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模式探究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模式探究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模式探究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模式探究

导学案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13T16:27:58.34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作者:于晓晓

[导读]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012年新发行的初中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增加了阅读内容的量和难度。

于晓晓(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四道河子镇中心学校新疆塔城 834700)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012年新发行的初中人教版英语教材中增加了阅读内容的量和难度。另外中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分值也占很大比重。除阅读理解题之外,完形填空、根据文章大意补全词汇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与阅读理解能力。可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能否得高分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导学案;英语阅读教学;运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8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10-100-0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1]

而导学案的运用恰好既能兼顾知识的传授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独立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

“导学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一种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路线图。同时它还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2】然而,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导学案便值得探究。在查阅了一些导学案的运用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两种比较适宜的导学案运用模式。

模式一

1.课前发学案

在进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前一两天将设计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自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也能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用课堂上节省出的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难点,可以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解决,也可适当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深度。比如当堂朗读、听磁带、编对话、做报告、开展辩论、谈论自己的想法、由读到写、拓展阅读材料等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丰富学习方式、拓展阅读视野,同时也能充分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基本内容检测

在阅读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对文章中的基本词组、文章框架、大概内容或有些简单细节,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测。为了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灵活的提一些学案中没有设计的问题进行提问。基本内容的检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和真实性;也是为了对学生自学的一种检查和督促。

3.阅读文本

阅读文本是理解文本的重要保证,阅读文本是读者以文本为中心对文本进行客观诠释的过程,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前提。[3] 在完成学案时学生自行的阅读了文章,但有些学生可能阅读的不够细致、为了找答案只是查读,缺乏通篇性的细致阅读;另外,学生可能忘记了阅读过的一些细节内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再通读一下文章,回顾一下文本内容。可采取先让学生默读,再听录音,再叫个别学生朗读,也为了下一步环节做铺垫。

4.学生展示

教师可让学生按照学案设计的任务与要求进行展示,学生展示的内容与形式和学案的任务设计相关。学生展示的主要形式有回答问题、做报告、做对话、表演、写作等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自学结果。教师可先行组织让部分优秀学生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观摩过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随后可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展示。一是比较全面的检测学生自主阅读情况;二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教师点拨

学生将一项任务展示完之后,教师要立刻对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和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难点进行方法点拨、启发式引导、及时分析讲解或教师进行示范。其次,在学案的设计中未设计到的或设计不全面的内容,教师可进行补充。另外,教师需要点拨的是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课堂生成的新问题。

为了弥补第一种模式的不足,笔者尝试着用了第二种运用模式。

模式二

当堂发学案

在学生零预习的基础上,当堂发给学生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当堂完成阅读学案。这样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学生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完成各项任务;也能将听的练习有效地设计到学案中。有些阅读文本简短,完全可以根据文本设计一些听力的练习。如果课前发学案,学生已经阅读了文章,课堂上设计听的任务就失去了意义。当堂发学案也能督促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学案,学案完成的质量要远高于课前发学案。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

根据学案设计任务,教师可依次引导学生完成。或是方法提示,比如,请同学们用查读的方法只读第一段,找出相关信息;或是任务、复杂句型、文章结构分析等帮助学生较深刻的理解与消化;或是引导学生默读、朗读、跟读等方式对文本进行阅读,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展示及教师点拨

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展示与模式一中的学生展示基本无异,都是让学生按照学案设计的任务与要求进行展示。只是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随即展示,展示结束后教师立即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拨,同样对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和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