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自我概念

第八章 自我概念

第八章 自我概念
第八章 自我概念

幻灯片1

第八章自我概念

主讲教师石培龙

幻灯片2

本章要点

* 自我概念的定义

* 关于自我的几种主要理论

* 自我概念的功能

* 自我概念的形成机制

* 自我知觉理论及其验证研究

* 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对自尊作用

* 自我效能概念

* 自我效能感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幻灯片3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四、自我概念的结构

五、自我概念的功能

·

·

幻灯片4

一、詹姆斯与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

●(一)詹姆斯(W. James, 1891)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论。

●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客体我由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material self)、社会我(social self)和心理我

(mental self),这三个要素都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幻灯片5

●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形成满意或不满意的判

断,并由此产生积极或消极自我体验,进而形成自我追求,即主体我要求客体我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以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和赞赏。

幻灯片6

●米德从社会整体及社会和个体的互动的视角来定义自我,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的思想解释自我及其形成和发展。他的主要观点有:● 1.自我的主客体分化

● 2.影响自我的两类他人:

●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即社会文化整体。

●另一类他人是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

人物

(二)米德(G. H. Mead, 1934)的自我理论

幻灯片7

● 3. 自我形成和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ory phase),原始的自我尚不能运用符号,只能无意识

地模仿他人;

●第二,游戏阶段(play stage),儿童用游戏扮演不同的重要他人角色,学习其态度

和观念,并学会从对方角度看待自己。

●第三,社会角色扮演阶段(game stage),即儿童扮演概化他人的角色,将他人行为

综合为整体印象,从概化他人角度衡量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社会的价值观、态度、规范、目标,由此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

幻灯片8

●米德的自我理论强调了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对情境的能动反应性,对认识自我的产生和

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概化他人的思想很好解决了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的困惑。

幻灯片9

二、精神分析关于自我的概念和理论

●(一)弗洛伊德(S. Freud)的自我理论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精神分析理论创建者弗洛伊德提出了其关于自我的独特的概念。

他将自我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三个部分。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如果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不能再被压抑,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结

果:一是出现精神疾病,一是人在痛苦的挣扎中实现人性的升华。

幻灯片10

●埃里克森(E. H. Erikson, 1968)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性危机

(identity crisis),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二)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幻灯片11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危机:

●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

● 3. 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

● 4.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

●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

● 6. 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

● 7. 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

● 8. 自我完整对绝望老年阶段(50岁以后)

幻灯片12

●人际关系学说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特别强调早期的母婴关系。自

我的发展来自与他人接触时所体验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映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或感知。自我与愉快经验相联系的“好我”、与痛苦和安全受到威胁相联系的“坏我”,以及和难以容忍的焦虑相联系的“非我”或被拒绝的自我部分,都是人际关系经验的产物。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幻灯片13

三、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C. Rogers, 1951, 1959)将詹姆斯和米德的主体我(“I”)和客体我(“Me”)

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兼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

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高度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

幻灯片14

●自我概念有四个特点:

● 1.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知觉,它遵循知觉的一般原理。

● 2. 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觉模型。

● 3. 自我不是指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人,而是能表征的自我经验。

● 4. 自我虽然也包括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由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构成

的,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自我差距理论

幻灯片15

四、自我概念的结构

●(一)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self-schema)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 Markus,1977)提出的。

●所谓自我图式,是指自我概念的组成要素,指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的能力与特征的

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

●受到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

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年与1987年,马科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

念。

●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

样或者该怎样。

●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幻灯片17

(二)自我概念的组成

●主体我与客体我詹姆斯(1890)、米德(1934)

●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詹姆斯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罗杰斯(1951, 1959)

●实用自我与原则自我施奈德与坎贝尔(M. Snyder, B. H. Cambell,

1982)

●现有自我、期望自我和表现自我罗森伯格 (M. Rosenberg, 1979)

●1982年,伯恩斯(R. B. Burns, 1982)首先对前人在自我概念方面的研究成果进

行了一次总结。

幻灯片18

五、自我概念的功能

●伯恩斯(R. B. Burns, 1982)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自我概

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

●(一)自我一致性维持

●在研究失足青少年时发现,“坏孩子”的自我概念会使失足青少年倾向于做与自

我概念相一致的行为,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金盛华, 1982) 。

●自我胜任(self-competence)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

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金盛华, 1988)。

(二)经验解释

●梅德维克等人(V.H. Medvec, et al.,1995) 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奥运会上银

牌得主感觉不如铜牌得主快乐。

图8-1 不同获奖者在不同时间的幸福感大小

来源:[美}乔纳森·布朗.自我. 陈浩莺等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0-31

幻灯片20

(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

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我概念。

●金盛华(1993)有关儿童自我概念的实验研究发现,差生成绩落后并非独立存在,而

是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现角色偏常(role deviance)的结果。差生的消极自我概念

导致消极自我期望。

幻灯片21

第二节自我概念形成与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二、自我知觉理论

三、自我确认

四、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幻灯片22

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孩子长到大约到6-8月龄时,?开始出现自己身体和自身连续性的感觉。儿童自我意

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和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开始逐

渐学会用符号来指称周围世界的客体,并最终了解了语词中“我”的内涵,开始用“我”

来代替“宝宝”,此时自我已经明确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对象。

●符号相互作用论

●按照库利(C.H. Cooley,1902 )“镜像自我”理论

●儿童自我发展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人际交往。

●米德(G. H. Mead, 1934)和麦奎尔等人?(?W. J. McGuire & C. V. McGuire, 1982 )

的研究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自省能力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在我国儿童的自省能力方面。

●韩进之等人(1990)的研究

●在自我概念的形成方面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

●金盛华(1988)和李德伟的研究

幻灯片24

二、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的提出者贝姆(D.J. Bem, 1967)认为,与个

人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的机制一样,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它内在状态的认识,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

幻灯片25

三、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指人们注意和寻找那些与自我图式相符合的信息的倾

向。研究表明(W.B. Swann, 1984, 1990),自我认识过程并不是对全部现有信息进行扫描,而是寻找那些符合自己已有假设,能确认自我概念的信息。如果个人认为自己是自信的,会寻找能确认这个自我图式的信息,而排斥否定的信息。

幻灯片26

●斯旺(W.B. Swann,1992)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人们确实偏爱确认自我概念的反馈。

图8-2 同伴交往偏好

来源:[美]L. A.珀文. 人格科学. 周榕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88 幻灯片27

四、自我认识过程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由于我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喜欢用好的眼光去观察

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失败负有责任,这种偏差被称作自我服务偏差或利己偏差。

●自我知觉的自我优化倾向能使人产生力量感和自我满意感,符合自我价值定向的自我保

护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保护自我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倾向可能妨碍人们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导致自欺(self deception)的发生,严重时还会使人否认现实。

幻灯片28

第三节自尊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三、自尊的测量

幻灯片29

●自尊(self-esteem)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

极的,并且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按照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尊是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行价值评判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当评价的结果是肯定的,自我价值感得到确立是,就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尊,反之自尊会受到伤害,出现自贬。

●自尊是行为的动力,对身心健康具有决定性作用。

幻灯片30

一、自尊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自尊的结构

●詹姆斯(1892)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成功

或失败的感受。

●波普(A.W. Pope, 1988)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构成。此与罗

杰斯早期的观点一致。

●库泊史密斯(S. Coopersmith, 1967)提出,自尊从四个方面来建立:个人重要性;能力;

个体的道德性;权力。

幻灯片31

●波普(A.W. Pope,1988)提出,自尊体现在五个方面:①社会方面的自尊;②学业自我效

能方面的自尊;③家庭方面的自尊;④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⑤整体自尊。

●张静(2002)认为自尊由自我效能(或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或自爱)组成。

●魏运华(1997)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德

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幻灯片32

●蔡建红(2001)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由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学习能力、

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归属群体、人际亲密、演讲、体育运动九个因素构成。●黄希庭(1998)认为,自尊可以分为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

幻灯片33

(二)影响自尊的环境与经验因素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学业成绩的好坏,也就会影响到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

●第三,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有影响。

幻灯片34

二、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一)自我差距

●希金斯(E. T. Higgins, 1987) 提出了一种自我导向理论,这种自我导向代表个体要

达到的标准。他认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自我(the ideal self)与应该自我(the ought self)。

●实际自我(actual-self)与理想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的负性情绪,实际自

我与应该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焦虑的负性情绪,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尊降低。

幻灯片35

(二)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self-promotion)指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

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它通常与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共同产生提高自尊的作用。自我提高可以使人对自己产生一个较高的评价,有助于自尊的提高。

●使用自我提高的人希望被尊敬而不仅仅是被喜欢。

●与承认缺陷来强化能力可信性的类似做法是美化策略(B.R. Schlenker, 1980)。

幻灯片36

三、自尊的测量

●由于自尊对人的行为导向和适应的重要价值,激发了研究者对其进行测量的愿望。心理

学界编制出许多测量自尊的量表,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有两种。一为罗森伯格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M. Rosenberg, 1965),一为得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 TSBI, Helmreich,Stapp, & Ervin, 1974))。

这两个量表简便易用,前者测量总体自尊,后者测量社交自尊。

幻灯片37

(一)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幻灯片38

注: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带*须反向计分,即3、5、8、9、10题中,1=4,2=3,3=2,4=1;然后把这1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最初样本来自美国纽约州随机选出的10所中学的5024名高中、初中学生,总分在10到40分之间。分值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幻灯片39

(二)得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

幻灯片40

幻灯片41

幻灯片42

带*为反向计分项目。

计分方法:a=0;b=1;c=2;d=3;e=4。总分范围0-64,分数越高,自尊越高。

幻灯片43

第四节自我效能

一、控制点理论

二、习得无助与自我决定

三、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幻灯片44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和有效的感觉。这一概念最初由

班杜拉(A. Bandura,1982)提出。根据班杜拉的思想,自我效能主要是从成功经验中获得的关于自己能力的概念。具有了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儿童和成年人,更坚毅,具有较少焦虑,更少消沉,同时他们过着更健康的生活,在学术上取得更多成功。

●除成功经验外,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自己有效和有能力的感觉。这个因素是

个人的控制感。

幻灯片45

一、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概念是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 1971, 1973)提出的。所

谓控制点,指人们关于影响自己行为和结果的力量位置的看法。心理学家一般将控制点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与外部控制(external control)。

●在现实生活中,极端的内控者或者极端的外控者都不多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两个

极端之间的连续轨迹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幻灯片46

二、习得无助与自我决定

●(一)习得无助

●习得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人或动物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的事件,感到难以

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无望的现象。这种现象第一次是由动物理论学家塞利格曼等人(M. Seligman & B.Overmier,1967)在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的。

幻灯片47

●塞利格曼(M. Seligman, 1975, 1991)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类生活情境中同样存在类

似的习得无助机制。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屡屡遭受挫折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有些事情不是自己的能力所能控制的,这样他们就产生了习得无助。沮丧、压抑的人,因为相信努力是无效的,而变得被动。丧失信心的人,意志麻痹、主动放弃,成为习得性无助者。

幻灯片48

(二)自我决定

●习得无助让人感到沮丧、放弃去改变现状,这对人们的生活和主动适应无疑是有害的。

如何克服习得无助,重新找回自信呢?自我控制感就是克服习得无助的重要途径。其中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而减少习得无助。正反

两方面研究表明,能否让人自我决定、增强控制感,不但影响人的习得无助状况,更进而影响人的心态、行为甚至健康。

幻灯片49

需要说明,强调自我决定的积极作用时需要注意,完全的自由和自我决定,可能转化为一种负担。过多的选择可能使人麻痹。

幻灯片50

三、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一)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1. 选择行为

2. 努力付出与坚持不懈

3. 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

幻灯片51

(二)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1.获得的成就

2.替代性经验

幻灯片52

作业与思考题

1. 什么是自我概念?

2.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自我概念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 试分析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机制。

5. 简述自我知觉理论主要观点。

6. 个人控制点对努力有怎样的影响?

7.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习得无助现象,并尝试分析如何解除这种习得无助。

8. 试分析自我差距和自我提高影响个人自尊的机制。

9. 分析自我效能的本质及其对自我发展的意义。

幻灯片53

建议读物

1.卢文格.自我的发展. 李维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

2.Michael Argyle.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学. 陆洛译. 台北: 巨流图书公司, 1994

3.时蓉华. 透视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学. 香港: 中华书局, 1997

4.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探索.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1

5.Bond M H, Hwang K K.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 Hong Kong: Oxford, 1986

6. Michener H A, Delamter J D. Social Psychology(3rd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 1994

7.Lord C G. Social psychology.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该定义如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人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第三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设计一切器物都要考虑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舒适、高效。 这第三句话中,关于设计的目的“安全、舒适、高效”,定义只讲应该“考虑”,而没有选用“确保”、“尽量达到”之类的词汇。定义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因为设计总有多方面约束条件,又常有多种因时、因地而异的目标;好的设计,在于针对具体对象,在多种约束条件和多重目标之间恰当地把握住平衡。人机工程学设计要求的“安全、舒适、高效”,常常是重要的,但肯定也要受到其他条件的约束、其他目标的制衡,不但不是惟一的,也未必总是优先的。例如,把我国火车硬卧车厢的三层铺改为两层铺,或者把所有硬座都改为卧铺,安全、舒适方面就可大为改善,岂不简单?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还有其他种种条件的约束。所以实际课题中的人机工程设计,目标往往并非达到最理想的“安全、舒适、高效”效果,而是在限定条件下提高“安全、舒适、高效”的程度。例如,同样是三层铺的硬卧车厢、同样是那么多乘客的硬座车厢,怎样改进空间布局、改进各种设施、器具(与服务),使原有客运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里面所说的“机”、或“机器”是广义的,泛指一切人造器物:大到飞机、轮船、火车、生产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包括室内外人工建筑、环境及其中的设施,等等。

26.儿童的自我意识

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自我意识是指有机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是对自己和自已心理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因素,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特性。自我意识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渐渐可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体验,甚至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评价最初主要表现在儿童对自己性别姓名、年龄等的认识上。其次,儿童可以逐渐观察到自己的身体特征,理解自己的动作能力,发现自己的喜好等。最后,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自己与他人,主要包括父母和伙伴的关系。自我体验是指儿童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自尊作为自我体验的核心内容,是有机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积极的体验和评价。自我控制是指有机体在目标受到阻碍时,控制或改变行为的能力。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伴随着个体大脑的成熟,通过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1岁以前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还不能够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区分开来,尚且处于物我不分的阶段。他们会把自己的手脚当成玩具去摆弄,放在自己的嘴里进行吮吸,此时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到了1岁左右,婴儿逐渐可以区分开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他们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到了一岁半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能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与外界、与他人区分开来。比如,当他们听到别人呼唤自己的姓名时,会做出明显的反应,这正是说明他们已经可以区分自己与他人了。 到了2岁左右,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开始理解“我的”与“我”的含义,开始学会使用“我的”与“我”这表明了儿童开始把自己当成主体来认识,标志着自我意识的真正形成。渐渐地儿童也开始出现了自尊心,表现为当儿童遭到戏弄、嘲笑或者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会造成儿童的愤怒与苦恼,甚至反抗行为到了幼儿期,儿童开始了对自己性别与年龄的认识,可以观察到自己身体的特征,动作能力,以及有了自己的喜好。大约从2~3岁期间,儿童开始出现自我评价。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评价能力,主要依靠成人的评价,自我评价也只是对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这个时期的自我评价还带有很强的主观情绪性,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评价才会渐渐趋于比较客观的评价。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途径 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和自己相对照来认识自己,比如当别人因做某件事情而受到批评时,就会通过别人的行为对照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经过多次对比,就会增强对自我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会受到别人的评价的影响,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会接收到很多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正是来自这些不同的他人的评价,完善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使个体能够逐渐地、全面地认识自我。个体也会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效果来认识自己。例如,当一个儿童可以从高高的滑梯上独立滑下来的时候,他从体验中体会到了自信,他就会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最新自我鉴定的概念

自我鉴定的概念范文 为期两周的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我们组给安排到了深圳国瑞通讯有限公司,公司派给我们的任务是设计其公司网站,最后通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制作出了一个功能强大、美观、系统的网站。 深圳国瑞通讯有限公司是国腾集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资于20xx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讯领域内的产品产业化。目前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研制开发移动通讯和室内无线通讯所使用的小型天线;二是研制开发微波毫米波原部件及子系统;三是开发电子封装CAD软件。 由于公司原来的网站只是使用简单的静态的html页面,而且内容很久都没有更新过了,正因为没有使用动态技术,这样更新起来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公司要求我们使用动态技术来重新制作网站,这样更新与维护就非常方便的。其主要模块包括:产品模块(产品的介绍)、应用模块(产品的应用)、技术模块(技术支持、文档库、常见问题、下载中心、成功按列、技术文章)、购买模块(联系方式、价格表、在线购买)、关于国瑞(公司信息、技术论坛、股东信息、人才招聘、留言板),还有网站的搜索和后台管理。我们有了需求之后,就开始需求分析,搜集资料,询问公司的情况。最后发现公司原来的服务器使用的是Unix系统,只支持pHp语言,但是我们组的`人对pHp语言了解很少,用得也比较少,如果要一边学一边做的话,两周的时间是做不好的,就算能够完成,但效果肯定也不好。最后我们与指导老师和公司讨论后,公司方面表示能够跟换服务器。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比较熟悉的ASp语言来制作网站了。我作为本实习小组的组长,主要是负责规定好网张的基本框架和安排好工作,还有负责关于国瑞模块和产品应用模块的设计。这两个模块的主要技术要点就在于留言板上面,其他内容都是差不多。留言板主要是提供给客户对公司的的意见反馈的一种渠道,给公司收集改进意见的一种渠道,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作用。网站综合运用了HTML、ASp、JavaScript和CSS等语言,更好的为功能的设计服务。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怕自己应付不来,毕竟这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项目,第一个把自己在学校中的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第一个项目。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还得到了老师和公司的好评。最后,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模型的分类 第一类: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实体集(Entity Set): 同类型实体的集合。每个实体集必须命名。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为实体的属性取值。 域(Domain): 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码(Key): 唯一标识实体集中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学号是学生的码 实体型(Entity Type): 表示实体信息结构,由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表示。如:实体名(属性1,属性2,…) 联系(Relationship):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各实体集)。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 物理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关系模型(数据模型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 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型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Tuple):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属性的取值范围来自某个域。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化 知识点

第三章社会化 社会化的定义: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种类:社会化不仅仅是儿童期就完成了的,它实际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可把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 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仅对几项主要的作些介绍,他们是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人类生物学与社会化 这一节主要是讲先天的生理基础和后天的教养的关系问题。 人和其它动物相比有超长的依赖期,这种依赖期为我们在社会学习文化、技能提供了机会。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共同形塑人的行为。 社会生物学认为生物因素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关键作用,社会学人类学认为后天教养在个体社会化中起决定作用。(视角) 生物因素个体的方面、繁衍的方面和基因的方面。 第二节婴幼儿的社会化

一.婴幼儿与人类的接触爱抚 二.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社会化情感的发展过程: 出生—5周满足感、惊讶、厌恶、沮丧 6-8周快乐 3-4个月生气 8-9个月悲哀、害怕 12-18个月亲切感 18个月害羞 2岁骄傲感 3-4岁内疚感 5-6岁社会性情感、无安全感、谦虚、信任、嫉妒他人青少年罗曼蒂克激情哲学沉思 第三节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简单的说就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关照的模式。人格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行为方面 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产物。人格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自我问题。小孩子最初是没有我的,不会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开来。我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小孩子眼里先有别人后有我。 自我建立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提出各异的理论。 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高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摘要]“自我意识”概念萌发于普罗泰戈拉经笛卡尔至康德手中形成一个本体论概念。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主体哲学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康德“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介绍了笛卡儿、莱布尼茨和休谟在为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找基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康德对笛卡尔的“我思”和莱布尼兹的“统觉”的批判、继承,阐述了康德“自我意识”的含义,并且分析了这一概念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功能,最后分析了这一思想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及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自我意识;统觉;我思 我们知道,形而上学在近代受到了休谟怀疑论的严重挑战,特别是他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动摇了经验科学的基础,在知识界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康德则坚信我们的确拥有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然而,他面临的难题是要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有普遍必然的知识。为了理解康德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分析,我们必须把握其《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直观所予的感性杂多如何被知性的统觉本源综合统一性统摄于“我思”的表象之下而形成客观有效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真正领会这一概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理解康德的“知性纯粹概念的先验演绎”乃至康德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 一、康德“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 黑格尔曾说:“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1作为“自我意识”的发端,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57页。

首先应当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2这句话虽包含有相对主义倾向,然而人的问题首先被凸显出来,他认为知识在于人的感觉,于是他把感觉看成知识的来源和判断事物的标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的出现,表明了古希腊哲学对象的转移,从研究本原,探索自然,转向探索社会和研究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然而“自我意识”学说的提出应当主要归功于苏格拉底。 据古人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他根据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认识你自己”,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3在这里心灵中的原则虽然只是“神谕”,还不具有近代认识论的含义,但这一立场实为康德的“自我意识”开启了先声。 西方哲学发展到中世纪,基督教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人类的“自我”之光在上帝中黯然失色了。直至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和发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时为新时期的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近代欧洲开启了一场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争。康德“自我意识”是在以上两派的争论陷入困境的条件下形成的,并且继承了笛卡尔、莱布尼茨关于“自我”的学说。 二、康德对笛卡尔、莱布尼茨的批判及其“自我意识”的含义 我们知道,尽管“自我意识”是康德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石,甚至康德自认为“统觉原理是人类知识整个范围的最高原理”,但是“我思”和“统觉”这两个如此重要的概念却并不是由康德首先提出。 首先是康德对笛卡尔“我思”的批判和继承。笛卡尔生活在新旧知识交替的时代,他为了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对现有的一切知识采取了普遍怀疑的策略。这些知识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和数学观念。笛卡尔认为,思想可以怀疑思想之外的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因为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的话怀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4页。 3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2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全文翻译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 在帕伦学校(小学与中学混合的学校),教师鼓励8年级的学生做1年级学生的辅导员。 8年级学生帮助1年级的学生学习阅读、教学以及其他一些科目。杰克、斯蒂文参加了这一活动,辅导贝利·埃姆斯差不多有一个月了。 “嗨,小个子!”杰克在某天的辅导时段看到贝利时打招呼。 “嗨,杰克!”像往常一样,贝利非常高兴见到他的大朋友。但是,有好问候之后,贝利表现出惊异的神情。“你耳朵上戴的是什么?” “你没见过耳环吗?” “我觉得只有女弦才会戴的!” 杰克笑道:“不一样的,你看得出吗?” 贝利斜倪着这只耳环,它的形状是一把小小的剑,“真可怕!” “还有呢,”杰克说,。“女孩戴两个,而男孩只戴一个。许多男孩都戴的。” “耳朵上穿个洞不痛吗?” “有点痛,但我很坚强!要是我妈妈知道了会发疯的,所以回家前,我必须把耳环摘掉,然后,在上学的路上再戴上。” “但是你妈妈不……”.≮ “好了,别啰嗦了!你好有许多数学题要做呢。我们开始吧!” 杰克和贝利的对话反映了儿童世界与青少年世界的迥然不同 1 3岁的杰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青春期少年。他自愿做贝利的辅导教师,关心贝利,并对他的学习负有责任,这些都表明杰克是一个有理想、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少年。同时,杰克又违背母亲的意愿,用穿耳洞、戴耳环等行为方式显示他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得到同伴群体的有力支持.因而,其实质还是一种依赖,只不过依赖的对象从父母和教师转向了同辈。他戴一个耳环的主要目的是迎合同辈群体所认可的方式与标准,而不是迎合成年人。然而,在做出影响未来的重要决策时,杰克仍然需要父母和成人给予建议和支持。因此,他回家时就摘掉耳环,以免与父母发生严重的冲突。 贝利则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他羡慕杰克的大胆,但是他绝不会像杰克那样去做。贝利的世界只有简单的规则。首先,男孩就是男孩,而女孩就是女孩。所以贝利对杰克轻视传统观念、戴上只有女孩子才戴的耳环感到震惊。他对杰克违背母亲的意愿也同样感到不可思议。贝利也许会表现出不良行为,但肯定很少。他确信规则就是规划,而且完全相信违反规则将套受到惩罚。

自我鉴定-自我评价的基础知识

自我评价的基础知识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 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前提是自我意识,只有当人具有自 我意识的能力,才能做出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我功能,就是说, 它对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有着特殊的意义。自我评价也具有重要的社 会功能,它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决定着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还 影响对他人的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帮助人成为社会人,有健康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要利用自我评价的正面价值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还要有效地克服自我评价的可能负面作用。 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能力、状态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性认识。也就是人们自己 成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在自我评价里,自我是主体,也是客体,分别被有的研究者成 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自我评价跟主体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意识)有着密 切的关系。在心理学中,自我评价是随着对自我概念的深入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的。有的研究者指出,“虽然有关自我概念问题的讨论从詹姆斯(w. james)就已开始,但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提法直到罗杰斯(c. rogers)的自我理论受到人 们广泛关注,自我的课题重新为人们所重视(r. c. wylie)之后才得到较多运用”。 在心理学里,关于自我评价有几点已经达成共识:首先,自我评价跟自我概念一样有 一个发展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 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高度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的实际存 在状况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次,自我评价一般被当作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内容来 加以研究。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状态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反思。所以,自我评价的基本前提是自我意识。只有当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力,才能做出自 我评价;否则自我评价就是不可能的。 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 过别人在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 发展的产物。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评价自己的行为评价自己的个性 品质。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的评价,直接 影响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着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一个人如果能够正 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自 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每个人从自身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 身精神等方面可以作出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 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作出恰当的自

自我鉴定的概念范文

自我鉴定的概念范文 深圳国瑞通讯有限公司是国腾集团和香港城市大学合资于20xx 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讯领域内的'产品产业化。目前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研制开发移动通讯和室内无线通讯所使用的小型天线;二是研制开发微波毫米波原部件及子系统;三是开发电子封装CAD软件。 由于公司原来的网站只是使用简单的静态的html页面,而且内容很久都没有更新过了,正因为没有使用动态技术,这样更新起来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公司要求我们使用动态技术来重新制作网站,这样更新与维护就非常方便的。其主要模块包括:产品模块(产品的介绍)、应用模块(产品的应用)、技术模块(技术支持、文档库、常见问题、下载中心、成功按列、技术文章)、购买模块(联系方式、价格表、在线购买)、关于国瑞(公司信息、技术论坛、股东信息、人才招聘、留言板),还有网站的搜索和后台管理。我们有了需求之后,就开始需求分析,搜集资料,询问公司的情况。最后发现公司原来的服务器使用的是Unix系统,只支持pHp语言,但是我们组的人对pHp语言了解很少,用得也比较少,如果要一边学一边做的话,两周的时间是做不好的,就算能够完成,但效果肯定也不好。最后我们与指导老师和公司讨论后,公司方面表示能够跟换服务器。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比较熟悉的ASp语言来制作网站了。我作为本实习小组的组长,主要是负责规定好网张的基本框架和安排好工作,还有负责关于国瑞模块和产品应用模块的设计。这两个模块的主要技术要点就在于留言板

上面,其他内容都是差不多。留言板主要是提供给客户对公司的的意见反馈的一种渠道,给公司收集改进意见的一种渠道,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大作用。网站综合运用了HTML、ASp、JavaScript和CSS 等语言,更好的为功能的设计服务。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怕自己应付不来,毕竟这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项目,第一个把自己在学校中的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第一个项目。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还得到了老师和公司的好评。最后,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_特征与模型

Lewis等人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情绪。初级情绪包括喜悦、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和惊奇,这些情绪出现在婴儿早期阶段。随着婴儿的发展,对自我的理解出现,次级情绪随之产生。这些次级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内疚、羞愧、自豪和嫉妒,他们的典型特征是自我参照性行为—— —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1]。这种次级情绪就是自我意识情绪。相对于初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的社会行为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除了自我报告、非言语行为编码技术、言语报告和行为编码外,神经成像技术和反应时法也是自我意识情绪新的研究方法。文章概述了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自我意识情绪的特征,并重点介绍自我意识情绪的两个重要模型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1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和特征 Lewi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次级情绪)与基本情绪(初级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基本情绪相比,自我意识情绪更加复杂,是一种以自我参照行为的出现为前提,并通过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它在我们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2,3]。Tracy和Robins认为自我意识情绪是将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特殊情绪类型,它包含内疚、羞耻、尴尬、妒忌、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在调节和激发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自我意识情绪同基本情绪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首先,自我意识情绪需要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和自我表征(self-Representations)过程的卷入。尽管基本情绪,如害怕、悲伤等也能并经常有自我评价过程的卷入,但并不是必须的。而自我意识情绪则要求必须要有这些过程的参与。自我包括活动中的自我觉察的我(I)和作为客体表征的我(me)。这两种复杂的自我过程共同作用使自我评价成为可能,自我意识情绪得以发生。当人们能觉察到他们的行为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没有遵守规则进行时,人们才会体验到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羞耻。如果事件没能激发出自我评价过程,这时可能会产生基本情绪,但不会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生。因此,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具有稳定的自我表征能力,并对这些表征进行关注(如自我觉察、自我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评价。 其次,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要迟于基本情绪。研究表明,婴儿在生命最初的九个月里,已经可以表达出大多数的基本情绪,而对自我意识比较宽泛的感觉(如尴尬的早期阶段),直到18~24个月时才会产生。更为复杂的自我意识情绪,如羞耻、内疚和自豪,大约要在三岁末时才会出现[2]。关于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晚于基本情绪,有一种解释是自我意识情绪要求具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和稳定的自我表征的形成。而自我觉察确实是在18~24个月时才会逐渐发展出来的,这也正是第一级自我意识情绪出现的时间,支持了该解释;此外,Kochanska、Gross、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特征与模型 李湘兰陈传锋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自我意识情绪是个体在具有一定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次级情绪。自我意识情绪有两个重要的模型, 一般发展模型和加工模型。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认为,初级情绪最先产生,而后自我参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才能产生第一级自 我意识情绪,包括尴尬、同情和嫉妒,对标准和规则的认知能力出现后,才能产生第二级自我意识情绪,包括自豪、羞愧和内疚。自 我意识情绪的加工模型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过程包括生存目标关联性的评估,自我关注和自我表征形成,身份目标关联性 的评估,身份目标一致性的判断,场所归因和整体性、稳定性归因的判断等过程。目前自我意识情绪模型还停留在假设阶段,需要 进一步系统化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自我;自我意识情绪;发展模型;加工模型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0,3(2):27-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课题批准号:BHA090029)资助 通讯作者:陈传锋,男,教授,博士。Email:chencfsf@https://www.doczj.com/doc/293762424.html, 27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 定义正式版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该定义如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

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 2.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 3.一般说来,(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社会自我 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 D.心理自我 4.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出生8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以后 D.2岁左右 5.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2~3岁 D.3岁以后 A.自我矛盾型 B.自我扩张型 C.自我否定型 D.自我萎缩型 8.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9.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这说明他们( )。 A.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 B.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D.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10.下列不属于自我扩张型的自我意识是( )。 A.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 B.悦纳自我过分,盲目自信、妄自尊大 C.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 D.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乏稳定性、确定性 二、填空题 1.自我意识包括个体( )和( )两个方面。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 )和( )两个特点。 3.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 )和( )。 4.由于意识转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活动为对象,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 ),二是( )。 5.大学生的自我探究包括: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6.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意味着( )、( )和( )的统一,也意味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 7.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 )、(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 )、( );思想品德方面的道德意识、( );行为方面的( )、社交意识等。

个人自我鉴定的概念

个人自我鉴定的概念 ,还是应届大学生。都是对自己某一阶段内的政治思想、工作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 1.自我鉴定的特点 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和结论性质。 2.自我鉴定的作用 (1)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指导今后工作。 (2)帮助领导、组织、评委了解自己,作好入党、入团、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材料准备工作。 (3)重要的自我鉴定将成为个人历史生活中一个阶段的小结,具有史料价值,被收入个人档案。 3.自我鉴定的写作格式 自我鉴定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自我签定的标题有两种形式: 1)性质内容加文种构成,如《学年教学》。 2)用文种自我鉴定作标题。如果是填写自我鉴定表格,不写标题。 (2)正文。正文由前言、优点、缺点、今后打算四部分构成。 1)前言。

概括全文,常用本学年个人优缺点如下:本期业务培训结束了,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利今后工作学习,特自我鉴定如下:等习惯用语引出正文主要内容。 2)优点。一般习惯按政治思想表现、业务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逐一写出自己成绩长处。 3)缺点。一般习惯从主要缺点写到次要问题或只写主要的,次要一笔带过。 4)今后打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今后的打算,表明态度,如今后我一定,争取进步等。 自我鉴定的正方行文,可用一段式,也可用多段式。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晰,用语准确。 (3)落款。 在右下方署明鉴定人姓名;并在下面注明年、月、日期。 4.范文 例子: 自我鉴定 1.思想上,在学校的生活里,我勤奋坚强,坚持诚实。对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多练,不能空想,我比以前增加了动手的能力,.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遇到许多挫折,面对着这些,我选择了勇敢去面对,而不是退缩。我在学校结交了很多朋友,交友的首要原则是诚实守信,我做到了,我希望我的诚实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2.学习上,我认为对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的知识面

推优自我鉴定

推优自我鉴定 作为一名大学生,力争优秀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而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更是我一生的理想。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想,在努力完成各 项学业任务的同时,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相思和行为,而现在我真 诚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按照一个共产党人的要求严 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半年内来,我一方面积极参加 党课学习,经常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另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及人生哲学,在思想的洗礼,知识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塑造上都取 得了一定成绩。下面就是本人的入党自我鉴定。 首先是思想的洗礼。我生长在一个党员家庭中,在祖父二辈的思想教育和人格熏陶中,我自幼就有了对中国共产党崇拜敬仰之情愫。因此,在我自小的概念中,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忠实代表”,“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递交了入 党申请书,参加了党课学习之后,我对党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而更全面更透彻更理性地看待我们的党。通过对党章的进一步学习,我对党的历史和现状也有了更客观的看待和初步的思索。通过 党课学习,我对党的政策和理论尤其是“xxxx”的指导思想有了深 刻的学习和领悟,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党的现状和未来 有了理性认识;我认识到我们的党不仅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党,更 是一个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把自己的思想政 治建设推向新境界的政党,从而增强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新世纪宏伟 蓝图的信念,也更增强了我积极申请入党,争取入党的决心。、 其次是知识的陶冶。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除了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以外,还要求在能力上入党。新世纪赋予了共产党人新 的历史使命,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提出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号召,在这个变革和发展的时代里,知识无疑将是共产党人承担历史责任,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法宝, 也更是入党积极分子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在半年来,我把更多的 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专业知识技能的汲取上,从课堂的授课到课后的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教学大纲: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人对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反映,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判断、评价、态度等等。 1、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在发展到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2、社会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3、心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 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 (三)自我意识的偏差 1、聚光灯效应 2、盲目乐观 3、虚假普遍性效应

四、自我意识的完善 (一)健康的自我意识的获得 获得健康的自我意识需要有四个支柱: 1、安全感 2、价值感 3、归属感 4、重要感 (二)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要增强自信 A、学会比较,跟优秀的人比相似点,跟不优秀的人比不同点 B、学会自我肯定 2、自尊,学会积极的自我体验 3、发展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的监控能力 A在增强自控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和目标选择 B 自立:自我依赖 C 自强:勤奋责任感自我完善

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篇一:自我评价的内容】 曾担任系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在校积极组织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大大提 高了自己的办事和处事能力。此外,还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 作等,例如:家教、服务员、派传单、问卷调查,还到工厂打过暑期工,亲身体会了各种工 作的不同运作程序和处事方法,锻炼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尽心尽 力。在工作中体会办事方式,锻炼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篇二: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内容和 方法 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知识掌握的自我评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自评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学习之后,可依据美国心理 学家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从记忆、领会、使用、分析、综合等方面来评估自己对知识的学 习情况。将知识点和目标得分率制成简易图表,就可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不 足。此外还可从以下几方向分析自己的情况:1.是否清楚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能否将 新学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3.能否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能否在实际条件

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学习动力的自我评价学习动力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之分。 自我评价表要对内在动力进行分析、判断。包括: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有无长远日标和近期目标? 2.对学好各门功课是否充满信心? 3.对所 学科目是否何浓厚的兴趣?4.学习态度是否勤奋、认真?5.是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6. 有无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和毅力?7.学习情绪是否稳定、持久?等。 (三)学习策略的自我评价 1.是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 2.能否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3.能否正 确利用各种资料? 4.能否和同学、教师合作学习? 5.是否有预习的习惯? 6.能否集中精 神听课?7.能否及时复 习当天的功课并完成作业?8.对发回的试卷是否能认真分析原因, 拟定补救措施?9.是否有 错题集?是否给自己出检测题?10.能否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学习活 动的顺利进行?11.能否 选择并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12.能否总结自己或借鉴他人好的学习 方法和经验?13.对学习 或做事常回忆、反思吗?等等。 (四)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学习能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阅读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等; 2. 加工、使用、创造信息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 能力(口头的、文字

基本概念

本篇校对说明 一.请依下述顺序排列各部份顺序 总论 CT MRI 神经系统 胸部 腹部 骨与关节 介入放射学 二.P3“肿块效应”条目移至总论节“伪影”条目之后。 三.为了不使手工修正误解,已另作出一份修正样本。附后 祁吉 09-07

基本概念是理解放射诊断学及相关内容的基础。医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因此基本概念还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的。本书中仅列出日常应用较多的120个基本概念,一些概念可以举一反三。实际操作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远不止这些,需在实践中不断扩大理解和记忆。在学科进步中,一些概念的内涵还会发生变化,因此,对概念的理解还应随科学认识的发展不断修正。 总论 【X线的物理学效应】 X线的物理学效应(physical effect of X-ray)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光电效应,热效应,干涉、衍射、反射、折射、散射效应等。 【高仟伏X线】 高仟伏X线(high kilovoltage X-ray):波长在0.12-0.05?(0.012-0.005nm)、光子能量为66~166KeV的高能X线。产生该波段X线的管电压为120-250kVp。应用高仟伏X线摄影可提供在较小密度范围内层次丰富的照片。 【软X线】 软X线 (soft X-ray):波长在0.74-0.046nm(0.74-0.46?)范围、光子能量为17-26keV的低能量X线。由软X线机产生,产生该波段X线的管电压在25-40kVp。由于软X线的穿透能力小,临床上适用于软组织摄影。 【传统放射学】 传统放射学(conventional radiology):以X线透视和摄片为基本检查方法的医学成像科学。在现代医学成像方法(CT/MRI/DSA等)出现之前,这些基本检查方法已经沿用和不断改良了近80年,其中大部份至今仍在沿用,故统称以这些基本检查方法为基础的医学成像科学为传统放射学。 【碘对比剂的特异质反应】 碘对比剂的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effect of iodine contrast meida):碘对比剂引起的体质素因性副反应。特异质反应是非剂量相关性的,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者可致死。其病因学与①细胞释放递质;②抗原-抗体反应;③急性激活系统受累;④精神因素等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