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与光谱的联系。

3.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现代―

2.光谱

(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谱。

(2)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如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2)贡献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思考交流

1.电子跃迁时只吸收能量吗?

知识点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根据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远近、能量的高低分为多个电子层;用n表示,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符号K,L,M,N,O,P等。

(2)能级:当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如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3)原子轨道:用来描述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4)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思考交流

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与其能量的高低之间有何关系?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3.电子云

(1)定义: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疏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

探究学习

探究一 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问题导思】

①原子光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原子光谱。②霓虹灯的发光原理与氢原子光谱相同吗?

【提示】 基本相同,都是气体在高电压激发下发生电子跃迁产生的。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

(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

【例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 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 为( )

A .1

B .2

C .3

D .4

变式训练

1.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是由不连续的谱线组成的,这表明( ) A .在原子中只有某些电子能够跃迁产生光谱

B .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处于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即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C .原子发射的光是单色光

D .白光可以由多种单色光组成 探究二 电子层、能级和原子轨道

【问题导思】

①电子层序数和其对应的能级数有何关系?【提示】 能级数=电子层序数

②某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提示】 2n 2(n 为电子层数)

1.电子层:用符号K 、L 、M 、N 、O 、P 、Q ……表示。

2.能级:用s 、p 、d 、f ……表示,各能级可容纳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3.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形状?

????

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

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

原子轨道数目?????

n s :

1个

n p :3个

n d :5个

n f :7个……

能量关系?????

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 s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2s<3s<4s ……

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 能量相等,如2p x

、2p y

、2p z

轨道 的能量相等。

4.三者之间的联系

【例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变式训练

2.(2013·新课标Ⅰ高考节选)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 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__。

(2)硅主要以硅酸盐、________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探究三 电子云

【问题导思】

①s 轨道的电子云图与p 轨道的电子云图有何区别?【提示】 s 电子云图为球形,p 电子云图为哑铃形。②电子云中小点的疏密程度有何意义?

【提示】 点疏密的程度表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

1.电子云图中的点不代表一个电子,也不表示电子在此出现过一次。

2.点疏密的程度表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小,点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概率大。

3.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概率越大,电子云越密集。如2s电子云比1s电子云更扩散。

4.s能级的电子云为球形,只有一种空间伸展方向。p能级的电子云为哑铃形有三种空间伸展方向。

【例3】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变式训练

3.下列有关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小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C.电子云图是对电子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D.可以预言电子在某一时刻出现在何处

随堂训练

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

存的

C.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

D.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

2.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A.3s B.3p C.3d D.3f

3.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4.下列元素的原子中,原子轨道能量与能级无关的是()

A.Na B.C C.H D.Ne

5.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 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 p轨道呈纺锤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

D. 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电子层的增大而增大

6.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填“>”“<”或“=”)。

(1)2s________5s;(2)2s________2p;

(3)2p x________2p y;(4)4f________6f。

——★参考答案★——

思考交流

1.[答案]不是。电子从低能量轨道跃迁到高能量轨道时吸收能量,从高能量轨道跃迁到低能量轨道时释放能量。

2.[答案]多电子原子中,通常能量较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而能量较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例1】[解析]原子吸收光子或放出光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须满足hν=|E j-E i|,根据氢原子能级关系图,只有氢原子以n=3态跃迁到n=2态放出的能量为1.89 eV,在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之内。

[答案]B

【例2】[解析]原子核外共有三个电子层,最内层只有1s能级,可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有2s、2p两个能级,可容纳1×2+3×2=8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所以该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又因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选A项。

[答案]A

【例3】[解析]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状况,人们常用小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小,这就是电子云。1s电子云界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几率)不为零,只是出现的概率很小。

[答案]A

变式训练

1.[解析]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也就是由具有特定频率的光形成的谱线,原子光谱之所以产生这种特定的谱线,是由于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电子跃迁的始态和终态的能级差也是量子化的。

[答案]B

2.[解析](1)硅是14号元素,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对应能层分别为K、L、M,其中能量最高的为M能层,该能层有s、p、d能级,s能级有1个原子轨道,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d能级有5个原子轨道,共有9个原子轨道。硅原子的M能层有4个电子。

(2)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无单质存在,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答案](1)M94(2)二氧化硅

3.[解析]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概率大小的形象描述,密度越大说明电子在此出现的概率大,并非电子数目大,A、C、D错,B正确。

[答案]B

随堂训练

1.[解析]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C

2.[解析]n=3时,有3个能级,3s、3p、3d,没有3f能级。

[答案]D

3.[解析]氖原子中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上,所发出的光的波长恰好位于可见光区域中的红色波段。

[答案]A

4.[解析]对于氢原子来说,它只有1个电子,轨道能量只与n有关;而多电子原子,其轨道能量不仅与n有关,还与能级有关。

[答案]C

5.[解析]电子云是对电子运动的形象化描述,它仅表示电子在某一区域内出现的概率,并非原子核真被电子云雾所包裹,故选项A错误。原子轨道是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轮廓,它表明电子在这一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在此区域外出现的机会少,故选项B 错误。p轨道在空间有x、y、z三个伸展方向,故选项C错误。由于按2p、3p……的顺序,电子的能量依次增大,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逐渐增大。

[答案]D

6.[解析]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n p<n d<n f;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2s<3s<4s……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n p x=n p y =n p z……

[答案](1)<(2)<(3)=(4)<

(全国通用版)201X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学案

第3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2019·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一晶体的常识和常见四种晶体性质 (频数:★★★难度:★★☆) 1.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 结构特征结构微粒周期性有序排列结构微粒无序排列 性质特征 自范性有无 熔点固定不固定异同表现各向异性各向同性 二者区别方法间接方法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 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晶胞 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a.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b.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晶格能 ①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ol-1。

②影响因素 a.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b .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③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①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如玻璃。 ②晶胞是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平行六面体”,但不一定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 2.四种晶体类型的比较 比较 类型 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 构成粒子分子原子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阴、阳 离子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 (某些含氢键) 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 硬度较小很大有的很大, 有的很小 较大 熔、沸点较低很高有的很高, 有的很低 较高 溶解性相似相溶难溶于任 何溶剂 常见溶剂 难溶 大多易溶于水等 极性溶剂 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 于水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 电性,个别为半 导体 电和热的良导 体 晶体不导电,水 溶液或熔融态导 电 物质类别及举例大多数非金属单 质、气态氢化物、 酸、非金属氧化 物(SiO2除外)、绝 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金刚石、 硅、晶体硼), 部分非金属化 金属单质与合 金(如Na、Al、 Fe、青铜) 金属氧化物(如 K2O、Na2O)、强 碱(如KOH、 NaOH)、绝大部

原子模型发展史

原子结构理论模型发展史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1]: ①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即原子组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主要表现为质量的不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④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者消失。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葡萄干布丁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认为[11]: ①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 土星模型 在汤姆生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同年,日本科学家提出了土星模型,认为电子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分布在原子核外围的一个固定轨道上[16]。 行星模型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11]: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氢原子线状光谱的事实表明行星模型是不正确的。 玻尔的原子模型 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12]: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orbit)上绕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值依n(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而不同的轨道则分别被命名为K(n=1)、L(n=2)、N(n=3)、O(n=4)、P(n=5)。 ③当且仅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玻尔的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但对于更加复杂的光谱现象却无能为力。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薛定谔和海森堡等人,经过13年的艰苦论证,在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在玻尔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复杂的光谱现象,其核心是波动力学。在玻尔原子

(完整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国卷高考真题2011-2017

化学高考真题 选修3 2011-2017 全国卷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 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 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 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 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 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 化学键C— C C— H C— O Si—S i Si— H Si— O 键能 /(kJ?mol- 1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SiO4- 4 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 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责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D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配位体是____________。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 (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 为:。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4.[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索,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1.1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

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复习〗必修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说理题归纳 1、氮原子间能形成氮氮叁键,而砷原子间不易形成叁键的原因是砷原子半径较大,原子间形成的σ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AsH3分子为三角锥形,键角为91.80°,小于氨分子键角107°,AsH3分子键角较小的原因是 砷原子电负性小于氮原子,其共用电子对离砷核距离较远,斥力较小,键角较小。 2、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CH3COOH存在分子间氢键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H2O大于H2S水分子与乙醇间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4、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C—C 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5、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此氧化物的分子式应为________,该结构中S—O键 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 形成b键的氧原子与两个S原子结合,作用力较小(相当于一心两用) 6、碳元素可形成多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的熔点为3550 ℃,C60的熔点约为28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金刚石是原子晶体,C60是分子晶体,前者原子间是靠强烈的共价键结合的,后者分子间是靠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的 7、Mn2+的稳定性强于Mn3+,其原因是:Mn2+的3d能级为半充满状态而Mn3+不是 8、已知常温下,H2CrO4的K1=4.1、K2=1×10-5,从结构的角度上看,K2<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二化学会考_复习学案

2009年高二化学会考 复习学案 (一)、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量 重要概念: 1.物质的量(n ): 。 单位: 公式: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 ,近似值为 。 3.摩尔质量(M ): 。单位 : 公式: 4.气体摩尔体积(V m ): 。单位: 。 特定条件下(标准状况) 。公式: 5.物质的量浓度(c ): 。 单位 : 公式: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有关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反应物 表现性质 变化过程 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 氧化剂 氧化性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得电子) 还原剂 还原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失电子) 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 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O 3等 (2)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 KClO 3、KMnO 4、K 2Cr 2O 7;MnO 2等 (3)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阳离子:Fe 3+、Ag + 等 (4)过氧化物: Na 2O 2、H 2O 2等 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金属单质:Na 、Al 、Zn 、Fe 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H 2、C 、Si 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CO 、SO 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酸:H 2S 、HI 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盐:FeSO 4、Na 2SO 3等 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 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 性,最低价态的只有 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3)先后规律: 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性相对强的还原剂 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依据: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 (2)化学反应条件判断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判断 (5)根据化合价判断 (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三、离子反应 常见题型: 直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 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质量(m ) 粒子数(N )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模型》教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模型》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2)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3)能用n、ι、m、ms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知道n、ι、m、m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5)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能正确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介绍几种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能力。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在学生阶段就要认真作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通过介绍四个量子数及有关量子限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3、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学习难点】1、n、ι、m、m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第1课时 【自主预习提纲】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 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二、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________排布的,研究表明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共分为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刘国强 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 1、主题: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计算晶胞中原子占有个数,并由此推导出晶体的化学式。 2、主题: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主题:第三节金属晶体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4、主题:第四节离子晶体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知道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本单元知识围绕晶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晶体与玻璃体的不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从构成晶体的微粒、晶胞、微粒间的作用力,熔沸点比较等物理性质做了比较,结合许多彩图及详尽的事例,对四大晶体做了阐述;同时,本单元结合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充分认识和挖掘典型晶胞的结构,去形象、直观地认识四种晶体,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多联系生活中的晶体化学,去感受生活中的晶体美,去感受环境生命科学、材料中的晶体知识。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本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节简单介绍晶体的常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认识什么是晶胞:第二部分分为三节内容,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问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

高二化学导学案精编

高二化学导学案精编

高二化学导学案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4~87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课前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2、及时整理、自我点评,及时完成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3、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笔记本上,多复习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涵义,认识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及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及其原理。 自主·课前预习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是___________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损耗的现象。金属腐蚀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或等直接发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例 如,。 3、电化学腐蚀:与接触时,会发生 反应,比较的金属。例 如,。 4、从本质上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原子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_的过程,但是腐蚀过程伴有电流产生,而

腐蚀过程却没有。在一般情况下,两种腐蚀同时发生,只是___________腐蚀比___________腐蚀普遍得多,腐蚀速率也___________。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总是作为原电池__________极的金属被腐蚀,作为__________极的金属不被腐蚀。如果能让被保护金属成为______极,则该金属就不会被腐蚀。要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 2、除了电化学防腐蚀外,金属防腐蚀方法还有很多种。例如, 还可以采用等方法使金属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以防止金属腐蚀。 预习自测 1、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比干燥土壤中的更易被腐蚀 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C.钠放入水中后消失 D.镀银的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露出的铁更易被腐蚀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双选)()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C. 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D.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马口铁(镀锡)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D、白铁(镀锌)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与光谱的联系。 3.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现代― 2.光谱 (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谱。 (2)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如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2)贡献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思考交流 1.电子跃迁时只吸收能量吗? 知识点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根据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远近、能量的高低分为多个电子层;用n表示,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符号K,L,M,N,O,P等。 (2)能级:当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如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3)原子轨道:用来描述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4)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思考交流 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与其能量的高低之间有何关系?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3.电子云

(1)定义: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疏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 探究学习 探究一 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问题导思】 ①原子光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原子光谱。②霓虹灯的发光原理与氢原子光谱相同吗? 【提示】 基本相同,都是气体在高电压激发下发生电子跃迁产生的。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 (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 【例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 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 为( )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3:3.1认识晶体

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 第1节认识晶体 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的重要特征。 2.通过等径圆球与非等径圆球的堆积模型认识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 3.了解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与晶体的关系,会用“切割法”确定晶胞中的粒子数目(或粒子数目比)和晶体的化学式。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概念 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2.晶体的特性 (1)晶体的自范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 (2)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晶体的对称性: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3.晶体的分类 根据晶体内部微粒的种类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晶体分为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思考交流 1.晶体一定是固体,固体一定是晶体吗? 2.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及对称性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1.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2.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 知识点三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

思考交流 3.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探究学习 探究一晶体的特征与分类 【问题导思】 ①晶体有哪些特点? 【提示】见1。 ②晶体分几类? 【提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1.晶体的特征 2.分类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内部粒子按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依据构成微粒的作用力不同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2020-2021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醇与酚结构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3.通过分析乙醇和苯酚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一.基础知识 1.苯酚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或,苯酚分子可看作苯分子中的被取代的生成物。 2.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俗称。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而呈色,有气味。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当温度高于0C时,以;苯酚易溶于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浓溶液沾到皮肤上是,应立即用洗涤。 3.苯酚的化学性质 ⑴苯酚的弱酸性: 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有。苯酚的酸性比无机弱酸碳酸,写出比较酸强弱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

是。 ⑵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既不需要,也不用 比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苯酚受的影响,苯环上的H变得了。(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⑶苯酚的显色反应:遇呈色,用于检验苯酚。 4.酚与芳香醇 酚是苯环碳直接连接羟基的化合物。--OH连接在苯环取代基上的化合物是芳香醇。比如分子式为C7H8O的化合物可能是酚类:有三种分别是、、;也可能是醇类:;也可能是醚类:。 二.【例题精选】: 例1:苯酚具有微弱的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A.红色B.蓝色C.黄色D.不变色 例2: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 ) A.NaAlO2溶液B.NaOH溶液C.溶液D.Ca(OH)2溶液 例3:比较①乙醇;②苯酚;③甘油;④碳酸;⑤水。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顺序例4:写出下列各步的化学反应: CaCO3CaOCaC2C2H2苯氯苯苯酚2,4,6—三溴苯酚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2020年最新]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案 【例题1】K2Cr2O7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酸性条件下会被还原剂还原成Cr3+。 (1) Cr3+能与OH-、CN-形成配合物[Cr(OH)4]-、[Cr(CN)6]3-。 ① Cr3+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________。 ②不考虑空间构型,[Cr(OH)4]-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________。 ③ CN-与N2互为等电子体,写出CN-的电子式:________。 (2) K2Cr2O7能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直至乙酸。 ①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②乙酸的沸点是117.9 ℃,甲酸甲酯的沸点是31.5 ℃,乙酸的沸点高于甲酸甲酯的沸 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 (3) 一种新型阳极材料LaCrO3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距离每个Cr原子最近的原子有6个,则图中________原子代表的是Cr原子。 【自我归纳】 题中设计到哪些考点,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案】(1) ①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② (2) ①sp2sp3②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 (3) C 【变式训练】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2)金属镍能与CO形成配合物Ni(CO)4,写出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和一种离 子的化学式▲ 、▲ ; (3)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形;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一) 班级姓名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考点解析】: 1.知道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的名称、形状、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操作原理,能识别和绘制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2.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根据试题有关要求设计、评价和改进实验方案,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 ? 4.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5.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6.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安全使用标志,知道紧急处理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知识梳理】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规则 要做到实验安全,要注意以下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2)识别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看课本P4的图片标志) 二、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包括:(一)气体的制备、净化与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浓缩法,结晶、重结晶法、蒸馏法、分馏法、萃取法、分液法,渗析法,盐析法;2、化学方法(三)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三、物质的分离、检验和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如:粗盐的提纯 A、实验用品: B、操作:1、 2 3. (如果要得到不溶性杂质则步骤为: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在进行过滤和蒸发时应注意哪几点为什么 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②滤液液面稍低于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②玻璃棒紧靠③漏斗末端紧靠 2、蒸发结晶: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的差异分离固体混合物。 A、实验用品: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 # ②当出现时就停止加热 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夹持,后放在上 ④蒸发皿中溶液不超过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但不同 ..的液态混合物(一般沸点相差30℃以上)。 例如酒精与水的分离海水的淡化蒸馏水的制取石油的分馏 B、实验用品: C、温度计的位置冷凝水的流向: ] 碎瓷片的作用 4、分液:分离的两种液体。主要仪器:。 如:分离苯和水的混合物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将溶质。萃取后再通过的方法分离。萃取和分液一般在中进行。如从碘水提纯碘 A、萃取剂的选择: 酒精不能用作剂的原因: B、实验用品: D、步骤: ! E、分液漏斗使用是要注意:1.使用前要检漏2.漏斗下口尖端与烧杯内壁相切 3.分液时,下层液体流入烧杯中,上层液体从漏斗口倒出。 三、物质的检验(硫酸盐) Cl-检验:离子反应: SO42-检验: 离子反应: NH4+检验: 离子反应: Fe3+检验:离子反应: Al3+检验:离子反应: ~ 钠焰色:钾的焰色: 四、粗盐的提纯 a)粗盐水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其中哪些是杂质

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及例题

第二章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概念与计算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公式:v =单位:或

3. 注意事项: ①可以通过直观现象(沉淀出现先后、气泡生成的剧烈程度等)来定性说明反应的快慢;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不是瞬时速率; ③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此时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得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一般不考虑温度对速率影响,速率的不断减小的; ⑤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 V A∶V B∶V C∶V D=m∶n∶p∶q [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反应开始至 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 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 【总结】对于同一反应,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较。 [练习1]反应:N2+3H22NH3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①V(NH3)== 0.6mol/(L·min) ②V(N2) == 0.4 mol/(L·min) ③V(H2)== 0.8 mol/(L·min) 这三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快到满的顺序为。 [练习2]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H>0,若反应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 需要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36mol/L,所需时间为() A.10s B.12s C.大于12s D.小于12s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有效碰撞模型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