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公开课课件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公开课课件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陈丽娟xx年3月28日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动手操作等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展台、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师问: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2、以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有规律的排列导入新课。 第2 页共5 页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我会找”(例1)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观察,找规律。 (3)交流。 2、“我会摆”(例2) (1)学生观察前面摆的规律。 (2)摆出下一个图形,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3)对比两题,说说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有规律的排列可以2个一组、3个一组、4个一组……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找规律,涂色。 (2)全班交流。 2、“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 3、“摘智慧星”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创造规律呢?动手 第3 页共5 页

试试吧。 2、学生活动。 3、展示。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六、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颜色 2、形状 第4 页共5 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磁钉、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激趣。 (一)我会说。(小黑板出示) 1、10里面有()个2.。 2、9里面有()个3。 3、3个4是多少?(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游戏。 游戏1:师拍2下,生拍5个2下。

游戏2:师拍3下,生拍4个3下。 游戏3:师拍4下,生拍3个4下。 游戏4:生拍2下,师拍5个2下。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大家表现真棒,小兔子听到我们欢快的拍手声,跳起了舞。它们在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述。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6是2的3倍) 揭题,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分类与详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分类与 详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育英西垅小学谢敏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数字、图画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图及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师:同学们,有一天,村长来到懒羊羊家做客,一进房间,村长就很生气地批评了懒羊羊,懒羊羊在旁边伤心地哭起来,大家猜猜村长为什么要批评懒羊羊呀谁能举手告诉我我想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回答。 生:因为懒羊羊家东西摆得乱七八糟。 师:是的,家里乱七八糟,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进行整理。 师:哪位会整理的小朋友来帮帮她 生:可以把水果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具放在一起 师:你回答得真好!像这种把相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作“分类”。我们通过分类摆放物品,不仅使房间看起来非常整洁,而且很方便的拿取东西。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 (二)分类计数,研究分类计数的方法 师:刚刚小朋友们帮懒羊羊整理了房间,为了感谢你们,他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你们看是什么啊 生: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谁来帮我出个主意 生:可以按形状分类。 师:行吗(行)来,我知道了,可以按形状分类。(板书:按形状分类)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还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板书:按颜色分) 1、按形状分(小组合作探究) 师:要想知道每一种气球有多少个,我们先要分类,我们不仅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按颜色分。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这些气球,待会我们一起来小组合作分一分,在动手分类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 ①当老师在讲话时,不要着急动手,你们能做到吗 ②待会每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要负责保护好这些气球宝宝以及维护好你们小组的纪律。 ③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如果别人没完成,你应该怎么样(帮助他); ④待会表现认真的学习小组,下课后老师就把气球送给你们;表现不好的小组,老师就要随时收回这些气球。 ⑤待会请别的同学来展示时,要尊重别人,不要说话,你们能做到吗 师: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 (1)任务一:摆一摆 师:现在我们先来探究按形状进行分类,我们首先一起来摆一摆,应该怎么摆呢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气球和A4纸,和你的组员按气球不同的形状分一分,一起把气球摆在A4纸上。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给你们计时3分钟,现在开始)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1 讲课教师 2 XXX 3 班别 4 三年级(1)班 5 记录者XXX 6 讲课题目 7 四边形 8 时间 9 2004-10-13 10 第二节课 11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2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13 题图(课本的图) 14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15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16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17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18 2、点明主题 19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20 都叫四边形。 21 (引出主题:四边形) 22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23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24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25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26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7 (2)、四边形的特点 28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29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30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31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2 (3)、举例进一步深化 33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34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35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36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37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38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39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公开课教案获奖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今天好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谢谢你们的鼓掌!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筐里,大家想帮帮她吗?(想)那么,学习一下4的分与合。 (一)4的分与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反过来想一想,(课件演示)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合。 (1)出示猴子摘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看树上还剩几颗桃子,把剩下的桃子分一分。(把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情况?)(2)幻灯片演示。 (3)4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4)做一做,练习题。 (二)5的分与合 1、你们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好,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 2、小朋友们用小棒代替玉米,在小组内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馈,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巩固。 7、看图连线。(把合起来得5的两个图连起来) (三)2和3的分与合 1、摆一摆,填一填,2的分与合。 2、摆一摆,填一填,3的分与合。 三、练习 四、总结。 通过学习2-5的分与合,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大数分,小数合) 五、布置作业 回家再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4和5。 板书设计: 4 4 4 1 3 2 2 3 1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组成 教学内容:6、7的认识及其组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6、7,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物体数量.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 识6、7的组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生通过动手 手操作,撑握6、7的组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 生浓厚兴趣,激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 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是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6和7 师:同学 有几个圆学们,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图,你们能数清黑板上有 吗? ○ 出示:○ ○○○○○ 生:5个 板书:55 去,你们知道有几个圆吗?? 一个○上去 果我再添一 师:如果 生:6个 的,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师:好的 板书:66 加一个上去就成了6,由 由此我们知道5比道了5再加 在我们知道 师:现在 6小. 板书:55<6

师:哪好好,现在我再添一个圆上去,大家请看现在又有几个圆? 生:7个 板书:77 师:现在在我们知道道了6再添添一个上去就变成了77,由此我们知道了7比6大. 板书:66<7 二、教学6的组成 师:刚才才我们认识识了6和7,但但同学们知知不知道哪哪些数合起来可以组成6吗?现在请请大家拿出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和老师师一起来做做. 出示:○○○○○○○○ 师:请大大家动手也也在自己纸上图出6个圆圆,并动手把其中中的一个圆涂上黑色.请大大家数一数数涂颜色的和没涂颜色的各有几个. 生:1个涂了颜色5个没涂颜色. 师:对,,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1和5能组成6. 板书:: 66 //\\ 11 55 师:用同同样的方法法,大家动手涂两个圆看看,想想2和几能组成6. 生:2和4能组成6. 板书:: 66 //\\ 22 44 师:请大大家用才刚刚老师教的的方法,完成下面几题: 板书: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形状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水彩笔。 教学过程: 1 一、认识 2 1.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小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天正好是中秋节,于是八戒一个劲地讨月饼吃。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得过3关。” 第一关,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生击掌表示)第二关,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 (生击掌表示)师:像这样每人分得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第三关,如果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分?"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分吗? (1)师设疑:(出示媒体)是这样分吗?(不平均) (出示媒体)出示平均分法,强调平均分。 (2)师媒体演示:操作分月饼,把两个半块月饼分开。 师:那么半个该怎么表示呢?你能想上面一样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吗? 生: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2 1、1 2……) 引导学生说分法的时候强调平均分。 2.理解2 1的意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2 1来表示。(板书) 师: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对啦,叫做分数。 师出示圆片代表月饼,说:“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出示) 让学生跟着老师说一说2 1的意义。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师:你觉得在说2 1的时候那个词最重要?(理解重点词平均分、它、每块) 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2 1 的理解。

大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大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一: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一)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附1故事: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它给孩子起了一个好听又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 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 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 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在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 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点,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 日娃娃;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年妈妈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担心她的孩子因为贪玩而 找不到家。于是,房子盖好以后,年妈妈就从一月房子里数着自己 孩子的名字:一日、二日、三日……从早数到晚,当它数到第十二 个月里的最后一个娃娃时,就要带它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 方去再也不回来了,到那时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它自己的 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重复过着同样的生活…… 附2谜语: 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365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只剩一层衣。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 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 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年级数学数数 数的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3)

一年级《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33~3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并能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体会十进位值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具小棒 学生: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指名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数(0~20),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个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2、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本33页百羊图,让学生观察并估一估有多少只羊。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10只10只的数羊。学生在课本33页数一数,圈一圈,并汇报。 4.揭示课题并板书:数数数的组成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游戏互动,感知100 1、师: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带着10根小棒走来走去,你们猜猜是什么?(手指头)对,每个人有10根手指头,不就是10根小棒吗!一个人有10根手指头,几个人有10根手指头?(10个人) 2、指名10名同学上讲台表演,伸出拳头,下面同学齐数,数到的同学展开拳头。(10、20、30……100) (二)数小棒,教学例1 1、多媒体出示小棒,学生一根一根地数,数到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10根)满10根捆成1捆,1捆就是1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学生齐读。 2、多媒体继续出示小棒,学生从11数到19,再添上1根是多少?(20根)满10捆成1捆,变成2捆,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 3、多媒体继续出示小棒,学生从21数到29,在添上1根是多少?(30根)满10捆成1捆,变成3捆,3捆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 4、引导学生继续数出39添上1是40,49添上1是50……99添上1是100,并板书。 5、引导学生说一说10到100里面有几个十,多媒体展示100根小棒,学生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强调10是小棒的捆数,要写成数字,十和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成

一年级数学教学公开课

一年级数学教学公开课 教案展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89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闯关游戏吧。 1、第一关,复习数的分成。 2、第二关,复习10加几。 3、第三关,填数、口算。(出示:想一想、算一算,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第四关,出示图形。 问:每个图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怎样加简便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例题图) (1)问: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图意) 盒子里面有几个苹果,外面有几个?(指名回答) (2)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加法) 你会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4)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课件演示)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a、数一数。

b、9 + 1 = 10,10 + 3 = 13。 c、4 + 6 = 10,10 + 3 = 13。 …… 黑板上再次演示移动过程。 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再放一个就够10个,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边演示边说(板书计算过程)。 (5)重点介绍凑十法。 (6)这里把4分成了几和几,为什么要这样分? 老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凑成10再计算,我们都知道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用“凑十法”去计算类似题型。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集体交流。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生共同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2 先带领学生完成第一副图,然后让学生完成第二幅图,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提问: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四、总结全课。 1、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运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 2、揭示课题:9加几(板书) 五、游戏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4(蚂蚁搬家) (介绍游戏规则:每块砖上都有数字,两块砖相碰,砖上数字相加,很快说出得数,才能继续玩。) 2、完成想想做做5。(吃水果) 课件出示:学生逐一说出爱吃的水果,计算水果后面藏着的算式。 问:你能将这些算式有序地排一排吗?(排一排) 问:你能说出和这里的每道算式相关的另一道加法算式吗?(指名说) 3、找规律,完成练习。 问: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精品制作】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分类与整理详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育英西垅小学谢敏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给定 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 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数字、图画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图及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师:同学们,有一天,村长来到懒羊羊家做客,一进房间,村长就很生气地批评 了懒羊羊,懒羊羊在旁边伤心地哭起来,大家猜猜村长为什么要批评懒羊羊呀? 谁能举手告诉我?我想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回答。 生:因为懒羊羊家东西摆得乱七八糟。 师:是的,家里乱七八糟,那应该怎么办呢? 生:进行整理。 师:哪位会整理的小朋友来帮帮她? 生:可以把水果放在一起,把学习用具放在一起 师:你回答得真好!像这种把相同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作“分类”。我们通 过分类摆放物品,不仅使房间看起来非常整洁,而且很方便的拿取东西。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

(二)分类计数,研究分类计数的方法 师:刚刚小朋友们帮懒羊羊整理了房间,为了感谢你们,他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你们看是什么啊? 生: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谁来帮我出个主意? 生:可以按形状分类。 师:行吗?(行)来,我知道了,可以按形状分类。(板书:按形状分类)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还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按气球的颜色来分。(板书:按颜色分) 1、按形状分(小组合作探究) 师:要想知道每一种气球有多少个,我们先要分类,我们不仅可以按形状分,还 可以按颜色分。 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这些气球,待会我们一起来小组合作分一分,在 动手分类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 ①当老师在讲话时,不要着急动手,你们能做到吗? ②待会每四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要负责保护好这些气球宝宝以及维护好你们小组的纪律。 ③每个组员都要积极参与,如果别人没完成,你应该怎么样?(帮助他); ④待会表现认真的学习小组,下课后老师就把气球送给你们;表现不好的小组, 老师就要随时收回这些气球。 ⑤待会请别的同学来展示时,要尊重别人,不要说话,你们能做到吗? 师: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 (1)任务一:摆一摆 师:现在我们先来探究按形状进行分类,我们首先一起来摆一摆,应该怎么摆呢?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气球和A4纸,和你的组员按气球不同的形状分一分,一起把气球摆在A4纸上。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自己的任务? (我给你们计时3分钟,现在开始) 学生作品展示: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6课时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小学生估算的意思,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8÷ 6 24÷4 360÷6 35÷7 12÷6 360÷3 72÷8 90÷9 810÷9 2、计算: 9)81 4)84 3 )39 6 )54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二、合作体验,获取新知 1.谈话: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及挂图,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列式:238÷6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能估算一下大约要插多少页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如果列竖式计算该怎样算呢?先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被除数百位上的数2除以6,商够一百吗?我们该怎么办? 23个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呢?23除以6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提问: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要和除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教师:23减18等于5,这个5表示什么?然后把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5个十合并起来是58。58除以6商是几?为什么商是9? 3.教师:刚才大家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这些相片大约要插40页,而现在通过计算得出39页余4张,这4张也要用一页,所以,插这些相片要39加1等于40页。 列式:238÷6=39(页)……4(张) 答:这些相片需要插40页。 教师:本题的解答我们必须根据实际生活来进行回答。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 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一课时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0、1、3、5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五、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前后

课题:前后 授课者:黄碧凤 教学内容: 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 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今天,兔子和乌龟要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路牌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去大森林的路线吧!(出示路牌) 让学生说说,从学校出发,到森林还有几站?下一站是什么? 2.短跑赛跑 (1)认识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质疑:同样是小兔子,为什么有人说在前面,有人说在后面? (比较的对象不同,前后的位置关系就不同) (2)认识多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比赛继续进行,小动物们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吗?小兔子心里很着急,它想问问大家: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 3..联系实际,体验相对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赛车道上 (1)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判断比赛的最后结果。 (2)完成课本中的问题。 三.拓展迁移 1.水果里的问题 师:精彩的比赛结束了,大家也累了吧。老师买了很多水果,只要你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就能得到水果。 出示小黑板,指名回答。 2.排队买票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今天要去儿童乐园玩,她正在排队买票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笑笑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从前面数是她第几个,从后面数呢? 四.总结:你收获了什么?

最新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 -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预设与点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今天啊老师要把这些红花奖给上课认真听讲、表现好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今天打算奖多少红花给同学们?好吗?(一起数到10)同学们: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把小红花数完。(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老师自己也在台上摆出12根小棒。。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老师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来看一看,刘美婷同学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 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灵宝市五亩乡中心小学方江辉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辣椒),依次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问题:上面图片几个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一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 减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江苏版一年级下册第26~27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几十几减几 十、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并能运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去;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 度。 三、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意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相应教案、口算卡片、小黑板、小棒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小黑板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回 想上学期学过的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方法。学生分组 作答,师再讲解。 2.谈话:小丽最喜欢吃苹果了,今天妈妈给她买了一些(小黑板出示图片),从 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请学生回答,师板书30+4、34-30,引出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几十几减几 十、几十几减几 (二)借助直观,学习新知 1.师:在算出学们列出的这几道算式结果之前,老师这里有几张小卡片上的算 式需要同学们帮忙解答下(出示口算卡片) 回顾十加几、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口算方法 2.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老师要请同学回答数的组成的题目了:25 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十加6个一是多少? 学生举手回答,师讲评。 3.下面我们就来解答黑板上的算式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刚刚让你们做的题目来解答,需要小棒帮助的可以用小 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讨论,师巡视。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6、7 的认识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6、7 , 能用6、7 表示生活中的物体数量. 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认识 6、7的组成,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撑握 6、7 的组成.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 对学习的热爱是本课时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6和 7 师:同学们, 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图 , 你们能数清黑板上有几个圆吗? 出示 : ○○○○○ 生: 5 个 板书: 55 师: 如果果我再添一个○ 上去, 你们知道有几个圆吗 ? ? 生: 6 个 师: 好的, 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板书: 66 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 5 再加一个上去就成了 6, 由此我们知道 5 比 6小. 板书: 55<6

师: 哪好, 现在我再添一个圆上去, 大家请看现在又有几个圆? 生: 7 个 板书: 77 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 6 再添一个上去就变成了 7, 由此我们知道了 7比6大. 板书: 66<7 二、教学 6 的组成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 6 和 7, 但同学们知不知道哪些数合起来可以组成6 吗 ?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 和老师一起来做. 出示: ○○○○○○ 师:请大家动手也在自己纸上图出 6 个圆, 并动手把其中的一个圆涂上黑色. 请大家数一数涂颜色的和没涂颜色的各有几个. 生: 1 个涂了颜色 5 个没涂颜色. 师: 对,,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 和 5 能组成 6. 板书::6 /\ 1 5 1 5 师:用同样的方法, 大家动手涂两个圆看看, 想想 2 和几能组成 6. 生:2和 4能组成 6. 板书::6 /\ 2244 师: 请大家用才刚老师教的方法, 完成下面几题: 板书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