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多选题

CNC控制体统综合应用了()技术。正确答案:ABCD

CN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FR-A500变频器常用的外置选件可能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常用的编程元件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可以分为()结构形式。正确答案:ABCDE

PLC指令分为()。正确答案:ABCD

步进电机可以为()。正确答案:ABCDE

采用PWM技术的逆变器具具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

齿轮传动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E

当PLC用于开关量逻辑程序控制时,其执行过程可分为()。正确答案:ABCDE

电力电子器件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E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

工业上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一般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栅内部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滚珠丝杠副的有点有()。正确答案:ABCDE

恒量PLC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正确答案:ABCD

机电一体化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机电一体化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

基本单元加扩展型PLC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常用的PLC,它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交流电机具有()优点。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器常用的DO信号有()。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硬件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开环CNC属于经济性产品,一般无内置PLC,I/O信号直接连接到CNC的接口上,通常需要()基本输入信号。正确答案:ABCDE

气动控制系统有一些基本的回路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数控机床种类繁多,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无论就爱那个一个系统分解为多少子系统,都必须具备()基本要素,才能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否则只能是一正确答案:ABCD

下列哪些属于FX系列PLC计数器()。正确答案:ABCDE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4大支柱是()。正确答案:ABCD 直线滑动导轨的截面形状常用的有()。正确答案:ABCD 单选题:

∑Ⅱ操作单元分为()个区域。正确答案:B

∑Ⅱ操作单元分为()种显示模式。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3,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4,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5,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0,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

()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3,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40,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b1,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b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bF,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C1,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的DI输入信号ON电流可能为()mA。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0,代表()。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1,代表()。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2,代表()。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A,代表()。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B,代表()。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C,代表()。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0D,代表()。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12,代表()。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13,代表()。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14,代表()。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工作状态参考号为Un015,代表()。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集电极开路输出响应时间可能为()ms。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25/26,其作用是()。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27/28,其作用是()。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29/30,其作用是()。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31/32,其作用是()。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40,其作用是

()。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41,其作用是()。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42,其作用是()。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连接端端子号为CN1-43,其作用是()。正确答案:D

∑Ⅱ系列伺服电机型号为SGMPH01AAA2S,由型号可知,该电机额定电压为()。正确答案:B

∑Ⅱ系列伺服驱动器控制凡事设定参数参数号为Pn301,其对应参数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伺服驱动器型号为SGDM-01ADAR,由型号可知,该驱动器输入电压等级为()V。正确答案:B

CNC键盘简称为()。正确答案:A

CNC一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具有()种不同的含义。正确答案:C

CNC主轴控制包括()方面内容。正确答案:B

FR-700系列S形加减速分为()种方式。正确答案:D

FR-A700系列变频的的参数Pr570=0时,负载类型为()。正确答案:A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FU,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A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IPF,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D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OL,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C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RES,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D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STF,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A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STOP,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C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STR,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B

FR-A700系列变频器的连接端端子号为SU,其意义代表()。正确答案:B

FR-A700系列变频器若想反转禁止PU操作,则需要将Pr78参数设定为()。D

FS-0iC/0iD的特点有()。正确答案:D

FX1S基本单元有()种规格。正确答案:D

FX3U基本单元有()种规格。正确答案:C

FX系列PLC的输入OFF电流可能为()mA。正确答案:A

FX系列PLC继电器输出电阻负载功率可能为()W/点。正确答案:A

FX系列PLC是日本三菱公司在F系列PLC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小型PLC产品,主要由()种基本型号,D 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正确答案:D

PLC的功能有()。正确答案:D

PLC的输入电源通常有()种。正确答案:B PLC的梯形图程序可用等效继电器控制线路进行描述。等效工作电路图分为()部分组成。正确答案:C

PWM控制逆变具有()优点。正确答案:D STEPDRIVE C/C+步进驱动器由()组成。正确答案:D

安川驱动器的参数功能与现实形式分为()类。正确答案:B

按照功能区分,机械手可分为()种。正确答案:D

按照控制信号的传递方式不同,液压伺服系统可分为()种。正确答案:C

闭环CNC连接包括()。正确答案:D

变频控制线性加速可分为()种方式。正确答案:B

变频器操作模式一般分为()种。正确答案:C

不仅驱动系统包括()部分组成。正确答案:B

步进驱动器的输入来自位置控制装置的指令脉冲,输出连接到电机绕组,这样的驱动器应具有()功能。正确答案:D 磁栅由()组成。正确答案:D

磁栅由()组成。正确答案:D

从用途上说,机电一体化传感器可归纳为()。正确答案:D 从用途上说,机电一体化传感器可归纳为()。正确答案:D

当触发角a=0时,整流输出电压为最大值()U。正确答案:C

德国HEIDENHAIN公司中的LS100光栅产品中的S指的是()。正确答案:B

德国HEIDENHAIN公司中的LS100光栅产品中的S指的是()。正确答案:B

等效工作电路图中的输入部分由()部分组成。正确答案:B

根据受力情况,滚珠导轨分为()种。正确答案:B

根据输入信号的方式不同,伺服阀分为()种。正确答案:B

功率MOSFET的优点有()。正确答案:D

钩刀机械手换刀一次所需的基本动作分为()步。正确答案:C

光栅常用的输出信号有()。正确答案:D

光栅常用的输出信号有()。正确答案:D

滚珠丝杠的精度等级分为()各等级。正确答案:C

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电子控制与机械装置的结合物,在产品设计时突出体现了()个方面的思想。正确答案:B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通常包括()部分组成。正确答案:C 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包括()。正确答案:D

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的驱动器可分为()种。正确答

案:B

机械手一般由()部分组成。正确答案:D

机械装置的运动要素包括()。正确答案:D

机械装置的运动要素包括()。正确答案:D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优点有()。正确答案:D

较常用的双螺母消除间隙的方法有()种。正确答案:C 接近开关的输出线一般有()种。正确答案:C

接近开关的输出线一般有()种。正确答案:C

接近开关的特点有()。正确答案:D

接近开关的特点有()。正确答案:D

禁区保护包括()。正确答案:D

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方面。正确答案:B 利用液压缸传位实现定位的转塔刀架动作次序分为( )部。正确答案:D

内置扩展选件与附件包括()。正确答案:D

逆变电路可以采用()基本形式。正确答案:D

气动马达分类包括()。正确答案:D

驱动控制分为()类。正确答案:B

若变频器操作错误代号为CP代表()。正确答案:C

若变频器操作错误代号为Er.1代表()。正确答案:A 若变频器操作错误代号为PS代表()。正确答案:A

若变频器今报显示代号为E.CPU代表()。正确答案:A 若变频器今报显示代号为E.EP代表()。正确答案:A 若变频器今报显示代号为E.LF代表()。正确答案:A 若变频器今报显示代号为E.THT代表()。正确答案:A 弱变频器今报显示代号为E.OC1代表()。正确答案:A 数控装置包括()。正确答案:D

伺服驱动器的给定输入包括()类。正确答案:B 系统设定包括()个阶段。正确答案:B

下列哪个∑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对应报警名称不是“绝对编码器初始化、通信错误”()。正确答案:D 显像管显示器简称为()。正确答案:B

液晶显示器简称为()。正确答案:C

已知一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型号为FR-A520-S-40K-CH,此产品的辅助标记为( A)。

已知一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型号为FR-A520-S-40K-CH,此产品的输入电压等级为( A)。

已知一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型号为FR-A520-S-40K-CH,此产品的系列号为( A)。

已知一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型号为FR-A520-S-40K-CH,此产品控制电机功率为( B)。

已知一三菱FR-700系列变频器型号为FR-A520-S-40K-CH,此产品性能为( A)。

运动保护功能包括()。正确答案:D

运动控制包括()方面内容。正确答案:B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带锁旋钮。正确答案:D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

板上,()按钮用于换刀。正确答案:A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机床或CNC关闭按钮。正确答案:B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机床或CNC启动按钮。正确答案:A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进给保持。正确答案:D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冷却。正确答案:B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润滑。正确答案:C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循环启动。正确答案:C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主轴点动。正确答案:D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主轴反转。正确答案:B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主轴停止。正确答案:C

在KND100T的CNC集成操作面板与KND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钮用于主轴正转。正确答案:A

在部分CNC上,为了能够在驱动器发生故障时,停止CNC运行,可能需要使用()互锁输入信号。正确答案:D

在进行光栅信号处理时需要注意()。正确答案:D

在进行光栅信号处理时需要注意()。正确答案:D

直线滚动导轨副分()个等级。正确答案:D

指令代码中AND代表()。正确答案:B

指令代码中ANI代表()。正确答案:C

指令代码中LD代表()。正确答案:A

指令代码中OR代表()。正确答案:D

指令一般由()部分组成。正确答案:B

轴安全保护功能包括()方面。正确答案:B

主轴位置控制包括()。正确答案:D

自动换刀装置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重要执行机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D

判断

∑Ⅱ系列驱动器的内部参数不可以通操作单元显示、模拟量输出等方式进行监控。正确答案:B

50MHz以上的频段的电磁干扰一般可用“零相电抗器”消除。正确答案:B

CNC的轮廓控制能力被称为CNC的轴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CNC可通过反向奸细补偿、螺距误差补偿等功能对机械传动装置的间隙、丝杠的螺纹误差进行自动补偿。正确答案:A

CNC一词在广义上代表一种控制系统的实体。正确答案:B

CNC一词在狭义上代表一种控制技术。正确答案:B CNC坐标轴控制能力被称为CNC的插补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Cs轴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定向准停功能。

FS-0iC/0iD不具有加工禁区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内置PMC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前瞻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倾斜轴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任意位置定位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软件限位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双电机驱动功能。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同步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FX1N和FX2N系列PLC均可以进行AC100V输入/上相晶闸管输出。正确答案:B

FX1S和FX3U系列PLC均具有高速计数、定位模块。正确答案:B

FX系列PLC晶体管输出最小负载为2mA/DC5V。正确答案:B

I/O扩展单元用来增加PLC的I/O点。正确答案:B I/O扩展模块是PLC的核心。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刚性攻丝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Cs轴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定向准停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加工禁区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内置PMC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前瞻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倾斜轴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任意位置定位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双电驱动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CNC具有同步进控制功能。正确答案:B KND100M&KND100T的连接器XS54用于面板输入连接。正确答案:B

KND100M&KND100T的连接器XS56用于机床输入连接。正确答案:B

KOYO接近开关主要分为电感式和电容式。正确答案:A KOYO接近开关主要分为电感式和电容式。正确答案:A PLC控制系统有时需要用一个按钮交替控制执行元件通断,这种控制方法称为二分频控制。正确答案:A PWM调压驱动电源既可以实现高低压驱动功能还可以根据步进电机的运行频率自动改变供电电压。正确答案:A

北京KND公司生产的CNC可以直接与步进驱动器或通用型交流伺服驱动器连A

操作码可多可少,甚至没有。正确答案:B

操作数是唯一、且必不可少的。正确答案:B

磁编码器与磁栅的区别主要在体积上。正确答案:B

磁编码器与磁栅的区别主要在体积上。正确答案:B

磁栅多用于位置显示,在数控机床或其他精密加工设备上作为闭环位置反馈装置的情况相对较少。正确答案:A

磁栅多用于位置显示,在数控机床或其他精密加工设备上作为闭环位置反馈装置的情况相对较少。正确答案:A

从原理上说,常用的接近开关有高频振荡型与静电电容型两类。正确答案:A

从原理上说,常用的接近开关有高频振荡型与静电电容型两类。正确答案:A

当刀库中的道具排列较密时,常用叉刀手。正确答案:A

当负载转矩超过电机输出转矩时将直接导致“失步”。正确答案:A

得多SIKO公司生产的IH28M和IH58M磁栅编码器的最高转速均为6000r/min。正确答案:B

得多SIKO公司生产的IH28M和IH58M磁栅编码器的最高转速均为6000r/min。正确答案:B

德国HEIDENHAIN公司生产的ECN425/ERN430均属于绝对编码器。正确答案:B

德国HEIDENHAIN公司生产的ECN425/ERN430均属于绝对编码器。正确答案:B

德国HEIDENHAIN公司生产的ERM2484和ERM2485磁编码器都只有一种测量输出。B

德国HEIDENHAIN公司生产的ERM2484和ERM2485磁编码器都只有一种测量输出。答案:B 德国HEIDENHAIN公司生产的ROD430/ROD1080结构均属于φ10实心轴。正确答案:B

德国HEIDENHAIN公司生产的ROD430/ROD1080结构均属于φ10实心轴。正确答案:B

德国SIKO公司生产的MN100与MB110磁栅磁性标尺类别均为绝对刻度。正确答案:B

德国SIKO公司生产的MN100与MB110磁栅磁性标尺类别均为绝对刻度。正确答案:B

电流控制型逆变在换流瞬间将产生瞬间冲击电压。正确答案:A

电压控制型逆变的电机电流波形为近似的正弦波。正确答案:A

电压控制型逆变器不能用于回馈制动。正确答案:A

电压控制型逆变只能进行回馈制动。正确答案:B

FS-0iC/0iD不具有刚性攻丝功能。正确答案:B

功率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普通二极管相同。正确答案:A

固定I/O型PLC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用量最大。正确答案:B

光编码器是一种360°回转的位置测量元件。正确答案:A

光编码器是一种360°回转的位置测量元件。正确答案:A

光栅属于位置检测类。正确答案:A

光栅属于位置检测类。正确答案:A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滚珠在返回时与螺杆脱离接触的循环称为内循环。正确答案:A

滚珠丝杠螺母副需要安装制动装置以满足其传动要求。正确答案:A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结构与反应式步进电不同。正确答案:A 混合式步进电机在同样的定子电流下产生的转矩有大于反应式步进电机。正确答案:A

霍尔开关是基于霍尔效应的监测开关。正确答案:A

霍尔开关是基于霍尔效应的监测开关。正确答案:A

激光加工类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正确答案:B

继电器只能用用于驱动直流负载。正确答案:B

简单CNC系统内置的PLC和CNC分用两个cpu。B 通信处理、输出刷新为PLC的公共处理部分,它与用户程序执行无直接关联。B

交流逆变需要使用专门的,用弱电控制强电的半导体器件,称为电力电子器件。正确答案:A

交流伺服电机不适合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轴控制等“恒功率负载”。正确答案:A

接近开关的动作具有之后特性。正确答案:A

接近开关的动作具有之后特性。正确答案:A

禁区保护用于紧急情况的停运与运行禁止。正确答案:B

晶体管输出即可以用于驱动交流负载,又可以用于驱动直流负载。B

绝大多数变频器都采用了“交-直-交”逆变。正确答案:A 控制系统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伺服驱动系统与电气传动系统两方面。正确答案:A

控制系统的现场调试是检查优化控制系统硬件软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步正确答案:A

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正确答案:A

利用转矩提升、断电V/f输出曲线来提升输出转矩时,频率为0时的输出电压一般不能超A

联动轴的数量是恒量CNC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正确答案:A

能够控制的主轴数、Cs轴控制也归入轴控制的范畴。正确答案:A

逆变功率管不需要并联续流二极管。正确答案:A

气动方向阀与逻辑援建体积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正确答B 驱动器可以通过“增益”参数来改变输入输出特性的斜率。正确答案:A

实际光栅需要利用摩尔条纹进行检测。正确答案:A

实际光栅需要利用摩尔条纹进行检测。正确答案:A

实际控制系统大都采用了载波调制技术来生成SPWM波。正确答案:A

实际中通常拆用双电压驱动电源。正确答案:A

输出电路由输出触点与执行元件组成。正确答案:A 输出关闭信号MRS用于关闭变频器逆变功率管输出。正确答A 数据是PLC程序最基本的元素。正确答案:B

数据输入与显示装置是CNC控制系统中承担多维运动轨迹控制的核心部分。B

数控技术又称为计算机数控。正确答案:A

通过结构的改进与创新、新材料的应用等手短来提高精度与刚性、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研究A

通俗的来说,操作码告诉CPU要用什么去做。正确答案:B

通俗的来说,操作数告诉CPU要做什么。正确答案:B

通用驱动器在基本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往往还付加油“伺服锁定”、“指令脉冲禁止”等特殊控制方式。正A

网络与通信功能是PLC的基本功能。正确答案:B

为了保证功率管通断的有序进行,需要在交流伺服电机转子上安装用于位置检测的编码器或霍尔元件。A 为了对机械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数字化信息控制,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这些硬件的整体称为CNC控制系统。正确答案:B

系统的设计应不惜一切简单实用、降低成本。正确答案:B

镶条应放在导轨受力面大的一侧。正确答案:B

信号处理是检测技术的关键。正确答案:B 液压管道安装是否准确牢固可靠和整洁,将对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A

以加工中心和FMC为主要加工设备,配备物流系统、装卸机器人及其他设备,并由中央控制系统进行集中、统一控制和管理的制造系统称为刚性制造系统。正确答B

运动保护用于防止加工过程中的碰撞与干涉。正确答B 在PLC程序中,需要产生恒0与恒1的程序段,以便随时使用。正确答案:A

在不影响系统刚性的前提下,系统的等效传动惯量应尽可能小。正确答案:A

在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关断不可控器件主要用于逆变主回路。正确答案:B

在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全控型器件主要用语整流主回路。正确答案:B

在驱动器实际使用前,可先单独接通控制电源主电源,进行点动、回参考点运行试验。正确答案:A

在设备调试完成后么需要进行系统技术文件的整理与汇编工作。正确答案:A

在实际中,可以使用多个磁头串联的多间隙磁头,通过信号的叠加来增强输出信号。A

在实际中,可以使用多个磁头串联的多间隙磁头,通过信号的叠加来增强输出信号。A

在伺服系统中,通常才用负载角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总传动比。正确答案:A

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一般直接来自电网或为电网通过变压后的输出,所以其额定频率一定为50Hz。正确答案:B

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直流输入转换为交流输入。正确答案:B 只要CNC控制系统的脉冲当量足够小,拟合线就完全可以等效代替理论曲线。A

只要改变脉冲输出速度,即可改变坐标轴的运动速度。正确答案:A

只要改变坐标轴的脉冲分配方式,既可以改变拟合线的形状,从而达到改变运动轨迹的目的。正确A

执行装置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正确答案:B

直流电机、感应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则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测量装置。答案:B

指令中的操作数又称指令代码。正确答案:B

主接触器不能用于驱动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机启动停止控制,通段频率原则上不超过30MIN一次。正确答案:A

转子产生电磁力的前提是转子导条与旋转磁场之间存在切割磁力线的相对运动。A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言 (1) 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7)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8)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8)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8)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9)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9)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9)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1) 5.1 干扰源 (11)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2) 5.3 场干扰的抑制 (12)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3)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3)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3) 6.1.2信息处理技术 (13) 6.1.3机械制造技术 (13) 6.1.4传感器技术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复习题 (一)第一章复习题 1.机电一体化包括哪六大共性关键技术?(P1) 2. 机电一体化产品(P1)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P2) 4. 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 。(P2) 5. 接口的三个基本功能?(P3) 6. 接口的作用是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交换、放大和()。(P3) (二)第二章复习题 1. 机械移动系统的基本元件?(P9) 2. 建立机械移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P9)已知一个单自由度隔振系统,质量为m ,刚度为k ,粘性阻尼系数为c ,外力为()f t 。绘出系统力学模型,并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P10) 3. 求解图2所示机床进给系统的当量扭转角度θ?(P12-13) 3k 11轴I 轴轴 图2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4. 为能保证振荡在一定的范围内过渡过程较平稳、过渡过程时间较短,又具有较高的灵敏

度,一般取 ()。(P25) 5. 刚度、动刚度和静刚度的概念?(P25) 6. 谐振频率的两个表达式?(P25) 7. 间隙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26) 8. 什么是刚性间隙?(P26) 9. 什么是柔性间隙?(P27) 10. 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方式有哪两种?(P29) 11. 比较齿侧间隙的刚性消隙法和柔性消隙法的特点?(P26-P27) 12. 粘性阻尼系数的基本折算方法?(P25) 13. 增大粘性摩擦阻尼可以减小质量大、刚度低的机械系统的振幅并加速振动的()?(P25)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间隙的主要形式及常用的齿轮侧间隙消除法?(P26-P29) (三)第三章复习题 1. 传感器?(P41) 2. 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P43) 3. 什么是传感器的迟滞性?(P43) 4. 什么是重复性?(P43) 5. 常用的直线位移测量传感器有哪些?(P44) 6. 常用角位移测量传感器有哪些?(P44) 7. 什么是电容传感器?(P44) 8.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实现线性输出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为()(P45) 9. 电感式传感器?(P46) 10. 光栅?(P47) 11. 光栅的组成?(P47) 12. 已知光栅条纹密度为250条/mm,该光栅尺的栅距是多少?(P47) 13. 光栅条纹密度一般的衡量单位为()?(P47) 14. 指示光栅和标尺光栅在安装时要注意()?(P48) 15. 光栅尺的栅距是0.01mm,指示光栅和标尺光栅的倾斜角度为0.001弧度,则莫尔条纹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自机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之后有了明显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的台阶。(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的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亢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不同的反应。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的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有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3.全球信息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受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以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亢余度的双向联系。 4.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软件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势,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结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参考北京大学一篇机电一体化论文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发展“机电一体化”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我国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自造系统等先进自造技术的生产的生产线和制造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类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种认识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的机电产品。这种认识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必须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伺服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测量 2.灵敏度 3. 压电效应 4. 动态误差 5. 传感器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内旋换和外循环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 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 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 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7. 齿轮传 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 ( ) A. 产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 A. 阻尼—质量系统 B. 弹簧—质量系统弹簧—阻尼系统 D. 弹簧系统 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 A. 有关 B. 无关 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 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 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 ) A. 单片机 B. 2051 C. PLC 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检测环节等个五部分。 A 换向结构 B 转换电路 C 存储电路D检测环节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间的偏差信号。(? ) 2、电气式执行元件能将电能转化成机械力,并用机械力驱动执行机构运动。如交流电机、直流电机、 力矩电机、步进电机等。() 3、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 4、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决定了系统的最小位移,步距角越小,位移的控制精度越低。() 5、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就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功率信号,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控制装置,也称其为变流 器,它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波形和相数的变换。(? ) 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步进电动机常用的驱动电路有哪几种类型? 2. 什么是步进电机的使用特性? 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大体上应包括哪些方面?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是人们借助于专门的设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被测对象收集信息,取得数据概念的过程。 2. 指在稳态下,输出的变化量ΔY与输入的变化量ΔX的比值。即为传感器灵敏度。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1.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 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 良好的稳定性。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区误差;f、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 性能要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

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支承方式 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具有最大刚度的的支承方式是双推-双推式。 5.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按照滚珠循环方式划分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螺 母副中调整间隙和预紧的方法有垫片调整式(调整垫片来改变轴向力)、双螺母调节式(调整螺母来消除间隙或预紧)齿差调节式(左右螺母外端凸缘制成齿数差1的直齿圆柱齿轮),原理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安装方式有单推-单推式(轴向刚度较高、预紧力较大、轴承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双推-双推式(刚度最高、易造成预紧力不对称)、双推-简支式(轴向刚度不太高、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长、适用于中速、精度较高的长丝杠传动系统)、双推-自由式(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丝杠传动系统),特点分别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是结构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公称直径和基本导出的选择)。 6.直齿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方法有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 法、轴向垫片调整法。要消除齿轮副间隙是因为侧隙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传动平稳性、若出现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使系统产生低频振荡,常用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 摘要:提出目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设计上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势,借鉴软件工程学的方法和理论,在理论上提出若干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软件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未来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系统设计方向展望.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软件工程引言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加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很多机电一 体化系统的设计中,设计者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片面的理解,软件设计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因素,甚至有些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的开发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软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1 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的重要性20世纪70~80年代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蓬勃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中,智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 机电一体化建设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 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看,计算机技术始终处于 一个关键的位置,是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纽带。然而,计算机只是一个软件运行的平台,它所提供的是高效率的数据处理,而真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起作用并控制计算机做有效工作的则是凝结了人们智慧结晶的各类软件。.一些大型的并且独立的软件(比如:pro/e、AuIoa气D、ANSYS等)并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之中。虽然它们在机 电一体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但本文所讨论的是针对那些具体的工程中,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为了满足具体工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细节而需要我们独立开发和设计的软件系统。 2 当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飞速发展,软件系统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其步伐。相比程序语言的发展和软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中,则更显落后。主要表现在:2.1 编程语言不 够强大目前,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大量应用的还是汇编语言和C语言,C++ 语言应用也很广泛,所用的开发平台无外乎BC、TC、VC等。之所以说其不够强大,并 非指这些语言本身不能够胜任目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求。相反,它们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这些语言得以存在并还将继续存在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编程语言的迅速发展状况。例如JAvA和例等,各类功能更加强大的开发平 台如:JBuilder、.N1玎的出现。虽然这些语言和平台还不能很好的适用在机电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6) 第一节、全息系统化 (6) 第二节、微型机电化 (7) 第三节、光机电一体化 (8) 第四节、产品网络全球化 (8) 第五节、产品绿色化 (8) 第六节、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 (9) 第三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0) 第一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0) 第二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11) 第四章、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2) 第一节、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12) 第二节、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12) 第三节、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3) 第四节、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一体的新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被赋一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汁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就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 仍属传统机械, 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现。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个阶段。 世纪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 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单选题试题库

单选题试题库( 200 题) 1. 直流电机的换向极绕组必须与电枢绕组( ) 。 A、串联 B、并联 C、垂直 D、磁通方向相反 2. 通常所说的486、586 微机,其中486、586的含义是( ) A、主存的大小 B、芯片的规格 C、硬盘的容量 D、主频 3. 直流电动机调速所用的斩波器主要起( ) 作用。 A、调电阻 B、调电流 C、调电抗 D、调电压 4. 一般工业控制微机不苛求( ) 。 A、用户界面良好 B、精度高 C、可靠性高 D、实时性 5. ( ) 不属于微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A、智能仪表 B、自动售票 C、机床的生产控制 D、电机的启动、停止控制 6. ( )是指微机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控制。 A、启动控制 B、顺序控制 C、数值控制 D、参数控制 7. 液压传动中容易控制的是( ) 。 A、压力、方向和流量 B、泄漏、噪声 C、冲击、振动 D、温度 8. 液压传动的调压回路中起主要调压作用的液压元件是( ) 。 A、液压泵 B、换向阀 C、溢流泵 D、节流阀 9. 无刷直流电动机与一般直流电动机最大的优点区别是( ) 。 A、无滑动接触和换向火花,可靠性高以及无噪声 B、调速范围广 C、起动性能好D调速性能好 10. 微机调节机械运动位置属于微机应用中的( ) 。 A、数值计算 B、工业控制 C、事务处理 D、CAD 11. 异步电动机的极数越少,则转速越高,输出转矩( ) 。 A、增大 B、不变 C、越小 D、与转速无关 12. 计算机在电力传动的自动控制,一般分为( )。 A、生产管理级和过程控制级 B、单机控制和多机控制

C、直控级和监控级 D、管理级和监控级 13. 液压泵的吸油高度一般应大于( )mm 。 A、50 B、500 C、30 D、300 14. 微机没有( )的特点。 A、可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B、价格便宜C可靠性高D、高速度的运算 15. 电梯轿厢额定载重量为800kg, 一般情况下轿厢可乘( )人应为满载。 A、10 B、5 C、8 D、15 16. 开环自动控制系统在出现偏差时,系统将( ) 。 A、不能消除偏差 B、完全能消除偏差 C、能消除偏差的三分之一 D、能消除偏差的二分之一 17. 关于计算机的特点,( )是论述的错误。 A、运算速度高 B、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C、运算精度高D运行过程不能自动、连续,需人工干预 18. 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 ) 。 A、互不相关 B、相互制约 C、相互补充 D、相互平等 19. 电力场效应管MOSFE是理想的()控制器件。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功率 20. 计算机之所以能实现自动连续运算,是由于采用了( )。 A、布尔逻辑 B、存储程序 C、数字电路 D、集成电路 2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 A、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 B、主机、键盘及显示器 C、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D、模拟电路部分和数字电路部分 22. 微机中的中央处理器包括控制器和( ) 。 A、ROM B RAM C存储器D、运算器 23. 发电机——电动机组调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 )调速自控系统。 A、开环 B、半闭环 C、单闭环 D、全闭环 24. 电力晶体管GTF内部电流是由()形成的。 A、电子 B、空穴 C、电子和空穴 D、有电子但无空穴 25. 微机的核心是( ) 。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多选题 CNC控制体统综合应用了()技术。正确答案:ABCD CN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FR-A500变频器常用的外置选件可能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常用的编程元件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可以分为()结构形式。正确答案:ABCDE PLC指令分为()。正确答案:ABCD 步进电机可以为()。正确答案:ABCDE 采用PWM技术的逆变器具具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 齿轮传动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E 当PLC用于开关量逻辑程序控制时,其执行过程可分为()。正确答案:ABCDE 电力电子器件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E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 工业上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一般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栅内部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滚珠丝杠副的有点有()。正确答案:ABCDE 恒量PLC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正确答案:ABCD 机电一体化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机电一体化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 基本单元加扩展型PLC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常用的PLC,它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交流电机具有()优点。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器常用的DO信号有()。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硬件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开环CNC属于经济性产品,一般无内置PLC,I/O信号直接连接到CNC的接口上,通常需要()基本输入信号。正确答案:ABCDE 气动控制系统有一些基本的回路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数控机床种类繁多,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无论就爱那个一个系统分解为多少子系统,都必须具备()基本要素,才能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否则只能是一正确答案:ABCD 下列哪些属于FX系列PLC计数器()。正确答案:ABCDE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4大支柱是()。正确答案:ABCD 直线滑动导轨的截面形状常用的有()。正确答案:ABCD 单选题: ∑Ⅱ操作单元分为()个区域。正确答案:B ∑Ⅱ操作单元分为()种显示模式。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3,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4,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5,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0,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

简析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作业1、2、3、4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二、单选题 1.以下产品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是(C )。 A.游标卡尺 B.电话 C.全自动洗衣机 D.非指针式电子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