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

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

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

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设问

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

三、新课导学:

(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①AB 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

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

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

的过程)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

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

048

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这是海波熔化过程)

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非晶体

(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二)聚焦目标二:熔点和凝固点

(1)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 ℃。

(2)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

的形状。 思考并回答:

①AB 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

温度______。

②BC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CD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3)总结: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

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04861 35

(三)聚焦目标三: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冰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冰,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 ℃。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0℃,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学生讨论并回答)

0℃既是冰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冰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冰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冰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冰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四)聚焦目标四: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

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①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②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③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

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断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四、知识结构

五、巩固应用

1、固体可分成_______和________,晶体熔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熔化需要_____热,凝固需要_____热。

2、下列属于晶体的是( )

①石墨 ②石蜡 ③玻璃 ④食盐 ⑤海波 ⑥松香 ⑦铁 ⑧萘 ⑨冰

A 、①②④⑨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⑦⑨

D 、①④⑤⑦⑧⑨

3、如图所示,试管甲和烧杯乙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乙容器缓慢加热,当乙容器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试管甲中的冰(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可能熔化一部分或全部熔化

4、在标准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则此温度下的萘(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

D 、三者都有可能

5、处在熔点的晶体,正确说法是( )

A 、一定在熔化

B 、吸热才能熔化

C 、熔化时温度上升

D 、熔化时温度下降

6、将装有半杯的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 )

A 、水会凝固成冰,因此冰会变多

B 冰会熔化成水,因此水会变多

C 、冰和水都不会发生变化

D 以上都有可能

7、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硝酸锌熔化的图像,看图答题:

(1)硝酸锌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硝酸锌熔点是________。

(3)硝酸锌的熔化过程从_____ min 到____min.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而温度________。

(4)在2min 时,硝酸锌处于_____态。

(5)该实验中,硝酸锌的初始温度是________℃

(6)在6-10min 内,硝酸锌处于_____态。

(7)当温度为35℃,硝酸锌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根据表中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电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2)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3)汞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 (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课题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课型:新授课 班别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思考2分钟) 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引出课题)【预习导学】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晶体和非晶体”回答: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4、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熔点,非晶体______ 熔点。(选填“有”或“没有”) 5、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点,非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 6、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思考】: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合作探究】 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2、猜想和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8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线图像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J.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牛-乙]冰是固体,水雄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 【导学目标】: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 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 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 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 【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 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设问 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 三、新课导学: (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①AB 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 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 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 的过程)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 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 048

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这是海波熔化过程) 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2、非晶体 (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二)聚焦目标二:熔点和凝固点 (1)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 ℃。 (2)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 的形状。 思考并回答: ①AB 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 温度______。 ②BC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CD 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热,温度_____。 (3)总结: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 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04861 35

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1、下图是某种晶体的熔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2)其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 (3)第4min时,该晶体处于态。 (4)第8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5)第10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_____态。 答案:80,4,固、固液共存、液态 2、下表为小丽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4)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5)温度为1℃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6)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7)该物质熔化时需要对它加热,这是通过改变其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8)5至8分钟,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选填“不变”或“增大”) (9)下表是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从开始计时起,到第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 答案:0,晶体,固、固液共存、液、不变、增大、热传递、 3、如图13甲所示,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还进行搅拌,这样做是为了使试管中的萘受热,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②除图13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③萘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乙所示,由图可知,给萘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的萘所处的物态是态。 答案:均匀、慢、秒表、固液共存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沪粤版初二上)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沪粤版 初二上)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明白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明白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讲明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刻〞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看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讲明 本节要紧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画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那个探究实验不管是装置、操作,依旧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刻〞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截了当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画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刻〞图像。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纳卡通画的形式生动爽朗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判,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画出石蜡的〝温度—时刻〞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不,引出熔点和凝固点。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扫瞄〞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通过〝信息扫瞄〞介绍液晶,〝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 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要紧环节,让学生经历差不多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这既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又是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的基础。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 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6、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7、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 三、教学流程 ●自学反馈与评估 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 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3、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 4、固体分为和,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非晶体 熔化温度,像一样。常见的非晶体有。 5、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晶体的 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熔化过程中要,凝固过程中要。 ●引入 冰变成水,水结成冰。 由学生列举生活与上述相同的物态变化。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提出问题:冰和石蜡在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上升?不变? 2、观察实验:冰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

3、收集数据,作出温度变化图象。 4、结论: ①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②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与非晶体 1、固体的分类: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冰、食盐、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冰熔化吸热、水凝固放热的应用例子与练习。 四、小结 1、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吸热); 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如:冰、食盐、金属)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上升。(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 2、《创新》1—6题 3预习《4.4升华与凝华》 关键词:升华、凝华、吸热、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3.2《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或凝固现象的是( ) A.冬天,湖面结冰 B.夏天吃冰棒解热 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 D.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2、下列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晶莹的露 B. 坚硬的冰 C. 缥缈的雾 D. 雪白的霜 3、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 A.熔化吸热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D.凝固放热 4、(2020·吉林)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冰的形成属于()A.汽化B.液化C.凝固D.凝华 5、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 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 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C.早晨地上的霜变成水 D.冰雕化了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 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7、某同学游玩时捡到一物体,对该物体加热,测得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体是非晶体 B.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的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C. 第10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不吸收热量 D. 该物体的熔点为80℃ 8、(2020·湘潭)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 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9、在工厂里用铜块浇铸铜件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0、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11、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1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粤版物理教案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的能力。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三、器材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 1.观察蜡烛的状态( ),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 ),流下来。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冰的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分组)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装适量的碎海波小烧杯放到大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 课本图那样用水给海波加热的方法叫“水浴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课本要求,将相关数据记在下 面的表格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大致形状如图所示,分为AB、BC和 CD三段。对图像进行分析思考: (1)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分析和论证: 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1)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三)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 1、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图4-3-1 一熔化和凝固 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海波晶粒、搅拌棒、试管、温度计、水、停表。 实验步骤: (1)按图4-3-2安装实验仪器。 图4-3-2 (2)把装有海波______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 (3)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断搅动________。 (4)从35 ℃开始,每隔1分钟读一次温度,直到海波晶粒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 min。 (5)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画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表格图像略)

(6)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为液体后,让它慢慢冷却,每隔1 min记下海波的温度。 实验结论:海波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48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________;海波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 评估交流:(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物质受热均匀,使其温度缓慢上升,便于记录温度值。(2)当晶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时,才可以用水浴法加热。(3)温度计的玻璃泡需浸没在海波晶粒的中。 2.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石蜡碎屑、搅拌棒、试管、温度计、水、停表。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同图4-3-2)。 (2)把装有石蜡________的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里。 (3)用酒精灯加热,并用搅棒不断搅动________。 (4)从40 ℃开始,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 (5)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并画出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6)把实验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仔细观察可见,试管中的石蜡会慢慢地从液态变成固态。 实验结论:石蜡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 三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第二课时

《熔化和凝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凝固和熔化曲线物理意义; 2、结合熔化曲线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 3、根据熔化曲线,分析出凝固过程并得出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由熔化和凝固曲线总结出规律;难点:解释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物理意义。【温故知新】 1、说出熔化的含义,举例。 2、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冰的熔点是。 ------------------------------------------------------- 预习案--------------------------------------------------- 提示:认真阅读课本99~10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由上节试验得到冰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右图所 示:①AB段表示热量,温度,处于态; ②BC段表示热量,温度,处于态; ③CD段表示热量,温度,处于态。 【比较:】石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看出: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热 量,温度不断。 (我们知道冰是体,石蜡是体) 问题1:冰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熔化中温度,熔化后温度。问题2:根据以上实验冰和石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问题3:晶体熔点,非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问题4:晶体熔化的条件(两个)非晶体熔化的条件 2、凝固的含义:。 右图是水的凝固曲线: ①AB段表示热量,温度,处于态; ②BC段表示热量,温度,处于态; ③CD段表示热量,温度,处于态。

问题1:液体凝固是一个过程,叫做凝固点。 问题2:晶体凝固的条件(两个)问题3:比较熔化和凝固曲线可以知道,凝固是熔化的过程。 类比非晶体熔化曲线在右图中画出非晶体的凝固曲线。 比较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晶体凝 固点,非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 3、比较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课堂练习】 1、寒冷的冬天,我们从室外拿到房间的冰块会很快熔化吗?为什么? 2、在北方有句古语“霜前冻,雪后寒。”意思是说:在降霜以前比较冻,而降霜以后就不怎么冷了。下雪时,是雪后比下雪前寒冷。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3、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于是她做实验得到下表数据记录: 归纳分析: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含盐量5% 10% 15% 凝固点/℃-1 -3 -6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练习题及答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沪科粤教版§4.3内容] 一、单选题: 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 正确()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 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 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 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 3、在玻璃、松香、萘、蜂蜡中, 有一定熔点的物质是_________, 它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_____________. A.玻璃 B.萘 C.不变 D.改变 4、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冰的熔点为_______. A. 0℃ B. 0℃以下 C. 0℃以上 5、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A.蜡 B.冰 C.玻璃 D.松香 6、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时()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7、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A.物体吸热时,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放热时,它的温度可能降低 C.一块糖溶在水中是属于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属于汽化现象 8、水杯中的水面上浮着一块冰, 冰熔化后, 杯中的水面: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9、保温瓶中放有1500克0℃的水,将一小块-1℃的冰放入其中,盖好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小块冰将化成0℃的水 B.有少量的水会结成冰 C.冰水质量没有变化 D.冰水的温度没有变化 10、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某房间里,冰不再熔化,这说明() A.房间里的温度一定为0℃ B.外界没有传热给冰 C.冰没有传热给外界 D.房间温度在0℃以上 二、填空题: 11、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 12、铁矿石在炼铁炉里变成铁水,这是________现象. 13、用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是因为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 掌握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理由是什么?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熔化和凝固 [阅读课本]P95“物理学中……的特点” [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 [提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探究点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阅读课本]P96~98“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提出问题:海波在熔化时,需要什么温度条件? 2.实验目的:探究海波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设计实验:(1)怎么知道物质熔化了?(2)怎么知道温度变化了? [提示](1)什么时候出现液态就说明此时物质开始熔化了。 (2)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变化。

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征

“探究海波熔化与凝固过程特征”的实验创新 金华市第十五中学倪芳娟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不仅是这本科学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建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知识。其中第5节“熔化与凝固”要学习固体的晶体与非晶体之分,晶体与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等等。课本中晶体以海波为例,非晶体以松香为例,分别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熔化与凝固的特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引入科学知识。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探究松香的熔化与凝固特征的实验容易成功,而探究海波的实验,用一般的实验室仪器来做,不容易成功,即使稍微实验现象好一点,但从直观性,可见性,可重复性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可信度不高,不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眼球,也就不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 要解决这个实验难题,要让实验取得不同凡响,耳目一新的现象和效果,就要借助高科技仪器和设备。让高科技在我们的新课改教育教学实践中大放异彩。 常规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烧杯,试管、温度计、水、铁圈、铁夹、石棉网、火柴等。 特殊实验仪器:温度传感器、数字采集器、计算机(带TriE iLab V8.0软件) 实验装置:如图1

说明:TriE iLab V8.0软件设有数据导入向导,可以将TriE Smart等具备存储功能的数据采集器上存储的数据导入并分析计算。温度传感器具有检测速度快,自动将温度信息与数字信息进行转换,通过软件处理即刻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温度数值,温度变化曲线,极具直观性,可见性。整个过程可以回放,具有可重复性,可探究性。实验信息可以保存。 海波熔化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 海波熔化过程温度变化数据(部分):如图3 海波凝固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如图4 海波凝固过程温度变化数据(部分):如图5 如图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第四章 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固点。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新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八年级班姓名月日- 日编号 0307 八年级班姓名日期11月日—日编号0403 课题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3.知道熔点和凝固点; 4.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1.回顾上节内容,汽化和液化是态和态之间的物态变化,那么熔化和凝固是态和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凝固是熔化的。 2.水浴法: 从图4-27中会发现酒精灯不是直接对试管加热,图中所示的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水浴法加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1○2 3.填写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初春,冰雪消融:○2露水的形成:○3放在外面的湿衣服变干:○4冬天,河面结冰: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5.通过查教材P101晶体的熔点表完成下列题目,并总结归纳出你发现的规律。 ○1水在-5℃时是态。○2汞在-30℃时是态。○3酒精在-100℃时是态。 ○4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最低气温最低可达-52.3℃,应该选用汞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答: 。总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点和沸点之间为态,物质温度低于凝固点为态,物质温度高于沸点为态。 6.大家好,我叫小冰,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0℃,请你们告诉我,我是该熔化还是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的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7.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8.图4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四、培辅课:(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五、反思课: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实验练习 新人教版

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和凝固实验 一、选择题 1.小明的玩具灯笼里的灯泡不亮了,爸爸检查后发现是电路板的线断了,于是爸爸用电烙铁把断开的电路重新焊接好,则焊锡发生的变化是( ) A.熔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下列现象不属于熔化的是( ) A.食盐放入水中变成盐水 B.冰变成水 C.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 3.如图1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安装顺序合理的是( ) ①烧杯和水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 ④铁杆B和试管 ⑤铁杆C和石棉网 A.③④①⑤② B.⑤①④③② C.②⑤①④③ D.⑤②①④③

图1 4.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石蜡和海波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 ℃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 ℃时,海波处于固态 二、填空题 5.冰糖葫芦是许多小朋友的最爱,它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将白糖________后,在山楂上蘸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热量变成固态,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图2 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7.如图3所示,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3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__________,而且使海波的温度上升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要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分析图乙中的图线AEFG,在4~5 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 (3)分析图乙中的两条图线,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两条图线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________不同。 1.B2.A 3.C 4.C

最新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课时练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 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教师: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 1.观察蜡烛的状态(),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流下来。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再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 特点(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 4.2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课 型: 新授课 班别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思考2分钟) 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引出课题) 【预习导学】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P.98“晶体和非晶体”回答: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4、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 熔点,非晶体 ______熔点。(选填 “有 ”或“ 没有”) 5、 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 凝固点,非晶体 凝固点。(选填“ 有” 或“ 没有”) 6、熔化需要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凝固需要 。 【思考】:如何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合作探究】 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2、猜想和假设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参照课本图4—28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C以 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 C,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 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引出课题) 【自主预习案】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种状态在 一定条件下是________ 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 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 。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2、熔化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 【课堂探究案】 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