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类型、特征及发病率的研究分析以寻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化验血清降钙素、T。、T。、TG—Ab、TM—Ab、TPO、端粒酶、甲状腺B超、CT、放射性核素、针吸活检、甲状腺特异肿瘤标记物;结果:对甲状腺结节做出诊断;结论:对甲状腺各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分别给予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甲状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甲状腺针吸活检

公元952年,西班牙的Albucasis施行首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获得成功,掀开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历史。继而由于甲状腺手术出血凶猛,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无人敢于问津。1909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Koeher,使大宗甲状腺手术病例的死亡率降至0.5%而获得诺贝尔奖。其规范化手术原则推进了现代甲状腺外科的发展。目前,甲状腺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0.05%,几乎接近于零[1]。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为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良性结节,少数为恶性肿瘤,近年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进展,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进步,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不断增多,其诊断和治疗亦有不少新观点与新方法,现综述如下。

1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

各种甲状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结节,国内综合各地报道临床检查单发甲状腺结节者,癌肿的发病率达15.6%~28.7%,而多发甲状腺结节癌肿发病率一般不超过10%;故单发结节恶性程度高[2]。有报道美国及北美成人单发结节达4%~6%左右[3]。其中女性占6.4%;男性1.5%。儿童中不常见,发病率为0.22%~1.5%。随年龄呈线性增加。80~90岁组间60%~80%的人有结节。最近超声研究提示50岁以上受试者中50%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

2 甲状腺结节的类型及特征

2.1甲状腺囊肿

占甲状腺结节的15%~20%。囊肿可因结节局部贫血导致组织坏死,结节液化而成。小囊肿无症状,质软。巨大囊肿才产生压迫症状,有学者报道经手术治疗的囊肿甲状腺癌占32%~43%,胶质结节占25%,因此部分甲状腺囊肿是恶性的。

2.2胶质结节

常见地方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少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尤其在青春期、妊娠期。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软而光滑无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性结节多年后可发展成毒性结节。毒性结节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癌变可能。有报道甲状腺胶样结节患者中癌的发生率为4%[4]。

2.3甲状腺腺瘤

多发生30岁以上女性,腺瘤可分为滤泡型及乳头型两种。后者大部分是恶性的。腺瘤多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质坚硬无压痛及粘连,如有血供障碍可造成坏死、钙化、囊性变等。一般无临床症状。腺瘤可长期维持原状或缓慢长大或发生退行性病,也可转归自主功能结节或癌变。

2.4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多见中年女性,结节为滤泡组织,但腺瘤为自主性的,不受垂体TSH的控制,也不是由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引起。表现甲亢症状,结节的性质与腺癌无区别,通常为良性极少恶变,核素扫描为“热结节”。

2.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慢,甲状腺肿大无疼痛,质地坚韧而有弹性,z/3以上患者有甲状腺大及结节[5]。早期有甲亢症状,晚期及慢性期常呈低功表现。TM—Ab、TG—Ab增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增高[6]。

2.6亚急性甲状腺炎

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急伴体温高,甲状腺一侧肿胀压痛,可伴有结节。疼痛放射至耳、枕部。多数病人病情较轻。数周后累及对侧甲状腺可反复发作、缓解。有一过性甲亢表现。放免T3、T4增高、血沉快,131I摄取率显著降低,TPO过氧化酶抗体阳性,B超示甲状腺低回声不均质改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2.7 甲状腺癌

大多发生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单发结节多。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发病率达3%~23%[5]。可能与桥本氏甲腺炎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及血清TSH水平增高有关。小病变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触及,大多数病例都因出现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而被发现。有下列情况提示有甲状腺癌的可能:①有既往头、颈部放疗;②甲状腺结节增大较快,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或固定者;③伴有质硬的颈淋巴结肿大;④有周围组织侵犯现象如声带麻痹、嘶哑,颈交感神经麻痹,呼吸吞咽困难;⑤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⑥B 超示甲状腺区低回声团块;⑦血清降钙素、组织胺酶升高(髓样癌);⑧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滤泡状或乳头状癌);⑨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阳性(Ret、Trk、Ras,端粒酶、P53等)[4]。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3.1血液检查

血清降钙素测定是甲状腺髓样癌存在的有效指标,新近报道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T3、T4、TG—Ab、TM—Ab、TPO对甲状腺炎(慢性或亚急性)有一定的分辨作用,甲状腺球蛋白对自主功能结节有诊断意义。

3.2超声检查

资料显示,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疾病的敏感性在97%以上,区分结节囊实性的符合率亦在90%以上。因其可清楚分辨小至直径2mm左右的结节,故常可发现早期体检不能触及的隐匿性病灶[7]。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主要用于检查甲状腺病变血流动力学变化。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功能自主性结节或增生活跃的良性结节所需血供增多,可出现高速血流或血流信号增加。但其对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缺乏特异性,故CDFI应与核素扫描结合分析。甲状腺腺瘤97.8%是单发结节,其声像图为在回声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中,显示单个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境界清晰、伴有晕环,仅在周边显示血流信号的回声均匀或伴有液化区的混合性回声结节灶[8]。囊性单发结节约80%是良性,其囊性部分所占比例大于实性部分;恶性囊性结节则相反,囊性部分所占比例小,囊壁不光滑,60%伴有粗糙不规则或砂粒状钙化[7],可资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几乎都是多发结节(multi—nodulargoiter),声像图表现为在非对称肿大甲状腺内,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回声不一,无包膜,无晕环,无血流信号的多个实性或囊性结节灶。表现为单发结节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数可误诊为腺瘤性结节,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单发结节多无包膜、无晕环,亦无周边血流信号,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回声亦不正常。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单发结节的20%~30%,多发结节的1%~6%[8]。声像图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单发实性结节,结节纵径大于横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完整包膜,无晕环;周围组织受侵犯可出现伪足、蟹足样改变和毛刺状外突,或有肿大淋巴结;可伴粗糙不规则或砂粒状钙化强回声及后方声衰减;癌灶内可出现高速血流、血流信号增加或血流流向紊乱。但微小癌(<1cm)边缘可以清晰,回声可以均匀,亦有少数癌肿可伴晕环。少见的Hurthle细胞癌则均表现为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形态规则呈圆或椭圆形,内部为均匀细密点状回声。少数(15.8%)乳头可呈囊性表现,囊内有实性突起回声不均匀,多见有点状强回声。髓样癌则很少囊性变,边界亦清楚,圆形或呈分叶状等。这些难以发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的癌结节,常须在超声引导(ultrasound—guided)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以免漏诊[7,8]。

3.3放射性核素扫描

根据结节摄取放射性核素的能力,可将扫描图分为冷、热、温结节。最终用的是131I和99mTC。甲状腺结节中80%是冷结节;15%温结节;冷结节中10%~15%是恶性∞1。缺点是特异性和敏感性差。国外现已不再把扫描作为结节的常规或首选诊断。其它显像技术如核磁共振、CT、ECT等均不比131 I和99mTC有效,仅供参考。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记录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对异位甲状腺的检出及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具有实用价值,曾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其在诊断直径<1.0em的结节及甲状腺外周和峡部结节时有局限性,因此近年来其首选地位已逐渐被B超及FNAC所取代[8]。

3.4 x线摄片

颈部和胸部摄片的主要目的是[9]:(1)了解甲状腺部位有无钙化影,以提示是否恶性结节;(2)术前了解有无气管受压情况;(3)了解肺和纵膈有无转移灶。由于x线的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目前已不作为首选检查,仅限于无条件作CT或磁共振(MRI)者。

3.5 CT扫查及MRI

正常甲状腺含碘丰富,CT可以清楚显示,注射造影剂后有明显的密度增强现象,除显示结节部位、大小、数量外,还可观察结节的均匀度、边界和钙化等图像,对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可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薄层扫描,不仅可准确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定位,并可根据CT值大致估计结节的性质及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发现癌转移病灶。其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判断标准与超声相似。由于CT扫描范围大,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更易显示,且可通过其中部密度值的高低,来判断是否为转移性淋巴结。但一般扫描的层距和层厚为5mm,对小于5mm的病灶有漏诊可能。MRI主要对软组织具有较高分辨率,能较清晰分辨良恶性结

节,患者在检查中无x线摄入,在甲状腺的辅助检查中有取代CT的趋势[8—9]。

3.6甲状腺针吸活检

是一项细胞学水平的诊断方法。也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最佳方法,无副作用及并发症患者易接受。准确率达96%以上[10]。有报道美国甲状腺结节发病率为4%,但其中仅5%~10%极少数为恶性病变需手术治疗[11]。由于缺乏可靠的区别良、恶性结节方法,致使许多良性结节也做了手术切除。应用甲状腺针吸活检后情况大为改观,使需甲状腺切除的病人由62%减少43%,而手术病人癌肿百分比由14%上升至29%。活检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对比表明,诊断符合率为72%~98%。尽管该方法诊断良恶性结节最敏感,最可靠,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假阳性等缺点。穿刺过程可以重复操作,对针吸标本近年做细胞培养,免疫电镜检查,相关癌基因Ret、Trk、Ras、Gap、TSHR、以及抑癌基因P53检测[12]。

3.7肿瘤标记物检测

有助于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作出早期诊断。血清降钙素被认为是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记物,有报告67例血清降钙素升高的甲状腺结节中,有2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髓样癌[13—14]。研究发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peroxida se,TPO)多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及良性甲状腺疾病中表达,而CD26作为分化性甲状腺癌标记物,CD97作为未分化性甲状腺癌标记物,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

高诊断准确性[15一17]。对于FNAC.标本甚至术中冷冻检查亦不易区分的良恶性滤泡性肿瘤,可检测其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正常甲状腺组织无活性,良性肿瘤阳性率19%,而恶性肿瘤100%有端粒酶活性表达[18-19]。

4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甲状腺结节实际上代表着一系列性质不同的疾病,如炎症、自身免疫性、先天性、肿瘤等,可根据各种检查及甲状腺穿刺活检的结果作适当处理。①良性结节可观察;②恶性者手术;③可疑查B超、131I 扫描.99mTC;④不合格

标本重复针吸活检。

4.1手术

所有恶性结节包括其它癌症转移到甲状腺引起结节,扫描冷结节,良性结节有压迫症状或近期生长迅速有恶变可能者均应手术。

4.2131I治疗限于自主功能的无法再手术残余癌肿,一般用100 150mci131I;对自主高功能腺癌可

因固定15mcil31 I治疗或用较大剂量30~60mci。

4.3放射治疗

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甲状腺淋巴癌或切除未尽又复发者,可用外放射治疗如γ刀,直线加速器等。

4.4化疗

分化不良的甲状腺癌,已远处转移,可用化疗,常用5一氟脲嘧啶、环磷酰胺、争光霉素等。

4.5 多发结节的处理

甲状腺多发结节绝大多数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癌仅占1%~6%。故可先试行甲状腺素TSH 抑制治疗3~6个月[5],但疗效有争议。有认为,应用甲状腺素可预防结节增大和新结节的出现,其剂量应以TSH轻度抑制为准,TSH 0.1~0.5 mU/L,时间6~12个月,有效可以减量。但长期TSH 抑制治疗(TSH<0.1 m U/L)可引起房颤和骨矿物质丢失,因此,对于绝经后妇女伴有骨质疏松或老年人伴有心脏病者应慎用。有研究显示,给予左旋甲状腺素200 p.g,TSH<0.1 mU/L时,29.1%患者结节缩小50%,47%患者无反应。结节>2~3 em者抑制治疗反应更小。抑制治疗的远期疗效亦不理想,通常停药后结节又增大[20]。因此如抑制治疗无效,结节增大,出现压迫症状或影响生活和美观;同时自身抗体阴性者,需手术治疗[5]。鉴于我国碘过剩的现实,对于地方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无论其有无压迫症状,及早手术是必要的,尤其补碘之前发病的40岁以上病人,更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尚无恶变的患者,应执行尽量切除病变结节,力求保留更多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个体化方针[21]。术后服甲状腺片至少半年,维持T3,T4于正常上限,TSH于正常下限即可[5]。

4.6 微小癌的处理

已知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发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亦随之升高。地方性甲状腺肿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并存率国外为4%~17%,国内报告为0.63%~3.7%;自主功能性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并存率为1.2%~10.7%[21,22,23]。甲状腺良性结节并存甲状腺癌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与TSH刺激有关[23],TSH可以引起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并逐渐形成结节或腺瘤,其间可有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及

血管再生,部分病例可因此发生乳头状癌或滤泡癌[25]。此外,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结节在长期患病期间,经历了增生、坏死、炎症等病理过程的局部刺激,尤其服用碘化食盐之后,甲状腺的贮碘量多于正常数十倍,致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值(proliferatingindex,PI)和生长活跃区滤泡上皮细胞异倍体率明显增高,使地方性甲状腺肿各个结节逐步地、多中心多阶段地缓慢走向恶变,且恶变结节常表现为微小癌。而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微小癌是必须手术切除的,并按甲状腺癌的手术原则进行。因此,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的结节迅速增大、变硬、移动性差,以及B超发现低回声结节中出现沙粒样强回声光点,或出现颈淋巴结肿大时,均应行FNAC和积极手术治疗[21]。而在非缺碘地区,则有学者主张,直径1.0am以下的微小癌可观察其经过而不急于手术切除[24]。亦有人认为,绝大多数微小癌进展极为缓慢甚至消退,对无转移的微小癌不必施行任何治疗[25]。

参考文献

[1]卢崇亮,钟漓.甲状腺术后致死性并发症7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5):480一封4

[2]邝安整.临床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96~303

[3]程秦娣.148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体会[J].临床荟萃,1987,2(8):364

[4]郑秀荣.甲状腺肿瘤中的分子标记物[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4):185

[5]韩露.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与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1,11(1):1

[6]赵树君,王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抗体实验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4):169

[7]方国恩,李莉.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

23(3):135—137.2

[8]龚新环,乙芳.影像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33一l35

[9]张惠健,张轶斌.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近况[J].中国I临床医学,2005,12(5):958—959

[10]石福彦.甲状腺结节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3,13(1)36.

[11]刘剑萍.甲状腺细针吸取活检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2,12(2):63

[12]郑秀荣.甲状腺肿瘤中的分子标记物[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0.20(4):186

[13] Gibelin H,Essque D,Jones C,et a1.Increased calcitonin level in thyroid nodules without medullary carcinoma[J].Br J Surg,2005,92(5):574—578

[14] Cerutti JM,Delcelo R,Amadei MJ,et al.A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test that distinguishes benign from malignant thymid carcinoma based on gene expression[J].J Clin Invest,2004,113

(8):1234—1242

[15]Tanaka T,Umeki K,Yamamoto I,et a1.Immunohistochemieal loss of thyroid peroxidase-gene expression[J].J Pathol,1996,179(1):89—96

[16]Tanaka T,Umeki K,Yamamoto I,etal.CD26 as a noval molecular marker for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J].Int J Cancer,1995,64(7):326—334

[17]Aust G,Eichler W,Laus S,et a1.CD97:a dedifferentiation marker in human thyroid carcinoma[J].Cencer Res,1997,57(5):1798—1807

[18]Suzuki S,Fukushima T,Ami H,et af.New attempt of preoperative differ-

ential diagnosis of thyroid neoplasms by telomerase activity measurement [J].Oncol Rep,2002,9(3):539—546[19]Umbficht CB,Saji M,Westra WH,eta1.Telomerase activity:A marker to distinguish 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 from carcinoma[J].Cancer Res,1997。57(1 1):2144—2152[20]武正炎,沈美萍.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治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 l(6):483—485[21]张德恒.当前我国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适应证的延伸[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31一I33 [22]潘开云,张文山,方艺聪,等.甲状腺良性结节合并甲状腺癌32例分析[J].中国肿瘤I临床与康复,2005,l 2(6):567—568.[23]余志和,刘英祥,李松奇.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治分[J].实用癌症杂志,2004,19(2):197—198[24]松谷崴,和西信藤,藤本吉秀.甲状腺癌[J].外科,1998,60(1 3):1692一1696[25]向元楚,周秋爱.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微小癌:附32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 3(1 1):834—836

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_李晓曦

讲座 文章编号:1005-2208(2010)10-0886-03 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李晓曦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thyroid nodule;ultrasound;CT;MRI 在选择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案前,如何获得与甲状腺结节诊断有关的信息,一向是对临床医生的严峻挑战。其重要性在于,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才有可能在数量相当巨大的甲状腺结节中,发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 本文讨论与甲状腺结节有关的常用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1影像学检查与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有结节的个体人数众多,这是全球性的处境,即使是在碘供给丰富的地区生活,在进行常规体检时,触诊可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在女性人群中高达5%,而男性为1%。若是在普通人群中,以高分辨率的超声波检查而检出甲状腺结节,发现率更是可以高达19%~67%[1]。欲对如此大量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手术治疗显然是不可能的,另外,尽管甲状腺手术已经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和“安全”的治疗手段,但甲状腺手术仍然存在着并发症,有时并发症相当严重,而且即使遵循了严格的适应证,手术经过顺利,康复也理想,甲状腺手术本身带给病人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而实施甲状腺手术治疗必须慎重。 强调甲状腺结节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还在于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对甲状腺结节病人随访和长期治疗的意义,对甲状腺癌的病人尤为重要。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对一个具体病人而言,治疗周期可能相当漫长,参与治疗的医生也往往不止数人。近年来对甲状腺结节的重视,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不无关系,Davies报道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1973年为3.6/10万,而2002年上升至8.7/10万,增长了2.4倍[2]。第一届中意甲状腺肿瘤外科论坛(2007年10月)的资料显示,1996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各类甲状腺肿瘤病人671例,其中甲状腺癌为206例,占30%,而2006年手术治疗1642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癌为730例,占45%。然而,对于甲状腺癌大可不必谈虎色变,作为佐证的是并未导致临床症状的所谓潜在性甲状腺癌(latent thyroid carcinoma,or occult thyroid carcinoma,or incidentally detected thyroid carcinoma)不是少数,在尸检的甲状腺标本中甲状腺癌的发现率为0.01%~35.6%[3],甲状腺癌对病人预后的价值仍然需要继续探讨。 2甲状腺结节与外科手术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4]。导致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改变相当多,例如增生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性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囊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等。通常可以将甲状腺结节的病理大致分为五类,即增生性甲状腺肿、胶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症、以及最令人忧虑的甲状腺肿瘤[5]。在一组355例单发性甲状腺结节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最多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为220例(62%),其次为甲状腺乳头状癌83例(23.9%),还有甲状腺腺瘤32例(9%)、桥本甲状腺炎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8例和髓样癌2例[6]。 正是因为导致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改变繁多,不同病理性质的甲状腺结节对病人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合理的掌握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显得相当重要。但长期以来,不同的手术医生、或者是不同的医疗单位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指征的选择并不相同,甚至较为混乱。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国内外学界的不懈努力,有关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已逐渐形成共识。需要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结节包括:压迫食管、气管、喉返神经或颈部血管导致的局部临床症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怀疑或者经细针穿刺活检(FNAB)证实的恶性肿瘤,体积增大较快的结节,解除气道梗阻,以及美容的考虑[7-8]。 3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查 在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辅助检查中,首先要测定TSH了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第一医院血管甲状腺乳腺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E-mail:lix2@https://www.doczj.com/doc/2b12738923.html,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2-02-20T15:03:06.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谷晓旭任昊施思 [导读]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谷晓旭任昊施思(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呈实性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较丰富。结论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049-02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约3%~8%的人群有无症状性甲状腺结节[1],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率为5%~10%[2]。彩超检查由于具有方便、无创、无痛、经济等优点而成为目前临床首选的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方法,我们根据分析超声检查中诊断的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特点,从而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大连市友谊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女性23例,男性13例,年龄25~78岁,平均49岁。均在术前行彩超检查。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α10超声诊断仪,线阵式宽频探头。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检查区,探头置于颈前甲状腺部位,进行纵切、横切扫查甲状腺区域和颈部淋巴结,首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目,测量其大小,并观察其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周边有无声晕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及分布情况,将其分为3型:Ⅰ型,结节周边及内部无/少许血流信号;Ⅱ型,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无/少许血流信号;Ⅲ型,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对以上结果详细纪录,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均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36例中,良性者27例(共52个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共43个结节),甲状腺腺瘤7例(共9个结节);恶性者9例(共10个结节),均为乳头状癌。 2.2超声表现 2.2.1二维声像图特征 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边界、形态、内部结构、回声类型及内部微小钙化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表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声像图见图1。 表1 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声像图特征 图1.甲状腺右叶上极见大小1.2*0.9cm的实性低回声光团,侧后方声影(+),其内可见多发砂粒样钙化,周边及内部可见彩色血供,经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癌。 2.2.2彩色血流分布特征 根据结节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分布类型,将统计结果列为表2。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血流分布以Ⅰ、Ⅱ型为主,而恶性结节的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一、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结节的概念 1、甲状腺肿: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或二条均可诊断甲状腺肿:①扪及肿大的甲状腺。②扪及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孤立性病变,在未明确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局部组织结构异常所致。有些结节既可触及,又有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可触及,却无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有影像学异常,却不能触及。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 3、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与恶性率 (1)据流行病学调查:女性6.4%,男性1.6%,平均4.2%有甲状腺结节。 (2)据尸体解剖学报告:25%~5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 (3)据超声波检查:3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仅有5%临床上可触及。 (4)据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在甲状腺结节中5%-10%是恶性的,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具有更高的恶变率。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 1、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甲状腺结节首选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可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有无包膜及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流及血流状况。根据超声表现可把甲状腺结节恶性危险分

为五级。I级:形状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内出血。II级:形状规整的囊实混合性回声结节,实性部分有血流信号。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III级:形状规整的均匀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分化型癌。IV级:形状不规整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V级:形状不规整并有腺外浸润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癌变征象包括:缺乏晕环征;实性低回声;回声异质性;边缘不规整;发现微钙化;腺体外浸润;内部高血流。 2、CT检查 CT检查可判断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高密度、低密度还是混合密度;结节是否被强化。CT的诊断价值不如超声检查,因此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3、核素检查 核素检查可判断结节是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还是冷结节。但核素检查不易发现小于10mm的结节。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是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主要用于高功能腺瘤和转移癌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T3、T4 、FT3、FT4、TSH(超敏方法),可了解有无甲状腺功能改变。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类型、特征及发病率的研究分析以寻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方法:化验血清降钙素、T。、T。、TG—Ab、TM—Ab、TPO、端粒酶、甲状腺B超、CT、放射性核素、针吸活检、甲状腺特异肿瘤标记物;结果:对甲状腺结节做出诊断;结论:对甲状腺各种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分别给予治疗。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甲状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甲状腺针吸活检 公元952年,西班牙的Albucasis施行首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获得成功,掀开了甲状腺外科治疗的历史。继而由于甲状腺手术出血凶猛,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无人敢于问津。1909年,瑞士伯尔尼大学的Koeher,使大宗甲状腺手术病例的死亡率降至0.5%而获得诺贝尔奖。其规范化手术原则推进了现代甲状腺外科的发展。目前,甲状腺手术的死亡率已降至0.05%,几乎接近于零[1]。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很高为常见疾病,大多数为良性结节,少数为恶性肿瘤,近年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进展,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进步,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不断增多,其诊断和治疗亦有不少新观点与新方法,现综述如下。 1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 各种甲状腺疾病都可以表现为结节,国内综合各地报道临床检查单发甲状腺结节者,癌肿的发病率达15.6%~28.7%,而多发甲状腺结节癌肿发病率一般不超过10%;故单发结节恶性程度高[2]。有报道美国及北美成人单发结节达4%~6%左右[3]。其中女性占6.4%;男性1.5%。儿童中不常见,发病率为0.22%~1.5%。随年龄呈线性增加。80~90岁组间60%~80%的人有结节。最近超声研究提示50岁以上受试者中50%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 2 甲状腺结节的类型及特征 2.1甲状腺囊肿 占甲状腺结节的15%~20%。囊肿可因结节局部贫血导致组织坏死,结节液化而成。小囊肿无症状,质软。巨大囊肿才产生压迫症状,有学者报道经手术治疗的囊肿甲状腺癌占32%~43%,胶质结节占25%,因此部分甲状腺囊肿是恶性的。 2.2胶质结节 常见地方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单发少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尤其在青春期、妊娠期。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软而光滑无不适,随着腺体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肿性结节多年后可发展成毒性结节。毒性结节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有癌变可能。有报道甲状腺胶样结节患者中癌的发生率为4%[4]。 2.3甲状腺腺瘤 多发生30岁以上女性,腺瘤可分为滤泡型及乳头型两种。后者大部分是恶性的。腺瘤多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质坚硬无压痛及粘连,如有血供障碍可造成坏死、钙化、囊性变等。一般无临床症状。腺瘤可长期维持原状或缓慢长大或发生退行性病,也可转归自主功能结节或癌变。 2.4 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多见中年女性,结节为滤泡组织,但腺瘤为自主性的,不受垂体TSH的控制,也不是由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引起。表现甲亢症状,结节的性质与腺癌无区别,通常为良性极少恶变,核素扫描为“热结节”。 2.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慢,甲状腺肿大无疼痛,质地坚韧而有弹性,z/3以上患者有甲状腺大及结节[5]。早期有甲亢症状,晚期及慢性期常呈低功表现。TM—Ab、TG—Ab增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增高[6]。 2.6亚急性甲状腺炎 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急伴体温高,甲状腺一侧肿胀压痛,可伴有结节。疼痛放射至耳、枕部。多数病人病情较轻。数周后累及对侧甲状腺可反复发作、缓解。有一过性甲亢表现。放免T3、T4增高、血沉快,131I摄取率显著降低,TPO过氧化酶抗体阳性,B超示甲状腺低回声不均质改变。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2.7 甲状腺癌 大多发生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单发结节多。文献报道甲状腺癌发病率达3%~23%[5]。可能与桥本氏甲腺炎的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及血清TSH水平增高有关。小病变一般无症状,也不易触及,大多数病例都因出现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而被发现。有下列情况提示有甲状腺癌的可能:①有既往头、颈部放疗;②甲状腺结节增大较快,形态不规则,质地硬或固定者;③伴有质硬的颈淋巴结肿大;④有周围组织侵犯现象如声带麻痹、嘶哑,颈交感神经麻痹,呼吸吞咽困难;⑤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⑥B 超示甲状腺区低回声团块;⑦血清降钙素、组织胺酶升高(髓样癌);⑧高甲状腺球蛋白血症(滤泡状或乳头状癌);⑨甲状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阳性(Ret、Trk、Ras,端粒酶、P53等)[4]。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 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二病因甲状腺结节可有多种病因引起。 1.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碘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食用致甲状腺肿的物质、服用致甲状腺肿药物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 2.肿瘤性结节肿瘤性结节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瘤、滤泡细胞癌、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淋巴癌等甲状腺滤泡细胞和非滤泡细胞恶性肿瘤以及转移癌。 3.囊肿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退行性变和陈旧性出血斑囊性变、甲状腺癌囊性变、先天的甲状舌骨囊肿和第四鳃裂残余导致的囊肿。 4.炎症性结节炎症性结节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均可以结节形式出现。 极少数情况下甲状腺结节为结核或梅毒所致。 1 / 8

三临床表现 1.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中年女性多见。 在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垂体分泌 TSH 增多,甲状腺在这种增多的 TSH 长期刺激下,经过反复或持续增生导致甲状腺不均匀性增大和结节样变。 结节内可有出血、囊变和钙化。 结节的大小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触诊时可扪及大小不等的多个结节,结节的质地多为中等硬度,少数患者仅能扪及单个结节,但在作甲状腺显像或手术时,常发现有多个结节。 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多,一般仅有颈前不适感觉,甲状腺功能检查大多正常。 2.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本症起病缓慢,常发生于已有多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年龄多在 40~50 岁以上,以女性多见,可伴有甲亢症状及体症,但甲亢的症状一般较轻,常不典型,且一般不发生浸润性突眼。 甲状腺触诊时可扪及一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楚,质地较硬,随吞咽上下活动,甲状腺部位无血管杂音。 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中甲状腺激素升高,由功能自主性结节引起者,核素扫描示热结节。 3.炎性结节炎性结节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前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其他感染少见。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如何鉴别和治疗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如何鉴别和治疗? 核医学科关则雄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触诊发现一般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3%一7%,而由超声检查出的甲状腺结节更多。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常常是通过体检或自己偶尔触摸发现。 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占绝大部分,恶性仅占1-5%左右。依据结节的病因可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结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良性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等。 患者特别关心甲状腺结节是否是恶性的。由于良性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并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所以,在鉴别诊断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 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临床证据包括:①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②有甲状腺癌家族史;③有儿童期间有颈部射线照射史;④ 男性;⑤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⑥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⑦结节质地硬、表面不规则或结节固定;⑧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提示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证据包括:①具有甲低或甲亢临床表现;②有良性甲状腺疾病家族史;③甲状腺结节有疼痛或压痛。良性结节由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腺瘤、囊肿(腺瘤退行性变和陈旧性出血伴囊性变、先天的甲状舌骨囊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导致。 辅助检查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甲状腺核素显像能够评价结节的功能,对结节性质判断有重要价值。核素显像发现大多数(85-90%)甲状腺结节是无功能的凉结节或冷结节,这其中恶性约10-20%;核素显像也发现10-15%是有功能的温结节和热结节,其中恶性仅1%。 2、超声检查提示恶性结节的证据:(1)甲状腺结节不规则,边界不清,实性或囊实性,(2)结节内有微小钙化,(3)结节内血流丰富。三者提示恶性病变的特异性高,但仅一项特征不足以诊断恶性病变。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提示结节为恶性。 3、化验: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检查甲功。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绝大多数甲状腺功能正常; 甲状腺结节由桥本甲状腺炎引起,检测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增高,TSH增高。血清降钙素明显升高提示甲状腺结节为髓样癌。 4、细针穿刺细胞学是鉴别结节良、恶性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1.甲状腺恶性结节首选手术切除。 2.良性病变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治疗,以随访为主要手段,需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少数良性病变需要口服优甲乐治疗,可以使结节缩小。但要注意长期使用会出现骨质疏松、心房颤动等。 3.甲状腺囊肿或结节合并囊性变可以考虑超声引导下经皮酒精注射治疗。 4..131碘治疗特别适用于自主性高功能腺瘤、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结合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谈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和手术指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b12738923.html, 结合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谈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和手术指征 作者:江道振 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24期 摘要甲状腺结节是多发病且多为良性,其中恶性结节的患病率约占5.0%~15.0%,虽然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但是甲状腺结节的非必要手术率也显著升高。因此,如何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本文结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重点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以及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10-03 甲状腺结节十分常见,触诊发现一般人群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0%~7.0%;而高清晰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20.0%~76.0%。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其中恶性结节的患病率仅为5.0%~15.0%。虽然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是甲状腺结节的非必要手术率也显著升高。不同医疗单位、甚至同一单位不同医生间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手术比例差别很大,说明国内在对甲状腺结节的认知上还存在巨大差异,直接导致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均缺乏规范。国内学者近年已逐渐开始重视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并以2009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1]为蓝本,于2011年4月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联合编写并发布了中国《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2](简称指南)。该指南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与非手术 治疗所提出的建议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诊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该指南,重点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以及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1 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处理不同,对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和涉及的医疗花费也有显著性差异。目前国内学者对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指征把握相差很大,统计近期有大宗病例甲状腺结节手术的文献报道,其恶性结节仅占13.1%~32.9%[3-5],与10年前的文献报道[6]相近,这与国外文献报道[7-8]的46.3%~58.1%恶性率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说明国内仍然有一定比例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为过度治疗。因此,在决定手术之前,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评估尤为重要。国内《指南》也明确了甲状腺结节的评估要点是良、恶性鉴别(推荐级别A)。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2 年2 月~2015 年2 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12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 例。观察组在术前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照组术前未行超声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确诊率与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85.7% 高于对照组的69.6%,误诊率14.3% 低于对照组的30.4%,均P<0.05。本次行超声检查确诊48 例,在42 例术后确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5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5 例,桥本甲状腺炎2 例;6 例术后确诊的恶性肿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检测能够提高患者的确诊率、降低误诊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仔细检查、反复辨认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并注意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81-01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变,其患病率高达70%以上[1],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将甲状腺结节定义为甲状腺内散在病灶。研究发现[2],依靠影像学诊断,约30% ~ 70% 的结节可被及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可有效区分结节为实质性肿块、囊性或二者混合,具有敏感性高,经济方便,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中。 本文就112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2 月~ 2015 年2 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12 例,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确诊,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49 例,女63 例;年龄24 ~ 67 岁,平均(38.2±5.8)岁;良性96 例,恶性16 例。均为偶然或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少数有吞咽不适感。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1.2.1 仪器与设备采用美国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5.0 ~14.0MHz、2.8 ~ 10.0MHz。 1.2.2 检查方法取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肩及颈后部垫软枕,呈头低颈高位,根据受检者位置及显示情况适当调整。行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观察甲状腺体内、甲状结节内和周边的血流分布和形态,检查其双侧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判定标准[3]:纵横比<2,则皮髓质比例增大),记录相关数据。本试验超声检查均由从事超声工作3 年以上的专业医生完成;所得图像由2 位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及内科医师共同复阅。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诊断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85.7% 高于对照组的69.6%,误诊率14.3% 低于对照组的30.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诊断结果本次行超声检查确诊48 例,在42 例术后确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5 例,甲状腺良性肿瘤5 例,桥本甲状腺炎2 例;6 例术后确诊的恶性肿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见表2,图1。 男,52 岁,超声可见左右侧叶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楚,无明显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散在点样强光点,CDFI 可见边缘中心点样血流信号,结合临床考虑结甲,做穿刺活检。手术左侧叶结节切除送病理,结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健康讲座-甲状腺结节知多少

健康讲座-甲状腺结节知多少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内的肿块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症。触诊发现的结节约有3%~7%,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20~76%的受检者有结节。女性较男性多见(4:1),中老年较青少年多见,因此中年以后的女性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相当多。其实结节只是肿瘤、囊肿、炎性团块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甲状腺肿物的一种形态描述。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及恶性之分,但却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有的良性结节生长较快有些象恶性肿瘤,而有的恶性肿瘤生长缓慢又类似良性结节。因此,要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不能单凭体检或超声检查,还需要结合病史、体检、化验检查,甚至病理检查才能判断。当然,客观地说,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仅占10%。而且即使是恶性甲状腺结节,其侵袭性也比肺癌等癌症小得多。 甲状腺结节发病率 人群中甲状腺长结节十分常见,过去由于医疗条件限制,人们只有当脖子增粗后才发现。但自从B超声检查普遍应用于体检后,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从人群的4 %,快速上升19 %~67 %。也就是说我们每4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以女性和老年人为主。 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遗传、碘摄入等因素有关。辐射接触史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儿童期接受照射剂量10~1000rad的个体,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易发甲状腺结节。除家族性髓样癌以外,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其它甲状腺

癌有遗传性,仅有约7%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严重碘缺乏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但碘摄入过多同样会引起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结节。 结节如何产生的? 家族史,基因异常 儿童期头颈局部或全身受到放射性外照射的病史 饮食因素:发育期的碘摄取不足,或长期高碘的摄入,或长期进食大量白菜、卷心菜、萝卜、木薯等富含硫氰酸盐的蔬菜,或服用某些黄酮类物质含量高的药物 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肥胖,女性激素 甲状腺结节会影响健康吗? 甲状腺结节是否影响健康,取决于结节的病理性质、大小、生长方式和功能 所谓的病理性质,简而言之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良性或恶性,恶性会危害我们的健康,而良性至多会引起某些不适症状 炎症性的结节,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会有发热和颈部疼痛的症状;如果结节过大或者呈侵袭性生长,则可能会压迫食管、气管、神经,导致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相应的症状;如果结节能够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那就会出现心慌、怕热、多汗、善饥、消瘦等甲亢的相应症状;如果合并了甲状腺机能减退,那就可能出现畏寒,浮肿,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如果甲状腺结节发生坏死出血,颈部肿块会突然增大并可引起疼痛。当然,绝大多数的良性结节不引起任何主观不适症状,可以与您和平共处。

(完整word版)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清晰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由触诊发现的4%~7%增至19%~69%,而且,在触诊发现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中,20%~48%经超声检查发现为多个结节,在女性和老年人群更为多见。 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有良恶性之分,恶性结节有原发性肿瘤,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屯状腺滤泡细胞癌、Hürthle细胞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髓样癌(MTC)、淋巴瘤以及罕见的继发性转移癌等[1]。临床上,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2种多见,分别占70%和15%左右。乳头状癌和滤泡细胞癌也称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愈后较好。值得庆幸的是,甲状腺结节大多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仅占其中的5%~10%。不过,Burgess和Tueker[2]。报道,近1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尤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更为明显。所以,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关键。以下简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要点。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发病隐匿,较少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常是通过体格检查或自身触摸或影像学检查而发现。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必须对甲状腺及其周围的淋巴结仔细检查和评估,并收集完整的病史资料。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临床证据包括:(1)颈部接受大剂量放射线辐射或射线治疗史;(2)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

腺瘤综合征(MEN)或乳头状甲状腺癌家族史;(3)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4)男性患者甲状腺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病变;(5)结节增长迅速,且直径超过2cm;(6)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7)结节质地硬、形状不规则、固定;(8)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下列4种情况甲状腺结节恶性变的可能性相同: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触及的结节、意外甲状腺结节(即偶然瘤)[3]。另外,现有资料提示,甲状腺小结节和甲状腺大结节具有一样的侵犯性,能侵犯甲状腺包膜、周围淋巴结,故认为结节大小不是判断其是否有侵犯性的指标[4]。 总体而言,病史和临床表现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仅仅起到参考作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确诊需要参考其他辅助检查指标。 二、实验室检查 虽然绝大部分甲状腺结节功能都正常,但促甲状腺素(TSH)仍被推荐为必测项目[5]。检测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以区分甲状腺功能正常、减退(甲减,TSH升高)和亢进(甲亢,TSH降低)。大多数权威指南提出,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应首先行TSH测定,如果TSH低于正常,下一步行甲状腺核素显像,以判断结节是否为功能性。因为除极少数的甲状腺滤泡性腺癌表现为热结节外,功能性结节绝大多数均为良性病变,因此,显像确定为功能性者一般不需要再行细胞学检查。如果TSH正常或增高,应做甲状腺超声或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上课讲义

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 疗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一、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结节的概念 1、甲状腺肿:凡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或二条均可诊断甲状腺肿:①扪及肿大的甲状腺。②扪及甲状腺结节。 2、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内孤立性病变,在未明确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局部组织结构异常所致。有些结节既可触及,又有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可触及,却无影像学异常;有些结节仅有影像学异常,却不能触及。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 3、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与恶性率 (1)据流行病学调查:女性6.4%,男性1.6%,平均4.2%有甲状腺结节。 (2)据尸体解剖学报告:25%~5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3)据超声波检查:30%的健康人有甲状腺结节,其中仅有5%临床上可触及。 (4)据手术切除后病理报告:在甲状腺结节中5%-10%是恶性的,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具有更高的恶变率。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 1、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甲状腺结节首选的诊断方法。B超检查可判断甲状腺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囊性、实性还是混合性;有无包膜及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流及血流状况。根据超声表现可把甲状腺结节恶性

危险分为五级。I级:形状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多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内出血。II级:形状规整的囊实混合性回声结节,实性部分有血流信号。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III级:形状规整的均匀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滤泡型腺瘤、腺瘤性结节、分化型癌。IV级:形状不规整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V级:形状不规整并有腺外浸润的实性回声结节,有时在被膜或结节内可见到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多见于分化型癌。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癌变征象包括:缺乏晕环征;实性低回声;回声异质性;边缘不规整;发现微钙化;腺体外浸润;内部高血流。 2、CT检查 CT检查可判断结节是单发还是多发;是高密度、低密度还是混合密度;结节是否被强化。CT的诊断价值不如超声检查,因此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3、核素检查 核素检查可判断结节是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还是冷结节。但核素检查不易发现小于10mm的结节。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是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主要用于高功能腺瘤和转移癌的诊断。 4、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T3、T4 、FT3、FT4、TSH(超敏方法),可了解有无甲状腺功能改变。

甲状腺超声诊断TI- RADS 分级

甲状腺超声诊断TI- RADS 分级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病变,正常人群的检出率可高达60%以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由于其临床症状变化比较复杂,易误诊。甲状腺孤立性结节恶性可能性大,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疑有甲状腺结节的病人均应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彩超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对于位置深在而体积小的甲状腺结节尤其如此。为了规范甲状腺超声检查,美国Park等学者仿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制定了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用于指导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Ti-RADS 分级诊断标准如下:0 级,无结节,正常甲状腺或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1 级,高度提示良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可正常,无结节、亦无囊肿 或钙化;2 级,可能良性病变,边缘界限清楚,以实性为主,回声不均匀,等回声-高回声,可有蛋壳样钙化或粗钙化,恶性风险为0,需要临床随访;3 级,不确定病变,实质性肿块回声均匀,多为低回声,边缘光整,可分为3A及3B,3A倾向于良性,3B倾向于恶性,恶性风险为<2%,可能需要穿刺活检;4级:可能恶性病变,1~2 项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如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光整、淋巴结异常等,恶性的可能比例为5~50%,需要结合临床诊断;5 级,高度提示恶性,超过3 项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如极低回声、微钙化、边缘不光整、边界不清、淋巴结异常等,提示癌的可能性>95%;6级:细胞学检出癌症,确诊为癌。在临床应用中,3 级以 下诊断为良性可能性较大,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可定期观察,3~6 个月后复查彩超;4 级者有恶性可能,可行穿刺确定性质;5 级者恶性可能性极大,建议直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TI- RADS 分级方法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超声鉴别特征入手,细化每一条危险因素,综合评分,从而得出最终分级,每一评分均围绕良恶性特征,更加准确可信。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有:实性,低或显著低回声,边界不清,微小分叶,簇状钙化及直立状等6个方面,具体可表现为结节界限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内部为不均匀低或极低回声,伴有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之比> 1,呈浸润性生长,血供丰富等。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否显示血流信号,以及血流信号在甲状腺结节内的分布状况,可将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分为3 种类型,Ⅰ型:内部无血流信号;Ⅱ型:结外丰富血流信号和(或)少许结内血流信号;Ⅲ型:结内丰富血流信号和无(或)少许结外血流信号。评判标准为Ⅰ、Ⅱ型为良性,Ⅲ型为恶性。而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因为其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沙粒样钙化不明显,血供稀少等超声特征易误诊,需要细致观察。

甲状腺结节病理病因

甲状腺结节病理病因 甲状腺结节病理病因有哪些啊?一般人都知道,碘吃少了可能会得“大脖子病”。北京总院甲状腺中医诊疗中心专家提醒:碘吃多了,也会得甲状腺结节。不少女性朋友在体检中被发现颈部甲状腺结节,其中一部分人还需要做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甲状腺结节”这个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疾病,突然间成了高发病和常见病。甲状腺结节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健康隐患? 甲状腺结节,又称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高发于30至50岁的女性,女性甲状腺瘤的发病率较男性高2倍至4倍,特别是中年女性较为多见。目前,甲状腺结节逐年高发,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绝大多数均为良性,恶性结节不到1%。一般临床上,认为多个、散发、直径小的结节,都属良性;而单发的、直径较大的,则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癌变率达10%~20%。在治疗上,大部分的多发性甲状腺结节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门诊随访。如果结节直径超过1厘米的,且有钙化点的,应及早手术切除。 甲状腺结节高发的原因,一部分可能与现在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以前体检做甲状腺检查时,多采取外科触诊的方式。甲状腺位置比较隐蔽,往往难以发现小的甲状腺结节,还与检测者的经验有关,所以结节的检出率也非常低。而现在一般采取甲状腺超声检查,对预测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马上检测出非常细小的甲状腺结节。现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也已经成为体检中的必检项目。其次,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女性容易发生内分泌的明显变化,而女性雌激素与甲状腺关系密切,激素改变易刺激结节的形成。目前国际上一个非常明确的致病因素是:病人在幼儿期颈部有X线照射史,因为X线会引起DNA的改变。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吃碘过量,也会出现结节。温州地处沿海,长期进食大量含碘量高的海鲜,本身碘就不缺乏,加上平时饮食里添加的都是碘盐,可能会引起碘过量。不妨在做菜时,先把碘盐在油里炒一下,让其中的碘升华掉。另外,注意不要长期、连续、过量地食用海鲜,提倡饮食荤素搭配,做到膳食平衡。 对于甲状腺结节治疗,北京总院甲状腺中医诊疗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传承国医精华,融合现在西医理念,同时结合现代医疗诊疗技术,汲取中西药治疗的精髓,使体内免疫系统平衡与内分泌逐渐平衡。在短时内就可以看到治疗的效果,不仅可以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还可以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巩固疗效标本兼治和抗复发的目的。

甲状腺超声诊断

甲状腺超声诊断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七.正常甲状腺超声表现 1.形态颈前正中横切面探查时甲状腺呈马蹄形蝶形,颈侧区纵切面探查,甲状腺呈上窄下宽的锥形。 2.包膜甲状腺周围是甲状腺固有膜和甲状腺假被膜形成的薄层高回声带,光滑、整齐、境界清晰。 3.腺体回声正常甲状腺实质的回声水平和正常颌下腺的回声水平相似,高于颈部带状肌(即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腺提肌和甲状舌骨肌)回声水平。根据不同的超声仪器、不同的成像频率,甲状腺实质回声分布略有差异,高分辨力超声显示的甲状腺实质回声密集均匀,而仪器分辨率不佳时,甲状腺实质的回声可表现得较为粗大,均匀性下降。 4.血供彩色/能量多普勒彩色显像时,高灵敏度超声仪器对于甲状腺内部血流信号可能显示为短棒状或条状,低灵敏度超声仪器可能只显示稀疏分布的点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表现为具搏动感的明亮的彩色血流信号,而静脉彩色血流信号较为暗淡,无搏动感。 5.频谱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可检测甲状腺内动脉或静脉血流频谱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甲状腺上、下动脉血流频谱为陡直的单向单峰图像,上升较快,下降较慢。 八.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超声评估 (一)灰阶超声 1.部位根据是否在正常甲状腺解剖部位探及甲状腺组织,分为正常部位甲状腺和异位甲状腺。 2.大小甲状腺的大小通常用侧叶前后径、左右径及峡部厚度来评估,分正常、增大和缩小三种。甲状腺增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部分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缩小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素治疗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也可见于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 3.形态可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多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的两侧叶常是对称性的。两侧叶不对称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手术后和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等。 4.边界甲状腺边界可分为清晰、模糊两种。边界清晰通常见于疾病未累及包膜的甲状腺疾病。边界模糊常由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造成,前者可累及颈前肌群,而后者尚可突破甲状腺包膜,累及气管、喉返神经组织等。 5.内部回声 (1)回声强度:以正常颌下腺实质回声水平做参考,可分为回声正常、回声减低和回声增高。回声正常见于部分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回声减低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侵袭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回声增高较为少见,可见于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2)回声均匀性:可分为均匀和不均匀。甲状腺实质回声均匀可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少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回声不均匀为大部分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共同表现。 (二)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结节报告的解读

如何看甲状腺结节的B超报告 自从甲状腺超声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开展以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明显增多,很多人闻结节而色变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与此同时,学术界对现阶段甲状腺结节是否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也存在不少争议,这一切都源于对甲状腺结节的了解有限,未能真正识别结节的性质。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根据结节的超声表现特征,将诊断结果由良性到恶性分为1-6级,为解读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提供可靠的依据。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可以归为两类,一类属于良性征象,主要包括:结节形态规则,有完整的包膜,结节内部可呈等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和低回声,结节的纵横径之比小于1,结节周边见完整的声晕,结节周边测及环状的彩色血流信号。另一类属于恶性征象,主要表现为:结节形态不规则,无明显的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结节内部多呈低回声,甚至有些结节后方回声衰减,结节的纵横径之比大于或等于1,结节内见微小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紊乱,多由结节周边向内部穿入。 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1级:甲状腺检查正常,无异常发现。2级:良性发现,包括甲状腺囊性结节,恶性风险为0。3级:可能良性的结节,具有典型的良性超声征象的结节,恶性肿瘤的风险<5%。4级为性质不明的可疑结节,根据恶性超声征象的多少又分为4a级:具备至少一项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5-10%,4b级:具备至少两项恶性征象,恶性风险为10-80%,4c级:具备多于两项恶性超声征象,恶性风险>80%。5级:同时伴有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转移证据的结节。6级:已经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恶性结节。 TI-RADS分类为2级和3级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结节,如胶质结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