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速公交(BRT)系统模式研究

快速公交(BRT)系统模式研究

快速公交(BRT)系统模式研究
快速公交(BRT)系统模式研究

快速公交(BRT)系统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03-05T14:24:34.6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作者:周少敏[导读] 快速公交发源于南美城市的一种具轨道精神的运输方式,全球已超过50个城市使用。总所周知未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和路权问题,利用现代公交车技术,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专用道,再配合智能型运输系统,采用轨道运输的运营调度管理模式,其明显在施工期间、兴建成本、车辆行驶速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中国重庆 400074)

摘要:快速公交发源于南美城市的一种具轨道精神的运输方式,全球已超过50个城市使用。总所周知未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和路权问题,利用现代公交车技术,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专用道,再配合智能型运输系统,采用轨道运输的运营调度管理模式,其明显在施工期间、兴建成本、车辆行驶速度、运营调度弹性上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快速公交;人文设计;工程规划;智能交通

1 快速公交(BRT)概述

快速公交发源于南美城市的一种具轨道精神的运输方式,为了达到轨道的目的,路段采用了专用和混用的路权,随着车流量的大小灵活的变控车道的利用率,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行驶平均速度;采用站外或者车上收费,类似于轨道收费和票证系统,避免传统公交上车需要打卡,过分拥堵导致在具体车站停留过长时间,配合车站出入口的闸机式设计,旅客可以迅速的上下车,提高运输效率;以人为本,采用低地板无障碍设计,与站台等高,车辆一般包含18m和12m两种型式,配合需求决定使用种类,塑造人性公交轨道之景象;快速公交每三到五分钟一班车,以密集的班次节省旅客等待时间,设计服务完善,由屏蔽门、玻璃护栏。自动售票机、验票闸门和旅客信息设备;另外快速公交智能运输系统(ITS)技术,提供准确可到的到站时间,离站时间和实时的提供乘车的信息[1]。通过使快速公交延滞和路口等待时间最小,规划BRT优先号志,路段稳定速率,让车辆优先通过路口,吻合路权问题和极大程度增加效率,让绿色采用公共出行成为潮流,人心所向。

2 快速公交(BRT)优势

快速公交(BRT)为一种以轨道思维运行的大众运输工具,是一种大量快速运输工具,单向每小时可运送3,000~20,000人;班次密集,尖峰班距约3~5分;路线规划弹性极高,具公交车路线的规划弹性;可及性佳,可配合地区道路特性;准点准点性,配合智慧化车辆、BRT专用道及路口优先号志达成;工期短 1~2年可完成一条路线,相比于轨道建设或MRT,其工期约5~10年;经费低,每公里约0.1~0.4亿元,MRT约3-8亿元;利用工期短、经费低的特性,可快速构建都会区完整大众运输路网,适合做都会区交通运输骨干。快速公交能快速形成都会区完整大众运输路网,形成市民习惯,培养大量运输运量,构建永续的轨道系统。短工期,低成本,高弹性的三大优势足以立即解决交通问题。我国广州广州,厦门,台湾台中已全部达到部分或全部专用道,隔离候车空间,采用新式联结公交车,达到水平上下车,路口立体交叉或优先号志和车外收费等功能,但是不得提出我国的车站设计没有鲜艳特色,采用中规设计基本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是漠视了交通其实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巴西经典的BRT采用管状车站设计,另一个国际典范是哥伦比亚的Bogota,子车站设计能有效避免搭错路线天桥设计保障行人立体穿越的安全性。[2]墨西哥城,厄挂多基则采用简化设计,我国北京,杭州,常州,济南和郑州等结合了当地特设,呼应政府倡导,这些都是值得肯定。

3 快速公交(BRT)系统工程规划

快速公交系统工程规划包含线路工程,车站工程,车辆段工程,车辆工程和智能交通工程,多个系统间相互合作。(1)线路工程

考虑BRT车辆于车站段煞车启动频繁,若采柔性铺面恐将造成铺面维修频繁,建议采用刚性铺面。于道路段,若采刚性铺面则整体建设成本、施工期程、交通维持皆产生重大影响,基于上述并考虑路段之行驶舒适性,道路段采柔性铺面,站台及车辆段采刚性铺面。路权设计则有岛式站台,中央测试站台和快车道等,利用中央分隔带可以保障下下乘客。(2)车站工程

车站基本设施是由候车亭、屏蔽门、站名标志、自动售票机、检票闸门、无障碍设施、座椅、公用电话、垃圾筒、紧急对讲机及紧急停车按钮、广告、各项信息系统设备、节能环保设施等组成,保障服务质量,提高运输效率。(3)车辆段工程

车辆段下设有四个项目部,分别为场站一,二部,机电项目部,工艺设备部,更项目部工作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合作,保证系统协调运行。

(4)车辆工程

考虑车辆购置、维护、转售成本,评估车辆耐用性和燃料补给站的形式、成本,同时不可忽视废气排放标准、噪音及其他污染的严格监控,以节能减碳,绿色交通之目标进行车辆系统规划。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深入人心,采用低底盘公交车,配合车站岛式月台及侧式月台的布设,采用双开门车,并配置车上动态及静态信息系统

(5)智能交通工程

专用时相:指特别提供BRT行经交叉路口时之优先号志控制系统,通过BRT之专用时相提供BRT与其他车流行进之区隔,使用时机用于具有专有路权之BRT型式,或用于提供BRT左转(右转),运用于同一道路上其他车流量亦较多之路段。绝对优先:当班次车辆通过路口时,车辆上车载机与路侧侦测设备(DSRC)连动,启动优先号志,号志常绿,车辆通过路口。相对优先(条件式优先):当班次车辆实际到站时间,落后原订时刻表达一定程度,即误点达一定程度时(例如与前班车距超过1又1/2班距条件),下个路口便启动优先号志,以减少班次延误时间,提高准点性,换言之,若班车准时或提早到站时,则不启动优先号志,藉此减少对其他方向车流之影响。[3]

车站出入口:提供静态路线地图、换乘信息、收费方式及实时公交车到站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