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及脊柱的体表标志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及脊柱的体表标志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及脊柱的体表标志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及脊柱的体表标志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

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骶髂关节 3 肩关节 4

耻骨联合4~6 肘关节 3

髋关节4~5 桡腕关节2~2.5

膝关节4~8 腕骨间关节 1.5~2

踝关节3~4 掌指关节 1.5 跗骨间关节2~2.5 胸锁关节3~5 跖关节2~2.5 颞颌关节 2

跖趾关节2~2.5 椎弓关节 1.5~2 拇趾末端趾关节 2 椎体间隙2~6 各趾间关节 1.5 寰齿关节0.7~2.3

肌力的测定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收缩

1级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

5级肌力正常

脊柱的体表标志

C1 上腭

C2 上腭牙齿咬合面

C3 下颌角

C4 颌骨

C5 甲状软骨

C6 环状软骨

C7 最突出的棘突

T2间隙胸骨切迹

T2 胸锁关节、两肩胛骨上角联线的中点

T3 肩胛冈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T4间隙胸骨角

T7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的中点

T9 胸骨剑突关节

T10~11 胸骨剑突下缘

T12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

L1 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

L3椎间隙脐孔

L3 下胸肋缘

L4 髂骨嵴

S2 髂前上棘

Co 耻骨联合

骨龄估计(男性较晚2~3年)

部位骨化中心名称出现时间闭合或完全骨化时间肩部喙突15~18月15岁

关节盂、肩峰、肩胛缘和下角13~15岁20岁

肱骨近端3月20岁

肘部肱骨小头10月14~17岁

肱骨滑车12岁14~17岁

肱骨内上髁8岁14~17岁

肱骨外上髁13岁17~19岁

桡骨小头7岁14~17岁

尺骨鹰嘴12岁14~17岁

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1岁18~20岁

尺骨远端骨骺6岁18~20岁

腕骨头状骨1岁14~17岁

钩骨2岁14~17岁

三角骨3岁14~17岁

月骨4岁14~17岁

舟骨5岁14~17岁

大多角骨6岁14~17岁

小多角骨7岁14~17岁

豌豆骨8岁14~17岁

掌指骨第一掌近端及各近节指骨近端 2.5岁14~21岁

2~5掌指骨远端 1.5岁14~21岁

股骨头6月16~18岁

大粗隆3岁16~18岁膝部股骨远端9月16~18岁胫骨近端2周16~18岁

胫骨结节12岁19岁

腓骨近端4岁16~18岁胫腓骨远端胫骨远端9月16~18岁腓骨远端1岁16~28岁跗骨跟骨4月14~22岁跟骨跟7岁14~12岁

距骨6月不定

骰骨9月不定

舟骨3岁不定

第1楔骨2岁不定

第2楔骨 2.5岁不定

第3楔骨6月不定

跖骨第1跖骨2岁14~21岁第2~5跖骨 1.5岁18岁

脊柱寰椎生后6岁

骶椎生后7~10岁

齿突尖2岁12岁

棘突11~14岁16~20岁

3~7岁颈椎~骶椎神经中央联部的骨性

融合

创伤病人VIPCIT救治程序

V(Ventilation):呼吸支持,维持通畅的呼吸道,充分给氧

I(Infusion):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扩充血常量,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P(Pulsation):心脏循环功能支持

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

I(Immobilization):可靠制动

T(Translantion):安全转运

多发伤检诊程序

先看头胸腹

再查盆脊肢

重视体腔口

莫忘动静神

多发伤救治原则

急救队伍-多学科,重协作

抢救生命-先脏器,后骨折

遵循原则-先开放,后闭合

手术顺序-先四肢,后盆脊

固定选择-优髓内,辅髓外

手术时机-早手术,少并发

治疗目的-利康复,便护理

常用X线投照体位

上肢

2~5指:正位、侧位、斜位

拇指:正位、侧位、斜位

手:正位、侧位、斜位

腕:正位、侧位、尺偏正位、桡偏正位、半旋前斜位、半旋后斜位腕管:切线位

前臂:正位、侧位

肘:正位、侧位、内旋斜位、外旋斜位

肱骨:正位、侧位、经胸侧位(创伤时)

肩:正位、内旋正位、轴位、后前“Y”形斜位

锁骨:正位、轴位

肩胛骨:正位、侧位

肩锁关节:不负重正位、负重正位

下肢

足趾:正位、内旋斜位

跖趾关节籽骨切线位

足:正位、侧位、内旋斜位

跟骨:轴位、侧位

踝:正位、侧位、内旋斜位

胫腓骨:正位、侧位

膝:正位、侧位、内旋斜位、外旋斜位、髁间窝轴位

髌骨:正位、轴位

股骨:正位、侧位

骨盆

骨盆:正位、出口位、入口位

髋:正位、侧位、经股骨侧位、斜位(蛙式位)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髋臼:左前斜位、右前斜位(Judet位)

脊柱

颈椎:正位、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过伸过屈侧位、寰枢椎开口正位

颈胸椎侧位(游泳者姿势)

胸椎:正位、侧位

腰椎:正位、侧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

腰骶关节:轴位、侧位

骶骨:正位、侧位

尾骨:正位、侧位

骨龄估计(括号内为女性数值)

部位骨骼名称骨化中心出现时间骨化中心愈合时间

肱骨近端肱骨头初生~1岁(初生~1岁)

大结节7月~2岁(7月~2岁)

小结节2~3岁(2~4岁)

肘部肱骨小头及外1/2滑车7月~1岁(7月~1岁)

内上髁6~13岁(6~9岁)

内1/2滑车9~14岁(10~11岁)

外上髁9~17岁(10~13岁)

桡骨头5~9岁(5~14岁)15~18岁(13~14岁)

尺骨鹰嘴10~14岁(9~12岁)15~19岁(13~14岁)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7月~8岁(7月~3岁)17~20岁(17~20岁)尺骨远端骨骺6~11岁(7~8岁)18~20岁(16~20岁)腕骨头骨初生~1岁(初生~1岁)

钩骨初生~1岁(初生~1岁)

三角骨2~6岁(2~4岁)

月骨3~7岁(2~5岁)

舟骨5~7岁(4~5岁)

大多角骨4~7岁(3~5岁)

小多角骨4~10岁(3~5岁)

豆骨10~16岁(9~14岁)

掌指骨掌指骨近端骨骺1~7岁(7月~3岁)15~20岁(14~16岁)

掌指骨远端骨骺1~6岁(7月~2岁)15~20岁(14~16岁)骨盆及髋部髂骨嵴及坐骨结节15~19岁(12~15岁)19~24岁(18~24岁)股骨头7月~1岁(6月~1岁)17~19岁(15~17岁)

大粗隆2~6岁(2~4岁)17~19岁(15~17岁)

小粗隆9~15岁(9~12岁)17~19岁(15~17岁)膝部股骨远端骨骺初生(初生)17~22岁(16岁)胫骨近端骨骺初生(初生)17~22岁(16岁)

腓骨近端骨骺4~10岁(3~7岁)17~22岁(16~17岁)

髌骨4~7岁(3~4岁)

胫腓骨远端胫骨远端骨骺7月~12岁(初生~1岁)16~20岁(15~18岁)腓骨远端骨骺1~2岁(1~2岁)16~20岁(15~18岁)跗骨跟骨初生(初生)

跟骨骨骺7~12岁(5~10岁)14~19岁(13~18岁)

距骨初生(初生)

骰骨初生~6月(初生~6月)

舟骨1~4岁(2~3岁)

第1、2楔骨2~4岁(7月~1岁)

第3楔骨6月~1岁(6月~1岁)

跖骨跖趾骨近侧骨骺2~4岁(7月~3岁)16~19岁(15~16岁)第2~5远侧骨骺2~5岁(1~4岁)16~18岁(15~16岁)

脊柱及四肢检查评分表

赣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临床实践技能大比武评分标准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4.脊柱及四肢检查评分表 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得分 准备 工作(10分)1.检查者着装整齐(1分),洗手(2分) 3 2.物品准备:记号笔、叩诊锤、棉签、直尺等(缺一 项扣1分,扣完为止) 3 3.站在患者右侧(1分),简单问候,自我介绍(1分) 告之查体注意事项(1分)。指导患者摆体位(1分) 4 操作 步骤(80分)1.脊柱检查(8分) (1)视诊脊柱外形(0.5分)、活动度(前屈、后仰、 左右侧弯)(1.5分) 2 (2)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各1分) 2 (3)叩诊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间接叩击痛、直接叩 击痛)(各2分) 4 2.上肢检查(34分) (1)视诊上肢皮肤、关节、手指及指甲(各0.5分) 2 (2)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每侧1分、手法正确2 分) 4 (3)检查左右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包括手指、腕关 节(每侧2分))、肘关节(每侧2分)、肩关节运动(每 侧2分) 12 (4)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及Hoffman征检查(每侧每项2分) 16 3.下肢检查(37分) (1)视诊双下肢外形、皮肤、趾甲等(每项1分) 3 (2)触诊腹股沟区淋巴结(每侧横组、纵组各1分)2(3)触诊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每侧每项1分) 4 (4)检查左右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力(包括踝关节、膝 关节、髋关节(各关节每侧2分))12 (5)膝反射、跟腱反射(每侧每项1分) 4 (6)髋阵挛、踝阵挛(每侧每项1分) 4

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得分 操作 步骤(80分)(7)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Kering 征、Lasegue征(前面3项每侧每项各1分,后2项每 项各1分) 8 4.整理用物 6 质量 评估(10分)1.态度严肃认真、作风严谨(2分) 2 2.检查顺序正确,连贯(2分) 2 3.操作熟练,动作规范(5分) 5 4.检查部位暴露充分(1分) 1 5.完成时间15分钟 得分: 考官签名:

[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棘突 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37.5px,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的触摸定位:不易触摸清。 (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L3横突:最易触摸。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2014/5/16 整理于,深圳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转载)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 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 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 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

脊柱与四肢检查试题

—、选择题 A型选择题1.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也称为驼背,多发生于 A.颈段脊柱 B.胸段脊柱 C.腰段脊柱 D.骶 椎 E.腰、骶段 2.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脊柱前凸,多发生于 A.颈段脊柱 B.胸段脊柱 C.颈胸段脊柱 D.腰段脊柱 E.骶椎 3.青少年时期出现脊柱后凸,多见于 A.佝偻病 B.胸椎结核 C.类风湿性脊柱炎 D.骨质退行性变 E.椎间盘脱出 4.老年人骨质退行性变时,常出现 A.脊柱前凸 B.脊柱后凸 C.脊柱侧凸 D.杵状指 E.匙状指

5.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原因应除外 A.颈部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 B.颈椎增生性关节炎 C.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颈椎骨质破坏 D.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E.椎间盘脱出6.匙状甲多见于 A.支气管扩张 B.支气管肺癌 C.缺铁性贫 血 D.风湿热 E.甲癣 7.支气管肺癌患者常出现 A.匙状甲 B.杵状指 C.肢端肥大症 D.膝内、外翻 E.足内、外翻 8.关于膝内、外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双踝均能靠拢 B.如双脚内踝靠拢时两膝部因双侧胫骨向外侧弯曲而称“O”形,称膝内翻 C.当双膝关

节靠拢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型弯曲,使两脚内踝分离,称膝外翻 D.膝内、外翻多见于先天性畸形 E.膝内、外翻可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9.关于平跖足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足底变平 B.直立时足底中部内侧不能着 地 C.多为先天性异常 D.患者不能持久站 立 E.影响长途行走及行进速度 10.检查髋关节运动功能时,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屈曲时股前部与腹壁相贴 B.后伸可达30 度 C.外展约80度 D.内收约24度 E.外旋与内旋各45度 11.尺神经损伤者手部改变为 A.爪形手 B.匙状甲 C.杵状指 D.梭形指 E.垂

体表标志定穴法(精细)

体表标志定穴法(精细) 确定一个腧穴的位置,除探索感应外,常利用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作为定位依据。人体体表标志可分为静态标志和动态标志两大类。静态标志,主要指骨性标志(如骨节突起或凹陷),以及五官、毛发、乳头、脐窝、指(趾)甲等。如在腓骨前下方定阳陵泉,在骶后孔中定八髎穴,在目外眦旁定瞳子髎,在眉梢后定丝竹空,乳头下方定乳根,脐窝之中定神阙,拇指桡侧指甲角后旁定少商等。动态的标志,主要指随着屈伸等活动而出现的肌性标志、皮肤皱纹,以及采取某种特定动作而确定的参照标志等。如在屈肘外侧纹端外定曲池,咬肌隆起处定颊车,举臂时肩峰前外方凹陷中定肩髃,两虎口相叉食指尽处定列缺等。 现将基本的体表标志分述如下: (一)头部 发际:头发分布区的边缘。位于前额上的横向边缘,称前发际;位于后项部的横向边缘,称后发际。 发角:前额两旁,当前发际与鬓发前缘会合成角处。下对颧弓中点。 曲角(曲周,颞颥):额旁颞部头发边际向前成弧形突出处。 眉心(眉间,阙中):前额正中线上,当两眉头之间。 眼眶:为一个四棱锥形的骨性腔,外口称眶缘,在眶上缘的内1/3折点处有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上缘上方有隆起的眉弓。眶下缘中点直下方,可摸到眶下孔。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一般均位于目中线上。 人中沟(水沟):上唇表面正中的纵行凹沟。 巨分(鼻唇沟):由鼻翼旁伸延至口角外侧部的圆弧形浅沟。 颧弓:循颧骨向后至耳前的弓形突起。下方凹陷为颞下颌关节,张口时可触摸到下颌头在关节窝内转动。 曲颊(下颌角):下颌骨的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会合成角处。 耳尖:外耳上缘最高点。一般位于眉梢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上。 耳根:耳郭附着部。其上端称耳根上点,下端称耳根下点。 耳垂:外耳下端的无软骨部分。 耳珠(耳屏):外耳门前方的瓣状突起。 完骨(颞骨乳突):颞骨后下部,外耳后方的圆形突起。表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附着。其尖端突向下前方,与耳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枕外隆凸:枕骨后表面中央的隆凸。 (二)颈部 喉结(结喉):颈前中央,甲状软骨前缘隆起部,男性青春期后此处高而显著,吞咽时作上下移动。在喉结上方摸到的凹陷为甲状切迹,甲状软骨上缘正对第四颈椎。 缨筋(胸锁乳突肌):颈侧部肌肉,起自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两头会合后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部。当头转向对侧时,隆起尤为明显。《内经》称“婴筋”,主要指胸骨头部分。《类经》张介宾注:“《说文》曰:婴,颈饰也。故颈侧之筋曰婴筋。”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由于项部肌肉多,颈椎棘突又短,所以除第七颈椎棘突呈明显隆起外,其上方棘突一般不易被摸到。有时这里可呈现两个突起,上面一个为第六颈椎棘突。有时可摸到三个突起,中间一个为第七颈椎棘突。第七颈椎,其棘突较长,向后平伸,尖端不分叉。为项韧带附着处,当头部前屈时,棘突部隆起更为明显,并能随头左右活动。 (三)胸腹部 天突(胸骨上窝):胸骨柄上缘,颈静脉切迹上方凹陷处。 璇玑(胸骨角):胸骨上窝之下,胸骨表面的第一个隆起,是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的结合部。两旁为第二肋软骨。 歧骨(胸骨下角,胸肋角):胸骨体下端与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形成的角,一般约呈90°,矮胖者常大于90°。后当第九或第十胸椎椎间盘水平。 蔽骨(胸骨剑突):胸骨下端的小骨片,形似鸠尾,长短不一。 巨骨(锁骨):内端与胸骨构成胸锁关节,外端与肩峰构成肩锁关节。(图2-1-4)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称锁骨中线,与乳头线相似。 云门(锁骨下窝):抬臂时,当胸大肌与三角肌间呈现凹陷。 缺盆(锁骨上窝):锁骨上方的凹窝,由锁骨、肩胛舌骨肌及胸锁乳突肌围成。施沛《经穴指掌图》:“结喉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 穿刺标志: (1) 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 (2) 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 (3) 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 (4) 临床常在第4 —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 (5) 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 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 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 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 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 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 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注射部位: 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 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手术部位、标志: 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 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 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 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 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 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 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 —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 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

脊柱及四肢检查教案

XXXXX学院 XXXXXXXX College 实验教案本 系部:临床医学系 教研室:内科教研室 课程:诊断学 教师:张景 2014年2月 教务处制

实验步骤一、脊柱检查 通过运用视、触和叩诊了解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范围、有无压痛及叩击痛。病变表现为疼痛、形态或姿势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 (一)脊柱弯曲度 1、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坐位或直立位,双臂自然下垂,检查者以手指沿脊柱以适当的压力自上而下划,使皮肤呈一道红色充血线,以此观察脊柱有无侧弯畸形;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视查被检查者脊柱正常生理弯曲,有无病理弯曲。 2、脊柱的生理弯曲:包括颈前、胸后、腰前、骶后(4个“S”型生理弯曲)。 3、脊柱的病理弯曲:包括脊柱后凸、脊柱前凸、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脊柱的过度后凸,多发生于胸段,常见病因:佝偻病、结核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椎退行性变等。 脊柱前凸,脊柱的过度前凸,多发生于腰断,常见病因:妊娠晚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 脊柱侧凸,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向右出现弯曲,称为脊柱侧凸,胸段、腰段或胸、腰段联合发生,常见病因:姿势性侧凸,器质性侧凸。 (二)脊柱活动度 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是各个部位活动度不完全相同。颈椎、腰椎活动度最大,胸椎活动度最小,骶椎和尾骨已融合成骨块,几乎没有活动度。 检查者嘱被检查者做脊柱各个截断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即可观察到脊柱活动度有无异常。 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颈椎35°~45°35°~45°45°60°~80° 胸椎30°20°20°35° 腰椎75°~90°30°20°~35°30° 全脊柱128°125°73.5°115° 如果被检查者各个截断的椎体达不到上述的范围,则提示该截断脊柱或(和)椎旁软组织以及韧带病变。 (三)脊柱压痛及叩击痛 1、压痛被检查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由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棘突及椎旁肌肉,检查有无脊椎及椎旁旁肌的压痛。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如有压痛则提示压痛可能部位病变。 2、叩击痛直接叩击法及间接叩击法。 直接叩击法:用中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椎体的棘突,多用于检查胸椎和腰椎,颈椎由于位置较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 间接叩击法:患者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脊柱各个部位有无疼痛。如阳性疼痛可见于脊柱结核脊椎骨折,以及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以及颈椎间盘突出时,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及脊柱的体表标志

正常成年人关节间隙宽度表 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关节名称正常宽度(mm)骶髂关节 3 肩关节 4 耻骨联合4~6 肘关节 3 髋关节4~5 桡腕关节2~2.5 膝关节4~8 腕骨间关节 1.5~2 踝关节3~4 掌指关节 1.5 跗骨间关节2~2.5 胸锁关节3~5 跖关节2~2.5 颞颌关节 2 跖趾关节2~2.5 椎弓关节 1.5~2 拇趾末端趾关节 2 椎体间隙2~6 各趾间关节 1.5 寰齿关节0.7~2.3 肌力的测定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收缩 1级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有些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使关节活动,但力量较弱 5级肌力正常 脊柱的体表标志 C1 上腭 C2 上腭牙齿咬合面 C3 下颌角 C4 颌骨 C5 甲状软骨 C6 环状软骨 C7 最突出的棘突

T2间隙胸骨切迹 T2 胸锁关节、两肩胛骨上角联线的中点 T3 肩胛冈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T4间隙胸骨角 T7 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的中点 T9 胸骨剑突关节 T10~11 胸骨剑突下缘 T12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 L1 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 L3椎间隙脐孔 L3 下胸肋缘 L4 髂骨嵴 S2 髂前上棘 Co 耻骨联合 骨龄估计(男性较晚2~3年) 部位骨化中心名称出现时间闭合或完全骨化时间肩部喙突15~18月15岁 关节盂、肩峰、肩胛缘和下角13~15岁20岁 肱骨近端3月20岁 肘部肱骨小头10月14~17岁 肱骨滑车12岁14~17岁 肱骨内上髁8岁14~17岁 肱骨外上髁13岁17~19岁 桡骨小头7岁14~17岁 尺骨鹰嘴12岁14~17岁 尺桡骨远端桡骨远端骨骺1岁18~20岁 尺骨远端骨骺6岁18~20岁 腕骨头状骨1岁14~17岁 钩骨2岁14~17岁 三角骨3岁14~17岁 月骨4岁14~17岁 舟骨5岁14~17岁 大多角骨6岁14~17岁 小多角骨7岁14~17岁 豌豆骨8岁14~17岁 掌指骨第一掌近端及各近节指骨近端 2.5岁14~21岁 2~5掌指骨远端 1.5岁14~21岁

脊柱体表标记

脊柱体表标记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 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 棘突。C2 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 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 棘突。C7 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 棘突的位置。唯C4 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 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 棘突比C7 棘突长。个别人的T1 棘突比C7 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 棘突、或L4.5 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 椎体。故S1 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故L3、L4、L5 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 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T3 棘突平。与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 棘突平。因为C7、T3、T7 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40分)体检内容 脊柱1.口述脊柱检查方法: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2分)。 2.口述:病变表现: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2分) 1.脊柱有无前后凸: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2分)。 2.脊柱有无侧弯: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2分)。轻度侧弯时: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2分)。 颈椎:固定肩部,嘱被检者颈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2分)。 腰椎:固定髋部,嘱被检者腰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2分)。 嘱被检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1分)。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3分)。 (1)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2分),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1分)。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1分),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2分)。 1.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嘱被检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颈椎处感觉疼痛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2分)。 2.摇摆试验: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多见于腰骶部病变(2分)。

3.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3分),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 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1分)。 视诊:四肢形态、关节形态、四肢及关节的活动(3分)。 触诊:四肢及关节(3分)。 动诊:主动及被动运动四肢和关节(3分) dugas氏征:嘱被检者用患侧手掌平放于对侧肩关节前方,如不能搭上而前臂不能自然贴紧胸壁,提示肩关节脱位(3分)。 口述并自己模拟:手的功能位置:腕背伸30°并稍偏尺侧,拇指于外展时掌屈曲位,其余各指屈曲,呈握茶杯姿势(2分)。 手的自然休息姿势:半握拳状,腕关节稍背伸约20°,向尺侧倾斜约10°,拇指尖靠达示指关节的桡侧,其余四指呈半屈曲状,屈曲程度由示指向小指逐渐增大,且各指尖均指向舟骨结节处(2分)。 (1)浮髌试验:被检者取平卧位,下肢伸直放松(2分),检查者一手虎口卡于患膝髌骨上极,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2分),另一手示指垂直按压髌骨并迅速抬起,按压时髌骨与关节面有碰触感,松手时髌骨浮起(4分),即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有中等量以上关节积液(50m1) (1分)。 (2)拇指指甲滑动试验:检查者以拇指指甲背面沿髌骨表面自上而下滑动,如有明显疼痛,可能为髌骨骨折(3分)。分值 4得分脊柱 弯曲 度 脊柱

人体体表标志针刀定位

人体体表标志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

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技巧]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棘突 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T6、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即为一个横突(2)胸椎各横突的触摸定位:不易触摸清。(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L3横突:最易触摸。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2014/5/16 整理于,深圳

脊柱在体表的定位

脊柱在体表的定位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 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棘突 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全身体格检查的步骤及答案

全身体格检查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 1、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2、顺序应是从头到脚分段进行。 3、内容、顺序要熟练、规范、顺畅。 个别顺序可作适当调整,如甲状腺触诊,可在检查背部时从受检者背后予以补充检查。腹部检查可采取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但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记录。 4、体格检查应注意原则的灵活性。如急诊、重症病人,可能需要简单体检后即着手抢救或治疗,遗留的内容待病情稳定后补充。 5、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总的原则是; 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由前向后、自外向内、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检查手法一般是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腹部按视听叩触进行。具体检查部位顺序如下: ①卧位受检者: 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头面颈部→前、侧胸部(心、肺)→(受检者取坐位)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卧位)腹部→上肢、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为站立位) ②坐位受检者: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受检者取卧位)前胸

部、侧胸部(心、肺)→腹部→下肢→肛门直肠→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最后站立位)。 保证分段而集中的体格检查顺利完成。受检者仅有二、三次体位更动。 6、掌握检查的进度和时间。一般应尽量在30~40min内完成。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以卧位受检者为例)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查体前洗手;必须当受检者的面洗手。 (2)准备和清点器械;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电筒、叩诊锤、近视力表、别针、棉签、卷尺、直尺(两把)、记号笔 (3)自我介绍(姓名、职务,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您好!我是您的主管医生。我姓张。为了对您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需要对您进行一次全身的体格检查。请您配合一下,好吗?询问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疾病情况等情况,观察病人的意识情况,同时与病人沟通、交流。(4)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汇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自然、无病态面容、神志清醒、自动体位、异常情况:发育不良、超常。营养;中等、不良、肥胖、恶液质。

脊柱与四肢检查习题

脊柱与四肢检查 —.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也称为驼背,多发生于 A.颈段脊柱 D.骶椎 B.胸段脊柱 E.腰、骶段 C.腰段脊柱 2.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脊柱前凸,多发生于 A.颈段脊柱 D.腰段脊柱 B.胸段脊柱 E.骶椎 C.颈胸段脊柱 3.青少年时期出现脊柱后凸,多见于 A.佝偻病 D.骨质退行性变 B.胸椎结核 E.椎间盘脱出 C.类风湿性脊柱炎 4.老年人骨质退行性变时,常出现 A.脊柱前凸 D.杵状指 B.脊柱后凸 E.匙状指 C.脊柱侧凸 5.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原因应除外 A.颈部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 D.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 B.颈椎增生性关节炎E.椎间盘脱出 C.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颈椎骨质破坏 6.匙状甲多见于 A.支气管扩张 D.风湿热 B.支气管肺癌 E.甲癣 C.缺铁性贫血 7.支气管肺癌患者常出现 A.匙状甲 D.膝内、外翻 B.杵状指 E.足内、外翻 C.肢端肥大症 8.关于膝内、外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双踝均能靠拢 B.如双脚内踝靠拢时两膝部因双侧胫骨向外侧弯曲而称“O”形,称膝内翻 C.当双膝关节靠拢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型弯曲,使两脚内踝分离,称膝外翻 D.膝内、外翻多见于先天性畸形 E.膝内、外翻可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9.关于平跖足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足底变平 D.患者不能持久站立 B.直立时足底中部内侧不能着地 E.影响长途行走及行进速度 C.多为先天性异常 10.检查髋关节运动功能时,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屈曲时股前部与腹壁相贴 D.内收约24度 B.后伸可达30度 E.外旋与内旋各45度 C.外展约80度 11.尺神经损伤者手部改变为 A.爪形手 D.梭形指 B.匙状甲 E.垂腕 C.杵状指 二. 名词解释 1.匙状甲 2.杵状指 三. 填空题 1. 佝偻病患者,脊柱检查可发现______或______,四肢检查可发现______或______。2.正常人直立,臀部固定条件下,颈段脊柱可前屈______度,后伸______,左右侧弯各______,旋转______。 3.匙状甲多见于______、______,偶见于______、______等。 4.足内翻或外翻畸形多见于______及______。 5.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小腿,主要是下肢的______所致,常见于从事______或______者。 6.直立位时,两膝紧贴两踝不触靠拢,称______或______。 7.直立位时,两踝收拢两膝远离,称______或______。 四. 问答题 1.试述杵状指(趾)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2.叙述脊柱压痛与叩击痛检查方法。 3.叙述浮髌试验检查法及其临床意义。 三. 填空题 1.脊柱后凸脊柱侧凸膝内翻膝外翻 2.450 450 450 600 3.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风湿热甲癣 4.先天性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5,浅静脉回流受阻站立性工作栓塞性静脉炎

脊柱体表标记

前面观: 第一颈椎上腭同一平面 第二颈椎上腭牙齿咬合面同一平面 第三颈椎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四颈椎舌骨同一平面 第五颈椎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六颈椎环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二胸椎间隙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四胸椎间隙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一腰椎剑突与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肋缘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间隙脐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二骶椎髂前上棘同一平面 尾骨耻骨联合同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七颈椎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二胸椎两肩胛骨上角联线中点 第七胸椎两肩胛骨下角联线中点 第十二胸椎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联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三腰椎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四腰椎两髂骨嵴联线中点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 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超级实用人体常用体表标志

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体表标志;定位;临床应用 人体体表标志在临床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对体表标志定位不准确,往往会延误病人的治疗,甚至错过了抢救时机。因此我们在解剖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对人体常用体表标志的解剖定位与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拔除上颌1~4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腭大孔:紧靠上颌第三磨牙的腭面内上方。拔除上颌4~8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下颌角:下颌支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在下颌角上2横指(为在操作中方便应用,用示指或中指宽度作为“横指宽”,以横指宽为定位测量的标准。通过观测统计,1横指宽度平均约为1.8 cm)画一水平线,下颌支后缘前1横指画一平行后缘的斜线,两线相交处即为下颌孔的体表投影,其内侧面为下颌孔,有下牙槽神经通过。拔除下颌1~8牙时,可经过下颌第二磨牙斜水平插入对侧下颌孔进行阻滞麻醉(图1a)。颧弓: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2横指处为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可形成硬膜外血肿。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间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1]。乳突:位于耳后骨隆起处,其根部前内方有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其后颅底内面有乙状窦。中耳炎时此处有压痛。在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止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枕外隆凸:枕骨外面正中最凸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临床若在此手术开颅要防止大出血。头部外伤用包扎的帽状绷带压在其下方可防止绷带滑脱。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方,张嘴时此处变凹。可判断下颌关节是否脱位, 若脱位可手指包纱布,将下颌拉向下再向后推,将下颌头纳回下颌窝内。喉结:甲状软骨上端向前突出形成。在溺水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下,可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凹陷处行环甲膜穿刺术紧急抢救病人。临床上行气管切开术时,在喉结最高点下方平放3横指,示指在上,环指在下,从中指下缘切至环指下缘,此切口位于2~3气管环。胸锁乳突肌:头转向一侧可观察到。在环甲膜水平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其后缘的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相交处,若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可为胃癌食管癌的诊断提供参考。第七颈椎:颈前屈,从侧面看颈背部最高的隆起,是计数椎骨的标志之一。 a:下颌孔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b:髂前上棘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c:外环最高体表投影点(A)和最低体表投影点(B)的简易定位;d:收肌结节的体表投影点(A)的简易定位图1 常用体表标志的简易定位 2 胸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凹陷处,在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在前斜角肌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之间有锁骨下静脉通过。临床可在此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或在锁骨中点上方行臂丛阻滞麻醉。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柄上方凹陷处。一般气管位于切迹正中,头臂静脉在此平面合成。其上2横指为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区。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微向前突形成。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此平面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膈分界和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及相当于第4、5胸椎间的椎间盘水平。剑突:胸骨体下方突出部分,下端游离。可作为肝脏测量的标志。临床上进行心包穿刺时,从左剑肋角区,斜30°~40°、向上后进针,扎入心包前下窦,抽取心包积液。在其上方2~3横指处,可行胸外心脏按压,紧急抢救病人。肋间隙:左侧第5肋间隙为心尖搏动、第一心音听诊处,左侧第2肋间隙可进行第二心音听诊。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穿刺时,沿胸骨左侧第4肋间隙垂直扎进,行心内注射,多注入右心室。第8肋间隙与腋后线相交处,常用于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的会合处。通常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背部计数肋或肋间隙的重要标志。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下部1~2横指处,为听诊三角所在区,是开胸手术最佳入路及背部听诊呼吸音清楚的部位。脊肋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临床常在此行肾囊封闭。当有肾炎、肾结核、肾结石等肾病时,触压或叩击肾区,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3 腹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肋弓下缘:腹部体表的上界,常用于腹部九分区法,肝、脾的测量和胆囊的定位。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于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胆囊发炎时,该处可有压痛[2]。肋弓下缘1~2 cm处也是常用的胆囊、脾脏等手术的切口。腹直肌:白线、经腹直肌的旁正中线、腹直肌外缘为腹部手术中常用的切口。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经过此手术切口出血少,而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相交处也是胆囊的定位。脐:位于腹部正中。此处易发生脐疝,腹腔镜手术常经脐上或脐下缘建立气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McBurney点,为阑尾根部投影,阑尾炎时该处有压痛,经过此点可做手术切口或行腹腔穿刺。髂前上棘: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图1b)。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3]。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 cm,偏左或右1.5 cm处,可行腹腔穿刺。由于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等各种原因引起尿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