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

19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1980-199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率达10.1%,1990 -1999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7%,位居世界各国首位,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1980-1990年世界各国GDP年均增长率为3.2%,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4.4%,中等收入国家为3.2%,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4%,高收入国家为3.1%,1990-1999年世界各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5%,其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2.4%,中等收入国家为3.5%,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3%,高收入国家为2.4%)(注: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中文版,298~299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1979-2000年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6.3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7.43%(均按可比收入计算)。(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2911396238.html,),2001-07-01。)但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整体上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扩大了。人们对此看法各异,有的认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认为目前的收入差距尚属正常。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政策建议,或者不同的舆论倾向,更

重要的是会导致不同的政策选择,从而对经济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对居民收入差距当采取何种政策,既需要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和判断,也需要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对1980年代以来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实证性的经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评判,并阐述对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所应采取的政策的看法。一、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一)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总体态势以反映居民收入差距(或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状态和变化是最便利、最实用的。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尼系数处在0.3以下,80年代中期以后,基尼系数超过0.3,1990年代初在0.37左右,1990年代中期以后上升至0.40以上,虽然1990年代末,基尼系数同1990年代中期相比,没有显现进一步上升的势头,但从长期看,198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的上升却是十分明显的。从收入百分比份额的演变来看,在1990年代,人均收入最低的20%的人口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而人均收入最高的20%的人口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则呈上升之势(10年间约上升了5个百分点),人均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幅度更大(10年间约上升了6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是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如果按家庭收入计算,差别还会要大一些。这些数据表明,198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参见表1)。

二)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变化趋势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197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的大小经历了一个U型的变化过程。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相当大,197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居民收入开始增长,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开始缩小,198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0倍,此后相对差距进一步缩小,1983年缩小至1.82倍,这是整个80、90年代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此后差距又开始扩大,但到1985年,尚只有1.86倍,1980年代上半期是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最小的时期。1986年开始,相对收入差距又扩大到2倍以上,进入1990年代之后,差距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差距达到最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86倍。其后相对差距又开始有所缩小,到1997年差距缩小到1990年代后期的最小点,其后又开始持续扩大,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79倍。总的来看,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缩小(1978-1985年)再到扩大(1986-2000年)的过程,到20世纪末,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不仅又回复到了1970年代末的状态,而且超过了1970年代末的水平。不过,虽然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的大小经历了一个U型的变化过程,但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1980年代以来却持续扩大,1978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9.8元,1980年为286.3元,1985年为341.5元,1990年增至823.9元,1995年增至2705.3元,2000年达到4026.6元。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变化的不同。1979-1985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1986-1994年,则是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到1990年代后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当,收入差距未再继续扩大,且略有缩小(见表2)。城乡居民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于城市居民的绝对收入在1970年代末就大大超过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而且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又长期超过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时期,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远不足以消除过去业已存在的差距。中国还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工业化时期,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会延续。

3.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表4 列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估算结果。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学者们所计算出来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具体数值并不相同,不过同表3相比,有两个不同点,一是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始终高于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这说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比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大;二是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呈现出典型的直线上升趋势,年度之间的起伏变化小,这主要是因为政

府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干预小。但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同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一样呈现出长期上升的趋势,这表明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二是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也上升了14个百分点,虽然基尼系数上升的相对幅度不同,但绝对幅度相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的上升说明1970年代末以来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了。按表4A栏数据,1983年以前,基尼系数处在0.21以上,0.25以下,1984-1987年,基尼系数处在0.25以上,0.30以下,1988年越过0.30,此后逐年上升,1994年基尼系数超过0.33,1995年超过0.34,到2000年,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35(见表4K栏)。农村经济结构正处在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而且由于农村居民之间的财产价值的差别越来越大,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短期内还不会缩小。

https://www.doczj.com/doc/2911396238.html,/view/764e6d6527d3240c8447ef39.html

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经济总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且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已不仅仅是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公平问题,而且已经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并且有导致两极分化的危险。因此,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成为政府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已有多种

研究角度。笔者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以分析: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突出的表现是:第一,个人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扩大,而国家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1978年个人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仅占31.6%,1997年上升到80.9%,而国家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由1978年31.6%下降到1997年的14.1%。第二,职工工资外收入在个人收入中比重扩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我国城市职工在本单位工资外收入占职工总收入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8%上升到1997年的32.8%,且尚未包括本单位发放的各种实物折价和本单位以外的工资收入。第三,少数人的个人银行储蓄额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据统计,目前中国居民的个人银行储蓄高达6.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占全体居民人口20%.的人占有全部存款额的)$.,".的富裕人口占居民储蓄存款的47%,接近一半。第四,收入两极分化超过国际警戒线。据调查,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为0.458,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不公平区间。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我国四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显示,占总调查量的高收入者拥有相当于42.5%的财富。

其次,从中观角度来看,差距更加明显。第一,从城乡差距来看,目前,在我国总人口中,农村居民所占比例高于城镇居民2倍以上,但是其分配到的总收入在1988年全国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57.1%,到1995年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使其比例下降为49.1%。到1999年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3:1;其生活消费为3.37倍;储蓄

存款为9.4倍,而1985年只有5倍。第二,从城镇内部来看,其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1999年,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为12084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只有2617元,其收入比为4.6倍。

第三,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使“富者更富”。1997年,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10.8元,而西部地区人均纯收入只有1660.2元,比东部低1650.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03.7元;若把全国农户分为十个等份组中,其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比例由#,))年的13倍上升到1995年的18.1倍。第四,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仅从城镇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看,1981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上海与收入最低的省份山西分别为599元和370元,其比例为1.62:1。到1997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广东与收入最低的省份甘肃分别为8562元和592元。1998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45/元,而全国最低的西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245元,两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4.8倍。1986-1999年,东部与中部人均收入绝对差由239元上升为2308元,东部与西部由132元上升为2022元。第五,行业之间、行业内部职工收入差距扩大。1991年,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最低的行业之比只有1.24:1,而到了1997年最高行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比最低行业的职工工资高出两倍多。其中,收入最高的航空运输业年均工资收入为16855元,国有经济的航空运输业年均工资收入为15304元;其次是邮电通信业,全行业平均年工资收入为12056元,国有单位为13065元;计

算机应用服务业平均年工资收入为17416元,国有单位为10528元。收入最低的是林业,平均年工资收入为3918元。从行业内部来看,近几年,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承包人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这些人往往高出职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https://www.doczj.com/doc/2911396238.html,/lunwen/jjx/jjxzh/201001/384352.html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自动包装流水线压盒模具设计绿色化改进 摘要:包装机械是现代包装工业生产包装产品的最主要的技术设备,随着高新技术向包装机械行业的日益渗透,一方面人们不断开发新产品,刺激消费并淘汰旧产品,另一方面在消耗资源进行大量生产的同时,废弃物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包装机械设计及开发模式,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使包装机械在其全生命周期中(设计、加工制造、装配、使用、维修直至废弃后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无影响或使影响最小化、资源低耗、易于回收等绿色特性,即进行绿色设计。 关键词:包装机械绿色设计改进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伴随着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速度,作为附属产业的包装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现代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包装行业迅速发展为涉及到各行各业,并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经济贸易乃至国防建设都具有深刻影响的特殊行业。基于包装行业迅速的崛起,包装机械作为该行业的重要机械设备也迅速的发展,无论从设计过程还是具体应用,较之以往的机械都有了很大提高。时至今日,在一些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包装机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生产、食品加工、化纺轻工、医药卫生等行业,各类包装机械构成了自动包装流水线,从而实现了生产包装的机械自动化,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包装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好的满足了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污染所导致的全球性环境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要求世界各国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以后,各国的环保战略经历了一场新的转变,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这就是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生产少量化、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方向发展。在这种“绿色浪潮”的推动下,绿色设计应运而生,相应地绿色产品设计技术也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包装机械设计及开发模式,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使包装机械在其全生命周期中(设计、加工制造、装配、使用、维修直至废弃后处理处置过程)对环境无影响或使影响最小化、资源低耗、易于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 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 癌、脑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 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 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1979-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1996年顺差为105亿美元。显然,中美两国关于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统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规模究竟有多大? 美方统计方法高估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把中国香港转口贸易额笼统地计算在中美贸易之中,但它实际上有很大比例应归于中国之外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香港的贸易转口;另一方面,它在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时,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中美贸易逆差。中美双方在最近5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如表1所示,它表明双方计算的贸易逆差的偏差虽有逐年减少之势,但仍然很大,美国现有的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实际数额。 即使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而对中美贸易逆差进行修正(介于二者之间,但更接近于中国官方数字),经过调整的贸易逆差数额仍然远远高于其真实值,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贸易模式。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许多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它一方面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占总贸易额的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加工贸易模式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并且,由于劳动成本低、对外资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措施大,大部分附加值进入了外商的口袋,中国政府和中国员工的所得非常有限。 从美国贸易逆差的地区结构看,欧盟和中东等地区所占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作为整体的东南亚地区对美逆差则呈下降趋势;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而把它们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劳动工资较低、对外资存在税收优惠,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顺差的转移的大部分利益由外商及其母国获得,但在国际收支中则表现为中国顺差的上升。 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中美之间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的正常模式,中美双方各自集中于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并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美国政府通过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中美合理国际分工的人为扭曲;同时,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的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中国尚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快速上升,事实上超过8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是由两头在外的外资企业进行的。 因此,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形成,主要由于三方面的原因: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产业转移和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实质上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数额,而美方的统计方法则进一步严重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 二、美国得自中美贸易的巨大利益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规律的作用,美国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和制造业在GDP和就业方面的比重日趋下降,美国经济正进入信息化和服务化的后工业时代。在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中,美国通过进口廉价的日常消费用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品,享受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美国经济和美元的霸权地位,不仅使美国能够充分享受这种利益,而且可以获取巨额的“铸币税”收益。 根据国际贸易利得理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美国不仅享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好处,还获得了参加国际贸易后的利得分配。首先分析中美贸易中美国所获得的交换利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但资金短缺,科技相对落后。美国是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充足,科技发达,但劳动成本高。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旅行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和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有力地推动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国向美国市场提供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而且可以为美国经济带来两大利益:其一,美国可以将大量的资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维持其国际领先地位;其二,这些价廉

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万方科技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软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班)级:15计科升-1班 学号:1516353029 姓名:闫建勋 指导教师:马永强 完成日期:2015-12-1

摘要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任务所需的程序、数据及文档的集合,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从功能上看,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也称为基础软件,它是具有公共服务平台或应用开发平台功能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符合应用需求的计算服务。因此,应用需求和硬件技术发展是推动软件技术发展的动力。 软件产业和软件服务业因其具有知识密集、低能耗、无污染、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带动性、应用广泛与市场广阔的特点,而成为知识生产型、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世 界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进入了后PC 时代,人们对计算需求更为广泛,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市场前景广阔;不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应用市场,足见我国发展软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现状、趋势、意见

Abstract Computer software is a computer system to perform a certain task required procedures, data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it is the soul of computer system. Look from the function, the computer softwa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ystem software, support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 System software and support software basic software, it is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its purpose is to provide us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demand of computing services. Therefore, applications and hardwa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to promot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oftware industry and software service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knowledge intensi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no pollution, high growth, high added value, high acceleration, wide application and broa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become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forerunner sex, strategical burgeoning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 2009-02-22 23:29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直到1995年前后,广大美国雇佣劳动者遭遇了实际工资持续下降的困境。工资挤压不仅折磨处于不利地位的工人,而且也折磨大多数的美国家庭。过去许多美国人都盼望将来收入能够稳定地上升,而现在对于他们来讲,能勉强保持原来的水平已经不容易了。 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主要媒体如商业周刊、纽约时报和其他期刊先后发表文章详细叙述了美国工人实际收入的下降和生活标准的侵蚀。到1995年底,这一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了。商业周刊在1995年7月刊登一篇题为“工资挤压”的封面文章。其中写到:“在复苏阶段的4年中,利润率达到45年来的最高点,失业率保持相对较低水平,贬值的美元已将国外的竞争者置于守势。美国公司持续降低成本就象经济还处在旋尾降落状态。许多措施正在破坏现有的支付系统和工作结构,代替它们的是新的低工资率、削减的增长和将工作分包给较低费用的供贷商。”(注:Aaron bemstein,“The Wage Squeeze,” Business Week, July 17,1995,p.55.) 1995年夏天纽纽时报经济学记者路易斯·尤奇泰尔写到:“虽然(猛然跌落的工资)问题已经折磨美国人很多年,只是现在才上升到主要问题。”(注:Louis Uchitelle,"Flat Wages Seen as Issue in'96 Vote,"New York Times,August 13,1995,p.26.)经济专栏作家威廉姆·格雷德在1995年11月写到,“不管是从新闻摘要中,还是从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现在几乎每个人都了解对大多数美国家庭的持续工资收入侵蚀。”(注:William Greider,"Middle-Class Funk,"Rolling Stone,November 2,1995,p.35.)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工资挤压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集点之一。 二、企业界与正统经济学界的态度与辩护 对于广大工人工资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企业家们主要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一问题。他们并不担心广大工人的工资挤压问题,反倒认为这种现象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他们从未对工薪家庭的生活状况感到忧虑,认为工资下降可以提高公司的利润,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保持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保护小企业免受倒闭的厄运。当媒体报道每月工人收入的数据时,他们也是对工资的停滞或下降持肯定态度,并未考虑到它对依靠劳动收入的广大劳动人口带来的后果。 关于美国工人实际报酬下降的问题,正统经济学界或采取回避的态度,或寻找各种借口,对工资挤压问题进行辩护,甚至否认工资下降的趋势存在。 否认工人实际报酬下降的学者主要存在三种说法: (1)福利抵消说。许多人认为,在近几十年,包括保健、保险等的雇员福利有了显著的增长。如果雇员福利被准确计量的话,会发现福利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工资的下降。结果是,雇员报酬——工资和雇员福利的合计在近几十年实际是增长了。工人现在的情况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 (2)通货膨胀率夸大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统计局(BLS)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通货膨胀的估计夸大了生活成本的实际增长。伯斯金(Boskin)委员会的报告坚定地持有这一观点(伯斯金等1998)。如果通货膨胀率被高估,通货膨胀对工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doczj.com/doc/2911396238.html,

2019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8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8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8天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交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8年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卷)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这主要表明 A.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 B.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 C.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一、开创外交新局面 1.背景

(1)国际背景 ①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大大加强。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守势。 (2)国内背景:中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2.外交成就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3)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而言,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2)对国际而言,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新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得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得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 从发病人数瞧,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脑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她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与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她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与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得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 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得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过去得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癌谱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就是预后较差得肝癌、胃癌与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就是甲状腺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得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瞧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得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甲状腺癌(84、3%)与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得数字依次为90、9%、98%与99、5%。 差距得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就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得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得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得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15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doc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内容标准】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3.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4.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5.探讨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6.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各自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试说明】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建交;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考点解读】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美国坚持了20多年的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本原因)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2)重返联合国的经过 ①美国“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破产。 ②联合国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①这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②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③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70年代外交突破的关键) (1)原因: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本)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直接)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方面: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经过(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第31届世乒赛,日本)②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 ③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④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⑤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3、中日建交(最敏感问题:历史问题) (1)原因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日本国内产生影响(根本)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直接)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2)过程 ①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9月②中日建交: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3)阻碍中日关系的问题 ①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②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④慰安妇问题 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中国50年代以来的外交困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的改善的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②、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电子测量论文 题目:电子测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本文综合论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趋势,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研究开发,阐述了我国电子测量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技术的对策。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促进了电子行业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推动了测试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快速发展。鉴于中国在全球制造链和设计链的重要地位,使得这里成为全球各大测量仪器厂商的大战场,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本土测试测量技术研发与测试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LXI ATE 自动测试系统智能化虚拟技术总线接口技术VXI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测试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 第二章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2) (一)总线接口技 术 (2) (二)软件平台技 术 (3) (三)专家系统技 术 (3) (四)虚拟测试技 术 (3) 第三章展望未来 (4) 参考文献 (5)

前言 中国电子测量技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教育、特别是国防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国电子测量仪器也步入了高科技发展的道路,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我国电子测量技术在若干重大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走向世界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面向21世纪的我国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反思文学兴起的初期,“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等一个个事件的历史真实不断在文学中得到展示,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反思文学的主要题材。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悲剧性的,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等是其中的代表作。随着新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从王蒙写作《蝴蝶》开始,作家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个人对历史应负的责任。这样,文学就将展示历史的进程与探索人生的真谛结合了起来。在反思文学的这一阶段,新时期文学完成了它的一次重要的跨跃——由侧重于表现时代精神到注重于张扬人 的主体,由展示历史沿革到致力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寻。反思文学开阔了新时期文学的视野,使新时期文学具有了更丰厚的容量与更深刻的蕴含。 背景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社会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作家条件:“右派”作家归来;青年作家涌现思想条件:文学不再满足于暴露揭示伤痕,而试图对历史作纵深整体性思考。 类型 反思内容:对共和国初期至“文革”时期历史、社会、个体命运进行批判性思考。反思对象:较广泛,干部、右派、知青、农村、军营生活、商人、“内奸”等在文革中命运。思考触角,追索从左到极左的深层历史原因。 反思主体:复出作家、知青作家、女性作家可与“伤痕文学”相比较。特征 1.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从文革上溯到四清、大跃进、反右。再现反思社会灾难和人生悲剧。 2.反思历史,同时文学反思,作家主体、文体意识觉醒。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2911396238.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