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趣味数学》第7讲 数学小魔术

4《趣味数学》第7讲 数学小魔术

4《趣味数学》第7讲  数学小魔术
4《趣味数学》第7讲  数学小魔术

第5讲数学小魔术

一、数学猜心魔术

⑴让对方随便写一个五位数(五个数字不要都相同的)

⑵用这五位数的五个数字再随意组成另外一个五位数

⑶用这两个五位数相减(大数减小数)

⑷让对方想着得数中的任意一个数字,把得数的其他数字(除了对方想的那个)告诉你

⑸表演者只要把对方告诉你的那几个数字一直相加到一位数,然后用9减就可以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数了

例:五位数一:57429;五位数二:24957;相减得:32472;

心中记住:7;余下的告诉表演者:3242;

表演者:3+2+4+2=11;1+1=2;9-2=7(既对方心中记住的那个数]}

二、数学魔术系列之给暗号也要给得有艺术

在《赌神》系列电影里,赌神可以让手里的五张牌鬼使神差地变为一套皇家同花顺(也就是同花色的10、J 、Q、K、A 五张牌)。皇家同花顺是德州扑克赌桌上的绝杀,手里捏一把皇家同花顺便无人能敌了。

作为一个数学魔术控,我可没有传说中赌王、赌神、赌圣们那样的必杀技。不过,我也有我自己的绝招。如果给我五张皇家同花顺的扑克牌,把它们背面朝上排成一列,我可以“读出”每张牌各是哪一个。

魔术是这样表演的。首先,魔术师本人按兵不动,由魔术师的助手先上场。他手里拿着这五张牌,现场找一位观众,让观众把这五张牌的顺序洗乱。洗完牌后,把五张牌正面朝上依次摆在桌面上,以验证这些牌都没有被更换过。

观众把洗好的牌依次放在桌面上。

验证环节结束之后,这五张牌全都被翻了过去。

桌上的五张牌都被翻了过去。

然后魔术师的助手说:“其实我并不是真正的魔术师,下面请大师登场。”魔术师上场后,助手继续说:“首先,我抛砖引玉,随便翻开两张牌。比如第三张——是张K;再翻开第四张——一张10。剩下三张背面朝上的牌都是什么,就要看魔术大师的功力了。”

助手翻开了一张K。

助手翻开了一张10。

大师走到扑克牌前,淡定地说:最左边一张是A,最右边这张则是J,剩下这张就是Q 了。翻开这三张牌,大师说的果然没错,三张扑克牌全部命中。

漂亮的暗号系统

大师读牌功力的秘密到底在哪里呢?有人或许已经猜到,他的助手一定逃脱不了干系,因为助手知道五张背面朝上的牌都是什么牌,他一定用某种暗号告知了“大师”本人。在魔术中,助手要先翻开其中两张牌,但究竟翻开哪两张牌,这可以由助手自己来选择。这种选择本身很可能就是助手和大师之间交流用的暗语。

问题的难点就是,如何构造一种暗号系统,使得助手总能选出适当的两张牌翻过来,就能让魔术师立即知道剩下的三张牌是什么。

助手和魔术师之间的暗语非常巧妙。助手先从扑克牌中找出三张点数依次增大或者依次减小的牌。在上面的例子中,观众洗好的牌从左至右依次是A、Q、K、10、J,其中A、Q、J 就是三张点数逐一减小的牌(当然,可能还有别的符合要求的组合)。然后,助手翻开另外两张牌(一张K 和一张10),并且先翻开大的那张,再翻开小的那张,暗示魔术师剩下的三张牌是递减排列的。魔术师便可推出,剩下的三张牌依次是A、Q、J 了。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如果观众洗好的牌依次是Q、10、A、J、K,魔术师助手可以先翻开数值较小的Q,再翻开A,告诉魔术师剩下的10、J、K 是按照递增方式排列的。

暗号系统总适用

这个策略确实很妙,但是,万一观众洗好的扑克牌序列中没有三张递增或者递减的牌该咋办?我们可以证明,这种情况是绝不会发生的。对于一个由5 个不相同的数字组成的数列,无论怎样排列,从中一定可以找到一个长度为 3 的递增子序列或者递减子序列。假设五张牌的数值分别是a、b、c、d、e,不妨假设a < b(如果a > b,由对称性,下面的推理同样适用)。只要c、d、e 中有一个数比 b 大,它就和a、b 一起构成了递增序列。现在,我们只需要考虑c、d、e 都比b 小的情况。如果c > d,b、c、d 就会构成一个递减数列;如果 d > e,b、d、e 也会构成一个递减数列;如果以上两条都不满足,c、d、e 本身就变成一个递增序列了。可见,无论如何,长度为3 的单调序列都是避免不了的。

本节课在学生对数学逐渐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其对数学的创新应用上,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

演示练习

课件,多媒体

趣味数学素材:洗衣服的数学问题

洗衣服的数学问题 河北 赵春祥 在洗衣服时,衣服已打好了肥皂,揉搓得很充分了,再拧一拧,当然不可能把水拧干,设衣服上还残留含有污物的水1公斤,用20公斤清水来漂洗,问题是怎样才能漂洗得干净? 如果把衣服一下子放到20公斤清水中那么连同衣服上那1公斤水,一共21 公斤水,拧“干“后,衣服上还有1公斤水,所以污物残存量是原来的 21 1. 通常我们把20公斤水分两次用,比如,第一次用5公斤,可使污物减少到6 1 , 再用15公斤的水,污物又减少到96 1 ,分两次漂洗,效果好多了!同样分两次漂 洗,也可以每次用10公斤水,每次都使污物减少到原有11 1 ,两次漂洗后,污物 减少到原有的121 1 ,这个效果是不是最好呢?这就要用字母代替数把问题一般 化. 设衣服经过洗涤充分拧干后,残存水量P 公斤,其中含污物m 0千克,漂洗用的清水A 公斤,其中把A 公斤水分成n 次使用,每次用量依次是a 1,a 2,a 3,…,a n (公斤),经过n 次漂洗,衣服上还有多少污物呢?怎样合理使用这A 公斤水,才能把衣服洗得最干净?(残留物量最少). 第一次,把带有m 0千克污物的P 公斤水的衣服放到a 1公斤水中,充分搓洗,使m 0千克污物溶解或均匀悬浮在P + a 1公斤水中,把污水倒掉,衣服拧“干”时,由于m 0千克均匀分布在P + a 1公斤水中,所以衣服上残留的污物量m 1与残留的水里P 成正比: 10 m m 残来残衣服上余污物量原存的污物量= 1P a P +拧残“干”后存水量清水量加污水量,即m 1= P a P m +10=P a m 10 1+ .

完全类似地分析可知,漂洗两次后衣服上的残余污量为m 2= P a m 21 1+=) 1)(1(210P a P a m ++. 依次继续漂洗,当第n 次漂洗完后,设衣服上残存的污物量为m n ,则有 m n = ) 1()1)(1(2 10 P a P a P a m n +???++ ⑴ . 从公式⑴可以看出: ①原来衣服上残存污物m 0越多,最后残存的污物m n 也会越多(衣服越脏越难洗净,与实际相符); ②P 越小,m n 越小,即每次拧得越“干”,最后残余物越少,这与生活常识是一致的.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两个问题供读者参考练习: ⒈一位同学洗衣服时,用15公斤清水分三次进行漂洗,怎样分配水量可使衣服洗得干净? ⒉一位同学说:“当水量一定时,用清水漂洗的次数越多,衣服洗得越干净”,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个超神奇的数学魔术揭秘

§1 欺骗眼睛的几何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相信亲眼所见,但又常常为自己的眼睛所骗,魔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数学中也有这种欺骗我们眼睛的奇妙的数学魔术,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问题1:在下面的两个图形中,如果将图1中的四块几何图形裁剪开来重新拼接成图2,我们会发现,与图1相比,图2多出了一个洞!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奥妙何在我们姑且按下不表,让同学们先动动脑子! 上面的题目有些复杂,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一些的问题。 问题2:将图3中面积为13×13=169的正方形裁剪成图中标出的四块几何图形,然后重新拼接成图4,计算可知长方形的面积为8×21=168,比正方形少了一个单位的面积,非常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是这样的令人惊奇和难以理解,值得我们花费一些时间动手按照所说的剪裁方法做一做。 我们先 来分析一下 问题2:我们 在白纸上将 正方形量好 画出,剪成四块,重新安排后拼成长方形,除非图形做得很大并且作图和剪裁都十分精确,我们一般是不会发现拼接成的长方形在对角线附近发生了微小的重叠,正是沿对角线的微小重叠导致了一个单位面积的丢失。要证实这一点我们只要计算一下长方

形对角线的斜率和正方形拼接各片相应边的斜率,比较一下就会清楚了。 问题2中涉及到四个数据5、8、13和21,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同学会认出这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四项,斐波那契数列的特征是它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1,1,2,3,5,8,13,21,34,……。我们还可以使用这个数列中的其他相邻四项来试验这个过程,无论选取哪四项,都可以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是不会相等的,有时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多一个单位面积,有时则正好相反。多做几次上述实验,我们就会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个数列任意一项的平方等于它前后相邻两项之积加1或减1。用公式表示就是:2111n n n f f f +-=?±。其中2n f 表示正方形的面积,11n n f f +-?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知道了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自己构造类似于问题2的几何趣题。 上面的这个斐波那契数列是以1,1两数开始的,广义的斐波那契数列可以从任意两数开始。比如说,用广义斐波那契数列2,2,4,6,10,16,……做上述试验,就会多得或丢失四个单位的面积。如果用a 、b 、c 表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的相邻三项,以x 表示“得”或“失”的数字,则下列两式成立:2a b c b ac x +=??=±? 。我们还可以来研究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把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剪成四块,是否会拼接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令方 程组中的x 等于零,再解之得唯一正解是:12b a +=。其中12 恰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通常用来表示,它是一个无理数,等于1.618033……。这就是说,唯一的每项平方等于前后相邻两项之积的斐波那契数列是:1,φ,2φ,3φ,4φ,……。要证明它的确是斐波那契数列,只要证明它等价于数列1,φ,φ+1,2φ+1,3φ+2,……就可以了。只有用这个数列相邻项数表示的长度来分割正方形,才可以拼出面积不变的长方形。 我们再回到问题1,题中涉及到的数据1,1,2,3,5,8,13恰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七项,因此问题1实际上是问题2的一个复杂化版本,计算一下图中两个大小三角形斜边的斜率,那么一开始的疑问已不讲自明。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 路遇哪吒: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 哪吒听八戒叫他妖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变!”随即变做三头六臂,6只手分别拿着6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恶狠狠地朝八戒打来。 八戒不敢怠慢,舞动钉耙迎了上去,两人“叮叮当当”地打了起来。过了一阵子哪吒见没占到便宜,又喊了一声:“换!”6只手拿着的兵器立刻交换了一下位置。就这样哪吒不断变换着兵器的拿法,可把八戒打晕了。 八戒连连摆手说:“不打啦,不打啦,我说你这6只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720种!”哪吒神气活现。 “吹牛!”八戒把大嘴一撇说,“有个二三十种我还信,720种?你别骗我啦!” 哪吒让5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对八戒说:“你看,我5只手拿的兵器固定不变,这时我第6只手只有拿火轮儿这一种拿法。” 八戒点点头说:“嗯,不错,就一种拿法。” 哪吒又让4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这时第5、6只手可以轮换拿绣球儿、火轮儿,共有两种拿法。 哪吒再让3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而另3只手变换出以下6种拿法: 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降妖杵、火轮儿、绣球儿; 绣球儿、降妖杵、火轮儿; 绣球儿、火轮儿、降妖杵; 火轮儿、绣球儿、降妖杵; 火轮儿、降妖杵、绣球儿。

八戒摸摸脑袋说:“这要是6只手都随便拿可怎么个排法呀?还不排晕喽!” 哪吒笑骂着:“真是个呆子!你观察一下下面的3个数:1=1,2=1×2,6=1×2×3。由此推想:如果固定两只手,而剩下的4只手随意拿,可有1×2×3×4×=24种拿法。而6只手都随意拿呢?有1×2×3×4×5×6=720种不同拿法。” 八戒向哪吒一拱手:“你的变化真多,我服了。”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趣味数学(数学绘本)

趣味数学(数学绘本) 施伟义蓬四小低段一年级 开发背景: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今的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是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重视培养儿童在数学概念间,垂直数学化的内部联结能力,以及在数学与生活或其他领域间水平数学化的外部联结作用。由此,我们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数学阅读打开一扇数学的窗,让他们能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 指导思想:数学绘本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结合丰富生动的故事情境,融入最初最实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的作品。数学绘本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通过绘本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还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数学知识本质意义的认知。这样的数学阅读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是生动的,活泼的,富有意思的。数学绘本的这些特性,给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材料准备:数学绘本 设计思路: 一、精选绘本,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 寻找合适、生动、有效的数学绘本是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前提。我们结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选择适合的数学绘本。在选择中我们注重选择符合低年级学生心智的绘本,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注重选择情节和数学教材相辅相成的绘本,美好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不仅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而且课堂中延伸的数学知识在绘本中出现,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讨论和交流的欲望。 二、重视绘本阅读,探索有效阅读技巧 我把绘本教学分三个步骤: 1、看绘本2、读绘本、3讲绘本。通过让学生一看,二看,三讲,把绘本故事的数学问题找出来,用绘本中精美的图片去解决问

小学人教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二、教学重点:重点: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三、学具准备:剪刀,双面胶或棒棒胶、一只彩笔、2张白纸条,1张黄纸 条,红纸条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五、教学设计: 一、变魔术 师:(出示一张白纸条)请拿出这样的白纸条,这张纸条有几条边?几个面?生:(齐)四条边、两个面。 师:一个正面、一个反面。(边比画边说,学生也随着说)现在我会变魔术,把这个四条边、两个面的纸条变成只有两条边、两个面,你会吗?(学生尝试,师再演示) 师:是不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是! 师:你会吗?(学生都做成了纸圈) 师:这有什么神奇的,太简单了,奇妙的是我还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你想试试吗? (生瞪大眼睛,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同学在想,有同学在试。)

(师把纸条放在背后操作,做成莫比乌斯圈。) 师:不想让你们看到!(师出示莫比乌斯圈)想想吧,是怎么做的? 二、做纸圈 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做成了)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看到同学们快乐的笑脸,我真高兴!我们刚才这样做: (师演示)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再用胶水粘牢。师:是一条边、一个面呢?用什么方法来确认它呢?(生用手指沿着纸条的边和面各画了一圈。) 生:是一条边、一个面! 师:我们一起动手,都来检验一下吧。拿出一支水彩笔,在纸圈的中间画一条线,看看它是不是一个面? 生:真是一个面,怎么回事? 师:像这样没有里面和外面之分,只有一个面的,数学上叫单侧曲面。那么普通的纸圈有里外之分就叫双侧曲面。 师:这样一个怪怪的纸圈叫什么名字呢?有人知道吗? 师:为什么叫莫比乌斯带呢? 我来告诉同学们,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莫比乌斯,185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所以,人们就把这样的纸圈叫莫比乌斯带。 三、沿1/2线剪(成一个扭着的大圈) 1、师:我们的魔术还可以往下做,怎么做呢?刚才你不是在这个纸圈中间画了一条线吗?想一想,如果我们沿着中间这条线把这个纸圈剪开(示范剪一小段,个别学生就要动手剪),注意,别忙着动剪子。先想一想,我们沿着中间这条线把这个纸圈剪开的话,会怎样呢? 生:我觉得这个圈会变成两个圈。生:我觉得会变成两个莫比乌斯圈。会不会变成三个圈? 师:我们应该大胆猜想(生猜想)要知道究竟,怎样办呢? 生:剪剪看。师:是啊,实践出真知! (学生动手剪) 生:在我剪完之后,不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是两个圈,是连在一起的。 生:我这个也是连在一起的。

初一数学趣味题 24道经典名题.

1.有人编写了一个程序,从1开始,交替做乘法或加法,(第一次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乘法),每次加法,将上次运算结果加2或是加3;每次乘法,将上次运算结果乘2或乘3,例如30,可以这样得到: 1 +3 =4*2=8+2=10*3=30,请问怎样可以得到:2的100次+2的97次-2 解答:1+3=4+2=2的3次-2=2的3次+2-2=(2的3次+2-2)*2=……==2的100次+2的97次-2的97次=2的100次+2的97次-2的97次+2=2的100次+2的97次-2的97次+2+2=……=2的100次+2的97次-2 2.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只碗,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解答:三人共食一只碗:则吃饭时一人用三分之一个碗, 四人共吃一碗羹:则吃羹时一人用四分之一个碗, 两项合计,则每人用1/3+1/4=7/12个碗, 设共有和尚X人,依题意得: 7/12X=364 解之得,X=624 3.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 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解答: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4.《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雄、兔各几何? 解答: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2x+4y=a 解之得:y=b/2-a, 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神奇的魔术师

小班数学教案神奇的魔术师(圆形方形三角形)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 (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xx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趣味数学》第7讲 数学小魔术

第5讲数学小魔术 一、数学猜心魔术 ⑴让对方随便写一个五位数(五个数字不要都相同得) ⑵用这五位数得五个数字再随意组成另外一个五位数 ⑶用这两个五位数相减(大数减小数) ⑷让对方想着得数中得任意一个数字,把得数得其她数字(除了对方想得那个)告诉您 ⑸表演者只要把对方告诉您得那几个数字一直相加到一位数,然后用9减就可以知道对方想得就是什么数了 例:五位数一:57429;五位数二:24957;相减得:32472; 心中记住:7;余下得告诉表演者:3242; 表演者:3+2+4+2=11;1+1=2;9-2=7(既对方心中记住得那个数]} 二、数学魔术系列之给暗号也要给得有艺术 在《赌神》系列电影里,赌神可以让手里得五张牌鬼使神差地变为一套皇家同花顺(也就就是同花色得10、J 、Q、K、A 五张牌)。皇家同花顺就是德州扑克赌桌上得绝杀,手里捏一把皇家同花顺便无人能敌了。 作为一个数学魔术控,我可没有传说中赌王、赌神、赌圣们那样得必杀技。不过,我也有我自己得绝招。如果给我五张皇家同花顺得扑克牌,把它们背面朝上排成一列,我可以“读出”每张牌各就是哪一个。 魔术就是这样表演得。首先,魔术师本人按兵不动,由魔术师得助手先上场。她手里拿着这五张牌,现场找一位观众,让观众把这五张牌得顺序洗乱。洗完牌后,把五张牌正面朝上依次摆在桌面上,以验证这些牌都没有被更换过。

观众把洗好得牌依次放在桌面上。 验证环节结束之后,这五张牌全都被翻了过去。 桌上得五张牌都被翻了过去。 然后魔术师得助手说:“其实我并不就是真正得魔术师,下面请大师登场。”魔术师上场后,助手继续说:“首先,我抛砖引玉,随便翻开两张牌。比如第三张——就是张K;再翻开第四张——一张10。剩下三张背面朝上得牌都就是什么,就要瞧魔术大师得功力了。” 助手翻开了一张K。 助手翻开了一张10。 大师走到扑克牌前,淡定地说:最左边一张就是A,最右边这张则就是J,剩下这张就就是Q 了。翻开这三张牌,大师说得果然没错,三张扑克牌全部命中。 漂亮得暗号系统 大师读牌功力得秘密到底在哪里呢?有人或许已经猜到,她得助手一定逃脱不了干系,因为助手知道五张背面朝上得牌都就是什么牌,她一定用某种暗号告知了“大师”本人。在魔术中,助手要先翻开其中两张牌,但究竟翻开哪两张牌,这可以由助手自己来选择。

文本素材趣味数学 (3)

趣味数学 题目一:扩大总面积 图1所示的方格图案由28根火些组成,共有5个正方形。 把一根火柴的长度取成长度单位,那么图1中5个正方形的总面积是:4×2+1×3=11。 还是用28根火柴,还是组成5个正方形,但是要使总面积变得更大,能不能做到呢? 可以采用图2的排列方法。 在图2中,从左上到右下一连串4个小正方形,再加上外围1个大正方形,正方形的总数还是5个。 外围大正方形有4条边,每边用4根火柴;里面有3横、3竖,每横每竖各用2根火柴,总根数是:4×4+2×3+2×3=28,所以图2用的火柴数目还是28根。

边长为1的正方形有4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有1个,它们的面积的和是:1×4+16×1=20。 这样,就把5个正方形的总面积从11扩大到20,一根火柴也没有多用。实际上,仅仅现在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就已超过原来5个正方形面积的总和了。 题目二:一弓变二口 从一盒火柴中取出15根,排成图1所示的“弓”字形。 只许移动其中的4根,要用这些火柴排成两个正方形,怎样移动? 一动手搬火柴,就会发现,先要知道两个正方形各是多大。所以不妨先做一点简单的计算。 一个正方形的四边所用火柴棒的根数相同,所以排成一个正方形所用火柴棒的根数是4的倍数。 原图共有火柴15根,试从15中拆出一个4的倍数,得到: 15=12+3

=12+4-1 =4×3+4×1-1 由此可见,可以设法排成一个每边3根火柴的正方形和一个每边1根火柴的正方形,使小正方形有一边在大正方形的边上,例如可以排成图2。 从原图移动4根火柴得到新图的方法,如图3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移动的火柴。 数学小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

FLASH神奇的数字魔术盒子

FLASH神奇的数字魔术盒子 应闪友要求制作一个数学小实例,名字好大,其实很小。 /* 神奇的魔盒 */ stop(); mc.t.restrict = ". 0-9"; //限制输入只能为数字 //go 出盒数字控制 i 排列位置用 v 运动速度 var go:Boolean = false, i:Number = 0, v:Number = 10; t1.text = "开始"; btn.onPress = function() { //开始按钮 if (mc.t.text != "") { btn._visible = false; t1.text = ""; v = 10; var j:Number = i+1; //this["m"+i] this["m"+j] 调出库中m作为出盒数字载体 this["m"+i] = attachMovie("m", "m"+i, _root.getNextHighestDepth()); this["m"+j] = attachMovie("m", "m"+j, _root.getNextHighestDepth()); mask.swapDepths(_root.getNextHighestDepth()); //遮隹出盒数字 this["m"+i]._x = 260; //出盒数字位置 this["m"+j]._x = 260;

this["m"+i]._y = 220; this["m"+j]._y = 220; var num:Number = Number(mc.t.text); //取得输入数字 this["m"+i].t.text = num; this["m"+j].t.text = 2*num; //2倍 run(mc, 240, 190, this["m"+i], this["m"+j]); //移动进盒数 go = true; } }; function run(target:MovieClip, endx:Number, endy:Number, target1:MovieClip, target2:MovieClip) { target.onEnterFrame = function() { var disx:Number = (endx-this._x)/v; var disy:Number = (endy-this._y)/v; this._x += disx; this._y += disy; if (Math.abs(this._x-endx)<=1) { this._x = endx; this._y = endy; delete this.onEnterFrame; if (go) { v = 5; //移动出盒的两个数 run(target1, 410, endy-100+i*30); run(target2, 480, endy-100+i*30); go = false;

数学谜语:经典趣味数学谜语

数学谜语:经典趣味数学谜语 1、两牛打架(数学名词) 对顶角 2、三十分(数学名词) 三角 3、再见吧,妈妈(数学名词) 分母 4、大同小异(数学名词) 近似值 5、1、2、3、4、5(成语) 屈指可数 6、1000 10=10000(成语) 成千上万

7、周而复始(数学名词) 循环小数. 8、考试不作弊(数学名词) 真分数 9、五四三二一( 数学名词) 倒数 10、一元钱. (数学名词) 百分数 11、考试成绩(猜两个数学名词) 分数,几何? 12、道路没弯儿(数学名词) 直经 13、风筝跑了(数学名词)

14、最高峰(数学名词) 顶点 15、入坐(数学名词) 进位 16、齐头并进(数学名词) 平行 17、废律(数学名词) 除法 18、大家发表意见(数学名词) 商 19、彼此盘问(数学名词) 互质 20、五角钱(数学名词)

21、七天七夜. (数学名词) 周长 22、看谁力量大(数学名词) 比例(力) 23、人民的力量(数学名词) 无限 24、一直不来(猜数学名词) 恒等 25、不用再说(猜数学名词) 已知 26、搬来数一数(猜数学名词) 运算 27、隔河相答(猜数学名词)

28、再算一遍(猜数学名词) 复数 29、招收演员(猜数学名词) 补角 30、十八斤(猜数学名词) 分析 31、司药(猜数学名词) 配方 32、请人做事(猜数学名词) 求作 33、查帐(猜数学名词) 对数 34、大家的样子(猜数学名词)

35、小小的房子(猜数学名词) 区间 36、千刀万割(猜数学名词)分式 37、大家发表意见(猜数学名词) 讨论 38、从后面算起(猜数学名词) 倒数 39、北(猜数学名词) 反比 40、剑穿楚霸王(猜数学名词) 通项 41、算信件(猜数学名词) 函数 42、登楼计步(猜数学名词)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变魔术

小班数学教案变魔术(区别1和许多) 小班教案 教学内容:变魔术(“1”和“许多”) 教学目的: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习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教学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张扑克牌,让幼儿说出“一张”,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张”。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老师拿出一筐积塑粒,让幼儿知道筐里有许多积塑。 2.把一筐积塑粒撒在地上,说明要求:请幼儿每人迅速的拿一个积塑,然后,会说自己拿了一个积塑。老师问:刚才地上有许多积塑,小朋友把积塑一个一个拿走了,地上还有吗?幼儿答:一个也没有了。 3.让幼儿把积塑放回筐里,老师说:小朋友一个一个把积塑放回筐里,你们看筐里有许多积塑。老师应强调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

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建议游戏: 1.小白兔拔萝卜 目的:通过游戏认识1和许多。 准备:玩具萝卜(于幼儿人数相等),篮子一个。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附近再画一个小圆圈假设为小白兔的家。离小圈两米远画一横线假设为山,萝卜放在山上。 玩法:幼儿扮小兔子,找出一名衣着鲜艳的“小兔”站在小圈里,其他“小兔”站在大圈里。老师启发幼儿认数:小圈里有几只“小兔”?大圈里有多少只“小兔”?(老师最后告诉幼儿:“小圈里有一只“小兔”,大圈里有许多只“小兔”。然后“小兔”到山上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一个。由老师发信号,“小兔”从家里蹦出来,到山上拔萝卜,边蹦边念儿歌:“小白兔,乐呵呵,到山上,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一个,放在一起是许多。每只“小兔”到横线前拔一个萝卜。老师问:“你们手中有几个萝卜?”幼儿回答后,老师让“小兔”将萝卜一个一个放

样本课程趣味数学实施方案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向外拓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促进第一课题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一、二年级 2.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二节固定课 3.活动地点:以教室为主(视具体活动项目灵活安排) 4.活动课题:数学阅读、数学题目、数学游戏等 5.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6.活动分组:学生自由结组 四、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写作、阅读等语文知识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2.增强课堂互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5.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五、活动内容 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数学阅读、数学延伸、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六、活动措施 以一、二年级数学备课组为核心,成立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小组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记录。每学期进行一次活动检测和活动总结,以便交流和提供借鉴。同时教研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兴趣小组的活动检查,督促兴趣小组正常规范地开展活动。 七、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

神奇的数学小魔术_750字

神奇的数学小魔术_750字 每当看到著名的魔术大师——刘谦在表演魔术时,我就会想:刘谦难道会魔法吗?为什么他表演的魔术总是令人不可思议?当那句“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在我耳边响起,我就静静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我常常想:如果哪一天我也能变魔术,那该多好哇! 一天,爸爸从外面回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萌萌,你在心里想4个连续的自然数,比如说1、2、3、4;20、21、22、23……然后用其中两个较大的数相乘的积减去两个较小数的乘积。只要你把差告诉我,我就可以很快猜出你心里想的是哪4个连续的自然数。”“什么什么啊?”我瞪大眼看着爸爸说:“太复杂了!”爸爸又很耐心地解释给我听。“哦!我懂了。嗯……46!”我想了想大声说道。爸爸故作神秘的眨了眨眼皮,又转了转眼珠,立刻对我说:“你心中想的是10、11、12、13,对吗?”我一听惊讶地说:“好厉害哦!你猜对了!” “难道爸爸有心灵感应的本领吗?莫非他也学会魔术啦!……”一连串的疑问在我在我脑中闪现。爸爸看着我满脸的疑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试探着问我:“想知道我是怎么猜出你想的是哪4个数的吗?”“当然想知道,快点说,快点说嘛!”我急切地说。爸爸不紧不慢地说:“我是

用你告诉我的数先减去6,再除以4,就知道了最小数。”“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疑惑道。爸爸又顿了顿说:“其实,4个连续的自然数,最大两个数的乘积减去最小两个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就是这4个数的和,知道了和再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最小数了。” “原来这么简单呀!我懂啦!我懂啦!”我高兴地叫起来。爸爸见我兴致很高,便对我说:“我现在考你几个。50!”我想了想,大声地说:“11—12—13—14。”爸爸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眼睛一眨,又说道:“22”我一下子就脱口而出:“5,6,7,8!”爸爸开心地说:“真棒!你现在也成了小魔术师啦!”我那高兴的劲儿,就别提了。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这句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我却感到自己仿佛也成了“小刘谦”。数学世界真是奇妙,其中还藏着魔术呢!我想:今后,我还要努力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

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自制小兔子头饰一个,若干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自制“魔法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当当当当”你们看它是谁啊?幼:小白兔 师:对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师连夜给小白兔建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房子漂亮吗? 2.手指房子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那么小朋友看老师把小白兔的房顶盖成什么形状了? 幼:三角形 师:房子的身体呢? 幼:正方形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门又是什么形状啊? 幼:圆形 二、出示“魔术箱”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不能眨眼哦!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xx 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和认知 三、找一找、说一说: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四、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形。五、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六、效果预测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 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饼干宝宝总动员》活动目标: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摸 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方形;有不同颜色;有的上面还有花?? 4、教师:闻一闻饼干香不香?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饼干吃在 嘴巴里有什么变化? 1、观察“饼干”。 活动延伸: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 2、3。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19个简单易学易操作的小魔术

小魔术 1、让观众选一张牌,而玩家自己不要看,再让观众把这张牌插回到整副扑克中。接着玩家把扑克掷到桌面上,或者自己说一些编故事什么的,说翻,那张牌就其他牌正反不一样自己翻出来了。 洗清牌,把扑克牌呈扇形打开。让一位观众选出一张牌。 当观众看纸牌时,你要迅速进行两个简单的步骤: 1)将底牌用小拇指一扣,翻个面,迅速将展开成扇形的牌合拢,然后把整副牌翻个面,让观众把自己抽的牌插入一叠。此时观众完全不会认为你手上的牌其实只有第一张是背朝上其他全都是正面朝上的,造成一个错觉。因此可以想象现在这副牌只有最上面一张和观众那一张和其他的方向相反,是扣下的了,其实其他的排全是翻成正面了。 2)然后自己找办法将手背在后面也好,同样用底牌小拇指一扣将牌反过来也好,总之自己用一些引导把顶牌归位翻转。此时就只有观众哪一张牌和所有牌顺序不一样了。 最后自己想话术,比如我的手有磁力,我现在正在寻觅你的那一张牌并将它翻转等等,然后把牌甩出来,面朝上那张即是观众插入的那张。 2、先折一小段牙签放到硬币后面,用手捏在一起,然后把硬币另一面对着观众,立着放到手上,如图所示。硬币会立住不倒。 然后另一只手再做一些“魔幻”动作,夹牙签的两根手指再轻轻地一点点的放松,硬币就会一点点地,慢慢地向后倒,一直倒到手上。这时另一只手拿起硬币,夹牙签的手迅速把牙签扔掉。 3、钢珠穿钱 塑料瓶一个,A4纸卷成圆筒状,纸筒口径以紧套住瓶口为准。硬币一枚[依瓶口大小而定],小钢珠一颗,别的玻璃珠也可以。 A. 将硬币放在瓶口 B. 将纸筒套住瓶口 C. 将小钢珠从纸筒上端投入 D. 钢珠穿过硬币掉落瓶内 解密:钢珠落下敲击硬币使硬币翻转,钢珠自然穿过硬币掉落瓶内,纯属自然现象! 4、.两数巧合 在桌子上放着一张纸和一支铅笔。表演者走到桌子前,将衣服口袋翻出来给观众看,证明口袋里没有任何东西,然后再将口袋翻回去。表演者拿起铅笔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字(不让观众看见),写好后,将纸条装进了衣服口袋里。表演者对观众说:“你现在随便说一个数字,你说的这个数字我早已预测出来了,就写在了刚才那个纸条上。好了,现在随便想一个数字,说出来。”观众报出了一个数字后,表演者从口袋里掏出了那个纸条,让观众看上面写的数字,果然是观众报出的那个数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表演者真会预测? 具体操作:表演者事先在桌子的一角上放一个长约1厘米的铅笔芯(因为小,观众不会发现的),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将铅笔芯藏在其他地方。当表演者拿起铅笔在纸上写数字上,要假装在写,其时没有写任何东西。“写”好后将纸条装在口袋里。当观众报完数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