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非浅。在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谈谈浅见。

一、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协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说明问题,能协助理解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小学生的思维很大水准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水平较差,不过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能够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

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能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演示学具,能够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使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刻;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兴趣浓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教学“长方体的理解”时,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的时候,就会体验到只有相对的两个长方体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感性理解。第二次,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的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根木条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的木条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从而对长方体棱的特征产生了感性理解。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数支配,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学,主动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实行教学,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实行。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教版)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合理、详细。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

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练习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 官垱中学刘启炎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 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 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 广西北流市清水口镇大罗小学 【摘要】数学故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通过数学故事的引入渗透数学文化及数学思想,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运用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中,数学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简单生动的教学故事,对于正在形成思维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故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选用与之对应的故事题材,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思维模式都呈现出同一种特点,都是从定向思维往发散思维逐渐发展,然后慢慢地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身就比较强烈,但是因为处于思维模式刚刚形成的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小学生

学习数学就可以达到一定效果。所以选用的故事一般偏重于对事情描述的过程,利用简单的情节来诠释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小朋友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故事中生动活泼的场景以及人物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立体记忆模型,利用故事情节与数学理论相结合,学生理解得会更透彻,印象也就更深厚。因此,利用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一、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小?W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在理解数学的过程中的思考能力。想要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可以利用小故事教学来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知识的能力,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基础是不错的。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中已经懂得怎样听故事以及讲故事。让小学生讲完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很难,可是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熟知的故事大致情节给说出来,并且可以用一些相关的数学关键词穿插进故事当中,学生爱讲、爱听,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作用。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学生接触到的教学信息量更广了。讲故事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进行,将数学教学和多媒体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观点等,我们称之为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适时的引出数学史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资源很多,其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数学文化的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好数学教材,在教材中挖掘隐藏的文化资源. 在数学文化资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其背后的文化,更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文化,改变思维角度,学会思维技巧,让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转化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样,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数学文化同样可以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数学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好的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术,将备课时收集的精彩内容,通过PPT展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收集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比如:“圆与车 轮”“长方形与高楼”,“圆与中国结”等等,让学 生明白数学原来是这么的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有利 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挖掘数学文化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而且与生活联系不大, 这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关.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 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一味的灌输学生新知识、新概 念,对于枯燥的概念,学生自然会厌烦. 教师要利用好 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找到有趣的数学文化素材,让 学生不感觉枯燥无味. 除去了许多灌输知识的时间,不 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会让学生更好的记住 并且巩固所学. 因为对于枯燥的知识,学生并不容易在 日常生活中想起,然而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来教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素材来学习数学,学生下次接 触到生活中的事物时,便会想起学习的数学内容,更有 利于巩固所学内容,因为数学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 的,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并不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 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实生活中与长方形正方 形有关的事物,如学校中的类似长方体建筑,拍其一个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即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我认为使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使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好的听课习惯能够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能够表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表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理解》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表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

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水平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以前听过一节相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绝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仅仅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个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理解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能够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课改故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课改,像一声春雷,惊醒刚参加工作的我的激情,激荡起孩子们智慧的潜能。我很幸运,我处在课改的浪潮里,课改给了我目标,课改给了我自信,课改完善了我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取向。我将在课改中不断的成长起来。 一、在数学境地中,洋溢的学习样子 俗语说:“眼过百遍,不比手做一遍”。六七岁的孩子很好动,要是把她们好动的独特之处迁移到学习上,让她们在学习时每每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加大深度理解能力。我在讲授中,每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者摆算式等等。 二、在操作中,手脑并用的学习 为了讲100以内数的认识,我让同桌两个同窗一人摆小棒,一人摆数字卡片。横着摆一根小棒,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1的卡片;摆2捆1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1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 小学低班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童心生理独特之处,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接合起来,编成1个故事,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示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低班级学生求知识

性强,体现力强,但愿本身能受老师和同窗的信任和表扬。讲授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术擂台赛”等学习竞赛环节,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加才干,不停提高学习的踊跃性。在讲授中,我时常创设“比一比,赛一赛”“夺红旗”什么的的竞赛环节。 学生们在感观性欠缺、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的理念。 如,讲授“数的分合”时,我创设了“找伙伴”的游戏:到场游戏的小伙伴的头戴数字卡,陪同着“找呀找呀,找到1个好伙伴”的旋律,彼此找伙伴,头饰上的数能构成需要分化的数,就是一对好伙伴。(如:20和1组成成21;5和7组成12中,“5”和“7”是一组好伴侣,“5”和“7”是一组好伙伴。) 如,在“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采用故事的情境出一道题:熊二的好伴侣给他过生日,吉吉住在丛林深处,一大早已经赶来了。他带了5桶最好的蜂蜜送给熊二。看,隔老远,他就喊起来了,“熊二,熊二,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啥子来了?”熊二久已经闻到蜂蜜的香味了,他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过一会儿,小松鼠也来了,送给熊二6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9桃给他,熊二很高兴了,请小伙伴们算算看,熊二共收了几多水果?最后另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趣味小故事 小熊卖鱼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 马口小学数学教研组材料1.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表示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表示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位数。3285 ,在十进制中的数位从右起往左有个位、十位、百位……每位数上的单位数,个位上是1,十位上10,百位上是100。一个数如果千位以上的数字都是0,只有百位上有不为0的数字,则此数是三位数。一个数若是两位数,其中十位数字不是0所表示的数叫做二位数。同理,用一个不是零所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 由此可知,0不是一位数,所以最小的一位数绝不是0。那么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呢?我们知道,一个数中每位数的单位数最小,三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00,二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0,所以,一位数中最小的数就是1。 2.“0”为什么是偶数? 0÷2=0,所以0是偶数,因为0能被2整除。0在数轴上正处于偶数的位置,也说明0是偶数。我们一般用2n表示偶数,当n=0时,2n就是0,说明了0就是偶数。肯定0是偶数,不仅如上所述,合乎偶数的定义,而且在叙述数学规律时有很大便利。例如:中学代数讲到乘方运算符号法则时,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这里,偶次幂就包括0次幂在内。 3. 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是指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占乙数的几分之几,是以乙数为标准数的;而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指乙数比甲数少的部分占甲数的几分之几,是以甲数为标准数的。两者的标准数不同,因此答案也不一样。 分子不变,还是1,如果是问少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原分母与分子的和,如果是问多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原分母与分子的差。 4.X÷12=7……3是方程吗? 等式是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相等的算式,而代数式是用“+”“-”“×”“÷”、乘方、开方以及括号等表示运算法则或顺序的符号联结数字或字母得到的式子。 “……”并不表示7与3之间的某种运算关系,也不表示运算顺序,因此“7……3”不是代数式,“X÷12=7……3”不是等式。等式应满足传递性和对称性 ①根据87÷12=7……3,73÷10=7……3,无法得出87÷12=73÷10 ②将87÷12=7……3变成7……3=87÷12,就毫无意义。 5.比值能否用百分数表示? 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而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比值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分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和不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表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如“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可以说成“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我们一线的数学老师也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断努力。但仔细观察和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诸多效率低下的现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问题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目前的教育存在着逼着教师拿出成绩,虽然深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由于要进行考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避开这样的认识,走为考试服务的捷径,把培养能力晾在一边。我们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应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实现教育教学的优质、高效。 问题二、课堂教学围绕全体学生开展,而忽视优等学生的存在。 由于我们所在的学校全是农民子女,家长没有时间,也懒于管孩子的学习,因此学生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颇多,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到中下水平的学生,故而整堂课始终以中下学生为起点,对其中

的某一知识点不厌其烦进行重复,课堂发言也照顾这些学生,很多时候一节课下来,中下学生课堂紧张,学习乐趣全无,优等生更是无聊之极。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分层优化,使每一学生都有收获。 问题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的课改由于采用导学案形式教学,应当说这并不是坏事,但问题就是教师机械使用,导致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管什么课型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加上教师平淡、没有激情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喜欢数学呢?不喜欢又怎么能学好数学呢? 问题四、重视笔算,忽视口算。 忽视口算能力进行培养,强调用笔算计算和验算,久而久之,学生就认为口算是不重要的。带来的后果是计算越来越慢,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也影响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不自信,逐渐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方便、快速、灵活的优点。口算训练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最后能达到“脱口而出”,逐渐形成一些口算的技能技巧。 以上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通过分析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着随意性,对于突发的事情应急力不强的现象。要想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就要知道要想交给学生一碗水,需要老师就要长流水,才能达到真正“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才能使新课堂焕然一新,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故事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得到充分的培养。 但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会发生,老师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灵活巧妙地驾驭课堂。记得有一次我讲轴对称图形时,事先布置学生课下剪一些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各种三角形、梯形等。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剪、折、拼弄清楚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当大部分学生通过折、剪已验证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也予以肯定。突然有个学生猛的站起来说:“老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腿!(也就是对称轴!)”话音刚落,哗——全班学生都笑的前伏后仰,有的甚至喊:“呆子你又做梦呢?”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同时从教近十年的经验告诉我——让孩子畅所欲言!于是,我纠正了该学生说话的错误,让该生亲自上讲台演示。唉,不错!他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确实有两条腿!(对称轴。)这时,学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 我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看一看,该生做的这个平行四边形与大家的有什么不同。大家情趣盎然,通过仔细观察,测量,讨论得出:他剪的平行的四边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平行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借机告诉大家:他剪的图形是菱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以后你们会学到的!一般地说,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它不是轴对称图形。我即刻表扬了这个学生的求异精神,并要求同学们以后不要再嘲笑他,而要向他学习。顷刻间,孩子们掌声雷鸣,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如果学生的求异出了错,也不要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以后更能各抒已见;更能体会到成功和创造的欢乐,继续发挥创新的潜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数学 摘要: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数学实践认识变式引导对比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三)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

我的教育故事一年级数学

我的教育故事一年级数学(总 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我的教育故事 面对一群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走进课堂,孩子们用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你,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忍不住要上上厕所,忍不住要和旁边的同桌聊聊天。此时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气歪了也不理你。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了一个学期,蓦然回首,发现我也收获了许多.. 在教学1~5数字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字的书写,我要求学生天天坚持把每个数字写一行。那天教完了数字3和4后,布置作业时,我听见有位学生在座位上低声说:“唉!又是些数字,真没劲!什么时候老师能布置有趣一点的作业?”当时我假装没听见,可心里疙疙瘩瘩的:如果我们班的孩子都有你这么聪明,那我就不用教了。等我再回头时,只见刚才叹气的同学已慢腾腾地拿出纸笔开始写了,再看其他的同学也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到了课后我仔细想想。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对于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的确枯燥无味,那五个阿拉伯数字要天天练写,确实是一件很烦琐的事。作为教师,是否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改一改,适时调整写数的方法呢?过了几天,认识数5之后,我把田字格写好后,进行了如下的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和老师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数字宝宝写得最漂亮,好吗?”第二天的作业设计成:“同学们写写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宝宝,和同桌比比谁写得最规范。还没等我把题目读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在作业本里写,兴致很高,有的学生端端正正写完后,用大拇指指着自己,迫不及待的让老师去欣赏他的作品。 从那以后,数学作业不在是纯粹的做题,我会每天设计一个有趣的小题目,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算数方面,得数是15的算式有多少等等,学生兴趣十足,思维也越来越开阔。 其实,“枯燥”与“生动”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对学生来说,熟悉的情景和亲身的体验,他们都喜欢,都充满好奇,都有乐学、好学的愿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这节课中我处理的虽是“小数字”,而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数学课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让我们在陶行知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带着自己的感悟,认识新课程、探索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走进孩子的心田,我愿在春天最美妙的音符中能和孩子一起成长,让数学教学青春永驻! 2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利用游戏教学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利用游戏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游戏教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规模,被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 一、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小学王军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 目标的需要。正如布鲁纳所说“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理论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轨迹也都表明,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如此的重要,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只教给学生它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接下来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想方法的教学,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将需要大量具有较强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因此,向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20200514103337)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出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 分内容。“分数”对于孩子来讲是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比较抽 象,不容易进行理解,所以要想彻底理解分数的意义是一件不 简单的的事。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尽可能将抽象内容转 化成形象内容,便于他们理解。 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 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 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出了一道题: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写 完后,我想,这道题一定会难住他们的,因为这节课我并没有 讲这样的例题。同学们读完题后,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他们 邹着眉头,在努力地思考着……我们班的欧某某,号称“机 灵鬼”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不一会,12根木棒画完了,接着又将他们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数了一数,兴奋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当时我高兴极了,没有想到真的会有学生做出来。我顺势说:“欧某某同学真聪明,她通过画图方式把这道题解决了,你们该怎么 办”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在本上画了起来,不一会我便听到 了此起彼伏的回答声:9根 9根…….。邢某某同学在班里是 个“快嘴”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后,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兴奋地鼓起了掌,笑着说,老师没有想到你们表现这么好,没讲的题,你们 居然做出来了,太让我意外了。 老师还想出一道更难一点的题,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 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 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 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 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进行有效的教学 文章提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实际; 兴趣; 学以致用; 创新 正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为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使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或熟悉的故事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更重要的是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时,我抓住学生喜欢看《西游记》,喜欢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知道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吗?学生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一个个面带笑容,眼睛睁得圆圆的,争先恐后地脱口而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牛魔王、白骨精……学生如数家珍地报出许多人物的名字。我微笑着点点头说: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感到十分困乏,师傅唐僧说:''八戒,你去前面化些斋饭来。''猪八戒答到:''遵命。''就去找吃的,不一会儿,猪八戒回来了,只见他手里拿着三个一样大的饼,嘴里还不停的嘟囔着:''三个饼,我们四个人吃,这可怎么分啊?''同学们,你们能帮猪八戒解决这个难题吗?能同学们齐声回答。请拿出事先做好的三个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代替三个饼,动手分一分,说一说,他们师徒四人各得几块饼?如果是9个饼呢?学生纷纷动起手来,……这样的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第一册 0和它的数字兄弟 1,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 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 非常开心。 突然一只大象不小心掉进一个洞里面,洞很深,又很黑。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

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 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 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小学数学教育故事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非浅。在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谈谈浅见。 一、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协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说明问题,能协助理解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小学生的思维很大水准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水平较差,不过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能够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