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备课教案图文稿

集体备课教案图文稿

集体备课教案图文稿
集体备课教案图文稿

集体备课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教研组长审批:周次:1

课题:

3.1 圆序

1

备课组九年级主备人岳素贞授课时间2017年 2月

教学目标1

1.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圆的表示方法;(重点) 2.掌握圆的基本元素的概念;(重点)

3.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

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圆的表示方法;(重点)

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

教学方

讲练结合教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古希腊的数学家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

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它的

完美来自于中心对称,无论处于哪个位置,都具

有同一形状,它最谐调、最匀称.观察图形,从

中找到共同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圆的有关概念

【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B.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C.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

D.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条弧,

【类型二】圆的概念的应用

如图,CD是⊙O的直径,点A为DC延长线

上一点,AE交⊙O于点B,连接OE,∠A=

20°,AB=OC,求∠DOE的度数.

解析:

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类型一】判定几何图形中的点与圆的位置关

二次备课

在Rt△ABC中,∠C=90°,AB=10,BC=8,点D、E分别为BC、AB的中点,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圆,请说明点B、D、C、E与⊙A的位置关系.

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点D、E分别为BC、AB的中点求出AD、AE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在Rt△ABC中,∠C=90°,AB=10,BC =8,∴AC=AB2-BC2=102-82=6.∵AB=10>6,∴点B在⊙A外;∵在Rt△ACD中,∠C=90°,∴AD>AC,∴点D在⊙A外;∵AC=AC,

∴点C在⊙A上;∵E为AB的中点,∴AE=1

2

AB =5<6,∴点E在⊙A内.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类型二】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圆的半径的取值范围

有一长、宽分别为4cm、3cm的矩形ABCD,以A为圆心作⊙A,若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类型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O′过坐标原点,点O′的坐标为(1,1),试判断点P(-1,1),点Q(1,0),点R(2,2)与⊙O′的位置关系.

【类型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际应用如图,城市A的正北方向50千米的B处,有一无线电信号发射塔.已知,该发射塔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有效半径为100千米,AC是一条直达C城的公路,从A城发往C城的客车车速为60千米/时.

(1)当客车从A城出发开往C城时,某人立即打开无线电收音机,客车行驶了0.5小时的时候,接收信号最强.此时,客车到发射塔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离发射塔越近,信号越强)

(2)客车从A城到C城共行驶2小时,请你判断到C城后还能接收到信号吗?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B作BM⊥AC于点M,则此时接收信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教研组长审批:周次: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研组长审批:周次: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教研组长审批:周次: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教研组长审批:周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审批:周次:分数:

Step 1. 1. Check the new words .

tiring adj.

educational adj.

peaceful adj.

fascinating adj.

thrilling adj.

take it easy

Florida

trek v.

Amazon

jungle n.

Niagara Falls

What kind of places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

Step 2. Let’s talk and learn.

Tell which place you’d like to visit and why.

A: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B: I like to … because …

Step 3. Let’s extend and improv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1.goonvacation

2. trek through the jungle

3. go trekking

4. hope to do sth.

5. some day / one day

6. go somewhere relaxing

Step 4. Let’s practice and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审批:周次:分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审批:周次:分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审批:周次:分数: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中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九年级英语教研组长审批:周次:分数:

集体备课中如何彰显个性化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中如何彰显个性化教学设计 西乡县城北小学雍小英 德国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尼采认为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精神茁壮成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在这肯定不是出自我之上的某个人的权威,而仅仅是出自我自己,我就是权威。 我们现在的集体备课实际就是在经历着三个阶段。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大一统的备课上如何体现个人创造力,彰显个性特点,在几年的摸索中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先说教学设计的修改。 一、定准教学价值取向,明细课堂条理。 根据一篇课文或者一节教学的目的,构思课堂程序。一般来说就是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自我构建的教学框架。结合集体教案进行增加、删减、调整。拿语文课为例,首先一节课的几个大环节要明确,现成的教案有些内容过于详细或者过于粗浅,你可以根据自己教学需要在修改栏内直接把自己的课堂程序写出来。 二、多方收集资源丰富教学设计内容。 根据课堂的需要可在某一环节增添相关知识,这个知识的来源可以有以下几点:

1、教学参考书上的重点提示,比如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词句的含义;相关的诗文或经典句段。 2、网络杂志上相关的拓展资料,品此分析句子的举例;课文作者等的背景资料,相关的阅读连接等。这类知识点无需要动手大段去抄写,可以剪贴附在备课本上,也可以打印后直接装订在一起。 3、各类观摩汇报课的再设计可以直接附在集体备课的内容后。这种教学设计绝对是最能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 三、勤动手,记录瞬间灵感。 每一堂课我们都有一个课前的预设和课中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内容。课后不妨抽出几分钟时间记下这种瞬间灵感。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教师个人在某一环节的匠心独具和失败之处。 2、课堂学生的精彩发言。 3、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迷惑或者知识缺漏。 4、课堂补白练笔时的精美句段。 其中学生的精彩发言级课堂随笔的精美段落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件写在备课本上。 再说课后小结以及反思的写法。 针对每一篇课文从宏观上进行反思,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成功之处。学生的领悟,提问,互动的积极性;教师教学设计等方面的亮点或创新之处。 2、教学失误之处:知识点的遗漏或者不到位;面向全体的不足,知识综合性的不理想,备课的出入等不尽如意的地方。

辛亥革命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姓名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时间10月17日 课题第9课辛亥革命 备课寄语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奠基石。辛亥革命功绩至伟,其中“振兴中华”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后来人! 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简述是简要叙述,能准确叙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是要求从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叙述中理解辛亥革命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习内容分析(分析学习内容怎样实施才可以:体现开放与探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突出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融中外文化,引导学生文化品格的养成)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讲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重点简述了民族危机的深化,资产革命政党成立,革命理论形成,革命与改良论战,武装起义。 2、“武昌首义”,讲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 3、“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讲中华民国的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清帝退位与帝制终结,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知识生成点;新旧知识的关联;预设学生的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教材已简要学习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等内容,具备一定的史实基础。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高一初始阶段可恰当地结合历史图片等形象思维引导,以课堂设问、情景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感悟历史。

学习目标(符合课标、教材内容和学情;陈述具体可测;体现过程和方 法)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和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难点把握(把握准确)重点: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 本章涉及到的主要历史思想 及方法 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从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角度反思,问题明确,认识深刻) 主题鲜明,且贯穿始终,设计这堂课我突出辛亥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与重要地位,突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精神。从而以此来感化、激励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 学校评阅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群众备课记录(一): 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 月8 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经过这样的学习及分析,对于新教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帮忙很大。 群众备课记录(二): 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备课地点:阶梯教室学科:语文 主备年级:xx 年级 时间:xx 月xx 日 备课中心问题: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思考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能够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3、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群众备课记录(三): 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 冼建南、谢健民 时间 4 月1 5 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 反思常规教学检查的状况 备课资料 1、有关学生作业、练习册完成的状况,解决问题。 2、讨论怎样教学圆锥、圆柱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群众发言记录 1、从检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小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书写较差。还需要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2、冼建南:我们课本上只讲了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但考试时有些灵活的题会考到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和圆柱的高的关系;或当他们等体积,等高时,他们的底面积的的关系,每年考到这类题时,学生还是弄不懂。 3、谢健民:最好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看,解决这类题最好用方程解。小结 1、今后加强学生的书写,也就是态度要抓好,培养好。 2、统一圆锥及圆柱的关系的教法。 群众备课记录(四):数学组第一次群众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3.3.5 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缺勤:无 群众备课资料: 1、上次群众备课分工任务完成状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状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状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群众备课其它资料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 节课的练习资料。群众备课记录(五):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校园群众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冼建南谢晓华时间2010 年3 月11 日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第一、二单元单元分析及错题 备课 资料 ①讨论第一、二单元的错题分析及解答方法。 ②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③课件制作的分工。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好处的两种量时,要事先规定哪种量为正(或为负)。 2、谢晓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如-8 和-6,8>6,所以一8v—6。

初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2)

初三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自主学习: 1、目标: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战争。 2、提纲:1.掀开____________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_。不久颁布《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_,建立_____ _________,并将法国国王__________送上断头台。巴黎人民再次起义,_____________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措施,把法国大革命_ 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标志着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革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革命高潮结束后,资产阶级期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上法国历史舞台,他发动政变于______年加冕称帝,建立_______ _____________。对内,他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_____》,对外,多次打败___________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疆域。后进攻______失利,________战败下台,法国封建王朝复辟。其战争评价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习:《强化训练》P39 4、提问:对拿破仑的评价 5、摘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战争。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①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状况,懂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矛盾的必然结果。②指导学生分析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法国革命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具有广泛性、深刻性,是一场影响巨大和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③组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集体备课 主备人:刘灵军使用人:使用时间:2015年10月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能用肉眼看见细胞吗?你们见过最大的细胞是什么? 生:回答:能,鸡蛋。 师:那么你们能用肉眼看见人体细胞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用工具去观察细胞。 推进新课 板书: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 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生 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一)集体备课:实行“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xx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xx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可以引发参与者xx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行为上向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

集体备课的好处 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二)浅谈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xx。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xx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在当今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集体备课的好处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first time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sorting out the whole tex tbook) of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1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 梳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年级:一年级数学 时间:9月2日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整册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 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完整版)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的好处 (一)集体备课:实行“集体备课个性化教学”。是促进教师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时,教师提前研究教材,独立备课,集体研讨,修改完善,课后反思。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这种教研形式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确实提高了教学研究质量。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二)浅谈集体备课的好处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在当今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1、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有一位专家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一样,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交流就是两个观点,甚至是更多更好的观点。”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收获,共同成长。 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集体备课恰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分工合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等。 3、团队协作、轻松愉快。 哪一位教师准备优质课评比,这一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会一起备课。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从整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细节处理、板书设计、标点符号、普通话音准等等分工明确每个人盯住一个方面,每个环节用多长时间,板书设计、语言过渡、提问题、回答问题评价与……这样的老师出去比赛都能获奖,老师们的相互帮助,出去讲的是一个老师,靠的却是大家的力量。 4、节省时间,减轻压力,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老师独立备课,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集体备课可以大大的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反复修改。 5、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在发言之前,他(她)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去走进教材、研读课本,最后走出教材,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从学中就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可谓好处多多。长此以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何愁我们的教师不是一支精湛的队伍呢!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思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5、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练习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求多求全。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力求事半功倍。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集体备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 动记录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周次: 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尹士霞: 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周次: 3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二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王海涛: 第三次集体活动备课纪录 活动日期:周次: 5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m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 课题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 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

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内容13 只有一个地球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难点 的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教学过程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 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以往往过分注 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

感悟到“地球的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资源是有限的, 地球的活动范8 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围很小,地球被 破坏没有其它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星球可去” 。因 此,是一篇对学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生进行环保教 育的好文章。(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 李东平:那么怎 样让学生感悟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地球急需人类 保护呢?我引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 导学生抓住重 点词,通过有感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情的朗读来体 会,激发学生对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 爱护地球之情。 从而懂得:我们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要精心地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的生态环境。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 : 有五十 多人 , 在开展学 习过程 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 举手者 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 , 其他人 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集体备课12课教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单元主题: 本学习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但要注意讲清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政权的诞生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政治前提,同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方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最主要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对新经济政策经验教训的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济政策带有苏俄的民族特色,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教案

1.天地人 课题天地人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接触过这些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看、读、说、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合作中突出识字重点。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识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用时: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 2.引问:你观察到 图中有些什么? 3.揭题,指导读课 题。 1.学生看课件欣赏图 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看到了蓝天、黄土地、 人物等。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6 1.引导学生看图 画,学习生字“天、地、 人”。 2.教师引导学生 1.学生仔细看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自学 生字。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1.图文连线。

分钟)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3.检查反馈,组织 学生汇报。 (1)指名认读生 字,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卡 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 比赛。 (3)指名领读全 部生字,比一比,谁学 得最快。 (4)开火车读生 字,检查全体同学掌握 情况。 4.教师引领学生 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 字。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 字“天、地、人”,比一比 谁读得最准确、声音最洪 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根据老师出 示的生字卡进行抢答,最 先回答正确者获胜。 (3)2~3名学生做小 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 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 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 又快又准,哪个小组就获 胜。 4.做摘苹果游戏,谁 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 果子就归谁了,最后看谁 的果子最多。 人天 地 2.摘苹果。 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共能摘 下()个大苹果。(备注: 只有认识才能摘下哟!) 三、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10分钟) 1.识字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上面 标有“天、地、人”的 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 盘,转到哪个字,就用 哪个字扩词并说一句 话) 2.组织学生游戏: 听字取卡。 1.两人一组,比一比 谁说词语、句子的速度最 快。 2.学生将自己听到的 生字卡片迅速拿出来,游 戏结束后全部拿对者获 胜。 3.组词,并写一句话。 天() 地() 人()

关于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思考·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人对教师集体备课和发展教 师个性化教学存在关系上片面认识,这些认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 备课功能,阻碍了教师个性化教学发展步伐.笔者对此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集体备课在做法上存在误区· 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重头戏”和 “亮点”.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不足,对集体备课 还缺乏足够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误入歧途. 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 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各任课教师,由任课 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 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拼盘·” 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负担,实现“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 息技术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 享”.他们将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 谓之“集体备课”.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 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 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 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场所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 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都是同一课题,听课教师 听到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导入,一样话·一样讨论,一样题·一

样过程,一样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教室,照本宣科. 二、集体备课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些领导、教师对集体备课存在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教案走进自己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过程、结果和目. 基于这样认识,年轻教师或教材不熟学科教师,更渴望得到这样一份教案,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熟悉教材、学会运用教法,但是对其他教师来说,却并非如此,相反在教学个性发挥上会形成束缚,制约教师教改积极性.因此,不能把形成一套可执行课案作为集体备课追求目标.因为 (1)课堂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知识储备和经验,而且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意外事件机智处理.集众人智慧形成课案,在各个环节设计上可能无可挑剔,但毕竟无法顾及课堂中各种意外事件.如果将课案直接照搬到教学中,其结果只能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教学丰富性和生动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2)每个人教学风格不同,甚至连说话语调也不一样.因此,同样课案,由不同教师来教,其效果也会明显不同. (3)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备心态.①教师要对教学充满心理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有激情,才能全身心投入,并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②③教师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自己教学心态.④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发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