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XX

姓名: XXX

学号:XXXXXXX

指导教师:XXX

XXXXXXX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6年12月29日

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

引言

串行通信技术长久以来一直稳定地应用在IT和工业通信领域。相比较PC机单片机体积小,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一些相对较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仅仅利用单片机资源是不够的,往往而要需要单片机系统与计算机协同工作。本设计就单片机与PC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给出了硬件结构及软件的设计方法。

1概述

1.1Proteus简介

Proteus是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它是一种混合电路仿真工具,包括模拟电路仿真、数字电路仿真、单片机机器外围电路组成的仿真等。Proteus软件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设计PCB制版、spice电路仿真、单片机仿真等。

1.2系统概述

利用电平转换器件RS-232实现单片机与PC间的串行通信。本节利用虚拟终端仿真单片机与PC之间的串行通信。PC先发送从键盘输入的数据,单片机接收后回发给PC机,双方收发数据是相同的。单片机接收到的0-9间的数据转换为30-39H,在计算机上显示为30-39,在单片机上按0-9显示。接收到大写字母A-Z间的数据,在计算机上按41-5AH显示,在单片机上按输入显示。小写字母a-z间的数据,在计算机上按61-7AH显示,在单片机上按输入显示。用Proteus

实现该接口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并进行实时仿真。

1.3设计方案思路

本设计以AT89C51作为核心元件,以RS-232和数码管作为辅助元件,对AT89C51进行编程,利用软件控制硬件,利用Proteus仿真设计结果。

1.4主要技术参数

波特率: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是一个特殊功能寄存器,用以设定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发送/接收控制以及设置控制状态标志。字节地址为89H,可进行位寻址,其格式为:

位地址9FH 9EH 9DH 9CH 9BH 9AH 99H 98H

位符号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1 R1

SM0 SM1 方式功能简介波特率

0 0 0 移位寄存器Fosc/12

0 1 1 10位异步收发器可变

1 0

2 11位异步收发器Fosc/64或Fosc/32

1 1 3 11位异步收发器可变

3.1 系统组成

硬件电路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RS-232、七段译码器74LS47、七段共阳数码管组成。

1、AT89C51单片机原理

AT89C51单片机的P口特点P0口是一个8位准双向I/O 端口(作输入口时要有向锁存器写1)。作为输出端口时,每位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 个TTL 输入,对端口写1时又可作高阻抗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程序或数据存储器时,

它是多路转换的地址(低8位)数据总线,在访问期间将激活内部的上拉电阻。P1口:P1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端口。P1口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入。对端口写1时 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作输入口。P2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有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P2口:P2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I/O 端口。P2口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 输入。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作输入口。P2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有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16位外部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DPTR)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在访问8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RI)时,P2口引脚上的内容(就是专用寄存器(SFR)区中的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会改变。P3口:P3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准双向I/O 端口。P3口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 输入。对端口写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位,这时可作输入口。P3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有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Iil)。

2、74LS47译码器原理

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是将每个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74LS47是输出低电平有效的七段字形译码器,它在这里与数码管配合使用,表2.1列出了74LS47的真值表,表示出了它与数码管之间的关系。

74LS47是BCD-7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 74LS47的功能用于将BCD码转化成数码块中的数字,通过它解码,可以直接把数字转换为数码管的显示数字, 74LS47为低电平作用。

3.2 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

AT89C51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内部时钟方式,另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内部时钟方式是在单片机的ATTAXL2引脚外接石英晶体,就构成了自激振荡并在单片机内部产生时钟脉冲信号。本设计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可以不受设备条件影响。

时钟电路正常工作以后,在REST输入端出现两个机器周期(大于10ms)以上的高电平,单片机被复位初始化。只要REST输入端保持高电平,单片机将循环复位,在复位有效期间,ALE、PSEN也输出高电平,REST输入端返回低电平以后CPU从0地址开始执行程序。其电路接线方式如附录图3.2.1所示:

3.3 整体硬件电路

接线图如附录2图3.3.1所示:

4 系统软件设计

4.1总体设计

本设计以AT89C51作为核心元件,以RS-232和数码管作为辅助原件,对AT89C51进行编程,利用Proteus进行仿真。

4.2 源程序设计

见附录1

5 仿真

5.1虚拟终端属性设置

PCS代表计算机发送数据,SCMS,SCMR分别为单片机发送、接受终端,属性设置如附录2图5.1.1~5.1.3,PC机与单片机双方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保持一致。SCMS、SCMR、PCS具体接线图见附录2图5.1.4.

5.2 仿真

设置PCS虚拟终端的“Echo Typed Characters”和“Hex Display Mode”,在本虚拟终端上右击,在弹出的框中选中该两项。

鼠标在PCS终端窗口单击,该窗口出现闪烁的光环,从键盘输入5,则在PCS 虚拟终端中回应35,表示PC发送数据5。按程序设计,单片机接收到5,所以在SCMR虚拟终端上也显示5,并将它显示在数码管上,同时,单片机又将该数据回发给PC,所以SCMS终端也显示5,数码管显示的是经转换后的数据(如:输入9,数码管显示09;输入A,数码管显示41)。仿真结果见附录2图5.2.1、图5.2.2。

结论

本系统充分考虑了串行通信的特点,基于先进的单片机技术,采用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控制。试验证明,本系统对数据传输有着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思明,张金敏,苟军年,张鑫,杨乔礼.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何立民.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56~58.

[3]Intel.MCS-5 Family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s Users Manual,1990:132~135.

附录1

源程序:

ORG 0000H

LJMP STAR

ORG 30H

ORG 0003H

ORG 0100H

STAR:MOV TMOD,#20H ;设置定时方式寄存器MOV PCON,#00H ;设置电源控制寄存器

MOV TH1,#0E6H

MOV TL1,#0E6H ;赋初值

SETB TR1 ;开中断

CLR ES ;中断允许

MOV SP,#5FH

LOOP:MOV SCON,#50H

JNB RI,$ ;判断RI=1?

CLR RI ;清零

MOV A,SBUF ;读接收到的数据

PUSH ACC ;进栈暂存

CJNE A,#30H,RANG1 ;判断A的内容是否等于48 RANG1:JC RANG3 ;判断Cy=1?

CJNE A,#3AH,RANG2 ;判断A的内容是否等于58 RANG2:JNC RANG3 ;判断Cy=0?

CLR C ;清进位位,Cy=0

SUBB A,#30H ;转换为ASCAII码

RANG3:MOV P1,A ;输出到数码管显示POP ACC

RANG4:NOP

NOP

NOP

NOP

NOP

MOV SBUF,A ;启动发送

JNB TI,$ ;判断TI=1?

END

附录2

电路图:

图3.2.1晶振电路与自动复位电路接线图

图3.3.1硬件接线图

图5.1.1 PCS属性设置

图5.1.2 SCMR属性设置

图5.1.3 SCMS属性设置

图5.1.4虚拟终端接线图输入9的结果:

图5.2.1 仿真结果图

输入A的结果:

图5.2.2 仿真结果图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大纲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系统设计》之后,为加强对学生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开设的综合设计训练环节。本课程设计应结合《单片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重点强调实际应用技能训练,包括单片机系统设计的软件和硬件两部分。其课程设计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应用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初步掌握并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过程管理 设计步骤的规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良好的实验步骤规范(包括上机操作规范)。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框架确定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What to do?)。在确定解决方案框架过程中(How to do?),综合考虑系统功能,考虑怎样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最后确定每个模块的选择及设计方案。 2.详细设计 确定各个模块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分配好单片机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设计。 3.上机调试

选择自己熟悉的单片机开发环境,或者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检查、调试、验证自己所做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本课程设计共一周(5天),时间安排为: (1)下达设计任务书,熟悉设计系统任务和要求;查阅设计资料; (2)系统软、硬件总体设计; (3)设计电原理图, 系统硬件调试; (4)编写软件,系统软件调试; (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参加课程设计检查; (6)封面格式如下页所示。 (7)论文内容要求如下。 1)引言 2)设计方案及原理 3)硬件设计 4)软件设计 5)总结 6)参考文献 7)附录 三、考核评估 课程设计一结束即评定成绩。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设计内容完成情况(系统软、硬件设计)占总成绩的60%;课程设计报告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20%;平时设计认真,独立思考完成情况占总成绩10%;课程设计宣讲、答辩占总成绩的10%。 优秀:设计认真、准确,设计思想新颖,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打印书写工整,电路设计合理,程序设计思路清晰,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独立思考

单片机教程详细图解-新华龙单片机学习教程

新华龙单片机学习入门教程基于本人学习单片机的痛苦经历,特编写本教程,以此献给广大的单片机初学者,希望您能从中受益。 单片机老鸟寄语:本教程乃最通俗易懂之单片机教材也,如果您还是看不懂,请千万不要涉足此行,以免误入歧途,耽误您的前程*_* 拿到这本教程您首先就会想,什么是 IAP 教学法?是不是一种什么全新的教学方法?当然不是,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其实这只是我杜撰的一个新名词,意思就是In Applications Program(在应用中编程),当然这只是针对单片机教学,说法是否正确,还得您说了算。 至于为什么要提这种说法,那我倒想说几句。大家都知道,学习电子技术是一件非常无聊和枯燥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就是因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要一个人记住那些空洞而有无聊的理论知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我们总算熬过来了,不管如何,也多多少少的学习了一些电子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掌握些什么知识呢,凡涉足此行的朋友都知道,那就是单片机。不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为单片机很难学,而实在是我们身边很难找到一本专为单片机入门者而编写的教材。翻一下传统的单片机教材,都好象是为已经懂单片机的人而写的,一般总是以单片机的结构为主线,先讲硬件原理,然后是指令,接着讲软件编程,再是系统扩展和外围器件,最后举一些实例(随便说一点:很多书中的实例都是有错误的),很少涉及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如果按照此种学习方法,想进行产品开发,就必须先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了才可以进行实际应用。孰不知,单片机不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那样,只要搞懂了电路原理,再按照产品要求设计好相应的电路就可以了。它是一种以简单的硬件结构,复杂而有灵活的软件系统来完成设计的通用性产品,不同的设计者只会使用其不同的功能,几乎没有人会把它的全部指令都使用起来,所以学习使用单片机只能靠循序渐进的积累,而不可能先把它全部掌握了再去做产品开发(当然天才就例外了*_*)。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想尝试一种全新的单片机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以单片机的应用为蓝本,结合基本的工业控制系统和实践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不分先后顺序,将各条指令贯串于一个又一个的实验中,通过所见即所得的实验来讲解各种指令的编程方法,顺便讲解相关的基本概念,使您尽快地熟悉单片机应用的基本步骤,掌握软件编程的基本方法。 如果您学完了就能成为单片机的入门者,完全可以进行一般产品的开发;下册部分是单片机应用的提高部分,主要学习单片机的系统扩展(比如:ROM 和RAM 存储器的扩展,并行口的扩展,串行口的扩展,A/D 和D/A 与单片机的接口)以及相关开发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包括KELL C51 的应用与调试技巧,硬件仿真器的使用)等等,如果您学完了下册部分,那就得恭喜您成为了单片机开发的高手了,不过单片机的技术是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的,您也不要太骄傲哦! 为了尽量把最新的单片机知识和应用成果收录进我们的教程,希望您能不吝赐教,共同来努力把我们的教程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还是那句题外话,技术是靠不断的积累和交流才会进步的,固封自守只会更加落后。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还是希望在您学习本教程之前,自己先熟悉一点相关的电子技术知识,特别是数字电路基础,这对您学习中碰到的相关概念会有很大的帮助。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设计(胡辉主编)

第 第第 第6 66 6章 章章 章 单片机的定时器 单片机的定时器单片机的定时器 单片机的定时器/ // /计数器 计数器计数器 计数器 习题 习题习题 习题 1.MCS-51系列的8051单片机内有几个定时/计数器?每个定时/计数器有几种 工作方式?如何选择? 答:MCS-51系列的8051单片机内有2个定时/计数器,即T0和T1,每个都可以编程为定时器或计数器,T0有四种工作方式(方式0—13位、方式1—16位、方 式2-可自动装入初值的8位、方式3-两个8位),T1有三种工作方式(与T0相 同的前三种),通过对TMOD的设置选择,其高四位选择T1,低四位选择T0。2.如果采用的晶振频率为3MHz,定时/计数器TO分别工作在方式0、1和2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各为多少? 答:如果采用的晶振频率为3MHz,机器周期为12×1/(3*106)=4us,由于定时/ 计数器TO工作在方式0、1和2时,其最大的计数次数为8192、65536和256 所以,其最大定时时间分别是:方式0为8192×4us=32.768ms、方式1为65536 ×4us=262.144ms、方式2为256×4us=1024us。 3.定时/计数器TO作为计数器使用时,其计数频率不能超过晶振频率的多少?答:由于定时/计数器TO作为计数器使用时,是对外部引脚输入的脉冲进行计数,CPU在每个机器周期采样一次引脚,当前一次采样为高电平,后一次采样为低电平,则为一次有效计数脉冲,所以如果晶振频率为fosc,则其采样频率fosc/12,两次采样才能决定一次计数有效,所以计数频率不能超过fosc/24。 4.简单说明定时/计数器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特点。 答:方式0为13位的定时/计数器,由THx的8位和TLx的低5位构成、方式1 为16位的定时/计数器,由THx的8位和TLx的8位构成,方式2为8位的定时/ 计数器,TLx为加1计数器,THx为计数初值寄存器。方式3只能用于T0,是将 T0的低8位用作一个独立的定时/计数器,而高8位的TH0用作一个独立的定时

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1 引言 为方便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高效的管理,设计此数据库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设备和管理的现代化,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建立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1.1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1];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1.2课题意义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2]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软件。[3]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计成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1课程设计的要求、目的和意义 (1) 1.1设计要求 (2) 1.2设计目的 (1) 1.3设计意义 (1) 2系统方案设计及确定 (2) 3系统硬件设计 (3) 3.1AT89S51最小系统设计 (3) 3.1.1时钟电路硬件设计 (3) 3.1.2复位电路硬件设计 (4) 3.2键盘电路硬件设计 (4) 3.3显示电路硬件设计 (5) 3.4蜂鸣器电路硬件设计 (5) 4系统软件设计 (6) 4.1系统主程序设计 (6) 4.2定时器设计 (8) 4.3秒表设计 (9) 4.4闹钟设计 (9) 4.5其他主要子程序设计 (10) 5系统调试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附录一程序清单 (13) 附录二系统硬件原理图 (27)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设计要求 用六位数码实现数字时钟,显示时分秒。 1.2设计目的 灵活运用单片机的基础知识,依据课程设计容,能够完成从硬件电路图设计,到PCB 制版,再到软件编程及系统调试实现系统功能,完成课程设计,加深对单片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将各门知识综合应用。 能够上网查询器件资料,培养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独立完成一个小的系统设计,从硬件设计到软件设计,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毕业设计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设计意义 单片机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硬件设计、程序设计、安装调试等环节,完成了一个涉及89S51单片机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功能的小系统目标板的设计与编程应用。使我们不但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原理图绘制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软件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使我们增进对单片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强化单片机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能力。提高我们在单片机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传感器是获取自然科学领域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现代测控系统中,作为关键环节的传感器处于连接被测控对象和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该课程涉及机械、动力、物理、化学、光学、材料、电子、生物、半导体、信息处理等众多学科领域,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与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相一致,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从本课程开始奠定工程设计与应用思想、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基础,在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测量的基本知识。 (2)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及应用。 (3)工程检测中常用的测量电路及工作原理。 (4)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及其标定方法。 《单片机实用系统设计》课程简介 《单片机实用系统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其在教学及产业界的技术推广仍然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学习单片机并掌握其设计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也是现代工科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它的后续课程是各专业课如:计算机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般都要应用到单片机系统的应用。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单片机知识在电子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资源的设计、单片机C语言编程方法和调试方法,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布局印刷电路板、设计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亲自焊接元器件、亲自调试系统。培养学生实

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教务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在班级 指导教师 提交时间

目录 第一章绪言 (4) 1.1系统及需求分析 (4) 1.1.1 系统需求 (4) 1.1.2可行性分析 (4) 1.2系统功能简介 (4) 1.2.1 项目规划 (5) 1.2.2 教师管理 (5) 1.2.3 学生管理 (5) 1.2.4 成绩管理 (5) 1.2.5 课程管理 (6) 1.2.6 用户管理 (6) 1.2.7 系统开发的目标 (6) 第二章系统分析 (6) 2.1业务流程分析 (6) 2.1.1教师管理业务流程图 (6) 2.1.2学生管理业务流程图 (7) 2.1.3课程管理业务流程图 (7) 2.1.4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图 (7) 2.2数据流程分析 (8) 2.2.1数据流程图 (8) 2.3数据存储分析:实体联系图 (8) 第三章系统设计 (10) 3.1软件模块结构设计 (10) 3.1.1 系统方案确定 (10) 3.1.2 软件结构设计 (10) 3.2数据库设计 (11) 3.2.1 数据库表 (11) 第四章系统的功能 (15) 4.1系统界面 (15) 4.1.1 系统登录界面 (15) 4.1.2 系统主界面 (15) 4.1.3 系统用户管理界面 (16) 4.1.4 系统教师资料管理界面 (16) 4.1.5 系统课程界面 (17) 4.1.6 系统成绩界面 (18) 4.1.7 系统学生界面 (18) 4.2代码部分 (19) 4.2.1 login.aspx (19) 4.2.2 class.aspx (20)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第三版)(1、2、3、4、7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给出下列有符号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假设计算机字长为8位)。 +45 -89 -6 +112 答:【+45】原=00101101,【+45】反=00101101,【+45】补=00101101 【-89】原=11011001,【-89】反=10100110,【-89】补=10100111 【-6】原=10000110,【-6】反=11111001,【-6】补=11111010 【+112】原=01110000,【+112】反=01110000,【+112】补=01110000 2. 指明下列字符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 AsENdfJFmdsv120 答:41H 73H 45H 4EH 64H 66H 4AH 46H 6DH 64H 73H 76H 31H 32H 30H 3.何谓微型计算机硬件?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微型计算机硬件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组成,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微型计算机运算和控制中心。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输人设备是向计算机输人原始数据和程序的装置。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向外界输出信息的装置。I/O接口电路是外部设备和微型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部件。总线是连接多个设备或功能部件的一簇公共信号线,它是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之间信息交换的通道。微型计算机的各大功能部件通过总线相连。 4.简述8086CPU的内部结构。 答: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分为两个部分: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执行部件由运算器(ALU)、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和EU控制系统等组成。EU从BIU的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然后执行该指令,完成指今所规定的操作。总线接口部件BIU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地址形成逻辑、总线控制逻辑和指令队列等组成。总线接口部件负责从内部存储器的指定区域中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中去排队。 5.何谓总线?总线按功能可分为哪几种? 答:总线是连接多个设备或功能部件的一簇公共信号线,它是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之间信息交换的通道。总线功能来划分又可分为地址总线(Address Bus)、数据总线(Date Bus)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三类。 6.内部存储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7.简述8086中的存储器管理? 答:8086把1M空间分成若干块(称为“逻辑段”),各个逻辑段之间可在实际存储空间中完全分开,也可以部分重叠,甚至可以完全重叠。每个逻辑段容量不超过64K字节,这样就可用16位寄存器提供地址访问。一个存储单元的地址可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组成,这个地址我们称为逻辑地址,一般表示为“段基址:偏移地址”。而1M存储空间中的20位地址称为物理地址。逻辑地址是程序中使用的地址,物理地址是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6 + 段内偏移地址 8.什么是接口电路?接口电路有何功能? 答:I/O接口电路是外部设备和微型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部件。接口电路主要功能。(1) 数据的寄存和缓冲功能。(2) 信号转换功能。(3) 设备选择功能。(4) 外设的控制和监测功能。(5) 中断或DMA管理功能。(6) 可编程功能。 9.外部设备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常见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外部设备与微机之间的信息传送传送方式一般有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控制方式等。无条件传送方式是指CPU直接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查询传送方式又称为条件传送方式,是指CPU通过查询I/O设备的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中断是一种使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处理特殊事件的操作。即当外设的输入数据准备好,或输出设备可以接收数据时,便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可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为外设服务的操作,服务完毕,CPU再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10.什么是单片机? 答:单片机是把微型计算机中的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中断系统等电路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形成的微型计算机。因而被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机。 11.和一般微型计算机相比,单片机有何特点? 答:主要特点如下: 1) 在存储器结构上,单片机的存储器采用哈佛(Harvard)结构 2) 在芯片引脚上,大部分采用分时复用技术 3) 在内部资源访问上,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形式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一(含答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单片微型计算机是一种把(1)中央处理器(CPU)(2)半导体存储器(ROM、RAM)(3)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4)定时器/计数器(5)中断系统(6)串行口等部分集成在同一块硅芯片上的有完整功能的微型计算机。 2.十进制数+100的补码=64H,十进制数-100的补码= 9C H 。 3.在8051单片机内部,其RAM高端128个字节的地址空间称为特殊功能寄存器或SFR 区,8051单片机其内部有 21 个特殊功能寄存器,其中11 个可以位寻址。 4.通常单片机上电复位时PC = 0000H,P0~P3 = FFH。SP = 07H,PSW = 00H ,通用寄存器则采用第0组,这一组寄存器的地址范围是从00H 到07H。 5.若PSW为18H,则选取的是第3组工作寄存器。 6.在微机系统中,CPU是按照程序计数器PC 来确定程序的执行顺序的。7.ORL A , #0F0H是将A的高四位置1,而低四位不变。 8.堆栈遵循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数据存储原则,针对堆栈的两种操作为PUSH 和 POP 。 9.MCS-51片内20H~2FH范围内的数据存储器,既可以字节寻址又可以:位寻址。 10. 8位二进制数,采用补码形式表示带符号数,它能表示的带符号数真值的范围是分别为-128~127。 11.I/O端口作为通用输入输出口时,在该端口引脚输入数据时,应先向端口锁存器进行写“1”操作。 12.MCS51单片机PC的长度为16位;SP的长度为8位,数据指针DPTR的长度为16位。 13.8051片内有256B的RAM ,可分为四个区,00H~1FH为工作寄存器区;20H~2FH为位寻址区;30H~7FH为堆栈、数据缓冲区;80H~FFH为特殊功能寄存器区。 14.半导体存储器中有一类在掉电后不会丢失数据,称为只读存储器,另一类掉电后丢失数据,且通电后也不能自动恢复,称为随机存取存储器。15.程序储存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指令和固定常数与表格数据。16.8051在物理结构上只有四存储空间,它们分别是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但在逻辑结构上只有三个存储空间,它们分别是片内外统一编址的64KB程序存储器、片内256B的数据存储器和片外64KB的数据存储器。

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前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快,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在计算机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科学计算等诸多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大环境给各成人高校提出了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实现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的要求; 信息化对学生个人提出了驾驭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信息技术提供了对教学进行重大革新的新手段;信息化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创造了有效途径. 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成人高校所重视. 利用计算机支持教学高效率,完成教学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现代教学制度要求、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教学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各项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件。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的成熟,数计成

为软件开发的核心,程序的设计要服从数据,因此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方面的设计,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都进行详细的叙述。本文的分为5 章: 第1章主要是课题简介及设计的内容与目的。 第2章是需求分析,此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起点。 第3章是概念设计,它是将需求分析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第4章是逻辑结构设计,它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第5章是数据库的实施与运行,它包括数据的载入及数据库的运行。 关键词:SQL 语言;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与内容 (3)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内容 (3) 第一章绪论 (3) 1课题简介 (3) 2设计目的 (4) 3设计内容 (4) 第二章需求分析 (4) 1需求分析的任务 (4) 2需求分析的过程 (5) 3数据字典 (5) 第三章概念结构设计 (8) 1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8) 2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8) 2.1概念结构设计的步骤 (9) 2.2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 (9) 2.3视图的集成 (9) 第四章逻辑结构设计 (9) 1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9) 2数据模型的优化 (10) 3数据库的结构 (11) 第五章物理设计阶段 (12) 1数据存储方面 (12) 2系统功能模块 (12) 3物理设计阶段结果 (13) 4数据库实施阶段 (13) 4.1数据库实施阶段目标 (13) 4.2数据库实施阶段任务 (13) 4.3建立视图 (15) 5存储过程定义 (1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课后参考答案

0001 0001 0736 0361 JK3Q HDJ3 单片机课后部分参考答案 P59第三章 9、(A)=70H (R0)=58H (40H)=58H (58H)=70H 10、 12、(1) MOV R2,70H (2) MOV A, R1 MOV R2,A (3) MOV DPTR,#1234H MOVX A,@DPTR MOV 70H,A (4) MOV DPTR,#2000H MOV A,#00H MOVC A,@A+DPTR MOV R4,A (5) MOV DPTR,#2000H CLR A MOVC A,@A+DPTR MOV DPTR,#1234H MOVX @DPTR,A 13、XCH A,50H ;(A)=87H (50H)=35H PUSH 50H POP ACC ;(A)=35H MOV A,#12H ;(A)=12H XCHD A,@R1 ;(A)=15H (50H)=32H 15、MOV A,#34H MOV R0,#9AH ADD A,R0 MOV R3,A MOV A,#12H MOV R0,#78H ADDC A,R0 MOV R2,A 16、CLR C MOV A,#78H

MOV R1,#3FH SUBB A,R1 MOV R3,A MOV A,#56H MOV R1,#20H SUBB A,R1 MOV R2,A 17、(1)将(30H)+(31H)的和存于32H单元中,将进位CY存于33H单元中 (2)(30)=35H (31H)=50H (32H)=85H (A)=00H CY=0 (33H)=0 21、(A)=8FH (R0)=25H (25H)=60H P77 第五章 7、SETB EX0 SETB ET1 SETB ES SETB EA SETB PS 11、允许的中断源有:外部0中断、定时器T0中断、外部1中断、串行口中断 优先级(从高到低):外部0中断、串行口中断、定时器T0中断、外部1中断、定时 器T1中断 P87第六章 7、用定时器T1的工作方式1时,定时初值为: (M-X)×T=t (65536-X)×2×10-6=100×10-3 X=15536=3CB0H 8、晶振12MHZ ;选择T0为定时器,工作方式1;选择T1为计数器,工作方式2 T0定时初值X0=65536-10×10-3/10-6 =55536=0D8F0H (TH0)=0D8H (TL0)=0F0H T1计数初值X1=256-100=156=9CH (TH1)=(TL0)=9CH 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BH LJMP T0INT ORG 001BH LJMP T1INT ORG 0030H MAIN: SETB P1.1 MOV TMOD , #61H

《单片机应用设计-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廖永斌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8年 1月 13日

《单片机应用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433M无线通信系统 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2、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应用系统中; 3、训练单片机应用技术,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4、提高正确地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其中包括单片机和CC1101模块的设计; 2、完成无线通信模块的程序设计与实现,上机运行调试程序,记录实验结果(如图表等),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课程设计报告书按学校统一规范来撰写,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目录、摘要、关键 词、基本原理、方案论证、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带流程图、程序清单)、仿真结果、实物运行结果照片、结论献等; 4、查阅不少于6篇参考文献。 初始条件: 1、STC89C52和CC1100H模块; 2、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时间安排: 第19周,安排设计任务,完成硬件设计; 第20周,完成软件设计、撰写报告,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基本原理 (1) 1.1无线通信系统 (1) 1.2芯片简介 (1) 1.2.1单片机STC89C52 (1) 1.2.2 无线通信CC1101芯片 (3) 2方案论证与设计 (5) 2.1无线通信模块选择 (5)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选择 (5) 2.3整体方案设计 (6) 3 硬件电路设计 (6) 4软件程序设计 (8) 4.1发送端编程 (8) 4.2接收端编程 (9) 4.3程序调试与下载 (10) 5硬件仿真 (12) 6实物制作与调试 (12) 6.1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 (12) 6.2无线通信模块CC1101 (13) 6.3稳压电路模块 (13) 7心得体会 (15) 8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单片机系统设计》实验报告(DOC)

短学期实验报告 (单片机系统设计) 题目: 专业: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电压表设计 目录 1系统的设计要求 (2) 2系统的硬件要求 (2) 2.1真有效值转换电路的分析 (2) 2.2放大电路的设计 (3) 2.3A/D转换电路的设计 (3) 2.4单片机电路的分析 (4) 2.5显示电路 (4) 3 软件设计 (5) 3.1 软件的总流程图 (5) 3.2 初始化定义与定时器初始化流程图 (5) 3.3 A/D转换流程图 (6) 3.4 数据处理流程图 (6) 3.5 数据显示流程图 (7) 4 调试 (7) 4.1 调试准备 (7) 4.2 关键点调试 (7) 4.3 测试结果 (8) 4.4 误差分析 (8) 5结束语 (8) 5.1 总结 (9) 5.2 展望 (9) 附录1 总原理图 (10) 附录2 程序 (10) 附录3 实物图 (14)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电压表设计 ****学院 ****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1 设计要求 (1)运用单片机实现真有效值的检测和显示。 (2)数据采集使用中断方式,显示内容为有效值与峰值交替进行。 2 硬件设计 本系统是完成一个真有效值的测量和显示,利用AD737将交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用ADC0804实现模数转换,再通过单片机用数码管来显示。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系统框图由真有效值转换电路、放大电路、A/D 转换电路、单片机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五部分。 图2-1 原理框图 2.1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主要是利用AD737芯片来实现真有效值直流变换的,即将输入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的有效值,其原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真有效值转换电路 由于AD737最大输入电压为200mV, 所以需要接两个二极管来限制输入电压,起到限幅的作用。如图中D1、D2,由IN4148构成,电容C6是耦合电容,电阻R1是限流电阻。 2.2 放大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主要是利用运放uA741来进行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2-3所示。 A/D 转换 单片机 电路 显示 电路 转换 电路 交流 信号 放大 电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序》(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 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的特点,计算机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一形式。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 (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 79.CH (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 (6) 00110001 31H 3. (1) 0B3H (2)80H (3) 17.AH (4) 0C.CH 4. (1)01000001B 65 (2) 110101111B 431 5. (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 (2) 10100100 11011011 11011100 (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 6. 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 7. 137 119 89 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 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

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围。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数据总线(DB):CPU是通过数据总线与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交换数据信息的,故数据总线应为双向总线。在CPU进行读操作时,存储单元或外设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CPU;在CPU进行写操作时,CPU把数据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存储单元或外设9.什么是接口电路? CPU与接口电路连接一般应具有哪些信号线?外部设备与接口电路连接一般应具有哪些信号线? CPU通过接口电路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交换信息, 一般情况下,外部设备种类、数量较多,而且各种参量(如运行速度、数据格式及物理量)也不尽相同。CPU为了实现选取目标外部设备并与其交换信息,必须借助接口电路。一般情况下,接口电路通过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与CPU连接;通过数据线(D)、控制线(C)和状态线(S)与外部设备连接。 10. 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有什么不同?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计算机中的存储器主要有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随机存储器一般用来存放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中间数据,计算机掉电时数据不再保存。只读存储器一般用来存放程序,计算机掉电时信息不会丢失。 11.某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为64KB,它表示多少个存储单元?64×1024 12. 简述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第1章单片机概述参考答案 1.1 答:微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 1.2 答:CPU、存储器、I/O口、总线 1.3 答:C 1.4 答:B 1.5 答:微处理器、微处理机和CPU它们都是中央处理器的不同称谓,微处理器芯片本身不是计算机。而微计算机、单片机它们都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用于测控目的的单片微计算机。 嵌入式处理器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嵌入系统的单片机、DSP、嵌入式微处理器。目前多把嵌入式处理器多指嵌入式微处理器,例如ARM7、ARM9等。嵌入式微处理器相当于通用计算机中的CPU。与单片机相比,单片机本身(或稍加扩展)就是一个小的计算机系统,可独立运行,具有完整的功能。而嵌入式微处理器仅仅相当于单片机中的中央处理器。为了满足嵌入式应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处理器虽然在功能上和标准微处理器基本是一样的,但在工作温度、抗电磁干扰、可靠性等方面一般都做了各种增强。 1.6 答: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型芯片分别:8031、8051和8071。它们的差别是在片内程序存储器上。8031无片内程序存储器、8051片内有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ROM,而8751片内有集成有4K字节的程序存储器EPROM。 1.7 答:因为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MCS"是Intel公司生产的单片机的系列符号,而51系列单片机是指世界各个厂家生产的所有与8051的内核结构、指令系统兼容的单片机。 1.8 答:相当于MCS-51系列中的87C51,只不过是AT89S51芯片内的4K字节Flash存储器取代了87C51片内的4K字节的EPROM。 1.9 单片机体积小、价格低且易于掌握和普及,很容易嵌入到各种通用目的的系统中,实现各种方式的检测和控制。单片机在嵌入式处理器市场占有率最高,最大特点是价格低,体积小。 DSP是一种非常擅长于高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运算(如数字滤波、FFT、频谱分析等)的嵌入式处理器。由于对其硬件结构和指令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能够高速完成各种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广泛地用于通讯、网络通信、数字图像处理,电机控制系统,生物信息识别终端,实时语音压解系统等。这类智能化算法一般都是运算量较大,特别是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址等较多,而这些正是DSP的长处所在。与单片机相比,DSP具有的实现高速运算的硬件结构及指令和多总线,DSP处理的算法的复杂度和大的数据处理流量以及片内集成的多种功能部件更是单片机不可企及的。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它的地址总线数目较多能扩展较大的存储器空间,所以可配置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正由于嵌入式微处理器能运行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所以能够处理复杂的系统管理任务和处理工作。因此,广泛地应用在移动计算平台、媒体手机、工业控制和商业领域(例如,智能工控设备、ATM机等)、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家电(机顶盒、数字电视)以及军事上的应用。 1.10 广义上讲,凡是系统中嵌入了"嵌入式处理器",如单片机、DSP、嵌入式微处理器,都称其为"嵌入式系统"。但多数人把 "嵌入"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系统,称为"嵌入式系统"。目前"嵌入式系统"还没有一个严格和权威的定义。目前人们所说的"嵌入式系统",多指后者。 第2章 AT89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1.答:AT89S51单片机的片内都集成了如下功能部件:(1)1个微处理器(CPU);(2)12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设计报告

单片机设计报告 编写:HUBU2015级通信工程xmx 2017年5月23日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利用8*8LED点阵动态显示汉字的字样。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整个控制搭电路的核心,并编制软件程序,实现汉字的显示。通过此设计来巩固单片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及软件系统的编程,通过设计将平时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1、设计一个8*8点阵LED电子显示屏。 2、要求在目测条件下LED显示屏各点亮度均匀、充足,可显示一个“大” 字。 二、总体方案设计 2.1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1、设计总体框图 硬件电路的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硬件电路结构由8个部分组成:时钟电路、复位电路、按键接口电路、电源电路、点阵显示阳极电路、点阵显示阴极电路和 8*8点阵显示电路。 2、工作原理 由于是8*8点阵屏设计,需要端口16个,可采用静态显示模式,用P0 口控制行,P1 口控制列,通过软件编程,即可实现汉字的显示

3、兀器件清单 元件名称规格数量备注 STC89C52单片机一块附底座 晶振12MHZ一块 8*8点阵LED显示器一块SZ411288k 按钮开关一个四脚 极性电容10uF一支 瓷片电容51pF两个 电阻5k Q八个 电阻10k Q一个 2.2系统软件的设计 软件程序主要由开始、初始化、主程序、字库和延时子程序组成 三、系统硬件电路的具体设计 3.1时钟电路 STC89C52单片机内部的振荡电路是一个高增益反向放大器,引线X1和X2分别是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单片机内部虽然有振荡电路,但要形成时钟,外部还需附加电路。STC89C52的时钟产生方式有两种:内部时钟电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由于外部时钟方式用于多片单片机组成的系统中,所以此处选用内部时钟方式。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编码:051071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数:8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54课内实训学时:30制定人: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基础分析 (二)学习目标 (三)教学内容(含作业设计) (四)教学方法 三、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二)学习效果评价 四、其他 (一)参考教材、讲义、设备、网络等教学 资源 (二)其它需要说明事项 机电工程系 2008年8月18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3.课程编码:051071 4.学时:84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课内实训30学时) 5.适应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力系统设备及自动化方向专业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基础分析 高等数学、物理基础知识; 已经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低压电气设备、电机拖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内容与技能。 (二)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学会使用MCS-51单片机。 2.理解并掌握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3.熟练使用MCS-51单片机的指令。 4.掌握MCS-51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系统。 5. 熟悉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原理及方法。 6. 能熟练的应用MCS-51单片机指令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7. 能跟据控制要求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软硬件调试。 8.熟悉MCS-51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三)教学内容(含作业设计) 模块一:公共基础模块 教学内容实训与作业设计 ●微型计算机基础; ●单片机概述; ●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单片机的主要特点; ●数制及其转换; ●作业1:通过搜集各种资料简述你所了解的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作业2:与同学们讨论:同一般的微型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应用在哪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