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完整)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案例借鉴
1)苏州工业园区
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
25万。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历经
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
2009年,地区生产总
11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实际
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8亿美元。
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


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
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向“服
、“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

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

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
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

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
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

空间布局
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目前已经建
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
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

5-9:苏州工业园空间布局图
发展历程
1994年建园,其发展步骤是从工业发展——高端、规模工

年—1997年,起步期:发展定位是新兴工业园;以普通劳动密集型制

年—2003年,发展期:发展定位由工业园提升至苏州城市新区;以资

年—至今,发展成熟期:发展定位进一步提升为苏州新城;以知识产
成为城市人口和高端科技管理人才向往的

5-1: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阶段
2)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有多条地铁线路直达,且与外环路相
1992年,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2万,主导产业为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截至2008年底,张
421.4亿元,经营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注册企
1540家,从业人员达到12.56万。 发展时期 起步期 :1994-1997 发展期:1998-2003 发展成熟期:2003-至今 人口演变 农村人口迁移 普通制造业工业工人 城市人口开始迁移 较高端技术工人 城市人口向往之处 高端科技管理人才 新区功能演变 新兴工业园 苏州城市新区 苏州新城 产业演变 普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知识产业 、商贸服务业
发展战略与开发模式


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及产业业态

+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
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
技术水平最高、产

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
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
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
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


空间布局
5-10:张江高科技园区空间布局图
形成了多个产业基地,包括技
高科技产业区、浦东软件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案例启示

1)发展阶段:园区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工业发展主导到综合新城的过程
可以发现,园区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先进
工业+配套综合新城’的过程: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相应的配套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向高端
人口不断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加大,

2003年起,园区的经济、社会发
10年是一个工业区发生质的
10年,这将是园区发展与蜕

5-11:苏州工业园与杭州湾新区的比较,10年的拐点
2)产业结构: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是先进园区的重要特点
较为成熟的园区的产业结构都相对均衡,
三产为区域产业的重要组成,且有较大比重的三产业从业

0.1:58.6:41.3,苏州工业园区产业
0.5:67:32.5。三产比重均超过30%,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
1.6:92.1:6.3,产业结构过于
,二产比重过于突出,超过90%,产业结构发展严重不均衡。从就业
苏州工业园区三产就业人员占20%,张江高科技园三产就业人员
70%,而杭州湾新区仅占6.5%。比重远远低于二产就业人员。
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高端研究型制造业较为
同时,杭州湾新区产业构成中化纤染整等企业比重过高,影响新区品质进
2006年起,化纤企业一直占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左右,是杭州湾
然而,化纤产业较高的污染性、较高的资源消耗力直接
化纤产业的污染也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与杭州湾


5-12:三大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左)和从业人员(右)比较
5-13:杭州湾新区现状产业构成 24.64%22.23%7.50%7.43%4.94%4.29%4.27%3.95%3.87%3.67%2.96%2.82%2.47%4.9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
3)产业效率:高产出、集约化是先进园区发展的共同特征
杭州湾新区规划面积为24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为
平方公里。但发展效率来看,杭州湾新区远远落后于苏州工业园区与张江科

5-14:三大产业区规划面积(上)、生产效率(中)、人均GDP(下)比较
2007数据,张江是2008年数据,杭州湾新区为2009数

据。
GDP为14亿元/平方公里,而杭
1.65亿元/平方公里;地均工业产值方面,苏州工业园为33亿元/
21亿元/平方公里,而杭州湾新区仅为9.46亿元/平方

2009年杭州湾新区人均GDP为5.5 万元,苏州工业园
15.5万元,是杭州湾的三倍。地均产值低、人均产值不足是杭州湾新区现

4)产业链: 形成强而有带动力的产业链是先进园区的产业发展的特点
并形成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产业链
最终形成为主导产业为带动,周边产业协调发展的集群
微电子生产软件开发芯片制造设备制造紧密联
一体的四类产业链发展模式:技工贸一体化模式、技
“研发+技术转让”模式以及研发服务外包模式。
产业发展的联系性与协作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确定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并依托主导产业规划横向、纵向相联系的产业

5)人才结构: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结构是保证新区领先的必要支撑
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11%,专科以上学历占
;张江高科技园就业人员为,其中硕士上以占16%,专科以上占68%。两个
70%的就业人为专科以上学历,且硕士以上的高端人才占有相当的

8万人,硕士以上学历仅占0.2%,专
37.9%。60%以上的人在专科以下学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来看,初级
7%。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先进园区差别明显。杭州湾新区
高等级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差距明显,影响区域创

5-15:三大产业区从业人员构成比较
“筑巢”
! 没有合适的居住、服务配套,以及足够的人才安居计划,杭州湾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长期吸引力;而没有足够多高素质
新区更高层次的发展将会是一纸空谈!新区现有服务业主要以基础社会

6)园区布局:围绕中心的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先进园区的共同特点
张江高科技园空间布局围绕有活力的、中心的、居住与公共服
形成环绕式布局,外围是由主导产业园区构成的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中
周边布局主要产业区,并在不同的产业园区中形成一

5-16:张江高科技园区空间布局 0.2%16%11%37.9%68%60%61.1%16%29%0%20%40%60%80%100%杭州湾张江苏州硕士以上专科以上学历其它
5-17:苏州工业园区空间布局
杭州湾新区目前空间布局则主要围绕化工产业园布局,空间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