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anuc 0-TD系统传输设定

Fanuc 0-TD系统传输设定

Fanuc 0-TD系统传输设定
Fanuc 0-TD系统传输设定

Fanuc 0-TD系统参数传输设定和方法

使用定制传输电缆,该接口位于MEMORYPCB板底部M5口(原厂定义为阅读穿孔机)在H2-077操作面板有一24针并口可用于加工程式导入导出,也是和M5口相通的。

在传输前先要确认接口用参数号P002、P0522、P0553是否正确

N0002 P 00000001

最低位 STP2 1:停止位设为2位

9 2400

10 4800

11 9600

用PC输入参数的步骤如下:

1、选择MDI方式(操作面板模式选择开关)

2、在PARAMETER的SETTING2中设置PWE=1(CRT /MDI操作面板)

3、选择EDIT方式/按下急停

4、选择PARAM(CRT /MDI操作面板)

5、按下INPUT键

6、PC端打开PCIN软件,选择DATE OUT 文件路径c:\DATEP Y/N?按Y 显示传

输字节数

7、传输完毕选择MDI方式

4、

程序输入 EDIT/AUTO方式 PRGRM INPUT

参数输出 EDIT方式 PARAM START/OUTPUT

偏置输出 EDIT方式 OFSET START/OUTPUT

全部程序输出 EDIT/AUTO方式 PRGRM O9999 START/OUTPUT

传输技术、体系、设备专有名词解释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系列设备为城域网节点设备,是数据网和语音网融合的桥接区。MSTP可以应用在城域网各层,对于骨干层:主要进行中心节点之间大容量高速SDH、IP、ATM业务的承载、调度并提供保护;对于汇聚层:主要完成接入层到骨干层的SDH、IP、ATM多业务汇聚;对于接入层:MSTP则完成用户需求业务的接入。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地址、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是利用标记(label)进行数据转发的。当分组进入网络时,要为其分配固定长度的短的标记,并将标记与分组封装在一起,在整个转发过程中,交换节点仅根据标记进行转发。MPLS 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ATM 和IP。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IP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 T-MPLS(Transport 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在传送网络中,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帧并利用MPLS机制(例如标签交换、标签堆栈)进行转发,同时它增加传送层的基本功能,例如连接和性能监测、生存性(保护恢复)、管理和控制面(ASON/GMPLS)。总体上说,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征,抛弃了IETF为MPLS 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简化了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T-MPLS继承了现有SDH传送网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又可以满足未来分组化业务传送的需求。T-MPLS采用与SDH类似的运营方式,这一点对于大型运营商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使用现有的网络运营和管理系统,减少对员工的培训成本。由于T-MPLS的目标是成为一种通用的分组传送网,而不涉及IP路由方面的功能,因此T-MPLS的实现要比IP/MPLS简单,包括设备实现和网络运营方面。T-MPLS最初主要是定位于支持以太网业务,但事实上它可以支持各种分组业务和电路业务,如IP/MPLS、SDH和OTH等。T-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技术,使用MPLS的一个功能子集。 MPLS – TP(MPLS - Transport Profile)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技术。利用MPLS 标签交换路径,省去MPLS信令和IP复杂功能。支持多业务承载,独立于客户层和控制面,并可运行于各种物理层技术-具有强大的传送能力(QoS、OAM和可靠性等)。综合起来,MPLS - TP技术的特点为:引入传送概念的OAM 机制;结合2 层和3 层协议的一种通用的分组交换传送技术;避免对三层IP 不必要的处理;具有高的网络生存性和可扩展性;具有兼容分组交换、TDM/波长技术的通用的分布控制面-GMPLS。MPLS - TP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表述:MPLS - TP = MPLS + OAM –IPMPLS - TP是MPLS 的一个子集,去掉了无连接基于IP 的转发,增加端到端的OAM 功能。 OAM(operation and manintenance).主要负责通信网络的操作和维护.基本包括配置管理,软件管理,性能管理,告警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 Optix Metro:华为光传输设备 MSTP+:IP业务占比高的MSTP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

传输技术、体系、设备专有名词解释

SDH(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 MSTP系列设备为城域网节点设备,是数据网和语音网融合的桥接区。MSTP可以应用在城域网各层,对于骨干层: 主要进行中心节点之间大容量高速SDH、IP、ATM业务的承载、调度并提供保护;对于汇聚层: 主要完成接入层到骨干层的SDH、IP、ATM多业务汇聚;对于接入层: MSTP则完成用户需求业务的接入。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地址、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是利用标记(label)进行数据转发的。当分组进入网络时,要为其分配固定长度的短的标记,并将标记与分组封装在一起,在整个转发过程中,交换节点仅根据标记进行转发。MPLS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ATM和IP。 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IP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 T-MPLS(Transport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在传送网络中,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帧并利用MPLS机制(例如标签交换、标签堆栈)进行转发,同时它增加传送层的基本功能,例如连接和性能监测、生存性(保护恢复)、管理和控制面(ASON/GMPLS)。

FANUC0M系统数控机床参数丢失的处理

FANUC 0 M系统数控机床参数丢失的处理 Wednesday, June 02, 2010 10:02:56 AM 发布:sunlight 数控系统参数是数控机床灵魂,数控机床软硬件功能正常发挥是参数来设定。机床制造精度和维修后精度恢复也需要参数来调整,数控机床没有参数等一堆废铁。数控机数控系统参数全部丢失而引起机床瘫痪,称为“死机”。“死机”固然可怕,若我们掌握了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问题就容易了。下面是针对FANUC 0 M系统出现“死机”情况分析和处理。仅供从事数控人员参考。 一、引起“死机”主要原因。 1、做DNC通讯中,M51执行动作完成后,M50尚未解除M51时不能执行M30自动断电功能,否则会出现“死机”现象。 2、执行M51动作,进行DNC通讯期间若断电,可能会出现“死机”。 3、更换电池时,没有开机或断电,就会使参数丢失。若长期不开机,电池耗尽,也会丢失参数。 4、误操作,若同时按住Reset及Delete两键,并按电源Power ON,就会消除全部参数。 5、处理P/S报警会引起参数丢失。如:处理P/S101报警(DNC)执行中断共有三种方法。前两种排除不掉报警时,必须要用第三种方法,而最后一种会“死机”。 A:①PEW=1 ②Power OFF ③同时按Delete Power ON两键 ④PWE=O B:①PWE=1 ②参数901 =01000100改为0 ③按DEL键 ④Power OFF ⑤Power ON

⑥参数901 =0 ⑦PWE= 0 C:①备份所有PC、NC、DGN参数(会死机) ②Power OFF ③同时按RESET POWER ON键,PWE= 1 ④输入900以上参数,输入NO.1-900参数输入DGN参数 ⑤POWER OFF ⑥POWER ON ⑦PWE=0(应按A、B、C序排除,若A、B都不能排除就用C方法) 二、“死机”后状态显示 CRT显示屏上出现如下报警: 417#X AXIS DGTL PARAM 417#、427#、437#报警分别 427#Y AXIS DGTL PARAM 为X、Y、Z(或第3轴)马达 437#Z AXIS DGTL PARAM 参数设定异常 …… …… 等 417#报警:X轴有以下条件之一,就会造成此警示。 ①参数NO.8120马达形式,设定指定范围以外值。 ②参数NO.8122马达旋转方向,未设定正确值(111或-111) ③参数NO.8123马达每一转速度反馈脉冲数,设定0似下不正确值。 ④参数N0.8124马达每一转位置反馈脉冲数,设定0以下不正确值。 427#:Y轴参数分别为NO.8220 NO.8222 NO.8223 NO.8224 427#:Z轴(OM)或第3轴(OT)参数分别为NO.8320 NO.8322 NO.8223 NO.8324 原因是所有轴设定参数全部丢失引起各轴伺服报警。此时机床瘫痪,功能尽失。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 完整答案解析版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按其传输媒质可分为:_有线_和____无线___。 2、目前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_____频分复用___和_____时分复用________。 3、模拟通信可采用_调频__、___调幅__、___调相__三种调制方式,采用数字调制时,相应地称为_______FSK______________、_______ASK__________、 ________PSK______________三种键控方式。 4、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模型是:____故障___管理;____性能_____管理;_配置_____管理;____计费____管理;_____安全_____管理。 5、数据通信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协议中的第二层和第七层分别是:_____数据链路层______、____应用层_________。 6、1毫瓦在75 欧姆上所对应的电平为_274__毫伏。

7、电视信号包括图像和伴音信号,图像信号频谱为__0Hz-6MHz_________,伴音信号频谱为___________20Hz-20KHz___。我国的电视标准采用__625__行和___25____帧的隔行扫描制。行扫描频率为_____15625Hz________,场扫描频率为 ___50Hz_________。 8、在卫星接收和发射系统中按馈源与反射面的相对的位置可分为:___前______天线、______后_____天线、___偏________天线。 9、国际电联按频率把全世界卫星通信与广播频段划分为__三__个区,中国属于第___三__区,Ku波段的下行频段为__ ?11.7 -12.2GHz? _______和____ ?12.2 -12.7GHz _____。 10、国内卫星通信中采用的电波极化方式为_____线极化_________。 11、当电波传播空间参数发生变化,使接收电平改变的现象称为__衰落__现象。 12、对于模拟微波传输系统来说,一般在单向传输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并连续10S以上既为中断不可用:视频加权信杂比低于图象质量评价标准______分以下;声音节目信号低于主观评价等级________分以下;接收信号功率低于调频

FANUC0i系统操作面板示意图及操作说明

按下此键,则可使用手动脉冲产生器来移动各轴。按下此键,则可依循自动速度倍率,按压各轴的手动控制键来移动各轴。 按下此键,则可依循寸动速率,按压各轴的手动控制键来移动各轴。 按下此键再按压手动控制键任何一键,则该轴会归复原点。 按下此键,则程序欲执行自动运转。 是用于下达或编辑暂时之工作指令,详情请参阅操作手册。 用于传进数据或加工程序用,详细请参阅操作手册”程序输入方式”。 按下此键,进入程序边传边做模式。

按下此键,在自动操作模式下一次只会执行一个单节即停止。(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的操作手册。) 按下此键,程序指示前出现”/ ” 前置符号,则该指令无效。关闭为有效。(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 的操作手册。) 按下此键,M01指令程序停止有效。(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的操作手册。) 按下此键,各轴将受制于NC控制器的”机械锁定功能”而受限制,画面中,各轴的坐标数值变化,实际上却无法移动。(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的操作手册。) 在自动模式下执行程序时,按下此键,三轴移动速度转动为寸动(近给)速度;同时间,程序内所设定的F指令无效。(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的操作手册。) 程序中断,可以原位置重新启动。(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的操作手册。) 按下此键,辅助功能M、S、T指令不执行。(详细使用时机,请参阅NC的操作手册。)

X轴正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 X轴反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 Y轴正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 Y轴反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Z轴正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 Z轴反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 第四轴正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第四轴反方向寸动,或快速移动。

多链路传输技术

多链路聚合传输技术简介 针对目前通信技术只能提供有限带宽、目前的多链路技术存在灵活性不够、限制性大且不适合终端设备和无线场景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多链路数据聚合传输技术,实现了将多条物理链路的传输带宽进行聚合,从而实现在同一个终端上带宽叠加的高速传送效果,并做到了与应用程序以及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应用程序不用考虑有几条链路的存在,而物理上,这几条链路都是存在的,也是能单独工作的,有别于多网卡绑定技术的绑定成一条链路。 本技术通过系统自动检测,具备动态链路侦测功能,能动态扩充/减少链路数量,特别是在无线场景下,使用热拔插的USB、PCMIC接口的无线网卡,使无线网卡接入网卡之后,能立即加入到多链路传输的工作中,不需要额外的配置,有别于多网卡绑定技术每次有新网卡接入设备之后,必须重新配置多网卡绑定的配置文件。特别适合没有固定网络环境的无线客户端终端使用。 本技术还提供了链路自维护功能,能在网络断线之后尝试重新连接,最大限度上保证了链路的通畅。特别是在无线场景下,由于信号的原因,断线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该功能保证了在网络断线之后,能尽快恢复网络连接。有别于多网卡绑定和多链路传输协议不能自动恢复网络连接的问题。 (1)技术方案简介 为了实现多链路传输数据,需要在网络协议栈中把数据帧分发到各个链路上。本技术在传统的链路层之上实现了一个虚拟层,该虚拟层实现了对数据帧的分发,这些数据帧通过轮转算法(round robin)分发到各条链路中。 链路的动态增加与减少需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有新网卡加入系统,操作系统首先侦测到,并对该新网卡进行驱动安装、配置,使新网卡能在该操作系统下正常工作。随后发送信号给监控程序,监控程序尝试进行网络连接,在网络连接成功之后,通知虚拟层有新链路产生,虚拟层将把新链路加入多链路列表,该条链路即可正常工作。有网卡被物理移除,首先由操作系统侦测到,通知监控程序,监控程序通知虚拟层该条链路停止工作,虚拟层把该条链路从多链路列表中移除。 链路的自维护需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有网卡网络断线,由监控程序侦测到,通知虚拟层该条链路暂停工作,虚拟层把该条链路从多链路列表中移

FANUC 0 Series 0 系统61410 0M 系统加工中心参数说明书

GE Fanuc Automation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Products Series 0 / 00 / 0-Mate for Machining Center Parameter Manual GFZ-61410E/03November 1996

GFL-001 Warnings, Cautions, and Notes as Used in this Publication Warning Warning notices are used in this publication to emphasize that hazardous voltages, currents, temperatures, or other conditions that could cause personal injury exist in this equipment or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ts use. In situations where inattention could cause either personal injury or damage to equipment, a Warning notice is used. Caution Caution notices are used where equipment might be damaged if care is not taken. Note Notes merely call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that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ing and operating the equipment. This document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its publication. Whi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be accurat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does not purport to cover all details or variations in hardware or software, nor to provide for every possible contingency in connection with installation, 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Features may be described herein which are not present in all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GE Fanuc Automation assumes no obligation of notice to holders of this document with respect to changes subsequently made. GE Fanuc Automation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expressed, implied, or statutory with respect to, and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sufficiency, or usefuln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No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purpose shall apply. ?Copyright 1996 GE Fanuc Automation North Americ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技术探析

关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18-01-08T10:25:24.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作者:刘晖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等通信业务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信息数据的传递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通信工程的建设,并对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 天津市邮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等通信业务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信息数据的传递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所以,必须加强通信工程的建设,并对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在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通信工程的普及和移动信息设备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技术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对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传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无线网;通信系统;传输技术 1.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就是依靠电磁波信号能够随意的在三维空间内的任何方向进行传播,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换的一种信号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最广的一项技术,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涉及的包括电磁波、卫星通信以及近场通信等等都是人民生活接触最为频繁的技术,同时,这项技术也能够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送,从而实现人与人跨越距离的限制进行交流。 2.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不但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需要,也更加符合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无线通信技术的起步 50年代前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军队的需要,在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生产和应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使用结果并没有到达生产时设想的传输速度。 (2)第二阶段: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50~90年代间,人们已经逐渐接受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存在,开始把网络技术逐步加入到传统工业中,促进了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并开始研发生产出来了第一批的数字移动电话,实现了无线通信技术数据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 (3)第三阶段:无线通信技术的兴起 90年代后,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开始兴起并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一代的通信设备也更加符合人们对于无线通讯技术的要求,随着全球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的规范化,无线通信技术开始承载了更多的生活功能,在不断的提出要求,不断的完善要求的情况下,无线通信技术仍有很大的进展空间。 3.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3.1长途干线网中对传输技术的应用 在长途干线网的早期使用的是SDH,即同步数字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输技术使用的用户逐渐增加,由于SDH在进行长途信息的传输过程中,+MSC的间距相比较来说都比较大,所以在长途干线网中使用同步数字体系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不仅成本较高,使用同步数字体系的传输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上述的传输问题,技术人员往往会将WDM系统和SDH系统进行结合,这种二者结合的方式不仅没有对传输产品的硬件进行改变,而且还增加了传输设备的容量。通过ASON系统和DWDM系统之间进行组合的方式,能把二者的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整体网络的功能。由于ASON系统有单节交叉等方面的特点,所以使用ASON系统不仅能增加容量,还能增加灵活性。 3.2本地骨干网中对传输技术的应用 通过对本地骨干网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传输技术在本地骨干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智能网络技术和同步数字系统等一些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本地骨干网中的应用,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通信工程中资源的高效使用。因为本地骨干网的容量较小,因此,在进行信息传输时只能传输一些容量较小的信息,这是本地骨干网最大的缺点。在本地骨干网中,传输技术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即不仅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而且传输信号的效果也非常好。所以在进行短距离的信号传输时,传输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 3.3无线传输中传输技术的作用 无线传输在传输信号时采用的是电磁波形式。在传输信号的方法中,无线传输的成本是最低的,并且无线传输的运行过程也相对比较稳定。把无线传输技术和监控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无线监控系统,无线监控系统能实现不同地区的信号之间的传输和监控的工作。同时,利用无线监控系统还能建立起便捷的视频数据库。因此,无线传输技术不仅能提高传输技术的扩展性,还具有十分高效的扩展性。 4.常见短距离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技术 4.1红外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红外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①信号发射部分,该部分主要是由发射设备来完成,通过相关的解码器以及发射器来实施。 ②信号通道部分。针对红外无线通信系统,其主要的通信通道是以双向通道为主。③信号接收部分,该部分主要是由信号探测装置和信号解码装置组成。红外线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信号发射强度,当红外线的发射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对人类产生伤害,主要是对眼睛以及皮肤产生损伤,因此,要有效保障红外发射的强度,避免产生意外事故,根据有关标准,红外设备在发射过程中,其发射强度要保障不会超过450mW/sr。红外无限通信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保障其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外界的一些光源发出的光都会对红外无线技术传输的数据产生影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太阳光。 4.2蓝牙通信技术 蓝牙通信技术是一种无线通讯标准,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保障一些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数据传输,该技术始创与1994年,是由爱立信

FANUC0系统报警

附录1:报警代码表 1. 程序报警(P/S报警) 报警号 报警内容 000 修改后须断电才能生效的参数,参数修改完毕后应该断电。 001 TH报警,外设输入的程序格式错误。 002 TV报警,外设输入的程序格式错误。 003 输入的数据超过了最大允许输入的值。参考编程部分的有关内容。004 程序段的第一个字符不是地址,而是一个数字或“-”。 005 一个地址后面跟着的不是数字,而是另外一个地址或程序段结束符。006 符号“-”使用错误(“-”出现在一个不允许有负值的地址后面,或连续出现了两个“-”)。 007 小数点“. ”使用错误。 009 一个字符出现在不能够使用该字符的位置。 010 指令了一个不能用的G代码。 011 一个切削进给没有被给出进给率。 014 程序中出现了同步进给指令(本机床没有该功能)。 015 企图使四个轴同时运动。 020 圆弧插补中,起始点和终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差大于876号参数指定的数值。 021 圆弧插补中,指令了不在圆弧插补平面内的轴的运动。 029 H指定的偏置号中的刀具补偿值太大。 030 使用刀具长度补偿或半径补偿时,H指定的刀具补偿号中的刀具补偿值太大。 033 编程了一个刀具半径补偿中不能出现的交点。

圆弧插补出现在刀具半径补偿的起始或取消的程序段。 037 企图在刀具半径补偿模态下使用G17、G18或G19改变平面选择。038 由于在刀具半径补偿模态下,圆弧的起点或终点和圆心重合,因此将产生过切削的情况。 041 刀具半径补偿时将产生过切削的情况。 043 指令了一个无效的T代码。 044 固定循环模态下使用G27、G28或G30指令。 046 G30指令中P地址被赋与了一个无效的值(对于本机床只能是2)。051 自动切角或自动圆角程序段后出现了不可能实现的运动。 052 自动切角或自动圆角程序段后的程序段不是G01指令。 053 自动切角或自动圆角程序段中,符号“,”后面的地址不是C或R。055 自动切角或自动圆角程序段中,运动距离小于C或R的值。 060 在顺序号搜索时,指令的顺序号没有找到。 070 程序存储器满。 071 被搜索的地址没有找到,或程序搜索时,没有找到指定的程序号。 072 程序存储器中程序的数量满。 073 输入新程序时企图使用已经存在的程序号。 074 程序号不是1~9999之间的整数。 076 子程序调用指令M98中没有地址P。 077 子程序嵌套超过三重。 078 M98或M99中指令的程序号或顺序号不存在。 085 由外设输入程序时,输入的格式或波特率不正确。

光环网技术在本地传输系统中的应用_0

光环网技术在本地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自愈环因其具有自动故障恢复、高可靠性、组网灵活、实现简单等特点,使其成为光环网最常用的组网方案,从而在电信传输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光网及自愈环网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本地传输系统自愈环网的迫切需求,以及本地传输系统自愈环网的实现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字:光纤本地网、自愈环网、迫切需求、实现方式 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光纤通信网络已建设成多数地区覆盖的光纤专用网络。在通信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光纤通信网络提供充足可靠的支持,同时还需要通信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地传输网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建设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光网及自愈环网概述 光纤通信网络传输的媒介与载波分别为光纤与光波,其中,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可将光信号加以传送,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发送机、中继器、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设备。相较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网具有很多显著优势,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其主要优势有:光纤不惧高温;光缆具有较轻自重,尺寸较小;光纤的传输带宽极大,可承载较大通信容量;光纤在传输中衰耗较低,中继距离相对较长;光纤不受电磁、雷电及强电的干扰等。 自愈网是指网络在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且无需人为干涉自动恢复所携带业务,即网络具备发现替代传输路由并重新确立通信的能力。光纤自愈环网是实现自愈网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很强的自愈能力,正在被本地传输系统中广泛采用。光纤自愈环可分为通道保护环和复用段保护环,每种环网按照工作状态可以分为两段,即业务段和保护段(备用段)。通道保护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保护段也传输业务信号;而复用段保护环在正常情况下保护段空闲,可用于传输其他业务信号。 三、本地传输系统自愈环网的迫切需求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基本业务在速率和数量上也都在飞速的膨胀,而且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各种新业务不断的出现。作为基础的传输网络自然也日趋庞大和复杂,特别是本地传输网,作为传输网络中最为繁杂和庞大的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和扩展性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

FANUC0系统全参数表资料全

FANUC 0系列参数100-9977 FANUC 0系列参数说明其余参数0100以后 ☆☆☆☆☆☆☆☆☆☆☆☆☆☆☆☆☆☆☆☆☆☆☆☆☆ ☆ 请注意:以下参数在设定时均按十进制数输入!!! ☆ ☆☆☆☆☆☆☆☆☆☆☆☆☆☆☆☆☆☆☆☆☆☆☆☆☆ 0100 CMRX 0101 CMRZ 0102 CMR3 0103 CMR4 CMRX 、CMRZ 、CMR3、CMR4分别为X 轴、Z 轴、第三轴、第四轴的指令的倍率, 见附表12。 附表12 X 轴、Z 轴、第三轴、第四轴 的指令的倍率 当一任意指令倍率(No.0035 ACMR=1)被用时,有两种设定方式: ①当一个指令倍率是1/2~1/27时; 预设定值= ②当一个指令倍率是2~48时;预设定值=2*(指令倍率) 0108 SPLOW SLOW :主轴速度以恒定速度旋转,或主轴变档速度(当参数No.003 GST=1) 设定码 倍率 1 0.5 2 1 4 2 10 5 20 10

设定值= 设定围0~255r/min 0109 THDCH 在G92螺纹切削循环的倒角宽度的设定。设定围0~127(0.1螺距) 0110 SCTTIM 检查主轴速度到达信号设定的延时时间,这时间的建立是从执行S码开始,主轴速度到达为止的时间,设定围0~255ms。 0111 MBUF1 0112 MBUF2 MBUF1、MBUF2:可最多设定两个其后的程序段不进行缓存处理的M代码。例如:设定了M03时,M03下面的程序段不进缓存区直接处理。 0113 PSORGX 0114 PSORGZ PSORGX、PSORGZ:分别为X、Z轴参考点上的栅格数(0~255)。 0117 OFCMP 0118 TLCMP 0119 OFMAX 0120 TLMAX 与简易刀具寿命管理功能相关的参数: OFCMP:偏置号补偿值,设定值为0~32。 TLCMP:刀具选择号补偿值,设定值为0~99。

物联网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技术

物联网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技术 发表时间:2019-02-22T11:34:24.4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秦钧伟 [导读]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物联网的应用程度也大大提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摘要: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物联网的应用程度也大大提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传输问题,所以针对物联网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技术应该加以探讨。物联网呈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的深度融合。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物联网信息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了其关键的技术,明确了物联网信息系统的组成,研究了这一技术消息的监听和发送,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系统;数据传输 前言 物联网技术已成为当前科技进步的主要指标之一,物联网技术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较多,在工作中应用也很多,一方面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上的便捷,另一方面也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网络世界更加丰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一、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 (一)应用模式 1、智能控制 物联网的职能控制是基于互联网为基础,在云计算平台中,针对数据进行的分析做出的反馈信息,并对反馈信息进行职能控制。最常见的物联网智能控制技术体现在路灯、红绿灯等方面,通过物联网的控制技术,根据车流量大小来计算出科学的红绿灯间隔时间。根据光线强弱还控制路灯开关时间和路灯的亮度等等呢。 2、智能标签 现阶段最常见的智能标签就是条形码、智能卡等,通常物业公司使用物联网的情况比较多,智能卡的设定是保证居民刷卡进楼,刷卡下楼的保障。通过NFC技术识别特定物体来进行开关控制。这种智能标签在我国物联网中的应用较多。 (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与关键技术可以看做为以下浪点内容,第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也是在互联网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是指在传输感应过程中接受到的信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再进行传递的一种方式。第二,RFID标签技术,这是指在传感器技术中,嵌入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的结合,用处较多的是在物流方面,能够做到分类识别。第三,嵌入式系统技术,能够将软硬件结合,然后合并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最终成为的一种终端产品。 二、物联网信息系统的设备组成和数据传输 (一)设备组成 第一,无线传感器。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传感器的应用最多,是一种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到信息后传输给通讯终端,应用最多的是太阳能,此类设备通过无线传感器能够在工业、环保业、电池供电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第二,环境监测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是主要运用物联网的一种设备,是集数据采集、无线创术、监测控制等设备,通过同时10路传感器传输数据,对数据进行采集和调整。 第三,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嵌入式终端,其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传输,将数据整理到中央处理器中,由外部通信接口组成的一种终端。嵌入式终端的系统具有通用性,硬件使用标准化,采用的硬件芯片结合了SOC芯片算法和通信技术,支持高清视频硬解压缩。 (二)数据传输 物联网的数据传输实际上就是通过传感器与动作器将数据信息采集然后通过处理器处理为物联网中可用语言,通过“联网”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服务器中显示出传输的数据信息,然后转达给用户端。现阶段利用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更多的是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云服务器的出现,与互联网同步,但架构的却别将互联网和物联网分开,“物——服务器——人”的架构下,当物联网终端得到数据信息后,无需在维持长时间连接,这为工作节省不少功耗。 三、消息的监听接收发送 (一)监听 系统数据在正式启动之后,会应用TCP的心跳机制和感知网络层以及传输网络进行连接,并且将数据包直接发送到服务器当中,通常,它的设置为以10秒的间隔时间向服务器发送数据传输。其次,若是断开发送的服务器数据,会进行相关的逻辑处理,简单举个例子,文件被清理后和终端数据相连接。 (二)接收消息 确定终端在线,服务器就会通过TCP/IP协议,向终端发送反馈文件包和更新命令文件包。当终端接收到文件时,它可以确认与服务器之间建立的连接。 (三)发送认证 终端收到更新命令的文件后,应确认该命令的可行性,并将其与逻辑更新命令进行比较。然后将身份信息标识发送到服务器,等待识别和确认[3]。 (四)上传下载数据 在第一步中,服务器通过标识和逻辑认证之后,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下载数据文件的过程。当终端发送下载请求时,服务器可以反馈包含文件名和长度等信息的数据文件列表。第二步,按照文件列表逐一下载文件,服务器在发送下载命令的同时,也会记录文件传输

fanuc0系统常用参数

FANUC 0 系统常用参数 序号T系列M系列 显示1程式位置0考虑补正实际位置显示1程式位置0考虑补正实际位置用MDIstart键1可以0无法启动程式加工同前 重新设定后刀具补正1消除0不消除重新设定1保留G43G44补正0不保留刀具补正1为半径0直径刀具补正为1增量0绝对 原点减速信号1为1,0为0同前 快速移动dry run1有效,0无效同前 手动教导模式手轮1进给0不进给同前 手轮控双轴时轴选择开关1有效0无效G76G87刀具逃逸方向 G76G87刀具逃逸方向 3主轴和位置解码器齿数比同前 主轴和位置解码器齿数比1刀长补正和指定平面垂直轴,0Z轴 3.13.3 4、ZYX各轴上电背隙方向1负向○正向同前 快速可调信号0有效1无效同前 程序1不可编辑0可同前 上电1G01,0GO状态同前 第四轴为1直线轴0旋转轴 罗距误差补正倍率同前 13job状态手轮1有效0无效同前 刀具重设1取消○不取消原补正量 忽略小数点以1mm、inch‘sec输入0最小单位同前 执行后1回到程式开头0不回同前 21各轴有1绝对编码器0无同前 22绝对编码器1设原点○不设同前 23屏显语种同前 输入输出单位1 ,0, 上电1G91,0G90状态同前 手动可控轴数1,3 0,1同前 快速和进给上限速度以1与一般同0不同同前 "CRT诊断为1 14",0 9"同前 彩色0单色同前 刚性攻丝主轴位置解码1任意齿比0 28参数 刚性攻丝途中调整率一无效0有效 64主轴与第二解码器齿数比同前 一单节中1有3个M码0,1个同前 121手动操作倍率同前 254 刚性攻丝主轴及z轴加减速类别0指数1直线 255 刚性攻丝主轴背隙量 256 刚性攻丝M 码 258 刚性攻丝拉伸途中的调整率 504507各轴位置极限偏差同前 508511各轴删格偏移量同前 512515环路增益同前

MOST总线系统传输技术

MOST总线 摘要: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 Transport) 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的总线。MOST 是汽车业合作的成果,而不具备正式的标准。它的最初构想始于90 年代中期,作为宝马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公司、Harman/Becker 公司(音响系统制造商)和Oasis Silicon Systems公司之间的一项联合。其后不久(1998 年),参与各方建立了一个自主的实体,即MOST公司,由它控制总线的定义工作。Oasis公司自己保留对MOST 命名的权利。由一家独立的测试机构负责产品的认证过程,例如Ruetz 技术公司。除了顺从性测试以外,Ruetz公司还为MOST 总线系统开发提供使用的软、硬件分析工具,以及MOST 系统的培训。 MOST是实线传输,而且是光纤线路传输,而且可以是塑料光纤(比较省成本),使用光纤可以让信息传量加大,未来的传输提升潜力也较高,同时也较能坚稳传输(因为没有接地回路,也不受电磁干扰)。MOST汽车多媒体网络以其带宽高、抗干扰强、重量轻、成本低、设备可动态接入、具有应用层标准等优势被广泛采用。2003年M OST的传控网络技术逐步扩展,至少有10种的欧洲量产车采行了MOST技术,包括德国的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瑞典的富豪、绅宝,意大利的飞雅特、兰吉雅,法国的雪铁龙、标致等。MOST除了核心的主标准规范外,实体接线层面也允许在“电线”与“光纤”间替换运用,此外也有定义支持MOST传输的应用型态(Profile),如Tuner调谐器、CD播放机、放大器(也称:扩大机)等。MOST传控网络(也可称:传控接口)的发展可追溯到1997年,MOST的技术概念来自当时MOST Cooperation公司所发起的一项非正式合作,到了1998年该公司以之前的合作为基础,结合17家国际级的汽车制造商(Carmaker)与超过 50家的关键汽车组件供货商(Key Component Supplier),以共同研发MOST传控技术。 关键字:系统传输传控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传输技术比较与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传输技术比较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5T17:29:59.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作者:周基莲[导读] 是轨道交通的信息传递器和神经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传输网,主要采用OTN、PTN、MSTP三种传输方式。本文对这三种传输组网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轨道交通通信各传输技术的优缺点、应用情况及选择方法,希望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周基莲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它直接为轨道的运营管理服务,是轨道交通的信息传递器和神经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传输网,主要采用OTN、PTN、MSTP三种传输方式。本文对这三种传输组网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轨道交通通信各传输技术的优缺点、应用情况及选择方法,希望为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传输系统;OTN;PTN;MSTP 引言 传输系统是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骨干网,它既要考虑通信发展的方向,又要考虑轨道交通的安全,还要考虑轨道交通通信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综合性系统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传输系统、电话系统、视频系统、广播系统等。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必须保证轨道交通指挥和调度有效进行;二,要为广大旅客传输各种信息服务;三,维护设备和运营管理的服务。通过这三种任务和能力的完成,才能确保整个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 1、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指用于组织、指挥城市交通运营行车的专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接收发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信息,是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的重要设施。 传输系统是城市轨道通信系统的核心,负责为各应用业务提供通道。主要包括:通信各子系统、电力监控(SCADA)、自动售检票信息(AFC)、列车自动监控信息(ATS)、运营管理数据或信息。不同业务对系统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传输系统应是一个实时、透明、无阻塞、可靠性高的系统。 2、方案研究 当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传输网络的主要有OTN(开放式传输网络)、PTN(分组传输网络)和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三种技术,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2.1 OTN技术。OTN(Open Transport Network)是面向专网应用的开放式传输网络,基于TDM传输体制,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属于同步传输体系,帧长度为31.25us,帧速为32000帧/s ,OTN传输的主要业务是音频、中低速数据、E1、10M/100M以太网、信号传输;由于采用了一次复用机制,该传输网络的自愈能力强,网络管理机可在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接入,对全网进行管理;然而,OTN技术是独家技术,内部技术标准非国际化,这给不同的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带来不便。 2.2 PTN技术。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一种面向IP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传送网络和技术,PTN将现有的光传送网和IP/MPLS/Ethernet网络特点相融合,实现对分组化业务的高效传送,面向IP的PTN网络继承了光传送网的可操作管理性(OAM),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具有很强扩展性和高生存性。PTN技术兼容传统TDM、ATM等业务,增加了适应数据业务的分组交换、统计复用、分组QoS机制、多业务支持等数据网络的灵活高效特性。PTN采用完全分配的保护倒换机制,在50ms内完成保护倒换动作。然而目前PTN设备处于商用化初期阶段,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3 MSTP技术。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称为多业务传送平台,在SDH基础上增加了以太帧和ATM信元的承载能力和两层交换能力,能适应多业务汇聚传送的平台。已经集PDH、SDH、以太网、ATM、RPR等技术于一体,可以通过汇聚方式实现业务的接入和处理,它可通过多业务汇聚方式实现业务的综合传送,通过自身对多类型业务的适配性实现业务的接入和处理,非常适应多业务和多种技术相融合的应用场合。 在MSTP传送技术中,POS技术可为PI互连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通道连接;ATM技术可实现基于ATM的DSLAM共享汇聚;PDH、SDH接入功能可高效处理大量的TDM业务; MSTP采用多种适配容器(VC-1/2/3/4)和以EoS方式,对以太业务进行封装,可有效避免封装的效率问题;另外,采用LZS、LCAS、CAR、LPT、多径传输等技术,保证可靠地传输。MSTP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代MSTP:实现点到点以太网通路;支持PPP映射;提供许多IP数据接口,保证基于IP的数据业务可以在一个骨干传输网络平台上传输。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带宽消耗非常严重;映射成本昂贵、性能低;数据业务配置过程复杂。 (2)第二代MSTP:为了解决支持IP数据业务的问题,加进了IP技术的部件和技术标准,支持X86/GFP、虚级联、LCAS;第二代MSTP有如下缺点:支持数据业务成本昂贵;数据带宽消耗仍比较严重;不能支持端到端的QoS保证;没有解决数据传输拥塞问题。 (3)第三代MSTP(含RPR功能的MSTP):在此阶段,RPR处理功能已融入MSTP,可以实现以太网带宽的统计复用、公平的带宽分配、更加严格的QOS以及更加安全的用户隔离功能。MSTP可借助于RPR功能来妥善地解决好数据业务传输与话音两者之间的冲突,该传送平台可借助于原先的SDH技术来传输TDM业务。 (4)第四代MSTP:第4代MSTP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引进了ASON这一功能,此外,MEF UNI也开设出能够自由传送ASTN的控制台,从而轻松地发现网络的拓扑结构,实现全网带宽动态的分配。 MSTP设备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各种新的传输技术的出现,都有可能结合到MSTP中,使MSTP的功能更为完善。 3、技术分析对比 三种传输技术各有优缺,都可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对传输网络业务的部分需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也是适用的。但根据当前地铁通信业务的需求及发展,尤其是视频的数字化及综合监控和乘客信息系统的出现,地铁通信业务的需求出现了以太网化、数字化、宽带化的趋势。所以在轨道交通中建设一个高可靠、可发展、多业务的综合传输网络平台,以满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初期、近期和远期的发展需求。 4 结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