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答:(1)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区域性城市不断成长;(4)市镇迅速发展,新兴城镇发展,城镇系统不断完善;(5)城市分布广。

3、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

答:(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4、简述曹魏邺城规划特点以及意义。

答:(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5、简述西汉长安修建过程以及建设特点。

答:1、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6、简述宋东京规划要点。

答:(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7、简述周王城制对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有何影响?

答:(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8、简述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答:(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10、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2)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3)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12、试述《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及两者的差异。

答: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雅典宪章》:(1)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

(3)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马丘比丘宪章》: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3)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两者的差异: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 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 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 何不同性质? 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周代王城制度 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 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 12、西汉“五都”有哪些? 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 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 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 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城市建设史考试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城市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 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一般人民城外廓。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 2019.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2.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 3.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率先攻人武昌城,俘虏守敌1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两湖战事胜利结束。这表明 A.国民革命在闽粤等省兴起 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 C.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D.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取得了成功,但1927年中国共产党却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体现了 A.农民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确立 D.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5.右图为1935年5月7日《新民报》刊登的“华德牌”电灯泡广告。 这一广告反映了 A.近代生活方式得到了普及 B.国货畅销取代了外国商品 C.家电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中国民众反侵略情绪高涨 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 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 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 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清华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2016年清华大学建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2015年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 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三、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认真做课后习题,考研题型基本离不开课后题的原型,将课后题做清楚明白,专业课基本就不会成为你的问题。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材料综合相对于其它只考一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前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

第二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二讲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的概念 1、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 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 律。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2、城市的法律定义 ●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城市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3、字源学释义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 (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 。 5、结论 (1)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2)城市的特征 非农性、集聚性、领域性、人工特征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3)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二、城市的起源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3,重视城市分区。4,继承 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说明各特点的原因(找不到答案)1,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主要原因(找不到答案)?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临“横街”。横街宽三百步(合今441米),是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庆典的广场。 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亦成规整的长方形。北面无墙,与宫城以横街相隔。皇城内有东西向街5条,南北向街7条,其间分布着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皇城共设7门,南面3门,东西各2门。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南面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的承天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在南北一条直线上。这条南北直线就是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和朱雀大街,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与皇城,是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平面形状为规整的长方形。在外郭城的东面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复墙。外郭城共设13个门,各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城的东、西、南三面,每面各3个城门,位置匀称。明德门是城的南面正门,共有5个门道,显得最为隆重、庄严。城的北面为4个城门,3个在宫城以西,仅1个在宫城之东。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城市产生的过程; ●《周礼.考工记》城制描述及含义; ●理解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 ●殷周时期的城市特征; ●了解殷商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郑州商城、殷墟等;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城市的居住形式;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汉长安的布局特点;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 ●秦都外围的规划思想; ●西安附近都城变迁情况(秦汉及以前);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与大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曹魏邺城及邺南城规划概况及其规划影响? ●唐长安城市布局。 ●南建康的城市建设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镇等级体系发展有何变化? ●唐代洛阳、扬州的城市格局; ●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唐代商业城市发展概况; ●三国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概况(高昌城、统万城、交河城、 龙泉府等); ●隋唐时期一般地方城市新绛布局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征。 ●理解三横四直、瓦子、“行中书省”制? ●南宋平江府城市布局的特点; ●南宋临安与前朝都城的格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后周世宗柴荣颁布的汴梁改建诏书的主要内容? ●北宋都城汴梁城市布局的特点; ●汴梁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理解宋代城市面貌发生重要变化的原因。 ●理解“蕃坊”地区、翼城。 ●泉州城兴衰的原因? ●泉州的基本格局;

●宋代和元代的城市建设特点;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特点; ●辽代的五京制以及辽上京的建设概况。 ●明代南京城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 ●明清时期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明代中都风阳的建设概况; ●明代城市建设的显著特点; ●明清代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 ●明清时期北京的发展概况及建设特点; ●南通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一般府州城市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保宁府、甘肃天水的城市布局特征; ●明清时期的淮安、保定、安阳等布局概况。 ●满城、九边重镇、关厢地区的含义; ●明清时期的大同城市基本情况; ●明清时期成都格局; ●明代防御体系镇、卫、堡的基本职能。 ●何谓票号城市?明清时期票号城市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试根据景德镇或自贡的发展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发展特点; ●示例说明明清时期一般市镇的发展概况; ●说明归绥明清时期的发展、原因及城市的基本格局; ●大理、迪化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总体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形式与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变化。 ●宋代景德镇、明代兰州和大理、宋元泉州、北宋杭州的城市性质。 ●1、中国古代居住模式发展过程。 ●2、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城市的艺术内涵。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特点。 ●4、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与防御体系。 ●马面、角楼、瓮城、翼城、战棚含义;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两大类型; ●近代大连规划建设的特点;

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085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085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一、招生信息 招生院系:建筑学院 招生专业:085300城市规划 授予学位:专业硕士;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规划硕士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或 203日语 ③356城市规划基础 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城乡规划学综合专业知识。 四、参考书目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李德华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答:(1)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区域性城市不断成长;(4)市镇迅速发展,新兴城镇发展,城镇系统不断完善;(5)城市分布广。 3、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 答:(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4、简述曹魏邺城规划特点以及意义。 答:(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5、简述西汉长安修建过程以及建设特点。 答:1、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6、简述宋东京规划要点。 答:(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7、简述周王城制对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有何影响? 答:(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8、简述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答:(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10、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2)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3)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12、试述《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及两者的差异。 答: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雅典宪章》:(1)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 (3)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马丘比丘宪章》: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3)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两者的差异: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建筑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建筑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 研究方向01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城市规划与设计 04景观建筑学 05建筑技术科学 初试科目0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4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小时) 0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 0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 0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51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或513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 ③301数学一或602(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802建筑物理 参考书目602 (建筑/城市、景观)历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向荣 《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同济大学出版社[英]杰弗瑞?杰里柯//苏珊杰?里柯译者:刘滨谊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周维权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802 建筑物理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答案

1. 论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的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 答: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 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的评判的标准有什么看法。 答:评判标准是:①城市需要一定的规模;②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大型建筑;③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商品贸易交换场所;④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城垣,壕沟等;⑤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址。其中还①是前提,②、③是实质,④、⑤基础和保障。 3.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 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 答:《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5. 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的要求。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答:《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 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答:组成:原始的居民点遗址都是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及穴居组成,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位置:原始居民点选址的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松软的高爽地带,若在山坡则均位于向阳面,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台地上,这样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布局:已发现的居民点遗址已形成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基于当时简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简单的分区。 8. 试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并阐明这一措施对当时及以后的影响。 答:“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9.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特点:①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②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③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④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⑤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10. 我国西汉时期形成了哪些经济区。 答:关中;三河;燕赵;齐鲁;梁宋;颍川、南阳;三楚;南越。 11.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答:①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②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③重视城市分区④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2.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答:①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个大城之内;②继承了秦代的京畿制度,把秦朝的“内史”改为“三辅”,同时承袭了遗留在京畿之内的公馆和方边道;③没有外廊,积极发展郊区县,并建设陵邑,通过陵邑承担外廊的功能;④继承了秦朝咸阳重视利用地形的传统;⑤城内没有陵墓区,帝陵主要分布在渭北,并且许多陵墓建在陵邑;⑥继承了咸阳按功能分区的传统,以功能分区作为城市规划结构基本的组织单位;⑦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