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板蓝根颗粒清膏的溶化性检查因素

影响板蓝根颗粒清膏的溶化性检查因素

影响板蓝根颗粒清膏的溶化性检查因素
影响板蓝根颗粒清膏的溶化性检查因素

影响板蓝根颗粒清膏的溶化性检查因素

刘佳;张荣平;张晋榕;殷实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8(008)010

【摘要】目的:分析在生产中哪那些因素会影响溶化性检查.方法:通过采用降低或增加板蓝根颗粒清膏生产过程中醇沉浓度和增加水沉时间的方法,减少药液中的杂质.结果:增加板蓝根颗粒清膏生产过程中醇沉浓度和增加水沉时间可以有效的减少药液中的杂质.结论:企业通过加强规范化操作,原药材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改进,提高药物的溶化性质量.

【总页数】1页(336)

【关键词】板蓝根;颗粒剂;溶化性;质量;措施

【作者】刘佳;张荣平;张晋榕;殷实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 65010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呈贡650500;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云南呈贡 6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中药颗粒剂溶化性检查影响因素初探 [J], 汪海虹

2.复方板蓝根颗粒及板蓝根的质量研究概况 [J], 彭婷婷; 江勋; 周峰

3.HPLC法测定板蓝根和板蓝根颗粒中RS-告伊春和腺苷[J], 王钢力; 聂黎行; 迟玉明; 姚令文; 刘莹; 刘丽丽; 张晓兰; 林瑞超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项目内容的是() A.静脉滴注 B.用250ml~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C.配制后请在4小时内使用 D.每分钟约40滴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药注射剂应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在() A.用药开始5分钟内 B.用药开始10分钟内 C.用药开始30分钟内 D.用药结束30分钟内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是() A.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B.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C.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D.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停药,并积极进行抢救 我的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原则的是() A.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B.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C.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救治 D.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完整的含义是() A.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B.谨慎联合用药 C.确需要联合使用应考虑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等问题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A.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 B.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C.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差异性以及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专一性 我的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不属于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是() A.选用产品质量不合格 B.用法不当(滴速过快、选用溶媒不当、改变给药途径) C.用量不当(超剂量使用) D.用药与辨证不符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既可选用5%~10%GS作为溶媒,又可选用0.9%NS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剂是() ? A.复方丹参注射液 B.血栓通注射液 C.参麦注射液 D.灯盏细辛注射液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不属于慎重使用而需要加强监测的人群是() A.老年、儿童患者 B.再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C.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 D.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我的答案: B

药典对颗粒剂的规定

药典对颗粒剂的规定 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供口服用。 混悬颗粒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泡腾颗粒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粒剂。 泡腾颗粒中的药物影视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等。 泡腾颗粒应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后服用。 肠溶颗粒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 肠溶颗粒耐胃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 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缓释颗粒系指子啊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缓释颗粒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颗粒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控释颗粒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药物与辅料应均匀混合;凡属挥发性药物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条件,凡遇光不稳定的药物应遮光操作。 二、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 三、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芳香剂、着色剂、分散剂和防腐剂等添加剂。 四、颗粒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微生物限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包衣颗粒剂应检查残留溶剂。 五、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密封,置干燥处贮存,防止受潮。 六、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在标签上要表明每个袋(瓶)中活性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多剂量包装的颗粒剂除应有明确的分剂量方法外,在标签上要标明颗粒中活性成分的名称和重量。 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进行一下相应检查。 【粒度】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超过供试量的15%。 【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与105℃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应在80℃减压干燥,减失重量不得过2.0%。 【溶化性】除另有规定外,可溶颗粒和泡腾颗粒照下述方法检查,溶化性应符合规定。 可溶颗粒检查法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泡腾颗粒检查法取单剂量包装的泡腾颗粒3袋,分别置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应迅速产生气体而成泡腾状,5分钟内颗粒均应完全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docx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而言,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 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对药物的 作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中药亦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 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 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现在对其进行认 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 20 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 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 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 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 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 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 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 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 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 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槐花在花 蕾时芦丁含量,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

2017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20XX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项目内容的是() ? A.静脉滴注 ? B.用250ml~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 C.配制后请在4小时内使用 ? D.每分钟约40滴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中药注射剂应加强用药监护,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在() ? A.用药开始5分钟内 ? B.用药开始10分钟内 ? C.用药开始30分钟内 ? D.用药结束30分钟内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是() ? A.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 B.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 ? C.使用中药注射液时宜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 ? D.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停药,并积极进行抢救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原则的是() ? A.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 B.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 C.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救治 ? D.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完整的含义是() ? A.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 B.谨慎联合用药 ? C.确需要联合使用应考虑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等问题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不包括() ? A.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 ? B.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 C.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的差异性以及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 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专一性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不属于临床使用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是() ? A.选用产品质量不合格 ? B.用法不当(滴速过快、选用溶媒不当、改变给药途径) ? C.用量不当(超剂量使用) ? D.用药与辨证不符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既可选用5%~10%GS作为溶媒,又可选用0.9%NS做溶媒的中药注射剂是()? A.复方丹参注射液 ? B.血栓通注射液 ? C.参麦注射液 ? D.灯盏细辛注射液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不属于慎重使用而需要加强监测的人群是() ? A.老年、儿童患者

2015版药典颗粒剂

?
0104
颗粒剂
颗粒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 剂。 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 、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 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 混悬颗粒 系指难溶性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剂。 临用前加水
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剂应进行溶 出度检查。 泡腾颗粒 颗粒剂。 泡腾颗粒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有机酸一般用 枸橼酸、酒石酸等。 肠溶颗粒 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 肠溶 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
颗粒耐胃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 可防止药物 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缓释颗粒 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缓释颗粒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通则 9013) ,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颗粒 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控释颗粒应符合控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通则 9013) ,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药物与辅料应均匀混合。含药量小或含毒、剧药物的颗粒剂,应根据药 物的性质采用适宜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饮片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提取、纯化、浓缩 成规定的清膏,采用适宜的方法干燥并制成细粉,加适量辅料(不超过干膏量的 2 倍)或饮片细粉,混匀并制成颗粒;也可将清膏加适量辅料(不超过清膏量的 5 倍)或饮片细粉,混匀并制成颗粒。 二、 凡属挥发性药物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备过程应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 条件,凡遇光不稳定的药物应遮光操作。 三、除另有规定外,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密闭至规定时间或用包
?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 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2004年初,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千柏鼻炎片”,由于含有千里光,引起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机构(MHRA)的注意。MHRA称,千里光属的各类植物均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人类肝小静脉闭塞症。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动物也显现致癌性、诱导有机体突变和生殖毒性。考虑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英国各部和MHRA建议制定法令,禁止任何未经当局许可的由千里光属(植物)组成或含有千里光属(植物)的内服药品在英国销售、供应或进口。 2006年6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报,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2006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艾塞克斯的一个批发商和萨里的一家药店里检测一种名叫“复方芦荟胶囊”的药品时,发现该药物中的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英国政府随后便下令封杀数种中药,对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空前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doc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及防范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的途径需要种植、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中药注射剂;安全现状;风险防范 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我国医药产业所占比重很大。中药制剂品种不断增多,在抗病毒、心血管、跌打损伤等领域应用广泛,疗效也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但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关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刺五加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给中药注射剂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上一些媒体的误导,使得人们认为原本“安全性”较高的中成药变得“不安全”了。为使人们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笔者从人们对中药注射液安全性认知度及中药注射剂研发过程、生产过程到临床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与分析,试图找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 第一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现状 从2001年11月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就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8个中药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应注意使用方法。葛根素注射液因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要求对其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增加“偶见急性血管内溶血”,同时暂停对其注册报批。同时,有人对有关中药引起的392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注射剂就有302例,占77.04%;内服中成药有81例,占20.66%;

内服草药7例,占1.79%;外用2例,占0.51%。另有学者对我国1990年~1999年间发生的1291例次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发现注射剂有718例次,占55.62%[1]。 第二章产生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2.1药材因素:药材的分布和生产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等生态条件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药材质量差别比较大,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含量也不同,不但影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同时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 2.2质量因素:目前中药注射剂基本上采用指标成分或认为的个别有效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标准,不能完整对中药注射剂中其他成分进行质量控制。如现在执行的鱼腥草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是1998年修订后的质量标准,只能对一个成分进行控制,而鱼腥草注射液中含有多个成分,没有科学的测定,因此不能更好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2.3研发因素: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然而,由中药处方开发成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中医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症加减的特点。但这种特点很难在中药注射剂上得到体现,这主要是由于其产业化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此外,在新药研发中,通常少有完全保留原方药味的。 2.4生产因素:制造工艺不完善也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产生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之一。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调查中发现,我国目前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不到10类,大部分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由于此方法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使得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微粒过大,进而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加入各种添加剂,也会引发中药

中药制剂分析简答

一、简答题 1.中药制剂质量分析存在的困难有哪些? 答:成分的复杂性;药理作用的多方面性;现代医学观点和中医药理论之间的不一致性. 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6 3.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应记载哪些内容?P13 4.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特点是什么? 答:由于中药制剂中药味多,内容复杂,各原药材和辅料的显微特征相互影响;药材经过炮制后或制作处理后制成各种剂型,有点药材粉末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显微特征消失.因此,中药制剂做显微辨别时往往不能直接采用药材粉末鉴别的显微特征,而是要在该制剂剂量的特定条件下,对各味分析比较,选用能相互区别,互不干扰,能表明该味药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定依据. 5.中药定量分析采用薄层扫描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答:输入的操作参数必须合理,狭缝高度和宽度必须根据斑点大小设定;扫描终点一定要设在扫完被测斑点后,或下一个峰起点处;扫描方向保持一致;应防止仪器检测器响应值的改变造成的定量误差. 6.什么是重金属杂质,为什么以铅为代表?P35 7.简述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P3 8.蜂蜜的质量要求和检查项目有哪些? 答:蜂蜜要求检查相对密度,酸度,淀粉和糊精等杂质.检查相对密度是保证蜂蜜的浓度,防止掺水;检查酸度是防止蜂蜜中含有酸性杂质或放置时间长后引起酸败;检查淀粉和糊精是防止为增加蜂蜜稠度,掺入淀粉和糊精. 9.简述蜜丸样品预处理方法? 常见的除蜂蜜的方法有:如测定蜜丸中脂溶性成分,可将蜜丸切成小块,用水溶解,离心,取药渣,再加溶剂提取药渣;若分析成分为水溶性成分,需将蜜丸同适量硅藻土;当分析酚酸类成分时,应注意硅藻土的质量,如有的硅藻土含铁离子,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使用前应去除去。另外还应注意硅藻土的吸附能力,可用回收率进行检验,应符合要求。 10.为提高一般化学反应对中药制剂鉴别的可靠性,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好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分离,精制,除去干扰分析反应的物质;采用阴性和阳性对照的方式,对方法进行验证. 11.含砷矿物药有哪些?质量控制有什么要求?P179 12.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样品前处理的作用有哪些?P63 13.影响中药制剂的因素有哪些? 答: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炮制方法的影响;生产工艺的影响;中药制剂的包装,存储和保管等. 14.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前提是什么?P244 15.高效液相测定生物碱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的影响,在流动相方面做了那些改进? 答:加入硅醇基抑制剂;加入离子对试剂;加入季胺盐试剂 16.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特性是什么?P244 17.含量均匀度的判断方法?P199 18.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成分的选定原则是什么? P251 19.目前关于测定中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有哪些?P60

中药药理学——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而言,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对药物的作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中药亦如此。(1)药物因素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史上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现在对其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 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最高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最高,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薄荷在部分植株开始有花蕾时,挥发油含量大。古人采药全凭经验,《本草经集注》序录说:“凡采药时月……其根物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液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本草蒙筌》说:“实已熟,味纯;叶采新,力倍。”以臭梧桐的降血压作用为例,在五月开花前采摘的叶,对动物的降压作用强,开花后所采集的叶,降压作用减弱。再以人参为例,季节变化对园参根中皂甙和糖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故采收应在6~9月,而不应在冬季。 C. 药用部位的影响不同的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都可能不同,所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曾有人比较研究了各地所产白参、红参的不同部位的人参皂甙含量,发现有较大差异。又如麻黄生物碱的含量,以麻黄茎的髓部含量最高,麻黄节中含量较少,而根中则不含生物碱。 D.贮藏条件的影响《本草蒙筌》说:“凡药贮藏,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贮藏不当,要霉烂变质、走油、虫蛀,会直接影响药理作用和医疗质量。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堆放场所,加强仓库管理工作,注意特殊药材的保管(如贵重药材、芳香性及胶类药材等),还要定期检查,防治虫害。贮藏不当,也可使含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如樟脑、冰片、麝香)而使药效降低。有的成分会因存放时间长,而被酶所分解等。 E.炮制的影响:炮制前后,药材的成分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可因之不同。《本草蒙筌》曾从临床经验指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中药炮制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①减毒,去毒。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姜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据研究从生半夏的95%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

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 摘要 主要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I

目录 绪论 (1) 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2) 1.2 中药品种复杂 (2) 1.3 中药炮制不当 (2) 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3) 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3) 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4) 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5) 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5) 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5) 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6) 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6) 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II

绪论 2004年美国FDA宣布禁止麻黄用于减肥营养品,2006年,我国FDA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喇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液,2008 年12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4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致患儿死亡,2009年2月注射双黄连使一女患者死亡等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起来,同时使得本来就存在着广泛质疑的中药制剂再次遭受到更加空前的信任危机。中药是否安全? 1

影响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26T09:46:41.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谢鹏飞[导读] 制剂人员是中药制剂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也会对中药制剂质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谢鹏飞(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374-01 医院中药制剂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机构根据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需要,自行按处方和质量标准配制的中药成剂。医院中药制剂的效果显著独特,具有本医院鲜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药品商业市场无法供应但临床必需,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严格控制医院中药制剂的质量,在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尤为重要。笔者就影响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应对。 1 中药材质量 中药材作为中药制剂的基础母体,它的质量好坏直接成为中药制剂质量的源头。中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复杂,科属不同,环境不同,栽培及采收加工方法不同,许多市场上以伪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以伪劣中药材作为制剂原料,严重的影响了中药制剂的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材以家种家养的药材来替代野生品种,这些野生变家种或引种的药材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改变,与道地野生药材相比,有效成分含量常有差异,常常具有中药材的“形”,而不具有中药材的“神”,使药材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了中药制剂的质量。还有部分药材由于过多施用化肥来大幅度提高家种药材单位面积产量,使药材本身所含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过高,药材的形、色、气、味发生了改变,使得中药制剂的质量进一步被影响。因此,中药材采购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并应有专业人员进行检验,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中药材进入生产环节。 2 制备工艺 适宜的制备工艺对中药制剂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药制剂一般都要进行投料、干燥、粉碎、过筛、提取、浓缩、混合、灭菌等工序,每一工艺从投料到制剂的制备,生产的每个环节均会影响最终制剂的质量。①投料人员按照工艺中的处方核查所投药味及数量,少投或多投,都会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故此必须做到配料齐全、称量准确。②干燥的方法对制剂质量同样存在影响,必须要根据不同剂型及药材的性质,采用相应的干燥方法。③严格控制药材粉碎的粒度、过筛率、混合均匀度,保证药料均匀混合。④提取使用的溶剂,提取温度、时间、次数以及浓缩的时间、温度、蒸气压力应严格控制,保证中药制剂质量。⑤中药富含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将导致生产出的产品不合格,对中药制剂应严格执行灭菌处理,确保中药制剂质量。⑥制剂工艺用水的质量也影响着中药制剂质量,必须规范工艺用水。 中药制剂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进行生产并认真做好记录,制剂成品后,生产记录应该是完整的一套并按照规定保存。 3 洁净区环境卫生 在制剂时如果洁净区环境卫生存在不合格的情况,那将会直接引发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从而导致生产的制剂出现不合格的产品。 4 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也是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中药制剂应严格按《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的要求,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盛装药品的各种包装材料均应无毒、洁净,并与内容药物不发生化学反应,且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检验。同时选用的包装应能保证药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并便于医疗使用,以保证中药制剂质量不受影响。 5 药品检验工作 药品检验工作是中药制剂质量安全可靠的有力确保。从投料到包装入库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人员都需要自检,其中关键环节还需有专业的药检人员进行抽检,凡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得转入下一道工序,所以应加强药检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避免在制剂的任何环节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 6 持续提高制剂人员职业及综合素质 制剂人员是中药制剂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也会对中药制剂质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故此医院要全面持续提高制剂人员的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针对制剂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班,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使制剂人员的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标签:中药注射剂;安全因素;研发思路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中药理论及中医临床实践证明确有疗效的药物或方剂,经提取和纯化制成的一种新剂型。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肌肉或血液,发挥药效较快,便于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急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然而,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不良反应事件,使民众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甚至疗效产生了质疑?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 1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分析 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不少品种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加之中药注射剂的组成多为复方,给产品制备和质量控制带来不少困难,严重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1 患者 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1]。 1.1.1 体质由于中药中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用了中药注射液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104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变态反应史的18例,其中17例有对其他药物(青霉素、链霉素、706代血浆等)发生变态反应的病史,1例患者在口服复方丹参片时曾发生口腔溃疡,但未予重视,数月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导致过敏性休克[2]。 1.1.2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不同。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脊液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不良反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另外,老年人一般病种较多,合并用药也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增加。 1.2 生产过程 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性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 1.2.1 生产工艺难度大我国中药注射剂研制中突出的两种现象是复方制剂

影响中药疗效的四大因素

影响中药疗效的四大因素 来源:中药信息网 中药所含成分复杂,其疗效是多种成分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当前大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未被阐明或仅部分阐明的状况下,目前普遍采用的单一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不能有效地控制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对于中药这类天然药物,如何确保其生物等效性,是中药和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的关键。 有四大因素会影响中药疗效,分别是基原因素、产地因素、采收因素和炮制因素。 1、基原因素:影响中药疗效的基原因素包括错误和非正品种问题。中药的品种错误可造成药效和毒性的很大变化。如五加皮应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含黄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补肝肾、强筋骨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痛脚弱等症。如误用杠柳的根皮,虽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其主要成分为杠柳苷,具有类似毒毛旋花苷样的毒性。对高血压患者会产生不利影响。 2、产地因素:绝大部分中药是植物药和动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光照、雨量、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影响更大。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唐《新修本草》称“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同一种药材,由于产地不同,质量就有差异,因而产生了“道地药材”的概念。有人曾测定新疆产甘草的甘草次酸含量可达7.2%,而一些

混杂品种仅含0.72%,恰好相差10倍。正品掌叶大黄的泻下作用强度远高于华北大黄。武夷山闽灵芝的三萜酸和多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地方生产的灵芝。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苷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的含量也不同。 3、采收因素:采收时间对中药疗效的影响也很大。10~12月份采收的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其他时间采收的高2~3倍。人参中人参皂苷以8月后含量最高。青蒿的有效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叶盛时含量最高,开花后则含量下降。槐米系豆科植物槐树的花蕾,有效成分芦丁含量可达23%,而开放花(槐花)中仅含13%左右。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花蕾中的含量远比开放花为高。所以,金银花的采摘应在5~6月含苞待放时。款冬花主含款冬二醇等有效成分,应在12月花未出土时采挖,如过晚则不可供药用。 4、炮制因素:中药炮制后,有效成分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疗效自然也随之出现差异。药理实验证实:附子经炮制后,致心率失常作用明显降低而仍有强心作用。生半夏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而致吐,经炮制后不仅不致吐,反而因生姜等的作用可镇吐。元胡的有效成分为四氢帕马丁等生物碱,生品水煎溶出量很少。醋制后,其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水煎时溶出量大大提高,故镇痛作用也随之提高。杜仲含桃叶珊瑚苷及杜仲胶等,生品煎出很少,盐制后胶质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降压作用远比生品为强。

颗粒剂检查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目的:本标准规定了颗粒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颗粒剂的检查。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 颗粒剂 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剂可分为可溶颗粒(通称为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等。供内服用。 混悬颗粒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临用前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内服。 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泡腾颗粒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放出大量气体而呈泡腾状的颗粒剂。 泡腾颗粒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溶解。有机

酸一般用枸缘酸、酒石酸等。 泡腾颗粒应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后服用。 肠溶颗粒系指采用肠溶材料包裹颗粒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颗粒剂。 肠溶颗粒耐胃酸而在肠液中释放活性成分,可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避免对胃的刺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 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缓释颗粒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亲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控释颗粒系指在水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于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 控释颗粒应符合控释剂的有亲要求并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颗粒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有关规定。 一、药物与辅料应均匀混合;凡属挥发性药物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制备过程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条件,凡遇光不稳定的药物应遮光操作。 二、颗粒剂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 三、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芳香剂、着色剂、分散剂和防腐剂等。 四、颗粒剂的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等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包衣颗 粒应检查残留溶剂。 五、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密封,置干燥处贮存,防止受潮。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就合成药而言,其剂量、剂型与制剂等药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条件等生理因素,肝、肾功能障碍等病理因素,以及营养状况、生活环境等,对药物的作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中药亦如此。 (1)药物因素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史上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现在对其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全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A.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

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最高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最高,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薄荷在部分植株开始有花蕾时,挥发油含量大。古人采药全凭经验,《本草经集注》序录说:“凡采药时月……

对中药安全性的思考

对中药安全性的思考 【摘要】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解决中药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毒性低、安全,事实上也是如此。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但是近年来一系列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从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中药本身缺陷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1药物本身有毒性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中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它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和独特的临床疗效,许多疑难杂病离不开它;另一方面临床又很难驾驭、使用它,稍不小心就会产生不良反应。 1.2使用不当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 在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及中毒事件的综合分析后发现,使用不当是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概括其原因大体如下。 (1)误服伪品,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中药的药材非常讲究产地、品种、采集季节及药用部位。同一种药材,若产地不同,安全性会有较大差别;同一种药材,若产地相同,采收季节不同或药用部位不同,对其作用、安全性也有影响。 (2)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范围,从相关报道来看,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都与此有较大关系。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临床医生采用大剂量处方,二是患者不按规定剂量服药。 (3)药品炮制不当,药品炮制不当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上升;如果严格按照药物的炮制程序,是可以减轻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这样就可使患者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的机会减小。 (4)选用制剂不当,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问题多在制剂的粗制滥造上。我国目前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中相当一部分是1985年以前批准的,安全性、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待提高。中药制剂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 1.3部分中药质控标准低 中药老品种、由地标升部颁标准的品种中,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水平没有达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