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_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教材内容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通过分析矛盾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回避矛盾。并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本节课主要讲三个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三、学习目标

识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贯中故里,水浒东平》

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东平经济发展落后,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东平开始走上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体验东平发展的过程。

进入新课

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一,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一:发展路上的难题

东平县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这里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由于历史及现实的一些原因,东平县发展依然落后,在东平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内需严重不足,外需紧缩,生产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教育落后;人才储备不足;收入差距过大等等。面对诸多问题,东平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对东平发展的责任,牢记对东平人民的责任,牢记对东平党的建设的责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拼搏实干,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思考:东平发展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东县委县政府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矛盾的普遍性

1、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注意划清几个界限。(1)事事有矛盾进说每一事物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有矛盾。(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了。(3)人们不容易察觉的矛盾,不等于矛盾就不存在。

2、矛盾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呢?

同学们阅读学案探究二,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探究二:探索的历程

东平县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水浒文化、汉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等九大特色文化。东平湖作为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遗存水域,不但广阔秀丽,而且在其周边留下了很多水浒故事的传说,这也是东平历史文化中的最大亮点之一;东畔的白佛山,藏有石窟造像138尊,其中高7.6米的释迦牟尼像,被称为“中原隋代第一佛”;大汶河下游的戴村坝,与“都江堰”齐名。另外还有东平古城、梁氏墓群等一大批古遗址、古墓群。

为探索一条强县富民的发展道路,东平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发展精神,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的协调发展。在深入分析东平实际的基础上,确立了“水浒之旅、水韵东平”的主题定位和“水浒东平、水上东平”的品牌战略,走出一条旅游强县的发展道路。

2016年东平县借助纳入“一区一圈一带”的东风,围绕省旅游局“水浒故里”、“儒风运河”两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巩固完善提升为抓手,强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为新时代谋划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起点,新要求,下一阶段,东平将围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发展目标,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持续提升景区品质,努力把东平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省著名旅游胜地,让游客留在东平,玩在东平,乐在东平。

思考:东平旅游确定“水浒之旅、水韵东平”的主题并随时代不断发展而丰富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二、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东平湖是水游传中八百里水泊唯遗存水面,在其周边留下了很多水浒故事传说。这就是东平湖与西湖、微山湖最大的区别。)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不同的矛盾

(东平旅游不同阶段有不的任务和问题,所以特色要求不同,东平旅游经历了初期主打水浒之旅游到全域旅游到现在打造旅游强县。)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东平旅游开展了不同的线路,湿地生态游、宗教祈福游、运河风情游、水浒文化游、乡村逍遥游它们各具特色。)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东平的发展来看,要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探究三:富强之路

为更好地发展我县旅游事业,我县有关领导去各地学习和考查,既看到我县发展的不足,又学习到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平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山东省县域旅游十强;成为全国首批“黄河文明”、“京杭大运河”旅游线、山东省“山水圣人”、“水浒之旅”旅游线和泰安市“一山一水一福地”旅游格局上的主要县域城市,东平以其骄人的成绩已经走在了山东乃至全国县域旅游的前列。思考:东平发展旅游事业为什么既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又要结合本地实际?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联系

1)相互联结: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在一定的场合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事物的方法: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

工作方法:先试点,后推广;抓好典型;树立模范榜样;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

拓展: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改革开放的深圳经验

3、个人生活学习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

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2、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3、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梁实秋说:“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这表明()

A.系统离不开要素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要素离不开系统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近年来,中国地方省份与城市兴起一股“精神名片”评选发布的热潮,各式各样的“地域精神”表述语相继出炉.对此,有专家指出,各“地域精神”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和独特的价值追求;同时,各“地域精神”都具有中华民族精

神的共性特征.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域精神”应该从本地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专家观点的认识。

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由于没有学过经济、文化等具体学科的内容,知识积累不足,虽然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盾这一部分更加抽象、晦涩,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的难点部分。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知识。

学生虽然生在东平,但对于家乡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东平资源,有利于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效果分析

总的来看,这节课总体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经过思考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优点:

1、从教学模式的实施来看,我争取转变课堂教学理念,运用自主加展示与“塔式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竭

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多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自主探究,从而感悟哲学道理。

自主课上学生充分自主,讨论激烈,也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是什么?区别的关键点是什么?唯心主义的可取之处在哪里啊?等等。

质疑组的质疑也比较到位,开拓了思维,问题针对性强。比如问道唯心主义有可取之处为什么我们还要坚决抵制?如何理解唯心主

义是“一朵无果实的花”呢?

2、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来看,整堂课教学目标实现较好,尤其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基本达到,通过课堂反馈,效果良好。学生结合历史知识通过展示总结出中外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典型观点,并能够良好的运用,解决选择题时正确率也比较高。(二)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及对策:

1、从学案的编制上来看,我采用了情境设置和问题导学想结合,注重了哲学知识的形象化,并与时事相结合,但在问题的设置上还应该精确,并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经过反思,比如应该加入一栏判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观点的辨别能力,易于做选择题。还应该多推敲问题,做到问题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

2、从自主课上来看,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自主,不是光看书做学案,而是应该将学案上简单的问题直接组内讨论解决,我作为教师的引导也要跟上,比如对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由于涉及以后所学,可以通过查资料和我的解释结合在自主课上解决掉。

3、从展示课上来看,本节课学生的确展示的不错,但各小组容易将问题独立化,无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直接导致思路不畅。今后的展示课开始和结束时一定要有本课内容的知识构建和哲学原理小结,必要时单元要整合知识成体系,理清知识的思路,易于做主观题。

4、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目标倒是基本达成,但作为思想政治课,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功能,课堂中虽然有浓厚的哲学韵味,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课堂中体现不是很明显,没有具体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结合时事,在联系生活的实际中感悟哲学道理。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只有通过不断地用心学习,用心总结、反思,才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用教师的智慧增强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自己的成长!

教材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通过分析矛盾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承认矛盾,分析矛盾,不回避矛盾。并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本节课主要讲三个问题,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