民永记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德。纪念碑设计为鳌园的主体,四周的围墙镶嵌上精美的石雕,叫博物观,以便人们观赏、学习。他这样描述鳌园:“真大观勿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 鳌园建筑工程于1951年9月8日动工,陈嘉庚亲自主持开工仪式。鳌园原先的计划不包括陈嘉庚墓。陈嘉庚墓是后加的。纪念碑快竣工时,一位老师傅偶然发现建筑工地附近的海滩上有一块巨石,他认为此石用作坟地,大吉大利。根据他的建议,鳌园加上了陈嘉庚墓。因此,鳌园的收尾工程一直到1961年8月陈嘉庚去世下葬后才最后完成。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浩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竟然是陈嘉庚本人。他成竹在胸,挥动手杖,指挥工程建设。 34.嘉庚公园和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喜爱集美的景色胜过任何其他地方。他到过东南亚好几个国家,游历过中国20几个省,遍访名山大川,城镇都会,但在他眼里,没有一处名胜比得上集美。高集海堤和杏集海堤的建成,为他的故乡增添了新的亮色,使他更为自己的家乡感到傲。他想把这著名的文化区建设得更加引人注目,想为学生,主要是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环境。他已计划每年花20到30 万元用于美化各校校园。此外,他还有个想法:在鳌园附近建一个公园,以便村民、学生有个娱乐的地方。于是,1955年,鳌园建设初成规模之时,他又买了22亩地,供建公园之用。 不幸的是,不久陈嘉庚患了癌症,于1961年去世。公园的建设久久没有动工。直到1994年,为纪念陈嘉庚诞辰120周年,地方政府和集美学校委员会决定完成陈嘉庚的遗愿,建造他想建而未建的公园。公园按陈嘉庚原来的计划兴建,但比原计划大得多,环抱了整个鳌园;定名嘉庚公园。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1 在一次机缘巧合中,我看了一本书––《陈嘉庚精神》,我便对陈嘉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嘉庚是一位着名的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感人事迹和他的精神教会了我很多。 陈嘉庚教会了我诚实守信。当初,陈嘉庚家道中落,家里少了许多的债,他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担起家庭的重任。他大力发展企业,最后还清了债务。他的诚实守信在商界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所以,他的成功离不开诚实。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让诚信扎根在我们的心里,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陈嘉庚教会了我勤俭节约。陈嘉庚一向崇尚俭朴。他说过:“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穿的衣服,用的烛台,都是缝缝补补的,从不舍的买新的。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是,对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就是不浪费。 陈嘉庚教会了我爱国爱乡。陈嘉庚是着名教育家,他在奋斗创业的同时,又积极倡导教育事业,为了培养教育下一代,他兴办学校,创办了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陈嘉庚也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募捐支持革命活动。抗战期间,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捐款援助祖国的抗战。他呼吁祖国统一。他的爱国爱乡的伟大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想,中国梦的实现,就是需要弘扬我们中华民的伟大精神。而从陈嘉庚先生身上,我学到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爱国爱乡等的伟大精神。作为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学习他的精神,还要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这样,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也尽了一份小小的力量。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优秀作文2 大家都知道厦门市许多著名的学校吧,如,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它们呀,全部都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建造的,他就是陈嘉庚。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4陈嘉庚办学教案(教学设计)1s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14 陈嘉庚办学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搭建阅读平台,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情感,让“文心融我心”,与文字为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心理、行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加深理解,在学得充分、学得深刻的前提下,体验人物的爱国情,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精心设疑,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在学习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求会认“侨、涉、耽、赚、范”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蓄、犹、豫、赚、范、欺、侮”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犹豫、赚钱、师范、欺侮”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通过抓住描写陈嘉庚的语言、行为、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搜集陈嘉庚的照片和厦门大学的图片,了解陈嘉庚的生平。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北京申奥过程 北京时间7月13日晚,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新浪体育从1998年开始一直追踪报道北京申奥全过程,回顾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历程,几多感慨,几多自豪! 1998年11月,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对申办工作进行了研究,决定由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中国奥委会递交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1999年4月7日,经中国奥委会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请书。萨马兰奇主席在国际奥委会代表该组织正式接受北京的申请。 1999年9月6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组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申办大幕正式拉开。 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奥申委举行第二次全体委员会,通过表决确定了奥申会徽和奥申口号,奥申网站正式开通。会徽为陈绍华、韩美林和靳埭强三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标志图案;奥申口号为:新北京、新奥运(英文为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 2000年4月7日,中国集邮总公司和北京奥申委联合发行一枚《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会徽》纪念封。 2000年4月29日,著名导演张艺谋出任北京申奥电视宣传片总导演。张艺谋表示要拍一部“不概念,不卖弄,真实、亲切、自然,让人动心的作品”。 2000年5月27日上午,在王府井工美大厦立起申奥倒计时牌,这是北京市民自发设立的第一块申奥倒计时牌。 2000年6月19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请报告。 2000年8月28日19时39分,中国北京成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之一。一同进入候选城市的还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 2000年9月6日晚,由北京奥申委、中央电视台、新世纪成功集团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戏曲音乐部承办的“为奥运加油”——《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在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推出。

陈嘉庚办学

<<陈嘉庚办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情、心理、行动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加深理解,在学得充分、学得深刻的前提下,体验人物的爱国情。精心设疑,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在学习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办学的。 3、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么做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搜集陈嘉庚的照片和厦门大学的图片,了解陈嘉庚的生平。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文章的结构以及它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哪位同学还记得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出示课件1) 生: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师:对,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的准确。本文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谱的生活。好,我们一起再把本文的主要内容朗读一边。(出示课件2)二、感悟课文 师:复习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学习<<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首先我请两位同学把第一段和第二段朗读一遍。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一个问题,陈嘉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课件3) 师:好,这两个同学已经读完了,回到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上。陈嘉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出示课3)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精选五篇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一 陈嘉庚认为“金钱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办学是关系到祖国兴衰存亡的大事,就把办企业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办学。据统计,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合1.5亿元。1929年因经济危机,他的企业也亏损了,不得不向银行借贷,尽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护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费用。他的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衣服破了一补再补,伙食也是能省则省。他认为:“该花的钱千百万都不要吝异,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的爱国事迹篇二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陈嘉庚十七岁时到新加坡做生意,生意兴隆。他回到家乡后发现镇里的私塾因没有经费办学而关闭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把焦急、忧虑的心思一次又一次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的办学故事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筹措校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崇尚品德的故事)生活自立的故事_陈嘉庚的“节俭”

20世纪50年代初期,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厦门的办公室兼卧房里,一张木床,挂有一顶发黄的且有补丁的蚊帐;一张木桌,上面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碗上立着半根蜡烛;两个破沙发不成对,一个是新修过的,一个是旧的;一个破旧的木茶几摆在中央。接待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就在他这样的办公室里,只不过茶几瓷盘上多了一斤糖块,事后还批评下属“买那么多干什么?首长最多尝一两颗,买它二两糖果就蛮够了”。 毛泽东闻听此事,曾感慨地说:“当今华人世界中谁最富?陈嘉庚先生!可是这位最富有的华侨巨商,却用一斤糖果招待我们的陈毅市长!这还不令我们共产党人深省吗?” 最富有的华侨巨商何以如此“节俭”?陈嘉庚自己的话就是答案:“嘉庚一生所求:吾多储一文,亦即为吾国多储一文,积少成多,以之兴学,此乃我的本意。”“事业上该花的钱千万都要花,生活上该省的钱一分一文也要省。”原来,陈嘉庚节省钱,是用来兴学育人,用来支援革命和建设。 陈嘉庚的“节俭”,很容易让人想起延安精神。其实,表现在陈嘉庚身上的“节俭”,比延安精神更有其深刻的含义。毛泽东说过:“我们在延安的时候,是一无所有,想腐化吗?没有条件;而陈嘉庚先生呢,他是当代华侨巨富,自己拿钱办得起一所大学,可他对自己呢?……”毛泽东这番话表明,在延安时,没有腐化的条件,想腐化也腐化不了,不艰苦奋斗连生存都保不住。而陈嘉庚有的是钱,存在腐化的条件,但他却如此“节俭”,其思想境界不是更高吗? 作为当时最富有的人,陈嘉庚仍然如此“节俭”,这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苦行僧,而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把省下来的钱奉献出来。陈嘉庚的“节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坚持这个优良传统,不是仅仅因为我们尚处在学习和创业的阶段,即使将来发展了,仍应发扬这个传统。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研读课文,抓住陈嘉庚的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的句子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到全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厦门大学)参观,请看大屏幕。(出示厦门大学图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吗?你们知道这所美丽的大学是谁创办的吗?(表扬预习好的同学)这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讲讲陈嘉庚兴办学校的故事。想听吗? 2、检查词语 犹豫积蓄欣赏聆听耽误仿佛华侨积蓄 欺侮著名赚钱师范兴隆远涉重洋 学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如有读不通顺的句子,提出来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了陈嘉庚发现家乡因贫穷办不起私塾,几十年如一日支援家乡办学的事。)小组合作讨论,抽学生交流 过渡:陈嘉庚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你们想认识他吗? 三、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1、抽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说说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重点领悟:杰出、著名、爱国华侨) (2)他的成功是怎样得来的呢? (凭着辛苦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才得来的) (3)从文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想念自己的故乡) 自主学习完成,抽学生回答 2、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日夜想念的家乡,他是怎样为家乡办学的呢?分组朗读课文第3至8自然段。 (1)你能找出陈嘉庚办学的原因吗? 当看到私塾办不下去的时候,陈嘉庚的表现是……(很着急) “很着急”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家乡的现状后焦虑的心情。 (2)陈嘉庚心里是怎么想的? ①出示课件: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②朗读——抽生读(教师评价) ③这是对陈嘉庚哪方面的描写?(心理描写) 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你能将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吗? (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是不行的。) ⑤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陈嘉庚看到孩子们上不了学非常担忧的心情,他对孩子、家乡、对祖国的未来深深地担忧,表明了他非常爱国。) (3)陈嘉庚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①出示课件: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②朗读——男生齐读(女生评价) ③这是对陈嘉庚哪方面的描写?(语言描写) ④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说明他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慷慨解囊,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 (4)陈嘉庚准备拿出自己的积蓄办学,他的妻子同意他的做法吗? 陈嘉庚又是怎么说的?

爱国华侨陈嘉庚的爱国故事

爱国华侨陈嘉庚的爱国故事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的实业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 门市集美镇)。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 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 网遍及世界,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 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 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早于1913年在 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 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 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法。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在侨居地新加坡 亦倡办和赞助很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即使迂 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 持办学。1932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 条件保护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遂 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注 重其发展。1940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 察;1949年归国亦来校访问;1952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 建学校规模。在他的倡导下,很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长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 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 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他还 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1909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

小学四年级语文《陈嘉庚办学》教学

小学四年级语文《xx办学》教学 设计及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出资为家乡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表现了陈嘉庚先生深切的爱国之情。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xx办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通过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围绕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在有关问题的内容旁边作记号。 2.说说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2.圈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 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四、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涉、隆、蓄、赚”等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及评析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 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课件出示厦门大学图)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引出陈嘉庚,简介陈嘉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请同学们翻开14课《陈嘉庚办学》。 2、板书课题,读课题,质疑。(不需回答)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归纳,课件出示问题,齐读问题。)(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2)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他是怎样说的?

(4)他是怎样做的? 二、学习生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拼读几遍。 2.小组内循环读课文,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4.师生合作读课文。(老师读一个自然段,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5. 交流: (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你是从那句话了解到的?在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课件出示: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引导理解:华侨、实业家 (2)这句话中哪个词概括出了陈嘉庚的精神? 生回答,课件出示:爱国 (3)本文又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的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兴办学校心怀祖国 三、深入朗读,感悟精神。 1、师:我们知道,陈嘉庚是一位华侨,他十七岁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他又是怎么想到要为家乡办学校呢?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侯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门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2、此情此景,让陈嘉庚心里非常着急,他是怎样想的呢? 指名读有关句子,相机出示课件: 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3、指导朗读句子。 4、陈嘉庚的心里十分着急,回到家后他是怎样对妻子说的? 指名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5、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 6、学校办起来了,陈嘉庚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图上这一情景的呢?指名朗读有关内容。 7、看着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投入了,老师也想表现表现了。这一次,老师想让你们当小听众了。请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第14课陈嘉庚办学

14、陈嘉庚办学 一、生字组词。 袖( )( )涉( )( )隆( )( )镇( )( )犹( )( )豫( )( )赚( )( )范( )( )欺( )( )侮( )( ) 二、看拼音写词语。 dān wù dǎ lǐ huá qiáo lǐng xiù yuǎn shè chóng yáng ( ) ( ) ( ) ( ) ( ) chéng zhèn xīng lóng shú xi yóu yù zhuàn qián shī fàn ( ) ( ) ( ) ( ) ( ) ( ) qī wǔ jīng yíng yuán yuán bú duàn ( ) ( ) ( ) 三、区别形近字组词。 袖()涉()隆() 镇() 犹()神( ) 徒()降()慎()忧()豫()赚()范()欺()侮()像()歉()犯()期()悔()四、多音字组词。 五、把词语补充完整。 ()()重洋生意()()辛()苦() 书声()()()()不断两鬓()()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亲切()熟悉()着急()犹豫()耐心()欣赏()欺侮()杰出()辛勤()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杰出()渐渐()想念()亲切()犹豫()熟悉()耐心()喜欢()开始()积蓄() 八、给带点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华侨.(jiāo qiáo)侮.辱(wǔ wū) 模范.(fàn fán)涉.(sè shè)

15、舞动的北京 一、生字组词。 舞( )( )徽( )( )揭( )( )讯( )( )纱( )( )协( )( )乃( )( )致( )( )旨( )( ) 二、区别形近字组词。 致()揭()讯( )纱( )乃( ) 到()喝( )汛()吵()奶() 至()渴()迅()妙()仍() 舞()协()旨() 午()胁()指() 三、看拼音写词语。 qī pàn dàn shēng hún rán yì tǐ wǔ dòng huì huī ( ) ( ) ( ) ( ) ( ) jiē xiǎo tōng xùn miàn shā xié tiáo yùn hán nǎi zhì( ) ( ) ( ) ( ) ( ) ( ) bié zhì zhǔ zhǐ méi tǐ cuán dòng bù yuēér tóng ( ) ( ) ( ) ( ) ( ) 四、多音字组词。 五、给带点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国徽.(huī wēi)历届.(miào jiè)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陈嘉庚办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现在,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厦门大学参观吧!(出示厦门大学图片)你们知道这所美丽的大学是谁创办的吗(陈嘉庚)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吧。 (1)检查词语。(开火车读,同学们注意听,读对了,就跟读两遍。)出示屏幕 (2)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掌握得很牢固!掌声鼓励!)出示课文内容,并让同学们齐读。 (3)过渡:现在,我们继续来聆听陈嘉庚办学的故事吧!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陈嘉庚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办学他是如何办学的)用屏幕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问题一: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全文围绕这句来写的。) (2)他的成功是怎样得来的呢请女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凭着辛苦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才得来的) (3)那他在国外成功了是不是忘了祖国,忘了家乡呢 (不是,而是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他为祖国为家乡做了什么(兴办学校)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默读课文第3-8自然段。 问题二:陈嘉庚为什么要为家乡办学 问题三: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3.集体交流,小组以抢答的形式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指名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 (1)他为什么要办学(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板书:原因:私塾关闭)齐读句子。 师:此情此景,陈嘉庚是怎样想的呢 (2)他怎么想的(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出示课件第11屏)女同学朗读(板书:想法:担忧孩子) 师:这句话是对陈嘉庚的什么描写(心理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你能将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吗(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是不行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担忧、爱国)板书:所想:担忧孩子 指名朗读这个句子。(读出担忧、着急的语气) 师:回到家后,他拿出自己的积蓄,是怎样对妻子说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一代伟人陈嘉庚

一代伟人陈嘉庚 ——论陈嘉庚生平以及个人感想诚毅学院人文科学系商英1093 褚楚2号 陈嘉庚生平 陈嘉庚(1874.10.21-1961.8.12),又名陈甲庚,字科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镇)人(父亲陈杞柏,新加坡侨商)。1883年9岁时就读南轩私塾。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橡胶大王,华侨企业家、资本家、教育家,中国当代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1890年,在南洋经商的父亲陈杞柏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人生机遇的平台——经商。陈嘉庚在经营实业中不断积累了商场的经验,认为商场如战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他在纷繁接触社会各界人士的商业活动中,不断吸纳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充实和壮大自己的企业王国,并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不断调整和实施对市场运作的控制。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嘉庚在其父企业破产时,以极大的诚信与毅力,重整旗鼓,还清父债,开辟市场,奠定和树立了陈嘉庚的企业信誉和做人威望。 “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已故著名爱国人士陈嘉庚先生,一生俭朴,从不夸耀自己,但是在投资办学方面却不惜一切。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陈嘉庚捐资办学花了多少钱,人们已经很难算得清了。“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至1934年,陈嘉庚经商30年获利1900万元,仅资助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就花去800万元,约占获利总额的42%。就这样一个身价千万的大人物,

爱国华侨陈嘉庚-作文

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年月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镇)。 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 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鼎盛时期其销售网遍及全球,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 陈嘉庚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早于年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校,统称为集美学校。 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自选择校址,校长,主持建筑校舍,以及高薪聘请师资等,设文科,理。 法。 商,教育等五院十七个系,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 在侨居地新加坡亦倡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形成陈嘉庚广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 尽管迂世界经济危机,企业经营未能转机,他仍多方筹措校费,百折不挠维持办学。 年,当外国财团答应以停止支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为条件保护

其企业经营,即遭他断然拒绝。 直至年春无力支持,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 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后,他极为关注其发展。 年回国慰问期间,还特地到迁往内地长汀的学校视察;年归国亦来校访问;年定居集美后,仍继续募资、筹划扩建学校规模。 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他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以及重视校长、教师在办学中的决定作用等等。 他还推行社会教育,亲建集美鳌园博物大观和倡建厦门华侨博物院等。 陈嘉庚赤诚爱国,振兴中华。 年结识孙中山,翌年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闽省光复后,被选为新加坡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年七。 七抗战爆发后,组织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被选为主席,领导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年汪精卫叛国投敌,他严电声讨。 年月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视察各战区和重庆、延安等地,不畏强暴,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将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