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笔记整理之小说

高三笔记整理之小说

高三笔记整理之小说
高三笔记整理之小说

高三整理笔记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一、客观题

步骤:1、标注选项敏感点,标注核心词语

2、回归原文找对应

3、排除判断定答案(知识性错误优先排除,再考虑是否赏析不当)

形象类

二、人物性格概括

步骤:1、性格特点

2、事例分析。(从人物言行、心理、事件的情节、社会环境、他人或作者的评价去分析)

三、人物形象概括

方法:1、根据小说情节,了解人物的遭遇;2、根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或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3、根据小说介绍的人物身份、地位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4、根据作者及他人的评价、态度,明确对人物的褒贬倾向。

步骤:1、概括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性格特点;2、结合文本事例加以分析。

注意:人物形象概括题分两种类型:

1、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答题模式:某某是一个(具有什么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2、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要分点作答。常用答题模式是:某某的性格特点:(1)-(2)-(3)分点作答,结合文本作答。

四、主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主要人物的作用就是揭示主题。思考和答题的角度:1、反映的(讽刺或褒扬)社会现实或现象,揭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影响。2、寄托作者的情感或愿望。

五、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起陪衬(反衬)作用;

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揭示主题

4、有些次要人物(主要是群体人物)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具体环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

特别提示:小说中的“我”是个次要人物,也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所以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的真实性的作用。

六、物象的作用

1、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更集中紧凑。有些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是全文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

3、使主题更鲜明

4、衬托环境

5、对读者的作用

情节类

一、情节类作用题

1、对情节的作用: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2、对环境的作用: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某某特点

3、对人物的作用: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

4、对主题的作用

5、对读者的作用: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情节手法类

1、第一人称的作用:

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2、第二人称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4、顺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5、倒叙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6、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7、补叙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三、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就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情节技巧题答题模板

点出情节技巧+结合文本分析+技巧效果。

环境类

一、环境的特点

概括环境的特点从五个角度思考

1、从“时”的角度思考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

2、从“地”的角度思考

“地”指“场所”“地域”“场合”等,看看它们呈现什么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考

主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世态炎凉等)角度分析

4、从“事”的角度思考

主要指从事件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概括分析,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的角度思考

主要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等

二、鉴赏环境描写手法

1、三大角度

(1)、从描写技巧的角度看:白描、细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点面结合;衬托等

(2)、从修辞的角度看:比喻、拟人、夸张

(3)、从写景的角度看:感觉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观察的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2、步骤

第一步:指出景物描写的手法

第二步:景物描写的特色(从文中找出体现该手法的语句进行分析)

第三步:景物描写的效果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环境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气氛,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对人物的作用: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④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

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

即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小说探究类主旨类题的“4从1联”

第一,从小说的题材入手

第二,从小说的形象和情节入手

第三,从小说的环境入手

第四,从作者的思想倾向入手

[1联]联系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标题类探究

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2种类型:

一是标题意蕴理解性探究,二是标题作用分析性探究。

无论是哪一种,均需关注以下2个方面:

一是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

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等)。

(一)标题意蕴理解性探究题的3个步骤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二)标题作用分析性探究题的6个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节类探究

1、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

从前面的情节(包括标题)是否有伏笔暗示、结尾对主题的拓展与深化、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结尾对人物形象的丰富、结尾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2、小说中某处文字是否多余?

从文字上下串联是否合理顺畅、情节完整与不完整的不同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性格显得复杂还是单纯、主题是直接揭示较好还是含蓄蕴藉较好、文字对典型环境营造的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说中某段文字(主要是插叙、倒叙的文字)有何作用?

从对上文的解释、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等角度进行分析

大三_英国文学史(绝对标准中文版)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

英国文学 整理

Term Definition: Alliteration(押头韵): Alliteration is the repetition of a speech sound in a sequence of nearby words. The term is usually applied only to consonants, and only when the recurrent sound begins a word or a stressed syllable within a word. Arthurian legend(亚瑟王传奇): It is a group of tales (in several languages) that developed in the Middle Ages concerning Arthur L, semi-historical king of the Britons and his knights. The legend is a complex weaving of ancient Celtic mythology with later traditions around a core of possible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Sonnet(十四行诗): A lyric poem consisting of a single stanza of fourteen iambic pentameter lines linked by an intricate rhyme scheme. There are two major patterns of rhyme in sonnets writt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 1) The Italian or Petrarchan sonnet (named after the fourteenth century Italian poet Petrarch) falls into two main parts: an octave(eight lines) rhyming abbaabba followed by a sestet (six lines) rhyming cdecde or some variant, such as cdccdc . (2) the English sonnet, or else the Shakespearean sonnet. This sonnet falls into three quatrains and a concluding couplet: abab cdcd efef gg. There was one notable variant, the Spenserian sonnet, in which Edmund Spenser linked each quatrain to the next by a continuing rhyme: abab bcbc cdcd ee. Conceit(夸张): From the Italian concetto (meaning idea or concept), it refers to an unusually far-fetched or elaborate metaphor or simile presenting a surprisingly apt parallel between two apparently dissimilar things or feelings. Poetic conceits are prominent in Elizabethan love sonnets and metaphysical poetry. Conceits often employ the devices of hyperbole, paradox and oxymoron. 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 A style of Western literature that flourished from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until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the rise of Romanticism. The neoclassicists looked to the great classical writers for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hey believed that literature should both instruct and delight, and the proper subject of art was humanity. Neoclassicism stressed rules, reason, harmony, balance, restraint, decorum, order, serenity, realism, and form—above all, an appeal to the intellect rather than emotion. The Restoration in 1660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Neoclassical Period in England, whose writers included John Dryden, Alexander Pope, Samuel Johnson, etc. Romance(传奇小说): It is a literary genre popular in the Middle Ages (5th century to 15th century), dealing, in verse or prose, with legendary, supernatural, or amorous subjects and characters. Popular subjects for romances included the Macedonian King Alexander the Great, King Arthur of Britain and 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and the Frankish Emperor Charlemagn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 Renaissance ("rebirth") is the name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period of European history following the Middle Ages. The development came late to England in the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6.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7.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8.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9.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10.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1.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12.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1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Y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 或XY. 15.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英国文学笔记

Middle English Middle English is the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during the High and Late Middle Ages, or roughly during the four centuries between the late 11th and the late 15th century.For three centuries after Norman conquest , two languages were were used side by side in England , Latin and French were the languages of the upper classes, used in official and formal conditions.however the inflectional system of old English was weaken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French words had been absorbed.and many inflectional forms of the words were dropped and formal grammar simplified. Romance Romance is a type of literature tha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Middle Ages.Romance , in the original sense of the word , means the native language,as opposed to Latin,and later it means a tale in verse, embodying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knights. John wycliff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man who demand to reform the church in order to do away with the corruption and rottenness, he was the one who translate the bible into standard english. His translation for bible i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as well as english lanuage. For he fixed a national standard for englsih prose to replace various dialects. His work owned him the title of father of english prose. William langland He is the author of Piers Plowman 《农夫皮尔斯》or the vision of piers plowman.The story takes the form of an allegory, but it gives a realsitic picture of 14th century England, (an allegory is a story or description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symbolize some deeper underlying meaning,and serve to spread moral teaching)in his work , within the scope of allegorical characters, the lives of the religious people and the laymen are vividly portrayed.the corruption and the rottenness of the church people are truthfully exposed. Chaucer (The Canterbury Tales) Geoffrey Chaucer,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father of English literature.was born, about 1340, in London.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poetry lies chiefly in the fact that he introduced the "heroic couplet"into English poetry, instead of the old Anglo-Saxon alliterative verse. Though drawing influences from French, Italian and Latin models, he is the first great poet who wrote in the current English language. His production of so much excellent poetry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stablishing English as the literary language of the country. The spoken English of the time consisted of several dialects, and Chaucer did much in making the dialect of London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English speech.

英国文学名著整理

☆英国文学名家名著 《贝奥武甫》(Beowulf)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首英雄史诗,古英语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始。史诗的第一部分讲述瑞典青年王子贝奥武甫来到丹麦,帮助丹麦国王赫罗斯加杀死了12年来常来进行夜袭的巨妖格伦德尔及他的母亲;第二部分简述了贝奥武甫继承王位,平安统治50年。后来,他的国土被一条喷火巨龙蹂躏,老当益壮的贝奥武甫与火龙交战,杀死火龙,自己也受了致命伤。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是英国文学之父亲和前最杰出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主题、题材、风格、笔调的多样性及描写人对生活的追求的复杂性。他的代表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不仅描绘了31位朝圣者的各个社会阶层,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叙述故事的不同风格,读者广泛,对后世影响很大。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他的剧本至今仍在许多国家上演,并为人们所普遍阅读。莎上比亚的作品文才横溢,创造的喜、怒、哀、乐场面使人印象深刻,历久难忘。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奥赛罗》(Othello)、《哈姆雷特》(Hamlet)、《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等。此外,历史剧《亨利六世》(Henry VI)三部曲,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也都很受欢迎。《哈姆雷特》叙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哈姆雷特》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成为经典台词。《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 济慈(Keats, 1795一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作过医生的学徒,后来才以写诗为业。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不满,希望在一个“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他的诗歌以文辞声调之美著称,在艺术上对后代的英国诗人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伊沙贝拉》(Isabella)、《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和《秋颂》(To Autumn)等。雪莱(Shelley ,1792一1822)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生于贵族家庭。他既创作了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写了很多优美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显示了不羁的想象,瑰丽的色彩和动人的音韵,这些使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麦布女王》(Queen Mab)、《致英国人民之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等。《西风颂》里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s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成为妇幼皆知的诗文。 华兹华斯(Wordsworth,1770-1850),18-19世纪之交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他和克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三人组成“湖畔派诗人(the Lake Poets)”其作品的主题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813年他接受政府长期津贴,1843年又被封为桂冠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水仙》(Daffodill)和《序曲》(The Prelude)等。 笛福(Daniel Defoe,1661-1731)是英国小说之父。59岁时发表的成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出版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畅销书。随后,他又写了《辛格顿船长》(Captain Singleton)、《摩尔·弗兰德》(Moll Flanders)、(大疫年日记)(a Journsl of the Plagure Year)等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是根据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扣克的航海遇险、流落

外国文学史复习上(笔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基本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①在神话的故事中,讲到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生活等。 ②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英雄实是部落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如伊阿宋取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奥德修斯等。 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1)、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eg: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 (2)、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eg: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3)、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希绪弗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等。 古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后世创作的源泉。) (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素材。(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维德《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二、古希腊文学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代”,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3)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 (4)第四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三、古罗马古罗马文学的地位、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 地位: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戏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是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点:具有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和庄严崇高的气质,精神与情感世界相对贫乏,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成就:(1)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公元前30年)埃纽斯“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首先繁荣,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双生子》、《一坛黄金》,喜剧诗人有泰伦斯《婆母》 (2)黄金时期:(公元前100~公元17年)西塞罗卢克来修《论自然》, “三大诗人”: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奥维德《变形记》贺拉斯《诗艺》(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寓教于乐) (3)白银时期:(公元17~130年)长篇小说有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长篇小说;普鲁塔克的散文《希腊罗马名人传》;卢肯的史诗《法萨利亚》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

学霸高三生物笔记总结

学霸高三生物笔记总结 总是出现在最前面,因为生物最简单。 ___这么说呢,因为只要你背了,只要你知道书上哪一页讲了什么,你绝对可以做出题来。今天在这给大家了笔记,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界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__复习要点总结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复习要点 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 Romance (名词解释) 3.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 4. Ballad(名词解释) 5. 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 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 (main contents; 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 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 significance; form: heroic couplet) 7. Heroic couplet (名词解释)8. Renaissance(名词解释)9.Thomas More——Utopia 10. Sonnet(名词解释)11. Blank verse(名词解释)12.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13. Francis Bacon “essays” esp. “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4. William Shakespeare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是Hamlet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也很重要,最重要属sonnet18。(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 15. John Milton 三大史诗非常重要,特别是Paradise Lost和Samson Agonistes。对于Paradise Lost需要知道它是blank verse写成的,故事情节来自Old Testament,另外要知道此书theme和Satan的形象。 16. John Bunyan——The Pilgrim’s Progress 17.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John Donne; features of the school: philosophical poems, complex rhythms and strange images. 18. Enlightenment(名词解释) 19. Neoclassicism(名词解释) 20. Richard Steele——“The Tatler” 21. Joseph Addison——“The Spectator”这个比上面那个要重要,注意这个报纸和我们今天的报纸不一样,它虚构了一系列的人物,以这些人物的口气来写报纸上刊登的散文,这一部分要仔细读。 22. Steel’s and Addison’s styl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23. Alexander Pope: “Essay on Criticism”, “Essay on Man”, “The Rape of Lock”, “The Dunciad”; his workmanship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24. 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此书非常重要,要知道具体内容,就是Gulliver游历过的四个地方的英文名称,和每个部分具体的讽刺对象; (我们主要讲了三个地方)“A Modest Proposal”比较重要,要注意作者用的irony 也就是反讽手法。 25. Th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realistic novel is the most prominent achievement of 18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26.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Moll Flanders”, 当然是Robinson Crusoe比较重要,剧情要清楚,Robinson Crusoe的形象和故事中蕴涵的早期黑奴的原形,以及殖民主义的萌芽。另外注意Defoe的style和feature,另外Defoe是forerunn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 27. Samuel Richardson——“Pamela” (first epistolary novel), “Clarissa Harlowe”, “Sir Charles Grandison” 28. Henry Fielding: “Joseph Andrews”, “Jonathan Wild”, “Tom Jones”第一个和第三个比较重要,需要仔细看。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家,另外Fielding也被称为father of the English novel. 29. Laurence Sterne——“Tristram Shandy”项狄传 30. Richard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31. Oliver Goldsmith——“The Traveller”(poem), “The Deserted Village” (poem) (both two poems were written by heroic couplet), “The Vicar of Wakefield” (novel), “The Good-Natured Man” (comedy), “She stoops to Conquer” (comedy),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要点总结整理出考点26位作家完整教学内容

英美文学选读要点总结精心整理(只考26位作家) [英国』Chapter1 The Renaissance period(14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文艺复兴 1. Humanism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 2. the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was based on such a conception that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 3. Renaissance humanists found in then classics a justification to exalt human nature and came to see that human beings were glorious creatures capabl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perfection, and that the world they inhabited was theirs not to despise but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enjoy.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崇高的生命,人可以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而且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 4. Thomas More,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the b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nglish humanists.托马斯.摩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5. Wyatt introduced the Petrarchan sonnet into England.怀亚特将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引进英国。 6.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was one of imitation and assimilation.英国文艺复兴初期只是一个学习模仿与同化的阶段。 7. The goals of humanistic poetry are: skillful handling of conventions, force of language, and, above all, the development of a rhetorical plan in which meter, rhyme, scheme, imagery and argument should all be combined to frame the emotional theme and throw it into high relief.人文主义诗歌的主要目标是对传统习俗的熟练运用,语言的力度与气概,而最重要的是发展了修辞模式,即将格律,韵脚(式),组织结构,意象(比喻,描述)与议论都结合起来勾画出情感主题,并将其极为鲜明生动的表现出来。 8. The most famous dramatists in the Renaissance England are Christopher Marlowe,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Ben Jonson.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有克利斯朵夫.马洛,威廉.莎士比亚与本.约翰逊。 9. Francis Bacon (1561-1626), the first important English essayist.费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散文家。(III)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 17. The first period of his dramatic career, he wrote five history plays: Henry VI, Parts I, II, and III, Richard III, and Titus Andronicus; and four comedies: The Comedy of Errors,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and Love’s Labour’s Lost.在他戏剧创作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他创作了五部历史剧:《亨利六世》,《理查三世》,《泰托斯.安东尼》以及四部喜剧:《错误的戏剧》,《维洛那二绅士》,《驯悍记》和《爱的徒劳》。 18. In the second period, he wrote five histories: Richard II, King John, Henry IV, Parts I and II, and Henry V; six comedie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The Merchant of Venice, Much Ado About Nothing, As You Like It, Twelfth Night, and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and two tragedies: Romeo and Juliet and Julius Caesar.在第二阶段,他写了五部历史剧:《理查三世》,《约翰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以及六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还有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裘利斯.凯撒》。 19. Shakespeare’s third period includes his greatest tragedies and his so-called dark comedies. The tragedies of this period are 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 Antony and Cleopatra, Troilus and Cressida, and Coriolanus. The two comedies are All’s Well That Ends and Measure for Measure.第三阶段诞生了莎翁最伟大的悲剧和他自称的黑色喜剧(或悲喜剧),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安东尼与克利奥佩特拉》《特罗伊勒斯与克利西达》及《克里奥拉那斯》。两部喜剧是《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 20. The last period of Shakespeare’s work includes his principle romantic tragicomedies: Pericles, Cymbeline, The Winter’s Tale and The Tempest; and his two plays: Henry VIII and The Two Noble Kinsmen.最后一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有浪漫悲喜剧:《伯里克利》《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与《暴风雨》。他最后两部剧是《亨利八世》与《鲁克里斯受辱记》。21. Shakespeare’s sonnets are the only direct expression of the poet’s own feelings.这些十四行诗都是莎翁直抒胸臆的成果。 22. Shakespeare’s history plays are mainly written under the principle that national unity under a mighty and just sovereign is a necessity.莎翁的历史剧都有这样一个主题:在一个强大英明的君主统领下的国家,统一是非常必要的。 23. In his romantic comedies, Shakespeare takes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love and youth, and the romantic elements a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