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Eviews软件系统管理和基本原理,掌握货币需求函数的基本原理,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研究探讨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二、理论基础

要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就首先要对货币需求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历史上看,经济学家曾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仅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多少的货币来支撑。马克思的货币必要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都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则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也就是说,它和股票、债券,以及各种实物资产一样,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它还具有交易媒介的职能。从这一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不是被理解为经济中为完成一订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而是被理解为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量。自从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说以来,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后一角度来讨论货币的需求。应该注意到,经济学家所讨论的需求,从来都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例如当经济学家谈到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时,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愿意购买的商品量,如果没有这一约束,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就可能是无止境的,因而也就无从讨论了。货币需求也是一样的,它不是简单地表示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手中的货币多多益善,货币的需求这个概念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它真正的含义是指,当某人拥有一定量的财富总额时,他可以选择以多种形式来持有该笔财富。而他愿意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来持有的那部分财富就构成他对货币的需求。所以,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选择,或者说财富分配行为,它受到人们的财富总额、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对于货币需求的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下面介绍几中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理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并不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

入及物价是如何决定的。但是由于它建立了名义国民收入同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一定名义国民收入条件下需要的货币量,因而被看成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随着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它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已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货币需求理论,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更是被直接当作一种货币需求理论来阐述的。

1.1、现金交易数量说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他的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最好的概括。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MV T=PT

式中M代表在一定时期中货币的平均量;VT代表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也就是一定时期内货币被从交易的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的次数;P 是适当的一个价格平均数,它代表所有交易商品或劳务的平均价格,T则是一个适当选定的数量指标,它代表了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因此,PT代表的是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的总价值。

由于所有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资料不容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也在于国民收入,而不在于总交易量,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被写成下面的形式(数量方程的国民收入形式):

MV=PY

式中的Y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

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因此PY即为名义国民收入;V则代表一年中每一元钱用来购买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平均次数,它被称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费雪认为,货币是流通速度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短期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常数,而在工资和物价的灵活调整作用机制,经济会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因此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内也将保持不变,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

从交易方程式中,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就等于人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M d),不难得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

M d=PY/V

1.2、现金余额数量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另一个版本—现金余额数量论是由剑桥学派的

经济学家马歇尔、皮古等人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得出了和现金交易说完全相同的结论,但是分析的出发点却完全不同。它首先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然后探讨哪些因素决定了人们对这种资产的需求,并最终

得出货币量和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动的货币数量论观点。其表达式如下:

M d=k·PY

式中的k即为比例系数,它代表了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名义收入的比例。

剑桥学派还假定,货币供给M与货币需求Md会自动趋于均衡,于是便有:

M= k·PY

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所不同的是,凯恩斯对人们的持币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得出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利率影响的结论。

凯恩斯将人们的持币动机分为三类:

2.1. 交易性需求

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这是由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导致的一种需求。凯恩斯认为,虽然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受到其他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

2.2. 预防性需求

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发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2.3. 投机性需求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财富:货币或生息资产,后者用长期政府债券代表,因此,影响财富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货币投机性需求的因素。据此,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综合来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如下:

M d/P=L1(Y)+L2(i)

3.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继承了凯恩斯等人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来加以考察。所不同的是,他不像凯恩斯那样,用债券来代表所有货币之外的金融资产,从而把资产选择的范围限定在货币和债券之间,而是把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列为可替代货币的资产,从而将资产选择的范围大大扩

大,并从中得出了与凯恩斯主义者截然不同的结论。货币既然是一种资产,那么最终财富所有者对它的需求,也就是以货币这种资产持有财富的愿望就会受到财富总量、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等因素的影响。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

?

?=u dt dp P r r r w Y f P M e b m P d ,1,,,,, 其中:

M d /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

Y p 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代表财富; w 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 m 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r b 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 r e 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

dt

dP

P ?

1 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u 表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暗含着这样的结论,那就是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这是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报酬率往往的同向变化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因为持久性收入的变化是缓慢的,而不像利率那样经常上下波动。其次,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稳定的,它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移。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利用过去数据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经验公式可以被用来估计未来的货币需求。这一点与凯恩斯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在凯恩斯看来,货币需求函数将因人们对安全利率看法的改变而发生位移。

前面介绍的几种货币需求理论,有的互为补充,有的则存在尖锐的对立。这种对立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需求理论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三个经验上的问题,那就是:

(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

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但是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货币需求函数某些时候是稳定的,在某些时候则并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而且还表现出顺周期波动的特点。

在我国,许多学者也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研究。早期,我国学术界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方法包括经验数据法、基本公式法、微分法、比例法等,但这些早期的方法都是不够精确,只能够对货币需求量进行粗略的估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模型为主的实证分析越来越多,这些模型有局部模型(秦宛顺等,1991;孙来祥,1991),也有一般模型(秦朵,1997;郑超愚,1996)。近年来,更有不少国内研究者开始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例如刘斌、黄先开和潘虹宇(2001)就利用中国1978-1997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M1实际余额与实际GDP、价格指数存在协整关系,M2实际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由此得出比较稳定的短期动态模型。在后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将制度因素作为一个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中进行实证分析,如在货币需求方程中引入股市交易量、股市市值,金融深化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易纲,1996),家庭经营农户占总农户数的比重(孙来祥,1991)等制度因素,以求更全面地反映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王少平、李子奈(2004)采用协整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相关。谢富春、戴春平(2000)运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各个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程M1的DW值为1.272,处于难以确定的DW区域。

三、实验内容

利用Eviews,选取国内生产总值、股票市值、利率、零售物价指数、外汇储备为变量因子后,建立中国货币需求模型,根据所得到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综合实证分析。

四、实验步骤

(一)中国货币需求计量模型的建立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国内经济总量水平。从理论上讲,GDP越大,对货币的需求越大,而且它对各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是同方向的。

2. 股票市值(CSV)。一般来说,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股票市值增加,人们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大,但是股票市值的高低对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是有差异的。在股市上涨时,会出现“储蓄搬家”的现象,即很多的资金从银行涌入股市,表现为银行定期存款的减少,活期储蓄存款增加,券商保证金增加。

3. 利率(R)。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反映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

4. 零售物价指数(RPI)。零售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预期密切相关,且成正向关系。

5. 外汇储备(FER)。一般来讲,外汇储备增加越多,货币需求越多。

6. 随机因素(U)。包括未考虑到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计量模型的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对::对

::股市市值;:

:::随

2003 135823.00 19746.00 84118.60 221222.80 42458.00 1.98 346.10 4032.51 2004 159878.00 21468.30 95970.80 254107.00 37059.00 2.25 356.40 6099.32 2005 182321.00 24031.70 107278.60 298755.70 32430.00 2.25 359.30 8188.32

(三)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假定1992-2005年的货币需求与供给是相对均衡的,对所有变量取对数,再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并假设货币需求模型如下:

(i=0,1,2)

式中,各变量的含义如前,a j为截距(j=1,2,3,4,5,6.)

我们按以上的回归方程,根据表中的数据,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根据假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对各层次的货币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第二步,将系数不显著的变量剔除,再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与各层次货币需求量关系最为显著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

具体操作如下:

在主菜单上依次单击“File” “New” “Workfile”,选择新建对象的类型为工作文件,在弹出的“Workfile Range”对话框里选择数据类型“Annual”并输入起止日期,本例中在Start Date 里输入1992,在End Date 里输入2005.单击 OK .在建立文件后,再输入和编辑数据,在编辑区域用data 命令方式输入上面的数据:data M0 M1 M2 GDP CSV RPI R FER 创建数据列,用 GENR 命令将所输入的数据列分别转换成相应的对数数列:如将数据类M0转换成LOG(M0)在命令栏里的输入如下:GENR X1=LOG(M0) ,用X2,X3 ,X4,X5,X6,X7和X8分别表示

LOG(M1),LOG(M2),LOG(GDP),LOG(CSV),LOG(RPI),LOG(R)和

LOG(FER)。

第一次的回归结果如下:

在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如下命令格式(其它回归命令输入类似):LS X1 C X4 X5 X6 X7 X8

得到:

Dependent Variable: X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0/09 Time: 21:52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478476 2.160767-0.2214380.8303

X4 1.2473810.290922 4.2876840.0027

X5 0.0253150.0495150.5112520.6230

X6 -0.5761150.158735-3.6294130.0067

X7 -0.0399810.054363-0.7354550.4831

X8 -0.1532150.121338-1.2627150.2423

R-squared 0.996466 Mean dependent var 9.358753

Adjusted R-squared 0.994256 S.D. dependent var 0.512305

S.E. of regression 0.038826 Akaike info criterion -3.361950

Sum squared resid 0.012059 Schwarz criterion -3.088068

Log likelihood 29.53365 F-statistic 451.0843

Durbin-Watson stat 2.17121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Dependent Variable: X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0/09 Time: 21:52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826671 1.5259320.5417490.6027

X4 1.2971360.205449 6.3136710.0002

X5 0.0599110.034968 1.7133300.1250

X6 -0.9046960.112099-8.0705410.0000

X7 -0.0297130.038391-0.7739680.4612

X8 -0.0221010.085689-0.2579180.8030

R-squared 0.999003 Mean dependent var 10.61050

Adjusted R-squared 0.998380 S.D. dependent var 0.681125

S.E. of regression 0.027419 Akaike info criterion -4.057666

Sum squared resid 0.006014 Schwarz criterion -3.783785

Log likelihood 34.40366 F-statistic 1602.895

Durbin-Watson stat 1.78506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Dependent Variable: X3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0/09 Time: 21:53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576490 1.148713-0.5018580.6293

X4 1.2875990.1546618.3253190.0000

X5 0.0212720.0263230.8081040.4424

X6 -0.4416330.084387-5.2334150.0008

X7 -0.0900520.028900-3.1159280.0143

X8 0.0057260.0645060.0887630.9315

R-squared 0.999533 Mean dependent var 11.53950

Adjusted R-squared 0.999241 S.D. dependent var 0.748970

S.E. of regression 0.020641 Akaike info criterion -4.625593

Sum squared resid 0.003408 Schwarz criterion -4.351711

Log likelihood 38.37915 F-statistic 3421.817

Durbin-Watson stat 1.86355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第一步结果表明,在各层次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沪深总市值的系数,外汇储备的系数都不显著,各回归方程的DW值落在“无法判定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区域,且我们只选取GDP、FER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也存在自相关(这实际上也表明了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出口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先把外汇储备剔除,回归结果如下(这里我们先研究M2层次的货币需求):

Dependent Variable: X3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0/09 Time: 23:42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6749080.283221-2.3829730.0410

X4 1.3010590.02867445.374120.0000

X5 0.0195820.017148 1.1419440.2829

X6 -0.4407120.078995-5.5789580.0003

X7 -0.0911740.024514-3.7191990.0048

R-squared 0.999532 Mean dependent var 11.53950

Adjusted R-squared 0.999324 S.D. dependent var 0.748970

S.E. of regression 0.019470 Akaike info criterion -4.767465

Sum squared resid 0.003412 Schwarz criterion -4.539231

Log likelihood 38.37226 F-statistic 4807.193

Durbin-Watson stat 1.83092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经回归分析CSV对M2的统计不显著,剔除后再做回归分析可得:

Dependent Variable: X3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0/09 Time: 23:50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0.8395340.247464-3.3925560.0069

X4 1.3066490.02867945.560560.0000

X6 -0.3859110.063695-6.0587390.0001

X7 -0.1123590.016267-6.9073250.0000

R-squared 0.999464 Mean dependent var 11.53950

Adjusted R-squared 0.999304 S.D. dependent var 0.748970

S.E. of regression 0.019763 Akaike info criterion -4.775011

Sum squared resid 0.003906 Schwarz criterion -4.592424

Log likelihood 37.42508 F-statistic 6220.045

Durbin-Watson stat 1.87063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具体表达式如下:

LN(M2)=-0.839534+1.306649LN(GDP)-0.385911LN(RPI)-0.113047LN(R) P: (0.0069) (0.0000) (0.0001) (0.0000) S.E: (0.247464) (0.028679) (0.063695) (0.016267) T: (-3.392556) (45.56056) (-6.058739) (-6.907325) F=6060.942;R2=0.999450; R2 =0.999304;DW=1.910151

方程的残差图:

与M2层次的需求函数的推导类似,在剔除外汇储备后,对M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经回归分析,R对M1的统计不显著,剔除后再做回归分析可得:

Dependent Variable: X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1/09 Time: 00:38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2443420.366947 3.3910640.0069

X4 1.2575290.03406936.911660.0000

X5 0.0798700.014645 5.4535600.0003

X6 -0.9670330.071769-13.474290.0000

R-squared 0.998927 Mean dependent var 10.61050

Adjusted R-squared 0.998605 S.D. dependent var 0.681125

S.E. of regression 0.025437 Akaike info criterion -4.270238

Sum squared resid 0.006471 Schwarz criterion -4.087650

Log likelihood 33.89167 F-statistic 3103.599

Durbin-Watson stat 1.88664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具体表达式如下:

LN(M1)= 1.244342+1.257529LN(GDP)+0.079870LN(CSV)-0.967033LN(RPI) P: (0.0069) (0.00000) (0.0003) (0.0000)

S.E: (0.366947) (0.034069) (0.014645) (0.071769)

T: (3.391064) (36.91166) (5.453560) (-13.47429)

F=3103.599;R2=0.998927; R2 =0.998605;DW=1.886644

方程的残差图:

类似的对于M0剔除外汇储备后的回归分析有:

Dependent Variable: X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1/09 Time: 00:50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1551050.583141 3.6956840.0050

X4 0.8871950.05903915.027350.0000

X5 0.0705330.035307 1.9976900.0768

X6 -0.6007780.162648-3.6937260.0050

X7 -0.0099530.050474-0.1971960.8481

R-squared 0.995761 Mean dependent var 9.358753

Adjusted R-squared 0.993877 S.D. dependent var 0.512305

S.E. of regression 0.040087 Akaike info criterion -3.323064

Sum squared resid 0.014463 Schwarz criterion -3.094829

Log likelihood 28.26145 F-statistic 528.5463

Durbin-Watson stat 1.68896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经回归分析R对M0的统计量不显著,剔除后再做回归分析可得:

Dependent Variable: X1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21/09 Time: 00:51

Sample: 1992 2005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2.1699230.549788 3.9468370.0027

X4 0.8920380.05104417.475810.0000

X5 0.0758020.021943 3.4545100.0062

X6 -0.6238270.107529-5.8014680.0002

R-squared 0.995743 Mean dependent var 9.358753

Adjusted R-squared 0.994466 S.D. dependent var 0.512305

S.E. of regression 0.038112 Akaike info criterion -3.461610

Sum squared resid 0.014525 Schwarz criterion -3.279022

Log likelihood 28.23127 F-statistic 779.6484

Durbin-Watson stat 1.72302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具体表达式:

L N(M0) = 2.169923+0.892038LN(GDP)+0.075802LN(CSV)-0.623827LN(RPI)

P: (0.0027) (0.00000) (0.0062) (0.0002)

S.E: (0.549788) (0.051044) (0.021943) (0.107529)

T: (3.946837) (17.47581) (3.454510) (-5.801468)

F=779.6484;R2=0.995743; R2=0.94466;DW=1.723029

方程的残差图:

(四)对于回归结果的分析

1、所有方程的拟合优度系数和调整后的拟合优度系数都有很高的值,接近1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并且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F检验,方程M0的DW值为1.723029,M1的DW值为1.886644,M2的DW值为1.910151,大于1.54且小于4-1.54=2.46,所以可以确定上述三个方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的问题。所有方程中的截距和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T统计检验,而且标准差都很小。因此,所有方程中的截距和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且稳定性好。

2、在回归方程中,GDP的回归系数与理论预期一致,都是正相关,即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GDP增长,货币需求增加。但是,对各种货币需求的弹性不一样。对GDP的各层次的货币需求解释为:一是随着财富和收入的增长,边际储倾向上升,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而公众储蓄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存款;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地使用银行卡(电子货币)进行交易,降低了流通中的现金需求,即货币M0的需求的增加幅度小于GDP的增加幅度,对货币M1、M2的需求增加幅度大于GDP的增加幅度。

3、在回归方程中,CSV与M0、M1都是正相关,弹性都较小。在股票上涨的过程中,人们会增加对货币M0、M1的需求。石建民(2001)证实了1993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的数据,得出了我国股市已经对货币需求总需求函数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并建议将股市的货币需求效应纳入货币供给的规划中去。Friedman(1988)利用1961-1986年美国的季度数据,对股票价格的货币需求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美国的股票价格对货币需求正相关。范方志、赵明勋在《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则利用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认为股票流通市值与M1、M2的需求成负相关。

4、在回归方程中,RPI的回归系数都为负数,即随着零售物价指数(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对各层次的货币需求减少。说明在我国物价上涨时,人们对各个层次的货币需求平均倾向减少,等待物价平稳或下跌时才去购买商品的效应大于物价上涨购买商品的效应。

5、在M2的回归方程中,利率R与M2成负相关。这是因为利率上升,持币成本上升,投机性货币持有需求减少,人们更趋向于银行存款,说明我国存在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善,所以利率对M0、M1的货币需求弹性不明显。

6、近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对货币需求有所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源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两部分,而经常项目已计算在GDP之内,所以我们在进行回归分析时,FER影响到其它变量,存在一阶自相关性,应该删除。

从图中可以看出,GDP与FER的相关度非常高,故在回归时应考虑先将其从回归方程中剔除掉。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精)

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微观基础及其启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构成了我国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我国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若干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就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 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所做出的更加精细的研究。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鲍莫尔(1952)和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计算题 [ 2012-04-05 13:25:08 ] 02.04--31.设原始存款5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6%,提现率为8%,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创造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书上的公式12-3) 存款总额=500×1/(6%+8%+6%)=500×5 =2500(万元) 派生存款总额=存款总额-原始存款额=2500-500=2000(万元) 02.04--32.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 为:单位:亿元 (一)各项存款 120645 企业存款 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 32356 企业定期存款 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4646 机关团体存款 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63243 农村存款 2349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 33 (三)流通中现金 1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责 391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 1、M 2 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答:(1)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

=13894+32356+2349+5759 =54358(亿元) (2)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其他存款 =54358+5682+4646+63243+6610 =134539(亿元) (注解:这里是未改版前的公式,与书本上的公式有出入,请大家学习好考试用书就可以了) 03.04--31.某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交存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准备金,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其余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若无现金漏损,请计算商业银行最大可能派生的派生存款总额。 答:由题意可知:因为法定准备金为1000万,所以法定准备金率1000/5000=20%,1000万元作为存款备付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000/5000=20%。无现金漏损,表示提现率为0%,计算如下: 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5000×1/(20%+20% )=12500万元 派生存款=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12500-5000=7500万元 03.07--31.若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同期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00亿元,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为多少?如果中央银行实际提供的货币供给量为2000亿元,请问流通中每1元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多少? 答: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8000÷5=1600亿元 1元货币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1600÷2000=0.8 03.07--32.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到100万元的原始存款,经过一段时间后,银行体系最终的派生存款为300万元。若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为6%,客户提取现金比率为10%,试计算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 答: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第四章_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四章货币的需求和供给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 1、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T 2、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很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美国官方的货币分类,应归入M之中。()F 1 3、大众持有现金的偏好增强,货币创造乘数会下降。()T 4、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创造乘数也就越大。()F 5、提高贴现率可以刺激银行增加贷款。()F 6、如果一个存款者从银行提取了现金,那么,银行的准备率就会下降。()T 7、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含义是,当货币量增加10%时,物价水平也会上升10%。()T 8、在长期中,货币数量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但实际国内生产总是不变。()T 9、如果货币数量为500亿,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亿,那么货币流通速度为1/4。()F 1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利率水平越高,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货币量就越少。()T 1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引起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T 12、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将引起利率下降。()F 二、选择题 1、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 D )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2、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D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3、货币的经济学定义是:( C ) M; A、通货和活期存款; B、 1 C、所有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和计量单位的东西; D、A和B。 4、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A )。 A、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 B、作为价值贮藏手段; C、作为商品计价单位; 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5、下列哪一种情况是货币( A )。 A、支票存款; B、银行的支票; C、信用卡; D、大额定期存款。 6、法定通货是指:。(D ) A、由黄金作保证; B、由意大利汽车制造商作为货币制造的; C、包括货币和在银行保险库储藏的黄金; D、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一种货币。 7、下列哪一项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D )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十二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案例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基本原理: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其中,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之和;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关系,指单位基础货币所生成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主要受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流通中现金对存款的比率受公众行为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之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行确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行为决定。 2003年12月末,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5.23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2.1万亿元,货币乘数为4.23。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公开市场证券买卖、对金融机构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及投资等渠道。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对金融机构贷款,近年来主要是外汇占款。 一般而言,在货币乘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应保持同向运动。但在具体实践中,两者的运动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一是货币政策操作最终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有一段时间(时滞),如当中央银行观察到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时,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收回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放慢,但由于政策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增长速度。二是货币乘数出现变化。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变动时,货币乘数会随之变化,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会派生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200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快速增长的情况,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在补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将超额准备金率维持不变甚至提高,银行总存款准备金随之上升,基础货币总量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乘数随准备金率的上升而缩小,基础货币扩张能力减弱,货币供应量由此逐步得到控制。 思考题: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不一致时可能带来什么影响?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案例二:从货币供应过程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我国中央银行是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向社会供应货币的。基础货币,主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组成。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功能,放大数倍(货币乘数)后形成货币供应量。

中国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图文.

32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7 年第 22 卷图 1 VECM 模型下变量间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点图四、结论及政策意义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是: ( 1 数据上显示外 汇储备并不具有明显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说明虽然外汇储备逐年增加 , 但对 货币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 % 藏汇于民& 的政策在实证中效果并不显著。( 2 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 弹性为正且较为明显。这说明影响居民对货币的需求的规模变量主要来自于收入篮子整体, 而非篮子中具体的某一项, 例如外汇收入。( 3 利率与货币需求的相关性很小, 表明我国利率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很 小。这说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市场利率从而期望得到控制货币总量的做法, 从实证上看还不具有可行性。因此要期待加强有效的利率渠道, 将金融市场规模做大, 从而打开利率渠道。( 4 预期价格并不具有明显的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 两变量不具 备协整关系。( 5 制度变量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的影 响。 ( 6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 收入、货币化比率和内源融资比率确实对 M1 有影 响。参考文献 : [ 1] 王晓天 , 焦方义 .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 J] . 学术交流 , 2002( 1 . [ 2] 杜巨澜 . 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研究 [ M ]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1999. [ 3] 董承章 , 孙莉 . 中国货币需求实证分析 [ J ] . 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 , 1999( 11 . [ 4] 易纲 . 中国货币化进程 [ 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6. [ 5] 类承 翟 . 中国货币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 [ J]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1999( 9 . [ 6] 焦方义 . 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 J] . 学术交流 , 2002( 1 . [ 7] 潘红宇 , 邓述慧 . 中国狭义货币及其各组合分量的需求模型 [ J ] . 管理科学学报 , 1999( 4 . [ 8] 陆金 海 , 陈浪南 .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实证分析 [ J] . 厦门大学学报 , 2000( 1 . [ 9] 关山燕 , 甄红线. 我国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 J] . 预测 , 2001( 5 . ( 责任编辑湘宁Empirical Analysis of Money Demand in China Zhou Gaobin & Han Junmei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Th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t turns out that the variables of foreign reserve and ex pected pric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ney demand, but the variables of MR and IFR have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money demand. Key words: Money Demand; GDP; Interest; Rate of Money

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计量作业)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课程《中级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专业班级:产业经济学 姓名:耿建 学号:S1*******

中国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以1991-200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ECM )对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GDP 、一年期存款利率R 、CPI 、货币化率及上证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各因素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提出管理层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积极关注风险资产价格及制度变量对货币需求影响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需求;回归分析;货币政策 一、 引言 近年来,管理层频频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提高利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相应地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对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货币需求的现状,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有重要意义。 二、 模型的假定 (一)变量选择 首先,将M1、M2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两个经济模型;其次,选择五个影响我 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即GDP 、R (一年期存款利率)、CPI 、M2/GDP (货币化率)、SI (上证指数)进行分析。在选择解释变量时,考虑到自由度、可得性及连续性等方面,对变量的选择作简要说明:(1)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作为R 变量;(2)以M2/GDP 作为制度因素I 变量;(3)以SI 作为风险资产价格的替代变量。 考虑到SI 的可得性,本文对1991-2009年进行年度数据分析。在此,对以下两点进行进一步说明:(1)对于持币成本R 变量,在模型假定中应反映为预期值,但考虑到相对于年度来说预期调整的时间较短,故在实际取值时假定预期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2)考虑到一年期存款利率R 在年度内不均衡的调整情况,本文使用年初和年末利率值的简单平均作为当年利率的替代值。 (二)模型的设定 模型设定如下: 1234511m c y R p SI I λλλλλμ=++++++ (1) 1234522m c y R p SI I λλλλλμ=++++++ (2) 其中,m1、m2、y 分别表示实际狭义货币需求、实际广义货币需求、实际GDP 的自然 对数,而实际狭义货币量、实际广义货币量与实际GDP 为对应变量名义值与GDP 平减指数

第七章 货币需求

第七章货币需求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2.试述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的关系,并弄清这一关系的实际意义? 3.试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4.试述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5.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6.试述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7.试述权变法和规则法的内容并加以比较。 8.试述我国传统的货币量测定方法“1:8”的经验数据法。 9.试述用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测定货币需要量的方法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七章货币需求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所研究的内容是一国经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货币需要量由哪些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何关系,以及一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或个人)在现实的收入水平、利率和商品供求等经济背景下,手中保持多少货币的机会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等问题。 宏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是这样类型的货币需求,当我们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考察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量能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 微观货币需求:是指我们从个人、家庭或企业单位的微观角度考察,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最为合适。 名义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一般用Md表示。 真实货币需求:真实货币需求是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要量,也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务量对货币的需求。 交易方程式: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据此,费雪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交易总量)。 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也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方程是:M d=KPY式中,M d 表示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总收入;PY表示名义总收入;K表示PY与M d 的比,也就是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它的着眼点是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 权变法:即依经济周期变动而确定货币供应量的方法(也称之为逆风向而行或简称顶风的货币政策),其抉择标准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即两利相权抉其重,两害相衡择其轻。 规则法:指只要货币管理当局按照一个固定的比率供应货币,就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即最适货币供应量只能是按固定的比率计算出来的。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Eviews软件系统管理和基本原理,掌握货币需求函数的基本原理,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研究探讨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二、理论基础 要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就首先要对货币需求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历史上看,经济学家曾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仅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多少的货币来支撑。马克思的货币必要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都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则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也就是说,它和股票、债券,以及各种实物资产一样,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它还具有交易媒介的职能。从这一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不是被理解为经济中为完成一订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而是被理解为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量。自从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说以来,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后一角度来讨论货币的需求。应该注意到,经济学家所讨论的需求,从来都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例如当经济学家谈到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时,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愿意购买的商品量,如果没有这一约束,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就可能是无止境的,因而也就无从讨论了。货币需求也是一样的,它不是简单地表示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手中的货币多多益善,货币的需求这个概念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它真正的含义是指,当某人拥有一定量的财富总额时,他可以选择以多种形式来持有该笔财富。而他愿意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来持有的那部分财富就构成他对货币的需求。所以,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选择,或者说财富分配行为,它受到人们的财富总额、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对于货币需求的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下面介绍几中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理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并不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 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的均衡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Y/V ?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Y:经济生活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理论的两个特点: ?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货币作为 交换媒介的职能); ?⑵商品的价格水平独立于货币流通,是个外生经济变 量,因此不能用货币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来解释通货膨胀的产生。

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在其1911年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M=PY/V 或M/P=Y/V ?M:名义货币需求数量 ?P:商品的价格水平 ?M/P:货币购买力,即实际货币需求量 ?Y: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方程中的Y取决于一国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商业信心、消费者欲 望和消费者偏好等,是个稳定的值;V取决于社会惯例(支付制度与金融制度)、消费倾向(如节约与储藏的程度)、经济发展(如工业集中度)等因素,也是个稳定的值。 ?该方程最终说明: ?⑴商品的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两者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即当货币 数量按某一比例增加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上升;当货币数 量按某一比例减少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下降。 ?⑵货币数量的多少最终又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余额理论 M=KPY ?M:货币需求量 ?K:以现金形式保留的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 ?P:价格水平 ?Y:总产出或总收入水平 ?短期内Y是个既定的外生变量。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是K和P。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 式 文献综述对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很多国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的信贷需求对于利率的变动更加敏感,但从利率到真实经济的传导仍然十分薄弱。 很多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汪红驹( xx)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中国1979-2000 年间的货币需求函数,证明了实际货币余额与实际GDP和利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M1和M2 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不稳定,即使把1996 年作为分水岭,仍然不能可靠地得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易纲( xx) 则把通货膨胀率预期以及货币化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证明了货币需求伴随着经济改革中的制度变迁而发生了变化。王少平和李子奈( xx)所作的协整向量的约束检验表明,准货币流通速度对于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对货币需求的短期增长和利率不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调节作用,货币需求缺乏内在调节机制。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

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主要有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制度变量三大类。由于制度变量很难通过数据来表示, 本文选取的变量主要是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主要变量如下: 狭义货币(M1) 由于M2包含数据很多,相当的复杂,无法做出统计进行估计。一般情况下,M1具有稳定的趋势,于是这里我们选取了M1作为函数估计的因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于是,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需求具有同向关系,GDP以亿元为单位。 利率(R) 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存在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 由于投资渠道的拓宽, 影响投资主要因素就是利率与收益率的比较, 所以, 利率的变化对于投资者是非常敏感的。

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习题及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10-1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 c )。 A.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和V短期内稳定和P短期内稳定 和V短期内稳定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 b)。 A.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 c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c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b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10-1 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c )。 A. 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C. 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A. M和V短期内稳定 B.T C. P和V短期内稳定 D.T B. 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D. 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d )。 和P 短期内稳定 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b )。 A. 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 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 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 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 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c )。 A.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 .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 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 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 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 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 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c )。 A.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 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 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 求量( c )。 A. 上升,增加 B. 上升,减少 C. 下跌,增加 D. 下跌,减少 9. 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b )。 A. 机会成本的存在 B. 交易成本的存在 C .时间因素的影响 D. 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d )。 A. 当期收入 B. 过去的收入 C. 未来的收入 D. 恒久收入 11. 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完整word版)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M=P*Q/V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 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费雪方程式 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P=MV/T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 d =Kpy M d 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是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剑桥方程是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剑桥方程式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消费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投机性需求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y的水平,与收入正相关。 (2)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关,与利率负相关。 M= M 1+ M 2 = L 1 (y)+ L 2 (r)=L(y,r) 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将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货币需求范围五、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分析货币供求理论发展脉络所揭示的经济与金融发展动态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理论的发展 第二部分要点提示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鲍莫尔、惠伦和托宾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层次的划分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判断标准。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层次的内容与层次之间的界限,也影响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3.乔顿模型揭示了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供应新论强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中央银行应调整货币控制的方式。 4.货币定义的标准经历了净财富、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流动性的演变。对于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的讨论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5.货币供应的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争论,一方面反映出货币发行的主体与货币创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的方式应有所改变。 第三部分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题 1、货币需求 2、现金交易说 3、剑桥方程式 4、流动性偏好理论 5、鲍莫尔模型 6、惠伦模型 7、资产选择理论 8、恒久收入 9、人力财富 10、非人力财富 11、基础货币 12、货币乘数 13、货币层次 14、流动性陷阱 15、信用创造说 16、通货比率 17、乔顿模型 18、货币供应新论 二、填空题 1、基础货币又称(),它包括()和()两部分。 2、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3、一般而言,货币乘数随着()、通货比率和()的变动而变动。

货币需求习题

第九章货币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A、M和V短期内稳定 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 D、T和V短期内稳定 3、在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中()。 A、商品的价格决定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 B、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决定商品价格 C、商品价格在流通中形成 D、商品价格由货币流通速度决定 4、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C、以上都不是 6、流动性陷阱是指()。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7、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8、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A、当期收入 B、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恒久收入 9、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现。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0、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现。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是因为从实证的研究中他得出()。 A、利率的变动是稳定的 B、利率经常波动,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C、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高,但恒久收入本身稳定 D、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 E、货币需求受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影响 2、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 )的货币数量。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10-1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c )。 A.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和V短期内稳定 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 D.T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b)。 A.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c )。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c )。 A.上升,增加 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b )。 A.机会成本的存在 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当期收入 B.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恒久收入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2.惠伦的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是对凯恩斯(b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 c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谨慎动机 14.弗里德曼认为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相应( a)。

ISLM曲线的分析

IS-LM分析讨论题 1.什么是IS一LM模型 答: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1S--LM 2.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 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凯恩斯货币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基于其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由于凯恩斯师从马歇尔,他的货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剑桥货币需求理论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导向了剑桥对人们持币的交 易需求的分析,但是,剑桥理论的缺陷是没有就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与剑桥的前辈不同,凯恩斯详细分析了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对人们持币的所得分析更为精确。按照《通论》的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包括:持币的交易动机、持币的谨慎动机和持币的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货币的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在这三种需求中,一般假定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是加性可分的,谨慎需求由于不宜单独分离出来,分别归结到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之中。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首要发展是围绕交易动机做出更加精细的研究 原则上凯恩斯认为人们持币的交易动机主要取决于规模变量,虽然凯恩斯并不否认交易需求同利率有关,但他并未给出一个具体明确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结合库存的费用模型给出了一般的回答。鲍莫尔(1952)和托宾(1956)假定,人们持币与否包括两种相关的费用:持有现金的机会损失和处置有价证券的佣金支出,由于这两种费用互为消长,个人决策将面临选择和权衡,并使得总费用最小,由此可导出鲍莫尔有名的平方根律:M=(2bT)/r式中b代表每笔交易的佣金费用,r代表有价证券利率。该式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T和利率的弹性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