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结果分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结果分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结果分析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09T16:57:53.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作者:陈华根刘小花宋强

[导读]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HCV-RNA检测对于判断急慢性感染、复制水平、明确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常规应用。

陈华根刘小花宋强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

【关键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HCV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81-02

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HCV,主要经血液传播[1]。HCV有6种基因型,感染人体后,血液中出现抗-HCV,而HCV-RNA浓度相对较低,所以临床实验室常通过检测抗-HCV来判断HCV感染,诊断丙型肝炎[2-3]。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凝集试验、金免疫层析试验等检测,应用广泛的ELISA检测抗-HCV灵敏度,准确度能满足临床诊断丙型肝炎需要,但缺乏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的实验室却显繁琐。近年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逐步在临床实验室用于抗-HCV检测,我们利用TRFIA检测,同时与ELISA方法比较,评价其检测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至2014年经ELISA检测抗-HCV阳性标本299例,其中男163例,女136例,年龄18至89岁。

1.2 方法

1.2.1试剂、仪器和质控品抗-HCV ELISA试剂分别购于厦门新创公司,MK3酶标仪和Well Wash Plus型洗板机系上海热电产品。TRFIA试剂、前处理仪和荧光测定仪购于苏州新波公司。质控品购于北京康彻思坦公司。仪器皆经过维护校准且通过技监局年度强检,质控品和试剂在效期内使用。

1.2.2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3~5ml,自然收缩或37℃温育30分钟后,3000转/分离心15分钟,立即检测或置冰箱2℃~8℃保存2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厦门新创公司ELISA检测阳性者,再用TRFIA检测。

2.结果

ELISA检测抗-HCV阳性299例,经TRFIA检测阳性299例,符合率100%。

3.讨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所致的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是疾病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病原体诊断标志是抗-HCV 和HCV-RNA。HCV-RNA检测对于判断急慢性感染、复制水平、明确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常规应用。抗-HCV ELISA检测,仅需洗板机、酶标仪等一般实验设施,并且现在所用第三代试剂,所选抗原包括C区、NS3区、NS4区和NS5区,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缩短了“窗口期”,反应性样本可不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验证,因此ELISA检测抗-HCV是各级实验室运用最多的丙型肝炎病原标志检测项目。但实验类型多采用间接二步法,检测周期较长。虽然选用抗原,试剂工艺有所改进,但酶免疫检测结果,受类风湿因子、补体、异嗜性抗体、用鼠抗诊疗诱导产生的抗鼠抗Ig、自身抗体、溶菌酶等内源性影响因素和溶血、细菌污染、标本收缩不充分、存贮过久、反复融冻等外源性影响因素干扰难以完全避免[4]。通过利用TRFIA法检测299例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利用TRFIA检测抗-HCV准确可靠,且智能化程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梦东主编.实用传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27-134.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16(8):324-329.

[3] 李金明主编.临床酶免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90.

[4] 黄学斌,陈华根,刘冰.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丙型肝炎抗体应用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1531-1532.

时间分辨技术的原理

时间分辨技术的原理目前最先进的免疫检测技术: 1、时间分辨原理: 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或酶,标记蛋白质、多胎、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流行性细胞,当反应体系发生后,用时间分辨仪器测定最后产物中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或相对荧光强度比值,来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之目的。 2、时间分辨原子标记物的特点: ●发射光和激发光有较大的STOKES位移——高特异性 ●长寿命荧光,降低其他物质的荧光干扰——高灵敏度 ●半衰期长达几十万年,试剂受干扰小——高稳定性 原子标记与大分子标记物的对比 3、波长分辨: ●标记离子的荧光激发光波长范围较宽,发射光光谱范围较窄,是类线光谱, 有利于降低本底荧光强度,提高分辨率。 ●激发与发射光之间有一个较大的STOKES位移,有利于排除非特异荧光的 干扰,增强测量的特异性。

4、时间分辨: ●标记离子螯合物产生的荧光强度高,寿命长,有利于消除样品及环境中荧 光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每一秒名检测样品1000次,取其中不受干扰的400次的均值作为测定值, 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时间分辨技术取代酶免、放免是免疫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RIA(放免) ●放射性(125I),对环境和身体的危害,已经为重视环保的国家逐步取消, 如整个欧洲仅尚存几个放免试验室。 ●125I半衰期短,导致试剂的有效期短,需每次定标,造成很大的浪费。 ●由于标记物(125I)的不断变化,带来药盒批间、批内较大的变异,标准 曲线无法保存备用。 ELESA(酶免) ●灵敏度、重复性不及放免,易造成漏检和假阳性。 ●酶的纯度和反应过程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稳定性、重复性不好。 与其它技术的相对优势: (1)、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 (2)、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稳定性最好的 (3)、多标记检测是目前所有免疫检测技术中独一无二的 TRF技术与电化学发光的比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问,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医学教丨育网整理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这种双位点一步法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医学教丨育网整理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特点及性能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特点及性能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采用现代光学、机械、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通过标记离子螯合物产生的特异性荧光寿命长、强度高,消除本底干扰荧光;利用激发光波谱宽、荧光发射波谱窄,增强荧光强度,提高分辨率的原理,对临床免疫血样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血样提供灵敏、准确、可靠的数据。 概述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所用的标记物是镧系元素螯合物,利用这类荧光物质荧光寿命长等特点,通过波长和时间两种分辨技术,有效排除了非特异本底荧光的干扰。 特点 1、灵敏度高; 2、标记物制备简单; 3、稳定性好; 4、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宽; 5、操作方便。 技术性能 电源:210~240V,50~60Hz;外型尺寸:550mm×600mm×270mm;重量:25 kg;灵敏度:10-13 mol/L;线性度:10-12~10-8 mol/L;快速测试:1秒/样;高稳定性:< ±1 %;工作制:连续运行;安全分类:I类;防电击程度:B型;熔断器:Φ5×20 5A。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对人的血液和其它体液中的各种免疫检测项目进行定量分析,它可以适用与传染病检查、内分泌科检查、细胞学检查、肿瘤科检查等。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对微量、超微量的测定会越来越多,同时RIA的污染问题会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具有越来越大的应用空间。 产品特性产品参数 产品特点: 1) 采用进口光源、光学镜片及光电倍增管,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2) 测试速度快,1秒/样本; 3) 标本灵活,适合任意份标本量; 4) 全中文软件,操作界面简便; 5) 是国内首家研发出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参数: 1) 测定原理:时间分辨 2) 激发光源:进口氙灯 3) 灵敏度: 10 -17 mol/孔(Eu 3+) 4) 线性范围:10 -13 mol/孔~10 -17 mol/孔 5) 高稳定性:<5 % 6) 电源:AC 198~242V 50~60Hz 7) 外型尺寸:710mm×520mm×320mm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概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是以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并与时间分辨测定技术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放射性微量免疫分析技术,它根据镧系元素螯合物的发光特点,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同时检测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 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 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鲁米诺(1umino1)、异鲁米诺(isolumino1)及其衍生物、吖啶酯(acIidinim ester)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是目前CLIA中使用最多的四类标记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基本原理 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或酶,标 记蛋白质、激素、抗原、抗体、核酸探针等物质,当免疫反应体系发生后,根据稀土离子螯合物的荧光光谱的特点,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免疫反应最后产物中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或相对荧光强度比值,来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之目的。 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 各种激素、病毒抗原抗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心脏标志物、治疗药物检测等各种抗原、抗体和半抗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应用广泛 1.多肽类:蛋白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甾体类激素)。 2.病原体抗原/抗体 3.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4.肿瘤相关抗原 5.药物 6.核酸 优缺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一、实验目的 了解ELISA的基本原理,掌握间接ELISA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将抗原或抗体固化于某种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加入待检血清(抗体),然后加入与其相对应的既有酶活性又有免疫活性的酶标抗体或抗原,它们之间反应后,通过洗涤去掉未结合的标记物。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酶的降解底物和呈现的色泽在一定条件下是呈正比的,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因此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抗原或抗体的含量,从而达到测定抗原或抗体的目的。 常用酶底物加终止液前颜色加终止液后颜色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RZ>3.1 碱性磷酸酶(AP) 邻苯二胺(OPD) 四甲基联苯胺(TMB) 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 橙黄色 蓝色 黄色 棕黄色 黄色 黄色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常用的三种类型: 1、间接法测抗体(间接ELISA)

间接法用于测定抗体。它的原理是将已知抗原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待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再与酶标二抗结合,形成抗原-待测抗体-酶标二抗的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量与待测抗体量成正比,属非竞争性反应类型。 2、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夹心ELISA) 双抗体夹心法用于检测抗原。它是利用待测抗原上的两个抗原决定簇A和B分别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A和酶标记抗体B结合,形成抗体A-待测抗原-酶标抗体B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量与待测抗原含量成正比,属非竞争性反应类型。操作:将抗体吸附于固相表面;加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酶标抗体;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3、竞争ELISA 竞争法既可用于检测抗原又可用于检测抗体。它是用酶标抗原(抗体)与待测的非标记抗原(抗体)竞争性的与固相载体上的限量抗体(抗原)结合,待测抗原(抗体)多,则形成非标记复合物多,酶标抗原与抗体结合就少,也就是酶标记复合物少,因此,显色程度与待测物含量成反比。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以伪狂犬全病毒(PR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RV-ELISA)为例。 使用猪伪狂犬抗体检测试剂盒。本试剂盒含: 1、包被抗原的微孔板; 2、阴、阳性对照血清; 3、抗猪IgG-HRP结合物; 4、洗涤液; 5、底物A液、B液; 6、终止液; 7、样品稀释液 本实验所需仪器和试剂: 1、酶联免疫测定仪 2、已包被抗原(Ag)的酶标板(PRV蛋白) 3、血清:PRV阳性血清、PRV阴性血清、待检样品血清 4、酶标抗体(E-Ab):兔抗猪IgG-HRP 5、包被液(0.025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 1.59g NaCO 3,2.93g NaHCO 3 ,加 ddH 2 O至1000mL 6、洗涤液(0.05% Tween-20的PBS(pH7.4)): 8.0g NaCl,0.2g KCl,2.9g Na 2HPO 4 ·12H 2 O,0.2g KH 2 PO 4 ,0.5mL吐温-20(Tween-20),加ddH 2 O至1000mL。 7、保温液(含0.1% BSA 的洗涤液):0.1g 牛血清白蛋白(BSA),洗涤液100mL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酶联免疫(EliSA)是检验科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其操作方便、简单,不须要特殊设备,使其在各级医院都可应用。但如果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因此了解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很必要的。 1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因素 实验室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因为我们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张冠李戴,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很重要,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在繁忙工作中有条不紊。所以人员素质问题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2标本处理因素 实验室人员收到标本后应:“三查七对”,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和申请单拒收,合格标本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提取血清时不能混有大量纤维蛋白或细胞成分,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要妥善保存于4℃冰箱,做好原始记录。从冰箱取出的标本要预温至室温,对冰冻的样品要融化好,充分混匀再用。 3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 3.1 操作前应对实验的物理参数有充分的了解,如环境温度(保持在18~25℃),反应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洗涤的次数等,各种条件必须符合要求。 3.2 正确使用加样器,加样器应垂直加入标本或试剂,避免摩擦包被板底部。加样过程中避免液体外溅,血清残留在反应孔壁上,加样器吸头要一次性使用,加样次序要与说明书一致,否则易发生错误,造成实验重复性差。 3.3 手工洗板加洗液时冲击力不能太大,洗涤次数不超过说明推荐的次数,洗涤液在反应孔内滞留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要让洗液造成孔间污染,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 3.4 要保证加液量一致,我们在使用时感觉加样器比滴瓶加样准确,滴瓶加液量不准造成显色不一,造成判断错误。 3.5 显色液的量不可过多,加样的工作环境不能阳光直射,加显色液后避光反应,显色液量要合适。 4试剂的影响因素 应选用有国家批准文号,质量保证的产品。试剂要妥善保存于4℃冰箱内,在使用时先恢复至室温,不同批号的试剂组分不宜交叉使用。试剂打开后要在一周内用完,剩余试剂下次用时先检查是否变质,显色剂如被污染变化将造成全部显色,导致错误结果。过期试剂不宜,应做好双份质控品的监测,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5采取措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学习自然心情舒畅,工作情绪高涨。再就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书面的形式发给每位成员以及临床科室,做到人人熟悉,人人重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在操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将质控贯穿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用制度管人,明确责任,这样才能提高质量,避免错误结果的发生。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操作规则(新手适用)资料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操作规则(新手适用)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

1.1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技术是基于稀土荧光配合物特殊的荧光性质而建立起来的,自1978年提出以来[1],已广泛的应用于免疫分析、核酸测定、荧光显微镜成像、细胞识别、单细胞原位测定、生物芯片等生化领域,并发展出了相应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DNA 杂交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测定法、时间分辨荧光细胞活性测定法及时间分辨荧光生物芯片测定法等分支。 本节主要对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光机理、荧光性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的原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等加以介绍。 1.1.1 稀土荧光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及荧光性质 稀土元素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IIIB 族的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其中镧系元素的外层电子结构为4f 0-145d 0-106s 1-2,由于5s 和5p 电子对4f 电子的屏蔽作用,导致这些金属及其离子的性质十分相似。图1.1给出了四种三价稀土离子的基态及激发态电子能级图[2]。 1020 152530355 E N E R G Y ,103c m -1 6 H 5/2 G 5/2 6 H 15/2 7 F 0 F 2D 0 5D 1 7F 6 F 5 4 5D 3 13/2 4 9/2 Sm 3+ Eu 3+ Tb 3+ Dy 3+ H 9/2 图1.1 部分三价稀土离子的电子能级图 Fig. 1.1 Electronic energy levels of certain lanthanide(III) ions 大部分稀土离子本身是不具有荧光性质的,只有Sm 3+、Eu 3+、Tb 3+和Dy 3+的水溶液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出微弱的荧光。当Sm 3+、Eu 3+、Tb 3+和Dy 3+与某些有机配位体形成配合物时其荧光强度会显著增强,这种发光是基于配合物内由配位体到中心稀土离子的能量转移所产生的[3-8]。以铕(III)配合物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操作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是在荧光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荧光分析。它利用具有长效荧光的稀土金属(Eu、Tb、Sm、Dy)作标记物,充分利用激发光与发射光之间的降移与发射光较长的半寿期,在激发光后延时测量发射光的强度。从而所测的荧光不受激发光和被检物中的非特异荧光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在激发光后延时400微秒,测量400微秒,间歇200微秒后进入下一个测量周期,每一个周期为1000微秒。对每一个样品实施1秒钟的测量,意味着完成了1000个周期的测量,测量精确度极高。 (一)Auto DELFIA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开/关程序 1 开机 1.1 依次打开样品处理器电源,微孔板处理器电源,打印机电源。 1.2 打开计算机显示器。 1.3 启动计算机。 1.4 运行系统软件:Auto DELFIA与Multicalc系统软件在Windows启动后自动运行。Auto DELFIA workstation软件用于控制Auto DELFIA的运行,MultiCalc的主要功能是与主机通讯,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对质控及其他数据处理(可通过双击屏幕上图标不运行)。在MultiCalc Auto DELFIA环境下,只有键盘有效,鼠标无效。 2 开机后准备 1.1 清洗液准备 1.1.1 微孔板处理器洗液(250ml浓缩液+600ml去离子水混合),每做一块板至少1升用量,洗液在密闭条件可保存2周时间。 1.1.2 准备样品处理器洗液(50ml浓缩液+5000ml去离子水混合),每做一块板至少需要800ml洗液,洗液在密闭条件下可保存1周时间。 1.2 样品处理器准备 1.2.1 在Wash bottle(清洗液瓶)、Rinse bottle (冲洗液瓶)分别注入足够用量的清洗液和去离子水,倒空废液瓶。拧紧各瓶盖,确保废液瓶管路向下。 1.2.2 如样品需要稀释,放入稀释杯和稀释液。系统安装时已调好有71ml和190ml两种规格的稀释杯,若使用71ml的稀释杯,从最右端开始放置,如有预处理样品,则不能使用190ml 的稀释杯。不能使用多个稀释杯。 1.3 微孔板处理器准备。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材料

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 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 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概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和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是以标记抗原或抗体,并与时间分辨测定技术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放射性微量免疫分析技术,它根据镧系元素的发光特点,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同时检测波长和时间两个参数进行信号分辨,可有效地排除非特异荧光的干扰,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 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M)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鲁米诺 (1umino1)、异鲁米诺(isolumino1)及其衍生物、吖啶酯(acIidinimester)衍生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是目前CLIA中使用最多的四类标记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基本原理 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鳌合剂作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同位素或酶,标 记蛋白质、激素、抗原、抗体、核酸探针等物质,当免疫反应体系发生后,根据稀土离子螯合物的荧光光谱的特点,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测定免疫反应最后产物中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或相对荧光强度比值,来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之目的。 应用 (CLI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作者:李熙梁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671000 刊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英文刊名: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年,卷(期):2011,08(3) 参考文献(1条) 1.梁宝铎;曾真;赵祥胜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间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的研究 1995(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王燕萍.詹峰加样方式对竞争法ELISA的影响及其对策[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 2.王建华.唐勇.向军俭.王宏.杨红宇.凌钦婕镉离子多克隆抗体ELISA竞争法的初步建立[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1) 3.李长贵.周铁群.王剑锋.邱平应用ELISA竞争法检测疫苗制品中残余的牛血清白蛋白[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2) 4.成军.孙长责.成玉生.王国政.詹峰不同加样方式对竞争ELISA法检测抗HBc的影响[期刊论文]-临床检验杂志2008,26(3) 5.万善霞.徐修远.王建立.张淑萍间接竞争ELISA检测兔肉中氯霉素残留方法的确定[期刊论文]-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7) 6.杜华.谢闻悦.贺柳杨.赵田.Du Hua.Xie Wen-yue.He Liu-yang.Zhao Tian引起HBV e系统双阳模式的另一种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 7.邢冬红.潘菊芬.黄焕军.缪慧单抗ELISA竞争法在测定激素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2) 8.陈先国.支海兵.滕颖牛瘟诊断技术规程中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复核试验[期刊论文]-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 9.曹红.张国元.魏锦.马春蓉.臧泽林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2) 10.唐中.张国元.郭晓兰.凡瞿明.周彤.邓仁兵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及意义[期刊论文]-四川医学2004,25(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a4474607.html,/Periodical_jyyxylc201103049.aspx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与时间分辨技术的异同点概念 优缺点

优点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单个样本检测速度快,适合做急诊; ?灵敏度较高; ?自动化程度高;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 ?发射光和激发光有较大的STOKES位移——高特异性 ?长寿命荧光,降低其他物质的荧光干扰——高灵敏度 ?半衰期长达几十万年,试剂受干扰小——高稳定性 ?荧光寿命长,易于自动化 ?重复性好 ?标准曲线范围宽 ?结果可靠 与其它技术的相对优势: (1)、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灵敏度最高的 (2)、是现有的免疫检测方法中稳定性最好的 (3)、多标记检测是目前所有免疫检测技术中独一无二的缺点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发光过程短 ?本底较高 ?仪器故障率较高 ?试剂稳定性差 ?检测精度不高 试剂价格高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RFIA) ?测量方式复杂 ?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 ?环境及样品中同元素可导致本底干扰等 类型原理及试剂发光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用化学发光物质直接标 记抗原或抗体组成 吖啶酯 (acrydinum esters)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TRFIA)* 是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 螯合剂作为示踪物 铕( Eu3+ )、铽( Te3+ ) 及钐( Sm3+ )、镝 ( De3+ ) 化学发光与时间分辨荧光方法学比较 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发光效率1% 95%

重复检测不可重复可无数次重复 本底噪声干扰大零本底 灵敏级数10 -15 10 -18 标记物大分子化合物原子 标记位点1个/抗体可达20个/抗体 标准曲线稳定2~4周稳定达一年以上 多标记无有,最多可达四个标记科研开发无有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原理图 时间分辨免疫技术原理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一、前言 近百年来,“特效试剂”一直是分析化学家追求的目标。所谓“特效试剂”,就是指的是只与一种待测物质反应的试剂。事实上,目前使用的所谓的“铜试剂”、“铁试剂”、“硝酸试剂”等等,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20世纪40-50年代追求合成特效试剂的狂热,早已降温。正在分析化学家心灰意冷之际,人们从免疫学与生物化学的成就看到了这一理想的曙光:免疫系统简直就是天然存在的一部特异性试剂的合成机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这种识别的专一性超过酶对底物的识别水平,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般为109,有些高达1010-1015,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使得免疫分析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型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体液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和生物化学研究,尤其在毒品的鉴定、吸毒人员的认定和疾病的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是自80年代以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析技术,与其它免疫分析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它克服了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中放射性同位素带来的污染问题;克服了酶免疫分析法(EIA)中酶不稳定的缺点;而且,由于TRFIA法能够很好的消除背景荧光的干扰,使其灵敏度比普通荧光法(FIA)高出几个数量级。正是由于TRFIA的独特优点,使得它成为免疫分析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原理就是使用三价稀土离子(如Eu3+、Tb3+、Sm3+、Dy3+)作为示踪物,通过这些稀土离子与具有双功能结构的螯合剂以及抗原形成稀土离子-螯合剂-抗原螯合物。当标记抗原、待测抗原共同竞争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由于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结合部分就含有稀土离子,当采取一些办法将结合部分与游离部分分开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即可测定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发射的荧光强度,从而确定待测抗原的量。 正常情况下,免疫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自身荧光信号很微弱,若加入一种酸性增强液,稀土离子从免疫复合物中解离出来,和增强液中的β-二酮体、三正辛基氧化膦、Triton X-100等成分形成一种微囊。后者被激发光激发后,则稀土离子可以发出长寿命的极强的荧光信号,使原来微弱的荧光信号增强将近100万倍。 采用时间分辨技术测量荧光,采用了门控技术,它是使背景荧光信号降低到零以后,再测定长寿命标记物的荧光。 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测量方法 (1)解离增强测量法 解离增强测量法是解离增强稀土离子荧光方法,简称DELFIA法。通过双功能基团把Eu3+或Sm3+螯合到抗原、抗体或SA上,免疫反应后,部分标记物结合到固相载体上,未结合的标记物被洗掉。最后用低pH值的增强液,把Eu3+或Sm3+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报告

大学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方法,此法是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技术,可敏感地检测体液中微量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基本原理如下:①先使用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联结成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即保留了其免疫活性,又保留了酶活性;③试验时,把受检标本(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法去除固相载体上的游离物质,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多少有关。当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而产生有色物质。颜色反应深浅与受检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因此,可借助颜色反应的深浅来定性、定量抗体或抗原。本技术的特点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易,结果容易观察。 图1 ELISA实验原理示意图 二.实验材料 BSA抗原、兔抗BSA抗体(一抗,分别用PBS稀释成1:2, 1:4, 1:16, 1:32, 1:64, 1:128, 1:256七个浓度)、酶标羊抗兔IgG(二抗)、0.05M PH9.6碳酸盐包被缓 冲液、洗涤液(PBS)、底物溶液、2mol/L H 2SO 4 。

三.实验方法 1.包被板的处理:加BSA(包被缓冲液稀释为10μg/ml)至酶标板中,每孔100μl,置湿盒中4℃过夜。第二天取出,用PBS洗涤3-4次。 2.取包被好的酶标板,在第一孔中加入100μl PBS作阴性对照,在第2-8孔加入上述稀释的一抗各100μl,置37℃保温1h。 3.倾去液体,用PBS洗涤3-4次后加入二抗各100μl,置37℃保温30min。 4.倾去液体,用PBS洗涤3-4次后加入底物溶液各100μl,在暗处37℃避光显 色20min,最后加入50μl、2M H 2SO 4 终止反应。 5.在波长490nm处,测定各孔的光密度吸收值。 结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反应孔内颜色越深,阳性程度越强,阴性反应为无色或极浅,依据所呈颜色的深浅,以“+”、“-”号表示。也可测O·D值:在检测仪上,于490nm处,以空白对照孔调零后测各孔OD值,若大于规定的阴性对照OD值的2.1倍,即为阳性。 四.实验结果 表1 酶联免疫吸附OD值检测表 目测各孔颜色较浅;检测其OD值结果如上表所示,各孔OD值与阴性对照之比都小于2.1,全部为阴性。

(SOP)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实验操作指南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实验操作指南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时间分辨反应过程图 TRFIA的操作要点 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TRFI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下面列出TRFIA各个操作步骤的注意要点,严格遵照规定操作. 1、样本的采取和保存 TRFIA测定的样本一般为血清。不能使用含抗凝剂EDTA和柠檬酸的样本,因为二者可以螯合铕,使测定值降低。血清样本可按常规方法采集,溶血和脂血样本可能会影响测值。 样品在2℃-8℃可以保存3-5天,如果需要长期保存,请-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冻结血清融解后,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宜轻缓充分混匀,避免气泡,可上下颠倒混和。不要把样本保存在室温,室温放置48小时可能会导致结果不稳定。 2、试剂的准备 整个实验过程应尽量在干净无尘的环境下进行 实验前应检查试剂盒的出厂日期以确定试剂盒是否过期,一般自产品检验合格出厂日期起有效期为一年。 按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准备实验中需用的试剂。TRFIA中用的去离子水,包括用于洗涤的,应为新鲜的和高质量的去离子水。从冰箱中取出的试验用试剂应待其温度与室温平衡后使用。试剂盒中本次试验不需用的部分应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试剂盒中的标准品或铕标试剂若是冻干的状态,第一次开盒做实验在加去

离子水溶解标准品或铕标后,请不要立刻开始使用,静置10分钟左右待其溶解完全后再开始。 板条若未能一次用完,剩余板条用塑料袋(内有干燥剂)封口后密封保存。 TRFIA受反应温度的不恒定、操作误差以及铕标记物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日期的荧光值会有所波动,因此在定量测定中,每批测试均须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参考标准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标准曲线。 3、加样 在TRFIA中一般有3次加样步骤,即加样本,加铕标记物,加增强液。加样时应将所加物加在微孔板的底部,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加样本一般用微量加样器,按规定的量加入板孔中。加不同的样本应更换吸嘴,以免发生交叉污染。加铕标记和增强液时可用定量多道加液器,使加液过程迅速完成。 连续加样器使用时要连续流畅,并不是加样越慢越好! 加样时检测吸嘴是否堵塞,加量是否足够,注意吸头之间是有差异的。 加样品时把样品按12个一排排好,做时每加样一个,就把它前移一排,这样不容易出错。 注意按操作步骤计算试剂的量是否充足,特别是使用全自动仪器时! 使用干净的一次性容器配制铕标记物。铕标记物的污染是造成实验本底增高的首要原因。注意铕标记物的瓶盖不要与标准品瓶盖混用;所有接触过铕标记物的用品使用完毕应该丢弃,不能重复使用。注意铕标记物原液和工作不要污染实验台面、加样枪及试剂盒中的其他组份。 4、孵育 在TRFIA中一般有一次或两次抗原抗体反应,即加样本和铕标记物后。抗原抗体反应的完成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这一保温过程称为孵育,或者温育。 目前TRFIA常用模式在微孔板中进行,属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只在固相表面上发生。以抗体包被的夹心法为例,加入板孔中的样本,其中的抗原并不是都有均等的和固相抗体结合的机会,只有最贴近孔壁的一层溶液中的抗原直接与抗体接触。这是一个逐步平衡的过程,因此需经扩散才能达到反应的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光谱研究

第24卷,第5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 124,No 15,pp5962599 2004年5月 Spectroscopy and S pectral Analysis May ,2004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光谱研究 郭周义,田 振,贾雅丽 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1 摘 要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是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螯合剂作为示踪物,标记蛋白质、激素、抗体、核 酸探针或生物活性细胞,待反应体系(如: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生物素亲合反应、核酸探针杂交反应、靶细胞与效应细胞的杀伤反应等)发生后,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测定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它之所以能够继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酶标记、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后成为一种更新、更灵敏的检测方法,主要取决于它所用标记物三价稀土离子螯合物独一无二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主要报导了对使用的长寿 命荧光团Eu 3+ 螯合物的光谱研究结果,时间分辨技术及荧光增强技术的原理。实验表明:选择336~337nm 的激发波长,有利于Eu 3+ 的配位二酮体的激发及能量转移。 主题词 免疫分析;荧光增强技术;时间分辨光谱技术;Eu 3+螯合物中图分类号:O657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593(2004)0520596204  收稿日期:2003203226,修订日期:2003206228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002C60113);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2002XGP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1015012, No.031518);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No 102113)资助  作者简介:郭周义,1965年生,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 言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TR 2 FIA )是超微量免疫检定法的一大突破。由于使用了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和荧光增强技术,使荧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得到了极大提高。1983年Petterson [1]和Eskola [2]首先将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应用于免疫分析的研究中。目前,TRFIA 的最低检出值已达10-19mol ?well -1,远远超过酶标记免疫分析法(EIA )的10-9mol ?well -1,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的10-15mol ?well -1和发光免疫分析法(L IA )的10-15mol ?L -1。 稀土离子是金属离子,若用来直接标记抗原、抗体,标记率很低,一般使用含有双功能基团的螯合剂,形成稀土离子2螯合剂2抗原(或抗体)的螯合物。稀土离子的荧光,不仅与自身的能级结构有关,而且与螯合剂的性质有关。螯合物不同,稀土离子的激发光和发射光也会有所不同。 1 稀土离子的吸收光谱 镧系离子的电子排布为 1s 2 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64d 104f n 5s 25p 6(n =0~14),其主要价态有二价、三价和四价。三价态是特征氧化态,其 基组态是4f n (n =0~14),下一个激发态是4f n -15d [3]。 稀土离子吸收光谱[4]的产生可归因于三种情况。111 f —f 跃迁光谱 指f n 组态内,不同J 能级间跃迁所产生的光谱。它的特点是: (1)发光弱。这主要是因为f —f 跃迁是宇称选择规则禁 阻的。虽然在溶液和固态化合物中,由于配体场微扰,也能 观察到相应的光谱,但相对于d —d 跃迁来说,也是相当弱的。 (2)类线性的光谱。谱带的尖锐原因是处于内层的4f 电子受到5s 2,5p 6电子的屏蔽,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3)谱带的范围较广。在近紫外,可见区和近红外区内 都能得到稀土离子(Ⅲ )的光谱。112 f —d 跃迁光谱 4f n 向4f n -15d 的跃迁是组态间的跃迁。这种跃迁是宇称选择规则允许的,因而4f —5d 的跃迁是较强的;三价离子的吸收带一般在紫外区出现;由于5d 能级易受周围离子的配体场影响,相对于f —f 跃迁来说,谱带变宽。113 电荷跃迁光谱 稀土离子的电荷跃迁光谱,是指配体向金属发生电荷跃迁而产生的光谱,是电荷密度从配体的分子轨道向金属离子轨道进行重新分配的结果。镧系络合物能否出现电荷跃迁带取决于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一般在易氧化的配体 和易还原为低价离子(Sm 3+,Eu 3+ ,Te 3+,Yb 3+和Ce 4+)的络合物光谱中易见到电荷跃迁带。谱带的特点是有较强的强度和较宽的宽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其应用 作者:鲍行豪 一、前言 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使用标记了的抗原和抗体的分析技术以后,使原来许多经典的分析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不能相比。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IFA)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RIA)分析技术之后,在70年代初期又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这种技术被称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本法自70年代初期由VAN WEEMEN、SCHUARS.ENGVALL及PERLMARN等相继分别报道后,现已引起广泛重视。 ELISA法是免疫诊断中的一项新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根据已经使用的结果,认为ELISA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内可以检查几百甚至上千份标本,因此,也适合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法不仅可以用来测定抗体,而且也可用于测定体液中的循环抗原,所以也是一种早期诊断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 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可概括四个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条: (1)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 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由于ELISA法一方面是建立在抗原与抗体免疫学反应的基础上,因而,具有特异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