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第八章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第八章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第八章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1.关于应用防火墙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易于建立和维护 B 造价较高

C 比包过滤防火墙更安全

D 缺少透明性

2.下面不属于可控制的技术是 A.口令 B.授权核查 C.文件加密 D.登陆控制

3.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的途径是 A.从键盘输入系统数据 B.运行外来程序 C.软盘表面

不清洁 D.机房电源不稳定

4.下面属于被动攻击的方式是 A.假冒和拒绝服务 B.窃听和假冒 C.窃听和破译 D.流量

分析和修改信息

5.关于子网屏蔽防火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代价的一般B容易配置C

网络访问速度较快 D 是最安全的一种防火前体系结构

6.计算机安全属性不包括A可用性和可审性B可判断性C完整性D保密性

7.判断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为病毒的最主要依据就是看它是否具有A传染性B破坏性

C欺骗性D隐蔽性和潜伏性

8.影响信息处理环节不安全的因素不包括A网页上存在着许多恶意的热链接 B 输出

设备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或被窃取 C 病毒攻击 D 操作系统有漏同

9.目前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网之间,检查网络传送的数据是否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设

备是 A 路由器B 防火墙 C 变换器 D 网关

10.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控的完整性的攻击是 A 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

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 数据在传输中被篡改 D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11.下列操作中,不能完全清除文件型计算机病毒的是 A 删除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文件

B 将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文件更名

C 格式化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磁盘

D 用杀毒软件

进行清除

12.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实现数据的 A 保密性和完整性 B 可靠性和保密性 C 可用性

和保密性 D 可用性和完整性

13.关于天网防火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适合于宽带上网的个人用户B 能帮助用

户抵挡网络入侵和攻击 C 提供访问控制和信息过滤功能 D 用户可根据自己设定的安全规则保护网络

14.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可用性是指A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B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C 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删除、

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 D 确保信息不被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15.一下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B 计算机病毒

能够扩散 C 计算机病毒时由计算机系统运行混乱造成的 D 可以预防和消除

16.在加密技术中,把加密过的消息称为A明文 B 密文 C 加密 D 解密

17.计算机安全的属性不包括A可用性B可靠性C可审查性D鲁棒性

18.目前预防计算机病毒体系还不能做到的是A自动完成查杀已知病毒B自动跟踪未

知病毒 C 自动查杀未知病毒 D 自动升级并发布升级包

19.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A保密性、完整性B可用性、可控性C不可否认性D正确性

20.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完整性是指A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B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C 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

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特性 D 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21.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的身体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 会感染致病 C 毫

无影响D会有不适

22.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的攻击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过信

息的递交行为 C 给别人的数据插入无用的信息 D 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听

23.目前实现起来代价最大的防火墙是A由路由器实现的包过滤防火墙 B 由代理服务

器实现的应用型防火墙 C 主机屏蔽防火墙 D 子网屏蔽防火墙

24.B1、B2、B3属于计算机安全级别的A强制保护级 B 自主保护级C 验证保护级D

最低保护级

25.下面最不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现象是A计算机运用的速度明显减慢 B 打开原来已排版

好的文件,显示的却是面目全非 C 鼠标无法使用 D 原来存储的是*.doc文件,打开时变成了*.dot文件

26.认证的目的不包括A发送者是真的 B 接受者是真的 C 消息内容是真的 D 消息内

容是完整的

27.让只有合法用户在自己允许的权限内使用信息,它属于A防病毒技术B保证信息完

整性的技术C保证信息可靠性的技术D访问控制技术

28.以下关于防火墙的说法,正确的是A防火墙只能检查外部网络访问内网的合法性

B 只要安装了防火墙,则系统就不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C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查杀病毒

D 防火墙不能防止内部人员对其内网的非法访问

29.计算机安全不包括A实体安全B 系统安全 C 环境安全D 信息安全

30.计算机安全的属性不包括A保密性 B 实时性 C 不可抵赖性和可用性D完整性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A寄生性 B 破坏性C 传染性 D 多发性

32.基本型防火墙包括:A天网防火墙和微软防火墙 B 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C 包过

滤防火墙和应用型防火墙 D 主机屏蔽防火墙和子网屏蔽防火墙

33.下面计算机安全不包括A要防止计算机房发生火灾 B 要防止计算机信息在传输过程

中被泄密 C 要防止计算机运行过程中散发出的有害气体 D 要防止病毒攻击造成系统瘫痪

34.杀毒软件可以进行检查并杀毒的设备是A软盘、硬盘 B 软盘、硬盘和光盘 C U

盘和光盘 D CPU

35.用某种方法伪装消息以隐藏它的内容的过程称为A数据格式化 B 数据加工 C 数

据加密 D 数据解密

36.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外部的攻击所采用的常用技术称为A网络的容错技术B网络的

防火墙技术 C 病毒的防治技术D网络信息加密技术

37.良型病毒是指A很容易清除的病毒 B 没有传染性病毒C破坏性不大的病毒D那些

只为表现自己,并不破坏系统和数据的病毒

38.允许用户户在输入正确的保密信息时才能进入系统,采用的方法是A口令 B 命令

C序列号 D 公文

39.关于主机屏蔽防火墙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两道防线 B 有三道防线 C 安

全性好 D 对路由器的路由表设置要求较高

40.计算机安全不包括A实体安全 B 系统安全 C 操作安全D 信息安全

41.计算机一旦染上病毒,就会A立即破坏计算机系统 B 立即设法传播给其它计算机

C 等待时机,等激发条件具备时才执行

D 只要不读写磁盘就不会发作

42.下面加密技术并不支持A数字签名技术 B 身份认证技术 C 防病毒技术 D 秘密分

存技术

43.目前在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检查网络传送的数据是否会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主

要设备是 A.路由器 B.防火墙 C.交换机 D.网关

44.下边所述不属于根据实现技术而划分的访问控制是 A.自动访问控制 B.自主访问控

制 C.强制访问控制 D.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45.目前最安全的防火墙是A由路由器实现的包过滤防火墙 B 由代理服务器实现的

应用型防火墙 C 主机屏蔽防火墙 D 子网屏蔽防火墙

46.甲明明发了邮件给乙,但矢口否认,这破坏了信息安全中的A保密性 B 不可抵赖

性 C 可用性 D 可靠性

47.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A并发性B 周期性 C 衍生性D 免疫性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案例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案例 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早在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八个部门就联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第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必要的道德规范”。可见,信息伦理和道德规范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今年,笔者执教初中一年级,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一课。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信息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学会病毒防护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熊猫烧香”病毒的危害和防治,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防护。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意识;确立正确的网络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网络环境下应具备的信息道德。 难点: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其行为。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用真实的案例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案例是一段17分钟的视频,选自CCTV-1《法制在线》栏目中的《“熊猫烧香”案件始末》。视频真实、直观,有启发性、冲击力和教育意义。经过教师精心的加工,视频内容紧扣教学活动环节。 五、教学过程 ^ 整个项目活动共需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1.引入课题 师:在上节课学习“信息交流”时,同学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出示因特网模拟图),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人们享受因特网带来的快乐和便捷时,却有人在偷偷地破坏它。

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全)

1 连云港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总题库及答案 1282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A 正确 B 错误 128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1284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A 正确 B 错误 1285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摄氏度。 A 正确 B 错误 1286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A 正确 B 错误 1287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A 正确 B 错误 1288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A 正确 B 错误 1289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A 正确 B 错误 1290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A 正确 B 错误 1291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A 正确 B 错误 1292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地线做电气连通。 A 正确 B 错误 1293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A 正确 B 错误

2 1294 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A 正确 B 错误 1295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A 正确 B 错误 1296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A 正确 B 错误 1297 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A 正确 B 错误 1298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A 正确 B 错误 1299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____。 A 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 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C 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 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 1300 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____。 A 可以随意弯折 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C 尽量直线、平整 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1301 对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EMC)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 B 不是强制的 C 各个国家不相同 D 以上均错误 1302 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____。 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 B 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C 在重要场所的进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 D 以上均 正确 1303 场地安全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 A 场地选址 B 场地防火 C 场地防水防潮 D 场地温度控制 E 场地电源供应 1304 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部署应注意____。 A 避开可能招致电磁干扰的区域或设备 B 具有不间断的专用消防电源 C 留备用电源 D 具有自动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复习题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一、填空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2、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3、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的同时,我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不断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4、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互联网诚信缺失、互联网市场行为亟待规范、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 5、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不仅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广泛、快捷而且也导致有害信息的泛滥。 6、我国互联网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7、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硬件因素有外部不可抗力和信息运行的基础设施。 8、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看,信息安全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分别是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垃圾邮件的泛滥、黑客行为、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9、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际性的互联网管理组织也应道而生,如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协会以便于加强国际间互联网及解决纠纷。 10、网络道德修养网络主体在一定道德思想指导下,在道德层面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活动。 11、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可控性。 12、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是多媒体法。 13、少干预,重自律是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一个共同思路。 14、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三大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发布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15、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16、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从确保在法律上的一致性和建立专门打击跨

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复习资料(1)

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15题) 1.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 18~28 摄氏度。√ 5.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9.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0.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1.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2.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13.灾难恢复和容灾具有不同的含义。× 14.数据备份按数据类型划分可以分成系统数据备份和用户数据备份。√ 15.对目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广的介质。√ 1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 1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

18.容灾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 1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容灾了。× 20.SAN 针对海量、面向数据块的数据传输,而 NAS 则提供文件级的数据访问功能。√ 21.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RAID), 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进行有机组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 22.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 DOS 、 OS/2 、UNIX 、 XENIX 、 LinukWindows 、 Netware 、Oracle 等。× 23.操作系统在概念上一般分为两部分 : 内核 (Kernel) 以及壳 (SheIl), 有些操作系统的内核与壳完全分开 ( 如 MicrosoftWindows 、 UNIX 、 Linux 等 ); 另一些的内核与壳关系紧密 ( 如 UNIX 、 Linux 等λ内核及壳只是操作层次上不同而已。× 24.Windows 系统中,系统中的用户帐号可以由任意系统用户建立。用户帐号中包含着用户的名称与密码、用户所属的组、用户的权利和用户的权限等相关数据。×25.Windows 系统的用户帐号有两种基本类型 : 全局帐号 (Global Accounts) 和本地帐号(heal Accounts) √ 26.本地用户组中的 Users ( 用户 ) 组成员可以创建用户帐号和本地组,也可以运行应用程序,但是不能安装应用程序,也可以关闭和锁定操作系统。× 27.本地用户组中的 Guests-( 来宾用户 ) 组成员可以登录和运行应用程序,也可以关闭操作系统,但是其功能比 Users 有更多的限制。√ 28.域帐号的名称在域中必须是唯一的,而且也不能和本地帐号名称相同,否则会引起混乱。×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内容

《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2015年,经国标委批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制订《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国标计划号:2015bzzd-WG5-001。该项目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负责主编。 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发改办高技[2013]1965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展实施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安全专用产品扶持工作。面向现场设备环境的边界安全专用网关产品为重点扶持的工控信息安全产品之一,其中包含了隔离类设备,表明了工控隔离产品在工控领域信息安全产品中的地位,其标准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本标准项目建设工作也是为了推荐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1.2协作单位

在接到《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的任务后,检测中心立即与产品生产厂商、工业控制厂商进行沟通,并得到了多家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最终确定由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珠海市鸿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力控华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标准编制协作单位。 1.3编制的背景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水利、石化、交通运输、制药以及大型制造行业,工控系统已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工控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控制指令被攻击者窃取篡改破坏,将对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风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导致生产控制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其接入的范围不仅扩展到了企业网甚至互联网,从而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同时,随着工控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控系统扩散,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将工控系统与管理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已经破在眉捷,必须尽快建立安全标准以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的战略需要。 1.4编制的目的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坚持以国内外产品发展的动向为研究基础,对工控隔离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提出规范化的要求,并结合工业控制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内容。第二章前三节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既有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面对海量的网上信息,该如何取舍呢?这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在整本教材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传播病毒,窃取数据等,网络信息的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使用网络。在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的同时,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2、课时安排:1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不知不觉的遭受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很难分辨网上信息的真伪,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有的甚至迷恋网络游戏,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过程与方法。 三、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自主和小组合作性学习展开,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手段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1 课时)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病毒和垃圾一直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职业学校的高一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3、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 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信息安全防护办法。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两个常见计算机病毒演示程序:QQ木马病毒、“落雪”病毒; 2、收集教材案例; 3、制作《计算机安全知识调查表》(见附件),课后将其发放给学生,回收后统计结果。 七、教学过程: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开展,还将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我校将认真的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防范措施,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一、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1、主控室设置经公安部认证的防火墙,做好安全策略,拒绝外来的恶意攻击,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2、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件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对网络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3、做好日志的记录。内容包括IP地址,对应的IP地址情况等。 4、关闭网络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并及时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定期查杀病毒。 5、服务器平时处于锁定状态,并保管好登录密码;后台管理界面设置超级用户名及密码,并绑定IP,以防他人登入。 6、学校机房按照机房标准建设,内有必备的防静电地板、,定期进行电力、防火、防潮、检查。 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信息监控制度: (1)、网络信息必须标明来源;(即有关转载信息都必须

标明转载的地址) (2)、相关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网络系统安全,实施有效监控,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3)、不得利用国际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一系列以下信息,如有违反规定有关部门将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E、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F、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G、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H、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组织结构: 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员,并由其上级进行监督、对学校网络系统管理实行责任制,对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领导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管理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抓管理工作,实行谁管理谁负责。

第八章 信息安全与网络道德

1.关于应用防火墙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易于建立和维护 B 造价较高 C 比包过滤防火墙更安全 D 缺少透明性 2.下面不属于可控制的技术是 A.口令 B.授权核查 C.文件加密 D.登陆控制 3.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的途径是 A.从键盘输入系统数据 B.运行外来程序 C.软盘表面 不清洁 D.机房电源不稳定 4.下面属于被动攻击的方式是 A.假冒和拒绝服务 B.窃听和假冒 C.窃听和破译 D.流量 分析和修改信息 5.关于子网屏蔽防火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代价的一般B容易配置C 网络访问速度较快 D 是最安全的一种防火前体系结构 6.计算机安全属性不包括A可用性和可审性B可判断性C完整性D保密性 7.判断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为病毒的最主要依据就是看它是否具有A传染性B破坏性 C欺骗性D隐蔽性和潜伏性 8.影响信息处理环节不安全的因素不包括A网页上存在着许多恶意的热链接 B 输出 设备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或被窃取 C 病毒攻击 D 操作系统有漏同 9.目前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网之间,检查网络传送的数据是否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设 备是 A 路由器B 防火墙 C 变换器 D 网关 10.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控的完整性的攻击是 A 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 过信息的递交行为 C 数据在传输中被篡改 D 数据在传输中途被窃听 11.下列操作中,不能完全清除文件型计算机病毒的是 A 删除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文件 B 将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文件更名 C 格式化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磁盘 D 用杀毒软件 进行清除 12.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实现数据的 A 保密性和完整性 B 可靠性和保密性 C 可用性 和保密性 D 可用性和完整性 13.关于天网防火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适合于宽带上网的个人用户B 能帮助用 户抵挡网络入侵和攻击 C 提供访问控制和信息过滤功能 D 用户可根据自己设定的安全规则保护网络 14.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可用性是指A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B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C 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删除、 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 D 确保信息不被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15.一下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程序B 计算机病毒 能够扩散 C 计算机病毒时由计算机系统运行混乱造成的 D 可以预防和消除 16.在加密技术中,把加密过的消息称为A明文 B 密文 C 加密 D 解密 17.计算机安全的属性不包括A可用性B可靠性C可审查性D鲁棒性 18.目前预防计算机病毒体系还不能做到的是A自动完成查杀已知病毒B自动跟踪未 知病毒 C 自动查杀未知病毒 D 自动升级并发布升级包 19.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A保密性、完整性B可用性、可控性C不可否认性D正确性 20.计算机安全属性中的完整性是指A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能访问资源和得到服务 B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C 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 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特性 D 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 21.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的身体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 会感染致病 C 毫 无影响D会有不适 22.下列情况中,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的攻击A假冒他人地址发送数据 B 不承认做过信 息的递交行为 C 给别人的数据插入无用的信息 D 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听 23.目前实现起来代价最大的防火墙是A由路由器实现的包过滤防火墙 B 由代理服务

2019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解答

信息安全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基础技术 一、判断题 1.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所有安全服务的重要基础。(对) 2.对称密码体制的特征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相同,或者一个密钥很容易从另ー个密钥中导出。(对) 3.对称密钥体制的对称中心服务结构解决了体制中未知实体通信困难的问题。(错) 4.公钥密码体制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对) 5.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另一种是解密模型(错) 6.Rabin体制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的,是公钥系统最具典型意义的方法。(错) 7.对称密码体制较之于公钥密码体制具有密钥分发役有安全信道的限制,可实现数字签名和认证的优点。(错) 8.国密算法包括SM2,SM3和SM4. (对)

9.信息的防篡改、防删除、防插入的特性称为数据完整性保护。(对) 10.Hash函数的输人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消息,其输出是一个长度随输入变化的消息摘要。(错) 11.数字签名要求签名只能由签名者自己产生。(对) 12、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基于对客体安全级别与主体安全级别的比较来进行访问控制的。(错) 1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基于主体在系统中承担的角色进行访问控制,而不是基于主体的身份。(对) 二、多选题 1.公钥密码体制与以前方法的区别在于()。 A.基于数学函数而不是替代和置换B、基于替代和置换 C.是非对称的,有两个不同密钥 D.是对称的,使用一个密钥 2.公钥密码的优势体现在()方面。 A.密钥交换 B.未知实体间通信 C.保密服务 D.认证服务 3.以下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A.RSA B.DSA C.AES D.ECC 4.密钥生命周期过程包括( )

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考试测试题

《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期末总复习模拟考试自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计60分,每空2分) ●因特网使用的网络协议是_____(1)______协议。 A. IPX / SPX B.TCP / IP C.HTTP D.OSI / RM ●在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中,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要求最低的是_____(2)______。 A. C 1级 B. D级 C. B 1级 D. A 1级 ●下列关于网络安全服务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答:_____(3)_____。 A、应提供访问控制服务以防止用户否认已接收的信息 B、应提供认证服务以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C、应提供数据完整性服务以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删除 D、应提供保密性服务以防止传输的数据被截获或篡改 ●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系统中,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使用的协议是_____(4)______。 A、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SMTP协议 B、发送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 C、发送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 D、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通常都使用POP3协议 ●___(5)___是指根据一定的安全检查规则过滤网间传送的分组合法性的设备。 A. 代理服务器 B. 应用网关 C. 访问服务器 D. 分组过滤路由器 ●___(6)____服务用来保证收发双方不能对已发送或接收的信息予以否认。 A. 防抵赖 B. 数据完整性 C. 访问控制 D. 身份认证 ●___(7)____用来记录网络中被管理对象的状态参数值。 A. 管理对象 B. 管理协议 C. 管理进程 D. 管理信息库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对___(8)____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的系统。 ㈠、计算机㈡、网络资源㈢、用户口令㈣、用户密码 A. ㈠、㈡ B. ㈠、㈢ C. ㈠、㈢与㈣ D. ㈢与㈣ ●在TCP/IP协议簇中,SNMP协议工作在_____(9)______。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互联层 D、网络接口层 ●数据_____(10)______服务可以保证信息流、单个信息或信息中指定的字段,保证接收方所接收的信息与发送方所发送的信息是一致的。 A. 认证 B. 完整性 C. 加密 D. 访问控制 ●TCP/IP协议中的DNS协议完成_____(11)______功能。 A.路由寻找B.网际控制信息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一、信息安全 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们希望学生可以上网获取教育资源,与专家交流、分享知识和学术观点,但是因特网也会带来诸多侵犯隐私、网络暴力等风险。 黑客(Hacker)原是指那些热衷于电脑,且具有一定编程水平的电脑爱好者。由于系统、软件和网络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安全漏洞,而黑客的出现就是为了找出并弥补这些漏洞。目前在国内黑客也泛指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系统的爱好者,但在国外常把那些破坏者另称为骇客(Cracker)。 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木马是一种能窃取用户存储在电脑中的账号、密码等信息的应用程序。黑客通过木马程序可以轻易的入侵并控制用户的电脑,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用户的电脑进行破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QQ号码被盗的情况,一般都是黑客通过木马进行窃取的。 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病毒和木马的特点容易使我们混淆但是病毒的特点中自我复制的能力是普通木马所没有的,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区分病毒和木马。 二、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交换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信息道德品质。它是对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信息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 信息道德教育包括:防止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不制作、不传播、不使用不良信息,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内容。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学习心得

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学习心得 附中姜文凤 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世界继新技术革命以后,又掀起了一场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计算机互连网络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必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部分人也迈入了小康生活并拥有了电脑。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功能的多样化与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上网,通过网络购物,购买虚拟产品等,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的安全和道德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被欺骗,有很多的网络诈骗,让人民受害,也有很多负面的网络信息、网络言论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网络是一把举世闻名的“双刃剑”。剑一出鞘就光彩四照,人人都喜欢、赞叹;可挥舞起来就“杀人不见血”,人人谈它色变。所以当我们使用它时一定要慎重:一方面可以利用它好的一面来帮助自己,另一方面要时刻提高警惕,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防止被这把“双刃剑”“刺”伤。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网络公德自律,个人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正确使用网络工作学习;二是要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是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是要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另外还要对于网上出现的病毒要加以防范,由于网路储存信息量大,一些东西是有害、虚假、反动的同时信息道德问题应受到关注,例如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都要进行尊重。在网络中,为了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自己电脑上安装能够实时更新的杀毒软件。最好是性能比较高的杀毒软件,诸如卡巴斯基、诺顿、瑞星之类的,虽然这类软件会收取一定的使用费用,但考虑到我们电脑可能受到的潜在威胁,这些钱花的也是值得的。有了杀毒软件之后一定要定期进行杀毒,而且上网时一定要保证杀毒软件的开启状态,有些人在玩游戏或者使用大型软件的时候为了避免占用内存而把杀毒软件关闭,如果不能及时开启我们电脑还是可能受到威胁的。如果时间允许我认为还可以在安全模式下进行查杀处理,这样有效杀出病毒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有了杀毒软件也不能肆无忌惮的上网,最好能够上一些有一定声誉、安全性高的网站。第二、在安装从网上下载的软件时一定要一步步来,看清楚各个选项。现在很多软件为了自身盈利的需要而夹杂了流氓软件,流氓软件又是极不容易卸载的,这些流氓软件可能会修改你的注册表,修改你的主页,定期打开某一网页,在 IE 中增加令人感到恶心的工具条等等,造成了我们使用电脑时的极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第6课时 课题: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教学内容: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26页至第32页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从现代信息技术所面临的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安全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病毒,病毒的待征以及计算机感染病毒的一些症状,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增强学生的信息防范能力。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以及遵守信息道德。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问题意识较薄弱,并且自觉遵守信息道德意识较差,而且很容易上网成瘾。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病毒、木马、黑客等信息不安全因素;了解保护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会使用工具软件清除病毒、木马。 过程与方法:1、联系生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规范操作,律己律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的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养成合法、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增强合作交流,争做网络文明监督员。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程序的防范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网络道德意识 【教学难点】1、掌握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2、使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法】采用激趣导入,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合作开展活动,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通过汲取他人的学习方法,促进了自身学习方式的改进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硬件环境: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视频教材 【评价方法】 评价量规:优秀、良好、一般 评价方式:小组评价与小组评价 四、教学过程

本周教学反思1、上课日期

心得: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对学过的知识抽时间复习

第七讲 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第七讲信息安全与道德规范 一、信息安全 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计算机使用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信息安全问题也就日益突出起来。 由于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存在着某些不可靠因素(包括软件的、硬件的和使用、维护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危及信息的正常使用和交流。这里所说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对计算机以及存储的信息进行有意或无意破坏的行为。 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是我国保护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法规。 《条例》明确规定: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凡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或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告计算机系统中发生的案件的等等,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停机整顿。任何组织或个人违反规定,给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对信息安全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非法入侵。 二、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人为编制的、可能对计算机及其存储的信息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通过自我复制来进行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对计算机系统及存储的信息造成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自然界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潜伏并对其宿主造成损害的特点,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信息安全工作中最主要的防范对象之一。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性、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 1)寄生性 病毒大多依附在别的程序之中。 2)隐蔽性 许多病毒通过一定的伪装保护自己,如:一些病毒把自己伪装成一张图片;或者把自身复制在应用程序上,并修改某些代码,使该程序文件的长度看上去并没有发生变化;有些病毒甚至每传染一次就进行一次变形,以逃过一些防治病毒软件的查找。 3)传染性

_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_教学案例_刘毅然

案 例 园 地 h t t p ://w w w .i t e d u .o r g .c n 信 息 技 术 课 2010.06 29 为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早在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八个部门就联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课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第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必要的道德规范”。可见,信息伦理和道德规范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今年,笔者执教初中一年级,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一课。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信息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病毒的定义、特点、传播途径、危害;学会病毒防护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熊猫烧香”病毒的危害和防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安全防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意识;确立正确的网络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网络环境下应具备的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教学案例  /刘毅然 难点: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其行为。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用真实的案例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案例是一段17分钟的视频,选自CCTV-1《法制在线》栏目中的《“熊猫烧香”案件始末》。视频真实、直观,有启发性、冲击力和教育意义。经过教师精心的加工,视频内容紧扣教学活动环节。 五、教学过程 整个项目活动共需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1.引入课题 师:在上节课学习“信息交流”时,同学们看到了这张图片(出示因特网模拟图),因特网将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在人们享受因特网带来的快乐和便捷时,却有人在偷偷地破坏它。是谁在破坏网络的安宁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个真实的事件。 设计意图:上节课给学生介绍了“什么是因特网”以及“因特网是怎样工作的”,学生看到的是网络积极的一面。通过这节课,希望学生了解的则是网络的另一面。 2.了解病毒知识 教师播放视频第一段。学生观看并做记录。师:电脑中了“熊猫烧香”病毒后,会有哪些表现? 生1:.exe等系统文件变成了熊猫图案。生2:电脑运行速度变慢。生3:出现系统蓝屏。生4:自动重启,死机。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K B秘密),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密(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A. K B公开(K A秘密(M’)) B. K A公开(K A公开(M’)) C. K A公开(K B秘密(M’)) D. K B秘密(K A秘密(M’))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B.264 C.232 D.2256 10.Bell-LaPadula模型的出发点是维护系统的___,而Biba模型与Bell-LaPadula模型完全对立,它修正了Bell-LaPadula模型所忽略的信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答案H

一判断题 第二章物理内存 1、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和设备两个角度来考虑(对) 2、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错) 3、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生产车间附件(错) 4、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职18至此28摄氏度。(对) 5、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错) 6、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拨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错) 7、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对) 8、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对) 9、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错) 10、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结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错) 11、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对) 12、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对) 13、TEMPEST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对) 14、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要求。(错) 15、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对) 16、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对) 17、纸介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对) 第三章容灾与数据备份 1、灾难恢复和容灾具有不同的含义。(错) 2、数据备份按数据类型划分可以分成系统数据备份和用户数据备份。(对) 3、对目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广的介质。(对) 4、增量备份是备份从上次进行完全备份后更改的全部数据文件。(错) 5、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SHARE 78将容灾分成了六级。(错) 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错) 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对) 8、容灾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对) 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容灾了(错) 10、SAN针对海量、面向数据块的数据传输,而NAS则提供文件级的数据访问功能。(对) 11、廉价磁盘冗余陈列(RAID),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进行有机结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对) 第四章基础安全技术 1、对称密码体制的特征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相同,或者一个密钥很容易从另一个密钥中导出。(对) 2、公钥密码体制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对) 3、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另一种是认证模型。(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