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精神障碍中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严重的几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伴有幻想,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统称,泛指各种因素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例如AD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不仅涉及到如何防治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还研究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症状:是一场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感觉sensation: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

知觉perception: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食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涉及两个不同器官的,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是来自于外部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是幻觉内容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生动、鲜明,故患者常常述说是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并对此深信不疑且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是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特点是幻觉内容往往比较模糊、不清晰和不完整,故患者常常描述为没有通过耳朵或眼睛,大脑内就隐约出现了某种声音或影像。虽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往往仍然比较肯定的相信其内容。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主要为思维过程的联想和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思维化声、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和强迫思维。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说话主题随境转移,也有音联,意联。

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ought:思维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间缺乏内在联系。

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患者无意识障碍,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中断。

强制性思维forced thinking:是思想联想的自住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c thinking:推理缺乏逻辑性,因果倒置,推理离奇,不可理解。

强迫思维obsessive thinking: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妄想delusion: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它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其特点包括①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仍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涉及患者本人,且与各人有利害关系;③妄想内容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体的心理观象,并非集体信念;④妄想内容与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有关,且通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物理影响妄想delusion of physical influence:又称被控制感,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内心被揭露感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又称被洞悉感,患者感到内心所想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也没有用文字书写出来,但被别人都知道了,但不能描述他们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超价观念/优势观念overvalued idea: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一定事实根据,不十分荒谬离奇,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推理错误。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可明显地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其与妄想的区别在于其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错构paramnesia:指在以往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由于记忆障碍,因而虚构内容自己不能记住,常常变化且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痴呆dementia: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人格全面受损,但无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情感淡漠apsthy: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接关系的事情也如此。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协调。

意志减退hypobulia:意志活动减少,患者表现动机不足,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事物都意志消沉不原活动。

木僵stupor:动作行为和语言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的肢体仍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能维持长时间不动。

强迫动作compulsion:指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做某种动作行为,如果不重复,患者往往焦虑不安,如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检查等。强迫动作多与强迫思维有关,常见于强迫症。

谵妄delirium: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发展迅速,又叫急性脑综合征。

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s: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并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往往昼轻夜重。

自知力insight: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前者称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等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由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引起的,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障碍等。两者往往不能截然分开。

谵妄delirium/急性脑病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痴呆dementia/慢性脑病综合征chronic brain syndrome: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柯萨科夫综合征Korsakoff’s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过去曾成为多发性梗死型痴呆。与AD比较,VD起病较急,病程可呈阶梯式恶化且波动较大;较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较少见,早期自知力存在,可伴发抑郁、情绪不稳和情感失控等症状;认知功能缺损通常较局限,记忆缺损可能不太严重;Hachinski评分≥7分。瓦解症状群: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是精神分裂症显症期五大症状群之一。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可分为抑郁障碍和双向障碍两个主要疾病亚型。其临床特征是:①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②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③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最常见的是抑郁症。

双向障碍bipolar disorder BPD: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称为双向障碍。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建起通常完全缓解,最典型的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波动幅度小,每次波动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恶劣心境dysthymia:原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躯体不适症状较常见,如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症状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但无明显生物学改变的症状。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患者有求治要求,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有自知力,未达到抑郁发作程度。通常始于成年早期,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症状及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恐惧症phobia: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为影响其正常生活。

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幽室恐惧症/旷野恐惧症/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离家或独处,害怕处于被困、窘迫或无助的环境,患者在这些自认为难以逃离、无法获助的环境中恐惧不安。这些环境包括各种公共场所以及各种空旷的地方。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其核心症状是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的社交行为,并在相应的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紧张不安,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

特定恐惧simple phobia:指患者的恐惧局限于特定的物体、场景或活动。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可能要面对恐惧刺激的预期焦虑,面对时的恐惧,为减少焦虑的回避行为。一般在同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现。

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两种形式。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 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min,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

自由浮动性焦虑free-floating anxiety:部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

预期焦虑:部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担心的也许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将会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称为预期焦虑。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基本特征是患者表现为来源于自我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多数患者认为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没有必要或异常的,是违反自己意愿的,强迫与反强迫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患者可表现出仪式行为,此时焦虑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脑、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症状时轻时重,波动与心里社会因素有关,病程多迁延。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症状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病程多为慢性波动病程。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和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Briquet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查无实据的躯体主

诉自少2年,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拒绝多名医生的忠告与保证,不遵医嘱;注意集中于症状本身及其影响,过度使用消除症状的药物;症状及其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somatoform autonomic dysfunction:本病特征为患者有明确的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常常主诉为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患者坚持这些症状归咎于某以特定的器官或系统患了严重的疾病,并由此而感到痛苦。

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somatoform pain disorder: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疼痛的发生与情绪冲突或心里社会问题有关;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

疑病障碍hypochondriasis:特征是患者多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心,且存在先占观念,坚持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进行性躯体疾病,正常的感觉被患者视为异常,患者很苦恼;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一或两个器官或系统。

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 disorders/癔症hysteria:是由于明显地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共同特点是不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躯体感觉以及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 amnesia: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遗忘可以使部分性或选择性,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

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表现为患者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往往是离开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到外地旅游,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日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简单的社交接触依然保持,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完全回忆。

分离性木僵dissociative stupor:常在精神创伤之后或被创伤体验所触发,患者出现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检查找不到躯体疾病的证据,一般数十分钟即可自行缓解。

出神与附体trance and possenssion disrders:表现为暂时性得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对过程有全部或部分遗忘。

附体状态:出于出神状态的人,如果其身份为神灵、鬼、他人或者已死去的人所替代,声称自己是某神或已死去的某人在说话,则称为附体状态。

法医学名词解释

法医学名词解释 1.假死:人体生命功能处于极其危弱的状态,循环呼吸和脑的机能活动高度抑制,用一般 临床检查方法查不出生命指征,以致被误认为死亡,这种状态即假死。 2.脑死亡:指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完全丧失,也称全脑死亡。 3.早期尸体现象:指死后24小时内,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的影响,出现几种相关的死 后变化。主要包括:肌肉松弛、尸僵、尸体痉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斑、尸冷、姿容和自家消化等。 4.尸斑:死后血液循环停止,心血管血液因其本身重力,坠积于尸体低下部位的血管内, 并透过该处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斑痕,称尸斑。出现初为云雾状、团块状,逐渐融合成片状,一般死后1-2小时开始出现,颜色与死因有关。 5.皮革样化:尸体局部表面,尤其是湿润的伤面和黏膜面,水分蒸发较快而局部干燥、变 硬,呈淡黄色或黄褐色,如羊皮纸样外观,称为尸体的局部干燥/皮革样化。 6.挫伤:由致伤物作用于皮肤,造成皮内或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皮内或者皮下出血为主要 改变的闭合性损伤。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表皮剥脱、局部肿胀和炎症反应。 7.挫裂伤:由钝器打击形成的创伤,由较强大暴力致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甚至肌肉直至内 脏器官破裂的开放性损伤。 8.竹打中空:棍棒打在躯干、肢体等皮下组织较厚的部位,常形成中间苍白、两边平行的 条状镶边型挫伤带,俗称“竹打中空”,又称中空性皮下出血。 9.试切创:在主要切创附近与之平行的表浅切创,仅见于自杀。 10.挥鞭样损伤:交通事故时,由于车体和车内人员的骤然加速或减速以及头部的惯性作用, 使颈部前后过屈或国伸,导致颈椎颈髓及脑组织受到牵拉、扭转、断离及压迫,造成颈椎半脱位,颈髓受压或挫伤,即挥鞭样损伤。多发于第5-6颈椎,其次为第1颈椎。 11.擦伤:表面粗糙的致伤物与体表摩擦使表皮的一部分或全部剥脱和缺损,又称表皮剥脱。 12.八字不交:当缢死者缢绳的着力部位在颈前部,多在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绕向颈部左 右两侧,斜行向后上方,沿下颌骨角,经耳后越过乳突,升入发际,达头枕部上访而形成提空。 13.水性肺水肿:因溺水者剧烈呼吸使溺液、黏液、空气三者在气道内混合而成泡沫,又因 吸气力量大于呼气力量,泡沫状溺液吸入肺泡而不易呼出形成。这是种生活反应,是溺死的主要征象之一。 14.热作用呼吸综合征:火烧现场中活着的人体具有呼吸功能,热作用于呼吸道产生损伤的 征象反映了生前火烧的证据。现场燃烧产生的烟灰与碳末可沉积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如口、鼻、喉气管等处,火场的热气体、火焰、烟雾和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呼吸道和呼吸器官的烧伤反应:喉头、会厌及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坏死,甚至出现白喉样假膜;肺部明显充血、水肿甚至出血,重量显著增加,富含蛋白性液体。以上改变成为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15.电流斑:又称电流印记,是电流在皮肤的出入口部位形成的损伤,其形成机理是皮肤的 高电阻作用,电流在穿透皮肤通过人体产生高热及电解作用,皮肤角质厚的地方易形成电流斑,常1-2个。 16.皮肤金属化:又称金属异物沉积。指电极金属在高温下熔化或气化后,金属微粒沉积于 受损皮肤表面或深部皮下组织的现象。不同电极金属可产生皮肤不同的颜色改变。17.猝死:又称急死。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为内在疾病而发生急速、意外的死亡。男性 显著多于女性,有的超过两倍。 18.猝死综合征:绝大多数猝死可查见体内患有致命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猝死案例,虽然经过全面尸检,但仍找不到足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 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散漫looseness。。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 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 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 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 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 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 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6个月前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逐渐出现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

法医问答

1、法医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任务:○1为侦查犯罪、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医学依据、揭露犯罪行为、维护保障人民生命安全;○2为医疗卫生立法提供依据;○3开拓新的学科领域。 内容:包括损伤、伤残、疾病及死亡的医学与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对象:○1尸体(主要对象)○2活体○3生物性检材 2、血痕检验一般遵循的程序是什么? 答:肉眼观察预实验确定实验种属实验个人识别○1肉眼观察:可疑血痕的大小、形状、颜色、部位及范围等。 ○2预实验:常做可疑血痕联苯胺实验、酚酞实验来初步判断是否为血痕,若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可能为血痕,阴性则不是血液或血液已被破坏。 ○3确认试验:常做可疑血痕的凝集反应来确认是否为血液,若实验结果为阳性则是血液,阴性则不是血液或血液已被破坏。 ○4种属实验:常做血色原结晶实验(或氯化血红素试验)是否为人血,若实验结果为阳性则为人血,阴性则为动物血。 ○5个人识别:血液测定和STR+TCR实验来进行DNA识别,判断是甲血还是乙血。3、猝死的诱因有哪些? 答:诱因:○1强烈的情绪变化、精神紧张,过分的“喜、怒、哀、乐、悲、思、恐”等,是引起猝死的常见原因;○2过度劳累,较强烈的体育运动等体力活动突然增加,如疾跑、登高、斗殴、搬抬重物等;○3暴饮暴食,主要指饮高度白酒和高脂肪餐饮食;○4气候异常,过冷或过热;○5其他,轻微外伤、过度吸烟、急性感染、性交,甚至睡眠中抑制等状况引起的异常反应等。 原因:包括急性病、潜在疾病或慢性病急性骤恶化、烈性传染病、异常或过敏体质等。 5、诈病、造作病(伤)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鉴别? 答:诈病特点:○1目的性强○2检查困难○3模仿性强○4病程反复○5过分夸大○6体检不配合 诈病鉴别:○1要解决的问题:a、要明确被鉴定人是否存在该病b、该病与其临床表现是否吻合c、被鉴定人的这种表现是否尤其主观故意所致 ○2鉴定要点:案情与病史的审查、询问病情、体检、专家会诊、慎重结论。 造作伤特点:○1共同特点:a、造作上有明确的目的b、损伤轻微c、损伤易诊断 ○2特点:a、造作伤的部位显而易见、力手可达、与目的相符、不毁容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温医题库)

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见于精神分裂症。 4.原发性妄想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1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11.#物质依赖(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的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传统上将其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12.焦虑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表现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以至措手顿足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13.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的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1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Korsakov’s syndrome),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 15.#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于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回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疾病轻重和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16.#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也可出现一些愚蠢幼稚行为,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能正确解决;见于癔症等患者。 17.童样痴呆:假性痴呆的一种,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如成人表现出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语态声调,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18.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头部外伤、内分泌异常、中毒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19.痴呆是一组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受损,通常发生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8岁以后),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行为症状及精神症状,根据病变的性质及所涉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及部分性痴呆。 20.#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21.#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2.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发作。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法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版

名词解释&简答题 ★【法医学】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法医病理学】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人身伤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法医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尸体。 【物证检验】应用物理、化学、血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物证进行检验,确定其性质、种属及个人特征等。【euthanasia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危重濒临死亡之状态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亲友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全过程。 【尸体的皮革样化】尸体皮肤较薄的局部表面,尤其是湿润的伤面和粘膜面,水分蒸发后干燥变硬,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如羊皮纸样外观。 【巨人观】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使整个尸体膨胀,表现为颜面膨大,眼球突出、口唇外翻如漏斗,腹大如鼓,皮下气肿。 【拳斗姿势】在四度烧伤全身炭化时,肌肉受高热作用而凝固收缩,由于屈肌强于伸肌,所以四肢常呈屈曲状。 【Paltanf氏斑】溺死斑,溺死的尸体,两肺表面湿润,光泽感强,颜色较淡,成浅灰色,其中夹杂有淡红色出血斑块,此为肺泡壁破裂出血并溶血形成的,多见于肺叶之间及肺下叶。 【毒品】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与精神药物的统称,包括阿片、吗啡、海洛因、冰毒、二乙麦角酰胺等200余种。 【吸毒】指某些人为了变换情绪或诱导欣快感,非法使用明令禁止的毒品,包括麻醉品、兴奋剂和致幻剂。 【性窒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在隐蔽处用一种特殊的窒息方式,刺激并增强其性感所进行的一种反常的性行为活动。 【骨珍珠】高压电击时,由于电流热效应而产生骨坏死、胶原破坏和无机物熔化,熔化的特殊产物即骨珍珠,系磷酸钙融合而成。【现场勘验】为了发现与案件相关的线索、查明案件的性质、证实并揭露犯罪行为而在现场实施的一系列侦察行为。 【accidental death意外死】由于意外的暴力因素损害人体所引起的死亡,又称灾害死。 【尸体肌肉松弛】死后由于肌肉和皮肤失去了弹性和张力,肢体变软。表现为瞳孔散大、眼微睁、口微开,面部无表情,沟纹变浅。四肢关节可弯曲。大小便失禁,精液外溢。 【木乃伊】尸体因水分迅速蒸发而发生腐败,以干枯状态保存下来称干尸。 【电击纹】电击后在人体表面形成的树枝状或蜘蛛网状的红色条纹。是电击时皮下血管扩张、麻痹、充血或皮肤烧伤的结果。 【强奸】男子违背妇女意愿,采取暴力、胁迫、利诱、欺骗、药物或其他手段使其丧失抵抗,强行与之发生婚姻以外的性行为。【TaqDNA聚合酶】是从一种嗜热性真菌中分离出来的DNA聚合酶,对合成DNA具有比较高的最适温度(70Co~75Co)。 【PCR技术】一种快速的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依赖于靶DNA序列侧翼上所结合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体外由DNA 聚合酶催化合成特异DNA片段的方法。在耐热DNA聚合酶作用下,以一对特异性序列DNA断片段作为引物,利用加热和冷却交替的循环程序,有选择地放大基因组内某一小区段。 【雷击迟发反应】雷击幸存者,可因周围神经分支受损,引起皮肤营养不良、神经疼、麻木,或其他感觉障碍如白内障、精神障碍及性格改变等。 【鉴定】接受司法或行政机关的委托,对交付的有关材料,依据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检验、认定,就某些专门性问题作出结论并以鉴定书的形式报告委托机关的过程。 【临床法医学鉴定】临床法医学鉴定人接受委托方的委托,运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对被鉴定人进行检查,按鉴定事项讨论分析,做出鉴定结论的过程。 ★【亲权鉴定identification in disputed paternity】应用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方法检测遗传标记,并依据遗传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对被检者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做的科学判定。 【损伤程度鉴定】法医工作者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对被鉴定人的非致命伤进行检验,再根据我国现行公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行评定,做出此非致命伤是重伤、轻伤或者轻微伤的判断过程。 【尸冷】死后人体产热基本停止,而体表散热仍在继续,尸体温度随死亡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直至与周围环境的温度一致。 【尸蜡】尸体浸在氧气不足的水中或空气不足的土中,腐败进展缓慢而停止,皮下脂肪因皂化或氧化,形成污黄白色的蜡样物质,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以保存。 【尸绿】腐败气体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现绿色,通常在死后24小时后出现,最先出现于右下腹。【医疗事故】合法医疗机构及义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造作伤】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自己(或授意他人)故意损害自己身体,造成自身疾病或损伤者称为造作伤,也称自残。【脑死亡】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完全丧失。 ★【猝死】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病变而发生急速、出人意料的死亡。死亡时间一般以24小时为限,具有意外性、自然性和非暴力性。 【法医物证学】就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性检材进行检验,解决亲权鉴定和个人识别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 【医学鉴定人】为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医学问题,接受聘请进行法医学鉴定的临床医生。 【尸斑】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其本身的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的血管内,并透过该处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斑痕。 【腐败静脉网】内脏血液受腐败气体推动,充盈皮下静脉,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青绿色树枝状血管网。 【硬脑膜外热血肿】头部受火焰高温的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后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分离形成间隙;硬脑膜及颅骨板障内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聚集于该间隙形成血肿;一般好发于颞顶交界处。 【维斯涅夫斯基氏斑】冻死尸体中胃粘膜糜烂,胃粘膜下有弥漫性斑点状出血,沿血管排列,颜色暗红、红褐或深褐。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呼吸道烧伤所引起的急性喉头水肿、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喉头炎、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等病变。是烧死的确证。 【医疗终结时间】事故(意外或故意伤害事件)致伤者经过一段时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脏器的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等。常与疑病妄想等伴随出现。 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反射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距离、空间位置等感知错误。 非真实感/现实解体: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犹如隔了一层窗纱。可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等。 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表现为语量少、语速慢、语声低和反应迟缓。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变慢、思考问题困难。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洞无物。表现为寡言少语,谈话时言语内容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问题简单。严重的患者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 思维散漫: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患者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话题转换缺乏必要的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患者要阐述的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交流困难。 思维破裂: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句子结构不完整,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中断:指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表现为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时,言语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开始,但所谈主题已经转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自己的意识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制性思维: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 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患者对某种事物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描述,言语啰嗦。如要求患者简明扼要,患者无法做到。 思维扩散/思维化声:同时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患者在思考时,同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在脑子里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奇特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精神病学历年问答题及部分答案

精神病学 备注:括号内数字表示该问法出现的频次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和诊断原则. 2精神分裂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鉴别 3.心境障碍的总体临床特征(3)心境障碍的主要表现(2)/ 心境障碍的分型和各型临床表现 4. CCDM—3精神症的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精神分裂症至少六项临床症状/CCDM-3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 5神经症的共同特点(2) 6. 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7 妄想的定义与特点.请列举说明+1 8.意识障碍的分级及鉴别 精神病学问答总结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对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功能损害。该组疾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临床表现:一、前驱期症状:①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等;②认知改变:零星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观念,学习或工作能力下降等;③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④行为改变:如社会活动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敏感,社会功能水平下降等;⑤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等。 二、显症期症状:①感知觉障碍: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幻听最常见;②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被动体验、思维形式与思维过程障碍;③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和外界刺激不相符;④意志行为障碍;⑤定向、记忆、智能、与自制力:对时间、空间和人物一般能进行正确的定向,意识是清晰的,一般记忆和智能没有明显障碍,自知力缺乏。 临床分型:1、单纯型: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个性改变等,此后也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 2、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的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 3、紧张型:以紧张症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4、偏执型:以幻觉和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5、未分化型: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以伴有阴性症状。 6、残留型:主要表现出个性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明显受损。 7、分裂症后抑郁:指在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后患者所出现的抑郁情绪或抑郁综合征。诊断:CCDM-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民法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完整版

五、名词解释题 1.公民——具有我国国籍的自然人。 2.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3.宣告死亡——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条件和程序,人民法院对失踪公民推定死亡的制度。 4.户籍——是确定·作为民事权利主体的公民的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依,国民法学教材一般是按民法学总论、分论的结构来展开的,其中总论部分主要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理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理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理论、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等;分论部分则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继承权)的理论。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理论也是民法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5.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6.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7.公司法人——是指依据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而设立的法人。 8.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9.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法律形式。 10.法律上的物——是指民事权利主体能够实际控制或支配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产。 11附期限法律行为一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法律行为生效或终止的根据。 12.否定条件——是指以不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其条件的内容,又称消极条件。 13.诺成性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14.默示形式——是指不通过语言或文字,而以沉默的形式成立的法律行为。: 15.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其所进行的民事行为的性质、内容等的理解上有重大的错误。 16.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17.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关系。 18.特别代理——是指代理权限被限定在一定范围或一定事项的某些方面的代理.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学习题1 一、单项选择 1、由于大脑弥漫性器质性损害,导致的智能各个方面障碍为 A、心因性痴呆 B、部分性痴呆 C、全面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假性痴呆 2、无意识障碍而出现言语、动作、情感的抑制 A、影响妄想 B、强制性思维 C、痴呆 D、关系妄想 E、木僵 3、男性,40岁,1年前提拔到领导岗位,近半年出现脑力活动效率明显下降,体力易疲劳,有时回忆和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兴奋伴有不快感,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易激惹,肢体肌肉酸痛,醒后感到不解乏,不愿上班。最可能是患有 A、躁狂症 B、焦虑症 C、神经衰弱 D、抑郁症 E、恐怖症 4、导致老年前期痴呆最常见疾病是 A、帕金森病 B、肝豆状核变性 C、阿尔茨海默病 D、匹克病 E、亨廷顿病 5、思维破裂 A、联想过程缺乏一定方向,概念间缺乏内在联系 B、大脑中反复出现的观念,明知不必要,却摆脱不了,感到非常痛苦 C、以往经验在记忆中大量脱失 D、持续地重复某一单调的语句 E、缺乏事实依据,患者却坚信不移的病理信念 6、有关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心理因素影响躯体内脏功能是通过情绪为媒介来实现的 B、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 C、所有的消极情绪对人体有害无益 D、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E、有人提出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 7、病人18岁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能减退,称为 A、痴呆 B、遗忘 C、精神发育迟滞 D、虚构 E、记忆减退 8、病人在意识清晰情况下,头脑中涌现大量思维,伴不自主感是 A、强迫观念 B、强制性思维 C、被动体验 D、物理影响妄想 E、思维被插入9、周某,65岁。医生问他:“你吃饭了吗?”答“刚吃过”,问:“你多大岁数了?”答“刚吃过”。问:“你家在那里住?”答:“刚吃过”。 A、刻板言语 B、模仿言语 C、重复言语 D、持续言语 E、音韵联想 10、下列关于躁狂症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具有感染力 B、可情绪反应不稳定 C、注意力增强,持久 D、病前可有乏力,失眠等症状 E、起病可急性或亚急性 11、崔某,男,43岁,近20年来每年发作一次鬼神附体,以大仙口气说话,要求父亲烧香拜佛,持续数小时后痊愈,一个半月前开始疲乏无力,不认家人,好忘事,小便尿在裤内,右侧轻偏瘫,右手拿不住东西,好跟别人说话。既往史:23岁时有冶游史。神经系统检查:两侧瞳孔不等大,右瞳孔边缘不整齐,左侧椭圆形,右侧瞳孔光反射消失。最有效治疗 A、脑手术 B、氯丙嗪 C、大脑代谢剂 D、心理治疗 E、梅毒治疗 12、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哪种液体过多所致 A、言语运动性幻觉 B、被控制感 C、错觉 D、听幻觉 E、似曾相识 13、商某,男,60岁,半年前因精神因素起病,表现失眠,好忘事,说话嗦,重复近4个月,愁眉苦脸,要自杀,少言少语,对不起子女,翻箱倒柜,认错家人,既往高血压无卒中史,曾诊断“抑郁症”,“原发性高血压”,经治疗,一度病情好转,表现豁然开朗,对往事感到莫明其妙,2天后病情复发。躯体检查:BP160/110mmHg,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震颤,无病理反射。精神检查,阵发性意识不清,表情淡漠,缄默违拗,拒饮拒食,近记忆力明显减退,告诉事转眼即忘,远记忆尚可,能正确回忆重大生活事件。下列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A、地塞米松抑郁试验 B、测血压心脏功能,心脏X线检查 C、头颅CT D、脑脊液 E、智能测试 1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神经衰弱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 A、病程迁延 B、无自知力 C、起病缓慢 D、有幻觉妄想 E、头痛失眠较轻 15、女性,29岁,分娩时大出血,出现淡漠、呆滞、话少、思维迟钝、活动减少,闭经,乳房萎缩,阴毛、腋毛脱落,诊断为席汉病(Sheehandisease)该患

生物分离工程名词解释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 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PPT 电泳:荷电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PPT 或者:荷电溶质(电解质)或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的现象P362 电泳迁移率(mobility):在电位梯度E的影响下,带电颗粒在时间t中的迁移距离d。PPT 或者:单位电场强度下的电泳速度。P363 膜分离的概念:利用膜的选择性(孔径大小),以膜的两侧存在的能量差作为推动力,由于溶液中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PPT 或者:利用具有一定选择性透过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纯化。P56 离子交换: 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它同时要放出等当量的离子于溶液中。PPT 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分子对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PPT 过滤:是在外力作用下,利用过滤介质使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一种单元操作。PPT 或者:利用薄片形多孔性介质(如滤布)截留固液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P20 沉降:离心分离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当静置悬浮液时,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沉,这一过程称为沉降。PPT 重结晶:是利用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的操作。PPT 分辨率:也称分离度。它是指相邻两色谱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PPT 晶体:形成新相(固体)需要一定的表面自由能。因此,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晶体尚不能析出,只有当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后,才可能有晶体析出。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PPT 分子伴侣:是一种热休克蛋白质,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抑制蛋白质伸展肽链错误折叠和聚集、促进肽链折叠成天然活性肽的作用。P394 对流干燥:对流干燥过程中载热体对对流方式与湿物料颗粒(或液滴)直接接触,向湿物料对流传热,故对流干燥又称直接加热干燥。P440

精神病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以上都不对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情感变幻莫测 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10.精神活动主要指: 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工作、生活、娱乐 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思维、理想、情操 E.以上都不是 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幻觉 B.幻想 C.妄想 D.错觉 E.知觉综合障碍 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精神因素明显 B.有焦虑症状 C.情绪抑郁 D.妄想不泛化 E.常急性起病 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精神分裂症 B.药瘾 C.神经官能病 D.精神发育迟滞 E.更年期精神病 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疑病妄想 B.被害妄想 C.原发性妄想 D.罪恶妄想 E.嫉妒妄想 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恐怖症 E.强迫症 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木僵 B.思维迟钝 C.思维破裂 D.意识障碍 E.情感淡漠 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责有自伤观念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A.Wilson氏病 B.Alzheimer氏病 C.Parkinson氏综合症 D.肺脑综合症 E.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19.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