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刘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性目标: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讨论探索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通过学生出题,学生解决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目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串”。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三、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科室质量控制活动记录册

(QC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 ______________

记录年度 ________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经验分步算式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试着解决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了很好的计算基础,掌握了不带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具的准备 在教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准备采取的主要是情境教学法、发现法。 情境教学法: 在探究新知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的问题情境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

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运算方法。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发现法: 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将这一方法贯穿始终,从复习导入到小括号的引入,以致到课堂总结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尤其是小括号的引入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题的方法,然后再从题中总结出运算顺序,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上: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

最新整理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篇一】 一、说课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一、口算 (1)15×3= (2)42÷7= (3)9×5= (4)28÷4= (5)12×3= (6)35÷7= (7)19×2= (8)18×3= (9)21+32= (10)19+17= (11)28+9= (12)36+5= (13)28+3= (14)16+30= (15)28-6= (16)13×3+20= (17)45÷9+37= (18)100-9×3= (19)80+5×4= (20)30-36÷4= 二、计算 (1)9×8+12= (2)20+24×2= (3)72÷8+30= (4)56-8×3= (5)21+6×3= (6)15-40÷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16÷8 =24÷8 =3 改正 (2)40-15×2 =25×2 =50 改正 四、脱式计算 (1)63-40+25= (2)35+4×8= (3)27+81÷9= (4)6×8-24= (5)36÷6×4= (6)49÷7+63=

五、在〇填上>、<或= (1)5×4+5〇5×4-5 (2)6+7×2〇7+7×2 (3)5×2×3〇5×(2×3) (4)42÷6+7〇42÷7+6 (5)40-8×5〇40-8×4 (6)30-49÷7〇20-49÷7 六、列式计算 (1)7与8的积是多少? (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 (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7)小红家原来有22只鸽子,又买了18只,平均放到8个笼子里,请问每个笼子里有多少只鸽子?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锐角和钝角》 2、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3、说数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掌握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能力方面:通过折角、画角、比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说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重点设为要直角比较出其他角的大小,并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画锐角和钝角并能做出不同的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儿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操作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比一说一说。折一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感悟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锐角钝角直角师问:谁能说出这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用什么方法判断它是直角?生指直角,并说出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判断。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执细观察,并说图中的内容。师引导问: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可能会提到角。师: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角的知识吗?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试题新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 合运算试题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 (二)一、口算(三)15×3=42÷7=9×5= 28÷4=12×3= 35÷7= 9×2=8×3= 21+32= 19+17= 28+9= 36+5=28+3=16+30=28-6=(四)3×3+20= 45÷9+37= 100-9×3=80+5×4=30-36÷4=81÷9×7=(五)二、脱式计算(1)9×8+12 (2)20+24×2 (3)72÷8+30 (4)56-8×3 (5)21+6×3 (6)15-40÷5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8+16÷8 改正 (2)40-15×2 改正 =24÷8 =25×2 =3 =50 四、脱式计算 (1)63-40+25 (2)35+4×8 (3)27+81÷9

(4)6×8-24 (5)36÷6×4 (6)49÷7+63 (二) 一、口算 24÷3= 4×6= 26+9= 75-25= 64÷8 = 2×9= 43-23= 51+8= 18-8= 30÷6= 16÷4= 62+8= 6×3= 30+21= 35÷7= 9÷3= 8×6= 40-17= 61+30= 84-60= 二、脱式计算 (1)32+6×4 (2)90-64÷8 (3)58+34-45 (4)59-4×7 (5)6×(35÷5)(6)42÷(18÷ 3) (7)(24+6)÷5 (8)3×7+50 (9)84-(45+ 5) 三、在〇填上>、<或= (1)5×4+5〇5×4-5 (2)6+7×2〇7+7×2 (3)5×2×3〇5×(2×3)(4)42÷6+7〇42÷7+6 (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说课稿-《同级混合运算》说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侯衍明 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确定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我认为: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

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节课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说课稿 搭配说课稿

《搭配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搭配问题。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所以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所以,本节课主要考虑采用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②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③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和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同时为了让二年级孩子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这四个情境紧密相连,每一个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本节课四个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寻找规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下面我一一叙述: (一)情境一:摆数游戏。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两位数,要求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一写,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同级运算》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同级运算》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本人将结合详尽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本次课程成为训练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好机会。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例外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欢乐,养成优良解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三、教学难点 (一)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25+20-1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示例,收集信息,引导思考

(1)示例: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A、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B、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C、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2)学生独立解题 (3)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1)引导: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者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1)示范;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2)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53-24+38 =29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29217812.html,)/小学二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篇】〕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刘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性目标: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讨论探索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通过学生出题,学生解决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目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串”。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探究乐趣,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并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掌握同级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屏幕展示图片)同学们,这是哪部动画片?看过吗?他们都是谁? 二、探究 新知:我们先和熊大熊二一起参观学校。 第一站:数学趣味屋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二站:图书阅览室我们学校正在创建书香校园,老师要求学们大量阅读外书,看,他们读得多认真!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读题。你了解到哪些与读书有关的信息? 2、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 综合算式:53-24+38=67 (人) 3、左边的是分步算式。先求什么?像53-24+38是把左边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就是它们的综合算式。含有加减两种运算,就是混合运算。加减是同级运算,所以这样的算式就是同级混合运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4、以前我们计算这种同级运算,都是直接写得数,看不出运算顺序,熊大熊二还有疑问:有没有一种算法,能看出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你们也有这个疑问吗? 5、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1)边讲解边板书: 计算之前先思考运算顺序。这道题按什么顺序计算?先算什么? (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在算式的下面先写“=”,要写在上面数的左侧,不能和上面的数对齐,那样就挡着上面的数了。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第三站:教室---尝试脱式计算 4 8 - 8 + 1 7 1、做之前,先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按什么顺序计算?先算谁? (2)“=”写在哪儿?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对称),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接下来,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开始上课,我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表现较好的同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混合 运算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31-21+36= 4×8+48= 75-35-18= 6×9+14= 54+28-22= 8×7+13= 9×6+21 = 67+18-33= 3×8÷4= 90-35-19= 3×6+54= 74-26-17= 59+12+13= 94-26-33= 12+19+57= 90-54-37= 95-42-27 = 100-64+26= 18+71-49= 5×6+34= 53-17+41= 25+75-66= 8+78-47= 83-29-32= 3×9+58= 36+47- 6= 5×9+26= 6×7+42= 8×5+51= 6×9+38= 52-29+37= 73-16+40= 28+37+31= 53-35+64= 43-29+71= 6×7+18= 5×6-12= 6×3+15= 7×2 +26= 6×2-12= 3×4+46= 5×4-17= 7×6-15= 4×5-9= 3×9- 18= 3×8+19= 6×9+16= 6×8+25= 85-3×9= 79-25+12= 7×5+16= 9×7-39= 4×8-13= 8×9-24= 9×9-36= 7×6+40= 4×9-18= 40+11+24= 95-82+22= 48÷8×2= 56+24÷3= 2×6÷4= 4×8-24= 7×8-55= 64÷8×2= 65+6×3= 60-8×6= 4×8+48= 75-35-18= 6×9+14 = 54÷6÷3= 8×7+13= 9×6-21= 9×8÷4= 3×8÷4= 90-8×9= 3×6+54= 72÷8÷3= 59+12+13= 19÷1-18= 12÷3×9= 90-8×9= 5×4÷4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8页例2。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15,10,8, 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部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 《同级混合运算》 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同级混合运算 说课稿

《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同级混合运算》。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说教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堂反思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说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一比》。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板书:比一比 第一,说教材 这次说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中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材编排一开始就出示四幅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相应的海拔高度,直接呈现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的数的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根据《比一比》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第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 我创设“数学王国将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赛”的情景来引入”比一比”的课题,国王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然后我又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现在正是春游的季节,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祖国的名山吧! (二)合作探究 首先,我让学生看课本中情景图给出的四座大山,生读四座山的高度,然后提出“谁最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板书: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