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危险与灾难篇—自然灾害

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危险与灾难篇—自然灾害

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危险与灾难篇—自然灾害
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危险与灾难篇—自然灾害

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1995年1月,发生在日本神户的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达100万亿美元,这是使一个国家遭受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由于地处太平洋火山活动区边缘,对于不可避免的地震,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现代的建筑技术做出了相对良好的风范。

自然灾害最重的一年

截止12月31日的1995年是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一年,损失高达1800亿美元,大部分由日本的神户地震造成。

造成无家可归人数最多的地震

1976年2月4日,位于加勒比和北美板块间蒙大瓜断层发生地震,造成方圆1310平方公里地区的100多万危地马拉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高达14亿美元,是有史以来中美洲地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与1972年发生的尼加拉瓜大地震不相上下,尼加拉瓜大地震在那瓜地区造成了13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平原的地震毁坏了东京和横滨的57.5万座住宅,根据官方的统计,有142807人在地震以及地震引起的火灾中死亡、失踪。

死亡人数最多的山崩

1970年7月31日,秘鲁荣琪地区哈斯凯瑞山坡发生的山崩导致约1.8万人死亡,这是历史上危害最大的一次山崩。地震引发的山崩使10个村庄及荣琪镇的大部分地区被崩落的山体埋葬。在死亡人数方面,这次山崩堪称20世纪最严重的灾难之一。

1920年12月16日,在中国甘肃省由一次地震引发的一系列山崩导致18万人死亡。

死亡人数最多的火山喷发

1815年3月,位于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群岛)松巴哇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共有9.2万人死于火山喷发及由此引发的饥荒。致死人数最多的洪灾

1887年10月,中国的黄河在花

园口决堤,导致90万人死亡。除造

成季节性洪水泛滥之外,黄河还面临

着断流的威胁。越来越长的枯水季节

威胁着两岸700万公顷农田和52万

人的生活。

危害最大的季风

1983年,泰国的季风导致约1

万人死亡,造成的损失达3.96亿美

元。

危害最大的旋风

1970年1月12日,时速高达240

公里的旋风卷着15米高的海浪袭击

了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恒河三

角洲以及附近岛屿,有30万-50人

死于这次已知危害最严重的旋风。

致死人数最多的龙卷风

1989年3月26日,袭击孟加拉

国沙拖瑞镇的龙卷风夺走了大约

1300人的生命,同时造成5万人无家

可归。

致死人数最多的台风

1906年9月18日,在香港登陆、

时速高达161公里的台风,造成约1

万人死亡。

致死人数最多的干旱

1876年至1879年间发生在中国

的干旱夺走了900万到1300万人的

生命。

致死人数最多的雪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地利

蒂罗林(今意大利境内)阿尔卑斯山

南麓的雪崩造成4万至8万人死亡,

雪崩由枪炮声引起。蒂罗林也是1999

年2月23日雪崩灾难的发生地,一

系列掠过奥地利帕兹诺山谷的加尔

多村庄和滑雪胜地的雪崩夺去31个

人的生命,加上当月另外7名死于雪

崩的遇难者,共有38人丧生。

致人死亡最多的间歇泉

1903年8月,新西兰的威曼格间

歇泉喷发导致4人死亡,喷发前站在

泉边27米远的受害者被喷涌的泉水

冲到800米远处,其中一个受害者的

尸体被夹在乱石堆中,另一个的尸体

却悬挂在树上。

危害最大的冰雹

1998年1月,一场冰雹袭击了加

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分地区,机场

被迫关闭,铁路、公路停运,300万

人失去电力供应。2周以后,仍有100

万人未恢复电力供应,有些地方甚至

停电长达3周,经济损失总计约6.5

亿美元。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1201年7月,发生在地中海东部

的地震约造成110万人死亡,伤亡主

要发生在埃及和叙利亚。

1556年2月2日,中国的陕西、

山西和河南三省发生地震,估计有83

万人死于这次地震。

当代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1976年7月28日中国东部的唐山大

地震,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24.2

万人。

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断电

1998年9月,时速达171公里的

乔治飓风袭击了多米尼加共和国,造

成10万人无家可归,全国800万人

几乎全部失去电力供应。

受困人数最多的雪崩

1951年1月20日,位于瑞士、

奥地利、意大利交界处的阿尔卑斯山

发生的一系列雪崩造成240万人死

亡,4.5万多人被困。强劲的飓风和

覆盖于粉状积雪上的潮湿雪层造成

了这次雪崩。

造成无家可归者最多的飓风

1998年下半年,袭击中美洲的米

琪飓风夺走了9745人的生命,毁坏

了93690座房屋,大约250万人依靠

国际救援生活。

致人死亡的最多的闪电

1963年12月8日,一架波音707

喷气式飞机在美国马里兰州埃尔克

顿因被闪电击中而坠毁,81名乘客死

亡。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强烈400倍的大地震发生了。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这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成为废墟。死亡人数达24万之多。

北纬40度线,被人们称为“不祥的恐怖线”。这里,发生了诸如美国旧金山、葡萄牙里斯本、日本十胜近海等无数次大地震。这次地震这个恶魔又一次突袭了北纬39.6度——唐山成为它的牺牲品。

水,首先向人类发出了警报。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被海水吞没;而距唐山比较近的蔡家堡等海域,从前碧蓝蓝的海水变得浑黄。一位潜泳于秦皇岛海水下的人看见水下一条明亮的光带,似一条不安的火龙。

7月27日深夜,比人类早觉醒一步的自然界发出了最后的灾难呼告!昌黎县看瓜的农民看到200多米高的上空忽然明亮,地面照得发白,西瓜叶、蔓照得清晰可见,如天亮一般。

3点42分许,唐山上空出现强烈的几次蓝色闪光,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疯狂地摇撼,几秒钟后,唐山破碎了,一片死寂,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唐山,整个唐山没有一点声息。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里,唐山市区和农村有65万多间房屋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绝大多数唐山人均在睡眠状况下遭此浩劫。

在许多奇迹般的生还者中有一位妇女,她从所住的旅馆逃出仅2秒钟,旅馆便断裂成两半,并坍塌了。由于惧怕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大多数唐山人都转移到搭建在城外公路上供他们临时栖身的帐篷里。地震确切的死亡人数可能永远是个谜。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14.2万,但一些西方专家认为数字可能要高得多。

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精心整理 自然灾害 应急预案 目录 4.4应急终止 5保障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通讯和信息保障.......................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应急保障.............................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宣传、培训与演习..................... 错误!未指定书签。 6附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编写说明:

精心整理 本预案所指的重大自然灾害是指企业可能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地质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等统称。

精心整理1总则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减少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适用范围 当企业发生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地质灾害和重大生物灾害等突发情况时候,本预案适用于一汽锡柴所有部 1.5灾害分级 各类自然灾害按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等因素分为三级,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 1.5.1Ⅰ级自然灾害类事件 指由于洪汛、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现象,突然发生、事态严重,对企业的员工安全、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带来重大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

造成特大人员伤亡、特大财产损失或较大生态环境破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和声誉影响,需要企业统一组织协调,调度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1.5.2Ⅱ级自然灾害类事件 指由于发生洪汛、气象、地震、地质等自然现象突发事件,对企业的员工安全、设备财产、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带来较大危害或威胁,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一般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和声誉影响,需要企 2.1组织机构 为有序、高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企业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救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自然灾害应急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 2.1.1领导小组 组长:厂长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基础巩固] 《自然气候变化》日前发布研究称,北极冰雪的融化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欧洲、美国及全球其他地区夏季日渐猛烈的热潮和暴雨天气有关,全球变暖带来威胁的范围之广可见一斑。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加强B.全球气候变暖 C.极昼天数较多D.太阳辐射增强 2.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解析: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导致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缩小。第2题,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人口迁移影响不大。 答案:1.B 2.C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洪涝灾害B.地面沉降 C.海水入侵D.大水漫灌 4.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水污染严重 C.过量开采矿产D.过度开采地下水 解析:从漫画中可以形象地看出,导致该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地下水。 答案:3.B 4.D 5.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D。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区域的林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地表植被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大量泥沙在河流下游的沉积,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随着区域城市面积不断增加,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年降水量316.7 mm,年蒸发量为1 748 mm。读多伦县牲畜头数年变化图,回答6~7题。 6.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多伦县应属于( ) A.干旱区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二地理备课组执笔:元军亮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自主学习 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自然灾害是指由于 ______________ 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关系:自然灾害是 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 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 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 ________________ 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 ___________ 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________________ 。 (2)自然灾害孕育于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地 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一: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请你说出你认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带来的 ______________ 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害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 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和伤害。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强热带风暴、暴雨、洪涝、干旱、沙尘暴、大雾、雷电、冰雹、暴风雪、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增多,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保证*****及所属各单位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给*****及所属各单位造成的损失,为灾后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1.2 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以及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3 应急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防灾减灾为中心,科学应对灾害,不断提高*****及所属各单位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身安全,确保设备安全。努力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一切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等工作。 (2)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抗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实行各级行政责任人负责制,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 发生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行动。 (3)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服从广西区政府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广西电网公司和广西水利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4)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重。抢险救灾工作要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重”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程,保证工作安全、保证抢险救灾质量。 1.4 应急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应对和处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

第九章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第九章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机场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雷暴洪水、地震、海啸、大雾、大雪等。任何这些自然灾害袭击机场,都对航空器运行、机场建筑物及人员造成影响或伤害;有些会对机场正常运行及安全保障带来困难。在机场应急管理的工作中,应考虑自然灾害的应管理,保障给机场安全运行。 第一节自然灾害系统的种类划分与灾害特征 一、城市自然灾害的种类 当自然灾变施加于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时,即称之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气象灾害系统、海洋灾害系统、地质灾害系统和生物灾害系统组成。自然灾害的种类主要有: (1) 雷爆; (2) 龙卷风; (3) 大雾、大雪; (4) 地震。 二、自然灾害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1.自然灾害的必然性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自然灾变活动是伴随着地球运动而与地球共存的现象,这种活动自人类出现以后即危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起着制约作用。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存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2.自然灾害的随机性和不规则的周期性 自然灾害活动是在多种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它既受地球活力控制.又受地球各圈层物质性质、结构和地壳表面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既受地球自然条件控制,又受天体活动影响。因此,自然灾害活动的时间、地点、强度等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说,自然灾害活动是复杂的随机事件。自然灾害的随机性,一方面是自然特征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对自然灾害认识程度的反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揭示更多自然现象的规律,扩大自由王国的领域,缩小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程度。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发现自然灾害在具有随机性的同时,也可以由自然灾害的韵律周期的相近性反映出来。有关研究成果表明,自然灾害复杂的不规则的周期性,是由地球运动的周期性、多种天体运动与变化的周期性共同影响决定的。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图片、示意图等 教学方法:图示法、案例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 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 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图3、9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通过阅读表3、1,了解: ①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品; ②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探究活动: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 (提示:从各基地的交通流通能力方面思考)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节引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板书)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 (板书)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并阅读P58教材正文内容,想一想:生态破坏是

由哪些原因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下列关系图 (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哪里?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或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图片、数据、资料。 (总结归纳)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变得更贫瘠、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诱发和加剧水文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触目惊心。 (板书) 2.水土流失灾害 (课件展示)石漠化地区景观、资料。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59“知识窗”及课件资源,分组讨论,总结石漠化的定义、危害、发生地区、目前发展状况。 (板书) 3.石漠化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0,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地区的荒漠化景观图片、资料。 (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因影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4.土地荒漠化 (提出问题)咸海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最近几十年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什么原因使咸海的荒漠化发展如此迅速?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 公司(以下简称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肇庆热电公司自然灾害应急 管理工作。 第三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预防事故与应急救援相结合。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部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基建领导

2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安全监察部,负责本预案的执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应急处臵工作组 (1)运行响应应急组:由发电部人员组成。 (2)继电保护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继电保护专业组成。 (3)电气专业应急组:由电气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4)公用系统应急组:由发电部化学专业、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5)机务专业应急组:由机务运行准备人员、工程设备部专业点检组成。 (6)热工专业应急组:由工程设备部热工人员组成。 (7)物资保障应急组:由计供部组成。 (8)后勤、医疗保障组:由总经理工作部组成。 (9)消防救援组:由保安队员组成。 (10)安全保障组:由公司三级安全网络组成。 (11)保安救援组:由保安队组成。 (12)通讯保障组:由工程设备部继保专业组成。 (二)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1 领导小组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和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

高中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学案教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学案导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图示法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 2.难点: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 【基础知识】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和。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 2.主要目的: 尽可能地,保护,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

水坝、堤岸等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 ,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和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救灾工作方针:“,,,,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参考答案: 一、灾前准备 1.储备救灾物资 2.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灾种及灾情大小交通状况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2)天津哈尔滨沈阳南宁成都西安 二、灾中应急 1.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挽救生命财产安全 3.生命线交通通信次生灾害源救灾通信的疏畅 4.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 三、灾后恢复 1.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3.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民政部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单选题 合掌造(左图)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右图为“日本轮廓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旱灾频发B.多洪涝灾害 C.冬季暴雪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A.a地B.b地C.c地D.d地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2019年7月中旬,南京等著名“火炉”城市全部“熄火”,天气格外凉爽。据此完成5~7题 5.南京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地形雨B.台风雨C.锋面雨D.对流雨 6.南京此次天气格外凉爽是因为较正常年份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B.亚洲低压势力弱 C.副热带高压势力弱D.亚洲高压势力强 7.此次异常气候导致洪涝风险最大的省区是 A.云南B.江西C.甘肃D.四川 印度尼西亚(如图Ⅰ所示)天然橡胶产区地跨南北半球,天然橡胶的高产期(指割胶天数相对集中,产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落叶期之前。城市帕卢位于该国苏拉威西岛,该城市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如图Ⅱ所示)。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帕卢成为重灾区。回完成8~10题 8.受地形影响,帕卢气候终年 A.炎热干燥B.炎热湿润C.温和多雨D.凉爽干燥9.加重帕卢此次灾情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底地震B.海湾地形C.暴雨天气D.众多游客10.印度尼西亚赤道以北区域天然橡胶高产期最有可能在 A.3-5月B.4-7月C.8-11月D.12-次年2月 二、多选题 11.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加固堤坝D.实行防洪保险 三、填空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 年 5 月 17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海域发生 5.1 级地震。巴厘岛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达,享有“花之岛”、“ 神仙岛”的美誉。近年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桓仁浩程新型环保活性材料有限公司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为保证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救援措施,控制和消除自然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各种损失,在突发自然灾害如:雷电、暴雨、火灾、狂雪等时做出应急准备、应急分工、职责与响应、报告与记录等。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保设备”为原则,结合《安全生产法》内容和有关实施细则制定。 2概况 本组织机构适用桓仁浩程新型环保活性材料有限公司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应急与响应的组织处理工作。 结合本地自然气候的特点,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地震、雷电、火灾、暴雪、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当地政府统一指挥下进行,全公司成员及生产班组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指示、命令和指挥,积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抗击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3应急预案内容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总指挥:高松副总指挥:刘玉福 救护队队长:李岩峰 救护队副队长:李向吉张桂波孙伟 现场安全监督:赵永安 物资供应:高明楠 物资管理储备:吕辉

综合管理:郭景文 汽车司机:鲁忠魁 研究制定抗自然灾害的预防规划和救灾工作计划及措施; 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抗灾组织机构; 广泛开展抗灾工作的宣传和抗灾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接受地方政府及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 指挥抗灾抢险及救援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制定抗灾应急工作计划及措施审核批准抗灾应急救援预案; 按照地方政府天气预报,确定进入抗灾戒备状态,并向本公司下达抗自然灾害指令, 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抗灾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发布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命令; 负责本现场抗灾的组织协调和抢险力量的调集及抢险指挥和正确处置: 通报抗灾抢险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负责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抢险救援有关情况; 当抢险救援过程中人力或资源不足时,应向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向公安、消防队、武装部等方面求救增援。 抢险生产当班员工救护队 队长:戚纪超 副队长:当班班长 成员:当日在岗全体人员 抢险专业救护队(队长、队员)职责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准,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如,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森林锐减、草原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1.土壤侵蚀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滥采滥伐,造成地表植被严重破坏,使得原有植物根系固土作用大大降低,加速了地表土壤的流失。 (2)土壤侵蚀的后果 侵蚀区,耕作层流失,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加剧干旱,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下游地区,,由于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湖泊淤浅,航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2.荒漠化的原因及后果 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各事件主要的污染物及造成的危害 1.全球变暖 (1)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 一是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3)全球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总体上我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冬季强于夏季;在北部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在长江、黄河流域,洪水爆发的频率将会增加;在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将更加频繁。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人类排放大量的氟利昂等 (2)危害:损伤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3.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1.大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问题 2.矿区采空区的沉降、地裂缝、塌陷问题 3. 工程建设诱发崩塌、滑坡 4. 修建水库诱发地震 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例如,我国的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直接或间接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3.2 自然灾害的久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基础知识】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二)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巩固强化】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编制人:TXJ 2011-2-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 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4) 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认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 减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2、防治洪灾的主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98年洪水录像资料导入。然后让学生思考情境导入中的问题: 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一、自然灾害 1、概念: 2、类型: 3、自然灾害的影响(了解)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读课本P87分析什么是洪水?洪灾?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洪水和洪灾 洪水概念: 洪灾概念: 读P87课本,分析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填写表格。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三、洪水成因 1、洪水致灾两个基本环节: ① ② 2、洪灾的成因: 3、影响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的因素 项目 因素 影 响 流域汇水速度 河道排水速度 自 然因 素 人 为因 素 (1)强降水 (2)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3)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 (4)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易形成 洪水。 (1)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2)植被的破坏 (3)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桓仁浩程新型环保活性材料有限公司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保证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救援措施,控制和消除自然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各种损失,在突发自然灾害如:雷电、暴雨、火灾、狂雪等时做出应急准备、应急分工、职责与响应、报告与记录等。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保设备”为原则,结合《安全生产法》内容和有关实施细则制定。 2 概况 本组织机构适用桓仁浩程新型环保活性材料有限公司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紧急情 况的应急与响应的组织处理工作。 结合本地自然气候的特点,自然灾害主要分为:地震、雷电、火灾、暴雪、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应在当地政府统一指挥下进行,全公司成员及生产班组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指示、命令和指挥,积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抗击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3应急预案内容 3.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高松副总指挥:刘玉福 救护队队长:李岩峰

救护队副队长:李向吉张桂波孙伟 现场安全监督:赵永安 物资供应:高明楠 物资管理储备:吕辉 综合管理:郭景文 汽车司机:鲁忠魁 3.1.2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成员的主要职责 3.1.2.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3.1.2.2研究制定抗自然灾害的预防规划和救灾工作计划及措施; 3.1.2.3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抗灾组织机构; 3.1.2.4广泛开展抗灾工作的宣传和抗灾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3.1.2.5接受地方政府及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 3.1.2.6指挥抗灾抢险及救援应急处置工作; 3.1.2.7组织制定抗灾应急工作计划及措施审核批准抗灾应急救援预案; 3.1.2.8按照地方政府天气预报,确定进入抗灾戒备状态,并向本公司下达抗自然灾害指令,3.1.2.9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抗灾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3.1.2.10发布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命令; 3.1.2.11负责本现场抗灾的组织协调和抢险力量的调集及抢险指挥和正确处置: 3.1.2.12通报抗灾抢险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3.1.2.13负责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抢险救援有关情况; 3.1.2.14当抢险救援过程中人力或资源不足时,应向当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警,向公安、消防队、武装部等方面求救增援。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高二年级_地理学科导学案 审核: 授课时间: 班级:高二姓名:小组: 课题:第三节课型: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体会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所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了解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实例体会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重点难点预测】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环境污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 【学法指导】自学辅导小组讨论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之【基础梳理】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

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了的利用。 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影响:加剧了、风沙、干旱、、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和。 土壤侵蚀 概念: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在的基础上,由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举例: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 后果:①侵蚀区:土层变薄,、蓄水能力降低,、山洪灾害加剧;②沟谷区: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灾害的发生频率。 土地荒漠化 原因:和不适当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危害:生产力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范围:①区域性;②全球性:表现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大量燃烧等燃料,导致大气中含量增多,使全球气温上升。

影响:一是造成;二是加剧洪涝、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臭氧层耗竭 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人类大量排放。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紫外线照射增强,损坏热的免疫力,使、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原因:人类对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的过度利用。 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的基础。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大城市由于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导致、地裂缝等问题。 矿区地下形成了大片的,致使地表沉降、和塌陷问题出现。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容易诱发崩塌、滑坡。 修建水库会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环境发生改变,诱发。 【合作探究】: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 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 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 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 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节引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板书)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 (板书)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并阅读P58教材正文内容,想一想:生态破坏是

由哪些原因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下列关系图 (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1. 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哪里?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或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图片、数据、资料。 (总结归纳)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变得更贫瘠、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诱发和加剧水文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 触目惊心。 (板书) 2. 水土流失灾害 (课件展示)石漠化地区景观、资料。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59 “知识窗”及课件资源,分组讨论,总结石漠化的定义、危害、发生地区、目前发展状况。 (板书) 3. 石漠化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0,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地区的荒漠化景观图片、资料。 (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因影 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 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4. 土地荒漠化 (提出问题)咸海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最近几十年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什么原因使咸海的荒漠化发展如此迅速?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1)

母杜柴登项目经理部 自然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编制人:安瑞 审核人:廉伟刚 审批人:陈栋华 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母杜柴登项目经理部应急预案评审\审批表

目次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3.适用范围……………………………………………………………………… 4.应急预案体系…………………………………………………………………5,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 6.危险源与风险分析……………………………………………………………7.组织机构及职能……………………………………………………………… 7.1应急组织体系………………………………………………………………… 7.2常设机构……………………………………………………………………… 8.预防和预警…………………………………………………………………… 9.1危险源监控…………………………………………………………………… 9.2应急救援规章制度…………………………………………………………… 10.灾害报告程序…………………………………………………………………11响应分级………………………………………………………………………12响应程序……………………………………………………………………… 12.1自然灾害响应程序………………………………………………………

12.2现场自然灾害应急程序……………………………………………………… 12.3自然灾害应急措施……………………………………………………… 12.4现场自然灾害抢险措施……………………………………………………… 13应急结束……………………………………………………………………… 14保障措施……………………………………………………………………… 15.本预案的评审…………………………………………………………………… 自然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编制目的 为确保在发生洪汛、雷电、台风、地震、冰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时能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救援和抢险,防止灾害的扩大,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防洪法》 《水法》 《气象法》 《地震法》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矿山安全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建设部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预防、接报与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煤矿安全规程》 《中煤建安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经理部在发生洪汛、雷电、台风、地震、冰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