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2019-2020年《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之二

一、知识点拨

(一)整体知识感知与学法指导

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社会生活是由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组成的。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而要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责任,就有必要了解我们享有的权利、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方略等内容,增强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保守国家的秘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分别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履行自己责任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从单元看本课侧重说明的问题

本课侧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认识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帮助同学们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学习目标

本课共设三框。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设两目。

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主要帮助同学们了解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在我们国家,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第二目“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说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国家机关要依法行政,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设两目。

第一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主要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新教材新学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二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角度,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设两目。

第一目“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一方面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结合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引导我们树立国家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1)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3)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5)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家主席

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有法必依B.依宪治国C.人民的监督D.党的领导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

5.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A.法律B.宪法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6.在我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A.法律B.党章C.宪法D.实事求是

7.修改宪法是的职权。()

A.最高人民检察院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中央

8.我国法律有“母法”与“子法”之分。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关系的是()

A.教育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B.婚姻法与计划生育法

C.宪法与民法通则D.专利法与知识产权保护法

9.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宪法B.刑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国旗法

10.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规定的。()

A.党章B.宪法C.共同纲领D.民法

(二)是非判断题

1.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或任命。()2.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3.依宪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6.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我们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8.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来看,宪法与普通法律没有什么区别。()

9.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我们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10.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政治义务。()

11.“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三)简答题

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A.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A.修改宪法B.立法权C.重大事项决定权D.终审权

3.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根据普通法律制定的

B.宪法与普通法律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C.普通法律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

D.普通法律是宪法的立法依据

4.所谓法律效力,是指()

A.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B.法律的不可违背性

C.法律的至高无上性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和议案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这表明()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C.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D.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具有随意性

6.公民的政治权利是()

A.特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B.特指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与议政的民主权利

C.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D.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7.小张发现校园周围有许多看相、算命的,还有几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于是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小张这是在行使自己的()

A.批评权B.建议权C.控告权D.选举权

8.国家安全包括()

A.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B.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

C.社会秩序不被破坏D.公民的权利不容侵犯

9.我们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很多,例如()

A.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B.可以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C.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D.可以采用贴大字报、游行等方式进行监督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部宪法。()

A.三B.四C.五D.六

(二)是非判断题

1.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2.我国的民法通则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3.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4.作为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关心国家大事,那是将来的事情。()

5.没有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公民个人的安全。()

6.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

7.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是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8.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10.我国的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组织和建立起来的。()

(三)案例分析题

早在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中国“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请结合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及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点的理解。

四、拓展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有权选举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任命中央政府重要组成成员的机关是()A.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中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以下属于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机关的有()

A.行政机关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处理公务、办理案件,要()

A.有法律上的依据B.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C.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宪法规定了()

A.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B.国家标志

C.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宪法

6.张某损坏了邻居李某的农具,应该赔偿。()

A.这由刑法来管B.这由行政法来管

C.这由诉讼法来管D.这由民法通则来管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B.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武装力量除外

C.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各社会团体除外

D.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政党除外

8.我们行使监督权时()

A.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B.应当实事求是

C.要以事实为依据D.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9.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是()

A.刑法B.民法通则C.宪法D.行政诉讼法

10.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

A.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B.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

C.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D.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简答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2.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

五、课外探究

一家新建的造纸厂不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污水,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灌溉用水和居民饮用水。居民多次向造纸厂反映情况,但不奏效。请你帮助这些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面临的问题:。

造成的损失:。

长远危害:。

没有得到解决的原因:。

人们要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反映问题的具体方式:

(1) ;

(2) ;

(3) 。

六、资料下载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这表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21世纪初叶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

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体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没有政务公开,没有公众对权利运行情况的了解,所谓公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有关人民群众参政的信息,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听。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致力于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常委会会议,向市民敞开大门;立法活动,让市民参与;执法检查,请市民点题……这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更传递了这样一种新理念,即对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弘扬,对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尊重,以及对监督机制的关注。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人大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政治认同感。我国是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集中体现“主权在民”这一原则的根本制度。公民有要求政务公开的权利。让公民对国家机关的决策和运作有更多的了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基本标志。只有让公民享有知情权,充分了解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与政策,作出各种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过程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才能为他们参政议政提供基本条件,更好地保障他们所应当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身权利。同时,扩大政治参与还可以让公民受到民主法治的熏陶,避免人大代表对自己角色意识的漠视和遗忘。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忠实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天职”,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证明,把人大工作公之于众,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给予广大人民群众在人大工作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必将进一步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法定职权的透明度,给人大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的实效,提高人大的权威。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二、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C

7.C

8.C

9.A 10.B

(二)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

(三)简答题

1.答: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三、综合能力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D

4.A

5.C

6.C

7.B

8.ABC

9.ABC 10.B

(二)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三)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经过反复的探索,形成了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四、拓展训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

2.D

3.AB

4.ABCD

5.D

6.D

7.A

8.ABC

9.C 10.ABC

(二)简答题

1.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答: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行使权力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这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因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冯春明备课时间3/11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讲授课 三维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创新点探讨总结因数与倍数关系 空白点动手找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 生:12个同样的正方形,师:ppt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创作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是……?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两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课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卡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拿出来,请看:课件 生: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用12 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法我们还写出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如:课件生读红色字部分 师:谁能根据6*2=12,接下去仿4*3=12也说4句他们之间关系的话?12*1=12 怎么说呢?板书:12 的因数有:1 2 3 4 6 12 三、求一个数的因数 从12 的因数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因数,而且不止一个,找到一个并不难,难的是想办法把他的所有的因数无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能办得到,有信心吗? 课件例1 (小组合作,总结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通过一个个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实例和案例为载体来展开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到作为设计者来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针对学生前面已学习的关于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和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本知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B、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能对有关的典型设计案例和产品进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评价能力。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的、严谨的、有计划的设计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设计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 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3、教学手段: 本节课使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及生生互动交流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的设计案例和产品图片和相关教具、详实的技术典型案例的提供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教与学方法。积极创

《aieiui》第二课时教案

《ai ei ui》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aieiui》是义务教材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因此,复韵母的字母组成和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培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 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始至终感受 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 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堂课的 设计,我就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 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 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歌曲导入(伴随着《郊游》的音乐声,学生自由做

动作)。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到拼音乐园去秋游,好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学习,激起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师:瞧!拼音乐园里有好多气球。 (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单韵母。) 2、生摘气球。 师:你们喜欢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就把它摘下来,不过气球背后有一个小秘密,你得把它说给大家听,说准确了,就把这个气球送给你。 师:这些气球中的字母合起来有一个总称叫什么?(单韵母) 谁知道单韵母有哪些特征? 3、揭示课题。 师:看老师变魔术(移动还剩在黑板上的两个气球)让气球“i”往上飞,飞到“a”的后边就组成了复韵母ai。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aieiui [这样安排复习导入,体现了灵活性、层次性、多样有趣的形式,使学生拾级而上。]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复韵母ai。

和倍问题教案设计

解决问题(和倍问题)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 学会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两个量,以更方便的找到解题的思路。 2 、 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和倍问题中各倍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关倍的一些知识,刘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用倍的有关知识来描述一下黄球和蓝球的数量关系? 以绿球就是黄球的三倍。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好,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板书课题:和倍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相处有一年了,你知道老师的年龄吗?想知道吗?哪你们得动动脑筋。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阅读题意(出示题目) 二、新授 我要学习 刘老师和寇开航同学的年龄和是44岁,刘老师的 年龄恰好是寇开航同学年龄的3倍,你知道刘老师和黄球 红球

寇开航同学各是多少岁吗?(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师:这种题型,我相信有同学见来,那位同学来说一下怎样写算式? 生:44÷(3+1)=11(岁)或者把寇开航的年龄看着1倍数,(1份数),那么刘老师的年龄就是3倍数(3份数)。 师:给予肯定。 提出问题“这里的1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看成1(或者说1倍数),可以看成2吗?”,接下来老师要用线段图来说明。 师:那么线段图在这里如何表示,从哪里下手?这里第二个条件很重要(刘老师的年龄恰好是寇开航同学年龄的3倍),像这样“谁是谁的多少倍的问题”,关键要找到一个量,确定那个量较小,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师:根据刘老师的年龄恰好是寇开行同学年龄的3倍这个条件,可以得知寇开航年龄的这个量小得多。所以寇开航的年龄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师画图)师:那么刘老师的年龄是寇开航的3倍,刘老师的年龄又该用几条这样长的线段表示呢?(3个这么多) 生:3条 师:刘老师和寇开航年龄和是44岁。分别求出寇开航、刘老师的年龄是多少,从图上可以看出,如果1条线段表示1份,寇开航的年龄是1份,刘老师的年龄是3份,也就是说刘老师和寇开航的年龄和是4份,那么这4份对应的数据就是44岁。线段图画好。

公开课aieiui教学设计教案

《ai ei ui》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陈莉教学目标: 1.认识复韵母。 2.学会三个复韵母的音和它们的四声,给音节正确的标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三个复韵母的音和它们的四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标调小故事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你们好!就在刚才,我遇见了六位老朋友。听说我来上课,就嚷嚷着要一同来,你们欢迎吗?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吧。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板书:单韵母)他们的本事可大了,都可以和声母组成音节,a o e 还可以自成音节,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可以两个组合在一起,挪动卡片,组合在一起之后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复韵母。(板书:复韵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复韵母。 瞧,这几位老朋友还托我带了点礼物来,让我奖给学习认真、勤动脑发言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得到它吗?老师希望全班小朋友都能成为爱动脑的好孩子。 二、教学ai -ai ei ui教学设计教案 1.现在呀,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跟我合作表演,其他小朋友猜猜,我俩在干什么?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出示课件)你们看a和I也紧紧的挨在一起,组成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那么这个复韵母怎么读呢?有的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请你读一读,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是的,我们的身边到处是老师,只要你大胆请教。 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读读看,不会读的小朋友请你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示范发ai的音) 2.师:你发现了什么? 3.生1:我发现他的嘴巴在动。 4.生2:我发现他的嘴巴开始是大的,后来变小了。 5.师:大大的是哪个单韵母的口型?小的是哪个单韵母的口型? 6.生:大的是“啊”的口型,小的是“一”的口型。师:你们真是神耳朵,亮眼睛。发现了读准复韵母的好方法(演示:a──i的变化。)发ai的时候,就是先张大嘴巴发第一个字母a的口型,马上滑向第二个字母i的口型,口型由大到小是有变化的,读得快一点儿,就是ai── ai ai。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师:老师要表扬你们了,这个好方法是你们自己发现的,我们就用这样的办法,读读 复韵母ai。开火车读 如果我们给它戴上小帽你们会读吗?“挨着”的“挨”是戴上了

三年级下册《和倍问题》第3课时教案

三年级下册《和倍问题》第3课时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两个量 2、过程与方法:熟悉掌握解决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难点:能理解和倍应用题中各和倍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嘟嘟遇到一个难题,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只知道和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怎样求这样的题目,我相信大家学完今天的课程,你会发现这简直是小菜一碟。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例题1】 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思路导航】 为了便于理解题意,我们画图来分析,由图可知,如果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一份,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这样的3份,两种书的总本数就是这样的1+3=4份。举一反三

1、圆圆和芳芳共有图书84本,芳芳的图书本数是圆圆的3倍,他们各有图书多少本? 2、甲乙两个油桶共有240千克,如果把乙桶的油注入甲桶40千克后,这是甲桶存油量正好时候乙桶的3倍,那么甲桶、乙桶原来存油多少千克? 【例题2】 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倍。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思路导航】 如果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1份,三种树的总棵数是这样的 1+3+4=8份。举一反三 1、李大伯养鸡、鸭、鹅共960只,养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养鸭的只数是鹅的4倍。鸡、鸭、鹅各养了多少只? 2、甲、乙、丙三数之和是360,已知甲是乙的3倍,丙是乙的2倍。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3、商店有铅笔、钢笔、圆珠笔共560支,圆珠笔的支数是钢笔的3倍,铅笔的支数与圆珠笔的支数同样多。铅笔、钢笔和圆珠笔各有多少支? 【例题3】 少先队员种柳树和杨树共216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 ——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 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了解木工加工技术与工艺,感受传统木质榫结构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感受工艺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4.让学生熟悉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准确的识读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制作鲁班锁。 6.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流程,为学习后续知识《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制作工具。 C.学会木料的常用加工方法,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起锯的方法,凿子的使用,以及凿子、锉刀、砂纸的使用(为安全起见,我们选Φ2.5mm×150mm小型平口起子为代用品)。 D.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及其在木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aieiui教学设计

《aieiui》教学设计斗南小学一年级1班何淑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目标 1.会读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3.掌握ai、ei、ui标调的方法。 情感领域目标 1.初步知道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学习拼音、进行拼读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主动地学。 教学准备 花环一个,写有单韵母的6个彩球,苹果树贴图,写有音节的苹果,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是谁呢?(请出花姐姐)她给我们带来了6个彩球,多美呀!(请花姐姐拿出贴在小黑板上的六个彩球)瞧。每个彩球都有一个名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这6个字母

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能告诉我?(单韵母) 2.揭题。 这6个彩球可高兴啦!它们能让我们玩一个碰球游戏。看a和i 在一起碰出了什么?(教师演示彩球卡片使其变成ai)这是“花姐姐”给你们带来的新朋友ai,跟她一起来的还有ei、ui。它们的大名叫复韵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学习ai。 1.做游戏:比高矮。(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挨着老师站)引导观察,回答问题:老师和学生谁高谁矮?老师和学生是怎么站的? 2.由“矮”和“挨”引出第一个新朋友ai,点击出示ai。 3.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收尾是i音,前音重,后音轻,中间气不断)老师用口型示范发音,学生模仿体会发音。 4.播放录音,仔细听音、辨音,跟读。 5.谁有好办法记住ai?(鼓励学生编顺口溜或儿歌) 6.读ai的四声并运用四声组词说话。 (1)ai可神气拉,它还给自己戴上了漂亮的帽子(点击出示ai的四声)。你还认识它们吗? (2)ai的本领可大呢,它还能自成音节。你能用它的四声组词或说话吗?(学生自由发言) (3)展示老师搜集的部分词语,帮助积累。 (二)学习ei。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 一、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知识点的罗列,误以为知识点的罗 列可以代替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目标不全面,只有知识技能目标,缺少过程方法目标。3.抄袭教参目标,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内容脱节、与自主的 教学实际脱节。 4.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全面、不恰当,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5.教学活动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自身的目标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有三: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不懂得教学目标的重 要性;没有时间深入研究 二、议课就是议学习效果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 示准一(从课堂教学整体评价):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益的课,是充实的课,有内容、有实效性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是丰实的课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是平实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是有缺憾的课

示准二(从学生的角度评价): 1.学生的情趣应该是健康的 2.学生的学习参与应该是主动的 3.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端正的 4.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充足的 5.学生的认知状况应该是高水平的 6.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 7.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是高效的 标准三(从教师的角度评价) 1.教师的课前准备应该是充分的 2.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科学合理的 3.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指导服务的 4.教师的专业功底应该是厚实的 (二)、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益的 准则一: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 准则二:教师讲解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准则三:教师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 观课(自我反思)准则 语言是有激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问答自信、有独特的见解;师生、生生对话有效。 关注全体学生;学生能主动、自动地学习;课堂环境民主、平等、和谐、合作。

复韵母aieiui的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复韵母aieiui的教案 复韵母 aieiui 的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 aieiui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 aieiui 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 认识 7 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教 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 aieiui 的发音,声母与 aieiui 组成的音节的拼读;认识 七个生字难点: 学会声母与aieiui 组成的音节的拼读,认识七个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 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aieiui 的标调儿歌,会正确标调 3、正确书写 aieiui 教学重难点: 对复韵母 aieiui 读音的掌握 aieiui 的标调和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小朋友,老师听说,拼音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参赛的 双方分别是声母队和韵母队,,你们瞧,声母队人多力量大,单韵母 队才 6 个,一定会生: 输的师: 1 / 15

怎么办呢?我们帮单韵母队找些新朋友加入吧!生: 好二、学习 aieiui 连接语: 小朋友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欢迎第一个韵母宝宝。 学习ai 1.看图,你发现了谁和谁在干什么? 2.挨和矮的第一声读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 ai,跟老师读一读。 3.ai 是由谁和谁组成的?领读并指导发音: 读 ai 的时候,先发 a 的音,然后口形很快的向 i 滑动,a 读得重一些,i 读得轻一些,发音连续,中间气不断。 4.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 ai? 5. 为了欢迎这个新来的韵母朋友,我为他准备了四顶新帽子请小朋友们为他带上小帽子。 小组读开火车读学习 ei 1.看图,你发现了谁在干什么? 2.小男孩砍树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3.ei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个复韵母。 ei 是由谁和谁组成的?领读。 4.指导发音,开小火车。 4.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 ei? .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会发出 ei 的声音? 6.戴小帽学习 ui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围巾的围的第一声就是我们学的第三个复韵母,跟老师读一读。 3.ui 是由谁和谁组成的?领读并指导发音。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1~42页例6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会通过线段图明白得题意,并按照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实际咨询题,明白得解答思路,把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明白得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列方程解决咨询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咨询题,感悟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实际咨询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实际咨询题,明白得解题思路,把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咨询题 1.按照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按照线段图,列出方程 想一想:线段图相同,列出的方程什么缘故不同?

你什么缘故如此列方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两幅线段图中甲和乙的关系吗? 3.教师讲明: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实际咨询题。 【设计意图】预备题的设置,是从学生已有知识体会动身的。一方面复习了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和如何列方程,分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为后面环节的对比分析、沟通联系做好铺垫。 二、探究交流,解决咨询题 (一)出示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 2.提咨询,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1)明白了我们班全场的总得分; (2)明白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 3.想一想,按照已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咨询题? 引导学生提出: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4.请学生概括图片信息,编出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概括:六(1)班参加篮球竞赛,全场得分为42分,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六(1)班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紧是在例题情形中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明确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与咨询题,为后面的解答做好铺垫。 (二)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 (1)按照题意,请学生把线段图画在草稿本上,其中一个学生黑板上板演。

全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主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表

全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主讲教师教学设计方案表教学设计方案描述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科分类(一级)(二级) 开课时间 2010-9-26 至 2010-9-27 实际培训 天数 2天 培训课程介绍 1.课程介绍 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目标:从现代办公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案例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应用办公软件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和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相应能力认证证书,或者经过学校计算机技能达标考核。 课程内容:第一,通过Word2003的学习,掌握艺术排版的各种技术,并能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长文档进行排版;第二,能利用Excel 2003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第三,能利用PowerPoint 2003制作艺术性较高的专业演示文稿。第四,能利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掌握基本的数码照片编辑技巧。 2.本次培训 本次培训,将围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资源建设、高职考核方式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法,并采用“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方案、解决问题”的案例教学方法,对重点章节进行示范性教学;同时和学员一起探讨和交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热点话题。 培训内容及日程安排 第一天目 标 建立学员对此门课程和该精品课程的深入、全面理 解,了解该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经验。 主讲 教师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和倍问题·教案

和倍问题第一讲 一、兴趣导入(Topic-in): 趣味分享 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 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 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 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 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 来了一群狼(水果)答案:杨梅 来了一群狮子(体坛名将)答案:郎平 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 二、学前测试(Testing): 问答题(口答) 1、有三块布料一共190米,第二块比第一块长20米,第三块比第二块长30米.每块布料各长多少米? 【解析】先画线段图,从线段图可以看出,以第一块为标准,第二块减少20米,第三块减少203050 += (米),总和减少205070 -=(米).120米相当于第一块布料长的3倍, += (米),即19070120 求出第一块布料的长度,第二块、第三块就可以求出. ⑴第一块布料长度的3倍是:190202030120 () (米) -++= ⑵第一块布料的长度是:120340 ÷=(米) ⑶第二块布料的长度是:402060 +=(米) ⑷第三块布料的长度是:603090 +=(米) 三、知识讲解(Teaching): 基础知识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1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l份数×(倍数-1)=两数差. 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 1】根据线段图列式: 【解析】列式:28(31)7 ÷+=(米) 【例 2】有两盘苹果,如果从第一盘中拿2个放到第二个盘里,那么两盘的苹果数相同(条件A);如果从第二个盘中拿2个放到第一盘里,那么第一盘的苹果数是第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科学技术 区别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 怎么办” 回答“ 是什么”“ 为什 么” 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aieiui教学设计及反思

《ai ei ui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学部阿合提别克·马哈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渗透发音方法。 2.会认读“ai、ei、ui ”的四声,掌握加声调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进行拼读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学,愿学,主动地学。 教学重点: 1.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及其四声。 2.掌握加声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的四声和掌握加声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好!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上一节语文课,大家欢迎吗?你们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白兔) 2、你们知道小白兔有哪些特点吗?(说说小白兔的特点) 小结: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小尾巴……多可爱的小白兔呀! 3、它还带来六位老朋友,我把它们请出来。(贴上拟人化的单韵母图) 熟悉吗?谁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指名读。 4、如果他们戴上一顶小帽子,你还认识吗?(边说边出示带调韵母) 我请一组小朋友,读一读。(开火车读,注意嘴形) 5、这6个老朋友不喜欢一个人呆着,请小白兔为他们想找个朋友一起学习。让我们瞧瞧,谁和谁做了好朋友了,好吗?

二、学习ai (一)引出ai,知道复韵母 1、现在我们来找出第一对好朋友。 请上两个同学(一高一矮),你发现了什么? “矮”是第几声?(第三声),我们只要把它的声调小帽子去掉,就是我们找的第一对好朋友了。(板书ai) 2、你们有什么发现?(ai是a、i手拉手后组成的) 是呀,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能组成新的韵母,它叫复韵母。 (二)读准ai 1、谁已经会读这个复韵母了?指名读。 我听清了,也看清了。读ai时,先发a的音,嘴巴张大,声音响亮,然后慢慢向i滑行,再发i的音,请小老师领大家读三遍。 2、指名读。纠正。同桌间读。齐读。 (三)读ai的四声(出示ai的四声) 1、ai有四顶帽子,帽子带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口诀,学了以后帽子就由你们来给复韵母戴,好嘛?(好)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谁就戴。(跟读3遍)大家要注意6兄弟中谁读的时候嘴巴大帽子就给谁戴,但是i.u在一起就不一样了,谁在后面谁就戴。那你们说说ai的帽子谁来戴?(a)(练读四声) 2、ai的四声会读吗?自己读读,先按着顺序读,再倒过来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出示小白兔)你们听小白兔悄悄地告诉我们她的名字里就藏着ai,出示:白(bai)。 三、学习ei (一)读准ei 小白兔真勤快,你看它在干什么呢?(出示拔萝卜图) 小白兔ei哟ei哟地拔萝卜,萝卜一定拔得又快又多。ei哟ei哟的ei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复韵母。 (板:ei)ei由哪两个单韵母手拉手?谁来当小老师? 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他嘴有什么变化吗?(读这个音,口型也要变化,先发e的音,再滑向i。) 小老师示范,学生跟读(2遍)。

六年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教案

《和倍(差倍)问题》教学设计 到塘完小 王俊康 教学内容:教材41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关键句弄清数量关系设未知数。能列方程解答复杂的实际问题,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从解题过程中切实理解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找准单位“1”及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 教法、学法: 质疑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4 (2)美术小组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 (3)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4)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 2.口答。 (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甲数的( ) 。 (2)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单位“1”表示的是( ),“ ”表示的4 13 2757 5

是( )。 (3)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 ,表示单位“1”的量是( ) ,“ ”表示的是( ),(1+ )表示的是( )。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6 六(1)班参加篮球比赛,全场得了42分。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上半场和下半场各得多少分 2.提问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阅读与理解、重点分析: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上半场得分× =下半场的得分或下半场的得分×2=上半场的得分)。” 4.解答例题。 (1)画线段图,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2)对照板演的同学,检查自己的线段图有什么不足。 (3)提问:根据题意,题中数量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上半场的得分+下半场的得分=比赛的总得分。 上半场得分× 12 =下半场的得分 下半场的得分×2=上半场的得分 (4)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解:设上半场得x分 解:设下半场得x分 X + X=42 2X+X=42 545 45 42 121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一、培训教学设计 (一)培训教学设计的涵义与特点 培训教学设计是以传播信息和学习理论技能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培训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确立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步骤,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以使培训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培训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有: 1.培训教学目的建立在对培训系统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 2.培训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术语来描述。 3.培训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以系统理论为基础。 4.研究重点放在培训教学计划、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上。 5.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 (二)培训教学设计的原则 培训教学设计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方针、培训政策以及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现阶段,培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综合原则: 培训教学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大系统,因此,在进行培训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要综合培训问题对立统一的各个方面,对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无所侧重。 2.针对性原则: 培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等同于单纯的学历教育。因此,培训教学活动也应针对培训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各种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 3.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培训教学设计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培训教学设计活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世纪60年代,系统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最优化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致力于探讨教学最优的问题,即帮助教师力求完成复杂教学任务的捷径。培训教学最优化,其实质是探索在培训教学中如何花费最少的时间而获取最大的效果。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要达到培训教学的最优化,必须考虑在培训过程中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要做到正确分析培训对象特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等。 (三)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这主要包括: 1.期望学习什么内容?即教学目标的确定。 2.为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教学和学习?即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 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即教学进度的安排。 4.在进行培训时,如何及时反馈信息?即教学评价的实施。 5. 教学设计的以上基本内容,可用下图表示: (四)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 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程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第一节认识结构 一、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结构的涵义,是学生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进而,使学生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并且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最终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 上学年学习了设计的基本 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 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 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 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 制。 举例:用一些典型 的、生活中的例子让 学生对结构、流程、 系统和控制有初步的 认识,打破其神秘 感。 让学生对本学期 的知识有个初步 的认识。

一、了解结构 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 样的结构。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 (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 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充分感受结构的魅力 并初步总结出结构的 涵义。 从而引出结构的含 义,广义上:结构是 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 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 排列。 接着给出构件的概 念。在工程中,结构 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 构件。 运用多媒体展 示,让学生具体 感受到结构的形 态,使知识的接 受更形象、具 体。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 的受力来分析两者的受力情况 看展示 二、结构与力 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 处: (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3)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其形状和大小改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其实上就是当其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多媒体展示:选取近期的一个热点新闻,九江大桥被撞断。当我们知道了结构与力的关系后,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作用在引出从力学角度结构 的含义。从力学的角 度:结构是指可承受 一定应力的架构形 态,它可以抵抗能引 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 力。 让学生通过具体 的例子,了解什 么是力,及其作 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