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7澳大利亚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8.7澳大利亚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8.7澳大利亚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8.7澳大利亚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一)

气候

以热带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东南沿海有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比较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

(二)人口与环境

1.澳大利亚大多数居民居住在东南部沿海的富饶地带(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较好)2.主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农业:主要农产品:小麦、羊毛,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工矿业: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主要矿产有铁、煤、铝土,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古老的动物:有袋类哺乳动物、世界上仅存的两种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和针鼹,还有稀有动物鸸鹋、袋鼠等。

二、友情提醒

澳大利亚的世界大不同:

1.世界之最

(1)艾尔斯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

(2)大堡礁: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

(3)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2.特有物种多

一定要记住:鸸鹋、袋鼠、鸭嘴兽和针鼹等。

3.井水不能灌溉:自流井水盐度较高,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但可做牲畜饮用水。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2000年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举行,该城市是

A 堪培拉

B 墨尔本

C 伯斯

D 悉尼

2.澳大利亚首都是

A 堪培拉

B 墨尔本

C 伯斯

D 悉尼

3.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

A 澳大利亚

B 俄罗斯

C 英国

D 美国

4. 请你鉴别,哪一种不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

A. 鸭嘴兽

B. 考拉

C. 袋鼠

D.斑马

5.小明妈妈逛商场,专门挑标有“澳毛”的羊毛衫买,这是因为

A.澳大利亚羊毛制品大量出口,质量优良,世界驰名

B.是中国澳门生产的羊毛衫

C.澳大利亚羊非常稀少,所以羊毛特别珍贵

D.澳毛是指袋鼠的毛

6.有“骑在羊背上”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的

A.澳大利亚

B.英国

C.法国

D.俄罗斯

7.下列描述的事实中,符合“悉尼”的有()

A.7月份左右放暑假

B.一月份左右放寒假

C.房屋的南面朝阳

D.房屋的北面朝阳

8.与澳大利亚动物的古老性无关的因素是()

A.澳大利亚在几千万年以前就与其它的大陆分离

B.当地的自然条件比较单一

C.缺少大型肉食动物的竞争

D.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

9.读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主要位于(南、北)半球,周围濒临的

大洋是A ,B 。

(2)澳大利亚的地形分西、中、东三部分,其中C是,

D是,E是,该处地势低洼,又称为

盆地。

(3)F是,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

重要旅游区。(图1)

四、中考名题—小试身手

1.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

解析: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节,应该对已讲过的区域轮廓有全面的掌握。依次为:澳大利亚、埃及、印度和巴西,要注意抓住各区域的特色,如埃及的尼罗河,迟到穿过巴西的北部等。答案:A

变式题:对号入座,将代号填入符合特点的区域,同一代号不能填入两个区域。

A 地广人稀

B 地狭人密

C 人口众多D西半球发达国家

E 资源贫乏

F 经济最发达

G 南半球发达国家

H 经济增长快

解析:四个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美国、中国、日本。

答案:澳大利亚(A G)美国(D F)中国(C H)日本(B E)

2.(04青岛中考).澳大利亚自流井水可用作:

A .人类可直接饮用

B .灌溉农田

C .牲畜饮用

D .不能饮用 答案:C

3.读某三个国家轮廓简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6分)

(1)用字母代号填空:

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国家是 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国家是 国;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的国家是 国;以盛产优质长绒棉而著称的国家是 国。

(2)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请你从以上三国中任选两国,对其自然地理....

特征..

加以比较。 注意事项:①在表格中必须填出国家名称。

②根据你的爱好,至少列出三条..自然地理比较项目,分别填入空格。 ③选择一条..

你最有把握的比较项目填出具体内容即可。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变式题:下列国家知多少?请观察图填写表格。

国家特征

图号

国家名称 面积最大的国家 人口最多的国家 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A

C

B

比较项目

国家名称

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赤道穿过的国家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解析:略

答案:略

澳大利亚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制度十分完善,中小学教育非常普及。基础教育从本国实际出发,致力于教育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注重实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办学体制方面,公立学校面临着危机,到私立名校就读的学生与日俱增,公立学校的生源在大量流失。在经费方面,联邦政府与各州和领地政府一直在执行一项双方达成的协议。 近年来,澳大利亚呈现出公立学校人数不断减少的趋势,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如何开设,课程教学怎样进行,是否兼顾移民儿童的特点,这种兼顾在各学校、各年级如何分配,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澳大利亚中小学遇到的另一棘手问题是师资短缺、素质不高,能够胜任教学的教师更是供不应求。频繁的考试也是澳大利亚中小学的传统特征。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基础教育改革策略。 一、申明基础教育的宗旨 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当今澳大利亚教育的基本目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部出版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国家报告》,在显要位置上申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十大宗旨,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关于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国家意志。基础教育十项宗旨包括: 1、为所有年轻人提供优质教育,发挥他们的天才和潜能,以适应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需求。 2、使所有学生获得高水平的学识、自信、乐观、高度自尊,完善个人美德。 3、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满足特殊群体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 4、适应国家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及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和其他生活方面最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技能。 5、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打基础,尊重并以积极态度对待终身教育。 6、使学生在如下10个方面得到发展,它们是:英语识字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包括其他数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现实社会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解能力,对澳大利亚历史和地理的系统了解及评鉴能力,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能力,欣赏、理解以至参与艺术创作的自信心,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正负面事件的识别能力。 7、使学生形成有助于积极参与澳大利亚社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8、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澳大利亚的文化遗产,包括土著人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9、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创造性地利用闲暇时间。 10、提供恰如其分的就业教育和工作领域的知识培训,包括对大自然和社会工作环境的熟知。这些宗旨应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澳大利亚社会需求。 (1)提倡平等教育 澳大利亚提倡平等的教育,对不同背景和有某些特殊困难的学生一视同仁,政府为6类学生提供特别的帮助和援助。这6类学生为:有各种残疾的学生以及在学习、情感或行为方面有障碍和困难的学生;面临失学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低下或贫穷的学生;土著学生;来自非英语背景国家的学生,这些学生需要在学习英语上给予特别的帮助;位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政府还采取具体措施,让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 (2)设立“校长专业考核”制度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概念: ①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即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或一个是一元一次方程,另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或两个都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未知数个数仍为两个)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即等式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①、因为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组(对)数,用大括号联立;②、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许多组;③、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其中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一般地,只有唯一的一组,但也可能有无数组或无解(即无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3、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就是先把X看成已知数,把Y看成未知数;用 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相当于把Y看成已知数,把X看成未知数。 例:在方程 2x + 3y = 18 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 4、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 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未知数的指数为1,②、未知数前的系数不能为0 例:已知方程 (a-2)x^(/a/-1) – (b+5)y^(b^2-24) = 3 是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5、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澳大利亚教案

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掌握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认识主要地形区及特有动植物。 3.结合地形图、气候图和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农牧业和地形、气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读图认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分布特点。 2.分析澳大利亚气候形成原因。 3.分析澳大利亚的动植物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原因。 3.读图分析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观念。 重难点 重点:气候的成因、农牧业的特点。 难点:气候的成因,动植物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原因。 教学策略与方法

读图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观赏几幅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国家的特色?(澳大利亚)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澳大利亚。 二、学习新课: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读图和说出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地位。 半球位置:南半球(赤道以南)东半球(110°E~150°E) 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小部分位于南温带。 海陆位置:位于大洋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从地理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读图说出澳大利亚的领土组成。 生答: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海域的岛屿组成。陆地面积769万多平方千米。由此得出结论: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承接: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接下来我们看看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大家知道自然环境包括哪些要素吗?(地形、气候、河湖、生物等)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⑴、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地形类型及三大地形区。 山地:大分水岭 平原:中部平原 高原:西部高原 ⑵、观察这些地形是怎么分布的,得出地形分布特点是:明显分为三部分,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 ⑶、读图看看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 东部: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焦群。 中部:着名的大自流盆地。出示大自流盆地示意图,想一想:大自流盆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找学生作答教师指导。 2、?气候 ⑴读图说出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 半环状核心:热带沙漠气候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1.地理位置(图6-1):①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 北温带。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 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地形特点(图6-3) 3.气候特点:(图6-9) 4.河流特征:(图6-3)

5.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注入南海) 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注入里海) 世界(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注入黑海 6.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地形雨) 7.人口特征: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世界上人口超 过1亿有6个在亚洲;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大。 8.亚洲之最: 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马来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9.熟练掌握时区换算的基本方法。 如:我们地生会考的北京时间是6月14日上午9点, 东京(东九区),纽约(西五区), 伦敦(中时区),莫斯科(东三区)。 重点图:①第4页图6-3 亚洲和欧洲地形图

②第7页图6-9 亚洲和欧洲气候分布图 第二节非洲 1.国家: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二战前,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2.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3.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图6-17) 地形: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①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被称为“热带大陆”; ②气候特点: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③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定期泛滥的原因: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分干湿两季。 ②刚果河——水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亚马孙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水量大的原因:①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②流经刚果盆地,支流众多。 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 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4.非洲之最: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原因:海拔高,气温低)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大海湾——几内亚湾 非洲最大半岛——索马里半岛

澳大利亚教案说课讲解

澳大利亚教案

学校:昆明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段:七年级下学期 学科:地理 教师:康良会 班级:初一(6)班 时 间:2018年5月10日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不同类型国家》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

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 昆理工附中 康良会 【教材解析】 作为世界区域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动物的古老性)及经济发展特点(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等);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地关系作为贯穿本节的主线,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力。 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与其它国家最大的区别;而在了解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时,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可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非常感兴趣。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二、课标分解 经过对上述课标描述各语句的中心词和行为动词进行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情,对课程标准进行如下分解: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和首都。 2.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河流分布及水文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知识体 行为动行为条行为程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 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 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1立方米 天然气费多少元吗? 二、建立模型。

1. 填空: 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 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可列一元一次 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 元,天然气为y 元。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 并说明理由。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 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 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 ??=-=+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 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运用资料和地图,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基本特点和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这里的资料和地图包括课文中文字说明和课文中提供的插图、示意图,进而利用这些资料和地图总结澳大利亚的基本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教材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城市与人口以及古老的动物。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口;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初步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通过对前面几个国家的学习,也初步掌握了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认识澳大利亚古老的动物及其生存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会收集到澳大利亚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学会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环境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 师生互助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探究法、启发式讲解法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黑板 八、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大家喜不喜欢旅游?都喜欢到什么地方去?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视频导入】我这里有个神奇美丽又富饶的国家,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播放澳大利亚风光视频片段)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它的美丽,开始我们的澳大利亚之旅吧! 【板书】第七节澳大利亚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对澳大利亚有个初步了解。 【新课讲授】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毗太平洋,西邻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大家仔细看PPT上大洋洲的示意图,思考: 找出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新几内亚岛、珊瑚岛和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并指出大洋洲位于哪些大洲与大洋之间? 【学生回答】学生代表发言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1 平方差公式.docx

初中数学试卷 2.2.1 平方差公式 要点感知两个数的__________与这两个数的__________的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 (a+b)(a-b)=__________. 预习练习计算: (1)(2a+1)(2a-1)=__________; (2)(s-3t)(s+3t)=__________; (3)(2a+3b)(2a-3b)=__________; (4)(ab+4b)(ab-4b)=__________. 知识点1 平方差公式 1.下列计算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y)(x-y) B.(-x-y)(-x+y) C.(x-y)(-x+y) D.(-x-y)(y-x)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x+3)(x-3)=x2-3 B.(2x+3)(2x-3)=2x2-9 C.(2x+3)(x-3)=2x2-9 D.(5ab+1)(5ab-1)=25a2b2-1 3.如果(2x-3y)·M=4x2-9y2,那么M表示的式子为( ) A.-2x+3y B.2x-3y C.-2x-3y D.2x+3y 4.下列各式:①(x-2y)(2y+x);②(x-2y)(-x-2y);③(-x-2y)(x+2y);④(x-2y)(-x+2y).其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计算:(1)(3x-y)(3x+y)=__________;(2)(-x-1)(x-1)=__________. 6.当x=3,y=1时,代数式(x+y)(x-y)+y2的值是__________. 7.计算: (1)(2m+3n)(3n-2m); (2)(-1 2 x- 1 3 y)( 1 3 y- 1 2 x); (3)(-3x2+1 2 )(-3x2- 1 2 ). 知识点2 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8.若a2-b2=12,a+b=6,则a-b的值是( ) A.1 B.2 C.3 D.4 9.对于任意的整数n,能整除(n+2)(n-2)-(n+3)(n-3)的整数是( ) A.2 B.3 C.4 D.5 10.如果(x+y-3)2+(x-y+5)2=0,那么x2-y2=__________. 11.计算: (1)197×203; (2)99.8×100.2. 12.如图1,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再沿着线段AB剪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如图2的等腰梯形.

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 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 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 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 练习: P5练习题。 六、 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 第5页习题1.1A 组。 选作B 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 >-x 。

(完整word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 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 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4、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 现与运用意识。 5、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 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 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课讲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自学第7页概念) (1)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 低。 (2)袁运秿《马棚》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生生互评;师生点评。 四、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

(完整)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则这个方程组是() (A)(B) (C)

(D) 4.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A.荡秋千B.地球绕着太阳转

C .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 D .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 5、如图,∠1=20°,AO ⊥CO ,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 )。 A 、70° B 、20° C 、110° D 、160° 6、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2339a a a +-=- B 、()()22a b a b a b -=+- C 、()24545a a a a --=-- D 、23232m m m m m ? ?--=-- ?? ? 7、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3)(3)x x y x y +-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8、 已知代数式133m x y --与5 2 n m n x y +是同类项,那么m n 、的值分别是( ) A .21m n =??=-? B .2 1m n =-??=-? C .2 1m n =??=? D .2 1m n =-??=? 9、某校四人绿化小组一天植树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 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9 (B )10 (C )11 (D )12 10、 y x y x n n 123)6(-?-的计算结果是( ) A .21318y x n -; B .31236y x n --; C .y x n 13108--; D .313108y x n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在二元一次方程8512-=-y x 中,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 =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则x = 。 12、已知21x y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7 1ax by ax by +=??-=?的解,则b a -的值为 13、如果22(8)(3)a pa a a q ++-+的乘积不含3a 和2a 项,则p= ;q = 14、因式分解:32_____________a ab -= 15、若()()7,1322=-=+b a b a ,则=+22b a ______,=ab _____。 16、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E ,DF ∥AB ,若∠AEC=1000,则∠D 的度数等 于 . A B C D E F

最新2018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 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3 本学期担任的七年级163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4 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5 6 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7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8 9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0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11 第三章因式分解 12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3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4 15 三、教材分析: 16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 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 17 18 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19 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20 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21 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22 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3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24 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25 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45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基本思想:消元。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 ○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a m n

免费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 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x 。 2. 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 说一说不等式组?????>->+022 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 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2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 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 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注意“<”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3.例2:解不等式组: 学生解出不等式(1)、(2)。并把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讨论:本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 4.例3:解不等式组: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 .zhj.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 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0 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注意“<” 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3. 例2:解不等式组: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位置半球位置主要分布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白令海峡 大洋洲阿拉弗拉海 ①面积最大,约4400万平方千米;②跨纬度最广,80°N~10°S;③东西距离最长,约8000千米。 ⑶亚洲的分区(6个):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重要地形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河流长江、叶尼塞河、印度河、黄河、湄公河 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流向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导致了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9 种)面积最广的气候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季风气候亚洲东部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④热带季风气候 其它类型⑤热带雨林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世界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1 个)6个:中国、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 度尼西亚。 5个:俄罗斯(欧洲)、尼日利亚(非 洲)、美国、墨西哥(北美洲)、巴西 (南美洲)。 人口数量36.8亿 人口增长率 1.4﹪ 1.3﹪ 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世界人口最多大洲的依据①人数最多②1亿人口以上的国家最多③净增人口最多④人口密度最大 影响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所以一方面要控制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准。 ⑴亚洲大小民族约1000个左右。人数差异很大,既有人数超过10亿的汉族,也有人数不到1千的民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