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511106103

课程名称:数理统计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重点掌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大量实际问题的类型及与数理统计学的联系,具备使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并结合利用先修课程中的数学、概率论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进行计算和使用统计表,初步了解数理统计研究的新进展并建立统计思维方式和统计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思维模式。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查)(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数理统计中总体、样本、样本经验分布函数、统计量及常用统计量等基本概念,掌握三大分布的定义并能熟练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

掌握数理统计中总体、样本、样本经验分布函数、统计量及常用统计量等基本概念;掌握三大分布的定义,并能熟练应用来求随机变量的分布;牢记Fisher定理的内容及其三大推论;了解数理统计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概率论研究问题方法的不同,了解如何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与现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教学重点是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三大分布的定义、Fisher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难点是Fisher定理结合三大分布来求随机变量的分布。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

1. 总体与样本

2. 样本与简单随机样本

第二节 样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1. 经验分布函数

2. 频数频率分布表

3. 样本数据的图形显示

第三节 统计量及其分布

1.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2. 样本均值及其抽样分布

3. 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

第四节 三大抽样分布

1.

2

χ

分布

2. F-分布

3. t-分布

第五节 充分统计量

1. 充分性的概念

2. 因子分解定理

第二章 参数估计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点估计的主要方法和估计量的优良性的评价标准,会解决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点估计、区间估计及无偏性、相合性、有效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掌握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优良性的评价标准,正态总体下的区间估计问题。难点是最大似然估计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点估计的概念与无偏性

1. 点估计与无偏性

2. 有效性

第二节 矩估计及相合性

1. 替换原理和矩法估计

2. 相合性

第三节 最大似然估计

1. 最大似然估计法

2. 渐近正态性

第四节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1. 均方误差

2. 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3. 充分性原则

第五节 贝叶斯估计

1. 统计推断的基础

2. 贝叶斯公式的密度函数形式

3. 贝叶斯估计

4. 共轭先验分布

第六节 区间估计

1. 区间估计的概念

2. 枢轴量法

3. 单个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4. 大样本置信区间

5. 两个正态总体下的置信区间

第三章 假设检验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检验统计量的确定及其分布,检验拒绝域的确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正态总体参数的各种假设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及其分布,难点是假设检验拒绝域的确定。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概念

1. 假设检验问题

2.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正态总体参数假设检验

1.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2.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的关系

3. 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检验

4. 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第三节 其它分布参数的假设检验

1. 指数分布参数的假设检验

2. 比率p的检验

3. 大样本检验

★第四节 似然比检验与分布拟合检验 1. 似然比检验的思想

2. 分类数据的

2

χ

拟合优度检验

3. 分布的

2

χ

拟合优度检验

4.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第五节 正态性检验

1. 正态概率图

2. W检验

3. EP检验

★第六节 非参数检验

1. 游程检验

2. 符号检验

3. 秩和检验

第四章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掌握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熟悉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掌握平方和的分解,熟悉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效应差的置信区间的求法,了解多重比较问题,

掌握重复数相等与不相等场合的方法,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变量间的两类关系,认识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熟悉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熟练掌握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平方和的分解、检验方法,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难点是检验方法和参数估计,实际问题的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方差分析

1. 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统计模型

2. 平方和分解

3. 检验方法

4. 参数估计

第二节 多重比较

1. 水平均值差的置信区间

2. 多重比较问题

★第三节 方差齐性检验

1. Hartley检验

2. Bartlett检验

第四节 一元线性回归

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3.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说明:带★的内容为选讲内容。

四、学时分配表

章序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统计量及其分布 10

二 参数估计 14

三 假设检验 14

四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10

合计 48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主用教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二版 主编:茆诗松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二)参考书: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主编:魏宗舒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

2.《概率论及数理统计教程》下册 主编:邓集贤 杨维权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主编:盛骤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

执笔:于云霞

审定:皮 磊 梁桂珍

数理统计期末复习题1

2009期末复习题 注:这份答案是在2009年最后一晚做出来的,时间比较紧,所以可能有些地方不严谨,有什么错误还请各位多包涵。 处理一个问题有很多合理的办法,这份答案所列出的只不过代表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 这份答案算是送大家的新年礼物吧,预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一年都有好运 孟帅 1. 设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且都服从正态分布N(0,32),而 921,,,X X X 和921,,,Y Y Y 分别是来自总体X 和Y 的样本,则统计量U = 29 22 21 921Y Y Y X X X ++++++ 服从什么分布?为什么? 解:分子分母同除以9得到 服从N (0,1), 服从X 2(9)分布,因此U 服从 t (9)分布(课本92页) 2.某大学来自A,B 两市的新生中分别抽取10名和11名男生调查身 高,测得他们的身高分别为cm x 176=,cm y 172=,样本方差分别为3.1121=S , 1.92 2=S 。不妨设两个城市的男生的身高分别服从正态分布),(2 1σμN 和 ),(22σμN ,求21μμ-的 95%的置信区间,并请在0.05水平下判断两个城 市的男生身高是否相等? 解: 但是 未知,构造111页) 9 1i X ∑9119i i X =∑ 92 1 3 i i Y =()∑ 22 212σ=σ=σ2σ1 2 X Y --μ-μ

。 =10, =11, =11.3, =9.1, =176, =172。代入T 表达式得到 T= 。 T 服从t ( + -2)查附表7得到 =2.093 得到 的置信区间为: (1.088,6.912) 这个区间不包含0,可以直接判定在0.05水平下两城市男生身 高不相等。如果想严谨一点就在进行假设检验: 原假设:两城市男生身高相等;备择:两城市男生身高不等。 检验统计量 ,和 比较。 如果T 大于 ,拒绝原假设,否则接受。 3.随机调查了某校200名沙眼患者,经用某种疗法治疗一定时期后治愈168人,试求总体治愈率的95%置信区间。 解:样本率p=0.84,用大样本正态近似法求解,置信区间为: ( , )(课本115页) S ω1n 2n 21 S 22 S X Y 1n 2 n ()1241.3915 -μ-μ() 12μ-μ()2 19t 0.05X Y -()219t 0.05() 2 19t 0.052 p u α-2 p u α+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9年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日制或非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分析与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外文资料和使用外文写作论文的能力;具备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进行科学计算以及借助互联网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4、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置以下研究方向: 1、数理统计与金融学 2、随机分析 3、统计学习算法 4、统计与大数据分析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9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3、实践环节:2学分。 五、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学术活动为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完整)高等数理统计2011

南昌大学研究生2010~2011学年第 2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 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 数学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考试日期: 2011年6月19日 考试占用时间: 150分钟 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签名 题分 15 15 20 25 25 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或破损。如有立即举手报告以便更换。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证明题: (1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1(0,1):X N ,2(0,4):X N ,且1X 与2X 独立,求112=+Y X X 与212=-Y X X 的联合分布。

二、计算题:(1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总体X 有密度函数201 ()0 <P X 。

三、综合题:(20分) 得分 评阅人 (1) 检查Poisson 布族的完备性; (2) 判断分布族{(1),0,1,2,;0}θθθθ=-=>L x p x 是否为指数族;

四、应用题:(25分) 得分 评阅人 设1,,L n X X 为独立同分布变量,01θ<<, 11Pr(1)2θ-=-=X , 11Pr(0)2==X , 1Pr(1)2θ ==X , (1) 求θ的1?θMLE 并问1 ?θ是否是无偏的; (2) 求θ的矩估计2 ?θ ; (3) 计算θ的无偏估计的方差的C-R 下界。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经济政治与社会》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 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针对中职学生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中职学生基础经济学和政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透视经济现象、投身经济建设、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参与政治生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德育课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基础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中职德育课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典型案例、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总课时为36学时。 2、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德育.经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传授经济与政治常识的基础课程,旨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学会理财和消费,走近经济圈,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启发学生从适应自我发展出发,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 (2)了解市场经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5)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注意经济与政治的相互联系 (2)教学过程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运用教具,多举实例,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 (4)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5)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 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相关知识 2、了解现代投资工具 3、掌握合理消费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聚焦货币 1、货币 2、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奥妙 1、了解商品价格 2、学会合理消费 (三)认识个人投资 1、个人投资 2、个人投资工具 第二课、走近经济圈 教学要求: 1、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2、了解企业的不同形式 3、理解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4、了解税收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内容 (一)了解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2、市场活动必须遵循的交易原则 (二)做现代企业人 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高等数理统计实验报告

《高等数理统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原理及其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 1.针对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原理及算法实现 2.以指数分布为例的反函数方法的随机数生成 3.针对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生成原理及算法实现 4.基于Box–Muller算法的随机数生成及算法实现 5.基于舍选抽样法算法的随机数生成及算法实现 三、实验过程 1.均匀分布随机数生成 方法一:迭代取中法 原理: 这里在迭代取中法中介绍平方取中法 , 其迭代式如下 : 其中,是迭代算子,而则是每次需要产生的随机数。 第一个式子表示的是将平方后右移位,并截右端的位。 而第二个式子则是将截尾后的数字再压缩倍,显然 :。 注: 迭代取中法有一个不良特性就是若初始随机数参数以及初始值选择不恰当,最后结果容易退化成0. 附结果验证: (1)当初始值为123456,s=2时,部分结果如下, 所有结果均不退化为0

(2)当初始值为12345,s=2时,部分结果如下:注:当迭代次数达到48次时,随机数则退化为0 (3)当初始值为12345,s=1时,部分结果如下:注:当迭代次数达到4次时,随机数则退化为0

方法二:乘同余法 = = 其中,是迭代算子,而则是每次需要产生的随机数,为参数; 注: 这里的参数选取是需要一定理论基础的,否则所产生的随机数的周期将较小,相关性会较大。 附图: 当迭代次数为300次时,p值为0.54: 当迭代次数为1000次时,p值几乎为1

方法三:混合同余法(又称线性同余法LCG) 混合同余法是加同余法和乘同余法的混合形式,其迭代式如下 =( = 其中,是迭代算子,而则是每次需要产生的随机数,为参数; 一般而言,高的是2的指数次幂(一般2^32或者2^64),因为这样取模操作截断最右的32或64位就可以了 在的条件下,参数按如下方式选取: ,取附近的数 为任意非负整数 注: 参数,,选取直接影响了伪随机数产生的质量 该随机数的生成方法在某一周期内成线性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大多数场合,这种极富“规律”型的随机数是不适用的 使用场合:LCG不能用于随机数要求高的场合,例如不能用于Monte Carlo模拟,不能用于加密应用。不过有些场合LCG有很好的应用,例如内存很紧张的嵌入式中,电子游戏控制台用的小整数,使用高位可以胜 附结果验证: 当迭代次数为1000时,p值几乎为1

高等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方法 二、课程代码:S06070101025 三、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Methods on Advanced Physics 四、课程负责人:徐建文 五、学时:48学时 六、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七、适用专业:研究生统计专业 八、选课对象:统计类专业 九、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度论 十、课程教材: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编著.高等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一、参考书目: 陈希孺编著,数理统计引论.科学出版社,1981 茆诗松、王静龙编著,数理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十二、开课单位:数理学院 十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统计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课程目的是使得学完该课程的学生能够进入数理统计各个分支的学习和研究。本课程致力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体现了数理统计的现代发展,能为学生进入理论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打下扎实的基础。 十四、课程基本要求: 1. 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结构、乘积结构以及可控结构等概念;了解常用的分布族,包括Gamma分布族、Beta分布族、Fisher分布族、t分布族、多项分布族、多元正态分布族等;理解统计量的定义及秩序统计量等常见的统计量;理解统计量的渐进分布;掌握统计量的充分性和完备性;理解指数型分布的含义。 2.点估计 了解评价估计优劣的常见标准,包括均方误差、偏差、相合性以及渐进正态性等概念;理解UMVUE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信息不等式的含义和有效估计的概念;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方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掌握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同变估计的计算。 3. 统计决策理论与Bayes分析 理解统计决策问题的概念;掌握统计决策问题的三个基本要素;掌握常用的损失函数;理解决策函数、风险函数的概念;掌握最小最大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函数的容许性的概念;理解Stein效应的概念;掌握单参数指数族和最小最大估计的容许性;掌握Bayes风险准则和Bayes公式;掌握Bayes 后验风险准则和共轭鲜艳分布;掌握Bayes估计的常见性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加强和改进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及我校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教学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思想保证。 二、主要任务: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去。 三、学情分析: 总的看,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没有养成,导致他们学习劲头不足、纪律松懈。德育课将发挥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习信心,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再添动力。 四、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

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难点: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关键: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2)坚持“三贴近”原则。教学中要注重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教育效果,避免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将综合运用案例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七、教学安排和进度:

1-数理统计基础

1、数理统计基础 1.1 随机变量 1.1.1随机事件和概率 观测或试验的一种结果,称为一个事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每次都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Ω);反之,每次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Φ);有时发生有时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或偶然事件(A )。 随机事件的特点是在一次观测或试验中,它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在大量重复观测或试验中呈现统计规律性。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就是概率。 概率的统计定义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 次重复试验,事件A 发生了m 次,称m 为事件的频数,称m /n 为事件的频率。当n 足够大时,频率m /n 稳定地趋向于某一个常数p ,此常数p 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A P =p ,即: )(A P =n m n ∞→lim =p (1.1) 即概率是频率的极限值。 由概率的定义可归纳出概率的三个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Ω的概率等于1,即)(Ωp =1; (2)不可能事件Φ的概率等于0,即)(Φp =0; (3)任何事件的概率都介于0和1之间,即0≤)(A P ≤1。 小概率原理:当某一事件的概率非常接近于0时,说明这个事件在大量的试验中出现的概率非常小,这样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虽然不是不可能事件,但在一次连续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一般可以认为不会发生,此即为小概率原理。 概率的三个定理: (1)互补定理: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当发生的概

率为p,则不发生的概率为1-p。全部基本事件之和为必然事件。 (2)加法定理:相互独立而又互不相容的各个事件,其概率等于它们分别 出现之和。例如,A 1,A 2 ,…A n 为相互独立而又互不相容的事件,其中任一事件 出现的概率为各个事件概率的总和,即 P(A)=P(A 1)+P(A 2 )+…+P(A n )=∑ = n i i A P 1 ) ((1.2) (3)乘法定理: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是这些事件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即 P(A 1A 2 …A n )=P(A 1 )P(A 2 )…P(A n )=∏ = n i i A P 1 ) ((1.3) 1.1.2 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 每次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的数值来表示,这个变量的取值随偶然因素而变化,但又遵从一定的概率分布规律,这种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根据其取值的特征可以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试验结果的可能值可以一一列举出来,即随机变量X可取的值是间断的、可数的。 连续型随机变量试验结果的可能值不能一一列举出来,即随机变量X可取的值是连续充满在一个区间的。 随机变量的特点是以一定的概率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取值,但并不是所有的观测值都能以一定的概率取某一固定值。因此人们关心的是随机变量在某一个区间取值的概率是多少?即P(a≤X≤b)=? 根据概率的加法定理,某随机变量X在区间[a,b]的取值概率为: P(a≤X≤b)=P(X<b)-P(X<a)显然只要求出P(X<b)和P(X<a)即可,这比求出P(a≤X≤b)简单得多。 对于任何实数x,事件(X<x)的概率当然是x的函数,令F(x)=P(X <x)表示(X<x)的概率,并定义F(x)为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函数,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姓名:司坤 课程所属系部:德育教学部授课班级:1512 1513

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教案 课程名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主题商品交换与消费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职业技能教学点:能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教学重点: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 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总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设备:黑板\教室\粉笔,也可兼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及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结合预习、板书、图片、故事、提问、讨论等进行课堂讲解。 课前布置:让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清点人数: 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提问与思考:

[1]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2]如何学习好本课程? [3]《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什么性质的课程? 预习新课4分钟 讲解新课: 第一课商品交换与消费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一)从古到今话货币 1.什么是商品? 同学们天天都与商品打交道,那么究竟什么是商品呢?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 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并不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阳光、空气有没有用?当然有,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阳光和空气却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什么是使用价值? 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饼干可以充饥,衣服可以抵御寒冷,汽车可以用来代步,钢笔可以满足于人们写字的愿望,等

本书介绍了核方法Kernel记得上高等数理统计

本书第六章介绍了核方法(Kernel)。记得上高等数理统计的时候,老师布置过关于核方法的一片小论文作业,只不过当时并没有重视,作业也是应付了事。这两天读了这一章,觉得核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当然,这一章中也有众多地方读不懂,慢慢继续读吧。下面写点读书笔记和心得。6.1节,先从最基本的一维核平滑说起。所谓的平滑,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对于一维变量及其相应,可以在二维空间中画一个散点图。如果利用插值,将点连接起来,那么连线可能是曲折不平的。所谓的平滑,就是用某种手段使得连线变得平滑光滑一点。那么手段可以有多种,比如第五章介绍的样条平滑,是利用了正则化的方法,使得连线达到高阶可微,从而看起来比较光滑。而本章要介绍的核方法,则是利用核,给近邻中的不同点,按照其离目标点的距离远近赋以不同的权重,从而达到平滑的效果。下面比较详细的介绍之前介绍过k-最近 邻方法,是用f?(x)=Ave(y i|x i∈N k/(x))作为回归方程E(Y|X=x)的估计。 上图显示的是一个利用最近邻方法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真模型是图中蓝色的线,绿色的曲曲折折的这一条就是用30最近邻方法对这个真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到,确实是非常的不平滑,而且也很丑,也是不必要的。下面图是利用了核平滑之后得到的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拟合的曲线确实平滑了很多。

上面仅仅是一个核平滑的例子。下面给出一维核平滑的一些具体的公式 f?(x0)=∑Ni=1Kλ(x0,xi)yi∑Ni=1Kλ(x0,xi) 这个就是利用核平滑对x0点的真实值的估计,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个加权平均,相比起最近邻方法,这里的特殊的地方就是权重Kλ(x0,x)。这个权重就称为核。核函数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Epanechnikov quadratic 核:Kλ(x0,x)=D(x?x0λ) with D(t)=34(1?t2),|t|<1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习题 1++

习题一 1.1 任意抛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设事件A 表示“出现偶数点”,事件B 表示“出现的点数能被3整除”. (1) 写出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把事件A 及B 表示为基本事件的集合; (2) 事件 B A AB B A A ,,,, 分别表示什么事件? 并把它们表示为基本事件(即样本点)的集合. 1.2 袋中有10个球,分别标有号码1~10, 其中1, 2, 3, 4, 5号球为红球, 6, 7, 8号球为白球, 9, 10号球为黑球.设试验为 (1) 从袋中任取一球,观察其颜色; (2) 从袋中任取一球,观察其号码. 分别写出两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并指出其中的基本事件是否是等可能的. 1.3 设A ,B ,C 为三个事件,试将下列事件用A ,B ,C 表示出来: (1) 三个事件都不发生; (2) 三个事件不都发生; (3) 三个事件恰有一个发生; (4) 三个事件恰有两个发生; (5) A 发生,B 与C 都不发生; (6) A 与B 都发生,C 不发生; (7) 三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 (8) 三个事件至少有两个发生; (9) 三个事件至多有两个发生; (10) 三个事件至多有一个发生. 1.4 设A ,B 为随机事件,试证明下列等式: (1) B B A B A =; (2) BC AC C B A -=-)(; (3) AB A B A B B A -=-=-)( ; (4) )()()(A B B A AB B A --=- . 1.5 从分别标有1至n 2的n 2张卡片中无放回地任取3张,求卡片号大于、小于和等于n 的各有一张的概率. 1.6 某班有12名学生是在1987年出生的,求: (1) 这12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是在同一天出生的概率; (2) 这12名学生中至少有一人是五月一日出生的概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1阶段在线作业

1(10.0 分)
0.0
? A)
3/4
? ? B)
1/3
? ? C)
1/4
? ? D)
1/2
?
参考答案: C
收起解析 解析:

2(10.0 分)
0.0
? A)

? ? B)
? ? C)
? ? D)
?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3(10.0 分)
0.0
? A)
0.4
? ? B)
0.6

? ? C)
0.28
? ? D)
0.72
?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4(10.0 分)
10.0
? A)
1/3
? ? B)
1/4
? ? C)
1
? ? D)
1/2
?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5(10.0 分)
0.0
? A)
1/2
? ? B)
1/4
? ? C)
3/4
? ? D)
3/16
?
参考答案: B
收起解析 解析:

6(10.0 分)

10.0
? A)
3
? ? B)
1/3
? ? C)
2
? ? D)
1/2
?
参考答案: D
收起解析 解析:

7(10.0 分)
10.0
? A)

数理统计第一章

第1章抽样调查 §1.1 引言 数理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查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若在以上句子中去掉“带有随机性的”这几个字,那就是统计学的研究范围.统计学就是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讲义》,高教出版)。 数理统计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使用概率论和数学的方法,研究怎样收集(通过试验和观察)带有随机误差的数据,并在设定的模型下(称为统计模型)之下,对数据进行分析(称为统计分析),以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推断(称为统计推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科大出版,陈希孺). 由以上关于数理统计学的概念的阐述可以看出数理统计面对的对象就是数据,而数据的“质量”对最终的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有着重大影响.对于普查的数据,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很重要(这类数据的研究不属于数理统计学的范畴).对于抽查数据,数据的概率性质很重要.本章简要地介绍抽样调查的一些概念和技术以及相关理论.在数理统计学中还有另一种获取数据的方法--试验设计(将在后面介绍).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小部分个体以获取总体的有关信息.根据研究对象即总体的不同特点需要设计不同的抽样方法以获取高“质量”的数据.抽样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抽样技术本质上具有概率性—总体中每个个体都以特定的概率出现在样本中(简称为入样),并且样本的实际构成是随机的. 随机抽样至少有以下的益处: ? 抽取个体的随机性排除了调查者的偏见,即使是无意识的。 ? 与完全枚举 (即普查)相比,小样本减少很多成本,调查更省时。 ?随机抽样的结论实际上可能比完全枚举更精确。小样本的数据质 量更容易监控,完全枚举需要大量的调查人员去实施,由此可能带来更多业务不精的职员。 ? 随机抽样技术使得抽样误差估计变得可能。 ? 在抽样设计时,通常可以确定出满足预设误差水平的样本容量。 以上的讨论中涉及“总体”和“个体”和“样本”三个名词.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组成总体的各个成员称为个体.依总体中个体数有限和无限,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本章讨论的总体都是有限总体. 在具体的统计问题中,我们总是关注总体中成员的某项(或多项)数量指标.总体中的N 个成员的数量指标值记为N x ,,x ,x 21.如果将总体中的成员依据某一属性分成r 类,我们可以用数值r ,, 1(或 11,0-r ,, )分别代表各个类别(称为分类数据或属性数据),最常见 的是分为二类(比如正品与次品,男性与女性),我们称之为二分变量. 例1.1 作为本章的第一个例子,我们利用Herkson(1976)的研究来解释一些思想.总体由393=N 个短期居留医院组成.我们关注于医

《应用数理统计》吴翊李永乐第一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课后习题

第一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设对总体X 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子样值:,,,,,,,,,,试分别计算子样均值X - 和子样方差 2S 的值。 解:12,n X X X 为总体X 的样本, 根据 121 ()n X X X X n = +++ 求得X =; 根据2 21 1()n i i S X X n ==-∑ 求得2 S =。 设总体X 的分布函数为()x F ,密度函数为()x f ,n X X X ,,,21 为X 的子样,求最大顺序统计量()n X 与最小顺序统计量()1X 的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 : 解: 将总体X 中的样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n X X X ≤≤≤ 21 ()()()()()()[]n n n n x F x x P x x P x x P x x P x F =<<<=<= 21 ()()[]()()x f x nF x F x f n n n 1' -== ()()()()() ()[]()[]()[]()[] n n n x F x x P x x P x x P x x P x x P x x P x x P x F --=<-<-<--=≥≥≥-=<=1111111212111 ()()[]()[] ()x f x F n x F x f n 1 111'--== 设总体X 服从正态分布N(12,4),今抽取容量为5的子样521,,,X X X ,试问: ' (1)子样的平均值X 大于13的概率为多少 (2)子样的极小值(最小顺序统计量)小于10的概率为多少 (3) 子样的极大值(最大顺序统计量)大于15的概率为多少 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