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4.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称为热变宽或多普勒变宽。

5. 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需要的时间。

7. 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吸收外界能量(如电能、热能等)跃迁到激发态后,由高能态跃迁回基态而产生的光谱。

9. 相对保留值:相对保留值也称选择性因子,其定义为:1212R R M R M

R t t t t t t ''=--=α

式中2R t '

和1R t '分别为组分2 与基准组分1的调整保留时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H 2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N 2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选择性,两峰间距离越大,则柱子的选择性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热力学性质相差越大。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11.尼柯尔斯基(Nicolsky)方程式∑+±=j Z Z j j i i i j i a K a F Z RT k )

lg(303.2/,离离?, 其中j i K ,被称为电

位选择性系数,它可以用来估计干扰离子带来的误差,玻璃膜钠电极对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2×10-3,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响应为钾离子的500倍。

13.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14.晶体膜氯、溴和碘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均由其相应的银盐制成,它们的灵敏度由低到高的次序为Cl -

15.某离子选择性电极,其选择系数为ij K ,当K ij <1时,表明电极对i 离子的响应较对j 的响应大;当ij K >1时,表明电极选择性倾向j 离子;当K ij =1时,表明电极对i,j 离子的响应相等。

23.气相色谱仪由如下五个系统组成: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 温控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

24.高压液相色谱仪的工作过程是:当试样进入进样器时,经进样器的溶剂将试样带入色谱柱分离,被分离后的试样按先后顺序进入检测器,它将物质的浓度信号变成电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即得到一张液相色谱图。

28.原子线的自然宽度是由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引起的,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谱勒变宽是由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而产生的。

30.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气相色谱法分为气液色谱和气固色谱。

31.测定pH 值时玻璃电极的电位随氢离子浓度的改变而变化,而参比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SCE )电极的电位固定不变。

34.在原子吸收光谱线变宽的因素中,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不规则热运动;自然变宽是由于与原子激发态寿命有关(或测不准原理)。

指出试样中各组分的流出先后顺序。

(1) 苯,苯酚,环己烷 环己烷 苯 苯酚

(2) 苯,乙苯,正丙苯 苯 乙苯 正丙苯

41. AES 定性分析方法叫(光谱图(或铁光谱图、标准光谱图)比较法),常用的AES 半定量分析方法叫(谱线强度(或谱线黑度、标准系列)比较法或数线(显线)法)。

42. 在AAS 分析中,只有采用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小得多的(锐线光源),且使它们的中心频率一致,方可采用测量(峰值吸收)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

2.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通用检测器有热导池 和火焰离子化。

前者是浓度型,而后者是质量型。

7.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摄谱仪狭缝宜小,原因是保证有足够的分辨率,减少谱线间重叠干扰;而定量分析时,狭缝宜大,原因是保证有较大的入射光强,提高谱线强度。

8.影响化学位移的内部因素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磁各向异性等。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B )2.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A )3.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C. 相对保留值

D. 保留指数

( C )5. 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

A. 分离度

B. 容量因子

C. 塔板数

D. 分配系数

( D )8. 在电位法中作为指示电极,其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 成正比

B.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C. 的对数成正比

D. 符合能斯特公式的关系

1.用离子选择电极以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加入标准溶液 A 。

A.体积要小,浓度要高

B.离子强度要大并有缓冲剂

C.体积要小,浓度要低

D.离子强度大并有缓冲剂和掩蔽剂2.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则表明 A 。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吸收能力越强

B.某波长光通过该物质的光程越长

C.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D.该物质产生吸收所需入射光的波长越长

9.两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r 21等于 B 。 A. 12R R t t B. //t t 12

R R C. /R /R 21t t D. 21R R t t

10.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的反相色谱中,增加甲醇的比例,组分的保留因子k 和保留时间t R 将 A 。

A. k 和t R 减小

B. k 和t R 增大

C. k 和t R 不变

D. k 增大,t R 减小

2.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时,影响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线性关系的光学因素有ABCD。

A.杂散光

B.非平行光

C.非单色光

D.散射光和折射光

3.标准曲线法是光度测定中的基本方法,用参比溶液调节A=0或T=100%,其目的是AD。

A.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

B.使测量中c~T为线性关系

C.使测量符合比耳定律,不发生偏离

D.使所测吸光度A值真正反应的是待测物的A值

4.用红外光谱辨认芳香化合物的相关峰有BCD。

A.=C?H伸缩振动小于3000cm-1

B.=C?H面外弯曲吸收在900~600cm-1,可以用来判断苯环取代情况

C.=C?H面内弯曲谱带在1250~1000cm-1

D.苯环的骨架振动,一般出现~1600cm-1,~1500cm-1,和1450 cm-1等谱带

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发现有吸收线的重叠,宜采用的措施是AD。A.另选测定波长

B.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

C.更换灯内惰性气体

D.用化学方法分离

6.质子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的原因有ABD。

A.氢键效应

B.去屏蔽效应

C.共轭效应

D.诱导效应

8.色谱法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ABD。

A.达到规定的理论塔板数

B.分离度大于1.5

C.固定相和流动相比例适当

D.色谱峰拖尾因子在0.95-1.05之间

9.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AB。

A.分配比

B.分配系数

C.扩散速率

D.理论塔板数

10.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采用程序升温技术的目的是AD。

A.改善峰形

B.增加峰面积

C.缩短柱长

D.改善分离度

(A )1.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

A. 能量

B. 频率

C. 波长

D. 波数

(B )3. 在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为了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常使用的载气为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氦气

(B )4.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用石油醚为冲洗剂,分离植物叶子的色素时是采用

A. 液液色谱法

B. 液固色谱法

C. 凝胶色谱法

D. 离子交换色谱法

(A)5. 下列化合物中,C=C伸缩振动吸收强度最大的化合物为

B. R-CH=CH-R’ (顺式)

A. R-CH=CH

2

C. R-CH=CH-R’ (反式) . R’-CH=CH-R’ (顺式)

(D )6. 羰基化合物R-C-R(1),R-C-Cl(2),R-C-H(3),R-C-F(4)中,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最高者为

A. (1)

B. (2)

C. (3)

D. (4)

(C )7. 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的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B. 能量使气态原子的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C. 能量使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D. 空心阴极灯产生的共振线使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C )8.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液c1的透光度为20%,试液的透光度为12%;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光度为 A. 40% B. 50% C. 60%

D. 70%

(D )9. 单道单光束型与单道双光束型原子吸收光度计的区别在于

A. 光源

B. 原子化器

C. 检测器

D. 切光器

(A )10. 关于离子选择电极的响应时间, 不正确说法的是

A.浓试样比稀试样长;

B.光滑的电极表面和较薄的膜相会缩短响应时间;

C.共存离子对响应时间有影响;

D.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会缩短响应时间

1.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 C )

A 钨灯

B 卤钨灯

C 氘灯

D 能斯特光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透光率与浓度成直线关系B摩尔吸收系数随波长而改变

C比色法测定FeSCN2+时,选用红色滤光片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

4. 原子吸收光谱中光源的作用是( C )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足够强度散射光

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 气态原子的电离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D )

A 气体的压力

B 原子的原子序数

C 原子的挥发性质D原子的电离电位

6.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D )

A 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 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与试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无关;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7.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 A )

A 保留时间

B 分配比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8. 下列气体中, 不能用做气相色谱法载气的是( C )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氦气

9. 在极谱分析中, 通常在试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 目的是消除( B )

A 极谱极大

B 迁移电流

C 充电电流

D 残余电流

10.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 )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1.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A) 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C) 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D) 固定液的沸点

2.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的是

(A) 碱金属元素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Hg和As (D) As和Hg

3.对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级分析,应采用下述哪一种色谱方法?

(A) 离子交换色谱法(B) 液-固色谱法

(C) 空间排阻色谱法(D) 液-液色谱法

4.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的是

(A)异构体(B)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

(C)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5.用银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测定牛奶中氯离子含量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盐桥应选用的溶液为

(A)KNO

3

(B)KCl (C)KBr (D)K

6.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 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

(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

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A)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试样λ

1和λ

2

吸收之差

(C)试样在λ

1和λ

2

吸收之和(D)试样在λ

1

的吸收与参比在λ

2

的吸收之和

8.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择性系数可用于

(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校正方法误差(D)估计电极线性响应范围

9.库仑分析与一般滴定分析相比

(A)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

(B) 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C)测量精度相近

(D)不需要制备标准溶液,不稳定试剂可以就地产生

10. 如果试样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宜采用的定性方法为

(A)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B) 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

(C)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D)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

11. 根据范蒂姆特方程式

Cu

u

B

A

h+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越高

(B) h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C) 载气线速度越高,柱效越高

(D) 载气线速度越低,柱效越高

12.伏安法中常采用三电极系统,即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这是为了(A)有效地减少电位降(B)消除充电电流的干扰

(C)增强极化电压的稳定性(D)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13. 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A)控制燃烧速度(B)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

(C)提高试样雾化效率(D)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1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A)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分子的电子结构

(C)原子的电子结构(D)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1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A)高(B)低(C)相当(D)不一定谁高谁低

1、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简称AES)中,光源的作用是对试样的蒸发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若对某种低熔点固体合金中一些难激发的元素直接进行分析,则应选择(③)。

①直流电弧光源,②交流电弧光源,③高压火花光源,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简称ICP)光源

2、在AES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②)。

①共振线,②灵敏线,③最后线,④次灵敏线

3、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蒸气中其它气态粒子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②)。

①多普勒变宽,②罗伦兹变宽,③共振变宽,④自然变宽

4、在原子吸收光谱(简称AAS)分析中,把燃助比与其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的火焰称作(①)。

①中性火焰,②富燃火焰,③贫燃火焰,④等离子体炬焰

5、为了消除AAS火焰法的化学干扰,常加入一些能与待测元素(或干扰元素)生成稳定络合物的试剂,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这类试剂叫(③)。

①消电离剂,②释放剂,③保护剂,④缓冲剂

6、为了同时测定废水中ppm级的Fe、Mn、Al、Ni、Co、Cr,最好应采用的分析方法为(①)。

①ICP-AES,②AAS,③原子荧光光谱(AFS),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7、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作(③)。

①紫外吸收光谱(UV),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③红外光谱(IR),④远红外光谱

8、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③)。

①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②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探测系统,③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④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9、在下列有机化合物的UV光谱中,C=O的吸收波长λmax最大的是(②),最小的是(③)。

O OH ①

②O CH 3O O CH 3CH 2③④ 12、具有组成结构为: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的分析仪器是(③)光谱仪。

①AES ,②AAS ,③UV-VIS ,④IR

16、一般气相色谱法适用于(③)。

①任何气体的测定,②任何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③无腐蚀性气体与在气化温度下可以气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④无腐蚀性气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

17、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影响组分之间分离程度的最大因素是(②)。

①进样量,②柱温,③载体粒度,④气化室温度

18、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是(②)。

①保留值,②分离度,③相对保留值,④峰面积

19、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气相色谱柱固定液为(④)。

①非极性固定液,②高沸点固定液,③混合固定液,④氢键型固定液

20、为测定某组分的保留指数,气相色谱法一般采用的基准物是(③)。①苯,②正庚烷,③正构烷烃,④正丁烷和丁二烯

21、当样品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定保留值有一定困难时,可采用的气相色谱定性方法是(②)。①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②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办法定性,③利用文献保留值数据定性,④与化学方法配合进行定性

22、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①)做载气,其效果最佳。① H 2气,② He 气,③ Ar 气,④ N 2气

23、在液相色谱分析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的途径是(①)。

①减小填料粒度,②适当升高柱温,③降低流动相的流速,④降低流动相的粘度

1.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 ( b )

a.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b.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c.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d.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

c. 利用文献保留数据定性

5.在GC 和LC 中, 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 ( a )

a.固定相的种类

b.柱温

c.流动相的种类 (4)分配比

6先电解富集,后电解溶出的电分析方法是 ( d )

a. 电导分析法

b. 电重量分析法

c. 电位分析法

d. 溶出伏安法

8.影响谱线变宽的最主要因素是以下哪种? ( b )

a. 自然变宽

b. 热变宽

c. 碰撞变宽

d. 自吸变宽

9. 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c )

a. 阴极材料

b. 填充材料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

11.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b )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原子核的振动

12. 矿石粉末的定性分析,一般选择下列哪种光源为好( b )

a.交流电弧

b.直流电弧

c.高压火花

d.等离子体光源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答:在液相色谱中,要提高柱效,必须提高柱内填料的均匀性和减小粒度以加快传质速率。减小粒度是提高柱效的最有效途径。

3.在原子光谱发射法中,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内标元素含量必须固定。内标元素在试样和标样中的含量必须相同。内标化合物中不得含有被测元素。(2)内标元素和分析元素要有尽可能类似的蒸发特性。(3)用原子线组成分析线对时,要求两线的激发电位相近;若选用离子线组成分析线对,则不仅要求两线的激发电位相近,还要求电离电位也相近。(4)所选线对的强度不应相差过大。(5)若用照相法测量谱线强度,要求组成分析线对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尽可能靠近。(6)分析线与内标线没有自吸或自吸很小,且不受其它谱线的干扰。

2.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发生振动时有其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谱图上吸收峰的位臵和强度则反映了各基团的振动频率和有关结构因素的相互影响,据此可以区分由不同原子和不同化学键组成的物质,甚至可以用于识别各种同分异构体,这就是红外光谱定性分析。4.简要叙述电分析化学法的特点?

答:(1)准确度高有的方法可测至10-11mol〃L-1的组分,库仑分析法和电解分析法可用于原子量的测定。

(2)灵敏度高如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检测限可达10-7mol〃L-1,极谱分析法的检测下限甚至可低至10-10~10-12mol〃L-1。

(3)分析速度快

(4)选择性好

(5)所需试样的量较少,适用于进行微量操作

(6)测定与应用范围广

(7)仪器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2.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谱线变宽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1)谱线的自然宽度;2)多普勒变宽;3)碰撞变宽(压力变宽)。

5.ICP光源与电弧、火花光源比较具有哪些优越性?

答:电弧与电火花光源系电光源,所用的两个电极之间一般是空气,在常压下,空气里几乎没有电子或离子,不能导电,所以一般要靠高电压击穿电极隙的气体造成电离蒸气的通路(或通电情况下使上下电极接触产生热电子发射后再拉开)方能产生持续的电弧放电和电火花放电。而ICP光源是由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流过围绕在等离子体炬管(通入氩气)外的铜管线圈,在炬管的轴线方向上产生一个高频磁场,该磁场便感应耦合于被引燃电离后

的氩气离子而产生一个垂直于管轴方向上的环形涡电流,这股几百安培的感应电流瞬间就将通入的氩气加热到近万度的高温,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炬。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高频环形涡电流的趋肤效应使得等离子炬中间形成一个电学上被屏蔽的通道,故具有一定压力的氩载气就可以载带着被雾化后的试样溶液气溶胶粒子而进入该中心通道被蒸发和激发,从而具有稳定性高、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5-6个数量级)、检出限低(10-3-10-4ppm )、精密准确(0.1-1%)等优点。而电弧和火花光源的放电稳定性一般较差,放电区的温度又较ICP 低且不均匀,一般又在空气中放电等,其基体干扰和第三元素影响较大,自吸现象较严重,从而使元素谱线的绝对强度不能准确测定而需采用测定其相对强度的办法即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由此带来的需选择好内标元素、内标线及选择好缓冲剂等问题,即使如此,其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也都不如ICP 光源的好。只是一种直接对固体样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较为简单方便和实用的廉价光源而已。

2.什么叫内标法?所学过的仪器分析方法中有哪些使用内标法?为什么使用内标法?

答:內标法是在试样各含量不同的一系列标准试样中,分别加入固定量的纯物质,即內标物。当测得分析物和內标物对应的响应后,以分析物和內标物的响应比(或其函数)对分析物浓度(或含量)作图,即可得到相应的校正曲线。最后用测得的试样与內标物的响应比(或其函数)在校正曲线上获得对应于试样的浓度(或含量)。不难看出,內标法实际上是外标法的一种改进。在影响响应参数较多的仪器分析方法中,为了获得精确的结果,宜采用內标法,如气相色谱法和发射光谱法。

6.根据范氏方程,试简要分析要实现气相色谱快速分析应注意哪些操作条件?答:根据范氏方程,要实现气相色谱快速分析应注意:(1)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 ),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2)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3)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4)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5)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

(6)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6.画出气相色谱流程图,解释色谱峰展宽的主要原因。

答:载气源-进样口和气化室-色谱柱和柱温箱-检测器-记录系统。

运用速率方程解释色谱峰展宽

五、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摩尔质量为125的某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ε=

2.5×105,当溶液稀释20倍后,在1.0 cm 吸收池中测量的吸光度A=0.60,计算在稀释前,1 L 溶液中应准确溶入这种化合物多少克?

解:已知M =125,ε=2.5×105,b =1.0 cm ,A =0.60,根据:

A = εbc 可得:

0.60 = 2.5×105×1.0×c

∴ c = 2.4×10-6 mol〃L -1

∴ mg g M cV m 0.6100.61251104.2202036=?=????=??=--

2.在一根3 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样品,得如下的色谱图及数据:

(1)用组分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2)求调整保留时间t’R1及t’R2;

(3)若需达到分离度R=所需的最短柱长为几米?

解:(1)4624)117(16)(1622=?==b R

t n ω (2)1R t '= 1R t -t M = 17-1 = 16 min

2R t '=2R t -t M = 14-1 = 13 min

(3)n 有效=

4096)116(16)(16222=='b R t ω H 有效=L / n 有效 = 3000/4096 = 0.73 mm

2.113161212==''=--=R R M R M R t t t t t t α

当R = 1.5时 129612.12.15.14141422=??? ??-??=??? ??-?='?-?'=ααααR n n R 有效有效

∴ m mm H n L 95.0105.973.012962min =?=?='=有效有效

2. 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进入气相色谱柱后测得:空气、丙烯、丁烯保留时间分别为0.5、3.5、4.8 min ,其相应的峰宽分别为0.2、0.8、1.0 min 。计算

(1)

丁烯在这个柱上的分配比是多少? (2) 丙烯和丁烯的分离度是多少?

(3) 该色谱柱的有效塔板数是多少?

解:(1)6.85.05.08.4=-=-='='=-=

'M M R M R M R M M R t t t t t V V V V V k

2 1

空气

1 min 17 min

14 min

1 min

进样

(2)[][]4.18.00.1215.38.421)()()()(=+-=+-=

A b

B b A R B R s t t R ωω

(3)4.15

.05.35.08.41212=--=''=--=

R R M R M R t t t t t t α 38414.14.14.1161162

222=??? ??-??=??? ??-=ααs R n 有效 2.某样品为含正庚烷和正辛烷的烃类混合物。现称取该混合物1500mg ,加入乙酸正丁酯纯

品150mg, 混匀后在阿皮松柱(100℃)上进行色谱分析,测得结果如下:

组分 空气 正庚烷 乙酸正丁酯 正辛烷

保留时间(s) 20.0 194.0 330.0 393.4

峰面积(mm 2) 98 70 95

校正因子 0.94 1.00 0.93

(1)分别计算正庚烷和正辛烷的的含量。

(2)计算乙酸正丁酯在阿皮松柱上的保留指数。

解:(1)分别计算正庚烷和正辛烷的含量。

正庚烷的含量: %.%..%f A f A W W %C 21310094098001701500150100i i s s m S =?????=???=

正庚烷 正辛烷的含量:

%.%..%f A f A W W %C 61210093095001701500150100i i s s m S =?????=???=

正幸烷 (2)乙酸正丁酯在阿皮松柱上的保留指数:

768)174.0373.4174.0310.0100(71)lg lg lg lg n (Z 100'R(Z)'R(Z)

'R(x)=--?+=--+=+t t t t I '

)n Z (R 1、某组分在OV-17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为2.5 min ,半峰宽为10 s ,对该组分来说,色谱柱

的理论塔板数为多少?。 解:

1246)10605.2(54.5)(54.5)(16222/12=?===ωωR b R t t n 1.用离子选择电极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通常需加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请问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有何作用?

答: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保持试样溶液与标准系列溶液有相同的总离于强度及活度系数;

(2)含有缓冲剂,可控制溶液的pH 值;

(3)含有络合剂,可以掩蔽干扰离子。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3.doc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3)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用离子选择电极以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要求加入标准溶 液0 A.体积要小,浓度要高 B.离子强度要大并有缓冲剂 C.体积要小,浓度要低 D.离子强度大并有缓冲剂和掩蔽剂 2.某物质的摩尔吸收系数越大,则表明o 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吸收能力越强 B.某波长光通过该物质的光程越长 C.该物质的浓度越大 D.该物质产生吸收所需入射光的波长越长 3.在下列化合物中,冗7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o A.1,3-丁二烯 B.1,4-戊二烯 C.1,3-环已二烯 D.2,3 - 二甲基 -1,3-丁二烯 4.欲使蔡及其衍生物产生最大荧光,溶剂应选择- A.1-氯丙烷 B.l.漠丙烷 C.1-碘丙烷 D.1,2-二碘丙烷 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吸收线的半宽度是指。 A.峰值吸收系数的一半 B.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吸收系数的一半 K。/ C.在乃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的频率差 D.吸收线轮廓与峰值吸收系数之交点所对应的频率的一半 6.有一种含氧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供基化合物,主要依据的谱带 范围是—O A.1300?1000cm1 B .3000?2700cm-】 C. 1950?1650cm』 D. 150()?1300cn? 7.HF的质子共振谱中可以看到。 A.质子的单峰 B.质子的双峰 C.质子和,9F的两个双峰 D.质子的三重峰 8.某化合物经MC检测出分子离子峰的m/z为67。从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可 以判断分子式可能为o A.C4H3O B.C5H7 C.C4H5N D.C3H3N2 9.两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r21等于。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整理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载气系统(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和柱箱(分离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温控系统): 检测系统: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 2、当下列参数改变时,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1)柱长缩短, 不会(分配比,分配系数都不变) (2)固定相改变, 会 (3)流动相流速增加, 不会 (4)相比减少, 不会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1)柱长增加, 不会 (2)固定相量增加, 变大 (3)流动相流速减小, 不会 (4)相比增大, 变小 答: k=K/b(b记为相比),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3、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 因素的影响? A、涡流扩散项: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 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A=2λd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B、分子扩散项: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 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 B=2rDg 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如氮气 ) ,可使 B 项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 C、传质阻力项: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 项。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对于填充柱: 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以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时间,组分的其它分子仍随载气不断地向柱口运动,这也造成峰形的扩张。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为: 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项数值小,可以忽略。 在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数与有效理论塔板数的区别就在于前者___没有考虑死时间(死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环境科学系 2010年9月

前言 仪器分析实验课是化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化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之一。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尽量涉及较新和较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尽量有效地利用每个实验单元的时间和尽量做一些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巩固和提高学生仪器分析方法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应基本达到: (1)巩固和加深对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 (2)了解各类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与重要部件的功能 (3)学会各类常用仪器使用方法和定性、定量测试方法 (4)掌握与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相关联的实验操作技术 (5)了解各类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分析对象、应用与检测范围 (6)培养对实验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7)掌握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与各类图谱的解析方法。

实验一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2)学会使用离子选择电极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原理 将氟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浸入预测含氟溶液,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形关系,故通过测量电极与已知氟离子浓度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和电极与待测氟离子浓度溶液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即可计算出待测水样中氟离子浓度。常用定量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对于污染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含氟硼酸盐的水样均要进行预蒸馏。 三、仪器 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 2. 饱和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 3. 离子活度计或pH计,精确到0.1mV。 4. 磁力搅拌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5. 聚乙烯杯:100 mL,150 mL。 6. 其他通常用的实验室设备。 四、试剂 所用水为去离子水或无氟蒸馏水。 1. 氟化物标准储备液:称取0.2210g标准氟化钠(NaF)(预先于105—110℃烘干2h,或者于500—650℃烘干约40min,冷却),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在聚乙烯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氟离子100μg。 2. 氟化物标准溶液:用无分度吸管吸取氯化钠标准储备液10.00mL,注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氟离子10μg。 3. 乙酸钠溶液:称取15g乙酸钠(CH3COONa)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4.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称取58.8g二水合柠檬酸钠和85g硝酸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断电源。把天平清理干净,在记录本上记录。 (2 分)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 对物质 进行分析的方法。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 B )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 A )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 洗。(3分) (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 (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 仪中心。 A 、荧光光谱法 B 、电位法 C 库仑分析法 D 、电解分析法 A 、荧光光谱法 B 、电位法 C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 、原子吸收法 A 、荧光广谱法 B 、气相色谱法 C 、液相色谱法 D 、纸色谱法 ①工业盐酸一一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 (1 分) ②热碱溶液 油污及某些有机物 (1 分) 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 油污及某些有机物 (1 分) 不挂水珠。 (3 分) (2 分)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 (1 分) (3)开启显示器,轻按 ON 键,显示器全亮,约 2 s 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 式 0.0000 g o (2 分) (4)称量。按TAR 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 TAR 键,显示零, 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 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 到所需质量,待显示器左下角 “0”失,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读数时应关上天平 门。 (2 分) (5)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 ,可不必切断电源,再 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一般不用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按 OFF 键关闭显示器,切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试卷答案(B) 学号姓 名院 (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2_。实验中, 将阴 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2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 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甲 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 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1 )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是: (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 (4) 离子,电子和中 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1)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 (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Ⅰ),(Ⅱ),(Ⅲ)和2(Ⅳ)中,羧基伸 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为: ( 3 )

仪器分析复习题

1、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中,苯、甲苯、乙苯、联苯的流出顺序是? 乙苯、甲苯、联苯、苯 2、在AES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 灵敏线 3、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 常采用哪几种气体作为保护气? 惰性气体(氩) 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不适当? (1)提高火焰温度(2)加入稀释剂(3)加入保护剂(4)加入基体改进剂5、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这是由于膜内外两个表面情况不一致(如组成不均匀、表面张力不同、水化程度不同等)而引起的。 6. 在光学分析法中,共振线的定义是? 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7、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等不同区域,各区域的波长范围?p8页 8、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1)使试样蒸发、分解、原子化 (2)使气态原子激发并发射特征光谱 9、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电弧与交流电弧比较各有什么特性? 直流电弧的特点:直流电弧放电时,电极温度高,有利于试样蒸发,分析的灵敏度很高,而且电极温度高,破坏了试样原来的结构,消除了试样组织结构的影响,但对试样的损伤大。 交流电弧的特点:交流电弧既具有电弧放电特性,又具有火花放电特性。改变电容C2与电感L2,可以改变放电特性:增大电容,减小电感,电弧放电向火花放电转变;减小电容,增大电感,电弧放电特性增强,火花放电特性减弱。 10、说说空心阴极灯的基本构造? 它是由一个阳极和一个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圆筒状的空心阴极组成。 11、什么是谱线的多普勒变宽、罗伦兹变宽、共振变宽、自然变宽? 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又称热变宽。 罗伦兹变宽:由异种原子碰撞引起的变宽。 共振变宽:在共振线上,自吸严重时的谱线变宽。 自然变宽; 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12红樱桃化工网 1~%T2w"{'v O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等四部分组成。 13、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有哪几种光源?各有什么有点? (1)直流电弧:绝对灵敏性高、背景小、适合定量分析 (2)交流电弧:a电弧温度高、激发能力强 B电极温度稍低、蒸发能力稍低 C电弧稳定性好,使分析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3)高压火花:(1)放电瞬间能量很大,产生的温度高,激发能力强,某些难激发元素可被激发,且多为离子线;(2)放电间隔长,使得电极温度低,蒸发能力稍低,适于低熔点金属与合金的分析;(3)稳定性好、重现性好,适用于定量分析;(4)ICP: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精密度好、干扰小、线性范围宽。

仪器分析实验整理讲义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2016年3月

实验目录 实验一、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结构 实验二、X射线衍射的物相分析 实验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金属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镁硬度 实验四、常规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五、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实验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分子荧光光谱分析 实验七、内标法测定奶茶中的香兰素含量 实验八、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雪碧、芬达中的苯甲酸钠 实验九、液相色谱仪分离测定奶茶、可乐中的咖啡因 实验十、循环伏安法观察Fe(CN)6及抗坏血酸的电极反应过程实验十一、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湖水中F-含量 实验十二、差热与热重分析研究Cu2SO4.5H2O脱水过程

实验1 根据1HNMR推出有机化合物C9H10O2的分子结构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核磁共振谱的发展过程,仪器特点和流程。 (2)了解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及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的工作原理。 (3)掌握A V300MHz核磁共振谱仪的操作技术。 (4)熟练掌握液体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的制样技术。 (5) 学会用1HNMR谱图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实验原理 1HNMR的基本原理遵循的是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法直接获取的首要信息。由于受到诱导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共轭效应、范德华效应、浓度、温度以及溶剂效应等影响,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基团都有各自的化学位移值的范围,因此可以根据化学位移值粗略判断谱峰所属的基团。1HNMR中各峰的面积比与所含的氢的原子个数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断各基团所对应氢原子的相对数目,还可以作为核磁共振定量分析的依据。偶合常数与峰形也是核磁共振波谱法可以直接得到的另外两个重要的信息。它们可以提供分子内各基团之间的位置和相互连接的信息。根据以上的信息和已知的化合物分子式就可推出化合物的分子结。图1是1H-NMR所用的脉冲序列。 图1:zg脉冲序列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瑞士bruker公司生产的A V ANCE300NMR谱仪;?5mm的标准样品管1支。滴管1个。 2. 试剂 TMS(内标);CDCL3(氘代氯)仿;未知样品:C9H10O2。 四、操作步骤 1. 样品的配制 取2mg的:C9H10O2)放入? 5mm核磁共振标准样品管中,再将0.5ml氘代氯仿也加入此样品管中(溶液高度最好在3.5—4.0cm之间),轻轻摇匀,等完全溶解后,方可测试。若样品无法完全溶解,也可适当加热或用微波震荡等致其完全溶解。 2. 测谱 (1)样品管外部用天然真丝布擦拭干净后再插入转子中,放在深度规中量好高度。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此处操作失误有可能摔碎样品管损害探头!)。按下“Lift on/off”键,

仪器分析部分考研题汇总

仪器分析部分考研题汇总 光分析试题 原子发射 1.(南开大学2004)多选题射频区的电子能量相当于(BD ) A、核能级的跃迁 B、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C、内层电子的跃迁 D、电子自旋能级的跃迁 2.(南开大学2004)根据光谱选律,下列四种跃迁中,32S1/2-32P1/2、32D5/2-32P1/2、32D5/2-32P3/2、 32P1/2-32D3/2、能产生跃迁的有 3.(中国药科大学2001)钠原子的基态能级用光谱项32S1/2表示,其含义是( C ) A、n=3,S=0,L=0,J=0 B、n=3,S=1/2,L=1,J=1/2 C、n=3,S=1/2,L=0,J=1/2 D、n=3,S=0,L=0,J=1/2 4.(南开大学2004)多选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增大暗箱物镜焦距产生的结果是(AC) A、使光栅摄谱仪线色散率增大 B、使摄谱仪分辨率增大 C、使光栅摄谱仪倒线色散率减小 D、使光栅摄谱仪线色散率减小 5.(南开大学2004)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定量关系式,内标 法定量关系式。 6.(南开大学2000)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使用光源的主要目的是 ,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使用光源的主要目的是。 7.(华东理工1999)简要叙述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

原子吸收 8.(南开200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影响吸收峰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9.(南开2004)原子光谱线的洛伦兹变宽是由那种原因引起的。 10.(南开200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求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吸收线半宽度,且发射 线与吸收线完全一致。 11.(中国要科大学2001)采用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系数的方法,必须满足 下列那些条件(CD) A、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 B、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 C、发射线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重合 D、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12.(南开1999)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光源进行调制的目的是, 一般采用的调制方法是。 13.(华东理工2002)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时,原子化温度对测量的影响是:温度过低,则 ;温度过高,则。 14.(南开2000)不能使用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量的主要元素是 ,这主要是由于。 15.(南开2004)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产生背景吸收的原因是和。 16.(南开1999)简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较高浓度时工作曲线变弯曲的主要原因。 17.(南开1999)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主要组成是 。 18.(南开2004)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三者的共同之处 19.(中国药科大学)名词解释(1999)Absorbance (2001)跨越 (2002)吸收线的半宽度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1.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中微量镉 1.1 实验目的 1. 了解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汞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3. 学习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的实验技术。 1.2 基本原理 溶出伏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一般可达10-8~10-9 mol/L,有时可达10-12mol/L,因此在痕量成分分析中相当重要。 溶出伏安法的操作分两步。第一步是预电解过程,第二步是溶出过程。预电解是在恒电位和溶液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富集痕量组分。富集后,让溶液静止30s 或1min,再用各种极谱分析方法(如单扫描极谱法) 溶出。 阳极溶出伏安法,通常用小体积悬汞电极或汞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使能生成汞齐的被测金属离子电解还原,富集在电极汞中,然后将电压从负电位扫描到较正的电位,使汞齐中的金属重新氧化溶出,产生比富集时的还原电流大得多的氧化峰电流。 本实验采用镀一薄层汞的玻碳电极作汞膜电极,由于电极面积大而体积小,有利于富集。先在-1.0 V (vs.SCE) 电解富集镉,然后使电极电位由-1.0 V 线性地扫描至-0.2 V,当电位达到镉的氧化电位时,镉氧化溶出,产生氧化电流,电流迅速增加。当电位继续正移时,由于富集在电极上的镉已大部分溶出,汞齐浓度迅速降低,电流减小,因此得到尖峰形的溶出曲线。 此峰电流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电解富集时间、富集时的搅拌速度、电极的面积和扫描速度等因素有关。当其它条件一定时,峰电流i p只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c 成正比: i p=Kc 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均可进行定量测定。标准加入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 x、Vx、h 分别为试液中被测组分的浓度、试液的体积和溶出峰的峰高;c s、Vs 为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H 为试液中加入标准溶液后溶出峰

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04

河南科技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831 考试科目名称:仪器分析 (如无特殊注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以“0”分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气相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u间的关系为: A.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B.随u的增加而减小; C.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大值;D.随u增加而增大 2.气相色谱法使用的热导池检测器,产生信号的原理,是利用组分与流动相之间的:A.热稳定性不同;B.热导系数不同;C.挥发性不同;D.极性不同3.扣除了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称为: A.调整保留体积;B.校正保留体积;C.净保留体积;D.相对保留体积4.某物质的相对保留值除与选定的标准物质有关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流量与温度;B.固定液与温度;C.流量与柱长;D.固定液与流量5.气-液色谱系统中,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越大;B.越小;C.不受影响;D.与载气流量成反比6.柱效率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表示,柱效率越高,则: A.n越大,H越小;B.n越小,H越大;C.n越大,H越大; D.n越小,H越小7.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的:A.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 C.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D.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8.在一定流量下对色谱柱的分离效率最有影响的操作因素是: A.载气的种类;B.柱温;C.柱压;D.柱的长短9.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固定液和组分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A.静电力;B.诱导力;C.色散力;D.氢键力10.下列不是玻璃电极组成部分的是: A.一定浓度的HCl溶液;B.Hg,Hg2Cl2电极;C.玻璃膜;D.玻璃管11.离子选择性电极中常用的的内参比电极是: A.Ag电极; B.饱和甘汞电极;C.Ag-AgC电极;D.AgCl电极12.测定饮用水中F-含量时,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其中柠檬酸的作用是:A.控制溶液的pH值;B.与Al,Fe等离子生成配合物,避免干扰; C.避免迟滞效应;D.使溶液离子强度维持一定值 13.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电位滴定某有机酸溶液数据如下。滴定终点的电位(单位:mV ) 是: A.316;B.267;C.289;D.233 14.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I-时,宜选用的指示电极是: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精)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实验一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测 一、目的 1、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性能检验方法 二、提要 1、分光光度计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新购仪器及使用一定时间后,均需进行检验调整。 2、利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峰值来检验波长的精度。 3、用同种厚度的比色皿,由于材料及工艺等原因,往往造成透光率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测定 结果,故在使用时须加以选择配对。 三、仪器与试剂 1、722 型分光光度计; 2、小烧杯; 3、坐标纸; 4、滴管; 5、擦镜纸; 6、KMnO4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吸收池透光率的检查(测定透光率) 吸收池透光面玻璃应无色透明,并应无水、干燥。 检查方法如下:以空气的透光率为100%,则比色皿的透光率应不低于84%,同时在450nm、650nm 处测其透光率,各透吸收池透光率差值应小于5%。 2、吸收池的配对性(测定透光率) 同种厚度的吸收池之间,透光率误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将蒸馏水分别注入厚度相同的几个吸收池中。以其中任一个比色皿的溶液做空白,在440nm 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它各比色皿中溶液的透光率,然后选择相差小于0.5% 的吸收池使用。 3、重现性(光度重复性)(测定透光率) 仪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用同种溶液连续测定7 次,其透光率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极差)应小于0.5%。 检查方法如下:以蒸馏水的透光率为100%,用同一KMnO4溶液连续测定7 次,求出极差,如小于0.5%,则符合要求。 4、波长精度的检查(测定A) 为了检查分光系统的质量,可用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525nm 为标准,在待检查仪器上测绘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检查方法如下:取3.0×10-5mol/L 的KMnO4溶液,以蒸馏水为空白,在460nm~580nm 范围内,分别测定460、480、500、510、520、522、524、525、526、528、530、540、550、560、570、58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在坐标纸上绘出吸收曲线。若测得的最大吸收波长在525±10nm 以内,说明该仪器符合要求。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中南大学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最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 A 、 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 、 所有的有机化合物 C 、 高沸点、难溶解的无机化合物 D 、 高沸点、不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8、 键合相的键合基团的碳链长度增长后( )。 A 、极性减小 B 、极性增大 C 、载样量增大 D 、载样量减小 9、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 m A (g ),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 m B (g ),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 浓 度为C A (g mL ),在流动相中浓度为 s (g mL ),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 1、 分析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量度是( )。 A 、精密度 B 、准确度 C 、检出限 D 、灵敏度 2、 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A 、 1.24 X 104 ?1.24 X 106 eV B 、 1.43 X 102?71 eV C 、 6.2 ?3.1 eV D 、 3.1 ?1.65 eV 3、 已知:h=6.63X 10 -34 Js 则波长为 0.01 nm 的光子能量为( ) A 、 12.4 eV B 、 124 eV C 、 12.4X 105 eV D 、 0.124 eV 4、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 A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B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 、 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5、 气相色谱实验过程中,流量计指示的流量突然加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进样的胶垫被扎漏 B 、稳压阀漏气 C 、检测器接口漏气 D 、钢瓶漏气 6、 气相色谱中,可用来进行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 A 、峰面积 B 、峰高 C 、保留值 D 、半峰宽 A 、m A / m B B 、m B / m A C 、c B /c A D 、C A / C B 10、在液相色谱中,下列检测器可在获得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被分离组分的三 维彩色图形的是( )。 A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C 、荧光检测器 B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化学检测器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 分) 1、 随电弧光源温度增加,同一元素的原子线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空心阴极灯的阳极一般是 ______________ ,而阴极材料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管内通常充有 ___________________ 。 3、 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现象,称为 __________ 现象。灯电 流越大,这种现象越 ___________ ,造成谱线 ____________ 。 4、 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溶液的吸光度范围应调节在 _____________ 。为此,可通过调节溶液的 __________ 和选用适当的 ___________ 来实现。 5、 pH 玻璃电极测量溶液 pH 时,碱差(或钠差)现象是指 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酸差是指

最新仪器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对于下列关于1.0 mol L-1 CuSO4溶液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 A.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亦改变 B. 向该溶液中通NH3时,ε不变 C. 该溶液的酸度不同时,ε相等 D. 改变入射光波长,ε不变 2分子光谱是由于 B 而产生的。 A. 电子的发射 B.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C. 质子的运动 D. 离子的运动 3在分光光度法中,运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的入射光为 B A. 白光 B. 单色光 C. 可见光 D. 紫外光 4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改变溶剂的极性 B A. 不会引起吸收带形状的变化 B. 会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C. 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对测定影响不大 5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约为 B A. 10~400nm B. 400~750nm C. 0.75~2.5mm D. 0.1~100cm. 6共振线是具有 B 的谱线 A. 激发电位 B. 最低激发电位 C. 最高激发电位 D. 最高激发能量 7波数(σ)是指 A A. 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 B.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C. 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D. 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

8下列羰基化合物中C=O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 C A. RCOR’ B. RCOCl C. RCOF D. RCOBr 9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对约70种元素(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 D A. 定性 B. 半定量 C. 定量 D. 定性、半定量及定量 10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C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D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2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D A. K B. Ca C. Zn D. Fe 13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B A. 炽热的固体 B. 受激分子 C. 受激原子 D. 单原子离子 14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B A. 折光仪 B. 原子发射光谱仪 C. 红外光谱仪 D. 电子显微镜 15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D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6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 A A. 3 B. 4 C. 5 D. 2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推荐下载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 ,其lg K =21.3,ε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 液酸度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 ↑+ 2H 2O + 4H + + 2Cl -HCl OH NH 2Fe 223?++22N Fe 2++N N Fe 2+ + 3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2.试剂 (1)100 μg·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 (2)100 g·L -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 (3)0.1% 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4)pH=5.0的乙酸-乙酸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4,0.8,1.2,1.6,2.0 mL 铁标准使用液(含铁约100μg·mL -1),分别加入1.00 mL 100 g·L -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 ,再各加入5.0 mL 乙酸-乙酸钠溶液,3.00 mL 0.1%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 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在480~540 nm 之间进行扫描,测定待测溶液(如5号)的吸光度A ,得到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吸收曲线,从而选择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3.标准曲线的测绘 以步骤1中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用1 cm 吸收池,在 严等问题,合理调试工作并且保护装置调试技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 保留值B: 扩散速度C: 分配系数D: 容量因子 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B: 容量因子C: 相对保留值D: 分配系数 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 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 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D: 对α基本无影响 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 铁谱B: 铜谱C: 碳谱D: 氢谱 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 稀土金属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D: 过渡金属 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A: 电解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充电电流 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Hg 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 的活度。 A: Cu2+B: Cu(NH3)22+C: Cu(NH3)42+D: 三种离子之和 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A: 2.000mol.L-1Cu2+ (E0=0.337V) B: 1.000×10-2mol.L-1Ag+ (E0=0.799V) C: 1.000mol.L-1Pb2+ (E0=-0.18V) D: 0.100mol.L-1Zn2+ (E0=-0.763V) 11. 下列因素()不是引起库仑滴定法误差的原因。

仪器分析考试试卷.doc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光学分析法中,采用钙灯作光源的是 (1)原子光谱(2)分子光谱 2.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一光速, (1) o/c (2) c-o 3.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1)分子的振动 (3)分子中电子的跃迁 ( ) (3)可见分子光谱(4)红外光谱X -- 波长,o ---- 波数( ) (3) 1/X 4) c/o 分子的转动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⑵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4)稍有振动 ⑴⑵⑶⑷转动能级的跃迁 转动能级的跃迁 仪器分析考试试卷 考试解答请点击此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在分光光度法中,以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图,可得光吸收曲线. 浓度不同的同种溶液,在该种曲线中其最大吸收波长,相应的吸光度大小则 2.伸缩振动包括和;变形振动包括和c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有笊灯校正装置时,由于空心阴极灯发射辐射, 因此吸收和吸收均不能忽略;而笊灯则是发射光谱, 所以________ 吸收可以忽略0 4.影响谱线半宽度的诸因素中,对于温度在1000?3000K,外界气体压力约为 101325Pa时,吸收线轮廓主要受和变宽的影响。 5.电位法测量常以作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浸入两个电极,一个是 指示电极,另一个是参比电极,在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所组成的原电池 6.恒电流库仑分析,滴定剂由,与被测物质发生反应,终点由 定 7.柱温提高虽有利于提高柱效能,但严重地使柱的变差,致使柱的下降。 8.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减小纵向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程度,一般应采用 为流动相,适当增加和控制较低的等措施。 9.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与吸光溶液的浓度遵从的关系式为 10.在原子吸收光谱中,谱线变宽的基本因素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1)配合物的浓度(2)配合物的性质(3)比色JIIL的厚度(4)入射光强度 5.在含城基的分子中,与城基相联接的原了的极性增加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 ) (1)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3)不移动 6.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的原因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 原子外层电了、振动、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分了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 7.CL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1) 0 (2) 1 (3) 2 ⑷ 3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法就是指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测量由此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与强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 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 μ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近紫外区) ,可用于结构鉴定与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或与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就是吸光物质浓度与液层厚度一定的条件下,让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而得。它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3、分子本身绕其重 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 电子能量E e 、振动能量E v 、转动能量E r。ΔΕe>ΔΕv>ΔΕr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π→π*< n→σ*< σ→σ* σ→σ*跃迁 如甲烷的λmax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n→σ*跃迁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含非键电子的饱与烃衍生物(含N、O、S与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 →σ*跃迁。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σ*跃迁的λmax分别为173nm、183nm与227nm。 ⑶π→π*跃迁 不饱与烃、共轭烯烃与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λmax为162nm, n→π*跃迁 就是构成不饱与键中的杂原子上的n电子跃迁到π*轨道,所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多在270-300nm附近。如丙酮n→π*跃迁:λmax为275nm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就是由π→π*与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与基团。凡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而引起电子跃迁的基团,主要就是具有的不饱与键与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 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三N等。 (2)助色团: 指那些带有杂原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能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由于取代基的引入或溶剂的改变,使有机化合物的λmax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