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八年级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复习练习(Word 版 含答案)

一、压轴题

1.(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l 过点C ,过点A 作AD ⊥l ,过点B 作B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D =CE ,CD =BE .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 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 的坐标为(1,3),求点N 的坐标.

(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 =﹣3x+3与y 轴交于点P ,与x 轴交于点Q ,将直线PQ 绕P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 轴于点R .求点R 的坐标.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4AB =,

3BC =.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2)作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并结合(1)的结论猜想并直接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

(3)若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A PB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在坐标轴上,其中()0,A a 、(),0B

b 满足

|21|280a b a 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将线段AB 平移到CD ,点A 的对应点为()2,C t -,如图1所示,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9,求点D 的坐标;

(3)平移线段AB 到CD ,若点C 、D 也在坐标轴上,如图2所示.P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OP 、PE 平分OPB ∠,2BCE ECD ∠=∠.求证:

3()BCD CEP OPE ∠=∠-∠.

4.已知在△ABC 中,AB =AC ,∠BAC =α,直线l 经过点A (不经过点B 或点C ),点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连接BD ,CD .

(1)如图1,

①求证:点B ,C ,D 在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 ②直接写出∠BD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为 ;

(2)如图2,当α=60°时,过点D 作BD 的垂线与直线l 交于点E ,求证:AE =BD ; (3)如图3,当α=90°时,记直线l 与CD 的交点为F ,连接BF .将直线l 绕点A 旋转的过程中,在什么情况下线段BF 的长取得最大值?若AC =22a ,试写出此时BF 的值. 5.ABC 是等边三角形,作直线AP ,点C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D ,连接AD ,直线BD 交直线AP 于点E ,连接CE .

(1)如图①,求证:CE AE BE +=;(提示:在BE 上截取BF DE =,连接AF .)

(2)如图②、图③,请直接写出线段CE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1)、(2)的条件下,若26BD AE ==,则CE =__________.

6.如图1中的三种情况所示,对于平面内的点M ,点N ,点P ,如果将线段PM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PN ,就称点N 是点M 关于点P 的“正矩点”.

(1)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3,1),(1,3),(1,3)S P Q ---,

(2,4)M -.

①在点P ,点Q 中,___________是点S 关于原点O 的“正矩点”; ②在S ,P ,Q ,M 这四点中选择合适的三点,使得这三点满足:

点_________是点___________关于点___________的“正矩点”,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0)y kx k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A 关于点B 的“正矩点”记为点C ,坐标为(,)C C C x y .

①当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小于3时,求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 ②若点C 的纵坐标C y 满足12C y -<≤,直接写出相应的k 的取值范围.

7.如图,已知直线l 1:y 1=2x +1与坐标轴交于A 、C 两点,直线l 2:y 2=﹣x ﹣2与坐标轴交于B 、D 两点,两直线的交点为P 点. (1)求P 点的坐标; (2)求△APB 的面积;

(3)x 轴上存在点T ,使得S △ATP =S △APB ,求出此时点T 的坐标.

8.在《经典几何图形的研究与变式》一课中,庞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等距的平行线1l ,2l ,3l 上,90BAC ∠=?,且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 的长度”.在研究这道题的解法和变式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

(1)小明说:我只需要过B 、C 向1l 作垂线,就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求出AB 的长. (2)小林说:“我们可以改变ABC 的形状.如图2,AB AC =,120BAC ∠=?,且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为1,求AB 的长.”

(3)小谢说:“我们除了改变ABC 的形状,还能改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如图3,等边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分别落在三条平行线1l ,2l ,3l 上,且1l 与2l 之间的距离为1,2l 与3l 之间的距离为2,求AB 的长、”

请你根据3位同学的提示,分别求出三种情况下AB 的长度.

9.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2,0)A ,(0,42)B ,C 为AB 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且PO PD =,DE AB ⊥于E .

(1)求OAB ∠的度数;

(2)当点P 运动时,PE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 的值. (3)若45OPD ∠=?,求点D 的坐标.

10.在Rt ABC 中,ACB =∠90°,30A ∠=?,点D 是AB 的中点,连结CD .

(1)如图①,BC 与B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请写出理由;

(2)如图②,若P 是线段CB 上一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连结DP ,将线段

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连结BF ,请猜想BF ,BP ,BD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点P 是线段CB 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③中补全图形,并

直接写出BF ,BP ,BD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1.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 (0,9),并与直线y =5

3

x 相交于点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其中点B 的横坐标为3.

(1)求B 点的坐标和k ,b 的值;

(2)点Q 为直线y =kx +b 上一动点,当点Q 运动到何位置时△OBQ 的面积等于27

2

?请求出点Q 的坐标;

(3)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在△ABC中,∠BAC=45°,CD⊥AB,垂足为点D,M为线段DB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点N在直线AC左上方且∠NCM=135°,CN=CM,如图①.

(1)求证:∠ACN=∠AMC;

(2)记△ANC得面积为5,记△ABC得面积为5.求证:1

2

S AC

S AB

(3)延长线段AB到点P,使BP=BM,如图②.探究线段AC与线段DB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对于满足条件的任意点M,AN=CP始终成立?(写出探究过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见解析(2)(4,2)(3)(6,0)

【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ACB=∠ADC,再判断出∠CAD=∠BCE,进而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

(2)先判断出MF=NG,OF=MG,进而得出MF=1,OF=3,即可求出FG=MF+MG=1+3=4,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OP=3,由y=0得x=1,进而得出Q(1,0),OQ=1,再判断出PQ=SQ,即可判断出OH=4,SH=0Q=1,进而求出直线PR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证明:∵∠ACB=90°,AD⊥l

∴∠ACB=∠ADC

∵∠ACE=∠ADC+∠CAD,∠ACE=∠ACB+∠BCE

∴∠CAD=∠BCE,

∵∠ADC=∠CEB=90°,AC=BC

∴△ACD≌△CBE,

∴AD=CE,CD=BE,

(2)解:如图2,过点M作MF⊥y轴,垂足为F,过点N作NG⊥MF,交FM的延长线于G,

由已知得OM=ON,且∠OMN=90°

∴由(1)得MF=NG,OF=MG,

∵M(1,3)

∴MF=1,OF=3

∴MG=3,NG=1

∴FG=MF+MG=1+3=4,

∴OF﹣NG=3﹣1=2,

∴点N的坐标为(4,2

),

(3)如图3,过点Q作QS⊥PQ,交PR于S,过点S作SH⊥x轴于H,

对于直线y=﹣3x+3,由x=0得y=3

∴P(0,3),

∴OP=3

由y=0得x=1,

∴Q(1,0),OQ=1,

∵∠QPR=45°

∴∠PSQ=45°=∠QPS

∴PQ=SQ

∴由(1)得SH=OQ,QH=OP

∴OH=OQ+QH=OQ+OP=3+1=4,SH=OQ=1

∴S(4,1),

设直线PR为y=kx+b,则

3

41

b

k b

=

?

?

+=

?

,解得

1

k

2

b3

?

=-

?

?

?=

?

∴直线PR为y=﹣1

2

x+3

由y=0得,x=6

∴R (6,0). 【点睛】

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2.(1)y =3

4-x +3;(2)y =34

x -3,y =-kx -b ;(3)存在,4,(8,3) 【解析】 【分析】

(1)利用4AB =,3BC =,找出A 、C 两点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C 的解析式;

(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D 的解析式,对比AC 的解析式进而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

(3)先判断||PA PB -存在最大值,在P 、A 、B 三点不共线时,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结论在P 、A 、B 三点共线时,此时

||PA PB -最大,y p = y A =3,求出P 点的纵坐标,最后根据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

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横坐标,从而求出P 点坐标. 【详解】

解:(1)在矩形ABCD 中,OC =AB =4,OA =BC =3, 故A (0,3),C (4,0),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为常数), 点A 、C 在直线AC 上,把A 、C 两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

340b k b =??

+=?解得:343

k b ?

=-

???=?, 所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

4

-

x +3. (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为:(0,-3),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mx +n (m ≠0,m 、n 为常数), 点C 、D 在直线CD 上,把C 、D 两点的坐标带入解析式可得:

-340n m n =??

+=?解得:343

m n ?=?

??=-?, 所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

3

4

x -3, 故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

(3)

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存在最大值, 由题意可知:如图,延长AB 与直线CD 交点即为点P ,

此时||PA PB -最大,其他位置均有||PA PB -<AB (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此时,||PA PB -= AB =4,y p = y A =3,

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

3

4x -3=3, x =8,

故P 点坐标为(8,3),

||PA PB -的最大值为x p -x B =8-4=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及类比推理能力,掌握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

3.(1)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3,0;(2)点D 的坐标是141,3??

- ???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过点B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过点A ,C 作x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N ,点M ,过点C 作y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T ,根据三角形ABC 的面积=长方形

CMNT 的面积-(三角形ANB 的面积+三角形ATC 的面积+三角形CMB 的面积)列

出方程,求解得出点C 的坐标,由平移的规律可得点D 的坐标;

(3)过点E 作//EF CD ,交y 轴于点F ,过点O 作//OG AB ,交PE 于点G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已知条件得出3BCD CEF ∠=∠,同样可证OGP OPE ∠=∠,由平移的性质与平行公理的推论可得FEP OGP ∠=∠,最后根据

CEP CEF FEP ∠=∠+∠,通过等量代换进行证明. 【详解】

解:(1)

21280a b a b --+-=,

又∵|21|0a b --≥280a b +-,

|21|0a b ∴--=,280a b +-=,即210

280a b a b --=??+-=?,

解方程组2128a b a b -=??+=?得2

3a b =??=?

A ∴,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3,0;

(2)如图,过点B 作y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过点A ,C 作x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N ,点M ,过点C 作y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T ,

∴三角形ABC 的面积=长方形CMNT 的面积-(三角形ANB 的面积+三角形ATC 的面积+三角形CMB 的面积),

根据题意得,11195(2||)232(2||)5||222t t t ??=?+-??+??++??????

, 化简,得

3

||42

t =, 解得,83

t =±

, 依题意得,0t <,

83t ∴=-,即点C 的坐标为82,3??-- ??

?,

∴依题意可知,点C 的坐标是由点A 的坐标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4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从而可知,点D 的坐标是由点B 的坐标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4

3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点D 的坐标是141,3??-

???

(3)证明:过点E 作//EF CD ,交y 轴于点F ,如图所示, 则ECD CEF ∠=∠,

2BCE ECD ∠=∠,

33BCD ECD CEF ∴∠=∠=∠,

过点O 作//OG AB ,交PE 于点G ,如图所示,

则OGP BPE ∠=∠,

PE 平分OPB ∠, OPE BPE ∴∠=∠, OGP OPE ∴∠=∠,

由平移得//CD AB ,

//OG FE ∴,

FEP OGP ∴∠=∠, FEP OPE ∴∠=∠, CEP CEF FEP ∠=∠+∠, CEP CEF OPE ∴∠=∠+∠, CEF CEP OPE ∴∠=∠-∠,

3()BCD CEP OPE ∴∠=∠-∠.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非负数的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第(3)题巧作辅助线构造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 4.(1)①详见解析;②1

2

α;(2)详见解析;(3)当B 、O 、F 三点共线时BF 最长,102a 【解析】 【分析】

(1)①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D=AC=AB ,即可证点B ,C ,D 在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上;

②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2∠BDC ,可求∠BDC 的度数; (2)连接CE ,由题意可证△ABC ,△DC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C=BC ,∠DCE=60°=∠ACB ,CD=CE ,根据“SAS”可证△BCD ≌△ACE ,可得AE=BD ;

(3)取AC 的中点O ,连接OB ,OF ,BF ,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当点O ,点B ,点F 三点共线时,BF 最长,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10BO a =,

2OF OC a ==,即可求得BF

【详解】

(1)①连接AD ,如图1.

∵点C与点D关于直线l对称,

∴AC = AD.

∵AB= AC,

∴AB= AC = AD.

∴点B,C,D在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上.②∵AD=AB=AC,

∴∠ADB=∠ABD,∠ADC=∠ACD,

∵∠BAM=∠ADB+∠ABD,∠MAC=∠ADC+∠ACD,∴∠BAM=2∠ADB,∠MAC=2∠ADC,

∴∠BAC=∠BAM+∠MAC=2∠ADB+2∠ADC=2∠BDC=α∴∠BDC=1

2

α

故答案为:1

2α.

(2连接CE,如图2.

∵∠BAC=60°,AB=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C,∠ACB=60°,

∵∠BDC=1

2

α,

∴∠BDC=30°,

∵BD⊥DE,

∴∠CDE=60°,

∵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点D,∴DE=CE,且∠CDE=60°

∴△CDE是等边三角形,

∴CD=CE=DE,∠DCE=60°=∠ACB,∴∠BCD=∠ACE,且AC=BC,CD=CE,∴△BCD≌△ACE(SAS)

∴BD=AE ,

(3)如图3,取AC 的中点O ,连接OB ,OF ,BF ,

F 是以AC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设AC 中点为O , ∵在△BOF 中,BO+OF≥BF , 当B 、O 、F 三点共线时BF 最长; 如图,过点O 作OH ⊥BC ,

∵∠BAC=90°,2a , ∴24BC AC a =

=,∠ACB=45°,且OH ⊥BC ,

∴∠COH=∠HCO=45°, ∴OH=HC , ∴2OC HC =, ∵点O 是AC 中点,AC 2a , ∴2OC a =

∴OH HC a ==, ∴BH=3a , ∴10BO a =,

∵点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D , ∴∠AFC=90°, ∵点O 是AC 中点, ∴2OF OC a ==,

∴102BF a =

∴当B 、O 、F 三点共线时BF 最长;最大值为102)a .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综合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5.(1)见解析;(2)图②中,CE+BE=AE ,图③中,AE+BE=CE ;(3)1.5或4.5 【解析】 【分析】

(1)在BE上截取BF DE

=,连接AF,只要证明△AED≌△AFB,进而证出△AF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CE+AE= BF+FE,即可解决问题;

(2)图②中,CE+BE=AE,延长EB到F,使BF=CE,连接AF,只要证明△ACE≌△AFB,进而证出△AF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CE+BE= BF+BE,即可解决问题;图③中,AE+BE=CE,在EC上截取CF=BE,连接AF,只要证明△AEB≌△AFC,进而证出△AF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AE+BE =CF+EF,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线段CE,AE,BE,BD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列式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证明:在BE上截取BF DE

=,连接AF,

在等边△ABC中,

AC=AB,∠BAC=60°

由对称可知: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AC=AD,∠EAC=∠EAD,

设∠EAC=∠DAE=x.

∵AD=AC=AB,

∴∠D=∠ABD=1

2

(180°-∠BAC-2x)=60°-x,

∴∠AEB=60-x+x=60°.

∵AC=AB,AC=AD,

∴AB=AD,

∴∠ABF=∠ADE,

∵BF DE

=,

∴△ABF≌△ADE,

∴AF=AE,BF=DE,

∴△AFE为等边三角形,

∴EF=AE,

∵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

∴CE=DE,

∴CE=DE=BF,

∴CE+AE= BF+FE =BE;

(2)图②中,CE+BE=AE,延长EB到F,使BF=CE,连接AF

在等边△ABC中,

AC=AB,∠BAC=60°

由对称可知: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AC=AD,∠EAC=∠EAD,∴AB =AD,CE=DE,

∵AE =AE

∴△ACE≌△ADE,

∴∠ACE=∠ADE

∵AB =AD,

∴∠ABD=∠ADB

∴∠ABF=∠ADE=∠ACE

∵AB=AC,BF=CE,

∴△ACE≌△ABF,

∴AE=AF,∠BAF=∠CAE

∵∠BAC=∠BAE+∠CAE =60°

∴∠EAF=∠BAE+∠BAF =60°

∴△AFE为等边三角形,

∴EF=AE,

∴AE=BE+BF= BE+CE,即CE+BE=AE;

图③中,AE+BE=CE,在EC上截取CF=BE,连接AF,

在等边△ABC中,

AC=AB,∠BAC=60°

由对称可知: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AC=AD,∠EAC=∠EAD,∴AB =AD,CE=DE,

∵AE =AE

∴△ACE≌△ADE,

∴∠ACE=∠ADE ∵AB =AD , ∴∠ABD=∠ADB ∴∠ABD=∠ADE=∠ACE ∵AB=AC ,BE=CF , ∴△ACF ≌△ABE , ∴AE=AF ,∠BAE=∠CAF ∵∠BAC=∠BAF+∠CAF =60° ∴∠EAF=∠BAF+∠BAE =60° ∴△AFE 为等边三角形, ∴EF=AE ,

∴CE =EF+CF= AE + BE ,即AE+BE=CE ;

(3)在(1)的条件下,若26BD AE ==,则AE=3,

∵CE+AE=BE , ∴BE-CE=3,

∵BD=BE+ED=BE+CE=6, ∴CE=1.5;

在(2)的条件下,若26BD AE ==,则AE=3,因为图②中,CE+BE=AE ,而BD=BE-DE=BE-CE ,所以BD 不可能等于2AE ;

图③中,若26BD AE ==,则AE=3,

∵AE+BE=CE , ∴CE-BE=3,

∵BD=BE+ED=BE+CE=6, ∴CE=4.5.

即CE=1.5或4.5.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变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6.(1)①点P ;②见解析;(2)①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为-3;②334

k -≤<- 【解析】 【分析】

(1)①在点P ,点Q 中,点OS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OP ,故S 关于点O 的“正矩点”为点P ;

②利用新定义得点S 是点P 关于点M 的“正矩点”(答案不唯一); (2)①利用新定义结合题意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新定义的性质证明△BCF ≌△AOB ,则FC=OB 求得点C 的横坐标;

②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点C 纵坐标,代入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①在点P ,点Q 中,点OS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OP ,故S 关于点O 的“正矩点”为点P , 故答案为点P ;

②因为MP 绕M 点顺时针旋转90?得MS ,所以点S 是点P 关于点M 的“正矩点”,同理还可以得点Q 是点P 关于点S 的“正矩点”.(任写一种情况就可以)

(2)①符合题意的图形如图1所示,作CE ⊥x 轴于点E ,CF ⊥y 轴于点F ,可得 ∠BFC=∠AOB=90°.

∵直线3(0)y kx k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 ∴点B 的坐标为3

(0,3),(,0)B A k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 ∵点A 关于点B 的“正矩点”为点(,)C C C x y , ∴∠ABC=90°,BC=BA , ∴∠1+∠2=90°, ∵∠AOB=90°, ∴∠2+∠3=90°, ∴∠1=∠3. ∴△BFC ≌△AOB , ∴3FC OB ==, 可得OE =3.

∵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3OA <,

0C x ∴<,

∴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为-3. ②因为△BFC ≌△AOB ,3

(,0)A k

-

,A 在x 轴正半轴上, 所以BF =OA ,所以OF =OB-OF =33k

+

点3(3,3)C k

-+,如图2, -1<C y ≤2, 即:-1<3

3k

+

≤2, 则3

34

k -≤<-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三角形全等、解不等式,新定义等,此类新定义题目,通常按照题设的顺序,逐次求解. 7.(1)P (﹣1,﹣1);(2)

3

2

;(3)T (1,0)或(﹣2,0).

【解析】

【分析】

(1)解析式联立构成方程组,该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3)求得C的坐标,因为S△ATP=S△APB,S△ATP=S△ATC+S△PTC=|x+1

2

|,所以|x+

1

2

|=

3

2

,解

得即可.【详解】

解:(1)由

21

2

y x

y x

=+

?

?

=--

?

,解得

1

1

x

y

=-

?

?

=-

?

所以P(﹣1,﹣1);

(2)令x=0,得y1=1,y2=﹣2∴A(0,1),B(0,﹣2),

则S△APB=1

2

×(1+2)×1=

3

2

(3)在直线l1:y1=2x+1中,令y=0,解得x=﹣1

2

∴C(﹣1

2

,0),

设T(x,0),

∴CT=|x+1

2 |,

∵S△ATP=S△APB,S△ATP=S△ATC+S△PTC=1

2

?|x+

1

2

|?(1+1)=|x+

1

2

|,

∴|x+1

2

|=

3

2

解得x=1或﹣2,

∴T(1,0)或(﹣2,0).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将条件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各点的坐标.

8.(123

【解析】

【分析】

(1)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M,N两点,证明△ABM≌△CAN,得到

AM=CN,AN=BM,即可得出AB;

(2)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点P,Q两点,在l1上取M,N使

∠AMB=∠CNA=120°,证明△AMB≌△CAN,得到CN=AM,再通过△PBM和△QCN算出

PM和NQ的值,得到AP,最后在△APB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

(3)在l3上找M和N,使得∠BNC=∠AMC=60°,过B作l3的垂线,交l3于点P,过A作l3的垂线,交l3于点Q,证明△BCN≌△CAM,得到CN=AM,在△BPN和△AQM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NP和AM,从而得到PC,结合BP算出BC的长,即为AB.

【详解】

解:(1)如图,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M,N两点,

由题意可得:∠BAC=90°,

∵∠NAC+∠MAB=90°,∠NAC+∠NCA=90°,

∴∠MAB=∠NCA,

在△ABM和△CAN中,

=

=

=

AMB CNA

MAB NCA

AB AC

∠∠

?

?

∠∠

?

?

?

∴△ABM≌△CAN(AAS),

∴AM=CN=2,AN=BM=1,

∴AB=22

25

1=

+;

(2)分别过点B,C向l1作垂线,交l1于P,Q两点,

在l1上取M,N使∠AMB=∠CNA=120°,

∵∠BAC=120°,

∴∠MAB+∠NAC=60°,

∵∠ABM+∠MAB=60°,

∴∠ABM=∠NAC,

在△AMB和△CNA中,

=

=

=

AMB CNA

ABM NAC

AB AC

∠∠

?

?

∠∠

?

?

?

∴△AMB≌△CNA(AAS),

∴CN=AM,

∵∠AMB=∠ANC=120°,

∴∠PMB=∠QNC=60°,

八年级上册数学阶段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阶段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3(2-=- (B )332-=- (C )3)3(2±=± (D )332±= ★2.若n 40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 (A )10 (B )9 (C )4 (D )0 ★3.已知x 有两个平方根,且3=x ,则x 的值为【 】 (A )9 (B )3 (C )-3 (D )±3 ★4.下列实数是无理数的是【 】 (A )1- (B )0 (C )2 1 (D )3 ★5.估计16+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6.下列各数:3.14159, 3 8, 0.131131113…, π-, 25, 7 1 中,无理数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7.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2(2--与 (B )382--与 (C )2 1 2- -与 (D )22与- ★8.若0>a ,且y x y x a a a -==则,4,2的值为【 】

第11题 第12题 (A )2 (B )2 1 (C )1- (D )1 ★9.24+m x 可以写成【 】 (A )24x x m ÷ (B )()2 12+m x (C )()2 4m x x ? (D )24x x m + ★10.下列多项式相乘结果为1832--a a 的是【 】 (A )()()92+-a a (B )()()92-+a a (C )()()63-+a a (D )()()63+-a a ★11.如右图,已知∠1=∠2,BC=EF,欲证 △ABC ≌△DEF,则需补充的一个条件 是【 】 (A )AB=DE (B )∠ACE=∠DFB (C )BF=EC (D )AB ∥DE ★12.如图,BE,CD 是△ABC 的高,且BD=EC, 判定△BCD ≌△CBE 的依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HL ★13.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 三边为直角边向外作三个等腰直角三 角形,则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 间的关系是【 】 (A )321S S S += (B )2 32 22 1S S S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测试题全套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班级姓名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下图分别是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请填一填。 2.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3. 从左面看有()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有()个正方形,从正面看有()个正方形。 4.若干小方块堆在一起,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1)搭成这个立体图形至少要用()块小方块。 (2)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最多要用()块小方块。 5. (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2)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3)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2.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形体摆一摆,要求从正面看到,从左面看到,从上面看到 ,下面摆法中()符合要求。 3.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 ,从上面看形状是,共有()种搭法。 .6 C 三、连一连。 1. 从正面看从右面看从上面看 2.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3.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4. 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四、摆一摆、画一画。 1.摆一摆,用方格纸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2.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单元自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空。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 2.写出符合要求的最小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既是2和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3.要使17□50同是被2、3、5的倍数,□最大能填( )最小能填( )。 的因数有( )这些因数中,(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6.3007至少要加上( )就是3的倍数。 7. 如果a 的最大因数是19,b 的最小倍数是1,则a+b 的和的所有因数有( )a-b 的差的所有因数有( ) 8.有因数3,也是2和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45,这三个奇数分别是( )、( )和( )。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既是质数也是偶数。 ( ) 2.一个合数最少有3个因数。 ( ) 3.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4.A ÷B=5,所以A 是B 的倍数,B 是A 的因数。 ( ) 5.在五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必有一个是5的倍数。 ( ) 6.523的个位上是3,所以523是3的倍数。 ( ) 7.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 ) 8.一个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个位上一定是0。 ( )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老师相信 你一定又有新的收获吧,快来检验一下吧!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综合练习题

五下综合练习 姓名 一、填空。 1、 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4.6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6升=( )毫升 400分=( )时 73平方千米=( )公顷 3、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条绳子的( ),每段是( )米。 4、把一根100厘米长的铁丝,做成一个长8米,宽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下( )厘米。 5、一块长方形铁皮,长6分米,宽5分米。从四个角上各剪下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后,可 以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这个水箱的容积是( )升。 6、18÷( )= =( )÷5=( )[小数] 7、在 、 、 、 、 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8、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是150平方米,它的棱长是( )米,体积是( )立方米。 9、至少要用(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10、把5米长的绳子剪去15 米,还剩下( )米。 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15 ,还剩下( )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它的体积一样大。…………………………( ) 2、 吨既可表示为1吨的 ,也可表示3吨的 。 ………………………………( ) 3、边长是自然数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一定是合数。……………………………………( ) 4、比 小而比 大的分数只有 。………………………………………………( ) 5、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几组数中,只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是( )。 ① 13和91 ② 26和18 ③ 9和85 ④ 11和22 2、把50克盐放入2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A. 41 B. 51 C. 3 1 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 米,第二根截去绳长的 ,哪根截去的多?( ) ① 第一根 ② 第二根 ③ 不能确定 4、a 和b 都是自然数,而且a=4b ,那么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 4 ② b ③ a ④ ab 5、下面两个图形分别表示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右侧面,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单位:厘米) ① 36立方厘米 ② 12立方厘米 ③ 18立方厘米 7 211069116325128729443414311811611 7 6 2 3 2

高中数学综合训练系列试题

高中数学综合训练系列试题(15)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理)复数Bi A i mi +=+-212(m A B∈R ) ,且A+B=0,则m 的值是( ) A 2 B 32 C -3 2 D 2 (文)已知集合{}{}|12,|35A x a x a B x x =-≤≤+=<<,则能使A B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4a a <≤ B {}|34a a << C {}|34a a ≤≤ D ? 2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2π B π C 2π D 4 π 3 不等式组?? ? ??≥≤+≤+-.1,2553, 034x y x y x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图形是( ) A 第一象限内的三角形 B 四边形 C 第三象限内的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4 如图所示,在两个圆盘中,指针在本圆盘每个数所在区域的机会均等,那么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奇数所在区域的概率是( ) A 49 B 29 C 23 D 13 5 已知()321 233 y x bx b x =++++在R 上不是单调增函数,则b 的范围( ) A 1b <-或2b > B 1b ≤-或2b ≥ C 21b -<< D 12b -≤≤ 6 (理)平面向量也叫二维向量,二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可以推广到n(n ≥3)维向 量,n 维向量可用(x 1,x 2,x 3,x 4,…,x n )表示 设a r =(a 1, a 2, a 3, a 4,…, a n ),b r =(b 1,

b 2, b 3, b 4,…,b n ),规定向量a r 与b r 夹角θ的余弦为cos n i i a b θ= ∑ 当a r =(1, 1,1,1…,1),b r =(-1, -1, 1, 1,…,1)时,cos θ= ( ) A n n 1 - B n n 3- C n n 2- D n n 4 - (文)m R n ∈,a r 、 b r 、 c r 是共起点的向量,a r 、 b r 不共线,c ma nb =+r r r ,则 a r 、 b r 、 c r 的终点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1-=+n m B 0=+n m C 1=-n m D 1=+n m 7 把函数x sin 3x cos )x (f -=的图象向左平移m 个单位, 所得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则m 的最小值为 ( ) A 65π B 32π C 3π D 6 π 8 已知关于x 的方程:a x x =-+242log )3(log 在区间(3,4)内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47[log 2 +∞ B +∞,47(log 2) C )1,4 7 (log 2 D ),1(+∞ 9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201210864=++++a a a a a ,则1193 1 a a - 的值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10 下面四个命题: ①“直线a ∥直线b ”的充要条件是“a 平行于b 所在的平面”; ②“直线l ⊥平面α内所有直线”的充要条件是“l ⊥平面α”; ③“直线a b 为异面直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直线a b 不相交”; ④“平面α∥平面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α内存在不共线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 (理)已知椭圆E 的离心率为e ,两焦点为F 1 F 2,抛物线C 以F 1为顶点,F 2为焦点, P 为两曲线的一个交点,若 e PF PF =| || |21,则e 的值为( ) A 33 B 23 C 22 D 3 6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B D E C A 八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试 卷 数 学 2018.1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形的是 A B C D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25a a a += B .325a a a ?= C .23 6 (2)6a a = D .623a a a ÷=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DNA 最早发现于衣藻叶绿体,长约0.00005米.其中,0.0000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4 0.510-? B .4 510-? C .5 510-? D .3 5010-? 4.若分式 1 a a +的值等于0,则a 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 5.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D ≌△ACE ,其中B ,C 为对应顶点,D ,E 为对应顶点,下列结论不. 一定成立的是 A .AC =CD B .BE = CD C .∠ADE =∠AED D .∠BAE =∠CAD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它的底角的大小为 A .70° B .40° C .70°或40° D .70°或 55° 7.已知2 8x x a -+可以写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则a 可为 A .4 B .8 C .16 D .16-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原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于A 点,B 点.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P 点.若点P 的坐标为(a ,b ),则 A .2a b = B .2a b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 40分钟满分:100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9.87升=()毫升27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容积单位。 (1)小朋友每天要饮水1100()(2)一瓶洗发液约有500() (3)小军家每月用去食用油6()(4)一桶酸牛奶约有1.25() 3、最小自然数是(),最小奇数是(),最小质数是(),最小合数是(),用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最大四位数是()。 4、长方体是()个面,()条棱,()个顶点。 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6、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是最小的质数,个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数是()。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36cm,它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8、3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3个偶数分别是()、()、()。 9、一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4.5立方分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5立方分米,木料的长有()分米。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0是所以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2、一个自然数,如果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 3、2是偶数,也是质数;9是奇数,也是合数。() 4、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这个数的约数大。() 5、个位上是0的多位数一定有因数2和5.。() 6、有9÷6=1.5的算式中,6能够整除9。() 7、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8、两个奇数的和还是奇数。()

9、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10、一个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一只水桶可以装15升水,就是说水桶()是15升。 A、容积 B、容量 C、体积 2、用棱长为1cm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较大正方体,需要这样的小木块()个。 A、2 B、4 C、8 3、两个质数的和是()。 A、奇数 B、偶数 C、奇数或偶数 4、表示鱼缸中金鱼条数的数是()。 A、奇数 B、分数 C、自然数 5、物体所占()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A、空间 B、位置 C、面积 6、把一根长方体的木料,等分成2段,表面积增加了()。 A、1个面 B、2个面 C、4个面 7、421减去(),就能被2、3、5分别整除。 A、1 B、11 C、21 8、1.5立方米=()立方分米 A、15 B、150 C、1500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 A、2 B、4 C、8 10、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50() A、立方米 B、立方分米 C、立方厘米 四、按要求解答下列各题。(17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小军今年a 岁,小华今年(a-3)岁,再过x 年后,他俩相差( )岁。 A .a-3 B .3 C .x D.x-a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 千米。下列方程不正确的是 ( )。 A.65X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 ) X4=480 3、x 的3倍比它的2倍多8.5,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x-2x=8.5 B.3x+8.5=2x C.2x-8.5=3x 4、食堂运来6袋大米,每袋50千克,吃4天后,还剩116千克,则平均每天吃( )千克。 A. 44 B. 45 C. 46 二、解方程 12x-33=15 78-6x=12 5x+6.2=10.8 55÷2x=5.5 8x+2x=20.2 3x=2x+5 三、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1. 2. 3.长方形的周长是26m 。 4.梯形的面积是28平方分米。 x 米 x 米 x 米 x 米 x 米 48米 4m x cm 4 cm

x m 8 cm 四、解决问题。 1.小华和小江同时装配机器,小华每天装配24台,小江每天装配20台。经过多少天他们共装配352台?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6分) 3.张村和李村合修一条道路,他们各从本村的一端开始同时施工,16天完成。完工时,张村比李村多修了80米。张村平均每天修75米,李村平均每天修多少米?(6分) 4.两只蜗牛同时从相距2m的两处向对方爬去,大蜗牛每分钟爬行3cm,小蜗牛每分 钟爬行2cm。几分钟后两只蜗牛还相距50cm? 5.小米去爬山,上山花了45分钟,原路下山花了30分钟,上山每分钟比下山每分钟少走9米,求下山的速度。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D C B A 第8题 抚远四中八年级英语班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 (x 2)3=x 5 B 、3x 2÷2x=x C 、 x 3·x 3=x 6 D 、(x+y 2)2=x 2+y 4 3.已知M (a ,4)和N (3,b )关于x 轴对称,则2011)(b a +的值为 A .-1 B .1 C .-20117 D .20117 4.如图,在△ABC 中,AD=BD=BC ,若∠C=25°,则∠ADB 的度数是( ) A. 80o B. 60o C. 50o D. 100o 5. 如图,在△ABC 中,AB=AC ,∠C=30°,∠BAD=90°, AD=4cm ,则BC 的长为 A .4cm B .8cm C .10cm D .12cm 6.已知x 2+kxy+64y 2 是一个完全式,则k 的值是( ) A . 8 B .±8 C .16 D .±16 7.已知 , ,则 的值为( )。 A 、9 B 、 C 、12 D 、 8.如图,△ABC 中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D 、E ,AE=3cm ,△ADC?的周长为9cm ,则△ABC 的周长是( )A .10cm B .12cm C .15cm D .17cm 9. 如图,在△ABC 中,A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 上任意一点到点C 、B 距离相等;②AD 上任意一点到边AB 、AC 距离相等;③BD=CD ,AD ⊥BC ;④∠BDE=∠CDF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10、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 若同向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 A. a b b +倍 B. b a b +倍 C.b a b a +-倍 D. b a b a -+倍 二、精心选一选(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1纳米=0.000000001米,7.5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 (3)π-= ;若分式2 4 2--x x 的值为0, 则x 的值为 .当x 时,分式 2 2 -+x x 有意义。 1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8,周长为______. 14、把216a +-分解因式__________。 15. 如图,∠AOB=30°,OC 平分∠AOB ,P 为OC 上任意一点; PD ∥OA 交OB 于D ,PE ⊥OA 于点E ,若OD=4 ,则PE=__ __. 16、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7. 计算(-3x 2y 2)2·(2xy)3÷(xy) 2 =____;()1 3 143272π-??---+ ? ?? ______. 18. 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______边形. 19、.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 33 x m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 . 20.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一个动点,连接BP 、GP ,则△BPG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三、用心画一画、算一算(共20分) 21.(本小题6分)作图题(不写作图步 骤,保留作图痕迹).如图,OM,ON 是 两条公路,A,B 是两个工厂,现欲建一个仓库P ,使其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且到两工厂距离相等,请你确定该仓库P 的位置。 22.计算与 解方程(每题6分) (1)x x x x x x x x 4)44122(22-÷+----+ (2) 解方程求x :11 4112 =---+x x x (第21题) O N M · ·A B 第20题图 A B C D (第5题图) C (15) P D A B E O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习题集 《数据收集整理》 一、下面的统计表记录的是二年级(1)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 1.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的人最多。 2.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打游戏机的人数比喜欢读课外书的多()人。 3.你在课余时间喜欢()。 4.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想给同学们提那些建议? 二、调查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玩具。

1.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的人数最少。 2.我喜欢()玩具,喜欢这种玩具的有()人。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4.玩具厂要生产玩具,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玩具厂多生产哪种玩具,为什么? 表内除法(一) 一、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一)()

(二)() (三)() (四)() 考查目的:使学生从直观上认识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 解析:这道题目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是最基础的题目,从图上可以很明确看出第一种是把8分成了3,3,2;第三种是把14分成了3,3,3,3,2;第四种是把19分成了5,9,5。只有第二种是把8分成了4和4,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 答案:(一)× (二)√ (三)× (四)× 二、圈一圈,分一分。 (一)分桃子 1.把16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2.把16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3.把16个桃子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二)分苹果 1.把()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2.把()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3.把()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个。 4.把()个苹果,平均分成9份,每份()个。 5.把()个苹果,平均分成18份,每份()个。 三、看图填一填。 (一)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分数的意义 (2 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2个小组占全班人数的()。这里的单位“1” 是()。 (3)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m。 (4)女职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男职工占全厂人数的() 二、判断。 (1)分数单位是的分数有7个。() (3)一堆苹果的一定比另一堆苹果的多。() 三、选择。 (2)把一根木料锯成5段,锯下一段所用的时间是完成这项工作所用时间的() A、B、C、D、 (4)1kg糖溶化在水中,糖是糖水的() A 、 B 、C、 四、思考。 1、将分数这样循环排列下去,第50个分数是哪能个数。 2、把红花、黄花、紫花按红、红、黄、黄、黄、紫、紫的顺序排列。 (1)第101朵是什么颜色? (2)101朵花中有多少朵黄花? (3)黄花占101朵花的几分之几? 分数的意义(二) 一、填空 1、=()÷()()÷27= 5÷()= 23÷49= 二、判断。 1、把一个正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后,每一小块占正方形的。() 三、选择

1、把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第段是全长的(),每段长()m。 3、7分是1时的(),7kg是1吨的(),7个月是一年的()。 四、应用题。 五(1)班一共有50名同学,其中男生27名。 (1)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四、思考题。 1、在100 m的道路两侧,每隔2m栽一棵树,按一棵柳树,两棵杨树的规律栽树。柳树、 杨树各占植树总数的几分之几? 2、6kg糖果,均匀地装在4个袋子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kg 糖果?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袋糖果? 分数的大小比较 真分数、假分数 一、填空。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4、分母是7的最小假分数是()。 5、在中,a是自然数,当a小于()时,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是假分数;当a是()的倍数是,能化成整数。 二、判断。 2、m、n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当m>n时,是真分数。()

高中数学选修1-2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数学月考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A.1845a a a a +<+ B. 1845a a a a +=+ C.1845a a a a +>+ D.1845a a a a = 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A.“若33a b ?=?,则a b =”类推出“若00a b ?=?,则a b =” B.“若()a b c ac bc +=+”类推出“()a b c ac bc ?=?” C.“若()a b c ac bc +=+” 类推出“ a b a b c c c +=+ (c ≠0) ” D.“n n a a b =n (b )” 类推出“n n a a b +=+n (b )” 3.复平面上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中,C B A 、、所对应的复数分别为i 32+、i 23+、 i 32--, 则D 点对应的复数是 ( ) A.i 32+- B.i 23-- C.i 32- D.i 23- 4. 已知向量)3,5(-=→ x a , ),2(x b =→ ,且→ → ⊥b a , 则由x 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A.{2,3} B. {-1, 6} C. {2} D. {6} 5.已知数列 ,11,22,5,2,则52是这个数列的 ( ) A.第6项 B.第7项 C.第19项 D.第11项 6. .对相关系数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r 越大,线性相关程度越大 B .||r 越小,线性相关程度越大 C .||r 越大,线性相关程度越小,||r 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大 D .||1r ≤且||r 越接近1,线性相关程度越大,||r 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小 7.2020 )1() 1(i i --+的值为 ( ) A.0 B.1024 C.1024- D.10241- 8.确定结论“X 与Y 有关系”的可信度为99℅时,则随即变量2 k 的观测值k 必须( ) A.大于828.10 B.小于829.7 C.大于635.6 D.大于706.2 9.已知复数z 满足||z z -=,则z 的实部 ( ) A.不小于0 B.不大于0 C.大于0 D.小于0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②归纳推理是由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④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⑤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八年级上数学试题

欢迎访问h t t p ://b l o g .s i n a .c o m . c n /b e i j i n g s t u d y 北京市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 年 级 数 学 2010.1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实数2-,0.3, 1 7 ,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面4个图案,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无论x 取什么实数值,分式总有意义的是 ( ) A. 21x x + B .2 2)2(1+-x x C .112+-x x D .2+x x 4.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A. 2 3a B .31 C .75 D .31 5.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 6.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7.已知在不透明的盒子内装有24张即开型奖券,其中有4张印有“奖”字,抽出的奖券不再放回.小明连续抽出 4张,均未中奖,?这时小亮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抽出1张,那么小亮中奖的可能性为 ( ) A. 241 B .16 C .15 D . 2 1 8.如图,已知△ABE ≌△ACD ,∠1=∠2,∠B=∠C ,则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 A .AD=DE B .∠BAE=∠CAD C .BE=DC D . AB=AC A .2 230x x --= B .2210x y --= C .0)7(2 =+-x x x D .02=++c bx ax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填一填。 1.50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 5.1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7.24=1×24=2×()=()×()=()×() 8.在0、1、0.8、25.2、35、-4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7.3×0.4=1.2 ,3是1.2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2.自然数包括()。 A.质数、合数 B.因数和倍数 C.奇数和偶数 3.2是最小的()。 A.合数 B.质数 C.自然数 D.偶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 1、1的因数有()个,7的因数有()个,10的因数有()个。 2、一五,一十,十五,二十……这们数数,数出来的数都是()的倍数,第12个数是() 3、100,98,96,…,8,6,4,2。这列数中,每个数都是()的倍数,第15个数是()。 4、(1)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1)橡皮的体积约是10() (2)影碟机的体积约是22() (3)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6、1.02m3=()dm3960dm3=()m36270cm2=()dm236000cm3=()dm38.63m2=()md223 md 2=()cm2 4L=()m L 4800 m L=()L 35 dm3=()m L 8.04 dm3=()L=()m L 785 m L=()cm3=()dm3 7、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二、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是1,2,3,…的因数。() 2、8的倍数只有16,24,32,40,48。() 3、36÷9=4,所以36是9的倍数。() 4、5.7是3的倍数。() 5.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6.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7.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8.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9、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10、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11、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12、分数都比整数小。() 13、假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 14、如果b是a的2倍(a≠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位数是b。() 15、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16、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17、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 18、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19、最小的质数是1. () 三、解决问题: 1、一个数是42的因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20cm 的小纸箱,在所有的棱上粘上一圈胶带,至少需要多长的胶带?

高一数学必修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4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25sin( 的值是 ( ) A . 2 2 B .2 2 C . 2 1 D . 2 3 2.若直线经过A (23, 9)、B(43, 15)两点, 则直线A B 的倾斜角是( ) A .45° B .60° C .120° D .135° 3.幂函数)(x f 的图象过点 21,4,那么)8(f 的值为( ) A. 42 B. 64 C. 22 D. 64 1 4.为了得到函数)4 2sin( x y 的图象,只需把函数x y 2sin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A .向左平移 4 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 4 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8 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8 个单位长度 5. 已知a 、b 是非零向量且满足(2) a b a ,(2) 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是( ) A . 6 B .3 C .32 D .65 6.已知两直线m 、n ,两平面α、β,且 n m ,.下面有四个命题 1)若n m 则有,// ; 2) //,则有若n m ; 3) 则有若,//n m ; 4)n m //,则有若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7.若直线03)1(:1 y a ax l 与直线02)32()1(:2 y a x a l 互相垂直,则a 的值是( ) A.3 B. 1 C. 0或2 3 D. 1或3 8.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为:(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含答案)(免费)

xx 学校八年级下模拟入学试卷 数 学 试 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测试范围:八年级上数学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C ) A.3cm,4cm,8cm B.5cm,6cm,11cm C.5cm,6cm,10cm D.3cm,8cm,12cm 2.如图,△ABC 中,∠C=90°,AC=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AB=6 cm ,则△DEB 的周长为 ( B ) A .40 cm B .6 cm C .8 cm D .10 cm 第2题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C ) A .13 B .18 C .18或21 D.21 4.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 ≌△ACD 的条件是( B ) A .AB =AC B .BD =CD C .∠B =∠C D .∠BDA =∠CDA 8. 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D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第4题 2 1D C B A C A

l 2 l 1 l 3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9.若把分式xy y x 2+中的x 和y 都扩大3倍,且0≠+y x ,那么分式的值( C ) A 、扩大3倍 B 、不变 C 、缩小3倍 D 、缩小6倍 10.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垂足为F ,DE=DG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 的面积为( B ) A. 11 B. 5.5 C. 3.5 D. 7 11.如图,∠ABD 、∠A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若∠A=50°,∠D=10°,则∠P 的度数为( B ) A.15° B.20° C.30° D.25° 12.已知a 、b 、c 、d 都是正数,且,则与0的大小关系是 (C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解因式:a 3b-2a 2b 2+ab 3= .{ab (a-b )2 } 14. 如图,已知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BE 、CD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4 对。 第14题 第16题 15. 若a 、b 满足2=+a b b a ,则2 2224b ab a b ab a ++++的值为2 1 16. 如图,△ABC 中,AB=AC ,∠A=36°,D 是AC 上一点,且BD=BC ,过点D 分别作 DE ⊥AB 、DF ⊥BC ,垂足分别是E 、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DE=DF ;②点D 是AC 的中点;③DE 垂直平分AB ;④AB=BC+CD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把你认 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①③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14-2015年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从199起,连续写5个奇数(),从388起,连续写5个偶数() 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6.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 奇数+偶数=(??? ) =1×24=2×()=()×()=()×() 8.在0、1、、、35、-4这些数中,自然数有( ) 9.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既不是质 数也不是合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 10.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合数都是2的倍数。() 6.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 ×= ,3是的因数。()

8.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倍数。( ) 和9 和70 和100 和60 2.自然数包括( )。 A.质数、合数 B.因数和倍数 C.奇数和偶数 是最小的( )。 A.合数 B.质数 C.自然数 D.偶数 4.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积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一个奇数要( ),结果才能是偶数。 A.乘3 B.加2 C.减1 6.一个合数,它是由两个不同的质数相乘得来的,这个合数至少有( )因数。 D.不能确定 四、找一找、连一连。 五、想一想,写一写。 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 个)。 9 因数: 倍数:

高中数学必修综合试卷及答案

民族高级中学高二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2个,每个5分,共60分) 1.若集合A={1,3,x},B={1,2 x },A ∪B={1,3,x}则满 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有( ) (A ) 1个 (B ) 2个 (C )3个 (D ) 4个 2.若函数y=f (x )的定义域是[2,4],则y=f (12 log x ) 的定义域是( ) (A ) [12 ,1] (B ) [4,16] (C )[116,1 4 ] (D )[2,4 ] 3.设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当[0,)x ∈+∞时f (x )是增函数,则(2),(),(3)f f f π--的大小关系是( ) (A )()f π>(3)f ->(2)f - (B )()f π>(2)f ->(3)f - 2)- (D )()f π<(2)f -<(3)f - 4.0.7log 0.8a =, 1.1log 0.9b =,0.91.1c =,那么( ) (A )a <b <c (B )a <c <b (C )b <a <c (D )c <a <b 5、已知点(1,2),(3,1)A 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6、 两直线330x y +-=与610x my ++=平行,则它们之间的 距离为( ) A .4 B . 21313 C .51326 D 7 1020 7.直线3x-4y-4=0被圆(x-3)2+y 2=9截得的弦长为( ) (A)2 2 (B)4 (C) 2 4 (D)2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a ∥b ,则a ∥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