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模具设计作业标准及规范

二、2D模架设计

1、产品的排位:

影响排位的因素a产品的外形的结构b产品的进胶方式以及位置c不同产品的分型面形

状d产品的大小e产品的材料属性

A、有无客户的排位要求

判定所给定的排位与模具结构方面有无冲突

B、排位时要注意的事项:

?产品的排位基准(一般以产品的最大外形进行XY向分中,以前后模分型面的某点为

Z向基准),

?产品的缩水中心(一般以排位基准进行缩水,而不以模具中心或其它坐标进行缩水处

理)

?产品的缩水率及缩水方式(缩水率由产品的材料以及成形压力决定——此数据由客户

提供,缩水方式要与3D缩水方式一致,如:3D的比例缩水——2D的“SCALE”,

3D的XYZ向的不同缩水——2D的“块的三方向的不同比例”处理)

?镜像处理问题(前后模正视图必须要注意镜像处理的问题:使用的是产品的投影视图

需镜像,使用的是模仁的投影视图就不需镜像处理,前后模侧视图则无需镜像处理)

?顶针,运水,镶件,螺丝以及抽芯机构的大概位置、位移,排位的梳密要有设计余地

?流道的距离问题(在其它因素的治约下要尽可能使流道越短越好)

?不同产品的排位要求分型面整齐,减少起伏多变的台阶

2、模仁大小的定义:

影响因素:a产品的排位b产品在分型方向的投影面积c型腔的结构d钢料物理属性——钢度和硬度e成型注射时的最大压力

A、有无客户对模仁的要求

B、确定模仁大小时应注意的事项

?确保型腔壁有足够的厚度,不致于在加工时变形、成型时钢料变形影响成型尺寸精度、

飞边,成型压力过大致使模仁断裂等。(一般的常规参考数据:

投影面积在50* 50——型腔壁厚约为25mm

100*100——型腔壁厚约为30mm

150*150——型腔壁厚约为33mm

200*200——型腔壁厚约为40mm

250*250——型腔壁厚约为43mm

300*300——型腔壁厚约为50mm

350*350——型腔壁厚约为55mm

具体参数待查)

?确保在后期设计中排位有足够的位置,不致于多方面发生干涉而无法处理(如:水

路与模仁固定螺丝相干涉;钢料厚度方向在精框中没了管位限制,则可适当加厚钢

料等)。

?整体式型腔与镶并式型腔的关系:如钢料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整体式的变形量大

而易断裂损坏,而镶并式则不会。

3、模架的设计定义:

影响模架的因素:a模具结构b成型条件

A、有无客户对模架的设计要求

判定所给定的模架与模具结构方面有无冲突,或有不妥之处。

B、模架大小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标准模架的模板长宽尺寸大小:精框边不超过顶针板的宽度为准,有抽芯机构的以排位

基础为准,(其中因产品的精度要求会影响模板的相应尺寸)。

?工字模与直身模的取舍:40XX型以下的模架用工字模,以上则用直身模

?A 、B板的厚度:原则——①B板框深不过半;②A板的厚度≤90mm时框深不

过半;在100~150mm之间时框底厚度尽量为35~50mm;≥160mm时框底厚度不超过65mm

?加高方铁的高度:产品的顶出高度;水口边的长度;复位弹弓的长度;

成型机的最大开距;其它机构对方铁高度的要求如:F202177 F204013 等

?顶针板的厚度:超大模架、斜顶较多、产品脱模时顶出力较大、顶针较多时应考

虑加厚顶针板,如:F203179 F204036等

C、二板与三板模的选择:

单型腔模:非点浇口且可以在分型面上分流的为二板模

非点浇口,需多处入水且不能在分型面分流的则为三板模

非点浇口,产品的入水点位置偏心太大且无法用斜唧嘴处理的为三板模

点浇口的产品则为三板模

多型腔模:在分型面进行分流但不能达到分流目的时则选择三板

D、精框的设计:特别注意有行位的精框——行位处的精框大小与深度,以不低于大框深

度,模仁必须有足够的管位为准。

E、非标准模架:因模具结构的需要,与标准模架相比多板的或少板模架如:F202174

F204051 F203143 等

4、组立图的表示

“组立图”的别名有“模具结构图”,“模具装配图”,而各个工厂对其绘制的要求有所不同,详略不一;“模具结构图”其真正意义不但要表示模架结构,同时也要清楚地表示型腔结构;而我司的组立图称其为“模具装配图”,因我司对型腔零件的标数比较详细,所以对组立图表示只要求清楚地表达模架结构,而型腔结构的表示未作要求。

组立图——其实质是记载设计思路,并与其他工程人员进行交涉的一种具体的语言符号;

且后期的设计、制造工作全以它为基础开展,因此组立图表示得正确、清楚是2D设计工作的关键所在。组立图的表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A、浇注系统:注射口与面板顶面的间距、唧嘴(注射口径、球面半径、角度、螺丝)、流道

(横截面、冷料穴、水口勾针、拉料顶针、流道顶针)、浇口(其形状,位置,还要放大表示),

个体表示见F203070 F203071 F204031

B、冷却系统:水线(表示形式主要体现其形象化,二维投影表示,注意相交水线与非相交水线的区别,出入水与堵头的区别,在某一投影方向上部分叠合的水线用不同颜色区别,胶圈要用图案填充,连通水线相交处的盲孔头不能延伸过长等),注明进出水的编号标记及喉牙规格具体表示见F203071 F203179 F204051 F204052

C、抽芯机构:(要注明在抽芯方向的出模斜度,抽芯距离,斜梢的斜度、大小、长度,变梢的厚度、斜度、长度,T形条的厚度、斜度、长度,斜顶的厚度、角度、水线、、导向板的厚度、座子T槽(在主视图中最好也表示出它们的形位,在进行干涉检查时容易发现问)、在B板处的避空形位等)。

D、顶出机构:(顶针大小规格、高度、避空位(相距比较近的顶针需出托部的大小,以防止出现干涉),有顶高距离限制的需出止动梢,复位弹弓的大小、在B板或托板中的避空形位,顶出孔的形位——K.O字样,中托——要求其在B板或托板中沉入深度不少于8mm不多于20mm,在主视图要注明“EGP”字样)

E、导向机构:(通常按LKM标准执行,基准偏的导柱位必须放置正确(后模视图方向:竖直放置时,基准在左下角或右上角;水平放置时,基准在右下角或左上角),加长型模架或A、

B板较厚时,通常需将导柱加大一级、相应加厚面板、且适当内移导柱,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加装导柱辅助器或在型腔上作管位以保证型腔的精确定位导向——分型面比较平整的;成型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有行位但受力不均且有型腔错位趋势的;在主视图中注明字样:定位柱——TLA,条形定位块——KY)

F、辅助机构:(小拉杆的开模限距通常小于水口边钉2~5mm,拉杆之间距应尽量大以保证受力均匀,面板与推板开距为8~15mm,推板与A板的开距尽可能大于140mm,在主视要注明“PBA”字样;胶塞的大小与多少要适度,过于小或少开模阻力偏小以致分型错误,可能会损坏结构零件,在主视图中注明“PLK”字样;)

G、图面的其它部分:

?图框与图纸可打印区域要保持一致,调整图框的大小,只能以SCALE的方式对其缩放,

不能用单向拉伸的方法处理。

?标题栏的内容及格式要统一、不能随意改动,并且要注意其内容的正确性;未经缩放处

理的标题栏的长度必须在125mm~145mm之间。

?视图投影法采用第三角画法,即与标题栏中的投影符号相符;在没有繁琐复杂的结构时,

主视图中可以不用割线表示其剖切的详细位置,只需注明剖切方向,在侧视图中进行会

意的简化表示即可;否则必须画出割线以示剖切的详细位置,且其侧视图也要严格按其

剖切线位绘制。

?模具有天地方向之分的则必须在图中标明“TOP”与“BOTTOM”字样,图面中的所有

注解文字必须要与标题栏文字方向一致。

?在视图中需表明产品的排位基准——可以用不同于其它标注字体或格式来标示模具中

心基准和产品排位基准。

?图面中要严格遵守“虚实”规则,杜绝“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现象出现。

?尽量多使用块的形式,在以后的编辑和变更过程中会更方便更快(在块的使用中要注意

的是:块一定要在图线所在层进行定义,以优化图层的管理)。

?图形对象必须作好分层绘制,分层管理(不进行分层处理或层使用混乱都会给后期的设

计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基本图层应包括:实线层(0-MOLD)模架层(0-MB)、中心

线层(0-CEN)、虚线层(0-HIDDEN)、填充图案层(0-BH)、标注层(0-DIM)、参考

零件层(0-PART)、水线层(0-WATER)、顶针层(0-EPIN)。

5、检查图纸应注意的事项:

在设计过程中,图面中的模具结构、以及各个零配件的外形尺寸,都需要进行反复的思考、

检查、核对,使自己的设计意图更加清晰、透彻,从而更容易发现和排除图面中的错误。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模具组立图方面:

容易出现水线干涉问题(与镶件——因此需要完整地、正确地表示镶件的位置,与螺丝——无论在主视或侧视图中发现水线与螺丝有重叠现象时,就要在另一视图去查正,与吊模孔——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与码模坑——必须要给码模留有足够的位置空间,与定位块——往往在模架上干涉。)

容易出现斜顶干涉问题(与顶针——顶高后,与顶针相撞;座子或导向板与顶针干涉,这就需要在主视图中描出斜顶三部件的形和位以及顶高后到达的位,胶位空间是否足够可以让斜顶顶出。)

容易出现行位干涉问题(行位干涉往往出现在合模时无先复位机构所致,与顶针——在合模时,顶针还未复位而行位就开始复位;前模行位与后模行位——两行位在合模时干涉就必须有先复位装置,与产品——行程不足,在分模方向上没有完全滑出胶位。)

多个视图之间零配件的形位不一致会导致干涉(在绘制三视图时,其基准没有对齐或其它原因引起不一致现象)。

出现司针与顶出孔干涉问题。

虚实线没有严格的区分,造成图面混乱,影响设计意图,最终导致实际上的干涉。

B、在零件图方面:

基准线必须要与标注坐标原点保持一致,在标注时,坐标原点经过几次变换后,位置捕捉有误,标注出来的部分数据有误,而在后期检查时,这种情况很不容易被再次发现,因此,要特别注意原点捕捉的准确度。

标注比例与图面比例不一致问题:图面中有放大图面时,其标注比例要与之相应,并且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同一视图中夹杂几种标注比例,这样的的问题在检查时也很难发现。

一套模具的前后模仁,其分模面基准要一致,不然在加工时很容易产生错觉,而导致问题发生。

零件图中的水路与螺丝孔在方向上要与组立图保持一致:多块模仁并镶的模具图,其水路与螺丝孔尽量要设计成一样或中心对称式,不要采用轴对称式(特殊情况除外),在做零件图时,就只需做一块即可,否则,就必须相应地做多块来表示。

标注数据不能太密集,导致看数据时容易看错。数据太多,就要用相应多的附图来表示。

图面中有斜孔时,务必要重点检查。

图面中的各视图间所采用的视觉画法不一致,我司规定为第三角画法。

C、在线割图方面:

零件线割图给出时:正面图;必须要以最大体积轮廓给出,(不要用剖视图的外形轮廓线来

转化)。

斜孔线割图给出时:正面图;TOP面数(如有特别要求为底面数时,则其线用虚线绘制);

必须要做侧面角度的剖视。

铜公线割图给出时:各视图间所采用的视觉必须一致(采用第三角画法);其主视图方向为

铜公放电加工时的TOP面,相应要给出小头数据的则以虚实线区别表示。在给小头数时,铜公的底面不平齐的,必须要经过侧边的延长处理,否则小头数据错误。

6、备料单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A、钢料的外形尺寸:其寸法表示以0.5mm为进制最小单位。毛料的外形比实际的大3mm(长、

宽、高);需要热处理的精料比实际的大0.3%~0.5%;

B、标准件的名称叫法要统一:附标准件名称表

C、标准件的规格写法要以锦鸿给定的订购方法为准。

7、图纸的打印输出:

A、线型比例及线条的粗细:比例——双点划线,虚线,中心线等,其间段部分在图面中要适

度,以1~3mm(打印出的效果)为最佳,间段太小,就成实线,间段太大,虚的线多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错觉。线宽——实线、标注文字为0.25mm或0.2mm,虚线、中心线为

0.15mm,填充线、标注引线为0.1mm。

B、标注文字的大小:打印出的效果——文字高度在3~5mm之间为最佳。

C、图面中的注释文字的方向要与图框文字方向一致。

五金模具技术规范

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规范 1.目的 提高五金件冷冲压模具质量;建立模具标准化;统一模具的设计标准及制造技术规范。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模具车间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也适用于委外设计、制造的冷冲压模具。 3.引用标准 GB1298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1299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T2854 《冲模模架技术条件》 GB2870 《冷冲模零件技术条件》 GB2867.5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卸料螺钉》 GB2867.6 《冷冲模卸料装置,圆柱头内角卸料螺钉》 4.技术要求 4.1 模具设计要点: 4.1.1模具工艺编排应保证: ①模具加工之产品所有尺寸及技术要求符合 图纸且品质有保障: ②模具结构合理且强度足够; ③模具制造及维 修难度中等; ④模具设计寿命与预计生产订单相适应; ⑤产品及模 具加工费用均最经济合理. 4.1.2整体结构设计应保证: ①操作简便、安全; ②适应批量生产且效率 高; ③定位可靠; ④工作精度的稳定与持久性; ⑤维护及维修方便;

⑥封闭高度与所安装机床匹配; ⑦模具结构标准化. 4.1.3 零件设计基本规范: 4.1.3.1模架选用原则: ①原则上必须设置导向结构,对于成形类模具若 在结构上可以保证质量和使用寿命及效率时可以不设置,但此必须征得模具部工艺工程师同意,冲裁模架的导向件结构设置应方便工作刃口的刃磨;②在工作中导柱导套尽可能不脱离导向,导柱长度以合模后短于闭合高度10mm为宜;③外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独立导柱,普通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滑动独立导柱(TUB),高导向精度要求的模架采用滚动独立导柱(TUR)加内导柱, 内导柱、导套的结构采用压入结构;④模架有效面积大于400X300mm的模具不得使用铸件模架,对于选用的铸件模架应符合GB2854《冷冲模模架技术条件》规定,导柱直径和数量的设置应考虑导柱的刚度和模架面积大小,模架面积大于400X300mm应选取导柱直径大于φ25mm。 4.1.3.2 模板设计规范: ①凹模: ⑴厚度(B):零件尺寸300*300以下,材料厚度(T)小于1.6MM 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2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45MM;零件尺寸大于300*300,材料厚度小于1.6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34MM;材料厚度大于1.6MM小于5MM时, 凹模板厚不小于44MM; 材料厚度大于5MM,凹模板厚不小于55MM. ⑵凹模工作刃口至边距(A):最小边距(A min)为凹模厚度(B)的1.5倍以上,但应大于30MM; 材料厚度大于1.6MM时, 边距(A)为凹模厚度(B)的2倍以上. ②上下模座:⑴外形尺寸应稍大于凹模外形尺寸;⑵模座厚(H):尽可能

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

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I-SC1-001 版本/版次:B/2 页次:2/3 4.2模具异常情况的发现和通知: 4.2.1注塑科、注塑品管组发现模具生产过程异常时,通知注塑工程师、领班、模具 组立主管现场共同确认; 4.2.2 注塑科描述模具异常状况,对已生产出样品的,由注塑科对样品质量不符合 要求或限度接收的地方一一列在《生产模具维修跟踪单》上,样品及《生产 模具维修跟踪单》需交质量部,质量品管员确认,同时质量部在样品上作可 追溯性标记,注塑工程师综合所有异常状况,分析各项产生原因并于《生产 模具维修跟踪单》注塑工程师栏列出需模具维修处并确认维修后是否要求试 模,注塑科提供问题的样板给模具组立科,并将异常模具送到模具组立科进 行维修。 4.3异常原因分析和维修方案的制定: 4.3.1 生产发现模具异常,通知注塑工程师、模具组立技术员到现场了解模具生产 现状,并查明模具异常的原因; 4.3.2注塑品管组巡检发现模具异常时,通知注塑工程师、模具组立技术员到现场了 解模具生产现状,并查明模具异常的原因; 4.3.3模具组立技术员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和质量部提供的问题样板以及《生产模具 维修跟踪单》内容,制定修模方案; 4.4 维修方案审核和确认: 4.4.1 由模具组立主管审核模具维修方案是否合理; 4.4.2模具组立科长或装配技术员根据维修工作量,提交模具工艺组确认修模时间安 排并回复维修预计完成时间并记录在《生产模具维修跟踪单》内; 4.5 实施模具维修: 4.5.1 修模方案及需求时间确定后,模具工艺组根据修模具方案安排设计组改图或复 印图纸按照《模具制造过程控制程序》进行加工生产; 4.5.2 模具组立技术员拆出模具需要维修的零件给到各生产工序,并跟进模具的修 模加工,检查和确认零件加工的正确性; 4.5.3模具维修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保养; 4.5.4模具组立技术员将加工后的工件清洗后,对照《生产模具维修跟踪单》内维修

冲压模具设计书

冲压模具设计书班级

学号 同心圆垫片冲压模具设计 目录 一.冲压件 1.1.冲压件零件图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2.冲裁件的精度和粗糙度 2.3.确定工艺方案 三.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2.1.模具类型 2.2.操作及定位方式 2.3.卸料及出料方式 2.4.模架类型及精度 四.冲压模具工艺及计算

4.1.排样设计及条料宽度计算 4.2.设计冲裁压力及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五.冲裁模间隙的分析及确定 5.1.冲裁模间隙的分析 5.2.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六.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6.1.刃口尺寸的计算的基本原则 6.2.刃口尺寸的计算 6.2.1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 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7.1.工作零件设计及计算 7.2.模架及其与它零件的设计

一.冲压件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2.1.零件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只有冲孔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15钢,强度极限为450MPa,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普通冲裁。该零件冲孔及落料的尺寸均满足冲裁要求

2.2.冲裁件的精度和粗糙度 按零件的尺寸公差查公差表得零件的冲裁精度不超过IT11,故冲孔的精度为IT11,落料的精度为IT12,均满足普通冲裁要求。 2.3.确定工艺方案 以上分析可得,有冲孔落料两道工序,结构简单,可采用两工位连续冲裁,可选择级进模或复合模。 三.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2.1.模具类型 复合模和级进模均只需要一副模具,但是复合模结构相对复杂,设计难度较大,而级进模的结构简单,更容易设计和制作,故选级进模。 2.2.操作及定位方式 该级进模可同时两工位连续冲裁,为提高工作效率,可选用自动送料。采用固定定位销和导料板定位 2.3.卸料及出料方式 为了实现快速卸料,采用弹性卸料,并采用下出料方式。在落料的同时,将零件顶出。 2.4.模架类型及精度 综合比较无导向模架,导板式模架,导柱式模架,该级进模更适合导柱式模架。该模架在模具冲孔落料时,有定位的作用,提高零件的精度,且导柱和导套也容易加工到较高精度。故选用导柱式模架,模架的尺寸根据凹模的尺寸选择标准的模架。 四.冲压模具工艺及计算

吸塑作业指导书

吸塑作业指导书 一、客户发出询价请求:途径一打电话询价,途径二发传真询价,途径三发Email询价,途径四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询价。客户必须提供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所用材料的厚度、颜色和型号(PVC、PET、PS),产品数量和生产周期。 二、业务部门报价:吸塑制品单价的高低跟以下因素有关:吸塑制品的长、宽、高和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所用材料的类型、厚度和颜色;吸塑产品的后道加工工艺(折边、打孔、封边等)、订单数量和订单周期。报价员会以客户的样品和描述有一个最初报价,最终报价会在打样之后报出。 三、电脑设计:客户对于报价基本认可后,会将要求、实物或是吸塑样品交到业务部,生产调度会要求电脑设计部将客户的实物扫描并结合印刷品的设计,制作出吸塑制品的平面设计图 四、吸塑打样:客户认可电脑设计稿后,生产调度会根据吸塑产品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发模具(石膏模、铜模、铝模),开发周期3-5天。吸塑打样以石膏模打样居多,其操作步骤是:1.先将实物用手工泥糊出成型轮廓;2.放到吸塑打版机上成型泡壳毛胚;3.用配好的吸塑专用石膏倒入泡壳毛胚中,风干后形成石膏毛胚;4.采用电动铣床对石膏毛胚和规则形状进行深加工;5.手工打磨和手工添加部件;6.将各个抛光好的石膏部件粘合成完整的石膏模;7.再放入吸塑打版机吸塑成型完整的样品;8.按成品尺寸,手工切边、封边,完成全部打样过程。如果有需求,印刷打样部门同时会将吸塑样品所用的纸卡、不干胶或彩盒一起制作,他们会借助全开的印刷数码打样机能将实际印刷结果反映出来。 五、制作生产模具:样品被客户认可后,通常会下一定数量的生产订单。生产调度会根据产量、吸塑成型的复杂程度决定采用哪种模具量产:采用石膏模生产,模具制作过程类似于吸塑打样,优点在于生产周期短,成本最低,制作一整版(60X110cm)模具只需一到两天时间,不足之处在于吸塑成品表面粗糙,生产中模具容易碎裂,耐用性差无法成型深度大、复杂度高、片材厚的产品。采用电镀铜模,其工艺是将打好样的泡壳表面喷上一层导电剂,再放入电解槽内镀上厚厚的铜层,电镀过程需要72小时,接着要对铜模进行灌石膏(增加硬度)、抛光、打气眼处理,采用电镀铜模生产的优点是吸塑制品表面光滑,成本适中,耐用性适中,缺点是模具制作周期长,无法完成精密吸塑制品的生产。采用吸塑铝模生产,模具制作需要先采用电脑设计图纸,再采用CNC数控铣床加工,优点是制作周期适中,后期模具处理时间短(钻气眼工作在CNC加工时完成),吸塑产品尺寸精度高,模具耐用性强,缺点是成本高。由于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的成型范围是66X110cm左右,所以不管是石膏模、铜模还是铝模,都需要将单个的模具拼在一起,达到成型尺寸,我们都称这个过程为拼版,需要拼在打好气孔的铝板或木板上,拼好后的整版模具我们称之为底模。对于吸塑成型深度大的产品,还需要制作上模,在底模将片材真空吸成型的同时,从片材上方施加压力,将片材均匀地拉伸到每一个部位,否则会引起局部厚度过薄。生产模具的整个制作周期应为5至7天。 六、吸塑成型生产:采用全自动高速吸塑成型机生产,其基本原理是:将成卷的片材拉进电炉烘箱内加热至软化状态,乘热再拉到吸塑模具上方,模具上移并抽真空,将软化的片材吸附到模具表面,同时将冷却水以雾状喷于成型片材表面,使其硬化,成型的片材再自动被拉至贮料箱,气动裁刀将成型与未成型片材分离,从而完成全部过程。吸塑产品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大多在此过程发生:1.吸塑不到位,是指形状变形,没有吸塑成与模具相同形状的产品;2.吸塑过度,是指产品过薄;3.拉线,是指成型产品上出现不应有的线痕;4.厚薄不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上好模具后,调试到位,包括:

模具设计书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City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设计题目:杯形件模具设计 指导教师:武燕 专业班级:汽车1204 姓名:周飞 学号:201240262 日期: 机电工程系制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 3 1.2 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4 1.3 冲孔工艺方案设计---------------------------------- 4 1.4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 4 第2章冲模零部件的选用、设计和计算---------------------- 5 2.1 计算凸、凹模的刃口尺寸---------------------------- 5 2.2初定各主要零件的外形尺寸: ------------------------ 5 2.3标准件的选用-------------------------------------- 6模具总装配图 -------------------------------------------- 7参考文献: ---------------------------------------------- 8

第1章 零件分析 拉深件冲孔; 材料:铝合金,t=0.5mm 1.1 工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为带凸缘拉深台阶冲孔件,底部圆角R1mm ,满足底部圆角大于材料2倍厚度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外形尺寸均为标注公差,普通拉深即可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孔径形位公差01.0=?精度要求不高。 拉深工艺分析 计算毛坯直径 确定是否添加修编余量。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3.041/12/==d h 查表4-2取修编余量5.3=?r mm 。 毛坯直径: 222144.34rd H d d D -+=,其中391=d ,mm H 12=,mm d 422=,mm r 1=. 计算得到mm D 274.58=. 确定压边圈范围:t/D*100=0.85%.查表知需要用压边圈保证凸缘起皱。 1==d P R R 大于二倍厚度不用使用整形工具。 拉深次数计算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

模板材质,厚度及热处理标准 基本要求 一. 螺丝孔(螺丝沉头孔),导柱孔及固定销孔在模板上的基本分布. 1.1>. 下模板 下面例图为下模板螺丝沉头及导柱孔,固定销孔的基本排布尺寸,螺丝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之间,导柱孔位置及固定销位置需设计防呆(设定直径相同,釆用位置不同防呆) 对角之沉头孔内需攻牙,以方便拆装模板;

1.2>. 1.3>. 1.4>.

1.5>. 所有模具上下模座之间要锁附限位柱,控制模具闭合高度并保障模具安全; 1.6>. 所有模具不允许垫垫片, 二. 冲头制做规范 2.1)常见冲头制做形式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38以上,(如图) 3.2)300以上的模板其固定销必须设计为?12. 3.3)模具上所有导柱必须设计在?20-?25之间. 3.4)) 3.5)

3.6) 绘制总图时,最好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 总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主视图: 一般为模具在工作位置的剖视图,表示了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工作情况及其它各种零件的配合情况.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 俯视图: 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而绘制. 侧视图,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 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 明细表: 包括零件的编号,材料,数量及标准等. 技术要求及说明: 所选压力机型号,模具闭合高度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条件要求.

模具设计制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标准版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 本着友好合作、深化发展的原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产品模具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委托事项 甲方委托乙方设计制作产品模具,包括图纸设计到模具制作的全过程。 二、双方权利义务 甲方权利义务: (1)有权对乙方提出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以符合甲方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 (2)模具设计及试模样件确认后,模具产品与设计不一致,甲方有权拒收; (3)模具设计及样品确认后,制作期间,甲方如有要求修改,需与乙方协商确定; (4)按时给付模具设计制作费用; (5)承担保密义务 (6)甲方不得与第三方合作使用乙方提供的模具设计图生产相关模具。 乙方权利义务: (1)有权要求甲方提供明确的设计及制作标准要求; (2)按照甲方提供的要求设计制作模具,并对因此知悉的甲方商业秘密等承担保密义务;(3)按约定期限提供设计图及模具样本供甲方验收; (4)对模具设计图及制作成品承担保密义务; (5)乙方转委托第三方制作模具的,需书面说明情况,并保证该第三方承担保密义务;如因该第三方违反保密义务约定造成甲方损失,乙方需承担赔偿责任。

三、模具设计制作费用及支付方式 模具设计制造费元。合同签订之日起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定金元;模具制作完成后乙方交付甲方样品并验收合格后日内付款,已支付的定金转为货款的一部分,乙方收到全部款项后日内完成模具交付。 四、模具设计及制作周期 模具设计制造周期为甲方支付乙方定金之日起50日内完成设计及制作工作。 五、模具验收 双方结合试模样件和产品的验收标准确认验收模具,乙方需到甲方经营地组织验收。 六、知识产权及保密义务 (1)履行本合同所完成的研究开发成果的专利权归甲方所有。 (2)乙方的研究成果未经甲方同意不得许可第三人使用。 (3)乙方在此基础上后续研发的专利权也应归甲方所有。 (4)甲乙双方均需对模具设计及制作中相关信息、图纸及技术资料承担保密义务,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透露给第三方,因一方违反该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七、违约责任 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合同金额5%的违约责任。 八、争议解决 甲乙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九、其他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模具维修及保养作业指导书

模具维修及保养作业指导书 一、模具维修 模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或意外磨损,以及在注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都需修模解决。 1.1、模具技工接到任务后的准备工作 A、弄清模具损坏的程度; B、参照修模样板,分析维修方案; C、度数:我们对模具进行维修,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无图纸条件下进行的,而我们维修的原则为“不影响塑件的结构、 尺寸”,这就要求我们修模技工在设计到尺寸改变时应先拿好数再作下一步工作。 1.2、装、拆模注意事项 A、标示:当修模技工拆下导柱,司筒、顶针、镶件、压块等,特别是有方向要求的,一定要看清在模胚上的对应标 示,以便在装模时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须留意两点: 1、标示符必须唯一,不得重复; 2、未有标示的模具镶件,必须打上标示字符; B、防呆:在易出现错装的零部件作好防呆工作及保证在装反的情况下装不进去; C、摆放:拆出的零部件需摆放整齐,螺丝、弹簧、胶圈等应用胶盒装好; D、保护:对型芯、型腔等精密零件要作好防护措施,以防他人不小心碰伤。 1.3、维修纹面时注意事项 A、机台省模:当胶件有粘模、拖花等需省模时,应将有纹面的部位作好保护,才可进行维修。机台省模切忌将纹面 省光,在无把握时应要求落模维修; B、烧焊:若对纹面进行烧焊,必须留意: 1、焊条必须与模CORE材料一致; 2、焊后需作好回火工作; C、补纹:当模具维修好需出厂补纹时,维修者需用纸皮将纹面保护好,并标示好补纹部位,附带补纹样板。蚀纹回 厂时,应认真检查蚀纹面的质量,确认OK后方可进行装模。若对维修效果把握不大,应先试模确认OK,方可 出厂补纹。

二、模具保养 模具保养比模具维修更为重要,模具维修的次数越多,其寿命越短;而模具保养得越好,其使用寿命就会越长。 2.1、模具保养的必要性 A、维护模具的正常动作,减少活动部位不必要磨损; B、使模具达到正常的使用寿命; C、减少生产中的油污。 2.2、模具保养分类 A、模具的日常保养; B、模具的定期保养; C、模具的外观保养。 2.3、模具保养的内容 A、日保养: 1、各种运动部件如顶针、行位、导柱、导套加油; 2、模面的清洁; 3、运水的疏道; B、定期保养:1、2、3、同上; C、外观保养: 1、模胚外侧涂油漆,以免生锈; 2、落模时,型腔应涂上防锈油; 3、保存时应闭合严实,防止灰尘进入模CORE。 2. 4、模具保养注意事项 A、运动部位,每日保养必需加油; B、模面必须清洁:不得在P/L面粘标签纸,货品粘前模未取出仍继续啤货,P/L位胶丝严重; C、发现异常,如顶出异常,开合模响声大等必须及时维修;

冲压模具设计书

冲压模具设计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心圆垫片冲压模具设计 目录 一.冲压件 1.1.冲压件零件图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2.冲裁件的精度和粗糙度 2.3.确定工艺方案 三.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2.1.模具类型 2.2.操作及定位方式 2.3.卸料及出料方式 2.4.模架类型及精度 四.冲压模具工艺及计算 4.1.排样设计及条料宽度计算 4.2.设计冲裁压力及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 五.冲裁模间隙的分析及确定 5.1.冲裁模间隙的分析 5.2.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六.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6.1.刃口尺寸的计算的基本原则6.2.刃口尺寸的计算 6.2.1凸凹模的刃口尺寸计算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7.1.工作零件设计及计算 7.2.模架及其与它零件的设计

一.冲压件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 2.1.零件工艺性分析 该零件只有冲孔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15钢,强度极限为450MPa,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普通冲裁。该零件冲孔及落料的尺寸均满足冲裁要求 2.2.冲裁件的精度和粗糙度 按零件的尺寸公差查公差表得零件的冲裁精度不超过IT11,故冲孔的精度为IT11,落料的精度为IT12,均满足普通冲裁要求。 2.3.确定工艺方案 以上分析可得,有冲孔落料两道工序,结构简单,可采用两工位连续冲裁,可选择级进模或复合模。 三.冲压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2.1.模具类型 复合模和级进模均只需要一副模具,但是复合模结构相对复杂,设计难度较大,而级进模的结构简单,更容易设计和制作,故选级进模。

2.2.操作及定位方式 该级进模可同时两工位连续冲裁,为提高工作效率,可选用自动送料。采用固定定位销和导料板定位 2.3.卸料及出料方式 为了实现快速卸料,采用弹性卸料,并采用下出料方式。在落料的同时,将零件顶出。 2.4.模架类型及精度 综合比较无导向模架,导板式模架,导柱式模架,该级进模更适合导柱式模架。该模架在模具冲孔落料时,有定位的作用,提高零件的精度,且导柱和导套也容易加工到较高精度。故选用导柱式模架,模架的尺寸根据凹模的尺寸选择标准的模架。 四.冲压模具工艺及计算 4.1.排样设计及条料宽度计算 该零件采用有废料排样,采用直排方式,该排样方式使模具刃口受力均匀,模具寿命高。而且零件较为齐整,操作方便、安全。 搭边值计算:查阅表2-5,可得当材料厚度t=2,工作间a=1.2mm,侧面a=1.5mm 1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

模具镶件设计规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镶件设计 定义:镶件是镶嵌在内模钢料或是模板上的单独的用于成型胶位的模具配件称之为镶件。一般除了镶针可以订购标准件外,其余均要按照模具的需要进行定做。 目的:在模具设计时,考虑到制件精度、排气冷却、加工工艺、模具强度、加工能力、节省材料、产品换款等因素,往往我们会设计为镶件结构。 应用场合: 1.产品PL上有止口时,必须做镶件。注意内模Core为整体镶件时,考虑强度 及运水设计,尽量采用盲镶。 2.骨位深度超过3倍胶厚时,必须做镶件。 3.骨位根部厚度小于1.0mm时,必须做镶件。 4.与模腔内胶料流动方向垂直排列的骨位,必须做镶件。 5.产品结构为骨位阵列时,必须做镶件。 6.某处产品结构复杂,难以加工的也要设计为镶件结构。 7.产品上有6.0mm以下以及不规则碰穿孔时,必须做镶件。 8.产品上有文字及Logo或是版本号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9.齿轮类产品前后模模腔都必须做镶件设计。 10.产品更改局部结构达到换款要求时,必须设计为镶件。 设计方式: 1.止口位内模镶件设计形式如下图1.01 图1.01 2.骨位深度超过胶位3-6倍胶厚时,采用如下图1.02方式设计镶件。注意单

边斜度做到浇口侧,以减小产品顶出时的收缩力。 图1.02 3.骨位深度超过6倍胶位厚度时,采用双边斜度。如下图1.03所示。斜度靠 近线割边的一侧从高过骨位底部0.5-1mm的位置做一段直身位,以避免骨位底部封胶位因为加工精度原因出现披锋。 图1.03 4.井字形交叉的骨位,采用如图 1.04的设计方式。注意纵向骨位同胶料流动 方向一致。在镶件尺寸太小,不能做运水的情况下,可参考图 1.04右图所示,大镶件套小镶件来设计。 图1.04 5.十字交叉的骨位,采用如下图所示方法 图1.05 6.不方便直接做镶拼结构(尺寸小于6mm或是边上会有薄钢)的地方或尺寸太小 的十字骨位,可以采用托底镶。如图1.06所示。 图1.06 7.对于日期章,Logo,等做盲镶的小镶件。请注意必须在镶件底部做上取出工 艺孔。 图1.07 8.必须从胶位表面盲镶的镶件,须在底部做15度的倒角,方便安装。图1.08 图1.08 9.齿轮类产品按如图1.09所示做镶件。 图1.09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WI-SCW-04) 1.0目的 为了对模具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其稳定性;使其在使用前(保管中)和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2.0 范围 适用于模具验收、认定、使用、维修保养、报废活动过程的管制。 3.0定义 无 4.0 职责 4.1生产技术课课长及公司指定人员(含以上人员)负责模具的验收、报废等事宜。 4.2 维修组负责模具的维修和日常点检。 4.3 模具管理员负责建立模具档案和保管。 5.0 作业内容 5.1 模具的验收和建档。 5.1.1模具在样办认定合格后,技术部在模具上留尾件样办,填写《模具移交清单》;同时将工程样办和《试 模及产前评审报告》交生产技术课。 5.1.2 客户提供模具的验收。 5.1.2.1客户提供模具由生产技术课联络客户取得工程样办、成型条件相关资料、认定报告、QC工程 图、模具设计图等。 5.1.2.2客户提供模具由营业部填写《模具预借证》,一式三份,客户、营业部、生产技术课各一份。 5.1.2.3如有异常问题报告营业部联络客户。 5.1.3模具入库管理,模具验收合格后由生产技术课课长填写《模具入库单》和《金型确认点检表》将模具 移交到模具仓库保管管理。 5.1.4模具建档,模具入库存前生产技术课须对模具建立模具档案表(含《试模及产前评审报告》、《模具管 理台帐》、《模具预借证》、《模具履历表》)。 5.2模具的标识: 5.2.1模具模板上标明品番、工程号等。并用不同油漆颜色区分各客户模具。合格的模具不作“合格”标识 视为合格;如模具尚未进行试作而需要入库的,相关入库人员应在《模具入库单》上予以注明,模具管理人员再以《待确认》标识牌标识,以防止未经认定而被使用。 5.2.2模具入库时,须附上调模员确认的尾件产品,作为下一批生产时确认及模具维修组维修、保养模具的 依据。 5.2.3模具管理员在模具入库后,需在模具仓库的《模具一览表》加入,反映公司的模具数量、在库管理情况等。 5.3模具的使用: 5.3.1模具的领用: ①制造部正常生产领用模具可凭《日生产计划》领取; ②模具修理领用可凭《模具维修通知单》领取; ③模具试作可凭“模具试作相关通知”领取; ④维护保养可凭《模具维护保养通知单》领取。 5.3.2模具的借用。 ①产品外发时,由采购课根据《外发加工单》到模具库领取。 ②产品外发经认定合格后,由供应商(或外注商)填写《模具预借证》。供应商、采购课、模具仓库各 保留一份。 ③模具在外时模具仓库在《模具一览表》上记录模具的使用或管理场所。 5.3.3模具的回收。 ①模具预借到期后,模具管理人员联络采购课及时将模具追缴入库,及时更新《模具一览表》。

模具设计技术要求

级进模设计要求 1、用该模具所冲出的零件应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优化排样设计,使材料材料的利用率尽可能高; 3、强度和刚性较差的小冲裁凸模必须有护套加导向; 4、镶块、凸模安装方便,正确可靠,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调节要方便; 5、单边冲裁凸模,尽可能加导向部分;单侧弯曲时,模具上要有防止材料流动的对策; 6、间隙的均匀程度要到达70%以上; 7、模具安装平稳性好,调整方便,工作安全;模具结构应便于制造与维修; 8、压力中心偏移量不能超过凹模1/6; 9、各工作系统坚固可靠,活动部分灵活平稳,动作互相协调。定位起止正确,卸料板、顶块不倾斜,有足够的卸料、顶出件力,卸料安全可靠。进料、定料、出件、清理废料畅通、方便,没有废料上浮、漏料孔堵塞、叠件现象。保证稳定正常工作; 10、上模座沿导柱上、下移动平稳、无滞住现象。 11、级进模用四角滚珠导柱导套钢模,弹性卸料,小凸模用护套,卸料板用小导柱导套导向,凹模做成分段拼合或组合式,冲裁凸模修模后,高度要能调节,前后工位排废料、出工件方案合理,毛坯定位准确可靠,送料方便无阻碍,废料切断后回收。 工作量:图纸(1:1),装配图1张0号图纸;零件图,凸模、凹模、护套,其他工作零件必须画,其次按卸料板、凸模固定板、凹模固定板等顺序,画够2张以上0号图纸。说明书:要求30页以上。图纸和说明书质量按学校要求做。 冲压件要求(大批量生产) 一、零件附加说明 零件的形状和要求见附图,尺寸从图纸上量取 二、合格的制件应满足的要求 1.尺寸、形状符合图纸要求; 2.冲裁断面不允许有夹层,毛刺最好在一面、毛刺高度小于10%t; 3. 冲压件平整、形状无明显翘曲、畸形、扭曲、歪斜等形状缺陷; 4. 光面的均匀程度要求大于70%; 5. 搭接口不能出现错位、不平直、毛刺现象; 6. 成形部分平整、光滑,无起皱、裂纹、显著变薄、明显的刮痕现象; 7. 制件必须不能被模具的伤痕、划痕、表面块陷所影响; 8.保证制件质量稳定。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设计内容 三,塑件的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2)材料的成型特征(3)工艺计算和设计 四,模具成型零部件的设计(1)凹模(2)型芯(3)顶出圈 五,浇注系统的设计(1)主流道(2)冷料井(3)分流道(4)浇口 六,分型面的选择与排气系统的设计(1)型面的选择(2)排气槽的设计 七,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八,脱模机构的设计 九,温度调控系统的设计(1)加热系统(2)冷却系统 十,模具安装与调试 十一,设计心得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掌握工程设计技巧,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模具设计工作奠定基 础。同时巩固和强化所掌握的知识,培养塑料模具涉及的基础能力。 二,设计内容 球柄注塑模具,此模具为单分型注射模和点浇口的典型模具结构,设计的模具为一模四腔,由定 模板,导套,推出版,成型套,导柱,动模垫板,顶出套管,型芯,型芯压板,动模底板,内六角螺钉,后顶板,前顶板,脚条,顶杆,动模板,拉料杆,浇口套,定位圈构成。分型面设置在推出板和 定模板之间,由于制品的一段的形状为球形,有一部分在定模板上,一部分在推出板上,再设计分型 面时,有利于脱模。定模板,推出板,动模板,成型套,型芯,顶出套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成型腔。 在开模时,定模板与动模板分开,由于拉料杆与型芯和制品之间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制品预留到里面 的物料离开钉木板和主流道,由顶板继续向前推进,推动推出管,顶杆顶着推出板、套管和推出板同 时作用在制品上,将制品推出,再利用制品自身的重力,达到脱模的目的。模具动作原理:模具装在注 射机上----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制品----合模进行第二次注射。 三,塑件工艺分析 (1)塑件成型分析 该塑件的结构性对复杂,孔的深度较深,在保证孔的形状是给模具的加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空心球柄的注塑材料采用了HDPE,由于塑件内部有加强筋,导致塑件的壁厚不均匀,在注塑过程中,会因为壁厚的不均匀使产品的收缩不一致,会造成塑件的尺寸稳定性达不到要求,因此必须通过有效地模具控温系统,控制其冷却过程,来达到 控制收缩率的目的,因此模具内部的控温系统将会给模具的加工带来不便。 (2)材料成型能特性 采用的为高密度聚乙烯,收缩率为2%----5%,分子结构组成主要为线性结构,密度为 0.941—0.965g/㎡,结晶度达80%---90%,使用温度在60℃以下,熔点120---130℃,吸水性差, 几乎不吸水,加工前不必干燥,耐化学性能好。 (3)工艺计算和设计 1、注射量计算:涉及到选择注射机的规格型号,一般应先进行计算。对于形状复杂不规则的制品,可以利用Pro/E,的“分析/模塑分析/模塑质量属性”来计算质量。或者采用估算估计塑料的用量,及保证足够的塑料用量为原则。 2、浇注系统设计计算:这是设计注射模的第一步,只有完成注系统的设计后才能估算型腔压力、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 - 制度大全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制度大全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1.0[目的]对模具的配置申请、发外加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模具加工的产品能符合规定要求。2.0[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模具。3... 模具外发管理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对模具的配置申请、发外加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模具加工的产品能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有模具。 3.0 [定义] 无 4.0 [职责] 4.1 模具商:负责模具的设计、制图及制作。 4.2 采购部:负责组织进行供方的选择及模具的发外加工。 4.3 开发部:部门模具的验收。 4.4 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正常使用、维护及保养。 5.0 [运作办法] 5.1 模具的配置申请、制图: 5.1.1 新产品鉴定合格后,需开模具之物料,由采购部提出书面申请。 5.1.2 新产品负责开发部门,根据设计要求,绘制模具图纸,或提供样品给采购部。 5.1.3 采购部门根据相关技术要求,通过与同类模具供访的质量、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合格供应商。并与合格供应商签定《模具合约书》,《模具合约书》必须经经理批准。 5.1.4 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模具供方后,按照签定的《模具合约书》的要求由采购部跟进进度。 5.2 模具的制作: 5.2.1 供方根据我司提供的模具图柢、样品、模具实物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按标准进行模具制作。 5.2.2 模具开好后,试啤样品。 5.3 模具的验收: 5.3.1 模具制造厂提交模具和试啤样品的给采购部,由采购交负责开发部门确认。 5.3.2 负责开发部门相据图纸、样品和技术等对模具和试制样品进行验收。 5.3 模具的管理: 5.3.1 经验收的模具由采购进行编号,并建立《模具管理卡》予以登记管理。 5.3.2 模具须发外的,由采购与供应商签定《发外模具合约书》,采购部将发外之登记于《模具去向登记表》进行管理。 5.4 模具的使用保养: 5.4.1 使用单位根据工作安排选择相应的模具进行生产。 5.4.2 模具应由使用厂商予以清洁、上油、防尘、防潮等维护,并作定期保养,以确保模具及产品质量。 6.0 [流程图]: 无 7.0 [记录]: 《模具合约书》、《发外模具合约书》、《模具去向登记表》 8.0 [相关文件]:无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兴旺模具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 产品的排位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 型芯的设计 三.冷却水道结构 3.1 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四.流道结构 4.1 喷嘴与定位环 4.2 流道的设计 4.3 浇口的设计 4.4 其它设计 五.定位结构 5.1 模板的定位 5.2 镶针的定位 六.开闭模控制结构 6.1 小拉杆 6.2 拉板 6.3 尼龙扣 七.滑块结构 7.1 滑块的设计 7.2 滑块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滑块的结构 八.滑块镶拼结构 8.1 滑块镶拼的使用场合 8.2 滑块镶拼的几种结构 8.3 滑块的导向 8.4 滑块压板设计 8.5 耐磨块的设计 8.6 楔紧块的设计 九.斜顶结构 9.1 斜顶的设计原则 9.2 斜顶的结构与参数 9.3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4 斜顶导向 9.5 斜顶座 十.顶出结构 10.1 顶针顶出结构 10.2 司筒顶出结构 10.3 直顶顶出结构 10.4 顶块顶出结构

10.5 推板顶出结构 10.6 气顶顶出结构 十一.模具加工及外观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产品的排位 ○1一定要以节约为原则 ○2应尽量避免滑块和斜顶产生多重角度,减少模具的加工难度。○3一模多腔时,应当优先考虑平衡排列,尽量减少流道的总长度保证塑料的流动性。 ○4一模多腔时,当产品之间不通过流道时X、Y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6~25mm,当产品之间过流道时X、Y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20~40mm。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型芯的设计 ○1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2型芯强度设计标准,如表: 产品尺寸(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高度Z向)50以下15 25 100以下20 25 150以下25 30 250以下30 35 400以下35 40 650以下40 45 800以下45 50 ○3当设计深腔模具时,高度大于150mm以上的桶形产品。应考虑原身留的形式,模板之间互锁来加强模具的强度(比如电池槽模具结构)。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