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产国际和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整理

共产国际和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整理

共产国际和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整理
共产国际和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整理

共产国际与世界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梳理:

一、第一国际:

1、时间:1864—1876

2、简介: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称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第一国际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二、第二国际

1、时间:1889—1914

2、简介: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欧美的广泛传播,到80年代末欧美已有16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各国工人和社会主义者要求加强国际联系。恩格斯为了击败可能派夺取新国际组织领导权的企图,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国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纪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有22个国家的393名代表参加,李卜克内西、倍倍尔、瓦扬、拉法格等27人组成大会主席团。巴黎大会主要讨论国际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任务,通过了关于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等决议。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欧战时各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派违背了“非战”的决议,

反而帮助资产阶级去从事国际战争,于是第二国际几同无形消失。及欧战终了,各国社会党会议,通过《拥护国际联盟案》,并筹备恢复第二国际。1920年在日内瓦召开大会,第二国际才恢复起来。第二国际并未正式宣布解散,只是停止活动,但列宁在1914年8月4日德国社民党议员在德国国会投票通过军事预算案消息后,宣布:“第二国际已死,第三国际万岁!”

三、第三国际:

1、时间:1919—1943

2、简介: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当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的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皆为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第三国际的领导是保加利亚人基米特洛夫,真正权力中心在斯大林。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四、世界工人运动:

1、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建立后,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状况更趋恶化,引起普遍不满。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有9万多工人。他们每天劳动长达15—18个小时,劳动报酬却极为微薄,无法赡养家庭,且工作条件十分恶劣。1831年中旬起,工人群众多次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和改善劳动条件,均遭资本家和政府当局拒绝。11月21日,里昂各行业工人纷纷罢工示威,当局调集军队前往镇压。工人们便在“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下举行武装起义。经过同军警的3天浴血奋战,起义工人占领了整个里昂市,拘押了省长,成立了工人委员会。由于缺乏斗争经验,没有彻底摧毁旧政权,结果反动政府调集6万军队进攻里昂城,12月3日工人起义被血腥镇压了。

1834年2月,里昂工人再次举行罢工,抗议当局逮捕工人领袖和颁布禁止工人结社的法令。4月9日,工人罢工发展成为起义。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目标,其口号是“不共和毋宁死!”这次起义得到了巴黎、圣亚田、格累诺布尔、马赛等城市工人的响应和支援。在里昂市内,起义工人筑起街垒,同政府军警展开了6天的激烈巷战,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被残酷镇压下去了。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两次里昂工人起义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1836:英国宪章运动

1834年,英国新国会颁布了新的济贫法,决定实行残酷压迫工人的习艺所制度。为了求得自身经济政治地位的改善,英国先进工人决心通过争取普选权等政治权利,把国会改革斗争继续推向前进。1836

年6月,成立伦敦工人协会作为斗争的组织中心。1837年2月,伦敦工人协会拟定了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致国会请愿书。1838

年5月请愿书以《人民宪章》的名义公布,号召人民签名支持,由此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宪章运动。1839年2月,在伦敦召开宪章派第一届代表大会。1840年7月,又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以便统一领导全国的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以《人民宪章》征集签名的形式,举行全国范围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前后持续12年,出现三次斗争高潮。第一次(1838—1839年),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约128万人;1842年掀起第二次高潮,签名的达330多万人;1848年的第三次则有500多万人。在宪章运动期间,工人们还提出了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条件、缩短工时和增加工资等其他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人总罢工和武装起义。由于统治阶级的镇压破坏、分化瓦解以及宪章派内部缺乏正确有力的领导核心和理论指导,伴随着1848年欧洲革命转入低潮,宪章运动终于失败了。

英国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工人为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利而斗争的广泛的群众运动,有力冲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锻炼和教育了英

国工人阶级,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英国宪章运动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是英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运动。它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之一。

3、1844: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西里西亚是当时德意志的纺织业中心,有工人3.6万人,长期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双重剥削与压迫,生活状况十分悲惨。1842年德意志地区发生饥荒,仅西里西亚就饿死6000人,“饥民暴动”时有发生。1844年6月初,西里西亚部分纺织工人迫于无奈要求增加工资,工厂主以殴打工人作为回答。6月4日,斗争发展为3000多工人参加的起义。他们捣毁机器和厂主住宅,烧毁票据和帐簿,并用石块、木棒击退前来镇压的军警,占领了工厂和邻近的村镇。6日,政府调集大批援军血腥镇压,经激战后起义失败了。在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影响下,6—7月间德意志许多地区爆发了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运动,在英戈尔施塔特城和莱亨堡城等地甚至发生了工人暴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尽管规模不及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但它是德意志现代工人运动的开端,是德国无产阶级觉醒并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这次工人起义“一开始就恰好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起义结束时才做到的事,那就是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9

世纪30—40年代欧洲著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德意志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第一次大规模阶级搏斗。

4、1871: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1870年,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结果法军惨败。9月,巴黎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当时普军侵占了法国1/3以上的领土,10万普军直逼巴黎。巴黎工人奋起抗战。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在三个星期里就发展壮大到约30万人,还购置了数百门大炮。但国防政府害怕工人武装甚于害怕普鲁士军队。它在镇压了巴黎人民的两次武装起义后,同普鲁士签订了停战协定。1871年2月,卖国贼梯也尔组织了新政府,继续执行出卖民族利益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

3月18日凌晨,梯也尔政府派兵偷袭蒙马特尔高地的停炮场,企图解除工人武装。巴黎工人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击溃了政府军,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巴黎市政府。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巴黎公社革命取得了胜利,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成为实际上的临时革命政府。但中央委员会没有乘胜向凡尔赛进军,却忙于公社的选举,给反动派以喘息之机,犯下致命的错误。3月28日,新当选的公社委员朗维埃庄严宣布:“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巴黎公社成立后的两个月里施行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措施:宣布公社委员会是取代旧政府的唯一政权,新建10个委员会以取代过去政府的各部;取消征兵制和常备军,宣布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是唯一的武装力量;实行民主选举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废除高薪,实行兼职不兼薪的制度。公社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

梯也尔政府则重新组织武装力量,并同普鲁士军队一起于5月21日攻入巴黎市区。经过一周激烈的巷战,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战士弹尽粮绝,最后的147名社员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墙下牺牲。拉雪兹神甫公墓的这段墙被后人称为“巴黎公社社员墙”,它是巴黎公社精神的永恒历史见证。巴黎公社是法国无产阶级1871年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1886: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罢工

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 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

1886年4月,25万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活动。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卖了2000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

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 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另一名自杀于狱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这场斗争虽然被镇压了,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

6、1905:俄国1905年革命

20世纪初,沙皇俄国已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1900—1903年的经济危机和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到来。1905年1月3日(俄历),彼得堡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厂1.2万工人为反对厂方无理开除工人举行罢工,很快发展为全市总罢工。1月9日,14万罢工群众前往冬宫举行和平请愿示威,遭沙俄军警血腥镇压,工人死1000多和伤2000多(史称“流血星期日”)。血的教训使群众认清了沙皇政府的反动本质,革命浪潮迅速从彼得堡扩展到全国,揭开了1905年俄国革命的序幕。俄国各地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群众示威,整个俄国都沸腾起来了。在革命高潮到来之际,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领导下,及时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革命向纵深发展。从5月起,群众性革命运动出现新高潮,有近200个城市的工人举行政治罢工,特别是涌现出第一批领导罢工的工人代表苏维埃。6月,黑海舰队“波将金”号铁甲舰水兵起义。10月爆发全俄200多万人参加的总政治罢工,全国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普遍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号召无产阶级把政治总罢工发展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12月7日,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莫斯科工人举行总罢工并转变为武装起义。近8000起义工人构筑街垒,同超过自己数倍的沙皇军队激战一直到19日。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爆发的武装起义,也先后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了

下去。莫斯科12月武装起义是俄国1905年革命高潮的顶点,这之后革命转入低潮。俄国1905年革命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锻炼和教育了俄国人民,创造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苏维埃。列宁称:“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就不可能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7、1917: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

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的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首先举行武装起义。以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开始向冬宫发起攻击,深夜攻入冬宫,逮捕了临时政府成员。克伦斯基逃亡,临时政府被推翻。当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中央和地

方全部政权已转归苏维埃。第二天,列宁在大会上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了以列宁为主席的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奠定了苏维埃政权胜利前进的基础。从1917年10月到1918年2月,革命扩展到俄国各地。

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8、1919:中国五四运动

中国工人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从一九一九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到“自为的阶级”、由自发斗争到自觉地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和领导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点;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首先由北京学生发起、随后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一次空前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直接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把原德国在山东侵占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反对北京军阀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卖国政策。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

这种情况,到六月三日以后才有了变化。六月三日,北京军阀政府开始出动大批军警逮捕在街头进行爱国宣传的学生,企图用武力把群众爱国运动镇压下去。但是,军阀政府的暴行进一步激怒了各阶层人民,特别是激起了上海等地工人的爱国大罢工。从六月五日到十一日,上海纺织、机器、印刷、电车、电话、汽车、造船、码头、航运、烟厂、铁工厂和沪宁、沪杭铁路等50多个单位、6万多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爱国行动。继上海之后,唐山京奉铁路工人、长辛店京汉铁路工人,以及济南、南京、长沙、九江、汉口、杭州、芜湖、无锡等地的工人,也都举行了爱国罢工或集会、游行示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六三爱国大罢工。

六三罢工和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共同形成三罢运动,使五四运动由单纯的知识分子运动,发展成为有广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性的革命运动。它迫使北京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几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并迫使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和约上签字,从而使这次运动取得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胜利。上海等地工人的六三爱国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附答案) 1、用0、1、 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3、2,3,5,8,12,( ),( ) 4、1,3,7,15,( ),63,( ) 5、1,5,2,10,3,15,4,( ) ,( ) 6、○、△、☆分别代表什么数?(1)、○+○+○=18 (2)、△+○=14 (3)、☆+☆+☆+☆=20 7、△+○=9 △+△+○+○+○=25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9、淘气有300元钱,买书用去56元,买文具用去128元,淘气剩下的钱比原来少多少元? 10、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多少分钟? 11. 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13. 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1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 1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16、果园里有桃树12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17、1+2+3+4+5+6+7+8+9+10=( ) 18、11+12+13+14+15+16+17+18+19=( )

19、按规律填数。(1)1,3,5,7,9,( ) (2)1,2,3,5,8,13 ( ) (3)1,4,9,16,( ) ,36 (4)10,1,8,2,6,4,4,7,2,( ) 20、在下面算式适当的位置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8 8 8 8 8 8 8 8 =1000 (2) 4 4 4 4 4 =16 (3)9 8 7 6 5 4 3 2 1=22 21、30名学生报名参加小组。其中有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人参加了书法组。问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2、用6根短绳连成一条长绳,一共要打( )个结。 23、篮子里有10个红萝卜,小灰兔吃了其中的一半,小白兔吃了2个,还剩下( ) 个。 24、2个苹果之间有2个梨,5个苹果之间有几个梨? 25、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 个不同的三位数。 26、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 ) 和( ) 27、3个小朋友下棋,每人都要与其他两人各下一盘,他们共要下( ) 盘。 28、把4、6、7、8、9、10填下入面的空格里(三行三列的格子) ,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的和都是18。

初二物理《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综合单元测试卷

《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 2.你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 ) A.0.20 m B.0.8 m C.1.5 m D.2 m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听到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 .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声音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D .真空也能够传播声音 4.“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飞船 B.地球 C.月亮 D.太阳 5.下列无法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 A .海的深度 B .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D .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6.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 的是 ( )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C.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 D.人步行10 m 所需的时间 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8.如图1所示是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的情景,它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C.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速度均变为零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都相对于地球静止 图 1

初二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要点

第二章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 1、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位置≠距离 3、关于参照物的题目 *思考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选择参照物。3、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变化→运动;不变化→静止) 例如:一列客车正在驶离车站,车内的乘客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车站是______的。 你可以这样思考: 脑袋中按照步骤确立好:研究对象、参照物、位置变化与否 研究对象 参照物 判断位置 车内的乘客 ? 静止 车内的乘客 车站 ? 第一个空,车内的乘客静止说明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参照物是车厢 第二个空,车内的乘客对于车站位置发生变化,变化→运动,因此是运动的 以此方法推类为其他的题目,即可解决。 4、关于旗子、火焰等题目 *思考步骤: 1、确立静止参照物。 题目参照寒假作业P9,第2题和第6题 5、关于加油机和受油机的题目 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静止的。因此在空中加油过程中,加油机速度=受油机速度 加油机与地面、受油机与地面是相对运动的。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1、常见单位换算 1km=103 m=103 mm=103 μm=103 nm 2、刻度尺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 *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但仍要考虑实际情况 3、刻度尺使用的原则: A 、“选”:根据实际选择分度值、量程的合适的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不要忘记单位) *例题: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 ,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 2、与参照物方向相同 3、与参照物方向相反 →相反 静止 相同

《运动的世界》和《声的世界》复习卷

漳州一中分校初三《运动的世界》复习题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甲、乙、丙三人各骑一自行车在同一条南北方向的马路上行驶,甲看到路边的树向南运动,乙看到甲向南运动,丙看甲静止不动,则三人的运动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换算:2.5h=_________min=___________s;180s=________min=___________h 760nm=____________mm=____________m;888m=________km=__________cm 666cm2=________ m2;668cm3=_______ m3;54km/h=_______m/s;30m/s=______km/h 4、1光年指的是光花1年时间通过的路程,则1光年=_____________m。 5、测人的身高应选用分度值为________的刻度尺;测作业本的长度应选用分度值为________的刻度尺。某人测一物体的长度为0.368m,则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二、选择题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可采用() A.比较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 C.比较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 C.比较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以上方法都可以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3.两物体分别以速度υ1、υ2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1、s2,所用时间 为t1和t2,那么() A.若s1>s2,υ1>υ2,则一定有t1>t2 B.若s1=s2,υ1>υ2,则一定有t1>t2 C.若υ1>υ2,t1=t2,则一定有s1>s2 D.若s1<s2,t1>t2,则一定有υ1>υ2 4.甲、乙两人从相距200km的A、B两地相向运动,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则在通常情况 下,甲、乙两人相遇时所需时间约为() A.200min B.60min C.2000min D.600min 5.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 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6.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 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 7.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 则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 A.1.67m/s B.2.17m/s C.1.2m/s D.2m/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知识点测试题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3、各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4、物理发展史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以上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被选做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 ⑴、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⑵、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⑶、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⑷、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其是静止的。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 ⑴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⑵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⑶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3mm,1mm=103μ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秒(S) (2)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妙(μm) 1h=60min=3600s、1s=103ms、1ms=103μs (3)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4)停表的读法:

第1课时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备作业)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第1课时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阐.述()崩溃.()绚.丽() 襁.褓()束缚.()砥.砺() 挣.脱()角.色() 【答案】chǎn kuì xuàn qiǎng fù dǐ zhèng ju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此题要注意“阐”应该读三声,“挣”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四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野蛮伽锁相辅相成 B.目睹赋予岐途无所畏惧 C.萦绕严峻厚待自园其说 D.湛蓝挚爱秩序分崩离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伽”应改为“枷”;B项,“岐”应改为“歧”;C项,“园”应改为“圆”。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 ....。 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 ....,迅猛异常。

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 ....,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 ....,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赘余、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爱耍嘴皮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昆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云南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休。 D.云南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语序不当,“阶段性”应放在“成果”前;C项否定不当,应删掉“不”或者将“防止”改为“让”。 5.第31届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结束后,某学校团委向中国女排发了一份贺电,其中有三个词语用得不得体,请你帮忙修改。 贺电原文: 在举世瞩目的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我们的女排儿女,奋勇拼搏,不畏顽敌,用辛勤的汗水、集体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击败塞尔维亚队,夺得金牌。在此,我们谨向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表示恭贺和敬意。 【答案】①将“儿女”改为“健儿”。 ②将“顽敌”改为“强手”。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 ( 二) 一. 中考. 竞赛涉及的主要问题 1. 速度及计算 2.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4. 平均速度的测量 二 . 典型例题 例 1. 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为参照物的 ; 如图 1 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 ; 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从毕节驶向贵阳,毕节到贵阳的距离约为217km,这辆车从毕节到贵阳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精析精解小明坐汽车上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他是以汽车或者汽车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观察速度计的表盘可知 分度值为 10 km/h ,汽车的速度为 70km/h; 根据公式 t=s/v=217km/70 km/h=3.1 h=1.16104 s =186min 。 例 2. 小张和小王两位同学在一次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小张测得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m/s ,小王测得其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m/s ,那么小张和小王测得的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 4m/s B.4.8m/s C.5m/s D.6m/s 精析精解全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段路程除以全程时间。 设全段路为S,前段路程为si,行驶速度v1 ,时间t1;后段路为s2,行驶速度v2,时间t2,则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s/(t1+t2)=s /(s1/v1+s2/v2)=2v1v2/(v1+v2)=26m/s4m/s/(6m/s+4m/s)= 4.8m/s ,正确选项 B。 点评此题属于体验感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反思要清楚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而不是两速度的 平均值。 例 3. 小明坐在一列以 30m/s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的 窗口边上,他看见与其相平行的轨道上迎面开来了一列长为300m 的货车,经测定车速是20m/s,坐在窗口的小明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 ) 。 A. 30s B.15s C.10s D.6s 精析精解以所坐的列车为参照物,货车相对火车行驶的路 程为300m货车相对于火车的速度为50m/s,这样运动时间 迎刃而解。答案是 D。 点评本题是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创造性题,留心观察,细心思考,把握实质才能解决问题。 反思此题关键是货车对列车的相对速度是二者之和,即

奥运知识复习资料分析

奥运知识复习资料 1.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4年在古希腊的__________举办一次,共举办了293届,历 时1169年(公元前776年—公元393年)。 A、奥林匹亚 B、雅典 C、斯巴达 D、以佛所 2. 1992年7月21日,国际奥委会在巴塞罗那召开第99次全会,决定以__________ 为榜样,向国际社会呼吁在奥运会期间实行“奥林匹克神圣休战”。 A、罗马 B、埃及 C、古希腊 D、巴塞罗那 3. 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___________ 。() A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B旧石器时期 C新石器时期D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4. 古代奥运会共举行_________届。() A296 B283 C293 D286 5. 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驱动因素是。() A古代奥运会B时代的发展C工业兴起D农业发展 6. 使奥林匹克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A顾拜旦B欧文C马克D布仑 7. 年,顾拜旦正式提出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想法。() A1899 B 1896 C1888 D1892 8. 顾拜旦提出奥林匹克运动以为宗旨。. () A更快更高更强B重在参与 C 团结和平友谊D强身健体 9.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采用的是以竞技运动为主的现代体育内容和形式。() A 希腊 B 罗马C法国D英国 10. 奥运会每_年举办一次。() A1 B2 C3 D4 11. 古代奥运会是一个_性的赛会。() A文艺B教育C体育D宗教祭祀 12. 古代奥运会体现了的力量。() A人类B自然 C 神D真善美 13. _是参加古代奥运会的必须条件。() A希腊血统B年满18 岁C女性D希腊语 14. 古代奥运会是的象征。() A神B希腊奴隶制C希腊文化D希腊民族精神 15. 古代奥运会采用的是与_技能紧密相关的古代体育内容。() A体育B军事C文艺D知识 16. 古代奥运会反映_体育的特点。() A封建制B远古制C奴隶制D现代 17. 古代奥运会是希腊人献给_的祭礼赛会。()

奥林匹克运动选修课试题库题目

奥林匹克运动选修课试题库题目 岳峰 一、选择题: 1、公元前776年从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届古奥运会,在希腊的举办地是。(C) A、雅典 B、泽尔非 C、奥林匹亚 2、古奥运会每隔年举行一次,人们把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亚德。(B) A、5年 B、4年 C、3年 3、古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建于公元前490年前,希腊军大败波斯军的地方是。(B) A、奥林匹斯山 B、马拉松河谷 C、爱琴海 4、古奥运会赛前最后一天要到宙斯庙宣誓,誓词大意为。(C) A、服从裁判 B、重在参与,不中途退出 C、永不把非正当手段用于比赛 5、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比赛的五个项目。(A) A、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角力 B、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角力 C、赛跑、跳远、铅球、标枪和角力 6、古奥运会跳远比赛踏跳时,着地要求。(C) A、单脚 B、双脚不同时间 C、双脚整齐 7、古奥运会塞马的冠军是。(C) A、马 B、骑手 C、马主人 8、古奥运会战车赛,比赛距离的为米左右。(B) A、1万米 B、9千米 C、8千米 9、古奥运会从第78届起将比赛时间延长,整个会期总共为天。(C) A、4天 B、3天 C、5天 10、古奥运从第6届开始,奖给冠军的是。(C) A、一头羊 B、奖章 C、用橄榄枝编织的花冠 11、古奥运会由衰落直至走向毁灭的时间段是。(A) A、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 B、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38年 C、公元前338年至公元前146年

12、现代奥运创始人是。(B) A、马泰奥 B、顾拜旦 C、扎巴斯 13、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于1894年6月23日通过决议,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不少国家称之为体育节日,我国也于1986年将这天定为。(C) A、体育节 B、世界体育节 C、奥林匹克 14、第一届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C) A、顾拜旦 B、卡洛 C、维凯拉斯 15、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地是。(B) A、巴黎 B、雅典 C、奥林匹克 16、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C) A、巴黎 B、伦敦 C、洛桑 17、中国任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奥委会执委之一的人名叫(A) A、何振梁 B、伍邵组 C、百发 18、奥林匹克会旗图案为白色、无边,中央有5个相互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依次为。(B) A、蓝、黄、黑、红、绿 B、蓝、黄、黑、绿、红 C、蓝、黑、黄、绿、红 19、申办奥运会城市,一般情况下至迟的选定年限是。(C) A、4年前 B、5年前 C、6年前 20、奥运会会期一般规定(除遇特殊情况可相应顺延外),为。(B) A、18天 B、16天 C、12天 21组成国家奥委会的具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会员资格的全国单项体育协会至少要有(C) A、3个 B、4个 C、5个 22、国际田联举办的比赛有。(A) A、奥运会田径比赛、世界杯田径赛、世界田径锦标赛 B、奥运会田径比赛、世界杯邀请赛、世界田径赛 C、奥运会田径比赛、世界杯田径锦标赛、世界田径冠军赛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图2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图1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 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梳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知识梳理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 动. (2)参照物:被选作为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一 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的. (4)关于参照物的说明: ①参照物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可静可动,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②参照物的选择具有排己性,即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己为参照物 ③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选取 或 为参照物。 (5)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 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 体的运动情况会 ,所以运动与静止具有 性。 (6)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卷尺、__________、游标卡尺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 工具.对于特殊长度的测量可以采用等效替代、化曲为直、化小为大、几何测量等方法.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①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 和 。 ②使用时要注意: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被测物体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 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3)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 。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手表、机械停表(秒表)等. 4.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1m= km 1m= dm= cm= mm= μm = nm 1h= min= s 1s= ms= μs 5.测量误差 (1)定义: 和 之间总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2)产生原因: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 (3)减小方法: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等方法.

奥林匹克作业题1

201114840209 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2班蔡森 第二次奥林匹克作业题: 1.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是(刘长春),是在(1932)年; 2.(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赛; 3.为我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人是(许海峰); 4.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5.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中国获得100枚奖牌(其中金牌51枚),中国称得上是 体育大国还是体育强国?谈谈你的感想 答:金牌总数只能说明我国现在是金牌大户,竞技体育大国。世界级赛事比赛成绩,首先是奥运会金奖排榜排名,是对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发展状态总体评价的首选指标。在21世纪3届奥运会上,中国竞技运动总体水平均进入第一集团。毫无疑问,是国际体坛重要的竞技体育大国。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奥妙却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公正的审视此次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整体成果。要理智的看清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中国在奥运会赛场上获得的奥运金牌很多,但是真正的全民运动并不普及。比如足球;另外,篮球水平也不高。自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代表团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每天都有金牌入账。最终,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高举金牌榜榜首,完美收官,再创历史新高。无论是金牌数量,还是项目覆盖面,都充分说明我们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众多体育项目上拥有绝对竞争实力,中国不愧为一个体育大国。 然而这些就能说明”中国就是体育强国“了吗?体育强国的判断标准,不是看奖牌榜上有几面金牌,而是看整体国民的普遍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体育强国绝对不是金牌强国。我认为,一个国家要称得上体育强国,要达到几点要求:1、体育人口达到一定的数量,既有高水平的运动员,更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2、体育产业达到一定的水平,有成熟的市场体系;3、体育场馆、体育活动场地有一定的人均水平指数,满足训练和群众活动的需要; 4、在大型竞赛中,有并保持一定的优势项目,取得一定的成绩,不一定第一,一定要符合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运动员的拼搏和成绩是可敬可歌的,但那只是运动员的竞技实力

第三章 声的世界概述

第三章声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全章概述 1.本章要求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征;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价,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 在本章教学中应以观察、实验、分析为主,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家庭观察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有关的科技(普)资料,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本章实验器材也应以简便易得的为主,实验要简单,现象应明显。

奥林匹克运动选修课试题库题目汇总

奥林匹克运动选修课试题库题目 李岳峰 一、选择题: 1、公元前776年从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届古奥运会,在希腊的举办地是。(C A、雅典 B、泽尔非 C、奥林匹亚 2、古奥运会每隔年举行一次,人们把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亚德。(B A、5年 B、4年 C、3年 3、古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建于公元前490年前,希腊军大败波斯军的地方是。(B A、奥林匹斯山 B、马拉松河谷 C、爱琴海 4、古奥运会赛前最后一天要到宙斯庙宣誓,誓词大意为。(C A、服从裁判 B、重在参与,不中途退出 C、永不把非正当手段用于比赛

5、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比赛的五个项目。(A A、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角力 B、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角力 C、赛跑、跳远、铅球、标枪和角力 6、古奥运会跳远比赛踏跳时,着地要求。(C A、单脚 B、双脚不同时间 C、双脚整齐 7、古奥运会塞马的冠军是。(C A、马 B、骑手 C、马主人 8、古奥运会战车赛,比赛距离的为米左右。(B A、1万米 B、9千米 C、8千米 9、古奥运会从第78届起将比赛时间延长,整个会期总共为天。(C A、4天 B、3天

C、5天 10、古奥运从第6届开始,奖给冠军的是。(C A、一头羊 B、奖章 C、用橄榄枝编织的花冠 11、古奥运会由衰落直至走向毁灭的时间段是。(A A、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 B、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38年 C、公元前338年至公元前146年 12、现代奥运创始人是。(B A、马泰奥 B、顾拜旦 C、扎巴斯 13、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于1894年6月23日通过决议,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不少国家称之为体育节日,我国也于1986年将这天定为。(C A、体育节 B、世界体育节 C、奥林匹克 14、第一届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测试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知识点+测试题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3、各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4、物理发展史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以上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被选做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 ⑴、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⑵、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⑶、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⑷、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其是静止的。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 ⑴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⑵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⑶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3mm,1mm=103μ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秒(S) (2)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妙(μm) 1h=60min=3600s、1s=103ms、1ms=103μs (3)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4)停表的读法:

奥林匹克运动知识

奥林匹克运动知识 1.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奥林匹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位于希腊首都雅典。2.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谁?伊菲图斯。 3.《掷铁饼者》是谁雕塑的?古希腊伟大雕塑家米伦。 4.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曾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的顾拜旦。 5.“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皮埃尔?德?顾拜旦。 6.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是谁?希腊诗人维凯拉斯。 7.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何处? 设在有世界“花园城市”之称的瑞士洛桑。 8.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 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使世界运动员在每4年一次的盛大的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聚会在一起。9.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口号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10.奥林匹克的格言是谁提出的? 是顾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马丁?狄东1895年提出的。 11.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每年的6月23日。 12.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在什么含义? 奥林匹克会旗为白色、无边,中央有5个互相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依次为蓝、黄、黑、绿、红。5个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平的比赛和友谊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 13.每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家。 第一届:1896年在希腊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行。 第二届: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 第三届: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第四届:在英国伦敦白城体育场。 第五届:在瑞典德斯德哥尔摩举行。 第六届:原定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六届奥运会,因世界大战而停办,但按古希腊文化传统奥运会的届数照算。 第七届:奥运会旗第一次升起在奥运会场。 第八届:于1924年5月3日—7月27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第九届:1928年5月17日—8月12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 第十届:开幕式在美国洛杉矶十万人的体育场举行。 第十一届:1936年8月1日—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第十二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未能举行。 第十三届: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而作罢。 第十四届:于1948年7月29日—8月14日在英国的伦敦举行。 第十五届:1952年7月19日—8月3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办。 第十六届:1956年11月22日—12月8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办。 第十七届:1960年8月25日—9月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 第十八届:1964年10月10日—24日在日本东京举行。 第十九届:1968年10月12日—27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办。 第二十届:1972年8月26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慕尼黑办。

奥林匹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奥林匹克运动: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2、“逆向代表”制:指国际奥委会委员不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而是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在该国家(地区)或组织的代表。 3、奥林匹克周期:始于该周期第1年的1月1日,终于该周期第四年的12月31日。 4、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古奥运的一项制度。每逢奥运会举办前数月,伊利斯城邦派出前往各城邦,宣告奥运会即将举行,“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开始,邀请人们参加奥运会。神圣休战一经宣布,整个伊利斯城邦成为宗教圣地,禁止任何军事行动,也禁止人们带武器进入,通往奥林匹亚的所有道路畅通无阻,任何人不得阻拦。在休战期间,禁止执行死刑。 5、奥林匹克运动三大支柱:指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家奥委会,它们之间是在国际奥委会领导下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关系。 6、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7、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8(新)、《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宪章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宗旨、原则、成员资格、机构及其各自的职权范围和奥林匹克各种活动的基本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是奥林匹克活动的一切根本依据。 二、简答题 1(新)、奥林匹克旗帜上5个圆环的含义是什么? 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2、古奥运会为后人留下哪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 古代奥运会的获胜者不仅要求有强健的身体还要有良好的品行。 (2)寻求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神圣休战”协议规定,在古代奥运会期间,停止一切战争,竞技者在没有战争的干扰下进行比赛。体现了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 (3)成功的体育赛会模式 古代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赛会,在赛会期间,同时还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艺术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诗人们进行诗歌比赛,哲学家在辩论,商人们经商,这种集各种活动为一体的模式,深刻影响着现代奥运会。 (4)合理的奥林匹克周期 古代奥运会每隔4年一次,成为“奥林匹亚德”,现代奥运会也在沿用这个周期。 3、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相比,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现代奥运会受到古代奥运会的影响(相同点) 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希腊奥运会的宝贵历史遗产,具体表现在: (1)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 (2)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

运动的世界教案.doc

运动的世界教案 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 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船 s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 来计算,切勿利用v= 来计算。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解:前半段时间为:t= = =2.5s 后半段时间为:t= = =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 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

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 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它 们的速度之比是( )。 a.9:1 b.1:9 c.4:1 d.1:4 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 平均距离为( )。 a.30.8m b.30m c.29.3m d.28.6m 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017-06-23 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