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精讲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精讲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精讲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精讲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报告

学校:锦州四中

班级:八年十三班

研究时间:2016年2月

指导教师:郭京

组长:黄欣尧

小组成员:仉进孙佳瑶陈佳韵

内容摘要

【关键字】校服中学生

校服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审美与文化。“在校期间穿校服”的必要性已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但如今的校服款式单一,以运动式居多,往往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多方需求。校服制的实施与改革在素质教育中也起到了其特有的作用,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开题报告暨活动方案

课题题目: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指导教师:郭京班级小组:第二组

课题组长:黄欣尧组员:仉进孙佳瑶陈佳韵课题研究目标:探究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课题研究意义:了解中学生的想法,增强学生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任务分工:【黄欣尧】设计问卷。【孙佳瑶,陈佳韵】调查报告。

【仉进】整理资料。

活动步骤:分(7)个活动步骤

阶段时间研究方法阶段目标负责人(1)2016.2.01 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过程黄欣尧(2)2016.2.02 浏览网页了解各地不同的校服孙佳瑶(3)2016.2.03 上网搜寻了解校服的发展历史陈佳韵(4)2016.2.04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孙佳瑶(5)2016.2.05 整理资料整理调查结果仉进(6)2016.2.06 讨论交流得出具体结果黄欣尧(7)2016.2.07 撰写结题报告得出课题研究结果黄欣尧

计划调查内容:调查对象以中学生为主。主要调查中学生心中对校服的看法:是否喜欢自己学校的校服;认为自己学校的校服价格如何;质量如何等等。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从而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可能遇到的困难:调查人数太少;找不到想要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片面;调查问卷无法发出等等。

预期成果:中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内心对校服的真实看法,加强了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沟通。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表

课题题目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指导教师郭京班级小组第二组

课题组长黄欣尧小组组员孙佳瑶,陈佳韵,仉进课题预期成果:中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内心对校服的真实看法,加强了学生与老师,学校之间的沟通。

课题实际成果:了解了各地的校服,校服的发展史,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校服对于学生,对于学校的意义,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更紧密了。

课题成果展示:开,结题报告各一份;调查问卷一份;调查结果一份;调查报告二份;数据图片一份。

结题报告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黄金时代”,而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校服也是学生风貌和思想活力的载体和标志。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穿着校服还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断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校服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根据调查,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喜欢现在自己的校服,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校服。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对于自身的形象十分关心。在这里,学校和家长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给予学生关于形象改善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因为形象展示已经成为我们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认为自己校服的价格一般,可以看出校服的价格是大多数家庭能承受的。当问到“如果学校没有规定穿校服,你会穿吗?”百分之八十同学的答案不是不穿就是偶尔穿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两点:一.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比较现在自己的校服更喜欢日韩风格的校服,更有甚者认为校服很老土,很古板。这是现代学生对校服认识中的一个误区,我们应该及时去纠正这种错误。二.现代学生对校服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调查“中学生认为校服有哪些好处”时,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要么只选择了一项要么认为没有好处。由此看出,如今中学生只是认识了一小部分校服的好处,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

教育,提高校服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形象。体现一个学校的优良的精神风貌!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调查问卷

1.你是否喜欢现在的校服?

A不喜欢B喜欢

2.你认为自己校服的价格如何?

A.比较贵

B.中等C比较便宜

3.你认为自己校服的质量如何?

A.比较差

B.一般C非常好

4.如果学校没有规定穿校服,你会穿吗?

A.不会

B.会

C.偶尔穿穿

5.你认为穿校服有什么好处?(可以多选)

A可以消除攀比心理 B.统一着装,显得更整齐,更有纪律

C.适合运动

D.没有好处

6.有人认为不穿校服是张扬个性,而有人认为必须穿校服,你如何认为此事?

A.穿校服使学生们成为一个整体

B.穿自己的衣服更显独特

C.穿不穿无所谓

7.有的同学擅自在校服上涂涂改改,你的看法是:

A.这种行为真没素质

B.无所谓

C.赞同,显得更有个性

8.如果让你设计校服,你会设计什么风格?

A.日韩风格

B.现在挺好

C.其他------

谢谢配合!

问卷调查结果学校调查结果

锦州市第四中学 A B B A AB A A A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C B C B A A C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C C C AB A B B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B B C AB A B C 锦州市第四中学 A A A A D C C A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C C C C C C C 锦州市第四中学 A B B A ABC C B A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B B A B C B A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B B C ABC A A B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B B C A C B C 锦州市实验学校 A B A A D C C C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B B B ABC A B C 锦州市实验学校 A B A A D A A C 锦州市第四中学 A C A A D A B A 锦州市实验学校 A C A A D C B C 不知 A B C A A B C A 锦州市第四中学 B B B B ABC A B B 锦州市实验学校 A B B B ABC A A B 不知 A A A B C A A A 锦州市太和一中 B B A A A A B C

调查报告

陈佳韵

一、校服的发展历史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19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中国的运动装校服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80年代后期,“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但大多学校均为本校学生定制了校服,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着校服。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对于校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校服将会变得怎样也不好下结论,我们也不妨试目以待。

二、校服的基本概况

定义:校服,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中小学普遍穿着。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一般在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会要求学生统一着装,一般学校校服有该校校徽,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形象。

款式:中国大陆的校服主要是运动服和统一制服,只有少数学校的校服已更新为西式服。台湾、香港的校服通常为水手服、制服或旗袍。

意义: 1.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2.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对于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3.校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对服装的投入,但也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

趋势:二十一世纪。面对着这越来越美丽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校服文化已势在必行。

工艺:标准的校服工艺可参考布布希校服厂:无气味、无变形、无线头。把质量问题个个落在实处,只为给孩子们的健康确保万无一失。

生产:校服生产的大概流程是:选料→版型设计→制版→裁剪→缝纫→质检→成品。生产线上重在把好每一关,面料的安全性,版型的精致性,裁剪的收缩量,缝纫的技术量等。

图片数据

孙佳瑶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指导教师郭京班级小组第二组

课题组长黄欣尧小组成员孙佳瑶,陈佳韵,仉进活动时间 2.01—2.07 活动地点家中,图书馆,学校

活动程序1.开题报告 2.浏览网页3.上网调查 4.整理资料5.调查报告 6.交流讨论7.整理资料8.结题报告

活动内容:

以锦州市各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各中学学生对自己学校校服的看法。提高中学生对校服的认知,了解校服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让学生进一步地走进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的学校。

活动结果:

了解了各地的校服,校服的发展史,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校服对于学生,对于学校的意义,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更紧密了。

指导教师指导记录

第 1 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

1、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如如何利用网络查阅文献,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等。

2、指导组长选定小组成员,并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第 2 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

1、根据小组成员确定的主题,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展开社会调查。

3、要求小组成员做好相关活动记录。

第 3 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

1、指导小组成员如何撰写成果报告。

2、指导小组成员汇编本次研究性学习相关成果

指导老师对研究成果的最终评价:

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几位同学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及社会实践与调查能力,恰当的总结了本地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在提高自身科研、组织、协调等素质的同时也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校服与中学生形象-研究性学习论文

目录 课题名称 摘要与关键词 研究解决的问题 小组分工及其步骤安排 研究的过程 结论或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年级:高一班级:1112班 指导教师:陈义华组长:罗慧珍

课题名称:校服与中学生形象 指导教师:陈义华 负责人:罗慧珍 课题组成员:罗慧珍、胥哲、李思雨、张思睿、游迷熵、汤为、陈宇璐、张琛欣、谭灵妃、李梓健 年级:高一班级:1112班 中文摘要:可以使一些中学生纠正错误的观点了解真正的形象,能够使部分中学生了解到错误明白事实,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当代学生的作风和品质。 关键词:当代中学生校服学生形象 研究解决的问题:当代中学生的校服与学生形象的联系 课题成员分工: 张琛欣、谭灵妃:制作问卷 张思睿、李思雨、陈宇璐:发送、回收问卷 汤为、游迷熵:黑板报及制作手抄报 胥哲、李梓健:总结、班会 全体组员:论文撰写、论文设计、问卷分析、统计 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 ①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部分普通中学学生和职校学生,部分教师、家长。 ②专家访谈。 ③文献资料研究。 所需条件: 图书资料:问卷、上网、图书馆书籍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单车 研究问题的假设: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当代学生的作风和品质。 研究的过程: 时间:课余,节假日 地点:校内,图书馆,教室,办公室 完成的研究工作:用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中学生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及对校服改革的需求。

基本步骤: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研究获得的结论:调查表明只有50%的学生对于自身形象表示满意。也就是说,50%的学生对自身的形象不满意或不太满意,但试图改善自身形象的却只有15%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家对自身形象十分关心。而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形象的改善应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导。作为新一代,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应该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因为形象展示已成为我们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 研究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认为有许多的因素制约着他们形象的改善。27.5%的学生认为是校规, 78%的学生认为是同学老师的意见,20%的学生认为是父母的看法。 二、社会、学校、家庭在形象方面对学生多给予的正确引导比较欠缺。调查显 示,只有约17%的老师,45%的家长经常与学生谈论形象问题。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只 有14%的学生会主动与他人谈论形象问题。对于社会上的形象咨询,有93.75%的学 生不曾求教。因此,学生所获得的正确的形象方面的指导是不够的。 三、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形象的概念应定义为 “修养”但实际生活中,学生以流行体为形象参考的仍然很多。71.62%的学生非常 关心流行动态。55%的学生存有追逐流行的倾向。这种观念与实际行动的分离也使学 生缺乏形象参照系。 四、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还存在不能很好处理完善自我形象与学习两方面关系的 问题。其中8.8%的学生面临这方面的困难,但91.2%的学生还是认为能处理好二者 的关系,这就需要彼此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然而,对于现今的校服满意的学生仅为10%,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 愿意穿校服。有35%的学生每天穿校服,60%的学生需要时才穿。平时一般不穿者占 5%。93.75%的学生出于学校的要求才穿的,自愿购买者仅有1.5%,为什么会造成这 种现象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 62%的学生希望校服具有活泼的风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学生认为 校服应流行前卫这是认识中的一个误区。然而对于现在的校服,在学生们看来大多 数属于朴素型和端庄型。更有不少学生认为校服很土,很古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悲哀。大多数学生对于日本、香港及西方的校服比较欣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冲击,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因而他们对校服的要求较高。尤

穿校服的意义

中学生统一着装校服 校园文化的载体集体归属的标志 自律自重的尊严平等相处的约定 服装,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疑具有保暖和装扮的功能,而中小学生的统一着装除具有服装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统一着装是构筑校园整体美的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令人向往,使人淘醉,在一个优美的环境里,学生的心情是愉快的,学习是轻松的,长期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当中,学生的心灵可得到净化,树立起远大美好的理想。 统一穿着校服的意义: 第一,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分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如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一种象征的作用,对他们起到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作用。杜绝学生的奇装异服,也容易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第二,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因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服饰方面攀比现象比较盛行。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它能穿一样的服装,这样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以此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盛行。 第三,校服还可以减轻家长对学生服装上的投入。现在社会没有专门为中、小学生制作服装很得体的服装,特别像我们中学生,从15、16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在市场上就买不到合适的服装,而根据他们的身材、他们的需求,作为商业行为很少有人来关心他们这个群体。 从推进学校工作来讲,学生统一着装对于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处的。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朝气和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班级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四,穿校服对学生有规范行为的功能。统一着装,是一种职业特点。学生统一穿校服,利于规则意识、规范意识等职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不同于外面的社会,我们学生正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学生的行为都应进行规范。也便于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定位,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会因为自己是一名学生而有一种约束。

校服调查报告(完整资料)

中学生对校服看法的调查报告 北京市陶行知中学高一二班 一、调查组成员及工作分配 组员:刘静然、周昊婷、张鑫钰、李嘉明指导教师:北京市陶行知中学王丽老师工作分配: 二、活动调查背景 随着现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与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校服问题越来越引起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校服的质量,外观,款式与价格问题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校服款式﹑质量﹑颜色等方面问题上,学生们的意见不统一,校服成为了当代学生的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校方在选择校服时的一个困扰??为了了解当代学生对于校服各方面的认识与选择,校服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精神面貌及形象的影响。于是我们对此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同时也给当代中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三、活动调查方法 本次 "中学生对校服看法"活动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 问卷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包括了17个选择题(16个单选,1个多选)、2个开放性问答题。 四、"中学生对校服看法"活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共34人,情况如下表:表一:"中学生对校服看法"活动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五、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从表一中调查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对于学校要求在什么时候穿校服这个问题,97%的学生选择每天都在穿;1%的学生只在周一穿,这说明校服是中学生的主要着装。 2.学生对于是否应该统一穿着校服这个问题,65﹪的学生认为应该统一穿着校服,35﹪的学生认为不应该统一穿着校服,应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3.学生对于穿校服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4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4.对于是否喜欢穿校服这个问题,24﹪的学生选择喜欢,7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 5.对于你为什么会选择穿校服这个问题,97﹪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的要求,3﹪的学生认为没衣服穿或懒得买衣服。 6.对于认为穿校服是否会提升自己的形象这个问题,32﹪的学生认为会,68﹪的学生认为不会。 7.对于校服有怎样的意义这个问题,38﹪的学生认为能够传承学校文化;59﹪的学生认为能够严整学风,让学生不攀比;3﹪的学生认为有其他方面的意义。 8.对于学校校服的看法这个问题,3﹪的学生认为时尚前卫,十分满意; 29﹪的学生认为简单朴实,比较实用;47﹪的学生认为款式呆板,颜色单调;32﹪的学生认为难以言表;3﹪的学生认为色彩和谐;6﹪的学生认为做工材料称心;29﹪的学生认为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 9.对于现在所穿的校服满意度这个问题,18﹪的学生认为满意度为0;15﹪的学生认为满意度为25﹪;59﹪的学生认为满意度为50﹪;8﹪的学生认为满意度为100﹪。 10.对于校服质地这个问题,15﹪的学生认为好;29﹪的学生认为不好;56﹪的学生认为一般。 11.对于校服应该使用什么面料这个问题,41﹪的学生选择棉;26﹪的学生选择涤纶;9﹪的学生选择的确良;24﹪的学生选择尼龙面料。 12.对于现在的校服是否需要改良这个问题,79﹪的学生认为需要;21﹪的学生认为不需

中学生理想的校服

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展示 ——论文课题名称: 中学生理想的校服 学校:福州第八中学 班级:高二九班 课题组组长:刘文 课题组成员:游文霞郑君何晓微陈佳蕊指导老师:丘实真

【摘要】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方法(附调查问卷) 四、统计结果的分析 五、课题展开 1、目前国内校服存在的普遍现象 (1)校服款式单一,结构松垮 (2)无法体现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3)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4)购买方式单一且不透明 2、国外校服值得借鉴的地方 (1)款式与气候的结合 (2)校服成为体现本国文化的窗口 (3)校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4)合理透明的校服销售体制 3、关于现在校服在中国的普及问题 (1)城市学校校服齐全,各季具备 (2)农村学校有较大部分未能普及校服 六、活动的感悟

【关键词】 中学生校服校服特点校服的款式改进 一、课题的提出 校服作为现在在校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穿的衣服,已经成为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关于校服的款式的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也被更多的人所提出。而国内的校服比起其他一些国家的校服来说,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特别是在校服款式的问题上,更是成为现在学生说热议的一个话题。因此我们组决定从此方面入手,对现在中学生对于校服款式的看法进行调查整合,并对此进行研究,并最终根据各方面的资料和自己的看法提出中学生心中理想的校服的款式。 二、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校服是每个学生说必须穿着的规范服装,但现在多数的学生对于此存在着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于校服款式质量等问题,因此这项研究也是为了说出身边的中学生包括我们自己的对于校服的心声,也是我们对于校服的建议。这样的做法可以提出中学生心中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让学校等方面明白我们对于校服的看法,并且希望可以参考后作出适度的修改。 为了调查研究中学生对于校服的看法,我们小组做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对于本校同学和周边学校的一些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整合出了中学生对于校服存在现象的普遍看法。并以此规划出中学生理想校服的大致想法。 这次的研究可以说是从身边的事物着手的,在整个的调查研究活动中,我们仔细的观察了身边的事物,也对于身边同学的看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在研究中加强了团队合作,获益匪浅。

穿校服的好处教学文案

学生为什么要穿着校服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统一校服好处是: 1. 省钱、省时。 2. 养成俭朴的好品质。 3. 杜绝攀比之风。 4.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请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法: 香港的学生从1987年统一校服。 最具人性化的新加坡是一个提倡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国家,但从1996年开始也统一了校服。 中国传统伦理之规、奠定成功人生道德基础的《弟子规》: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穿着校服是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的外在体现之一,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当学生们穿上校服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加以规范。其实不论是学习好还是不足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的集体遭到责骂,所以都会努力的完善自己。从这一点来看,校服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它潜移默化的改善学生们的坏习惯和不良作风。 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于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比如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使命感,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对同学的友情。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一种象征的作用,起到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作用。另外,穿校服还有利于校园的整洁,没有异样的色彩干扰课堂的注意力,便于学校组织活动,不会因服装的牵制影响学生的文体活动。 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因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有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寒衣着寒酸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因贫富差距及着装差异而导致的校园暴力不断,学生根本无心上学。在攀比方面比较盛行的时代。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他能穿一样的服装,这样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 穿校服还有利于对学生的身份识别,有效保护学生安全。在西方一些国家法律禁止学生出入某些娱乐场所,禁止向学生销售烟酒及成人用品读物等等。穿著校服就可以识别购买者身份而拒绝售卖。在我国也可以让一些不法黑网吧,OK 厅等等经营者在向学生提供服务时有所收敛。穿校服对学生有规范行为的功能。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剖析

“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报告 学校:锦州四中 班级:八年十三班 研究时间:2016年2月 指导教师:郭京 组长:黄欣尧 小组成员:仉进孙佳瑶陈佳韵

内容摘要 【关键字】校服中学生 校服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审美与文化。“在校期间穿校服”的必要性已然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但如今的校服款式单一,以运动式居多,往往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多方需求。校服制的实施与改革在素质教育中也起到了其特有的作用,大家有理由期许一个百花齐放的校服时代。

开题报告暨活动方案 课题题目: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指导教师:郭京班级小组:第二组 课题组长:黄欣尧组员:仉进孙佳瑶陈佳韵课题研究目标:探究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课题研究意义:了解中学生的想法,增强学生与老师,学校的沟通。任务分工:【黄欣尧】设计问卷。【孙佳瑶,陈佳韵】调查报告。 【仉进】整理资料。 活动步骤:分(7)个活动步骤 阶段时间研究方法阶段目标负责人(1)2016.2.01 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过程黄欣尧(2)2016.2.02 浏览网页了解各地不同的校服孙佳瑶(3)2016.2.03 上网搜寻了解校服的发展历史陈佳韵(4)2016.2.04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孙佳瑶(5)2016.2.05 整理资料整理调查结果仉进(6)2016.2.06 讨论交流得出具体结果黄欣尧(7)2016.2.07 撰写结题报告得出课题研究结果黄欣尧 计划调查内容:调查对象以中学生为主。主要调查中学生心中对校服的看法:是否喜欢自己学校的校服;认为自己学校的校服价格如何;质量如何等等。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从而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校服文化及积极作用

设计合理的校服对学生能够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校服的凝聚力作用表现在,统一的校服能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学校责任,遵守校园的文明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可以加强社会对学生的监督与保护。此外,校服能促进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深化其群体意识,校服对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有极大的作用,能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学校自豪感和对同学的友情。 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可消除当前越来越突出的学生讲穿着、讲排场、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校服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这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自己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作为学生的身份了。 赞成派占绝大多数,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穿着校服可培养群体精神及归属感。 二、反映平等主义,不论富贫均穿同一制服,一视同仁。 三、减少校内暴力。美国有研究显示,学校引入校服后校内暴力有所下降。日本俗语亦云:“服装乱则心乱”及“服装乱则生活乱”,所以整理行为从服装开始。 四、校服十分便利及耐用。家长及学生不用为每天穿什么衣服上学而烦恼,学生在出席婚礼及葬礼等隆重场合也可用得上。校服用料上佳,大方得体,可使用多年。 五、保护学生。穿上校服,别人便知其学生身份而给与优待及保护。万一出事,也可从校服得知所属学校,可以马上联络校方。 六、校方认为可增加学校吸引力及学生人数。千叶县立小金高等学校曾一度放弃校服,改行私服制,但学生减少,回复校服制后人数回升。此派代表著作为《中学生になぜ制服か》(为何要中学生穿制服?)(1984)。

浅谈校服文化

中国文化史期末论文 浅谈校服文化 姓名:黄萍 指导老师:陈庆纪 班级:文新091—1班 学号:200990502113

浅谈校服文化 摘要:近百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多少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校服无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服饰文化,还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都应受到人们重视。在人类文明史上,服装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由单一的保暖功能逐步发展,具备了遮羞、审美、身份标志乃至个性体现等诸多性能,而校服作为服装文化的承载体,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体现。校服应体现管理者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精神风貌。也该满足21世纪的中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校服;文化;民族;发展

一个民族,大至对外宣传,小到生活细节,无所不在的展示着它的文化内涵。华夏国服,被众多专家学者所精心研究。近几年,中国的“校服文化”成为既“课桌文化”之后的第二大校园系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而且日本人在潜意识里非常注重统一制服所带来的社会认同感,学生校服已经成为国民文化不可替代的部分。在中国,校服同样被重视,具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如今,校服问题已上升到社会美育教育的大问题,校服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校服的百年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中国的校服历史从辛亥革命开始。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放出来,却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三四十年代,满汉服装相融的新式旗袍在校园大行其道。到五十年代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彩色呢子大衣。这一时期,校服是比较随意的,没有特定的校服。到六七十年代旧军装取代校服,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这一时期,“校服”这个词汇在我们国家消失。八十年代,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然而到九十年代,二十世纪

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资料全

辩论——中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 反方: 第一,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校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而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国,学校的校服是统一的,而大部分学校的校服是那种不分男女式,松松垮垮的运动服。如此的“统一”让彼此之间没有区别。着装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人的自我展现,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现在,对于学生的着装,学校也要硬性规定。这无疑是占据了学生塑造自我形象的一个空间。失去了一次自我选择和自我定位的机会。对于个人长远发展,个人性格的形成不利。 第二,学校校服的确为学生带来了诸多不便。诸多学校的校服都是一件秋装,或是在多出一套夏装的短袖。试问,谁能穿着两套衣服过完四季呢?学生在校服外面又套上羽绒服,或是夏天到了学校把校服脱掉,甚至只是带着校服上学,这样“穿校服”岂不就是一种形式。甚至是一种应付。试问如此穿校服,对方口中所说的“统一”何在?学校教书育人,交的应该不是这种形式主义吧。 第三,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校服。使学生失去了一个明辨是非,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的机会。对方辩友也许会说,学校统一校服是为了防止学生中的攀比,但我要说,攀比不是不穿校服的错。社会上攀比之风蔓延到校园。学校应该在思想上疏导,并不应该采取堵塞的办法。学生不再校服上攀比,可以在自行车,书包,鞋等其他方面继续攀比。另一方面,有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花钱进了重点高中,穿着校服到处炫耀,这是否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攀比呢?我们还是要从我方标准来说话,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攀比是不对的,比禁止学生攀比更重要。健康的发展过程,正是一个犯错误然后改正错误,逐渐认清是非,从而明辨是非的过程。为了防止某一种现象的发生,而限制了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认识,塑造自我,明辨是非的一个过程。这种做法不妥。 综上所述,我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衡量利弊,认为学校不应该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校服。 我认为学校不应该要求学生每天穿校服,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穿服装的自由,并且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一些因素,如胳膊腿上烫伤或皮肤病,特别是夏天,穿半节袖起不是很难看,并且我门们青

中学生校服穿着管理规定

中学学生校服穿着管理规定 校服是一个学校学生管理与学生精神风貌的体现。学生统一着装,对培养团队精神、平等意识、抵制相互攀比、奇装异服的不良习惯,规范行为举止,增强自我约束力,提升自信心,具有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也有利于学校和班级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加强内部管理,塑造港中学生的良好形象,我校于XX年9月起,学生统一穿着校服。为此,对于规范校服穿着特作如下规定: 一、着装要求: 1、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穿着校服。(考虑到高三年级秋季校服只有一套,因此高三年级学生在学校重大集会、升旗仪式时必须穿校服,其他时间提倡穿校服,但高三走读生必须每天穿校服。) 2、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外出参加的活动,必须穿着统一校服。 3、穿着校服要整洁,上衣拉链位置不得低于领口以下15厘米处。 4、学生将校服披在身上,拿在手里一律视为未穿校服。 二、爱护要求: 1、学生要爱惜校服,养成良好的穿着、保护、洗涤、存放习惯。 2、不得在校服上吊挂饰物,不得在校服上写字或涂画。 3、校服损毁不能穿或丢失时,学生应及时到文化超市购买并报告班主任。 三、管理监督: 1、班主任具体管理本班学生穿着校服,负责校服的发放和穿着管理。年级部负责本年级学生校服穿着的检查、教育工作。 2、管理程序:对未经批准而不穿校服的学生,按违反校纪校规处理。第一次,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第二次,年级分管主任请其家长共同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要求该生写出“保证书”;第三次,政教处请其家长共同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给予纪律处分。

3、政教处对班主任和年级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在不定期的检查中,发现学生无故不穿校服较多,则追究班主任的责任,按管理事故处理。 四、检查考评: 1、学生穿着校服情况列入常规考核项目。 2、学校将不定时抽查校服穿着情况,对不按规定穿着校服者及班级进行通报批评,并扣除班级考核分。 考核总分为10分 ①对不穿校服者(含裤子),每人扣1分。 ②校服穿着不规范者,如不拉上拉链或者不扣扣子,每人次扣0.5分。 ③对不遵守学校规定,穿着奇装异服,有损学校形象除按规定扣分外,将作出纪律处分。 五、本规定自XX年 9月9日起执行。 xx省港大中学政教处 二0xx年九月一日

穿校服校服的好处优点

倡议: 最美的风景 高一年级 校服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学校整体精神面貌和集体荣誉感的外在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当学生们穿上校服时,会在不知不觉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规范自己。学生穿校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为了让集体荣誉不受损,人人都要防微杜渐,严格自律。校服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它潜移默化的改善学生们的坏习惯和不良作风。 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分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比如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使命感,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增强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对同学的友情。 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大有裨益。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对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警察穿上警服就立刻使自己产生了一种责任感,要维护社会秩序,而且还传达给他人一种信息:给守法的人带来安全感,对犯错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而学生穿上校服,也给自己一种责任感,就是要好好学习,增加知识,学会做人。据统计,穿校服的学生比不穿校服的学生犯错的几率要低很多。校服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身份和责任,并且为自己犯错拉了一条警示线,设了一道防火墙。而穿校服传达给别人的信息是表明你是一名学生,应当受到社会的关爱。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统一校服好处是: 1. 省钱、省时。 2. 养成俭朴的好品质。 3. 杜绝攀比之风。 4.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香港的学生从1987年统一校服。新加坡、泰国是提倡个性化和多样性的国家,1996年开始也统一了校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日本,学生穿校服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中国传统的伦理奠定成功人生道德基础的《弟子规》:“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学生就是学生,讲穿戴,讲打扮,那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俭朴与勤奋是紧密联系的。衣着简朴的学生往往学习更勤奋,成绩也更好。若不穿校服,每天早晨为穿哪件衣服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上学前,想着今天该怎么穿的问题,想好了,又会想别人看自己的穿着又会怎么评价,直接穿校服,又省时间,又不麻烦。总之穿校服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每一天都应该穿好校服,以穿校服为荣。穿校服就是热爱一中的具体表现,穿校服就是对母校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统一校服,净美校园,让一中更具特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超越自我,永葆青春,让一中人更加真实,美丽! 2012.11.5

学生穿校服的好处

学生穿校服的好处﹋ 我觉得穿校服没有坏处。其实穿校服是好的,中学生正方 穿校服好,大家都一样就不会有人搞特殊、互相攀比、进而影响学习 初中阶段的孩子不比小学生,爱美了,若不穿校服,每天早晨为穿哪件衣服 得耗费不少时间。在当今社会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有着自己特有的身省省吃俭用份,穿统一校服就是这种身份的优化体现,而且有着诸多好处,因此我方认为: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首先、学生穿统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学生,是在学校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学生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存在,学生穿统一校服,在体现自我身份的同时,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这是学生穿统一孝服实质意义所在。第二、学生穿统一孝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穿校服是一种集体的体现,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第三、学生穿统一校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大有裨益。第四、学生穿统一校服整齐化一,便于管理,宣传学校。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学生身份,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系数。而整齐划一的校服也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的展现,有利于学校的对外宣传。除此以外,学生穿统一校服还有诸多好处:一、有养成教育的功能。学生都穿校服会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行为举止方面会自然地以学生身份要求自己;二、保护和监督功能。穿校服便于得到社会监督,比如不太容易随意出入电子游戏场所、酒吧等; 三、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一些时装相比,校服具有含棉量高,穿着舒适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益处。综上所述,穿校服的好处远多于不穿校服,所以我方再次申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这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管理和促进养成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应该穿校服上学的。 穿校服好,大家都一样就不会有人搞特殊、互相攀比、进而影响学习初中阶段的孩子不比小学生,爱美了,若不穿校服,每天早晨为穿哪件衣服就得耗费不少时间。在当今社会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有着自己特有的身份,穿统一校服就是这种身份的优化体现,而且有着诸多好处,因此我方认为:学生应该穿统一校服。首先、学生穿统一校服是自己身份的标志,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学生,是在学校里从事学习活动的人,他们有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机构。学生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存在,学生穿统一校服,在体现自我身份的同时,也是学校的一种标志。这是学生穿统一孝服实质意义所在。第二、学生穿统一孝服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穿校服是一种集体的体现,在外面看起来是一个整体,能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有助于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展示集体精神风貌,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形象。第三、学生穿统一校服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避免攀比。统一的校服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平等身份和地位,这样有利于同学间以平等的心态相处,对增强同学间的友

中学生是否该穿校服

“中学生是否该穿校服”帮忙想想,怎么辩? 作为学校立场,他认为应该的理由有:1、减少穿着攀比,减轻贫困学生心理负担。
2、培养爱校情操,在心理和视觉上整理学校风貌。
3、作为学校的免费广告,学生在路上走方便识别其身份。
——以上三条为高中政治老师所说……作为学生立场,往往认为不应该的理由有:1、学校作为教育行业,应该是对学生的“服务”,
而限制学生的穿着这一与学习不必然挂钩的生活自由是很过分的。
2、学校的校服难以符合学生的自我选择,
往往是校方自己拍板定论,其选择的标准往往与学生的口味产生冲突。
而这也间接导致了与“恶法非法”相类似的后果——就是不穿。
3、校方做出这一选择往往不给理由,
学生不理解校方的行为,而校方也从来不顾这种“不理解”,十分专制,
导致了“逆反心理”。
同时学生们也就此认为,事实上“学校给不出充足的理由”。以上,感性认识…… “中学生是否该穿校服”帮忙想想,怎么辩? 呵呵,个人觉得中学生穿校服其实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楼上的前辈说的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也确实都是是道理所在。我觉得中学校园还是需要校服这种校园文化,中学生这个群体也需要校服这种统一的身份表征。
另外,校服本身能否为学生接受不是问题关键所在,更不能成为否定校服存在价值的依据,换言之,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校服,更喜欢校服,我觉得在现实中这是具有可行性的。
我们中学所在地的教育部门就专门搞过校服样式的征集(面向所有师生),而且还进行了模特表演,这种反映大多数学生心里呼声的校服自然在穿戴上就没有那么多阻力,效果还是很好的。
我不是在写辩词,而是一些心中的想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楼主,呵呵....... 中学生是个爱美得阶段。可以穿青春靓丽搭配简单得服饰可以把学生朝气表现出来。简单得T恤搭配牛仔裤是最经典得搭配方式。女生上衣可以稍有收身,也可以把身材修饰出来。但是不建议穿太紧身太低领得服饰。对于家长老师来说不喜欢,对于你自己也不大好。会让部分不良男生注意你哦。还有不要穿不合适太紧身得女仔裤。对女生得发育也不好。建议多穿休闲宽松得款式。现在有很多休闲搭配更能体现你得风格呢。还有帆布鞋,腰带,手表。不一定很贵,但是搭配得体,也很出效果。 很多中学都要穿校服,所以很多人在头上大做文章。其实干净齐刘海,扎个马尾,据调查很多男生都很喜欢这样清纯得打扮,比染得很怪得颜色,烫大卷小卷得要招人喜欢得多。

中学生对服饰的看法

篇一:《中学生对服饰的看法》 中学生服饰的基本原则 (1)中学生的服饰以整洁、大方为主,以朴素为佳。 (2)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衣饰的选择必须留有余地。 (3)仪表基本要求朴素、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 (4)穿戴校服,佩戴胸牌(不佩戴各种饰物、不化妆、不留长指甲等) (5)发型要符合中学生身份,应该自然、简便、整洁,显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适合中学生的发型 1)椭圆脸形是一种比较标准的脸形,好多的发型均可以适合,并能达到很和谐的效果;

(2)圆脸形圆圆的脸给人以温柔可爱的感觉,较多的发型都能适合,只须稍修饰一下两侧头发向前就可以了,如长、短毛边发型、秀芝发型,不宜做太短的发型; (3)长方脸形避免把脸部全部露出,刘海做一排,尽量使两边头发有蓬松感,不宜留长直发,如长蘑菇发型、短秀芝发型,学生发型; (4)方脸形方脸形缺乏柔和感,做发型时应注意柔和发型,可留长一点的发型,如长穗发、长毛边或秀芝发型,长直披发不宜留短发; (5)正三角脸形刘海可削薄薄一层,垂下,最好剪成齐眉的长度,使它隐隐约约表现额头,用较多的头发修饰腮部,如学生发型,齐肩发型,不宜留长直发; (6)倒三角脸形做发型时,重点注意额头及下巴,刘海可以做齐一排,头发长度超过下巴两公分为宜,并向内卷曲,增加下巴的宽度; 头发长度超过下巴两公分为宜,并向内卷曲,增加下巴的宽度; (7)菱形脸形这种脸形颧骨高宽,做发型时,重点考虑颧骨突出的地方,用头发修饰一下前脸颊,把额头头发做蓬松拉宽额头发量,如毛边发型、短穗发等。

篇二:《适合中学生的服饰》 中学生的服饰美 《中学生的服饰美 李嘉琪陈云雁庞伟玲{中学生对服饰的看法}. 班别初二(1)班指导老师周靖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从类人猿演变成今天文明世界的主宰,世界在他们手中日新月异。而披覆在他们身上的树叶和兽皮也随科学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而被精彩纷呈的现代服饰所取代。今日的服饰是生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的旋律,勃勃生机和文明气息。当今中学生都很注意服饰美,本小组想从这次研究中,从而了解中学生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如何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服饰,而体现真、善、美。 一、我们想对同龄人进一步了解,所以设计以下问题 《中学生服饰的调查报告》 ①

学生为什么在校必须穿校服

说学生穿校服 先说学生为什么在校必须穿校服。 学校规定在校内必须穿着校服,这是优良校风的展现,是为了礼仪,也是注重仪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需要。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意无意地通过它传达着一些特定的信息,或反映社会的精神风貌,或代表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或体现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非语言符号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着社会的礼仪要求和规范,而且在社交礼仪功能上具有很强的演示性。首先,服饰昭示着社会风尚。任何时代的社会风尚均可以在服饰中寻找出它的影子,可以说服饰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缩影。比如“十年动乱”时期,中国人民是清一色的灰蓝色的服饰海洋,在我们父母辈的影集里我们就可以直接采撷到那高度集中的服饰样本:蓝色的中山装和灰色的春秋衫,对开黄军装和白衬衫。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革命的美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愿显山露水的心理特征。恰恰相反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饰正如那灿烂的山花和雨后的彩虹,艳丽而又多变。人们不再满足服饰保暖遮羞的功能。人们从多彩的服饰中重新寻回了失去的自我,人类的个性在服饰中得到了渲泄,社会的风尚在服饰中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子。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每一种服饰均可表达特定的情感。比如宴会上人们穿着晚礼服,婚礼上新娘的礼服,人们在追悼会上穿的丧服均代表特定的情感意义。再次,服饰是一种对美的演绎。谁也不会把不美的衣服披挂上身,谁也不会把不美的礼品赠送给别人。人类在采用或审视某

种服饰时,总是因为它本身内在的美而选择了它,比如医生的大褂,白色是纯洁和无瑕的,这象征着医生的职业也是崇高的,于是乎白大褂就成“白衣天使”的一种美的标志。服饰是一种语言,所以学校规定必须穿校服。 再说穿校服的好处。 1、振奋精神。统一整齐的服装会令人精神振奋,规则和集体的观念会通过服装潜移默化,其作用不可小视。 2、有利于安全,客观地讲穿校服对学生还有一种保护的功能。当外出活动时,校服会帮助学生找到队伍,就是丢失了警察或热心人也容易通过校服帮忙。而且,校服也起到一种交通标志的作用,司机看到制服的时候一般会注意避让。对小学生而言,配一顶醒目的帽子会更好。 3、自我约束。因为身穿校服人人都知道他是学生身份甚至知道他是哪个学校的,因此这会约束学生的行为,一些不文明行为包括破坏公物、逃学、玩游戏、喝酒抽烟等念头也许因此而自我取消。 4、防止攀比。由于每个人每天都穿着同一套衣服,毫无特别可言。对于那些喜欢攀比的同学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从而使同学们逐渐养成朴素的习惯,便于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5、校服还是一种象征。当人们在街上看到某名牌学校服时,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这对于激励和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很有帮助。 最后说穿校服的要领。 一要整齐。服装必须合身,袖长至手腕,裤长至脚面,裙长过膝盖,尤其是内衣不能外露;不挽袖,不卷裤,不漏扣,不掉扣;中学

我对校服的看法 My View on school Uniform

我对校服的看法 My View on school Uniform At our school, we have to wear uniforms every day. The problem is that all my classmates think the uniforms are ugly. We think young people should look smart and so we would like to wear our own clothes. Our teachers believe that if we did that. We would concentrate more on our clothes than our studies. We disagree. We should feel more comfortable and thate is good for studying. If we can’t do that,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design our own uniforms. We also think everyone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 That would be a good way to keep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ppy. 在我们学校,我们必须每天穿校服,但问题是我所有的同学都认为校服很丑。我们认为年轻人看起来很漂亮,所以我们想穿自己的衣服。我们的老师认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衣服上而不是学习上,我们并不同意他的看法。 我们应该感到更舒适并且会对学习有好处。如果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应该被允许设计自己的校服。我们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与别人不同。这将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高兴的好办法。 1

关于穿校服的感想

关于穿校服的感想 现在学生强调个性,追求与众不同,自我意识较浓,爱“酷”,很多学生喜欢穿名牌衣服,喜欢到学校来显示给别的同学看,存在着一定的夸富心理。也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模仿歌星影星的穿着打扮,特别是女生,希望用服装和打扮吸引别人的眼球,而统一着校服自然压抑了这种追求,因此遭到这部分同学的强烈反对。 其实校服对於中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徵,情况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军人要穿军装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的制服——校服了。穿上制服,我们就更易分辨出不同职业的人,当然,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是学生了。 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分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比如像荣誉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这些方面校服都可以起到内在约束的作用。现在娱乐场所很多,管理也良莠不齐,但如果学生穿着校服,就不会大摇大摆的往里走。校服的象征作用,对他们起到一种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约束的效果。 校服还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因为学生现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在攀比风气比较盛行的时代,学生之间攀比严重,给很多中低收入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困扰。我觉得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能穿一样的服装,这样同学相互之间的感觉是平等的,容易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比如说,我们家稍微穷点,但是穿上校服也没人能看出我们家很穷;又比如说,某某人很富,但他的孩子在学校里不许穿很好的服

装,这样感觉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都有积极意义。 校服还可以减轻家长对学生服装上的投入。现在社会没有专门为学生制作很得体的服装,特别像我们中学生,从12、13岁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在市场上就买不到他们合适的服装,要不就是时装,要不就是一些过分暴露的,而根据他们的身材、他们的需求,制作的服装很少。而且学生活动量大,很多衣服不适合活动时穿,随时换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合适的就是运动服,而不同品牌的运动服差价特别大,孩子为了夸富,往往要求家长花高价购买名牌运动服,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从推进学校工作来讲,我觉得学生穿学生装对于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益处的。由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不同于外面的社会,我们学生正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对学生的行为都应当进行规范。

关于中学生校服的研究成果

关于中学生校服的研究成果: 一、有人说,生活最基本的四大主题就是衣食住行。校服,也许在家长眼里就是一笔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支出,但在我们学生眼里,那绝对是生活中的大事,而且是校园中长久的热点。可以说校服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我们学校也规定了在周一要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体育课应该穿校服上课,可是你却会发现我们的校园里穿校服的人很少,虽然穿校服看起来整齐有秩,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喜欢穿着休闲服。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在操场的某个角落捡到完好无损的校服,交到团委写出招领启事却一直都无人认领的事也时有发生。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校服对於中学生来说,就是身份的象征,情况跟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样。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员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样地,学生自然便要穿著他们的制服——校服了。这样,我们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阶级的人,还有他们的职业;当然,我们穿校服时,便更容易辩认出我们是学生了。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强学生的纪律性。除了说穿著校服整体上看来较为整齐外,还可时刻提醒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不断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学生的纪律亦大大的加强了。那所学校对外便得到一个良好的声誉了。所以中学生穿著校服上学,不是没有其好处的啊!穿校服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穿校服可以抑制攀比歪风。那些想炫耀名牌服装的同学在统一的校服前显得不协调。穿校服朴素大方,能激发爱学校、爱班级的高尚情感,还能增进团结互助。青春是一种自然美,并不是衣着装饰的。穿啥衣服都能散发青春活力。 二、调查问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