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一)

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一)

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一)
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作业指导书(一)

作业指导书

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

目 次

一、作业介绍 (1)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2)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3)

1.确认风压 (3)

2.制动减压 (3)

3.充风缓解 (4)

四、附件 (6)

1.作业定置示意图 (6)

2.感度试验命令代码说明 (6)

一、作业介绍

1.作业地点:车辆段各列检作业场。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人工检查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作业。

3.上道作业:列车制动机漏泄试验。

4.下道作业:列车制动机安定保压试验。

5.人员要求: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检车员。

6.作业要点:制动时减压50kPa(编组60辆以上时减压70kPa),全列车须发生制动作用,并在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缓解时,全列车须在1min 内缓解完毕。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确认风压

1.1尾部正号检车员观察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列车管压力情况,确认风压达到规定压力(500Kpa或600Kpa)后,准备进行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见图1。

1.2列检值班员确认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系统显示屏显示信息正确后,录入车次、股道、辆数信息,如图1。

图1

2.制动减压

2.1尾部正号检车员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传递制动信号(昼间-用检车锤高举头上,夜间-用检车灯高举头顶上下摇动),机后正号检车员接到制动信号后,操作发码机,输入感度试验命令代码,执行感度制动试验。机车试风时,机后检车员向司机显示制动信号,见图2。

图2

2.2尾部正号检车员确认无线风压监测记录仪显示减压50Kpa(编组60辆

以上时,减压70Kpa)达标后;用对讲机通知各段检车员减压量达标,各段检车员逐辆检查、确认车辆制动状态,并确认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并将发现的“制动关门车”详细信息记载在车统-15A上,并报告值班员,如图3。

图3

3.充风缓解

3.1车辆制动试验确认碰头到位后,尾部正号检车员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传递缓解信号(昼间-用检车锤在下部左右摇动,夜间-用检车灯在下部下部左右摇动),机后正号检车员接到缓解信号后,操作发码机,输入缓解命令代码,执行缓解。机车试风时,机后检车员向司机显示制动信缓解号,见图4。

图4

3.2车辆发生缓解作用后,各段检车员逐辆检查、确认车辆制动机缓解状态,并确认1min内缓解完毕,如图5。

图5

3.3列检值班员确认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系统显示感度试验合格后,向

现场进行反馈,规范用语:“×组×道××次感度试验合格”见图6。

图6

四、附件

1. 作业定置示意图

2.感度试验命令代码说明

代码:执行器号+3,如使用4号执行器,使用代码为043

电力机车DK-1制动机试验程序(五步和八步)

电力机车DK-1制动机试验程序 一、DK—1型电空制动机“五步闸”检查方法 DK—1型电空制动机“五步闸”检查方法 五步闸故障假设及判断 五步闸口诀 (1)大非小缓大小回运转;(2)最大到中立;(3)过充回运转;(4)单作单缓;(5)再把电空换。 要领 (1)列车管3秒内降为0,制动缸5秒内上升至450Kpa,均衡风缸也降为0,自动撒砂,安全阀喷气。列车管压力升至600Kpa在11秒内, 列车管压力升至500Kpa在9秒内,大闸手柄在运转位停留50秒,工作风缸充满风.

(2) 均衡风缸、列车管泄漏每分钟分别不大于5Kpa和10Kpa。 (3)均衡风缸600Kpa,列车管超过规定压力30-40Kpa,制动缸压力不变,因809号线无电,排风1254YV不得电。大闸手柄回运转位,机车缓解,列车管过充压力120s消除。 (4)小闸全制位,制动缸压力4秒内升至300Kpa,小闸手柄由制动位回中立位,制动缸压力不变,小闸手柄由中立位回运转位,制动缸压力在5秒内下降至35Kpa。 (5)电空转换 A、电空转换柱塞推向内测空气位; B、小闸缓解位; C、大闸运转位(SS4任何位); D、调整53或54号阀使列车管压力为500 kpa或600kpa; E、153号阀置空气位; F、下压手柄使机车缓解。 小闸制动位,看均衡风缸表针,均衡风缸减压140Kpa为5-7秒,减压170Kpa为6-8秒,闸缸压力上升到360Kpa为6-8秒,上升到420Kpa为7-9.5秒, 小闸手柄回至中立位或运转位,看闸缸保压,再回缓解位,下压手柄。 各步假设现象和假设设定以及区分方法 第一步: 一、大闸非常位,列车管压力不降 假设: 1、158塞门全关; 2、117塞门全关; 3、电动放风阀94YV线圈上804号线或负线断; 4、大闸上804号线断。 区分:

三种常用的检测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方法

路基压实度测定方法及其操作规程 灌砂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灌砂法压实度试验操作规程

灌砂法压实度试验操作规程 一、在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如表面的粗糙度较大,则将盛有量砂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是圆孔上。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并称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 二、取走基板,将留在试验地点的量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清扫干净的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洞的直径与灌砂筒一致)。在凿洞过程在中,不使凿出的试样丢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不使水分蒸发。也可放在大试样盒内。试洞的深度应等于测试层厚度,但不得有下和层材料混入,最后将洞内的全部凿松材料取出。对土基或基层,为防止试样盘内材料的水分蒸发,可分几次乘取材料的质量。全部取出材料的总质量,准确至1g。 三、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入铝盒或洁净的搪瓷盘中,测定其含水量。样品数量如下:用小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或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将取出的全部材料烘干,且不少于2000g,称起质量,准确至1g。

四、将基板安放在试洞上,将灌砂筒安放在基板中间(储砂筒内放满砂至要求质量),使灌砂筒的下口对准基板的中孔及试洞。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试坑内。在此期间,勿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仔细取走灌砂筒,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五﹑取出试筒内的量砂,以备下次试验时再用。若量砂的湿度已发生变化或量砂中混有杂质,则重新烘干,过筛,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后再用。

列车制动机安定保压试验作业指导书(一)

作业指导书 列车制动机安定保压试验

目 次 一、作业介绍 (1)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2)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3) 1.确认风压 (3) 2.制动减压 (3) 3.充风缓解 (4) 4.试验结束 (5) 四、附件 (7) 1.作业定置示意图 (7) 2.安定试验命令代码说明 (7) 3.制动缸活塞行程 (7)

一、作业介绍 1.作业地点:车辆段各列检作业场。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人工检查列车制动机安定保压试验作业。 3.上道作业:列车制动机感度试验。 4.下道作业:列车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 5.人员要求: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检车员。 6.作业要点:制动时,减压140kPa(列车主管压力为600kPa时减压 170kPa),不得发生紧急制动,并确认制动缸活塞行程须符合规定;同时保压,1min内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的列车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确认风压 1.1尾部正号检车员观察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列车管压力情况,确认风压达到规定压力(500Kpa或600Kpa)后,准备进行列车制动机安定保压试验。 1.2列检值班员确认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系统显示屏显示信息正确,如图1。 图1 2.制动减压 2.1尾部正号检车员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传递制动信号(昼间-用检车锤高举头上,夜间-用检车灯高举头顶上下摇动),机后正号检车员接到制动信号后,操作发码机,输入安定试验命令代码,执行安定保压试验。机车试风时,机后正号检车员向司机显示制动信号,如图2。 图2 2.2尾部正号检车员确认无线风压监测记录仪显示减压140Kpa(列车主管压力为600Kpa时减压170Kpa)达标后;向前传递车辆制动机确认信号,各段

压实度检测方法

灌砂法检测压实度方法及步骤 一、现场压实度检测准备工作 1、需要的仪器:灌沙筒、金属标定罐、基板样、天平或台秤、含水率测定器具、量砂(标准砂)。 2、标准击实试验数据: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二、现场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操作步骤: 1、首先要在实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并将其清扫干净。 2、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 3、试洞的深度应等于碾压层厚度。凿洞毕,称此袋中全部试样质量,准确至1克。减去已知塑料袋的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质量。 4、将灌沙筒直接安放在挖好的试洞上,这时灌沙筒内应放满砂,使灌沙筒的下口对准试洞。打开灌沙筒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直到灌沙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走灌沙筒,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克。 三、含水率测定和计算: 1、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入铝盒内,用酒精燃烧法测其含水量。 2、(湿土+铝盒)-(燃烧后的干土+铝盒)=水重 水重除以干土重=含水量

四、压实度计算: 1、试洞内砂的质量=砂至满筒时的质量-灌沙完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锥体的质量。 2、挖出土的总质量/试洞内砂的质量*标准砂的密度=路基土的湿密度。 3、干密度=湿密度/(1+0.01X含水量) 4、压实度=土的干密度/土的最大干密度*100%。 五、注意事项: 1、当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 2、当填料粒径等于或者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采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

路基压实度测定方法与及其操作规程

路基压实度测定方法与及其操作规程 灌砂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

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其它:凿子、螺丝刀、铁锤、长把勺、长把小簸箕、毛刷等。 表1 灌砂仪的主要尺寸要求

列车制动机全部试验过程及要求

列车制动机全部试验过 程及要求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 检修作业完毕,应进行列车制动机性能全部试验。 2. 列车试验器应由专人操纵。 3.进行列车制动机性能全部试验,确认车列制动机性能。全体检车员地沟试风作业,作业过程依次传递确认制动机的性能试验号志。? 4. 尾部检车员确认列车主管压力达到600kpa后,首尾两端检车员核查首尾车风表压力与试验风表、列车试验器风表压力差不大于20kpa,同时确认总风管表压力。由专人进行微控大闸遥控操作试验。 4.1充风试验: 确认列车管压力达到定压并且全列贯通良好后,进行充风试验。 4.2列车管漏泄试验: 确认列车管压力达到600kpa时,保压1min,列车管压力下降不得超过20kpa。 4.3制动缓解感度试验: 列车管压力达到600kpa时,减压50kpa,检车员应按规定辆数检查确认全列车发生制动作用,保压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充风缓解时检车员按规定辆数检查确认制动机1min内缓解完毕。 4.4制动安定试验: 在风压达到600kpa时,减压170kpa,检车员按规定辆数检查确认全列车不得发生紧急制动,制动缸活塞行程符合规定。 4.5制动保压试验: 在风压达到600kpa时,减压170kpa,在制动状态下保压1min,制动主管压力空气漏泄量不大于20kpa。 4.6总风管漏泄试验: 在风压达到600kpa时,保压1min,总风管压力下降不得超过20kpa。 4.7.持续一定时间的全部试验 4.7.1全部试验后,将自动制动阀手把置于制动区减压170kpa。? 4.7.2保压5min不得发生自然缓解,由尾部检车员显示试风完了信号,并逐段传递。 5.当遥控和电控失效时,开启手自动转换球阀,使用手动扳动微控列车试验器进行试验。 5.1漏泄试验。 5.1.1尾部检车员发出保压号志,依次前传给列车制动试验器操作员。 5.1.2 列车试验器操作员接到检车员保压号志后,关闭第一辆车前部折角塞门,使列车保压1min。 5.1.3尾部检车员检查试验风表,列车制动主管压力下降不大于20kpa/min。尾部检车员在确认列车主管压力达到600kpa后向前发出制动号志,依次前传给列车制动试验器操作员。 5.1.4 尾部检车员确认保压良好后,依次传递号志,列车试验器操作员将第一辆车前部折角塞门打开。 5.2 制动缓解感度试验。 5.2.1 尾部检车员在确认列车主管压力达到600kpa后向前发出制动号志,依次前传。 5.2.2列车试验器操作员接号志后,将自动制动阀手把移至制动区。减压 50kpa,检车员按规定辆数检查确认制动机发生制动作用,并在1min内不得发生自然缓解。

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

目 次 一、作业介绍......................................................- 1 -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2 -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3 - 1.试验准备 (3) 2.确认风压 (3) 3.传递信号 (3) 4.状态确认 (4) 5.试验结束 (4)

一、作业介绍 1.作业地点:车辆段各列检作业场。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人工检查中转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作业。 3.上道作业:列车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 4.下道作业:中转列车撤除安全防护。 5.人员要求: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检车员。 6.作业要点:有列检参加的简略试验中,在列车最后一辆车尾部制动软管上安装无线风压监测仪,确认列车主管压力达到规定后,由机车乘务员负责操纵机车自动制动阀,置常用制动位减压100kPa,列车后部现场检车员确认最后一辆车发生制动作用,然后向机车乘务员显示缓解信号并确认最后一辆车发生缓解作用。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试验准备 安装尾压仪: 尾部检车员将无线风压监测记录仪电源开关打开,启动无线风压监测仪,并输入相关的股道等信息,将无线风压监测仪安装尾部车辆制动软管上,缓慢打开车辆折角塞门,如图1、2。 图1 图2 2.确认风压 2.1尾部检车员观察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风压达到规定压力(500Kpa或600Kpa)后,对讲机向列检值班员进行报告。 2.2值班员确认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系统显示屏显示信息正确后,录入制动机简略试验相关数据。 3.传递信号 尾部检车员确认列车管达到规定压力后,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检车员传递简略试验制动信号(对讲机同时辅助),机后检车员接到制动信号后,向机车乘务员显示制动信号,并通知司机减压100Kpa。如图3。

现场压实度检测方法

压实度检测方法 第一节压实度试验检测方法 路基、路面压实质量是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刚度及路面的平整度,并可以保证及 延长路基、路面工程的使用寿命。 现场压实质量用压实度表示,对于路基土及路面基层,压实度是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于密度的比值;对沥青路面,压实度是指现场实际达到的 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一、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方法 由于筑路材料结构层次等因素的不同,确定室内标准密度的方法也多样化,有些方法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最大干密度是指在标准击实曲线(驼峰曲线)上最大的干密度值,该 值对应的含水量即为最佳含水量。 (一)路基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方法 路基受到的荷载应力,随深度而迅速减少,所以路基上部的压实度应高一些;另外,公路等级高,其路面等级也高,对路基强度的要求则相应提高,所以对路基压实度的要求也应高一些。因此,高速、一级公路路基的压实度标准,对于路床0~80cm应不小于95%,路堤80~150cm应不小于93%,150cm以下应不小于90%;对于零填及路堑、路槽底面以 0~30cm应不小于95%。 在平均年降雨量少于150mm且地下水位低的特殊干旱地区(相当于潮湿系数≤0.25地区)的压实度标准可降低2%~3%。因为这些地区雨量稀少,地下水位低,天然土的含水量大大低于最佳含水量,要加水到最佳含水量情况下进行压实确有很大困难,压实度标准适当降低也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000mm,潮湿系数>2的过湿地区和不能晾晒的多雨地区,天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5%时,要达到上述的要求 极为困难,应进行稳定处理后再压实。 由于上的性质、颗粒的差别,确定最大干密度的方法也有区别,除了一般上的“击实法”以外,还有粗粒上和巨粒上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由于击实功的不同,可分为重型和轻型击实,两个试验的原理和基本规律相似,但重型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提高了4.5倍。击实试验中按采集土样的含水量,分湿土法和干土,法;按土能杏重复使用,也分为两种,即土能重复使用和不能重复使用。选择时应根据下列原则进行: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按击实试验方法种类中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选用于土法或湿土法,对于高含水量上宜选用湿土法;对于非高含水量土则选用于土法;除易击碎的试样外)试样可以重复使用。 振动台法与表面振动压实仪法均是采用振动方法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前者是整个土样同时受到垂直方向的振动作用,而后者是振动作用自上体表面垂直向下传递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元粘聚性自由排水上这两种方法最大干密度试验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前者试验设备及操作较复杂,后者相对容易,且更接近于现场振动碾压的实际状况。因此,使用时可根据试验设备拥有情况择其一即可,但推荐优先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砂、卵、漂石及堆石料等无粘聚性自由排水上而言,一致公认采用振动方法而不是普通击实法。因此,建议采用振动方法测定无粘聚性自由排水土的最大干密度。 各试验方法的仪器设备、试验步骤等详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I051-93)。 (二)路面基层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确定方法 常见的路面基层材料有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基层,粒料类基层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可参照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振动法。半刚性基层材料按照《公路工程元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执行,用标准击实法求得,但当粒料含量高时(50%以上),由于击实筒空间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室外试验: 压实度试验检测2人,试验用时25-40分钟。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⑵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 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⑴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主要尺寸见表

T 092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上部为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⑵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⑶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⑷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⑸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mm的搪瓷盘存放。 ⑹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率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0.1g、1.0g。 ⑺含水率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120型货车空气制动机单车试验规范

120型货车空气制动机单车试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装用120型货车空气制动机的车辆,使用改造后的货车单车试验器(以下简称单车试验器),进行单车制动性能试验。 2、试验准备 2.1安装120型货车空气控制阀(以下简称120阀)之前,须将压缩空气对制动主、支管进行吹扫,待制动管吹净后,将120阀装上。 2.2制动机单车试验前须用200kPa压缩空气将制动机各风缸内水分及污垢吹净。 2.3装120阀的货车车辆按规定将手动空重车调整在空车位进行试验,若需进行重车位试验,应在有关技术文件另行规定。 3、试验设备 3.1总风源压力应不低于600kPa,货车单车试验器的试验风压调整到500kPa(以下简称定压),单车试验器与制动软管连接用的胶管内径为25mm,长度应为1.5-2m,单车试验器每月进行一次机能检查,机能检查要求见附录。不合格时,单车试验器不许使用。 3.2测定制动缸压力时,应在制动缸或120阀排气口安装1.5级压力表,压力表每三个月应校验一次。 4、试验步骤及要求 4.1制动管漏泄试验 将单车试验器与车辆一端制动软管相连,开放两端折角塞门,加软管堵,关组合式集尘器,操纵手把置1位充风,待制动管达规定压力,移操纵阀手把至3位保压1分钟,制动管漏泄不得超过10kPa。 4.2全车漏泄试验 将组合式集尘器置开放位,操纵阀手把置1位充气,待副风缸充气至定压后,将操纵阀手把置3位保压1分钟,制动管漏泄不得超过10kPa。 4.3制动、缓解感度试验 操纵阀手把置1位充气,待副风缸达定压时,将操纵阀手把移至4位。当制动管减压40kPa时,立即移操纵阀手把至3位。120阀须在制动管减压40kPa以前发生制动作用,其局部减压量不得大于40kPa,局部减压作用终止后,保压1分钟不得缓解。随后,将操纵阀手把移至2位充气。制动管长度为16m以下的车辆,120阀应在45S内使制动缸压力缓解至30kPa以下。制动管长度为16-24m的车辆,在制动感度试验后,将操纵阀手把移至4位使制动管继续减压30kPa,手把移至3位,待压力稳定后,将操纵阀手把移至2位充气,120阀应在45s内使制动缸压力缓解至30kPa以下。 4.4制动安定试验 操纵阀手把置1位充气,待副风缸达定压时,将操纵阀手把移至3位,打开常用排风阀,制动管减压200kPa后缓慢关闭常用排风阀,制动机不得发生紧急制动作用。 试验完毕,按表1要求检查制动缸活塞行程。随后,保压1分钟(当压力表装在120阀排气口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 一、压实度检测原理 压实度是控制土料、无机结合料、砂砾混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等压实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压实度反应了现场压实后填筑材料的密实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例如:在道路施工中,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充分碾压后,才能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投入使用后不致出现路面下沉、凹陷、裂缝。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使浇筑的地坪不致下沉出现开裂,对基础回填也有压实度要求。 所谓压实度是指在施工现场抽取的样土经烘干至恒重测得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例如:10%灰土层现场取样的干密度为1.61g/cm3,设计压实度指标为≥97%,标准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为1.67g/cm3取样的压实度为1.61/1.67=96.4%,不符合设计要求。 二、击实实验 土样的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密度 最大干密度 含水量 最佳含水量 密度随含水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当达到最大值时,随含水量的不断增大而减小。标准击实试验就是获得土样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然后求得最大干密度下的含水量即最佳含水量。 标准击实试验根据击实功的不同分为重型击实和轻型击实二种。实验室试验一般是通过调整击实锤重量及落距、样土体积来转换轻型或重型试验。选择何种试验方法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采用选择何种试验方法必须要明确。因为二者由于击实功的不同,所得的干密度相差甚远,对以此为基准计算得出的压实度结果截然不同。通常是道路、场地等按市政道路设计要求的应采用重型击实;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回填以轻型击实为多。

标准击实的作用:一是取得的最佳含水量可为实际施工中提供材料含水量的控制指标;二是为以后的压实度检测提供最大干密度标准值。 (一)、试样制备的注意点 1、试样含水量的确定 标准击实的试件一般制备6个,其中5个是用作正常实验,一个备用。在制备试件时应注意控制试件的预估最佳含水量。通常是土样的塑性指标,若不知塑性指标时可根据经验来确定。即:素土为:14%左右、5%灰土为:14%左右、7%灰土为:16%左右、9%灰土为:18%左右、砂石混合料为:5%左右、二灰碎石为:8%左右。其中灰土混合料的含灰量与含水量是成正比的,含灰量高预估最佳含水量就相应提高;砂石混合料中砂的比例大,预估最佳含水量应相应增大;同理二灰碎石的二灰比例大,预估最佳含水量应相应增大。确定预估最佳含水量后,根据预估最佳含水量按一定等距确定5个试件的含水量。例如:素土的5个试件含水量分别为:10%、12%、14%、16%、18%。 2、试样土的搅拌与浸润 盛放试样的容器需保证不吸水,甚至可用湿布将容器擦拭一遍。加水可用洒水壶均匀喷洒。加水后,试样土必须反复搅拌均匀,否则会导致平行含水量测定的不准确或数据作废。试样土搅拌均匀后应放入密封容器中浸润24小时,浸润时间不能过短以保证水分充分均匀扩散。 (二)、试件制作的注意点 在试件的制作中应注意控制试件的高度,试件高度控制在高于试样筒3mm,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击实功及试件不容易削平。对于无经验的初试者可尝试以下方法:若分5层击实的,将试样土平均分成5份,逐份加入击实。同理分3层的将试样土平均分成3份,逐份加入击实。每层击实完毕后应将样土表面刨毛,后再加入第二份样土进行击实,这样可使层间能充分结合。 当一个试样击实完毕后,对高出试样筒的余土沿筒口削除,尽量与试样筒口平齐,否则会影响试件密度的准确性。因为计算试件的湿密度是以试样筒的容积作为试件的体积,以试件质量除以试样筒的容积得出试件湿密度。如果试件高出试样筒,则湿密度会偏大,反之则偏小。 在试件中取含水量测定样品时注意取样需具有代表性,取样部位宜分别在试

施工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

目录 、施工作业指导书 (1)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2) 测量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25) 冲击式压路机施工作业指导书 (37) 路基排水防护工程砌体施工作业指导书 (41) 路基封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47) 小型预制构件施工作业指导书 (58) 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67) 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105) 砂砾垫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117) 路面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12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145) 水泥砼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170) 房建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82) 绿化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95) 交通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202) 机电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218) 、工作流程图 (234) 质量管理机构运作程序图 (235) 质量控制程序图 (236) 质量检查程序图 (237) 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图 (238) 工程质量审批程序图 (239) 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图 (240)

施工管理流程图 (241) 检测试验程序图 (242) 标准试验工作程序图 (243) 工艺试验工作程序图 (244) 验证试验工作程序图 (245) 抽样试验、验收试验工作程序图 (246)

,、施工作业指导书 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1. 总则 1.1 制定目的:为确保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规范路基施工作业程序,提高施工质量标准,提升管理,保证工程工期与施工进度,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加公路讷河至嫩江段公路建设项目。 1.3解释权限:解释权归国道G111线工程建设指挥部。 2. 工期目标: 2.1 基底下处理:2007年完成100%,回填结束。 2.2 路基填筑: 2.2.1 2007年完成总量30%以上,即每个标段8万m3以上。(不含下处理) 2.2.2 2008 年5月31 日前完成总量60%以上,6月30日前完成总量90%以上,7 月31 日前完成总量100%。 2.2.3 路基成型的时间:2007年全线填筑两层以上。2008年5月31日前路基成型段完成总里程20%,6月30前成型路基成型段完成总里程50%。 2.2.4 挖方的完成时间:2007年完成总量100% 3. 质量目标:

列车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作业指导书(一)

作业指导书 列车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

目 次 一、作业介绍 (1)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2)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3) 1.确认风压 (3) 2.制动减压 (3) 3.充风缓解 (4) 4.试验结束 (4) 四、附件 (6) 1.持续试验命令代码说明 (6)

一、作业介绍 1.作业地点:车辆段各列检作业场。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人工检查列车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作业。 3.上道作业:列车制动机安定保压试验。 4.下道作业: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 5.人员要求: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检车员。 6.作业要点:发出列车运行前方途经长大下坡道区间的,在始发作业、中转作业时应实行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制动时,列车管减压100Kpa后保压3min,制动机不得发生自然缓解。

二、作业流程示意图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 1.确认风压 1.1尾部正号检车员观察无线风压监测仪显示列车管压力情况,确认风压达到规定压力(500Kpa或600Kpa)后,准备进行列车制动机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 1.2列检值班员确认列车车辆制动试验监测系统显示屏显示信息正确,如图1。 图1 2.制动减压 2.1尾部正号检车员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传递制动信号,机后正号检车员接到制动信号后,操作发码机,输入持续试验命令代码,执行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机车试风时,机后正号检车员向司机显示制动信号,并通知司机减压100Kpa,如图2。

图2 2.2尾部正号检车员确认无线风压监测记录仪显示减压100Kpa达标后,同时对讲机通知列检值班员和检车员开始保压。 2.3列检值班员确认监测系统保压到达3min时,向现场进行通报开始进行制动机状态检查,规范用语:“×组×道××次列车保压3min时间已到,开始制动检查”;列车后部现场检车员确认最后一辆发生制动作用,并确认不发生自然缓解。 3.充风缓解 3.1车辆制动试验确认碰头到位后,尾部正号检车员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传递缓解信号,机后正号检车员接到缓解信号后,操作发码机,输入缓解命令代码,对列车实行充风缓解,各段检车员确认车辆开始缓解。机车试风时,机后正号检车员向司机显示制动信缓解号对列车实行充风缓解,如图3。 图3 3.2列检值班员确认列车制动机试验结束后,应确认检查感度试验、安定试验、持续一定时间保压试验数据符合规定,并对列车制动试验数据进行保存。 4.试验结束 4.1车辆开始缓解后列车制动机试验结束,列车尾部正号检车员依次逐段向列车前部检车员传递列车制动机试验结束信号,规范动作:昼间——用检查锤由上部向车列方向作圆形转动,夜间——用检车灯由上部向车列方向作圆形转动,如图4。

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T0924-95) 3.4.1目的和适用范围 压实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压实度是指按规定方法采取的混合料试样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从压实的沥青路面上钻取的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密度,以评定沥青面层的施工压实度。 3.4.2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路面取芯钻机。 (2)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3)溢流水槽。 (4)吊篮 (5)石蜡。 (6)其它:卡尺、毛刷、小勺、取样袋(容器)、电风扇。 3.4.3方法与步骤 1 钻取芯样 按本规程T0901“路面钻孔及切割取样方法”钻取路面芯样,芯样直径不宜小于∮100mm。当一次钻孔取得的芯样包含 有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时,应根据结构组合情况用切割机将芯样沿各层结合面锯开分层进行测定。 2 测定试件密度 (1)将钻取的试件在水中用毛刷轻轻刷粘附的粉尘。如试件边

角有浮松颗粒,应仔细清除。 (2)将试件晾干或用电风扇吹干不少于24h,直至恒重。 (3)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试验方法测定试件的视密度或 毛体积密度ρs。当试件的吸水率小于2%时,采用水中重法或表干法测定;当吸水率大于2%时,用蜡封法测定;对空 隙率很大的透水性混合料及开级配混合料用体积法测定。 根据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规定,确定计算压实度的标准密度。 3.4.4 计算 1 当计算压实度的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采用马歇尔击实试件成型密度或试验路段钻孔取样密度时,沥青面层的压 实度按式(6.4.4-1)计算: K=ρs/ρ0×100 (6.4.4-1) 式中:K--沥青面层的压实度(%) 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视密度或体积密度(g/cm3) ρ0--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cm3)。 2 由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计算压实度时,应按式(6.4.4-2)进行空隙率折算,作为标准密度,再按式(6.4.4-1)计算 压实度: ρ0=ρt×((100-∨∨)/100) (6.4.4-2) 式中:ρt--沥青混合料的实测最大密度(g/cm3)

制动机试验台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_1

操作规程编号:LX-FS-A58360 制动机试验台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制动机试验台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条认真执行《常用机械设备一般安全守则》。 第二条试验前,检查制动机外观,确认仪表指针在零位,各阀门开关作用良好,管路接口紧固,被试配件的型号与制动机阀座须一致并安装牢固,方可作业。 第三条拆装、搬挪配件时,防止磕碰砸伤,防止小部件掉入管路。 第四条调试部件时,防止被高压风伤害。

第五条调试结束,排除各风缸余风,关闭各截门,整理好配件。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压实度检测方法

压实度检测方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灌砂法检测压实度方法及步骤 一、现场压实度检测准备工作 1、需要的仪器:灌沙筒、金属标定罐、基板样、天平或台秤、含水率测定器具、量砂(标准砂)。 2、标准击实试验数据: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二、现场灌砂法压实度检测操作步骤: 1、首先要在实验地点选一块平坦表面,其面积不得小于基板面积,并将其清扫干净。 2、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沿基板中孔凿洞,在凿洞过程中应注意不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材料取出,放在已知质量的塑料袋内,密封。 3、试洞的深度应等于碾压层厚度。凿洞毕,称此袋中全部试样质量,准确至1克。减去已知塑料袋的质量后即为试样的总质量。 4、将灌沙筒直接安放在挖好的试洞上,这时灌沙筒内应放满砂,使灌沙筒的下口对准试洞。打开灌沙筒开关,让砂流入试洞内。直到灌沙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走灌沙筒,称量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克。 三、含水率测定和计算: 1、从挖出的全部试样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放入铝盒内,用酒精燃烧法测其含水量。 2、(湿土+铝盒)-(燃烧后的干土+铝盒)=水重 水重除以干土重=含水量

四、压实度计算: 1、试洞内砂的质量=砂至满筒时的质量-灌沙完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锥体的质量。 2、挖出土的总质量/试洞内砂的质量*标准砂的密度=路基土的湿密度。 3、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量) 4、压实度=土的干密度/土的最大干密度*100%。 五、注意事项: 1、当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 2、当填料粒径等于或者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时,应采用?150mm的大型灌砂筒。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作业指导书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作业指导书 一、依据 本指导书依据《土工试验标准》(GBJ123-88)编制。 二、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在施工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坝基的密度及压实度,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且宜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试验。 三、仪器与材料 (1)人工取土器:环刀、环盖、定向筒、击实锤系统; (2)环刀内径:6-8cm,高5cm,壁厚1.5-2mm; (3)天平:感量0.1g; (4)其它:镐、小铁锹、修土刀、毛刷、直尺、钢丝绳、凡士林、木板、测定含水量设备。 四、方法与步骤 1、按有关试验方法对检测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Pc)及最佳含水量。 2、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粘性土密度的步骤: (1)擦干净环刀,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到0.1g; (2)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cmX30cm的地面清扫干净,并将压实层铲去表面浮动及不平整部分,达一定 深度,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取土要求的取土深度, 但不得将下层挠动。

(3)将定向筒齿钉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内,与地面垂直; (4)将导杆保持垂直状态,用取土器落锤将环刀打入压实层中,至环刀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 (5)取掉击实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 (6)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自边至中削去环刀两端余土,用直尺检测直至修平为止; (7)擦净环刀外壁,用天平称取出环刀及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8)自环刀取出试样,取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含水量(W%); (9)本试验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值不得大于0.3g /cm3,求其算术平均值。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试样的湿密度及干密度: P=4X(M1-M2)/πd2h Pd=P/(1+0.01W)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基层或底基层密度及压实度; 2.2适用范围: 2.2.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在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 2.2.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边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颗粒径小于Φ1 3.2mm时,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颗粒径等于或大于Φ13.2mm时,都不大于Φ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宜采用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环境要求:检测温度不低于5℃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2金属标定罐:用薄板制成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个圆孔;○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

300mm*500mm*40mm的搪瓷盘存放;○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率测定的天平精度,对 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7含 水率测定器具:如铝盆、烘箱等;○8量砂:粒径0.30~0.60mm 清洁干燥的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 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9盛砂的容器: 10其它:凿子、螺丝刀、铁锤、长把勺、长把小塑料筒等;○ 簸箕、毛刷等。 4.2准备工作: 4.2.1按现行试验方法对检测对象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ρc及最佳 含水率。 4.2.2按第2.2.2条的规定用适宜的灌砂筒。 4.2.3按下列步骤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1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的距离 15mm左右为止。称取装入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以 后每次标定及试验都应该维持装砂高度与质量不变。 ○2将开关打开,使灌砂筒筒底的流砂孔、圆锥形漏斗上端开 口圆孔及开关铁板中心的圆孔上下对准重叠在一起,让砂自 由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坑内的体积相当 (或等于标定罐的溶积),然后关上开关。 ○3不晃动储砂筒的砂,轻轻地将灌砂筒移至玻璃板上,将开 关打开,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