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防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施工工艺

1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

1.1主控项目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

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1.2一般项目

1.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件位置应正确。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得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施工工艺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充分了解和掌握防水设计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以及

执行“三检”等准备工作。

2.检查工各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规定的

相应标准。

3.做好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并应按设计抗

渗等级提高0.2MPa选定施工配合比。

4.做好施工现场消防、环保、文明施工等准备工作。

2.2施工工艺流程

2.3具体操作工艺

2.3.1模板验收

1.模板应平整,且拼缝严密不漏浆,并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吸水性要小。

2.模板支撑体系应牢固稳定,可承受混凝土拌合物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且应装拆方

便。

3.固定模板用的螺栓要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2.3.2钢筋验收

1.做好钢筋绑扎的除污、除锈工作。

2.钢筋应绑扎牢固,避免因碰撞、振动使绑扣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3.钢筋及绑扎钢丝均不得接触模板,采用铁马凳架设钢筋时,在不便取掉铁马凳的情

况下,应在铁马凳上加焊止水环。

2.3.3混凝土搅拌

1.混凝土搅拌前,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材料的计取、材料的投放顺序以及搅拌的

工艺,现场抽取材料进行检验。

2.严格按照经试配选定额施工配合比计算原材料用量。准确称量每种材料用量,按石

子→水泥→砂的顺序投入搅拌机。

3.防水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20s。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

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2.3.4混凝土运输

1.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拌合物离析,以及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同时

要防止漏浆。

2.当气温较高或运送距离较远时,可掺入缓凝型减水剂,缓凝时间宜为6~8h。

3.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中如出现离析,则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

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搅拌。

2.3.5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木屑、铁钉等杂物,并以水湿润模板。

2.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等工具进行浇筑。

3.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厚度不应超过30~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不应超过2h,

夏季可适当缩短。

4.混凝土在浇筑前必须检查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与要

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下表1:

5.泵送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a.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向混凝土泵车供料,保持泵车工作的连续性。施工时应防止管内

混入空气,形成堵管。

b.输送混凝土之前,应先压水洗管,再押送水泥砂浆,为顺利泵送创造条件。

c.加强坍落度的控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20)mm;浇筑时应在搅拌站及现场

设专人管理,测定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测两次,以解决坍落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d.泵送间歇时间可能超过45min或混凝土产生离析时,应立即以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将

管道内残存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e.应注意泵车、管道等机械设备的清洁、保养、维修和存放,以备方便使用。

2.3.6混凝土振捣

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2.3.7混凝土养护

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在混凝土进入终凝(浇筑后4~6h)即应覆盖,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d。

对于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并控制内外温差,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2.4部分节点要求

2.4.1穿墙管

穿墙管埋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埋式,一种是加套管。如果管径小于5cm,可以直埋;如果管径大于5cm,应做套管。

穿墙管直埋式

穿墙管加套管埋设方式

当数根穿墙管集中时,应设穿墙盒,且管与管之间的间距大于30cm。

2.4.2当防水混凝土使用穿墙螺栓时,应在螺栓的中部设置止水环。

2.4.3水平施工缝处的处理,应在防水混凝土墙的中部留置一条遇水膨胀止水条。处理示意图如下:

2.4.4后浇带的处理,采取如下措施:

1.后浇带防水保护层加厚,即由设计的40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变成150厚C20混凝

土,增强了保护层的抗击能力。

2.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做配筋处理,即将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加配钢筋网,具体为Ф

12@150,避免垫层裂缝的产生。

3.在后浇带处预留垃圾坑,在混凝土中部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

具体施工示意图为:

2.5质量要求

2.5.1主控项目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

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

渗试块500m3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28d,每增250~500m3增留两组。

3.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

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

2.5.2基本项目:

1.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应贯通。

3.防水混凝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

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2.6纠偏措施

2.6.1后浇带地下结构中留设后浇带时,渗漏常出现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接缝处。

渗漏的原因:

1)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施工过早且浇筑混凝土的落差较大,使得后浇带接缝处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2)浇筑前对后浇带混凝土接缝截面局部遗留的混凝土残渣未能清除干净,或后浇带底板位置的接缝处长时间暴露沾了泥污未处理干净,这些都会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质量控制措施:

1)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宜在两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对于有利于沉降功能的后浇带,应观测两侧沉降基本一致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增加情况以及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后的延续时间,来确定后浇带的施工。

2)施工前,应将接缝面用钢丝刷认真清理,最好用錾子凿去表面砂浆层,使其完全露出新鲜混凝土后再浇筑。施工时可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在接缝面上再涂刷一遍素水泥浆,但每次涂刷量不宜过于超前,以免失去结合层的作用。后浇带混凝土中还可掺入适量的混凝土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时起收缩补偿作用。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法,以提高密实性和与界面的结合力。

2.6.2钢筋绑扎自防水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的主要问题是露筋或保护层厚度不够。

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中必须注意将撑环、撑角设置在双排钢筋之间,对应的位置也应加设保护层垫块;撑环或撑角的每一端应有不少于2道的绑扎,宜采取焊接的方法固定在钢筋上:为防止混凝土结构板渗漏水,不宜使用穿板钢筋支撑上层钢筋,否则应在穿板钢筋中间满焊止水片。

2.6.3预埋件与套管的留置

常见问题:

1)穿墙管道由于没有使用防水套管或没有焊接止水环或焊接质量不好;

2)预埋的金属件及穿墙螺栓预埋的穿墙地脚螺栓、穿墙套管以及为安装模板设置的穿墙螺栓等,在施工中存在局部漏焊和严重夹渣现象;

3)较大的方形套管底部常因无法振捣而出现空洞蜂窝现象。

质量控制措施:

1)自防水混凝土结构中的穿墙管道应使用防水套管,并认真焊接止水环。

2)加强对止水环焊缝的检查,在满焊的条件下应逐个敲击焊缝检验,对不合格的要补

焊后方可用到工程中。

3)对较大的方形套管可采取在止水环两侧分别开出直径不小于振捣棒直径的洞口,便于将振捣捧插入套管下部混凝土中振捣,同时排出气体,从而保证这部分混凝土的密实性。

2.7安全技术措施

2.7.1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2.7.2做好各临边、洞口等的防护工作,夜间施工需有足够照明;

2.7.3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2.7.4使用震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2.7.5用塔吊、料斗浇捣混凝土时,指挥扶斗人员与塔吊驾驶员应密切配合,当塔吊放下料斗时,操作人员应主动避让,应随时注意料斗碰头,并应站立稳当,防止料斗碰人坠落。

2.7.6使用振动机前应先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

2.7.7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应正常。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2.7.8施工用架必须搭设规范,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8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2.8.1施工中产生的垃圾要在指定地点堆放,并统一外运。

2.8.2施工中做到工完场地清,不准乱堆乱放杂物。

2.8.3严格控制浇筑混凝土时的噪音,尽量避免夜间浇筑。

第二节卷材防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

2卷材防水施工工艺

在施工前要认真清扫基层表面上残留的水泥砂浆残渣、灰尘及杂物,然后涂刷底油,要求涂刷均匀一致,一次涂好,干燥8h以上(以气温而定,不粘脚为宜)。

2.3.3特殊部位增强处理

阴阳角部位均应做成八字形,对女儿墙、管根、烟筒、排气孔及落水口、伸缩缝等拐角部位均应做附加层,一般宽为30cm,搭接为6—8cm。

2.3.4铺贴防水卷材

铺贴卷材前,要量好要施工的防水面积,然后根据材料尺寸合理使用材料,从最低处开始铺贴,先将卷材按位置放正,长边留出8cm接茬、短边留出10cm接茬。然后点燃喷灯对准卷材底面及基层表面同时均匀加热(喷灯嘴距卷材表面约30cm为宜),待卷材表面熔化后,随即向前滚铺卷材,并把卷材压实压平,接茬部分以压出熔化沥青为宜,滚压时不要卷入空气和异物,并防止偏斜、起鼓和折皱。

2.3.5搭接边缝密封

在大面积防水卷材铺贴完毕后,再用喷灯和压子均匀细致的把接缝封好,防止翘边。

2.3.6进行自检

施工完毕后,派专人对施工完毕的卷材进行自检,对密封不严、翘边、空鼓等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整改,以确保工程质量。

3、质量要求

3.1保证项目。

3.1.1防水卷材规格、性能必须按设计和有关标准采用,具备产品合格证

3.1.2卷材防水层特殊部位的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3.1.3防水层严禁有破损和渗漏现象。

3.2基本项目。

3.2.1卷材防水铺附加层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分层的接头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收头应嵌牢固。

3.2.2卷材粘结应牢固,无空鼓、损伤、滑移翘边、起泡、皱折等缺陷。

3.2.3底子油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和麻点等缺陷。

3.3允许偏差项目

卷材搭接宽度允许偏差-10mm

4.纠偏措施

4.1卷材防水出现直径不大于300mm的鼓泡(空鼓)

处理办法:割破鼓泡,排出气体,使卷材复平,在鼓泡面层卷材上部增铺一层卷材,热熔封严其周边。

4.2卷材防水出现直径大于300mm的鼓泡(空鼓)

处理方法:按斜一字型将鼓泡切开,翻开部分的防水卷材重新分片粘贴,并在面上增贴一层卷材,其周边长应比之后开口范围大100mm,之后粘牢封边。

5安全及成品保护

5.1施工用的材料和辅助材料多属易燃物质,在存放材料的仓库以及施工现场必须通风良好和严禁烟火,同时要备有消防器材。

5.2在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5.3每次用完的施工机具,必须及时用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等)清洗干净,以便于重复应用。

5.4在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以前的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允许穿带钉子鞋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以免损坏防水层。

5.5在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运送混凝土小车的铁腿根部必须用橡胶卷材垫好,并要捆绑牢固,避免小车铁腿损坏卷材防水层。如发现防水层被损坏,必须修复后,才能浇筑细石混凝土刚性保护层。

6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6.1由于卷材中某些组成材料和胶粘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性。因此,在材料保管、运输、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火和预防中毒、烫伤事故发生。

6.2施工过程中做好基坑和地下结构的临边防护,防止出现坠落事故。

6.3高温天气施工,要有防暑降温措施。

6.4施工中废弃物质要及时清理,外运至指定地点,避免污染环境。

5.1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次。5.2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不得有凸凹不平、松动、空鼓、起砂、开裂等缺陷,含水率一般不大于9%。

5.3附加层做法:

5.3.1采用一布二涂增强涂层,即在两遍涂刷涂料中间加设一层聚酯无纺布或玻纤布。作业时应均匀刷一遍涂料,并排除涂层中的气泡,将布紧贴在第一遍涂层上。在阴阳角处将胎布剪成条形,在管根处胎布剪成块形或三角形紧贴涂层面。随铺布随刷第二遍涂料。第二遍涂刷应在前一遍涂料表干12h之后。两遍涂膜作业完成待24h后实干,才可以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施工。

5.3.2穿墙管、阴阳角及通风道等细部薄弱环节,应在大面积涂刮防水层前,做好各细部附加层的涂膜施工。

5.4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5.4.1配制底胶,先将聚氨酯甲料、乙料加入二甲苯,比例为1:1.5:2(重量比)配合搅拌均匀,配制量应视具体情况定,不宜过多。

5.4.2涂刷底胶,将按上法配制好的底胶混合料,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涂刷量为0.15-0.2kg/m2,涂后常温季节4h以后,手感不粘时,即可做下道工序。

5.4涂膜防水层施工:

5.4.1聚氨酯防水材料为聚氨酯甲料,聚氨酯乙料和二甲苯,配比为1:1.5:0.2(重量比)。

5.4.2在施工中涂膜防水材料,其配合比计量要准确,并必须用电动搅拌机进行强力搅拌。

5.4.3第一道涂膜防水层:将已配好的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匀涂刮在已涂好底胶的基层表面,每平方米用量为0.8kg,不得有漏刷和鼓泡等缺陷,24h 固化后,可进行第二道涂层。

5.4.4第二道涂膜防水层:在已固化的涂层上,采用与第一道涂层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匀涂刷在涂层表面,涂刮量与第一道相同,不得有漏刷和鼓泡等缺陷。

5.4.5第二遍涂刷24h固化后,再按上述配方和方法涂刮第三道涂膜,涂刮量以

0.4-0.5kg/m2为宜。三道涂膜厚度为至少2mm。进行第一次试水,遇有渗漏,应进行补修,至不出现渗漏为止。

5.4.6除上述涂刷方法外,也可采用长把滚刷分层进行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四次涂刷。如条件允许,也可采用喷涂的方法,但要掌握好厚度和均匀度。细部不易喷涂的部位,应

在实干后进行补刷。

5.5闭水试验

5.5.1在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技术和使用材料的交底。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经过24h以上的蓄水试验,未发现渗水漏水为合格,然后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交下道施工。

5.6部分节点处理

5.6.1阴阳角部位要卷起250mm,卷起部位的上口要提前弹线,所做的涂膜防水上口与线平。

5.6.2卫生间有淋浴间,淋浴间的部位(提前看图)防水施工时,要将高度为1.8m、宽度为淋浴间宽度全部做防水。作防水之前必须要弹线,按线施工。

6质量标准

6.1保证项目

6.1.1涂膜防水材料及无纺布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产品应附有出厂合格证、防水材料质量认证,现场取样试验,未经认证的或复试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不得使用。

6.1.2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及其细部等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不得有渗漏水现象。

6.2基本项目:

6.2.1聚氨酯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表面洁净、平整,阴、阳角处呈圆弧形或钝角。

6.2.2 聚氨酯底胶、聚氨酯涂膜附加层,其涂刷方法、搭接、收头应符合规定,并应粘结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等缺陷。

6.2.3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应涂刷均匀,保护层和防水层粘结牢固,不得有损伤,厚度不匀等缺陷。

6.2.4上下水管、阴阳角、通风道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

7纠偏措施

7.1当发现涂料粘度过大不易涂刷时,可加入少量二甲苯稀释,其加入量应不大于乙料的10%。

7.2当发现涂料固化太快,影响施工时,可加入少量磷酸或苯磺酰氯等缓凝剂,其加入量应不大于甲料的0.5%。

7.3当发现涂料固化太慢,影响施工时,可加入少量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促凝剂,其加入量应不大于甲料的0.3%。

7.4涂膜防水层涂刷24h未固化仍有发粘现象,涂刷第二道涂料有困难时,可先涂一层滑石粉,再上人操作时,可不粘脚,且不会影响涂膜质量。如发现料有沉淀现象时,应搅拌均匀后再与甲料配制,否则会影响涂膜的质量。

8主要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8.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

8.2抹灰时使用的木凳、金属脚手架等架设应平稳牢固,脚手板跨度不得大于2m,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过于集中,在同一跨度的脚手板内不应超过两人同时作业;

8.3不准在门窗、护栏等器物上搭设脚手板。临边部位抹灰,外侧没有脚手架时,必须挂设安全网;

8.4做好各临边、洞口等的防护工作,夜间施工需有足够照明;

8.5落地灰及时回收使用,施工面需每天打扫、清理,做到工完场清、材料清。

9产品保护

9.1推小车或搬运物料时,要注意不要碰撞墙角、门框等。压尺和铁铲等工具不要靠在刚完成的前面抹灰层上;

9.2拆除脚手架时要轻拆轻放,不要碰坏门窗和墙面等;

9.3要保护好墙上已安装的配件、电线槽盒等室内设施,对被砂浆粘上、污染的要及时清刷干净;

9.4抹灰层凝结硬化前应防止水冲、撞击、振动和挤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