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基于组态软件环境下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并向建筑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中央空调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70%,因此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研究的重点。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的实现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能源的浪费,是建筑智能化的标志。近年来,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已经成为节能的重点和热点。但是,国内现有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大部分为开环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根据温湿度的变化实施精确控制,难以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而另外一部分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自动控制水平,但是系统设计较为复杂,系统成本较高。如果有一种基于组态软件的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组态软件进行系统设计,不仅能够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而且构造简单,建设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查找文献数据,了解中央空调的结构、组成,以及控制的方案;

2、在组态环境下建立水系统及风机系统的模型;

3、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各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进行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

4、对本设计进行总结。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能源的浪费,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构造简单,建设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系统概况

1. 1 控制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中央空调整个系统包括冷冻机、冷冻水控制系统、冷却水控制系统、热水控制系统、补水控制系统、新风机控制系统等。中央空调的自动监控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机组基本参数的监测

(2)设备的启停自动控制

(3)冷热源及水管的全面调节与控制

现场监控站监测空调机组的工作状态对象有:过滤器阻塞(压力差), 过滤器阻塞时报警,以了解过滤器是否需要更换;调节冷热水阀门的开度,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送风机与回风机启停;调节新风、回风与排风阀的开度,改变新风∕回风比例,在保证卫生条件要求下,降低能耗,以节约运行费用;检测回风机和送风机两侧的压差,以监测风机的工作状态;检测新风、回风与送风的温度与湿度,由于回风能近似反映被调对象的平均状态,故以回风温湿度为控制参数。根据设定的空调机组工作参数与上述监测的状态数据,现场控制站控制送、回风机的启停,新风与回风的比例调节,盘管冷热水的流量,以保证空调区域空气的温度与湿度既能在设定范围内满足舒适性要求,同时空调机组也以较低的能量消耗方式运行。以上为空调系统的一般监控点位, 在设计时,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在上述监控点位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删减一些监控点位即可得到较为满意的设计方案。中央空调的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1. 2 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系统的规模、控制系统的特点、技术要求和投入成本,本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即DDC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如图2 所示。由于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IPC工业控制计算机为硬件核心,并直接参与过程控制,从而可以完成复杂的控制和管理功能。系统的被控对象是室内的温度、湿度、新风等,测量装置是各种传感器,执行机构是电磁阀、压差开关、风门驱动器等。

系统的工作原理:由传感器测量现场的环境变量,现场数据采集模块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与计算机进行通信,计算机将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并按照一定的控制算法进行实时决策,产生控制指令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从而实现中央空调的自动控制。

2 系统硬件组成

2. 1工控机

本监控系统的主控计算机选用研华公司的IPC-610H工控机,其优点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可满足控制系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不间断工作的要求。

2. 2 通信模块

采用泓格公司的I-7520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RS-485与RS-232通信协议的转换,实现计算机与远程模块的通信。

2. 3 模拟量采集模块

采用泓格公司的I-7017 远程数据采集模块,它具有8 路差分电压输入,分辨率为16位,通信

接口为RS-485,用于采集现场传感器的电压信号。

2. 4 数字量输入/ 输出模块

采用泓格公司的I-7050 继电器输入输出模块,它具有7路数字量输入和8路数字量输出,通信接口为RS-485,用于控制电磁阀、压差开关、风门驱动器等。

2. 5 模拟量输出模块

采用泓格公司的I-7024模拟量输出模块。该模块具有4 路模拟量输出输出电压为0~10V,输出电流为4~20mA,用于控制冷热水阀门、排风阀等的开度大小。

2. 6 传感器

一是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室内的空气温度,选用二线制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其输出为4~20mA标准电流模拟信号,其量程为- 50℃~+50℃,精度为±0. 5℃。二是湿度传感器,其接口与温度传感器相同,输出为电流模拟信号,量程为0~100%RH,精度为±3%RH。三是压差传感器,量程为- 300- 1500Pa,最小误差为±0. 3Pa。

3 系统软件设计

工控机的系统软件平台选用Windows xp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人机界面和数据库由HMI/SCADA自动化软件平台“MCGS”开发,后台的控制程序由“Vi sual C++ 6.0”编写。MCGS 具有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可以通过硬件驱动程序或OPC接口与现场设备通信,完成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其具有图形化用户接口,允许开发者使用图形化的组态方式进行系统配置,并可以定义图形对象的动态特性。MCGS还提供了安全权限、报警及报警管理等功能。软件的结构如图3 所示。

3. 1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是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核心。为了使现场数据状况以动画的形式反映在屏幕上,同时操作人员在计算机前发布的指令要迅速地到达现场,必须建立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是联系上位机和硬件设备的桥梁,它包含了全部数据变量的当前值。数据库中的变量,包括I/O 变量和中间变量在MCGS的数据词典中进行配置。当系统运行时,I/O变量的数据通过I/O 驱动程序从硬件设备获取或向硬件设备输出。

3. 2 控制程序

由于用MCGS所提供的编程语言在脚本程序中编写控制程序不够灵活,另外大量的参数和中间变量会占用MCGS的点数,会使软件成本大幅提升。因此,控制程序和参数设置部分由VC编写,在后台运行,它与人机界面之间通过DDE(Dynamic Data Exchange)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运行时的应用程序,即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 所示。系统运行时分为两种控制状态: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当选择手动控制模式时,操作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直接用电脑鼠标点击操作图上控制电磁阀、压差开关、风门驱动器的图标控制调节过程,此时图标为活动状态。

当选择自动控制模式时,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式。开环控制即定时控制,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制定控制计划,系统根据设定的时间参数自动地控制电磁阀;闭环控制以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气温、湿度以及压差信号作为反馈,系统根据智能控制算法(决策专家系统)实时地控制电磁阀、压差开关、风门驱动器,从而使室内的温湿度、新风量达到目标值。此时,操作图上电磁阀、压差开关、风门驱动器的图标为只读状态,不能进行手工操作。

3. 3 人机界面

系统的人机界面由操作运行窗口、实时曲线窗口、历史曲线窗口、报警信息窗口、数据报表窗口、参数设置窗口及帮助信息窗口等组成。为了安全、避免误操作,人机界面各窗口均全屏显示。(1) 操作运行窗口

系统操作运行窗口显示整个系统的全景画面,画面可以实时地显示出每个测量点的空气温湿度及压差,以动画的形式模拟显示控制过程中气流、水流、电磁阀和驱动器等执行机构的运行状态。(2) 趋势曲线窗口

实时曲线窗口显示空气温、湿度、压差的实时变化趋势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形象地观察到各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趋势。历史曲线窗口显示空气温湿度和压差的历史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观察到各环境因子的历史变化规律。

(3) 报警信息窗口

软件的报警系统可以处理模拟量的越限报警、变化率报警、开关量的变位报警等多类型的报警。在报警信息窗口既可以实时地显示各类报警信息,还可以对报警历史记录进行查询,此时现场操作人员可根据窗口提供的信息进行人工控制干预。

(4) 数据报表窗口

在此窗口可以查阅系统的实时数据报表,或根据条件查询历史数记录并生产历史数据报表,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打印。

(5) 其他窗口

如参数设置窗口,在此窗口可以对系统的自动控制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包括环境条件参数设置和计划的时间参数设置;帮助信息窗口,此窗口提供系统的在线帮助。

4 结束语

该系统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开发周期短,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明显,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自动化管理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11.30-12.30: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中央空调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并开题。

2011.1.1-2.30在MGCS环境下,设计水系统及风机系统的模型;

2011.3.1-3.30设计控制系统;

2011.4.1-4.30:完成整个中亚空调系统的调试;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林永进,中央空调水系统中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机电工程,2009(9);

2、刘姜涛,周珺,基于Simulink的中央空调系统建模与仿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8);

3、郑卓王树东,基于Profibus网络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09(3)

4、刘云辉.中央空调水系统设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制冷,2001,20(03):72-74.

5、刘青泉,鄢光辉,徐名霞.变频器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节能应用[J].电气技术,2006(8):73-75.

6、Frank Doyle.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 and IEEE Transactions on [J].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2006.12-13.

7、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FX2N Series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Hardware Manual.2000

8、THEMESHA.M,ROGER P.Extraction of an Object Model for Video Tracking[J].IEEE ARFICON,2002,(1):314.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说明 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对大厦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包括中央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其中,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楼宇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点[1]。由于中央空调系统十分庞大,反应速度较慢、滞后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对于工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不理想。传统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难以解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空调系统温湿度影响及控制品质不够理想。而智能控制特别适用于对那些具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存在已知算法和变动性大的系统的控制。“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的是:环保、节能、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洁净度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控制系统涉及面广,而要实现的任务比较复杂,需要有冷、热源的支持。空调机组内有大功率的风机,但它的能耗很大。在满足用户对空气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只有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以下将从控制策略角度对与监控系统相关的问题作简要讨论。 2 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2] [3]:

(1) 新风部分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采集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即新风),这部分新风必须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最小新鲜空气量,因此空调系统的新风取入量决定于空调系统的服务用途和卫生要求。新风的导入口一般设在周围不受污染影响的地方。这些新风的导入口和空调系统的新风管道以及新风的滤尘装置(新风空气过滤器)、新风预热器(又称为空调系统的一次加热器)共同组成了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 (2) 空气的净化部分 空调系统根据其用途不同,对空气的净化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在空调净化系统中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的简单净化系统,也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的一般净化系统,另外还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三级过滤装置的高净化系统。 (3) 空气的热、湿处理部分 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和降温、去湿,将有关的处理过程组合在一起,称为空调系统的热、湿处理部分。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过程中,采用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在表面式换热器内通过热水或水蒸气的称为表面式空气加热器,简称为空气的汽水加热器)。设置在系统的新风入口,一次回风之前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一次加热器;设置在降温去湿之后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二次加热器;设置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摘要:由于能源十分紧张, 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 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 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 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暖通空调;低效运行;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最消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但目前实际情况是,空调系统是按满足用户最大需求而设计,所有的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能源十分紧张,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暖通空调系统 1. 整体工艺。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 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 然后, 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 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 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 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 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 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 在夏季, 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 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 2. 供水系统。常用的冷冻水( 水为载冷剂) 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变流量系统根据其组成装置不同, 又可分为“相对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量制备环路是定流量, 而冷量输送环路是变流量的; 和“真正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系统, 流过蒸发器的水量由负荷端的需求来确定, 后者能够充分发挥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3. 空气处理单元。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 形成混风, 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 在冬天, 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 在夏天, 混风温度降低, 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 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 最

暖通空调施工方案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1 工艺流程 1.1 通风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2 风管制作 2.1 材料要求 (1)所使用板材、型钢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书或质量鉴定文件。 (2)制作风管及配件的镀锌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3)风管法兰规格按下表选取。

2.2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2)板材下料后在轧口之前,必须用倒角机或剪刀进行倒角工作。 (3)板材剪切必须进行下料的复核,以免有误,按划线形状用机械剪刀和手工剪刀进行剪切。 (4)剪切时,手严禁伸入机械压板空隙中。上刀架不准放置工具等物品,调整板料时,脚不能放在踏板上。使用固定式震动剪两手要扶稳钢板,手离开刀口不得小于5cm ,用力均匀适当。 (5)金属薄板制作的风管采用咬口连接、铆钉连接、焊接等不同方法。 咬口连接类型可采用平咬口和角咬口,咬口宽度和留量根据板材厚度而定。 钢板厚度 平咬口宽 角咬口宽 0.7以下 6--8 6--7 0.7—0.82 8--10 7--8 0.9--1.2 10--12 9--10 可选用:对接焊、搭接焊、角缝、搭接角缝等几种形式。 领料 展开下料 剪 切 倒 角 咬 口制作 风 管折方 成型 方法兰下料 焊 接 冲孔打眼 找 平找正 打 孔打眼 划 线下料 圆法兰卷圆 铆法兰 翻 边 检 验

铆钉连接时,必须使铆钉中心线垂直于板面,铆钉头应把板材压紧,使板缝密合并且铆钉排列整齐、均匀。板材之间铆接一般中间可不加垫料,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要求进行。 (6)咬口连接根据使用范围选择咬口形式。 (7)咬口时手指距滚轮护壳不小于50mm,手不准放在咬口机轨道上,扶稳板料。 (8)咬口后的板料将画好的折方线放在折方机上,置于下模的中心线。操作时使机械上刀片中心线与下模中心线重合,折成所需要的角度。 (9)折方时应互相配合并与折方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翻转的钢板或配件碰伤。 (10)法兰加工 矩形风管法兰加工:方法兰由四根角钢组焊而成,划线下料时应注意使焊成后的法兰内径不小于风管的外径,用型钢切割机按线切断。下料调直后放在冲床上冲铆钉孔及螺栓孔,孔距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冲孔后的角钢放在焊接平台上进行焊接,焊接时用各规格模具卡紧。矩形法兰用料规格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11)矩形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630mm其管段长度在1.2m以上均应采取加固措施。 (12)风管与法兰组合成形时,风管与扁钢法兰可用翻边连接;与角钢法兰连接时,风管壁厚小于或等于1.5mm时可采用翻边铆接,铆钉规格、铆孔尺寸见下表。 类型风管规格铆孔尺寸铆钉规格 方法兰120--630φ4.5φ4×8 800--2000φ5.5φ5×10 出10mm左右翻边量,管折方线与法兰平面应垂直,然后使用液压铆钉钳或手动夹眼钳用铆钉将风管与法兰铆固,并留出四周翻边。 (14)翻边应平整,不应遮住螺孔,四角应铲平,不应出现豁口,以免漏风。 (15)风管与小部件(短支管等)连接处、三通、四通分支处要严密,缝隙处应用密封胶堵严以免漏风。 3 风管及部件安装 3.1 材料要求 (1)各种安装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质量鉴定文件及产品清单。 (2)风管成品不许有变形、扭曲、开裂、孔洞、法兰脱落、法兰开焊、漏铆、漏打螺栓眼等缺陷。 (3)安装的阀体、消声器、罩体、风口等部件应检查调节装置是否灵活,消声片、油漆层有无损伤。 (4)安装使用材料都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3.2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2)确定标高:按照设计图纸并参照土建基准线找出风管标高。 (3)制作吊架 标高确定后,按照风管系统所在的空间位置,确定风管支、吊架形式。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自己拥有一定的暖通空调设计能力;了解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条例;熟悉并掌握暖通空调设计流程;同时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严谨,态度更加的认真,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文献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因此,如何结合设计的需要,重视相关技术,并有选择而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满足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 2.1.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探讨 2.1.1.工况点优化控制 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被重视。S.W.Wang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系统环境的预测响应及能量运行来改变暖通空调系统控制,设定点的系统方法,并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同时优化多个设定点来改善系统响应和降低系统能耗[1],后来他又采用自适应性控制理论对某海水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采用带指数遗忘的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方法和基因遗传优化算法,对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2]。罗启军等人提出了一项动态的优化技术在一个指定期间内,能得到使目标函数( 运行成本或者峰值能耗) 最小的房间温度曲线,该算法还给出了暖通空调设备的最佳开/关时间[3]。K.T.Chan 等人提出用遗传算法对风冷制冷机的冷凝温度设定点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制冷机的效率[4]。此外,有许多研究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暖通空调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非线性特性,用于实现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目前,研究者们将更多先进的建模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引入到了暖通空调的优化控制中,更加注重变工况点的在线优化控制。何厚建等人对已建的暖通空调各关键设备的静态模型采用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水系统工作点优化控制策略[5]杨晓平等人采用模糊聚类和RBF方法建立了空气处理单元的动态数学模型,以最终舒适性为目标优化空气处理单元的温湿度和送风压力[6]。孙一坚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对一级泵水系统进行变流量控制,取得了显著效果[7]。总之国内的学者更多探讨的是把智能方法引入控制系统的优化中,仿真研究多,实践成果少。

中央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年级: A08建环(1)班 指导教师: 学生:铁君 学号:____ 起迄日期:______ 2011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增长,居住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家用空调从奢侈品变成了舒适家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中国的国情与美国和日本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道路上,应当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在仔细分析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在中央空调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第一,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气候条件极为复杂,拥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中央空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如何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空调型式,如何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不同气候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发展中央空调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性大,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空调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不一样,住宅形式也千差万别,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空调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不同型式的空调,这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第三,从能源的角度来看,我国虽然能源总量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拥有量不高,能源供应相对较为紧。而住宅空调在当前的能源消耗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我国的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必需注重节能性,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机组本身的能效比,另外一方面应当注重能源的综合利用。这样也就对变流量技术、蓄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城市出现了诸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现象。考虑上述问题,一方面是要求所开发的小型中央空调必须具有环保的特点,把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小,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污染对空调系统本身的性能带来的影响,针对它进行一些相应的设计。例如,在使用风冷热泵作为室外主机时,目前我国大城市中污染较为严重的空气对机组换热性能的影响就应当充分考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中央空调的需多样化、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对小型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江森自控)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 HVAC暖通空调自控系统 技术方案设计书

一.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要求,并结合沈阳建筑智能化建筑现状,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是屹今为止整个沈阳所有建筑物厂区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里面分布着大量的暖通空调机电设备。 ?如何将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集中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能够使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经济的运行,既能够节能,又能满足工作要求,并在运行中尽快的将效益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综合物业管理综合水平,将现代化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管理上提高效率。 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子系统: 冷站系统 空调机组系统 本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之设计是依据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的设计要求配置的,主体的设计思想是结合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准。 1.1冷站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根据项目标书要求,暖通自控系统将会对以下冷站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监控内容 冷却水塔(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却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冷水机组(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冻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回水流量; 分集水器分水器压力、集水器压力、压差旁通 阀调节; 膨胀水箱高、低液位检测; 有关系统的详细点位情况可参照所附的系统监控点表。 (2)控制说明 本自控系统针对冷站主要监控功能如下: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 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 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 能目的。 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 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 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 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 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 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 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 却塔风机、蝶阀。 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并且自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方案(通用)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2.1 建筑概况 (1) 三、施工准备及工作计划 (1) 3.1技术准备 (1) 3.2现场准备 (1) 3.3机具准备 (2) 3.4材料准备 (2) 3.5组织机构及人员的配备 (2) 四、通风工程施工工艺 (3) 4.1 镀锌钢板风管的制作 (3) 4.2 风管制作工艺 (5) 4.3 风管加固 (8) 4.4 风管安装 (9) 五、通风空调设备安装 (13) 5.1 材料设备检查 (13) 5.2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与安装要求 (13) 5.3 风机安装 (13) 5.4 漏风量测试 (14) 六、采暖系统安装 (14) 6.1材料要求及连接方式 (14) 6.2材料质量要求 (15) 6.3管道连接 (15) 6.4 管道支架制作、安装 (15) 6.5管道安装 (15)

6.6阀门安装 (16) 6.7管道系统试压和清洗 (16) 6.8管道保温 (16) 6.9系统调试 (16) 七、工期保证措施 (17) 八、成品保护 (17) 九、安全文明施工 (18)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总承包合同;本工程施工图纸;国家、行业相关现行规范、规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质量、安全、环境体系程序文件;延安地方相关标准、规程等。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00-20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8K132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延安市新天地商业步行街(西区)工程 2、工程地点:延安新区(北区) 3、建筑面积:50865.60平方米,商业街 4、结构类别:框架结构 5、建设单位:延安市新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6、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承包范围:采暖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 三、施工准备及工作计划 3.1技术准备 3.1.1认真熟悉图纸,编制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方法,配合图纸会审等相关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3.2现场准备 3.2.1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结合实际情况布置施工现场平面。 3.3机具准备 机具在人员进场之后,施工之前运入现场,按施工平面图布置定位,本工程所有使用的主要机具名称、数量详见下表5:

空调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青岛市某体育馆空调系统设计姓名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 程班级2008级02班学号20082315 指导教师2012年3 月27 日一、选题依据1.依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体育运动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设施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运动、比赛为一体的高级体育运动建筑也层出不穷。体育建筑的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对观众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1。因此体育建筑设施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卫生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体育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体育馆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 的大中运动地点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 节装置。体育建筑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2意义由于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为体育活动场所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因此为体育馆设计安装合适的空调系统是必要的不论是在炎炎夏季还是凛冽寒冬都能 够保证观众舒适的观看比赛亦或是能够是运动员舒适的比 赛或是休息。二、分类及国内外同类研究或同类设计的概况综述1空调系统发展1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按负担室

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4.冷剂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直流式混合式一次回风二次回风2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风柜风机盘管等等3 . 3中央空调系统优点经济节能主机由微电脑控制每个区间末端风机盘管可自行调节温度区间无人时可关闭系统根据实际负荷做自动化运行开机计费不开机不计费有效节约能源和运行费用。环保主机采用水源热泵型机组电制冷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污整个系统为密闭式管路系统可避免霉菌灰尘等杂质对系统的污染使环境清新优美特别适于高档别墅、高级公寓与写字楼的使用。节约空间主机体积小巧不设机房无需占用设备层减少公用设施和土建投资室内末端暗藏在吊顶内极易配合屋内装修。个性化中央空调系统以区间为单元满足用户不同区间需求室内末端安装采用暗藏方式不影响室内的审美观不占据室内空间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简化管理于采用不同区间单独控制系统为用户所有产权关系明确可简化空调设施管理。提升档次中央空调主机可以避免破坏楼体的整体外观使用户充分享受高档综合环境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及量贩档次。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2概况综述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空气调节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步骤及其主要设计程序可归纳如下: 第1步:熟悉设计建筑物的原始设计资料 包括:建设方提供的文件、建筑用途及其工艺要求、设计任务书、建筑作业图等。 第2步:资料调研 包括:查阅相关设计资料(手册、规范、标准、措施等)、收集相关设备与材料的产品。 第3步:确定室内外设计气象参数 根据设计建筑物所处地区,查取室外空气冬、夏季气象设计参数;根据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确定室内空气冬、夏季设计参数。 第4步:确定设计建筑物的建筑热工参数及其他参数 根据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的构成,计算外墙、屋面、外门、外窗的传热系数等参数;根据建筑物的内外围护结构的构成,计算内墙、楼板、外门、外窗的传热系数等参数;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确定在室人员数量、灯光负荷、设备负荷、工作时间段等参数。 第5步:空调热、湿负荷计算 计算设计建筑物在最不利条件下的空调热、湿负荷(余热、余湿);进行建筑节能方案比较,确定合理的空调热、湿负荷。第6步:确定最佳空调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并确定适合所设计建筑物的空调系统方式、冷热源方式、以及空调系统控制方式。 第7步:送风量与气流组织计算

根据计算的空调热、湿负荷以及送风温差,确定冬、夏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根据设计建筑物的工作环境要求,计算确定最小新风量;根据空调方式及计算的送、回风量,确定送、回风口形式,布置送、回风口,进行气流组织设计。 第8步:空调水、风系统设计 布置空调风管道,进行风道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布置空调水 管道,进行水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阻力等。 第9步:主要空调设备的设计选型 根据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案,并结合i—d图,进行空调设备选型设计计算;确定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热负荷)及送风量,确定表面式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及 其热工参数;根据风道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风机的流量、风压及型号。 第10步:防、排烟系统设计 第 11步:冷、热源机房设计 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容量,确定冷源(制冷机)或热源(锅炉)的容量及型号;根 据管路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水泵的流量、扬程及型号。 第12步:空调设备及其管道的保冷与保温、消声与隔振设计 第13步:工程图纸绘制、整理设计与计算说明书空调热、湿负荷计算 空调负荷可以分为空调房间或区域负荷和系统负荷两种:空调房间或区域负荷 即为直接发生在空调房间或区域内的负荷;另外还有一些发生在空调房间或区 域以外的负荷,如新风负荷(新风状态与室内空气状态不同而产生的负荷)、管道温升(降)负荷(风管或水管传热造成的负荷)、风机温升负荷(空气通过通风机后的温升)、水泵温升负荷(液体通过水泵后的温升 )等,这些负荷不直接作用 于室内,但最终也要由空调系统来承担。将以上直接发生在空调房间或区域内 的负荷和不直接作用于空调房间或区域内的附加负荷合在一起就称为系统负荷。 通常,根据空调房间或区域的热、湿负荷确定空调系统的送风量或送风参数; 根据系统负荷选择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空气处理器等空气处理设备和制冷机、锅炉等冷、热源设备。因此,设计一个空调系统,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计算 空调房间或区域的热、湿负荷。

空调系统研究 开题报告

题目: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设计 学院:电气专业:电力电子与电能转换姓名:桑斯日学号:

三.研究方法:1、电动车空调方案的介绍 对于电动空气调节系统,目前采用的方案主要包括电动热泵式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制冷与与电加热器混合调节空调系统。 1)电动汽车热泵式空调系统 由皮带驱动的直流无刷电机的电动汽车热泵式空调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模式由四通换向阀转换, 实线箭头表示制冷工况, 虚线箭头表示制热工况。从原理上讲, 该系统与普通的热泵空调并无区别, 但就是用于电动车辆上, 其专门开发了双工作腔滑片压缩机、直流无刷电动机与逆变器控制系统。在热泵工况下, 系统从融霜模式转为制热模式时,风道内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将迅速蒸发, 在挡风玻璃上结霜, 影响驾驶的安全性。还有其采用的制冷剂为CFC12, 已经不能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 电装公司开发的采用HFC134a制冷剂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其在热泵 系统的风道中采用了车内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结构, 如图2所示。制冷工况 循环为: 由压缩机经四通阀至车外冷凝器, 再经电子膨胀阀1、蒸发器回到 压缩机。制热及除霜工况循环为: 由压缩机经四通阀至车内冷凝器, 再经 电子膨胀阀2、车外冷凝器、电磁阀回到压缩机。当系统以除霜/除湿模式

进行处理后, 通过输出端控制驱动逆变器, 从而通过驱动电机控制压缩机的功率、转速。 2.空调系统参数匹配与设计计算 1)空调系统制冷负荷的计算 空调的制冷负荷就是指为了保持车内空气温、湿度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自车室内取走的热量,计算制冷负荷前首先应计算车室得热量,再将结果换算成空调的制冷负荷。 车室的热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车身不透明围护结构的逐时传人热量、车窗玻璃的逐时传人热量、乘员散发的热量、车室外空气带人的热量以及电气设备散热所形成的得热量。根据整车有关结构参数计算得到车室的热量后,可采用Z传递函数法计算得到空调系统制冷负荷。车室的热量Q(Z) 与制冷负荷的关系式为: (1) 式中.G (z)为车室的热量与制冷负荷的z传递函数。将式中各项皆用Z的负幂多项式表示,则 有: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 文献综述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宗均恺班级:建环13K2 所在院系:动力工程系 所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石家庄某接待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刘志坚 2017年 3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保定某中型商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和前景[8]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对人类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从穴居到居住现代环境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怡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分环境。生产与科学是经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期间、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抗菌素生产与分装、大输液生产、无菌试

验动物饲养等要求无菌环境,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的控制计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按环境学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建筑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暖通人把握自身专业,顺应潮流发展,在未来利用所学成就自我成就暖通这个行业。 现代中大型接待中心的空调设计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大量兴建,招待所、宾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我国早期建起的招待所以及宾馆普遍存在着忽略室内环境品质或者夏季空调不足、能耗过大、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以及旅游业的带动和宾馆产业的发展,大型宾馆,连锁旅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宾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宾馆、酒店不同于商场等场所,它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宾馆是由大厅和客房组成,由于大厅和多功能厅和客房的使用情况不同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分别采用合适其特点的的系统和机组; 2)客房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新风要求比较高,需要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新风品质。 3)由于客房是居住环境以及宾馆品级,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关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地源热泵技术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 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促进 了地源热泵供热机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一 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 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 发展的主题。 2.意义: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 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 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 温或制冷的目的。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以取代锅炉或市政 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 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以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source)和热汇(heat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类:空气源热泵系统(air-sourceheatpump)ashp 水源热泵系统(water-sourceheatpump)wshp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gshp 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一次和二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 空气---水热泵系统 水---空气热泵系统

暖通空调施工方案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 1 工艺流程 1.1 通风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 技术资料准备 劳动力安 施工机具 设备材料 风管预制阶段 风管加工 法兰加工 材 料验收风管与法兰组 风管质量 风管安装阶段 预留预埋主干管 安装 支干管安装风口安 装 支吊架制风管运输 系统调试阶段 设备试运 转 系统试运转 风量测调 验收竣工阶段 系 统 验收 移交 技术资料 整理 各种记录整理 做竣工图 交工 设备安 装

2 风管制作 2.1 材料要求 (1)所使用板材、型钢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书或质量鉴定文件。 (2)制作风管及配件的镀锌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3)风管法兰规格按下表选取。

2.2 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2)板材下料后在轧口之前,必须用倒角机或剪刀进行倒角工作。 (3)板材剪切必须进行下料的复核,以免有误,按划线形状用机械剪刀和手工剪刀进行剪切。 (4)剪切时,手严禁伸入机械压板空隙中。上刀架不准放置工具等物品,调整板料时,脚不能放在踏板上。使用固定式震动剪两手要扶稳钢板,手离开刀口不得小于5cm ,用力均匀适当。 (5)金属薄板制作的风管采用咬口连接、铆钉连接、焊接等不同方法。 咬口连接类型可采用平咬口和角咬口,咬口宽度和留量根据板材厚度而定。 钢板厚度 平咬口宽 角咬口宽 0.7以下 6--8 6--7 0.7—0.82 8--10 7--8 0.9--1.2 10--12 9--10 领料 展开下 剪 切 倒 角 咬 口制 风 管折 成 型 方法兰下料 焊 接 冲孔打眼 找 平找 打 孔打 划 线下 圆法兰卷圆 铆法兰 翻 边 检 验

工作报告之空调生产线开题报告

空调生产线开题报告 【篇一: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xxxx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名称土木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班 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200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填表时间: 201x 年 3 月 1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 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 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 存档。 【篇二:暖通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篇三:中央空调系统开题报告】 江西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综述)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1级(2015届)111班 学生吴思翰题目:深圳市某综合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一、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本课题来自于工程实际。

现从从空调系统形式、各系统的不同适用性、负荷计算方法、主要工程设备的选用、水力计算方法、工程概预算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中央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 (一)目前常见的空调系统形式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有: 1.集中系统:空气在空气处理机中集中进行处理,然后经风道输送和分配到使用地点。系统应用于单风管定风量或变风量系统、双风管系统。 2.半集中系统:除了有集中的空气处理机外,在各自空调房间内还分别有处理空气的“末端装置”。系统应用于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诱导期加独立新风系统。 3.分散系统:每个房间的空气处理分别由各自的整体式空调承担。系统应用于单元式空调器。 按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有: 1.全空气系统:全部由处理过的空气负担室内空调负荷,由于空气比热、密度小,需空气量多,要求的风道截面积尺寸大,输送耗量大,占用的建筑空间较多。系统应用于普通的低速单风道定风量或变风量系统,有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方式。 2.空气-水系统: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室内空调负荷。它既解决了全水系统无法通风换气的困难,又可克服全空气系统要求风管截面大,占用建筑空间多的缺点。系统应用于再热系统和诱导器系统并用;全新风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系统并用。 3.全水系统:全部由水为冷热介质来负担室内空调负荷,输送管路断面小,但不能通风换气,一般不单独使用。应用于风机盘管机组系统。 4.制冷剂系统:制冷系统蒸发器或冷凝器直接放室内吸收(或放出)余热余湿,冷、热量输送损失少。系统应用于柜式空调、多联机系统闭环水热源热泵系统。 本次设计建筑位于深圳市,总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建筑层数6层,层高3.0米,主要功能房间为办公室。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并且设计该空调系统为季节性空调系统,即夏季供冷。考虑上述个各种建筑的特点,本设计采用空气-水系统,在办公楼所采用的中央空调方式中,采用半集中式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中央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工程设计程序

-- 天津技术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程序编制:审核:批准: --

目录 (一)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前的准备一熟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前的准备一熟悉工程情况和土建资料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方案设计程序方案设计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四)方案设计程序初步设计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五)方案设计程序施工图设计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六)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的内容与步骤大致是: ........... 错误!未指定书签。(一)地源热泵空调工程设计前的准备一熟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水源热泵机组》(/)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XX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两篇

XX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两篇 1.课题名称: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

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

新版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程序及设计规范

新版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程序及设计规范 设计的质量决定着空调工程的投资大小、空调系统的性能好坏和能耗高低。 为了使空调工程设计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在设计时应做到:既要设计合理,又要经济适用;既要把握设计标准,又要满足建设方要求;既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型材料,又要注意节能和环保。 各阶段设计文件要完整,内容和深度要符合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的要求,文字说明和图样准确、规范、清晰,无错、漏等。 建筑分类: 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包括:住宅、集体宿舍、公寓、招待所、托幼建筑及部分旅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则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

公楼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旅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用房(如机场、车站建筑等)。 其他分类方法: 按其用途可分为:居住建筑;旅馆、饭店;办公楼;商业建筑;医疗建筑;体育建筑;综合楼等。 综合楼: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 裙房: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空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1.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1.1.设计依据 为了保证系统的既能适应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具有极高的可靠性,系统设计遵从以下原则和标准: 1)相关图纸和文件 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商用建筑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EIA/TIA-569) 《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传输特性现场测试标准》(EIA/TIATSB-67) 我司遵守以上提及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3)各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 甲方对该工程设计的要求。 1.2.控制系统概况 1.需求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大楼的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和实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因此,我们将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对建筑物中的通风空调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楼宇自控系统将体现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本次工程我们采用SIEMENS最新版本的APOGEE(顶峰)系统。之所以采用SIEMENS品牌系统是在综合考虑到品牌的知名度,系统成熟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SIEMENS APOGEE楼宇自控系统(以下简称:BAS系统)一方面将保证提供舒适、洁净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将监控和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最大化的实现节能降耗。 为了将本项目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智能建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快捷的卓越服务,建立先进和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具有最新技术、高运作效率、低维护成本、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BAS 系统。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综合考虑投资效费比与长期使用及维护成本,实际使用效果等因素,将对系统的改造实施提供一套完整的整体解决方案。 2.设计方案和系统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