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最近在看社会理论和现代性方面的文献,感触颇多,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成文,只是说一些小感想。今天主要想从韦伯的理性铁笼说起!

韦伯“理性铁笼”这样一个命题是西方韦伯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和法律有关的,是他的法律合理型统治,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法治合理型统治,按照帕森斯对韦伯的解读,韦伯这种对统治类型的理想建构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法律合理型统治必然会取代传统型和克里斯玛型统治成为现代社会的统治类型,而也正是这一点,韦伯关于法治的理论被帕森斯认为是现代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韦伯自身也被认为是稳重严谨的理性主义者,但是帕森斯之后的例如米茨曼等人认为帕森斯对韦伯是一种误读,虽然帕森斯由于解读韦伯而使得美国社会学和社会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韦伯是理性主义者这一点上是误解了韦伯,韦伯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是一个理性的悲观主义者,正是由于这样,他才对克里斯玛、情感(pathos)和爱欲(eros)进行了详细论述,将这些非理性的事物当作现代社会的救世者。所以才有理性铁笼和克里斯玛的周期性出场这种论述。

那么我个人对于韦伯理性铁笼和克里斯玛周期性出场的理解是站在西方现代学术史的

基础之上,也站在西方理性主义发展的历史基础之上的。

西方的理性主义有两个阶段,可以称为古典理性主义和现代理性主义两个阶段,而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来区分,还有神本位的理性主义和人本位的理性主义。那么我们所说西方进入现代社会,进入和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进入到社会理论家们加以二元划分的后一个阶段的时候,人本位的理性主义代替了神本位的理性主义,这个阶段既是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的阶段,也是韦伯所说的“除魅”的阶段,而这个过程中,人本位的理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人本位的理性主义发展有这么几种模式(当然这几种模式有时间的先后差异,但是并不是后者取代前者)。

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下面所要讨论的理性主义都是人本位的理性主义)的第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理性主义的极端就是革命,因为这种理性主义相信人对社会秩序的完美设计,认为人的理性能够带来人自身的幸福,人能够设计出一套完美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来作为人生存和生活的环境。所以这种理性主义带有古典柏拉图似的乌托邦情节,典型的就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法国大革命和俄国革命就是这种理性主义的产物。

理性主义第二种表现形式是科学主义以及接踵而来的逻辑实证主义,这种表现形式认为人的生活和思想都能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最终按照数学的模式来安排,认为科学是惟一的使得人类社会得以完美安排的事物,这种模式最后导致的就是原子弹的爆炸和彻底唯物主义带来的人心灵的失落。

理性主义的第三种表现形式就是法治或者说法治国,这种表现形式代表了现代意义上的秩序观,韦伯对法律合理型统治的论述以及和其他法学界对于法治的推崇,就是很好的例子,法治代表了一切在完美的法律设计之下安排人们的生活,只要法律完善,人们的生活就能完善,德国民法典就是这种意义上产生的,而概念法学和分析法学派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法学界的映照。

但是在韦伯对理性推崇备至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次战争使得韦伯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开始对理性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而这种悲观情绪使得他对“法治”、或者法律合理型统治产生了失望,这种失望是他看到法治或者法律合理型统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而这种趋势无法改变的失望,也是对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之下的资本主义命运的担忧,在这种由于理性主义导致的整个社会官僚化,等级化,程式化,法律化的理性铁笼下面,为了追求自身解放自身自由的人反而在这种追求自身解放自身自由的过程中成为了理性的奴隶。所以韦伯在极度悲观极度失望的情况之下提出了克里斯玛的周期性出场的理论,这种理论

确实有很强的解释力,有人也认为在法治型统治和克里斯玛统治之间,悲观主义的韦伯更倾向于后者。

韦伯对于克里斯玛的周期性出场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可以有很多例证,例如英国法的衡平机制,对格式合同的限制条款,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其实都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但是韦伯克里斯玛周期性出场的理论也有一个不足,那就是克里斯玛的出场是法治型统治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说社会整体比较僵化的时候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克里斯玛出场之前,人类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去应付这种理性的铁笼带来的灾难!

杰里瑞·亚历山大在《世纪末的社会理论》一书的第三章对现代理性主义做了很精到的描述,那就是说韦伯那一代社会理论家和思想家(也就是经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交织的那一代社会理论家)的一生经历了理性之梦,但是却实实在在经历了从理性的美梦到理性的梦魇的过程,如果说现代性的起源是人类意识到理性的美梦的时候,那么后现代性的起源就是看到了理性的梦魇,在一个维度上来说,后现代性就是反理性的学说。而这种学说在韦伯这一代最有作为的现代性学说的社会理论家身上内在的蕴涵了,不光光是韦伯,涂尔干、尼采、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的学说都有这种理性之梦的转变的面相。

韦伯的理性铁笼以及理性之梦对于当代中国应该有很大的解释力和理论意义,因为中国正走向法治,法治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还没有完成的目标,而在法治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对于法治导致的社会弊病已经被人们所意识到,人们知道“上帝死了,而理性是一个谎言”,但是却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比法治更好的秩序模式,虽然知道我们所选择的这条路必然会导致理性的铁笼,我们在追求法治化以及法治社会下人的自由,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追求的结果是我们成为法律成为程序成为制度的奴役,我们想追求自由,但换来的确是不自由!

头衔:策兰!策兰!

等级:编辑

文章:779

李猛在评论渠敬东的《缺席与断裂》的结尾处,谈到了所谓“经验感受力”的问题:

“准确地说,经验感受力就是理论直面我们现身的处境,尤其是在担负甚至对抗这个处境中的根本危机时所暴露出来的生存张力的能力。”

而当我们在论文和读书笔记的结尾处写下如下论断:“这一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应该有很大的解释力和理论意义,因为中国正.....”之时,我们如何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去理解理论对于日用生活的意义呢,尤其在今天这个以操持分析工具肢解生命整体性感受为流行话语的现象世界中?忘记了面对自己,又何谈面对他者,沟通你—我?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助长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助长思维或精神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这;主张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者,主张思维不能够认识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2、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其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实质上市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其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层,生产力是人来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承认并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边或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表现形态,这就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其次,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民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

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 再次,它确立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类在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为确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偱回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奠定了唯物论基础。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根本方法。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实际”? “物质”与“实际”两个范畴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实际”则是指每个认识主体的“认识对象”。作为认识对象的“实际”,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分清实际中的现象与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是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 三是分清实际中的局部与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 四是分清实际中的主流与直流,把握事物的主流。 五是分清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 六是分清实际中的可能与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

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

艺术思维与方法心得 在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艺术思维与方法这一门网授课,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各门 艺术的基本特点。老师把哲学、艺术、美学、思维与方法论,交织在一起,不仅让我们对 中西方艺术思维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引领我们求知的探索!它脱离了今天精致的实用 主义光环,而接近真理、接近科学与艺术本身。 我们的行为由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思想由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所以一种思维方 式对于我们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 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罗恩?哈伯德说过“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为他们给 别人定下了思维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但是为了 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从非理性走向理性 的重点。我们对一切理论、观点、概念,包括那些已成定论的,都要抱着科学的怀疑精神。尤其对那种自己比较信服的观念,更要警惕被其束缚,注意经常拿当下的情况去对照检查 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话、写作,也应尽量避免引用其现成的观点思想。要时时、事事、 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从实际中抽象观点思考,或用实际来检验各种思想观点的能力,让思维 方式逐步走上实事求是更完善的轨道。 艺术的感觉是奇妙的,是让人共鸣的。看完这些视频,我认识到艺术思维与方法的多 元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创新、发展都应该有很大的意义。身边处处有艺术。艺术的思维与 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思路,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立起来思考,对于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未来图景及其实现的基本过程的预测、推断和构想。用艺术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以发 散式的形式来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艺术思维锻炼我们的,是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性,是人们有效处理现实问题的前提。 在多变量共变、速变的特点越来越显著的时代,在多变量共变、速变的特点越来越显著的 领域,人们处理现实问题时越来越需要“多管齐下”,简单地讲,战略思维方法就是能够 更有效地帮助人们寻找“多管齐下”的规律性的思维方法。而传统思维方法则是在变化缓 慢的时代和变化缓慢的领域更能有效地发现规律性的思维方法,那时,事物变化的缓慢程 度允许人们按照“线性推进”的方法来处理现实问题。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差异甚至是非 常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 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 结合形式。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本文从东西方思维差 异产生的原因表现来进行对比,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流中诸多差异的影响,使大家在

韦伯理性化的意义及其对工具性理性的批判

BA090116陳靜音【心得】 本文論述了韋伯對西方社會之所以發展成今日西方社會的理性化過程,及由此理性化過程導致的禁制現象。 韋伯本身所講的理性概念是一個解釋性的工具,他把理性概念擺到整個歷史脈絡中來講。韋伯將理性分為二種,一是實質理性,一是工具理性,並認為西方理性化的過程就是實質理性和工具理性辯證的過程。 韋伯對工具理性的批判,是針對西方資本主義造成社會問題而提出,這對於我們社會所給予的啟示,並不在於實質上的運用,而在於觀念上的啟發。社會上的任何行動均有其所要訴求的意義,一個行動是否合理,除了看行動的結果是否合乎要求之外,還須視其過程有無妥當。時代不斷在進步,人們的觀念、想法也不斷在前進,故每一時期皆有其訴求的重點,前一時期是合理的行動,可能到後一時期就成為有礙進步的不合理行動。就台灣社會來說,國民政府剛遷移至台灣來時,為防止彼案共產黨的入侵,實施戒嚴,整個社會草木皆兵,人民的權利遭到不合理的剝奪,但這對當時的人民來說並無不妥。甚至認為這是政府為保護台灣居民,維持社會安定的德政。三十幾年過去,時代邁動,自由的潮流自世界各地不斷地湧進台灣,人民的自主權利意識抬頭,加上台灣的國力已非昔日阿蒙,過去的種種限制已遭人民所反抗、唾棄,戒嚴的措施必定被推翻,解嚴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政府須針對人民的訴求進行改革,例如集會遊行法的解禁、政黨成立合法化、言論上的鬆綁等。合理化的發生,多半源自於一種轉化的歷程,透過漸進性、改革性或革命性的轉化歷程,將原本行之有年的卻漸趨不合理的觀念、制度或生活方式,轉化成為新的、合理的。由此可知韋伯的合理化辯證理論是適用於解釋各種社會、各種行動變遷的。 韋伯區分理性為二,工具理性與實質理性。二者就定義來說

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 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 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 用公式来表示 就是△Φ/Φ=C 其中Φ为原刺激量 △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 C为常数 又称为韦柏率。韦伯定律的提出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要比较不同个体某一感觉道的辨别能力而所用的标准刺激又不相同时 就不能用差别阈限的绝对值进行比较 而要用韦伯比例来比较。另一方面 由于韦伯比例的倒数1/C可以用来作为感受性的指标 所以通过韦伯比例我们还能对不同感觉道的感受性进行比较。 韦伯在研究对顾客初始刺激量和变化刺激量之间关系时 总结出识别刺激变化量大小与初始刺激量成正比 提出了K=△I/I的公式 其中K 为常量 △I 为刺激变化量 I 为初始刺激量。这就是消费者心理学中提到的韦伯定律。他总结出一般刺激变化量在10%以上时 消费者能够明显察觉到变化。例如 当某品牌商品价格为5000 元 价格变化幅度在500 元左右时 顾客能够明显感觉到其价格的变化。当然 这也会受到个人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 当整个市场上的该商品价格都在下降 而且下降幅度差不多时 这样对顾客的刺激就小得多。相反 如果整个市场上的行情没变 一个商场该品牌原价5000 元 突然降价300 元销售 这就会引起消费者的极大注意。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在定价方面 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商品陈列等等都有广泛应用。 情感中的韦伯定律 在情感生活中 韦伯定律也常有体现。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 其实这也是韦伯定律在作怪。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 对方给你的一点点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 而当你们相恋许多年之后 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也会觉得平淡如水了。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 直到肚子很饿了 她才来到一个面摊 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 “我们又不认识 你就对我这么好 可是我妈妈 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 “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 你就这么感激我 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 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 整个人愣住了 是呀 妈妈辛苦地养育我 我非但没有感激 反而为了小小的事 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 往家的方向走 快到家门时 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 忙喊 “饭都已经做好 快回去吃 菜都凉了 ”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 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 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韦伯定律”在操纵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 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 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 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 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 因此 他们的一点点帮助 我们都感动不已。 从韦伯定律中读出生活智慧 我们的感觉很敏感 ,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的眼睛 ,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所以我们应带着谦卑的心对待万物众生 。韦伯定律中的生活智慧是 :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少做锦上添花的事 ,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 ;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

人的政治理性化-马克斯.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探究

人的政治理性化:马克斯.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探究 马克斯·韦伯的生平和学术都与他的政治关怀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他一生很注重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问题,并努力扮演一位政治教育家的角色。以理性化为线索做精细的梳理,探究韦伯的政治教育思想。韦伯的政治教育面对着特定的时代和问题,其政治教育思想的逻辑线索是理性主义;其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形成理性的政治人、成熟的现代政治人;其政治教育的方式因政治家、行政官吏等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异;其政治教育的价值是要促进政治人在民族国家中理性定位,促进政治人与民族国家的协调与和谐。 标签:政治教育;韦伯;理性化 一、韦伯政治教育面对的时代和问题 韦伯所处的德国时代是一个“价值重估”的纷乱时代,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乃至无政府主义等意识形态都在寻求它的“承载者”,然而,德国的这个时代却正是一个政治不成熟的时代,政治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地主仍操纵着政治,在经济上处于上升阶段的中产阶级却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俾斯麦给德国所留下来的遗产是“一个完全没有政治学教育和任何政治意志的民族,一个习惯于由一位伟大政治家全盘操纵其政治的民族”〔1〕,其结果是官僚阶层独断专行,而理性、成熟的政治人不能诞生。 19世纪前的德国是集权国家,容克地主是其属民利益的天然代表,在它们的带领下德国获得了民族统一。但19世纪的经济变化已经慢慢侵蚀了这种容克权力的物质基础,在它们为统一民族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时,其经济地位却在不断虚弱。他们被迫从宗法式地主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人,经济利益成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容克已不是整个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其政治变为阶级的政治,而不是民族的政治。韦伯认为,容克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现在它已陷于经济上的垂死挣扎,以往的社会地位无法恢复。然而,虽然容克集团政治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权力本身并没有改变,他们通过对政治机构的控制仍然维持着传统的统治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在价值观上同化的结果,容克的统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资产阶级的默许,同时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也加强了容克和资产阶级之间联盟的作用。这些正是韦伯进行政治教育的历史焦点所在。德意志民族要走上理性的现代国家,必须对各个人群尤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教育。韦伯认为,当前资产阶级的幼稚有余而教育不足是民族发展的致命危害,同時指出资产阶级缺乏政治教育的原因在于俾斯麦的统治,“俾斯麦压制了所有的政治天才,他使资产阶级一直逐渐习惯了接受强有力的领导”〔2〕。其结果是,资产阶级一直没有得到在政治上发展的机会,以至使德国陷入了经济上没落的阶级执掌政权而经济上先进的阶级反而过于幼稚不堪领导国家的危险。如何使“资产阶级适于统治,按照韦伯的意见,这部分地要靠政治教育”〔3〕,必须完成繁重的政治教育,向资产阶级灌输政治意识,戒除其作为政治附庸的习惯,鼓励正当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责任品质,把民族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有资格充当领导阶级。当前,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四分五裂”,德国毫无行动魄力,也没有强烈的民族激情,容克失去传

西安交通大学公开课知识点:艺术思维与方法

艺术思维与方法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一)+第二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二)+第三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三)+第四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四)韩鹏杰 一、课程意义 (一)思维方式多元的重要性 1、字的解释: (1)同学:明末清初在山西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傅山傅青主,人的一生要做学生,生生不息;同窗:一段非常美丽的时光 (2)習:不断努力的过程 (3)笑:《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开的样子 2、在世界众多民族中,只有两件事在表达形象的象征意义上是通约的: (1)用火焰来代表爱情 (2)用花开来代表喜悦 3、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换一种思维方式 4、行为由思维决定,思维由思维方式决定 (二)工具主义思维主导下的思维偏差 1、过于强调:工具性、功利性 2、哲学家马尔库塞说我们处在一个异化的时代,单维的人,要靠艺术和美学拯救(三)艺术思维与方法之重要性 1、为达尔文天演论辩护的赫胥黎《科学与艺术》,科学与艺术都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永恒的秩序,科学使用思想而艺术用的是感情,爱恨之心没人提起,英雄的丰功伟绩没人传颂,田野里的百合花不能和身着盛装的所罗门的美相媲美,高峰和深谷不

再有人赞颂的时候,那就是我们一种艺术天性的泯灭,也是一种人性的泯灭,科学和艺术就像车之两轮,失去一边自然就不平衡 2、艺术的思维与艺术更多强调的不是技巧层面,而是道德层面,艺术的感觉层面、境界层面 二、艺术思维与方法导论 (一)元素 1、哲学思维理性元素:概念、判断、推理 2、非理性因素:情感、想象、意志、联想、灵感 3、艺术的主题元素:情感与形象,艺术思维本质上是我们的情感和形象的关系的问题(用艺术的思维去把握形象) (1)北大美学双峰之一朱光潜先生举得例子:一棵树摆在这里我们怎样对待它?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艺术的审美的态度 (2)《京华烟云》林语堂说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东西最令人动情:在天莫如月,在地莫如柳,在物莫如琴,在物莫如杜鹃 4、艺术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 (1)对形象的直觉,实现方法:距离 物理距离: a.北大美学双峰之二宗白华先生,郭六芳的女子写了一首诗“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 b.月光下,照之则净,蒙之则深 c.摆脱功利,不要老用一种现实的东西、生活上烦恼琐事给世界染上一种色彩,用 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有一种形象的直觉的感觉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修罗思维碎片之一:韦伯“理性铁笼”命题 最近在看社会理论和现代性方面的文献,感触颇多,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成文,只是说一些小感想。今天主要想从韦伯的理性铁笼说起! 韦伯“理性铁笼”这样一个命题是西方韦伯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和法律有关的,是他的法律合理型统治,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法治合理型统治,按照帕森斯对韦伯的解读,韦伯这种对统治类型的理想建构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法律合理型统治必然会取代传统型和克里斯玛型统治成为现代社会的统治类型,而也正是这一点,韦伯关于法治的理论被帕森斯认为是现代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韦伯自身也被认为是稳重严谨的理性主义者,但是帕森斯之后的例如米茨曼等人认为帕森斯对韦伯是一种误读,虽然帕森斯由于解读韦伯而使得美国社会学和社会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在韦伯是理性主义者这一点上是误解了韦伯,韦伯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而是一个理性的悲观主义者,正是由于这样,他才对克里斯玛、情感(pathos)和爱欲(eros)进行了详细论述,将这些非理性的事物当作现代社会的救世者。所以才有理性铁笼和克里斯玛的周期性出场这种论述。 那么我个人对于韦伯理性铁笼和克里斯玛周期性出场的理解是站在西方现代学术史的 基础之上,也站在西方理性主义发展的历史基础之上的。 西方的理性主义有两个阶段,可以称为古典理性主义和现代理性主义两个阶段,而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来区分,还有神本位的理性主义和人本位的理性主义。那么我们所说西方进入现代社会,进入和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社会,进入到社会理论家们加以二元划分的后一个阶段的时候,人本位的理性主义代替了神本位的理性主义,这个阶段既是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的阶段,也是韦伯所说的“除魅”的阶段,而这个过程中,人本位的理性主义发展的过程,人本位的理性主义发展有这么几种模式(当然这几种模式有时间的先后差异,但是并不是后者取代前者)。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理性化

2014年第4期(总第225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4,2014Serial.No.225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理性化 陈 阳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摘 要:对马克斯·韦伯思想的诠释长久以来存在着争议。这不仅是因为韦伯思想本身的广博与充满张 力,更是因为韦伯触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从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出发,以文本的变化为基础, 通过对韦伯思想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梳理,从中能看到韦伯理性化思想的发展轨迹,从而有助于我们对韦伯的新教伦理进行深入研究与他的理性化主题予以进一步把握。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理性化;滕布鲁克;施路赫特中图分类号:C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4)04-0027-04 收稿日期:2013-12-25;修订日期:2014-02-28作者简介:陈阳(1977—),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对马克斯·韦伯思想的诠释,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经历了“帕森斯化”和“去帕森斯化” 的过程;在欧洲经历了卢卡奇、马尔库塞等人的悲观主义的阐释与批评[1]3-31。1975年,德国学者腾布鲁克发表了关于韦伯作品的专论文章,使对韦伯的理性化主题的诠释成为关注的新焦点。腾布鲁克在关于韦伯主题统一性的文章中,对韦伯的著作史进行了考察[2]。从腾布鲁克所提供的韦伯著作史线索出发,考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本内容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韦伯的新教伦理进行深入研究与他的理性化主题予以进一步把握。 一、新教伦理研究计划的提出与改变 在1905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结尾处, 韦伯曾经提出了一个未来的研究战略:“禁欲的理性主义对于共同体构建及伦理的社会政策的内容的意义现在必须予以描述,即,它对于组织类型和社会共同体的功能的意义,这些社会共同体的范围从秘密宗教集会直至国家。在这之后,我们必须分析禁欲的理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理性主义的理想和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而,我们必须研究禁欲的理性主义与哲学的和科学的经验主义、与技术的展开以及,一般而言,与非物质文化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我们需要研究禁 欲的理性主义的历史进程,从中世纪现世禁欲主义的最初迹象开始,直到它分解为纯粹的功利主义的全部过程。我们然后还需要在其特殊历史表现中以及通过禁欲宗教信仰扩展的特定地区来追溯这一发展。只有在完成这样的研究之后,禁欲主义的新教对文明的影响的范围才能被勘定,并与现代文明的其他成分进行比较,这些成分可以 在回应个人的行动时改变与成型。 ”[3]118-119韦伯意欲对禁欲的理性主义同西方的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 并研究禁欲理性主义的历史过程,将其与现代文明的其他因素进行比较,从更广阔的领域探讨禁欲理性主义的意义,进而对禁欲主义新教对文明的影响得出准确的结论。 1920年,韦伯在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文收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时,在文末增加了一个脚注。韦伯说:“然而,我并没有按照最初的意图,即直接延续本研究,按照上文所概括的研究日程继续推进;相反,我决定沿着一种不同的进路来推进研究。我做出这种决定部分是出于偶然(由于特勒尔奇的《基督教会的社会学说》出版), 部分是下述决定的结果,即祛除这种关于新教伦理的研究的孤立性,并将其置于与文明发展整体关系中。为了做到这一点,我那时决定率先将关于宗教与社会之间的普遍— ——历史关系的几项比较研究的结果写出来。 ”[3]292韦伯表达了希望将问题放置于“文明发展的整体关系中”、置于更大范围的普遍历史视野里的想法。 这一研究计划的改变,带来的结果就是韦伯 · 72·

《结构化思维与金字塔原理》

结构化思维与金字塔原理 课程背景: 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表达方式往往缺乏说服力;甚至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他们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逻辑结构。“结构化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证明这个观点,使我们能够做到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如果全员普及更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思维和语言标准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其背后支撑原理是1973年由麦肯锡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首创的金字塔原理。 结构性思维能帮助你解决哪些问题?掌握如何用结构化思维进行思考、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可以提表达的高逻辑性、条理性。 ●思考:用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 ●表达:重点突出,调理清晰,言简意赅,让听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写作: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用金字塔搭建逻辑清晰的框架结构;归类分组、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 课程收益: 使用“金字塔原理”进行结构化思维,可以解决逻辑思考、归纳总结、工作汇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获得以下收益:

●掌握“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提升学员结构化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熟练使用结构化思维进行思考、沟通、写作 ●应用结构化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掌握归纳总结能力,提高有效的汇报总结技巧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高效组织全员必修 课程方式: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际演练、互动活动、小组讨论 课程大纲 导入:思维素质是职场重要技能 1. 思维的效率决定了工作的效率 案例:肥皂盒的故事 导入:思维素质是人与人的重要差别 2. 结构化思维有利于提升思维素质 第一讲:构建结构性思维 一、四种常见的表达陷阱 1. 思路中断 2. 思维散乱 3. 思维跳跃 4. 表述繁冗 二、结构化思维有助提升记忆力 案例:为什么老是记不住? 导入:结构化思维提升记忆力 1. 运用结构化思维,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记忆力差! 三、金字塔结构有利于高效表达 案例:如何汇报工作 导入: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1. 如何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2.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Strategic Thinking) 什么是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涉及的对象大多是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系统和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及复杂过程。 战略思维的要素[1] 战略思维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包含三大组成部分: 其一,主体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和谋划; 其二,战略思维的产品,包括形成战略目标、战略计划、战略方针等; 其三,战略计划的实施、反馈和战略修正。 三者的关系是,战略思维产生思维产品指导和服务于战略实践。战略思维主要是主体头脑中的与战略问题相关的信息加工活动,战略实施则是改造世界的主体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战略修正是主观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战略思维的程序[1] (1)战略预测。 战略预测是在对战略所涉及的事物或对象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基础上,对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及战略手段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的预测。战略预测是提出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措施的基础和前提。战略预测如果是错误的,整个战略的谋划就是失败的。 (2)形成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实施某一战略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在战略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 (3)制定战略任务。 战略任务是战略目标的分解,战略任务是详细的具体的,战略目标要通过战略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战略任务可以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子任务和更细致的任务。 (4)提出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根据战略目标要求确定的指导战略全局的总纲领总原则。它规定完成战略任务、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明确战略重点和主要战略部署,是组织战略实施的指导思想。 (5)制定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完成战略任务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战略措施是战略系统中最关键、实践性最强最必须有可操作性的部分。 (6)战略实施的反馈及战略修正。 战略思维形成的战略目标、计划、任务是主观的东西,将他们付于实践就是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是检验战略思维的唯一途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如果战略预测有误,或者事物发生重要的变化,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信息反馈)及时修改战略目标和计划等,有时甚至要放弃整个战略。 战略思维的主要特征[1] ?(1)战略思维的长远性、前瞻性。 o战略思维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决策,它要面对事物长期的问题,有的战略考虑的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问题:o A、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相对于客观对象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言的; o B、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以对客体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为基础的; o C、把握事物的规律是战略思维的前提; o D、科学预测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景是战略思维中最困难的部分,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o E、战略思维的前瞻性主要是从事物发展的方向性方面进行有效把握; o F、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是使人的主观更加符合正在变化的客观。 ?(2)战略思维的全局性、整体性。 o A、战略思维的全局性、整体性,是从共时态系统空间维度和过程时间维度两方面考虑; o B、战略思维的整体性要求人们从大局、从宏观和全局考虑问题。即要求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一地一域的狭隘利益。 ?(3)战略思维的重点性、关键性。

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方法 孙士超 来源:《中南冶金地质》,1996(2):112-119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发展的科学。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可上溯到2000年以前。地质学已有200年历史,各种学术思想无不打上科学技术发展和地质思维时代局限的“印迹”。 认识地壳的某一方面发展规律通常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时间。现在为人们接受的理论萌芽,往往在很久以前的地质文献中就出现过“闪光,只是当时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未能阐发或证明。当新的事实被发现,这些课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领会它的全部含义并导致理论上的建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地质科学历史的熟知还是无知;认识上是否有新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前人的地质思维中寻找“蛛丝马迹。选择适当的突破口,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向新的理论高度冲刺,这是一个有成就的地质工作者必经的道路。 实践也表明,在同一地质事实面前由于思维(洞察力)上的差异,能使一些人有所发现、有所建树,当然也使一些人长期无所作为。因此,掌握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与方法是地质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那么,思考地质问题时应该遵循哪些思维规律和采用哪些思维方法将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1 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地质作用的最终产物。作用本身的实际过程人类自己没有经历过,这就决定了地质思维的基本特征是逆向、定性分析是推论的关键,思维成果具有相对性。 1.1 在地质论证过程中思维的逆向性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总是在现有的物质基础上或在已知的概念

中想象出不能被感知的具体形象,然后经过论证、实施将目的物的具体形象或新概念创造出来,这种思维走向称正向思维。然而,由于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地质作用的最终产物,作用本身的实际过程不能直接观察到,往往也无法重演。因此,地质学中的许多概念只能依据对地质作用产物的研究反演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作用前的物质基础,然后经过实践和实验(包括模拟实验)的检验而建立和发展起来。这种思维走向称为逆向思维。 例如,在地质史料中人类对岩石的认识。最初由德国魏尔纳(A.G.Wemer,1787)提出水成说。然后,经过英国郝屯(J.Hutton,1795)的野外实践检验,发现花岗岩、斑岩、暗色岩以岩墙、岩枝的形式插入围岩,推测这些岩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提出了火成论。火成论突破了岩石的单一成岩理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岩石的一次飞跃。认为岩石既有水成来源,也有火成来来源。最后,经过英国霍尔(J.Hail)的玄武岩熔化一冷凝的模拟实验(1798)和白垩(含生物质灰岩)在封闭系统中加热生成大理岩的模拟实验(1805),证实了岩石的岩浆来源和变质来源。确立了地壳上三大岩石类型的成岩理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岩石的又一次飞跃。 1.2 在逆向思维中定性分析是推论的关键 在整个逆向思维论证中,定性分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社会科学的侦破工作一样,现场取证(野外观察、初步判断),推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再取证(野外取证、实验或模拟实验),再推论,直到最后定案(定性)。在证据面前排除多种可能性、多种假象、伪证,认定一种可能性,即定性分析工作。 前述人类对三大岩石类型的认识是经过判断、推理和野外实践或实验(包括模拟实验)的检验。结果表明:沉积岩是沉积作用的产物;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变质岩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再如,大西洋两岸地质、古生物及海岸线的“拼合性”,在固定论和

韦伯的理性化在麦当劳化语境的阐释

2012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哲学、社会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2-03-01 作者简介:卢晓琳,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读。①顾忠华 :《韦伯学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②[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③苏国勋 :《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④[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卷,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⑤注:关于社会行动的划分, 详见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德]马克斯·韦伯.顾中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2.韦伯的“理性化”在麦当劳化语境的阐释 卢晓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在现代性语境中,韦伯展开了对“理性”和“理性化”的讨论,他认为现代文明的全部成就和问题都来源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紧张和对立, 导致现代社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人沦为非人格化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麦当劳和麦当劳化将韦伯的理性与非理性带入后工业时代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更加深刻地阐释了韦伯的理性化理论。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既是麦当劳化高度理性的表现, 也是其非理性的重要因素。[关键词]韦伯;理性;麦当劳化;阐释[中图分类号] 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专辑-0044-04 一、韦伯的 “理性化”“理性”自启蒙运动后作为现代性的内核,承载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学术界对于“理性”的关注不曾停息,从马克思的“异化”到韦伯的“理性化”再至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都是对现代社会经历的理性化进程的自觉体察。韦伯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其论著涉及的范围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到统治类型、理性化和合理性等等,如此丰富的学术体系,对其研究的中心主题的确定就尤为重要,“大多数学者认为理性和理性化是贯穿韦伯学术研究及 其作品的主题。”①韦伯创造性地将“理性”及 “理性化”置于现代性的语境,描述现代西方世界是如何成功地变得更加理性,并且分析为什么世界其他地区未能首先实现理性化。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飞速提高,但与此相伴的却是人精神世界意义和价值的逐步沦落和丧失。在这种背景下, 韦伯形成了他的现代性思想,“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知化、尤其是将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 的时代。”②在韦伯对现代性的前景的预测中,理性 将会快速主导更多的社会部门, 全社会的人都位于一系列理性架构中。基于对现代性的理解,韦伯最初在法律社会学领域关注理性,他将基于形式化法律的理性化称之为“合理性”,即“合乎理性”。“理性”及“理性化”逐渐突破法律领域的局限,被广泛用于宗教、经济、组织、政治、艺术等领域。“宗教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非理性向理性宗教的进化过程。所谓非理性的宗教是充斥着大量神秘的、巫术的、情绪的、传统的力量,总之是不可计算的,不能由人控 制的因素在起作用的宗教。 ”③至于组织制度层面的合理性,官僚体制集中地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来源是技术知识的作用,由于现代技术和商业方法在货物生产中的发展,这种技 术知识已经变得完全不可或缺。 ”④也就是说,官僚制行政意味着从根本上以知识进行支配,这是使它变得尤其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韦伯将“理性”概念应用于社会各方面的分析 4 4

战略思维与行为的逻辑

战略:思维与行为的逻辑 2014年03月10日10:12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徐根兴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39 1 战略通常由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阶段、战略对策等组成。这些静态的环节必须有很好的技能使其变成思维与行为的逻辑。 对战略的认知 有人把想法、思路当成战略,这有如让战略深陷雾霾中,只有目标没有方向。战略的成功涉及前提和边界条件、成功要素、挑战、问题与风险、解决路径,等等。有学者认为战略是经过严密论证的非分之想,只有逻辑严密的、有理有据的非分之想才是战略。战略应该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逻辑,其推进过程,就是组织寻求内部认同和外部开拓的过程。现实中,一些组织在制定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预见性、前瞻性,热衷投机,决策随意性大,藐视规律,缺乏足够的要素准备,乱喊打造一流组织、一流品牌,等等。 一个好的战略要看到未来、能凝聚人心、应杜绝不断地试错。制定战略的难点是选择,如果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那么会使组织处于摇摆甚至动荡之中。因此,战略要符合如下几个要点:第一,价值。明确组织存在的价值,其存在才有意义。第二,需求。发现、识别新的需求。第三,定位。让组织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有限的资源能集聚,研究建立和保持优势需要的时间,重视竞争对手的连锁反应对自身的影响。第四,共识。让所有成员发自内心地认同组织的战略,形成共同愿景和使命。一般来说,在战略形成阶段,依据战术决定战略;在推进阶段,依据战略决定战术。组织的发展方向决定组织未来,管理模式决定成败。因此,战略实施中应该思考如何把方向变成方法,把方法变成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战略的挑战 战略的挑战主要来自如下方面:第一,资源。任何战略没有资源保障,只是梦想。因此,整合资源非常重要,能够整合内部资源是一个优秀的组织领袖,整合业界资源是优秀的行业领袖。第二,时间。能够穿越时间的战略,才能达到终点。很多战略在时间面前拐了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环境变化快,组织会常面临战略执行的两难境地:执行下去有可能使组织受损,如不执行,那么前面的各种投入就浪费。所以,好的战略都应该设立战略调整机制。第三,放弃。当新战略所采取的方法与组织过去成功的经验不一致时,愿意放弃既有的利益,往往是领导者勇敢精神的体现。第四,认知与共识。对战略的概念、要素、结构、关系不能形成共识的组织,很难有真正的战略设计与执行。必须要把战略诸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顺序关系、关联关系等理顺。战略要克服组织内部的矛盾,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战略行动,能形成共识,才能让利益相关方认可组织的战略。在下属中形成共识,就会赢得下属的全身心的投入;对外界形成共识,就会得到外界的信任;能与上级形成共识,就会赢得上级的支持。 战略、机遇、策略、执行的相互关系 战略和机遇。安永会计事务所调查,67%的创业者选择在今天的环境下抓住机遇,而只有19%的成熟商人说要抓住机会。可见,发展的阶段不同,对机遇重要性的认识是不同的。作为一个超越了创业或起步阶段的组织,如果外部有太多的机遇,形成对机遇的过度依赖,从而把追逐机遇变成了投机。投机会放大投机,最后把投机变成习惯、变成目标、变成战略。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战略,把机遇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必然偏离方向。停留在机会主义的成功阶段往往是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各方都好,当外部环境恶化的时候都不行。实际上机遇思维是被动思维,战略思维是主动思维,机遇属于外力,战略属于内力。战略框架下的机遇,要以战略为坐标,不能冲击战略,而战略的实施需要机遇作为突破口,有利推进。对机会的把

…结构化思维培训心得

结构化思维培训心得 篇一:结构化思维就是这么有用的东西结构化思维心得通过学习,结构化思维,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潜意识层面不自觉地在使用,而不会以这种思维理论方式来指导自己在缺乏经验的领域里的进步。我认为结构化思维就是用于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把钥匙,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把钥匙,它可以使我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地去应付任何问题,去寻找其他的钥匙,而不论这个问题你是否有经验。结构化思维模式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析,高度概括而且全面,具有资源达成的具体方法和计划。概括而言,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步骤就是: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同时感觉复杂问题的结构化建立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遇到的困境是:问题堆积如麻,每个问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通过结构化思维来整理思路。面临这种情况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按轻重缓急排序当我们把一个大目标通过再结构化分解成为若干个子目标,再对每一个子目标进行资源分析以制订计划时,又会发现一个常见问题:每一个子目标的实现都在占用资源,而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中国有句古训:“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讲得就是“利点为重,兼顾其他”的分配原则。在资源紧缺时,可将若干目标分

成:重要而紧急、重要而不紧急、紧急而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种情况。资源的分配方向一般是:重要而紧急优先,紧急而不重要次之,重要而不紧急最次,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最次。这样的分配方式,一方面确保了重要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通常会对大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先完成紧急的工作,可以使资源快速释放,再投入到下一个工作当中。而且,当部分工作完成后,这部分工作的成果可以转换为下一阶段工作的资源,后边的工作就会越来越轻松。 2、结构化思维训练结构化思维,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才是一种管理方法。因此,对于更多的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新同事来说,需要经过有意识地持续训练,才能够培养起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如何培养结构化思维的技能与习惯呢?“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纸和笔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最有利的工具。结构化思维,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这一管理技能,将使你在职场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以下优势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在纷繁的市场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学习《中坚力量 6 堂课》体会——工作并快乐着我作为最中层干部,很荣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坚力量6堂课》的培训和学习,深感荣幸,所以此次的学习机会,崭新的理念为我今后团队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及团队实战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使我受益匪浅,为建筑企业发展进步中更加辉煌。

非理性思维的特点

非理性思维的特点 一、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 艾利斯认为争取自己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赞扬是必要的,但如果希望获得所有重要人物的喜爱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因为没有人能够让所有自己遇见的人都喜欢,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无法赢得所有人的赞扬。而且这样做,只会使自己失去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没有自我、没有安全感。 二、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干,这样才会是有价值的人 艾利斯认为,即使在某一方面,大部分人也无法做到出色,如果要使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有成就,这是无法办到的,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这种非理性信念会迫使求助者在任何方面都与别人比较,会把自己的目标订的太高,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带来无谓的挫折感,无法肯定自己。因此,艾利斯强调,一个理性的人会尽力而为,不计较成功和失败,不取悦于别人,能够接纳自己的缺点。 三、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行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艾利斯指出,没有人不犯错误,如果要求自己和别人不犯错误,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别人犯了错误,就认为他们没 — 1 —

有价值,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和惩罚,这种信念是非理性的。艾利斯认为,指责和惩罚并不能消除错误,有时甚至导致更坏的结果。一个理性的人会设法从别人角度看待问题,并阻止他们继续犯错误。即使自己的尝试失败,也不会认为别人就没有了价值。 四、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艾利斯认为烦恼和不安并不能使境况发生任何改变,相反,纠缠在情绪的困扰中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因此,如果遇到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艾利斯提出,一个理性的人会尽力面对自己的困境,并设法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也会平静地接纳事实。 五、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艾利斯强调,别人的不公平指责不会伤害人,只有当求助者对这些批评和指责敏感时,才会感受到伤害。因此,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非不可能,只是求助者很少尝试。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就将责任推给外部环境,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事实上,所需要改变的是求助者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六、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艾利斯认为,考虑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设法避免它出现,如果发生了,就设法补救,这是理性的行为。但是如果总是担心危险事件的发生,就会变得过分敏感,反而不能有效应付紧急情况。另外,这种担心只会加强内心的不安和焦躁,从而增加— 2 —

韦伯理论的现代性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b1446335.html, 韦伯理论的现代性概述 作者:岳胜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34期 摘要:马克斯.韦伯认为,欧洲的近代发展,它的这条独特道路与文明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是解神秘化(祛魅、理性化或合理化)的过程。被韦伯称之为理性化的过程,即欧洲现代文明也涉及到一个转向:中世纪转向近代资本主义。其社会发展的意义论证,就不是在神圣的宗教话语之中去寻找其意义基础,而是解神秘化、理性化的过程中导致了三大价值领域的独立。 关键词:韦伯理论;理性化;现代性;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谈到了原来那种田园诗的、道德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脱去了、消散了。马克思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关系、金钱关系、计算关系都很清楚。如同韦伯所理解的,理性化就是计算,没有宗教的色彩。按照韦伯所言,早在康德哲学那里,就为现代性的世俗化奠定了框架,并划分为三个方面:现代自然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化,坚持理性的原则。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再愚昧地借助于上帝的力量加以解决,而是相信了经验自然科学。自律的艺术:自律的艺术解决的是人与内在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性之前,艺术非为艺术本身(非自律),通常充当宗教礼仪功能。艺术自律以后,强调了艺术就是艺术本身。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为自律的艺术进行了先验论证,并提出了关于美的概念,即美就是普遍令人愉快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后来,现代性艺术发展到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但在后来的欧洲艺术理论那里,则对此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种观点认为,超现实主义的唯美主义失去了社会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为此,先锋主义就重新强调打破原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体制,要求艺术要直接干预生活。比格尔在《先锋主义理论》中,讨论了欧洲唯美主义与先锋主义的冲突与争论。在今天看来,这在反传统、反宗教、反神秘主义的意义上讲,自律的艺术此观念是很可贵的、有价值的。放眼现实社会,是不能坚持做到为艺术而艺术的。 用一系列原理建立起来的道德与法律,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秩序应建立在法律和现代的道德基础之上。在去神秘化以前,是以血缘的、权威的和各种各样的等级制度作为社会规范。韦伯也讨论了从古代至现代社会制度建构原则的三类型。表现为:第一种是传统的专制类型,专制通常联系到等级;第二种是偶像崇拜,人们服从的非权力本身,而是领袖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秩序建基于非理性原则之上;韦伯认为,(理性化以后)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宪政国家更合理。康德的三大批判就使得三个不同的价值领域区分开来(理性化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果即:“从而使我们能根据理论问题、审美问题或道德实践问题的各自内在逻辑来完成学习过程。”理论问题、审美问题和道德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三个方面遵循各自不同的内在逻辑原则,不可混淆。比如,自然科学中,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能自然带来道德水准的提高。在哈贝马斯看来,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的批判矛头就直指工具理性这种规范基础。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同时,马尔库塞与阿多诺晚年却走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