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

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

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进驻高原前体格检查应详细、全面,经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能否到高原,怎样去适应高原非常重要,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详细询问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曾上高原反应史。

2、一般检查:测体重、血压、呼吸、脉搏、肺活量和胸腹、心肺、肝脾、四肢脊柱等全身物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细胞和生化、肝肾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肺功能、B超等检查。

(五)禁忌或暂缓进驻高原指征

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对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系统影响更甚,一些系统相应生理功能不良或罹患疾病者不宜到高原从事作业,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可分为禁忌或暂缓到高原者两大类。

1、患有以下疾病禁忌到高原

(1)呼吸系统:慢性小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活动性肺结核及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障碍。

(2)循环系统: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率失常或静息心率在90次/分以上,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和曾在高原发生过高原肺水

肿、高山昏迷、高原心脏病和症状明显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3)血液系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4)神经系统:严重神经衰弱和睡眠障碍、癔病、癫痫及对高原高度恐惧。

(5)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病活动期,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脏疾病。

(6)泌尿系统:严重肾脏疾病及肾功能不全。

(7)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疾病及其功能紊乱。

2、有以下情况暂缓进驻高原

(1)患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未治愈者。

(2)阵发性心动过速,安静时心率仍在90次/分以上者。

(3)情绪低落、高度紧张、恐惧心理未得很好调整者。

三、进驻高原途中的要求

进驻高原的途中已是赴高原的第一步,为了能顺利地、更好更快地适应高原,有利于在高原工作,途中防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要高度重视。

(一)行程及行进原则

1、在行进时应乘坐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避免人货同行或露天行进。按时作息,每日行车时间8小时左右为宜,保证有充足休息和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