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波技术与天线》傅文斌-习题标准答案-第章

《微波技术与天线》傅文斌-习题标准答案-第章

《微波技术与天线》傅文斌-习题标准答案-第章
《微波技术与天线》傅文斌-习题标准答案-第章

《微波技术与天线》傅文斌-习题答案-第章

————————————————————————————————作者:————————————————————————————————日期:

2

17

第2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是长线?如何区分长线和短线?举例说明。

答 长线是指几何长度大于或接近于相波长的传输线。工程上常将1.0>l 的传输线视为长线,将1.0

2.2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有哪些?分布参数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无耗传输线的长度或工作频率改变时分布参数是否变化?

答 长线的分布参数一般有四个:分布电阻R 1、分布电感L 1、分布电容C 1、分布电导G 1。 分布电容C 1(F/m )决定于导线截面尺寸,线间距及介质的介电常数。分布电感L 1(H/m )决定于导线截面尺寸,线间距及介质的磁导率。分布电阻R 1(Ω/m )决定于导线材料及导线的截面尺寸。分布电导G 1(S/m ) 决定于导线周围介质材料的损耗。

当无耗传输线(R 1= 0,G 1= 0)的长度或工作频率改变时,分布参数不变。

2.3传输线电路如图所示。问:图(a )中ab 间的阻抗0=ab Z 对吗?图(b )中问ab 间的

阻抗∞=ab Z 对吗?为什么?

答 都不对。因为由于分布参数效应,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随空间位置变化,使图(a )中ab 间的电压不一定为零,故ab 间的阻抗ab Z 不一定为零;使图(b )中a 点、b 点处的电流不一定为零,故ab 间的阻抗ab Z 不一定为无穷大。

2.4平行双线的直径为2mm ,间距为10cm ,周围介质为空气,求它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 解 由表2-1-1,L 1=1.84×10-6(H/m ),C 1=6.03×10-12(F/m )

2.5写出长线方程的的解的几种基本形式。长线方程的解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1)复数形式

λ/8 a

b

a)

λ/8 a

b

b)

题2.3图

18 ()()()z L L z L L I Z U I Z U z U ββj 0j 0e 2

1e 21

--++= ()()()z L L z L L I Z U Z I Z U Z z I ββj 00

j 00e 21e 21

---+=

(2)三角函数形式

()z Z I z U z U L L ββsin j cos 0+=

()z I z Z U z I L L

ββcos sin j

+= (3)瞬时形式

()()A z t A t z u ?βω++=cos , ()B z t B ?βω+-+cos ()()A z t Z A t z i ?βω++=

cos ,0

()B z t Z B ?βω+--

cos 0

其中,

()L L I Z U A 021

+=

,()L L I Z U B 02

1-= 物理意义: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以波动的形式存在,合成波等于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

2.6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特性阻抗能否用万用表测量?为什么? 答 特性阻抗定义为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之比,是对单向波呈现的阻抗。 不能用万用表测量,因为特性阻抗是网络参数(从等效电路的观点,传输线可看成复杂的网络)。

2.7建立另一种长线坐标系如图所示,图中,坐标的原点(0=s )取在信号源端,信号源

至负载的方向为坐标s 增加的方向。若已知信号源端的边界条件()S U U =0,()S I I =0,试重新推导长线方程并求出其特解。

解 由克希霍夫电压定律

Z L

s

i (s)

i (s+Δs)

u (s+Δs)

u (s)

Z g E g

Δs

题2.7图

19

()()()0,,,1=+-??-t s s u t t s i s

L t s u ?? ()()t

t s i L s t s u ??-=??,,1

由克希霍夫电流定律

()()t

t s u C s t s i ??-=??,,1 由

ωj t

→??

()

()

()

()?????-=-=s U C j ds

s dI s I L j ds s dU 11ωω 得如下波动方程

01122

2=+U C L ds

U

d ω 0112

2

2=+I C L ds

I d ω 波动方程的解是

s j s j Be Ae U ββ-+= ()

s j s j Be Ae Z I ββ---

=0

1

式中11C L ωβ=,1

1

10C L L Z =

=

βω 由边界条件:s=0时,U=U s ,I=I s

U s =A+B ,I s =-Z 0-1(A-B )

解出A 、B 后得

???

????--+=-++=--s j s s s j s s s j s s s j s s e Z I Z U e Z I Z U I e I Z U e I Z U U ββββ0000002222 式中,第1项为入射波,第2项为反射波。

20

2.8平行双线的周围介质为空气,分布电容为60pF/m ,求它的特性阻抗和分布电感。 解:由1

11C L c =

,1

1

0C L Z =

,解得:L 1=1.85×10-7(H/m ),Z 0=55.5(Ω) 2.9同轴线工作于MHz 100=f ,线间填充介质的3.2=r ε,1=r μ。求:(1) 该同轴线上单向波的相速度和相波长;(2) 线上相距3m 的两点间单向波的相位差??。

解:(1)3

.21038

?=

=

r

r p c

v με=1.98×108

m/s;68

101001098.1??==f v p

p λ= 1.98 m (2) 398

.122?=

?=

?=?π

λπ

β?l l p

=3.03π rad 2.10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有何不同?说“输入阻抗的相角就是传输线上该点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对吗?为什么?

答 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对单向波呈现的阻抗,是传输参数。输入阻抗是传输线对合成波呈现的阻抗,是对传输线上反射情况的一种量度,是工作参数。

由()()()z I z U z Z =in ,题中所说正确。

2.11反射系数()z Γ、终端反射系数L Γ、反射系数的模()z Γ有何异同?说“在一段均匀传输线上()z Γ不变但()z Γ变化”对吗?为什么?

答 相同点:都是对传输线上反射情况的一种量度。

不同点:均匀传输线上各点的()z Γ不同;均匀传输线上各点的()z Γ相同;()0Γ=ΓL 只是

传输线终端的反射系数。

题中所说正确。

2.12传输线电路如图所示,试求:(1)输入阻抗A A Z ';(2)B 点和C 点的反射系数;(3)

AB 段和BC 段的驻波比。

A

A ′

Z 0

Z 0

3λ/4

λ/4

a)

Z 0

B

C A

A ′

Z 0

λ/2

λ/4

b)

Z 0

B

C D Z 0/2

λ/4

题2.12图

21

解 图(a)

(1)0Z Z Z C L == ,0Z Z BC =∴;2//00Z Z Z Z BC B ==。43λ=AB

02

02Z Z Z Z B A A ==∴'

(2)0=C Γ,3

1

00-=+-=

ΓZ Z Z Z B B B

(3)1=BC ρ,20

==B

AB Z Z ρ 图(b)

(1)4λ=BC ,0202Z Z Z Z C BC ==;4λ=BD ,02

0=∞=∴Z Z BD

0//=+=

=BD

BC BD

BC BD BC B Z Z Z Z Z Z Z ,2λ=AB ,0==∴'B A A Z Z

(2)31

00-=+-=

ΓZ Z Z Z C C C ,10

0-=+-=ΓZ Z Z Z B B B

(3)20==

C BC Z Z ρ,∞==B

AB Z Z

0ρ 2.13传输线电路如图所示,试求:(1)输

入阻抗A A Z ';(2)B 、C 、D 、E 、F 点的反射系数;(3)AB 、BC 、BD 、CE 、CF 段的驻波比。

解 (1)4λ=CE ,

2020Z Z Z Z E CE ==∴

0Z Z F = ,0Z Z CF =∴

()3

22//0

00

0Z Z Z Z Z Z Z Z CF CE C =+=

= 2λ=BC ,30Z Z BC =

4λ=BD ,∞==∴020Z Z BD ;3//0Z Z Z Z BD BC B ==。

4λ=AB ,0203Z Z Z Z B A A ==∴'

A

A ′

λ/2

λ/4

Z 0

B

C

D Z 0

λ/4

0.3λ

λ/4

Z 0 2Z 0

E F Z 0 题2.13图

22

(2)0=F Γ;31=E Γ;21-=C Γ;1-=D Γ;21-=B Γ (3)1=CF ρ;2=CE ρ;3=BC ρ;∞=BD ρ;3=AB ρ 2.14 传输线的终端接纯阻性负载,即L L R Z =时,证明

??

?<>=0

000当当Z R R Z Z R Z R L L

L L ρ

证 由Γ

-Γ+=

11ρ,00

Z Z Z Z L L L +-=

Γ得,0

0000000Z R Z R Z R Z R Z Z Z Z Z Z Z Z L L L L L L L L --+-++=

--+-++=ρ 当0Z R L >, ()0

0000Z R

Z R Z R Z R Z R L L L L L =--+-++=

ρ

当0Z R L <, ()L

L L L L R Z

R Z Z R R Z Z R 00000=--+-++=

ρ 【证毕】

2.15有一特性阻抗为Ω75、长为89λ的无耗传输线,测得电压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25Ω,终端为电压腹点,求:(1)终端反射系数;(2)负载阻抗;(3)始端的输入阻抗;(4)距终端83λ处的反射系数。

解 已知Ω=750Z ,89λ=l ,

()Ω=25min z Z in ,()max

0U

U =

(1)()()ρ

1

310min min ===

Z z Z z Z in in ∵终端为电压波腹点,终端反射系数为正实数,有

2

1

11=+-=

Γ=ΓρρL (2)∵终端为电压波腹点,有Ω==2250ρZ Z (3)z

jZ Z z

jZ Z Z Z in ββtan tan 000

++==(45-j60)Ω

(4)z j e z βλ283-Γ=??? ?

?=

Γ ,2383222πλλπβ=??=z ,j e

z z

j 21832=Γ=??? ?

?=Γ-βλ 2.16一特性阻抗为Ω70的无耗传输线,终端接负载L L L X R Z j +=。测得驻波比等于2,第一个电压腹点距负载12λ。求L R 和L X 的值。

Z 0=75

8

9

=

Z L

A B

23

解 由()z

Z Z z

Z Z Z z Z L L ββtan j tan j 000

in ++=,()ρ0max in Z z Z =,m ax z =12λ

()?

?

?

???++?

??

???++=122tan j j 122tan j j 000

0λλπλλπρL L L L X R Z Z X R Z Z 化简得

03223Z X R L L =+

032Z X R L L =-

解得Ω=80L R ,Ω=330L X

2.17行波的电压(电流)振幅分布和输入阻抗分布有何特点。如何判断传输线是否工作于行波状态?

答 行波状态的特点是:(1)电压、电流振幅值沿线不变,且电压和电流同相。(2) 输入阻抗值沿线不变,处处等于特性阻抗,且呈纯阻性。(3)信号源输入的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即行波状态最有效地传输功率。

用灯泡在传输线上沿线滑动,灯泡的亮度不变时,可判断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

2.18传输线上A 、B 两点距离信号源分别为2λ和23λ。若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信号源端的电压为t U ωcos 0。

(1)写出A 、B 两点的电压瞬时表达式;

(2)分别绘出A 、B 两点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19同轴型收发开关如图所示。同轴分支处KG1的是串联型放电管,它在大功率时呈通路,小功率时呈断路;距分支λ/4处的KG2是并联型放电管,它在大功率时使同轴线短路,小功率时不起作用。试分析该收发开关的工作原理。

答 发射期间,KG 1、KG 2导通,KG 2使同轴线短路,故向接收机支路看去的输入阻抗为∞,能量只能送往天线。

接收期间,KG 1不导通,使主传输线呈断路,KG 2也不导通,不影响接收机支路,故能量只能送往接收机。

24 。

2.20列表归纳三种不同情况(l l X Z j ,,0∞=)的驻波特点的异同。

答 相同点:L Γ=1;ρ=∞;K =0;传输线上都呈全反射;不能传输功率;电压、电流节点值为0,腹点值为行波振幅的2倍,节点和腹点以4λ为间距交替出现。

不同点:

电压、电流

输入阻抗

0=z 处

L Γ

0=l Z

()z Z I z U L βsin j 0=

()z I z I L βcos = ()z Z z Z βtan j 0in =

电压节点

电流腹点

-1

∞=l Z

()z U z U L βcos =

()z Z U

z I L βsin j 0

=

()z Z z Z βcot j 0in -= 1

电流节点

电压腹点

1

l

l X Z j =()0>l X

延长线法

L L l Z X βtan j j 0=

()z

Z Z z Z Z Z z Z L L ββtan j tan j 000

in ++=

既不是节点也不

是腹点,

距离负载最近的是电压腹点(电流节点)

0j e ?

l

l X Z j =()0

延长线法

C L l Z X βcot j j 0-=

()z

Z Z z Z Z Z z Z L L ββtan j tan j 000

in ++=

既不是节点也不

是腹点, 距离负载最近的

0j e ?

λ/4

发射机

天线

接收机

KG 1

KG 2

题2.19图

25

是电压节点(电流腹点)

2.21传输线段长λ,特性阻抗为0Z ,当终端负载分别为0Z Z L =,0=L Z 和03j Z Z L =时, (1)计算相应的终端反射系数和驻波比;

(2)画出相对电压振幅+U U 、相对电流振幅+I I 的沿线分布并标出其最大、最小值。 解 (1)0Z Z L =时:0= Γ,1=ρ

(2)0=L Z 时:1-= Γ,∞=ρ

(3)03Z j Z L =时:2

3

1j +=

Γ,∞=ρ 延长线的长度:6

3arctan 200λπλ

==Z Z L

2.22判断图中的电路是否是谐振电路?当馈电

线左右移动时其结果如何?

解 图(a ):

a )

A

B C

3λ/4

x λ/2

A

B C

x b )

题2.22图

z |U/U +

λ 1 z |I/I +

λ

1

z |U/U

+

λ

1

λ

z

|I/I +

λ

1

λ

z |U/U

+

λ 1

λz

|I/I

+

λ 1

λ

26

x

jZ x jZ Z x jZ Z BC

BA βλββtan 43cot tan 000-=??

?

??--== 当2,0λ≠x 时,

∞==BC BA B Z Z Z //(并联谐振)

当2,0λ=x 时,0//==BC BA B Z Z Z (串联谐振)

当馈电线左右移动时其结果不变。

由图(b ):x jZ Z BA βtan 0=,x jZ x jZ Z BC βλβtan 2tan 00-=??

?

??-= 当0≠x 时,∞==BC BA B Z Z Z //(并联谐振)

当0=x 时,0=B Z (串联谐振)

2.23已知无耗传输线上的腹点电压为m ax

U ,负载0Z R Z L L >=,写出线上驻波比ρ的表达式。

解 0

Z R L

=

ρ 2.24已知无耗传输线的负载L L L X R Z j +=,入射行波电压幅值为+

U ,特性阻抗为0Z ,试

写出:(1)线上驻波比的表达式;(2)负载吸收功率的表达式。

解 (1)由00

Z Z Z Z L L L +-=

Γ,Γ-Γ+=11ρ得,0

000Z Z Z Z Z Z Z Z L L L L --+-++=ρ

(2)()()2

2

12ΓZ U z P -=

+

2.25已知无耗传输线上的0m in

≠U ,离负载最近的一个极值点是电压腹点,试判断负载阻抗

的性质。

答 负载为阻感性,即L L L X R Z j +=且0>L X 。 2.26传输线电路如图所示。图中,

Ω=750Z ,Ω=1501R ,Ω=5.372R ,行波电压

幅值

V 150=+U ,

D

C

Z 0

R 1

A

Z 02

Z 01

λ/2

B λ/4

R 2

27

(1)试求信号源端的电流;

(2)画出各传输线段上的电压、电流幅值分布并标出极大、极小值; (3)分别计算负载1R 、2R 吸收的功率。 解

(1)Z CA =R 1=150Ω,Z CB =Z 022/R 2=150Ω, Z C =Z CA //Z CB =75Ω,DC 段呈行波。电源端电流为:

|I 0|=|U +|/Z 0=150/75=2(A )

(2)DC 段:|U D |=|U +|=|U C |=150(V ),|I D |=|I 0|=|I C |=2(A ) CA 段:|U C |=|U A |=|U|max =150(V ),ρ

CA =R 1/Z 0=2,|U|min =|U|max /ρCA =75(V )

; |I CA |=|I A |=|I|min =|U|min /Z 0=1(A ),|I|max =|I|min ρ

CA =2(A )

CB 段:|U C |=|U|max =150(V ),ρ

CB =Z 0/R 2=2,|U B |= |U|min =|U|max /ρCB =75(V )

; |I CB |=|I|min =|U|min /Z 0=1(A ),|I B |=|I|max =|U|max /Z 0=2(A ) 作图如下(实线表示电压幅值分布,虚线表示电流幅值分布)

(3)P R1=(1/2)|U A | |I A |=0.5×150×1=75(W ),P R2=(1/2)|U B | |I B |=0.5×75×2=75(W )

2.27传输线电路如图所示。画出传输线段ab 、bc 上的电压、电流幅值分布并标出极大、极

小值。

解 分析ab 段的工作状态

λ/5

Z 02=450Ω

450Ω 900V

λ/4

R=900

Ω

Z 01=600Ω Z L =400Ω

b

c

a

题2.27图

C |U| A

15D

2A

75

1A |U|,

B

15C 2A

1A 75

28

Ω===900400

6002

2

01L bc

Z Z Z ,Ω450//=+==R Z R Z R Z Z bc bc

bc b 故ab 段呈行波。

(1) 计算最大值、最小值 ab 段:记微波源内阻为g Z ,有

b g a a a

a U Z Z U Z U =Ω=+?=+=450450

450900

450,b a a a I A I U I ===1

bc 段 2301==L Z Z ρ。max

450U

V U b ==,V U

U U c 300max

min

==

min

5.0I A Z U I bc

b

bc ===

,max

75.0I A Z U I c

c ===

【注意电流的求法】

(2) 作图

【注意电流的画法】

2.28传输线电路如图所示。测得2=ρ,一个电压节点距终端λ

3.0,求负载的值。

解 电压波节处,Z in (节)=Z 0/ρ=150Ω。记L L L jX R Z +=,有:

Z in (节)()()z jZ Z z jZ Z Z L L ββtan tan 000

++==()()()()

λβλβ3.0tan 3.0tan 000L L L L jX R j Z jZ jX R Z ++++=150Ω

Z L

Z 0=300Ω

0.3λ

题2.28图

C

|U| A

45D

1A

300.0.

29

经整理:30032=-L L X R ,180023=+L L X R 。解得 R =462Ω, X =208Ω

∴= Z (462+j208)Ω

2.29特性阻抗为0Z 的无耗传输线端接负载L Z 。测得线上的驻波比为ρ,最靠近负载的电压节点在min z z =处,证明L Z 、ρ和m in z 之间的关系为

min

min

tan j tan j 1z z Z Z L βρβρ--=

证 电压节点处,ρ0Z Z in =,有

min

0min

00

tan tan z jZ Z z jZ Z Z Z ββρ

++=

整理得:min

min

tan tan 1z j z j Z Z βρβρ--= 【证毕】

2.30测得无耗传输线上的电压节点幅值min

U 及距此节点l (40λ<

证明此线上的驻波比ρ可由下式求出:

l

l

A ββρsin cos 22-=

式中,min

U

U A l

=

;β为相移常数。

解 传输线方程的通解:

()z j z j e U e U z U ββ--++=

对电压波节点有:-+-=U U U

min

;由行波性质有:++=U U ,--=U U

若取电压波节点为坐标原点(或者说若末端为电压波节点),有

()-+-+-=-=U U U U U 0

() ββj j e U e U U --+-=()()

ββsin cos -+-+++-=U U j U U

ββsin cos max min U j U +=

30 () ββ2

2

max

22

min

2

sin cos U U

U += 依题意,() U U =,min U U

A

=得: βρβ2222sin cos +=A ,故得

ββρsin cos 22-=

A 【证毕】

2.31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方法有哪几种?哪些是窄频带的?哪些是宽频带的? 答 窄频带方法:4λ阻抗变换器,并联单支节匹配器,并联双支节匹配器。

宽频带方法:多节4λ阻抗变换器,补偿式4λ阻抗变换器(串联补偿式、并联补偿式、串并联补偿式),渐变线。

2.32一特性阻抗为Ω50的无耗传输线端接负载为Ω200, (1)求线上的驻波比;

(2)工作频率为00MHz 1时,采用一λ/4阻抗变换器进行匹配,该匹配段的特性阻抗和几何长度各为多少?

(3)将工作频率改成0MHz 8,如电路中仍含该λ/4阻抗变换器,则线上的驻波比变为多少? 解 (1)ρ=200/50=4

(2)Z 01=20050?=100(Ω),λ0=c/f 0=3(m ),40λ= =0.75(m ) (3)λ=c/f=15/4,λ =1/5

ββtan tan 010101

jZ Z jZ Z Z Z in ++=()()52tan 20010052tan 100200100ππj j ++==???

??-?37937

20

100j (Ω) 0

Z Z Z Z in in +-=

Γ=0.23,ρ=1.6

(2.33题至2.39题暂略,因有时为不讲的内容,下次补齐)

第4章习题答案

书中图4.18是否错了。 G2A 输入控制端 习 题 一、填空题 1. 常用的译码器电路有二-四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和三-八译码器。 2. 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七段数码管的两种接法分别为共阳极接法和共阴极接法。 3. 在优先编码器中,是优先级别高的编码排斥优先级别低的。 4. 消除组合逻辑电路竞争冒险的方法有引入选通脉冲、输出接滤波电容和修改逻辑设计等。 5. 如果对键盘上108个符号进行二进制编码,则至少要7位二进制数码。 6. 一个二进制译码器由n 个输入端,它的输出端最多有2n 个。 二、分析与设计题 1. 写出题图4.1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 B Y 题图4.1 解:'')')')'(()')'(((B A AB B A B B A A Y +=+++++= 实现同或功能 2. 分析题图4.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B A AB AB B AB A Y '')')')'(()')'(((+== 实现异或功能 3. 分析题图 4.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并判断能否化简,若能,则化简,并修改逻辑设计。 解: C B BC C B C B BC C B BC C AB C B AB C A F ⊕=+=+=++=⊕++='')'''()'''''()'')'()''(( 能化简,化简结果为B 异或C 。 修改逻辑设计如图 B C F

A B Y Z A B C F 题图4.2 题图4.3 4. 用与非门设计一个4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设输出为Y,当输入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其他情况输出为0。要求:列出真值表,写出输出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解:列真值表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1 1 写出逻辑表达式 )')' ()' ()' ()' ((' ' ' ' BCD ACD ABD ABC ABC ABD ACD BCD ABCD ABCD D ABC CD AB BCD A Y = + + + = + + + + = 画出逻辑电路图如图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测验题答案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单元测验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第I 卷(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A .CO 2、碳氢化合物 B .NO 和NO 2 C .SO 2 D.氟氯烃 2、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 、稳定性:NH 3 > PH 3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且能维持含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氮分子结构稳定 B .氮气难溶于水 C .氮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氮气比空气轻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 SO H SO 2423和 B. 红磷和白磷 C. H O D O 22和 D. O O 18 8168和 5、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 A. O 2 B. H O 2 C. NO D. N 2 6、在8363242NH Cl NH Cl N +=+反应中,若有1023.g NH 被氧化,则反应用去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A. 5.04L B. 6.72L C. 20.16L D. 40.32L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 酸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 )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HCO 3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1铜与浓硝酸反应;○2铜与稀硝酸反应;○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无机化学[第十四章氮族元素]课程预习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 知识点归纳 一、氮的单质 单质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dm3。工业上生产氮一般是由分馏液态空气在15.2MPa压力下装入钢瓶备用,或做成液氮存在于液瓶中,实验室中制备少量氮气。N2分子是已知的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的。 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氨:

二、氦的成键特征 N原子价最子层结构为2s2p3,即有3个成单电子和一个孤电子对,在形成化合物时,其成键特征如下: (1)形成离子键 N原子有较高的电负性,它同电负性较低的金属形成一些二元氮化物即能够获得部分负电荷而形成N3-离子。 (2)形成共价键 N电子同电负性较高的非金属形成化合物时它总是以不同的共价键同其他原子相结合,这些共价键一般有以下几种: 三、氮的氢化物 1.氨 (1)氨的制备氨是氮的最重要化合物之一,在工业上氨的制备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的: (2)氨分子的结构在NH 中,氨采取不等性sp3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分 3 分子有较强的极性。 子呈三角锥形结构,键角为107。18'。这种结构使得NH 3 (3)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NH 具有相对高的凝固点、溶解热、蒸发热、 3 溶解度和介电常数,氨极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任何气体都大,237K时1 dm3的水能溶解1200dm3的氨。

氨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①还原性 KH 3和NH 4 +离子中N的氧化价为+3,因此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有 失去电子的倾向而显还原性。常温下,氨在水溶液中能被Cl 2,H 2 O 2 ,KMnO 4 等氧 化。例如: ③加合反应氨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与其他离子或分子形成配位键,结 果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氨合物,氨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氨配合物如[Ag(NH 3) 2 ]+。 ④弱碱性氨极易溶于水,它在水中主要是形成水合分子,同时在水中只有 一部分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作用。NH 3·H 2 O的K b =1.8×10-5,可与酸发生中和反 应。 (4)铵盐氨和酸作用可得到相应的铵盐,铵盐一般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而且是强电解质。NH 4 +离子半径为143pm,接近于钠的半径,因此铵盐的性质类似于碱金属盐类,而且往往与钾盐、铷盐同晶,并有相似的溶解度。 由于氨的弱碱性,由强酸组成的铵盐其水溶液显酸性: (5)氨的用途氨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机合成工业中,常用在尿素、染料、医药品和塑料的生产。由于氨水的微碱性,因而可作洗涤剂。氨有很高的汽化热,容易加压液化,所以常用冷凝机和制冷机的循环冷剂。 2.联氨

第十四章p区元素(二)

第十四章 p 区元素(二) 1、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状态存在的氮族元素有 ,氧族元素有 和 ,与N 2是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离子有 和 。 2、联氨的化学式是 ,羟氨的化学式是 ,砒霜的化学式是 ,保险粉的化学式是 ,难溶于水的锑酸的化学式为 。 3、磷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 ,其中最活泼的是 ,其化学式是 。它在空气中易自燃,应在 中保存。 4、硫的两种主要同素异形体是 和 ,其中常温下稳定的是 ,受热到94.5○C 时转变为 。两者的化学式都是 。具有 状结构,其中硫原子以 杂化轨道成键。 5、H 3PO 2,H 3PO 3,H 3PO 4分别为 元酸,其中 具有强还原性。这三种磷的 含氧酸分子中,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6、Ca (H 2PO 4)2,CaHPO 4,Ca 3(PO 4)2在水中溶解度有小到大的顺序为 , 其中可溶于水的为 。 7、关于臭氧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 3比O 2的稳定性差 (B )O 3是非吸收性分子 (C )O 3比O 2的氧化性强 (D )O 3是顺磁性物质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H 2O 2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型 (B )H 2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做氧化剂 (C )H 2O 2是弱酸,分子间有氢键

(D)H 2O 2 与K 2 Cr 2 O 7 的酸性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C r O 5 ,此反应可用来鉴定H 2 O 2 9、下列方法不能制得H 2O 2 的是() (A)电解NH 4HSO 4 水溶液 (B)用H 2和O 2 直接化合 (C)乙基蒽醌法 (D)金属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10、下列反应的最终产物没有硫化物沉淀生成的是() (A)NaAsO 3酸性溶液与H 2 S反应 (B)SbCl 3溶液与过量的Na 2 S溶液反应后再与稀盐酸作用 (C)Bi(NO 3) 3 与过量的Na 2 S溶液反应 (D)Na 3AsO 3 溶液与过量Na 2 S溶液反应 11、下列各组硫化物,其中均难溶于HCl但能溶于浓HCl的是() (A)Bi 2S 3 和 CdS (B) ZnS和PbS (C)CuS和Sb 2S 3 (D)As 2 S 3 和HgS 12、下列各组硫化物,其中颜色基本相同的是() (A)PbS,Bi 2S 3 ,CuS (B)Ag 2 S,HgS,SnS (C)CdS,As 2S 3 ,SnS 2 (D)ZnS,MnS,Sb 2 S 3 13、工业上制取SO 2 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A)焙烧FeS 2 (B)单质硫在空气中燃烧 (C)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 (D)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

最新无机化学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

第15章氮族元素 1 2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3 (1)雄黄;(2)雌黄;(3)辉锑矿;(4)锑硫镍矿;4 (5)辉铋矿;(6)砷华;(7)锑华;(8)铋华 5 解: 6 (1)As 4S 4 ;(2)As 2 S 3 ;(3)Sb 2 S 3 ;(4)NiSbS; 7 (5)Bi 2S 3 ;(6)As 2 O 3 ;(7)Sb 2 O 3 ;(8)Bi 2 O 3 8 9 10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1 (1)I-+NO 2- ------ 12 (2)NH4++NO2- ------ 13 (3)MnO4-+NO2- ------ 14 (4)MnO4-+As2O3------ 15 (5)NaBiO3+Mn2+ ------ 16 (6)H3PO3+NO2- ------ 17 (7)I-+AsO43- ------ 18 (8)N2H4+NO2- ------ 19 (9)N2H4+AgCl------ 20 (10)As2O3+Zn------ 21 解: 22 (1)2I-+2NO2-+4H+ ═== I2+2NO↑+2H2O 23 (2)NH4++NO2- ? ===N 2+2H2O 24 (3)4MnO4-+5NO2-+6H+ === 2Mn2++5NO3-+5H2O 25 (4)4MnO4-+5As2O3+9H2O+2H+ ===4 Mn2++10H2AsO4- 26 (5)5NaBiO3+2Mn2++14H+ === 5Bi3++2MnO4-+5Na++7H2O 27 (6)H3PO3+NO2-+2H+ === H3PO4+2NO↑+H2O 28

04第四章_动态分析方法_习题答案.doc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动态数列:是将某种现象的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2.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3.增长量:是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长的绝对数量。 4.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5.长期趋势:是研究某种现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向上或向下发展变动的趋势。 6.季节变动:是由自然季节变化和社会习俗等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二、埴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时间、指标数值 2.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派生。 3.时间数列,时间数列。 4.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水平;报告期水平,期间水平。 5.逐期、累计。 6.报告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 7.35.24%。 8.某一固定时期水平,总的发展程度。 9.增长量,基期发展水平;环比增长速度。 10.几何平均法,方程法。 11. V200 11.(205% X 306.8%) -1 13,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14.季节比率。 15,按月(季)平均法 16,若干年、转折点。

17.随机因素和偶然因素。

18. 逐期增长量。 19. 数列的中间位置。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O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O 1. ABCD 2. AC 3. AC 4. AC 5. ABD 6. BD 7. AD 8. ACD 9. AB 10. ABCD 1. B 2. B 3.D 4. B 5. B 6. C 7. C 8. D 9. B 10. A 11. A 12. B 13. D 14. B 15. C 多项选择 五、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J”: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X”,并在 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都是通过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统计资料的。(X 时点指标是通过一次性 登记方式取得资料 2. 增长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报告期比基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3, 相邻两个时期的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V 4.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V ) 5.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个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迪等于环比 发展 速度。(X ) 之比 6. 增长1%的绝对佰可以用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求得,也可以用基期水平除以100求得。 (X ) (增长量除以增长速度)/100 7. 利润指标是总量指标,当发生亏损时指标数值相加不仅未增加反而减少,可见时期指标 数 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 ( X ) 8. 平均增长量不是序时平均数,而属于静态平均数的范畴,因为它是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 算求 得的。(X )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氮和磷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 和用途 2.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各节目标: 第一节氮的单质 掌握 N2的结构;氮与非金属、金属的反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 法第二节氮的成键特征 通过氮的价层电子结构,了解它的成键特征 第三节氮的氢氧化物 1.掌握 NH3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它的结构 2.了解 NH3的物理性质;掌握它的配位反应、取代反应、氨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以 及用途;铵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3.了解联氨、羟胺、叠氨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节氮的氧化物 1.掌握氮元素的自由能—氧化图 2.掌握氮的氧化物( N2O、NO、 N2 O3、NO2、N2O4、N2O5)的结构和重要性质 3.了解 HNO2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 4.掌握 HNO3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热分解的一般规律;王水的成分和性质 5.掌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鉴别方法 第五节磷单质 1.掌握磷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磷的成键特征 2.掌握磷的工业制法、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及用途 第六节磷的化合物 1.掌握磷化氢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 掌握 P 4 O 6、P 4 O 10 和 H 3PO 4 的结构、制备、性质和用途;磷酸盐的溶解性 3. 了解次磷酸、亚磷酸、焦磷酸、偏磷酸化学式的书写、命名和主要性质;卤化磷、 硫化磷的重要性质 第七节 砷、锑、铋 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习题 一 选择题 1. 氮气制备的方法是( ) A. 将硝酸氨 NHNO 加热 B. 将亚硝酸氨 NHNO 加热 4 3 4 2 C. 将氯气与氨气混合 D. B 和 C 2. 下列化合物中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 A. CCl 4 B. NCl 3 C. POCl 3 D. Cl 2 O 7 3. NO 2 溶解在 NaOH 溶液中可得到( ) A. NaNO 2 和 H 2O B. NaNO 2 、O 2 和 H 2 O C. NaNO 、 N O 和 HO D. NaNO 3 、NaNO 和 H O 3 2 5 2 2 2 4. 硝酸盐加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 A. AgNO B. Pb (NO ) 2 C. Zn (NO ) 2 D. NaNO 3 3 3 3 5. 下列分子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A. N 2O B. NO C. NO 2 D. N 2 O 3 6. 下列分子中,不存在 34 离域键的是( ) ( 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A. HNO B. HNO 2 C. N O D. N 3 3 2 7. 分子中含 d — p 反馈 键的是( )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A. HNO 3 B. HNO 2 C. H 3 PO 2 D. NH 3 8.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N 2H 4 B. NH 2 OH C. NH 3 D. HN 3 9. 下列酸中为一元酸的是( )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

辽宁省2020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一模)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三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16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管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所有试题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8.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 2SO 4+2C 高温 Na 2S +2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2 g 14C 原子含中子数目为1.8N A B.1 L 0.1 mol/L Na 2S 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小于0.1N A C.该反应中,若生成1 mol 氧化产物,转移电子数目为4N A D.常温下2.24 L CO 2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0.4N A 9.一氯甲烷与苯的反应如图所示(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a 与溴水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溴苯 C.b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平面 D.b的二氯代物有10种结构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选 项 A Br2的CCl4 石蜡油分解产生乙烯气体 溶液褪色 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B ③中出现气 泡 K sp[Fe(OH)3]

第四章 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 一、填空题 1.当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越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大。 3.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透水性。 4.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5.渗流破坏主要有流砂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6.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 透系数。 7.出现流砂的水头梯度称临界水头梯度。 8.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它的大小和水力坡度成正比,作用方向与渗流 方向相一致。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选择题 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D )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2.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C )

(A)1 kN/m3(B)2 kN/m3 (C)10 kN/m3 (D)20 kN/m3 3.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D )。 (A)不均匀系数(B)相对密实度(C)压缩系数(D)渗透系数 4.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C )。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5.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D )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 6.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 ) (A)坑底隆起(B)流土(C)砂沸(D)流砂 7.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8.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B ) (A)砂砾或粗砂(B)细砂或粉砂(C)粉质黏土(D)黏土 9.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关系是( A )。(A)>(B)=(C)< 10.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A )。 (A)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B)随水利力梯度增加而减少(C)与水力梯度无关 11.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有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任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四章 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氮和磷单质、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了解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各节目标: 第一节氮的单质 掌握N 2 的结构;氮与非金属、金属的反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第二节氮的成键特征 通过氮的价层电子结构,了解它的成键特征 第三节氮的氢氧化物 1.掌握NH 3 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以及它的结构 2.了解NH 3 的物理性质;掌握它的配位反应、取代反应、氨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以及用途;铵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3.了解联氨、羟胺、叠氨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节氮的氧化物 1.掌握氮元素的自由能—氧化图 2.掌握氮的氧化物(N 2O、NO、N 2 O 3 、NO 2 、N 2 O 4 、N 2 O 5 )的结构和重要性质 3.了解HNO 2 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 4.掌握HNO 3 及其盐的结构和性质;硝酸盐热分解的一般规律;王水的成分和性质5.掌握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鉴别方法 第五节磷单质 1.掌握磷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磷的成键特征 2.掌握磷的工业制法、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及用途 第六节磷的化合物 1.掌握磷化氢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掌握P 4O 6 、P 4 O 10 和H 3 PO 4 的结构、制备、性质和用途;磷酸盐的溶解性 3.了解次磷酸、亚磷酸、焦磷酸、偏磷酸化学式的书写、命名和主要性质;卤化磷、硫化磷的重要性质

第14章氮族元素

第十四章 氮族元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 ) (A) Mg 3N 2 (B) SbCl 5 (C) POCl 3 (D) NCl 3 2、有关H 3PO 4、H 3PO 3、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 ) (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 (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 (D) 都是三元酸 3、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 ) (A) S O 462 - (B) S O 3102- (C) P O 393 - (D) P O 3105- 4、分子中含d —p 反馈π键的是 (A) HNO 3 ; (B) HNO 2; (C) H 3PO 2; (D)NH 3 5、 下列物质酸性最强的是 (A) N 2H 4 ; (B) NH 2OH ; (C) NH 3 ; (D)HN 3 6、 下列酸中为一元酸的是 (A) H 4P 2O 7 ; (B) H 3PO 2 ; (C) H 3PO 3 ; (D)H 3PO 4 7、与AgNO 3溶液作用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A) Na 3PO 4 ; (B) K 2CrO 4 ; (C) KI ; (D) Na 4P 2O 7 8、下列化合物中,最易生发爆炸反应的是 (A) Pb(NO 3)2 ; (B) Pb(N 3)2 ; (C) PbCO 3 ; (D) K 2CrO 4 9、下列物质均有较强的氧化性,其中最强氧化性与惰性电子对有关的是 (A) K 2Cr 2O 7 ; (B) NaBiO 3 ; (C) (NH 4)2S 2O 8 ; (D) H 5IO 6 10、氨、联氨和羟胺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氨的氧化态相同; (B)具有还原性 (C) 具有氧化性; (D)都是一元弱碱 二、填空题 1、NH 3和PH 3的碱性,前者______________后者; 2、在砷分族的氢氧化物(包括含氧酸盐)中酸性以_____________为最强,碱性__________最强,以____________的还原性最强,以____________的氧化性最强,这说明从砷锑到铋氧化数为________的化合物渐趋稳定。 3、在AlCl 3和SbCl 3溶液中各加入适量Na 2S 溶液,将分别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沉淀,使后者与过量的Na 2S 溶液作用,将生成___________而溶解。 4、在Sn(II)的强碱溶液中加入硝酸铋溶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最新无机化学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

第15章氮族元素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雄黄;(2)雌黄;(3)辉锑矿;(4)锑硫镍矿;(5)辉铋矿;(6)砷华;(7)锑华;(8)铋华 解: (1)As4S4;(2)As2S3;(3)Sb2S3;(4)NiSbS;(5)Bi2S3;(6)As2O3;(7)Sb2O3;(8)Bi2O3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I-+NO2- ------ (2)NH4++NO2- ------ (3)MnO4-+NO2- ------ (4)MnO4-+As2O3------ (5)NaBiO3+Mn2+ ------ (6)H3PO3+NO2- ------ (7)I-+AsO43- ------ (8)N2H4+NO2- ------ (9)N2H4+AgCl------ (10)As2O3+Zn------ 解: (1)2I-+2NO2-+4H+ ═== I2+2NO↑+2H2O (2)NH4++NO2- ? ===N 2 +2H2O (3)4MnO4-+5NO2-+6H+ === 2Mn2++5NO3-+5H2O (4)4MnO4-+5As2O3+9H2O+2H+ ===4 Mn2++10H2AsO4-(5)5NaBiO3+2Mn2++14H+ === 5Bi3++2MnO4-+5Na++7H2O (6)H3PO3+NO2-+2H+ === H3PO4+2NO↑+H2O (7)2I-+AsO43-+2H+ === I2+AsO33-+H2O (8)N2H4+NO2-+H+ === HN3+2H2O (9)N2H4+4AgCl === 4Ag+N2↑+4HCl (10)As2O3+6Zn+12H+ === 2AsH3↑+6Zn2++H2O 15-3 完成并配平下列NaOH溶液参与的反应。 (1)NaOH+P4------ (2)NaOH(过量)+H3PO2------ (3)NaOH+As2S3------ (4)NaOH+Sb(OH)3------ (5)NaOH+NCl3------ (6)NaOH+NO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三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B)

第二章检测(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科学家们将C60分子组装在一单层分子膜表面,在-268℃时冻结分子的热振荡,并利用扫 描隧道显微镜首次“拍摄”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间共价键的分子图像。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 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 B.C2H6O C.COCl2 D.H2O2 σ键和π键。A的结构式为H—O—Cl,B的结构简式为 CH3OCH3或CH3CH2OH,C的结构式为,D的结构式为H—O—O—H。 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CaCl2 B.N2H4 D.NH4NO3 项,CaCl2为离子化合物,Ca2+与两个Cl-之间为离子键;B项,N2H4为共价化合物;C 项,Na2S2为离子化合S、S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D项,NH4NO3为离子化合物,不含非 极性共价键。 3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 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 C.PH3沸点低于NH3,因为P—H键键能低 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 3的沸点低于NH3的沸点是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 HCHO+O2CO2+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C.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 1.8g H2O消耗1.12L O2 ,A项错;CO2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B项错;HCHO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C项正确;D项,每生成1.8g H2O消耗0.1mol 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手性异构体的是() A.BrCH2CHOHCH2OH B. C.CH3CHOHCOOH CH2 ,要看其分子是否含有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必须是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所连有的原子和原子团必须不同。A中 ,2号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且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存在 手性异构体。B中,带*的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且连有四个不同的原 子团,所以存在手性异构体。C中,2号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且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团,所以存在手性异构体。 6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60的熔化 D.溴和汞的汽化 ,升华时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A项正确。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要克服共价键;C60是分子晶体,熔化时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项错误。氯化氢溶解时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克服共价键;氯化钾是离子化合物,溶解时克服离子键而电离,C项错误。溴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汽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汞为金属,汽化时克服金属键,D项错误。 7砷是氮族元素,黄砷(As4)的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似,以下关于黄砷与白磷的比较正确的 是() A.分子中共价键键角均为109°28' B.黄砷中共价键键能大于白磷 C.黄砷分子极性大于白磷

第四章习题解答63286

第四章 网络层 4-0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4-0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4-04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A、B、C、D、E 5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 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由于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连接到两个网络(这样它才能将 IP 数据报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因此一个路由器至少应当有两个不同的 IP 地址。 (3) 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此这些局域网都具有同样的网络号 net-id。 (4) 所有分配到网络号 net-id 的网络,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可能覆盖很大地理范围的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4-06 试根据IP地址的规定,计算出表4-2中的各项数据。

高中化学目录鲁教版

高一化学教材 绪言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节钠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卤素 第一节氯气 第二节卤族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 第四节化学键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第一节氧族元素 第二节二氧化硫 第三节硫酸 第四节环境保护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碳族元素 第二节硅和二氧化硅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高二化学教材 第一章氮族元素 第一节氮和磷 第二节氨铵盐 第三节硝酸 第四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四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电离平衡 第一节电离平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节镁和铝 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三节金属的冶炼 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测试 全章(未分到节) 第五章烃 第一节甲烷 第二节烷烃 第三节乙烯烯烃 第四节乙炔炔烃 第五节苯芳香烃 第六节石油的分馏 全章(未分到节)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六章烃的衍生物

第四章 习题解答

第四章习题解答 1.计算机存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3级存储器结构,即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用Cache临时存放CPU最近一直在使用的指令和数据,以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与CPU 速度相当的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芯片组成,和内存相比,它存取速度快,但价格高,故容量较小。 内存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多由MOS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组成。 辅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通常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大型文件及数据库等。 2.针对某intel 32位CPU,若其存储地址空间为0x00000~0x1ffff,那么该CPU访问地址为 0x03ff3的字型数据以及地址为0x03456的半字数据,分别需要多少个总线周期? 解答:intel 32位CPU存储地址空间分为4块,总线低2位地址信号无效。 0x03FF3对应bank3(低两位地址为11),则对该地址进行字类型数据访问需要2个总线周期:地址0x03ff0一次,此时BE3有效,得到字型数据的最低字节;地址0x03ff4一次,此时BE0,BE1,BE2有效,得到字型数据的高3个字节。由0x3FF3,0x3FF4,0x3FF5,0x3FF6地址处的4个字节构成一个字 0x03456对应bank2(低两位地址为10),则对该地址进行半字类型数据访问只需要1个总线周期,即地址为0x03454时,BE2,BE3有效,一个总线周期得到半字数据。 3.在intel cpu的实地址模式下,假设程序代码段地址为0x0234,代码段中的某个标号偏移 地址为0x23,请问该标号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解答:实地址模式物理地址的行程过程: 因此该标号的物理地址为:0x02340+0x23=0x02363 4.已知某32位intel微处理器的段描述符为0x3453002312890103,试指出该段描述符对应 的段的起始地址与结束地址。 解答:

无机化学第15章氮族元素习题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 ------------------- I -+NO 2 ( 2) NH 4++NO 2- ---- (3) ----------------------- MnO 4-+NO 2 ( 4) MnO 4- +As 2O3 - 2+ (5) ------------------------- NaBiO 3+Mn 2+ ( 6) H 3PO 3+NO 2- --- (7)I -+AsO 43 ----------------- ( 8) N 2H 4+NO 2- ---- (9) ---------------------- N 2H 4+AgCl (10) --------------------- As 2O 3+Zn 解: (1) 2I -+2NO+4H —== I 2+2N (O +2HHO ( 2) N H 4+ + N O 2- N 2+2H 2O - - + 2+ - (3) 4MnO 4-+5NO 2-+6H + === 2Mn 2++5NO 3-+5H 2O ( 4) 4MnO 4- +5As 2O 3+9H 2O+2H + ===4 Mn 2++ 1 0H 2AsO 4- (5) 5NaBiO 3+2Mn 2++14H + === 5Bi 3++2MnO 4-+5Na ++7H 2O (6) HPO 3+NO+2H === H 3PQ+2NOT +HO ( 1 )雄黄; ( 2)雌黄; ( 3 )辉锑矿; ( 4) ( 5)辉铋矿; ( 6)砷华; ( 7 )锑华; ( 8 ) 解: ( 1 ) As 4S 4 ; ( 2) As 2S 3; ( 3 ) Sb 2S 3; ( 4) ( 5) Bi 2S 3; ( 6) As O ; ( 7) Sb 2O 3; ( 8)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锑硫镍矿; 铋华 NiSbS ; Bi 2O 3

化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范文3篇

化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范文3篇化学考试没考好,化学老师会生气的,罚写检讨算是较轻的惩罚了。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范文一:尊敬的化学老师: 我感觉我这次化学考试的分数是很低的,这远远没有达到我心目当中的一份理想成绩。然而,考试成绩实实在在地公布出来了,我考得不好是板上钉钉,铁一般的事实,不容我丝毫推脱。考试成绩不好,只能够说明我对这一科目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深透与全面。 成绩考差以后,我倍感苦恼,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深刻反省。我总结出了造成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 1、平时不注意化学知识的专研,也可以说是我对于化学这门科目的学习不够重视。 2、日常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化学作业,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留给化学作业的。 3、有时候自己也上课开小差,对于一些知识点没有细致、准确地掌握。 现在我考试已然失利,我痛苦难当,我也很懊悔。可是我也知道再多的言辞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只有勇敢地面对目前形势,

集中精力、时间、条件用于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在下一次大考当中取得优秀的化学成绩才是给老师最好的交待。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化学考试不及格检讨书范文二:尊敬的老师: 您好! 在这次的化学考试中,我不及格,作为一名理科生,这本来是不应该的行为,但是在数理化这三门重点科目上,我的化学又是最弱的了。其他科目我都可以很好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对于化学来说,总是像隔着一层纱一样,上课看起来听懂了,做题目的时候似乎也知道做了,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就现行了,根本就不会做了。这次期末的考试,更是出现了退步,不及格了。我也感到很焦虑,毕竟下学期就是高三了,化学要是没学好,也影响我高考的成绩。 还是在初中的时候我的化学就不是太好,勉强可以70多分,不上不下的样子,进入高中以来,要记的东西,背的东西更多了,虽然勉强,但分数总是提不上去,在面临分班的时候,虽然有点犹豫,但还是选择了理科,毕竟我的历史和政治更是学不好,况且我的物理和数学都是挺好的,所以选择了理科。 到了高二的阶段,化学的知识变得更加复杂而多了,像电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