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参考答案

综合指标

1、某企业2006年产值超计划完成8%,比上年增长12%,试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

又该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230元的水平上降低15元,实际上比上年降低了8%,试计算甲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

%108%

1%

121=++x

%7.31%

108%

121%=-+=

x

2

要求计算表中空格数字,并直接填入表中。

3要求:1.计算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2.计算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

该工业局的平均劳动生产率=10600000÷1400=7571.4(元/人)

该工业局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1060÷20=53(万元/人)

5

试分别计算男、女职业人员的总录用率,并比较两组说明各组和总录用率高低不同的原因。

男的总录用率=123÷600=20.5%

女的总录用率=89÷500=17.8%

6、某厂三个分厂同时生产甲产品,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一分厂实际产量为500件,刚好完成计划;二分厂实际产量为900件,仅完成计划的90%;三分厂实际产量为1160件,超额完成计划16%。另外,一分厂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分厂单位成本为16元/件,三分厂单位成本为17元/件。所以全厂超额2%完成甲产品产量计划,即(0+16%-10%)/3=2%;全厂甲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17元/件,即(18+16+17)/3=17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如何计算?

全厂计划完成率=%4.1022500

2560

%116/1160%90/9005001160900500==++++

全厂平均单位成本=

8.162560

43120

1160

9005001711601690018500==++?+?+?(元)

7、2006年某月份A 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5.5÷4=1.375(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5.3÷4=1.325(元/斤)

8、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

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435÷420=103.6%

9、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2950÷100=29.5(件)

8075 =9

乙组每个工人日产量的标准差=100

甲村的平均亩产=675000÷2500=270(公斤)

乙村的平均亩产=625000÷2500=250(公斤)

时间数列分析

要求:(1)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4524÷3=4841(元/人)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1220÷840=14524(元/人)

2、某零售商店2006年上半年的零售额与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试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上半年的周转次数。

第一季度库存额=(8+8+6)÷3=7.3(万元)

第二季度库存额=(10+7+9)÷3=8.7(万元)

上半年库存额=(7.3+8.7)=8

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10+14+12)÷7.3=4.9(次)

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16+18+20)÷8.7=6.2(次)

上半年的周转次数=(10+14+12+16+18+20)÷8=11.25(次)

试计算:(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和季产量。

(1)第二季度平均实际月产量=110(件)

(2)第二季度平均人数=(48+50+52)÷3=50(人)

(3)第二季度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330÷320=103.125%

(4)第二季度平均每人月产量=110÷50=2.2(件)

第二季度平均每人季产量=330÷50=6.6(件)

试计算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全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08×50+1.2×65+1.25×80+1.05×80)÷275=114.9%

要求:(1)试根据动态分析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表中所缺指标;

(2)试计算1997-2002年间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量=6.3

平均发展速度=105.5%

平均增长速度=5.5%

8、某地区1984年国民收入总额为18亿元,1985-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是2%,1988-1989年国民收入平均发展速度是107%,1990年国民收入比1989年增长6%,要求:(1)计算1985-1990年国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2)1990年国民收入总额。

9、某煤矿1990年煤炭产量为25万吨。

(1)规定“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4%,以后每年平均增长5%,问到2005年煤炭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如果规定2005年煤炭产量是1990年的4倍,且“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问以后需要每平均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水平?

统计指数分析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1)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和价格个体指数;

(2)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584/470=124.3%

(3)三种商品的销售量综合指数=518.8/470=110.4%

(4)分析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518.8—470=48.8万元

(5)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价格总指数=1.243/110.4=112.6%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3)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5800/5100=113.7%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5340/5100=104.8%

而增加的产值=5340—5100=240万元

(3)价格总指数=5800/5340=108.6%

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加的产值=5800—5340=460万元

3、某企业2006年比2005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2005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0万元,问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

1.15×0.96=1.104=110.4%

2006年总成本比2005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10.4%×300=31.2万元

4

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2050/1938.7=105.8%

三种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2050—1938.7=111.3万元

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1938.7/1700=114%

三种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1938.7—1700=238.7万元

要求:运用指数体系对该企业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总成本变动

12000—7800=4200(元)

12000/7800=153.8(%)

单位成本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

12000/9700=123.7(%)

12000—9700=2300(元)

产量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

9700/7800=124.4(%)

9700—7800=1900(元)

应用统计学: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矩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2、极大似然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4、简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和特点。 5、确定重复抽样必要样本单位数应考虑哪些因素? 计算题 1、对于未知参数的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使用矩法和极大似然法进行点估计,并考量估计结果符合什么标准 2、某学校用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0名高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学生平均体重为50公斤,标准差为48.36公斤。要求在可靠程度为95%(t=1.96)的条件下,推断该校全部高中学生平均体重的范围是多少? 3、某县拟对该县20000小麦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推断平均亩产量。根据过去抽样调查经验,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为10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40公斤。现在要求可靠程度为95.45%(t=2)的条件下,这次抽样的亩数应至少为多少? 4、某地区对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25公

顷,计算得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每公顷产量的标准差为1200公斤。试估计每公顷产量在8520-9480公斤的概率是多少?(P(t=1)=0.6827, P(t=2)=0.9545, P(t=3)=0.9973) 5、某厂有甲、乙两车间都生产同种电器产品,为调查该厂电器产品的电流强度情况,按产量等比例类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资料如下: 试推断: (1)在95.45%(t=2)的概率保证下推断该厂生产的全部该种电器产品的平均电流强度的可能范围 (2)以同样条件推断其合格率的可能范围 (3)比较两车间产品质量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和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计算样本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新

(1.1)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A、75% B、40% C、13% D、17% 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C)。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数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统计学作业答案

1. 一家调查公司进行一项调查,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某市电信营业厅大客户对该 电信的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人员随机访问了30名去该电信营业厅办理业务 的大客户,发现受访的大客户中有9名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较两年前 好。试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大客户中认为营业厅现在的服务质量较两年前 好的比率进行区间估计。 4.据某市场调查公司对某市80名随机受访的购房者的调查得到了该市购房 者中本地人购房比率p 的区间估计,在置信水平为10%下,其允许误差E = 0.08。则: (1)这80名受访者样本中为本地购房者的比率是多少? (2)若显著性水平为95%,则要保持同样的精度进行区间估计,需要调查 多少名购房者。 解:这是一个求某一属性所占比率的区间估计的问题。根据已知n =30,2 /αz =1.96,根据抽样结果计算出的样本比率为%30309?==p 。 总体比率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n p p z p ?1??2/-±α 计算得: ()n p p z p ?1??2/-±α=30%()30 %301%3096.1-??± =(13.60%,46.40%) 5、某大学生记录了他一个月31天所花的伙食费,经计算得出了这个月平均每天 花费10.2元,标准差为2.4元。显著性水平为在5%,试估计该学生每天平 均伙食费的置信区间。 解:由已知:=x 10.2,s =2.4,96.1025.0=z ,则其置信区间为: 314 .296.12.10025.0?±=±n s z x =〔9.36,11.04〕。 该学生每天平均伙食费的95%的置信区间为9.36元到11.04元。

6、据一次抽样调查表明居民每日平均读报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为〔2.2,3.4〕 小时,问该次抽样样本平均读报时间t 是多少?若样本量为100,则样本标准 差是多少?若我想将允许误差降为0.4小时,那么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样 本容量应该为多少? 解:样本平均读报时间为:t = 24.32.2+=2.8 由()96 .121002.24.322.24.305.0?-=?-==s n s z E =3.06 2254 .006.396.122 22205.02=?=?=E s z n 7、某电子邮箱用户一周内共收到邮件56封,其中有若干封是属于广告邮件,并 且根据这一周数据估计广告邮件所占比率的95%的置信区间为〔8.9%, 16.1%〕。问这一周内收到了多少封广告邮件。若计算出了20周平均每周收 到48封邮件,标准差为9封,则其每周平均收到邮件数的95%的置信区间 是多少?(设每周收到的邮件数服从正态分布) 解:本周收到广告邮件比率为:p =2 161.0089.0+=0.125 收到广告邮件数为:n ×p =56×0.125=7封 根据已知:x =48,n =20,s =9,093.2)19(025.0=t ()199 093.24819025.0?±=±n s t x =[43.68,52.32] 8、为了解某银行营业厅办理某业务的办事效率,调查人员观察了该银行营业厅 办理该业务的柜台办理每笔业务的时间,随机记录了15名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测得平均办理时间为t =12分钟,样本标准差为s =4.1分钟,则: (1)其95%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若样本容量为40,而观测的数据不变,则95%的置信区间又是多少? 解:(1)根据已知有()145.214025.0=t ,n =15,t =12,s =4.1。 置信区间为:()151 .4145.21214025.0?±=±n s t t =〔9.73,14.27〕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应用统计学+第四章作业+答案

应用统计学第四章作业P92-94 4 ,7 ,8 ,10 ,11, 14 4. 解: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计划规定的百分比 实际完成的百分比 该企业第一季度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的相对指标= %100%10%100%8%100?--≈102.22% 7. 解:1)动态相对指标=同一现象基期水平 某一现象报告期水平 甲国钢厂量动态相对指标= %1103000 3300= 甲国年平均人口数动态相对指标=%1006000 6000= 乙国钢厂量动态相对指标=%1055000 5250= 乙国年平均人口数动态相对指标=%69.10071437192≈ 2)强度相对指标=的统计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 甲国2008年人均钢厂量= 万人万吨/5.060003000= 甲国2009年人均钢厂量=万人万吨/55.060003300= 乙国2009年人均钢厂量=万人万吨/7.071435000≈ 乙国2009年人均钢厂量=万人万吨/73.071925260≈ 3)比较相对指标=指标数值 乙地(单位)同期同类值甲地(单位)某指标数 2008年甲乙钢厂量强度相对指标= %60%1005000 3000=? 2009年甲乙钢厂量强度相对指标=%8.62%1005250 3300≈? 2008年甲乙年平均人口数强度相对指标=%84%1007143 6000≈? 2009年甲乙年平均人口数强度相对指标=%42.83%10071926000≈? 所以由以上相对指标得出甲国钢厂量发张速度慢于乙国;但是在人口发张速度方面要快于乙国。

8. 解:千克甲270400 5000001501500001002500050000015000025000=÷+÷+÷++= x /亩 亩千克乙/2504502001504507502005001501250=++?+?+?=x 所以由表4-14知乙村的平均亩产高于甲村的平均亩产,即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做的好;但从计算结果来看,由于甲村平原地占播种面积较大,山地占播种面积较小,所以得到产量较大,即甲村的平均亩产高于乙村的总平均亩产。 9. 解:1)早中晚的购买量相同则设购买量为bkg 元千克/73.25 5.223≈÷+÷+÷=b b b b x 2)早中晚的购买额相同则设购买量为akg 元)(千克/17.335a 2.5a 2a ≈++= a X 10. 解:%74.94%3.96%22.92%74.953=??=xg 14 解:1)5.120 601203202601120=++?+?+?= 甲x 件/人 8.13302120130180=÷+÷+÷=乙x 件/人 甲x <乙x ,所以乙单位工人的生产力水平高 2)件()(甲67.0200 20)5.13(60)5.1-21205.1-1222=?-+?+?=σ 件(乙6.010 603010)8.13(60)8.12(30)8.11222=++?-+?-+?-=σ V 甲=%7.44%1005 .167.0≈?=甲甲 x σ V 乙=%3.33%1008.16.0≈?=乙 乙 x σ 因为乙甲σσ>,V 甲>V 乙 ; 所以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齐.

应用统计学作业答案

第1章导论作业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我的答案:D 得分:4.3分 2指出下面哪个变量属于顺序变量: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我的答案:D 得分:4.3分 3 指出下面哪一个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 A、 年龄 B、 性别 C、 企业类型 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我的答案:A 得分:4.3分 4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我的答案:C 得分:4.3分 5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我的答案:A 得分:4.3分 6 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A、 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 该校所有大学生的总生活费支出 C、 该大学所有的在校本科生 D、 所调查的200名学生 我的答案:C 得分:5.4分 7 某大学的以为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参数是: A、 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 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 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 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我的答案:B 得分:4.3分 8 某大学的以为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统计量是: A、 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 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统计学课程作业及答案2

统计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答案:B 第2题某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比1992年增长了3倍,则该公司1992-2002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 A、11.61% B、14.87% C、13.43% D、16.65% 答案:A 第3题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成本为()。 A、17.67 B、17.54 C、17.08 D、16.83 答案:C 第4题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C

第5题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预期变化 答案:A 第6题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A、120/5 B、120/4 C、320/200的开5次方 D、320/200的开4次方 答案:B 第7题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答案:C 第8题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9题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 3、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4、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6、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7、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9、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得关系就是__统计实践____与___统计理论__得关系。 2.总体就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得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总体单位就是__总体_得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与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得产品质量情况,总体就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就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就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得,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得部分单位组成得集合体。 6.标志就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得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与_品质标志_两种。 7.性别就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得同质性就是指(A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得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得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就是( D )。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得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得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得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得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得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得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得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就是( 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得发展,沿着两个不同得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得含义包括( 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 D、统计学?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得方法,包括( ABCDE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CDE )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得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得表现形式有(BCE )。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四川大学《应用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 欢迎你, 你的得分:94.0 完成日期: 2018年06月12日09点2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 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 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变量 B. 指标 C. 标志 D.变异 3. 从标志角度看,变量是指() A. 可变的数量标志 B. 可变的数量标志值 C. 可变的品质标志 D. 可变的属性标志值 4. 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 A. 数量标志 B. 品质标志 C. 质量标志 《应用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5.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A.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B.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C. 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 的。 D. 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 的。 6. 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 A. 抽样调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普查 7. 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快速普查 8.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时间是为了()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 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 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起行动 9. 调查鞍钢、武钢、宝钢等十几个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 查方式是()。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一、名词解释题 1、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统计学Ⅱ》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BDC 6-10.DCDBB 11-15.BDCBB 16-20.BADCC 21-24.BCA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DE 3.AB 4.CDE 5.ADE 6.ADE 7.ADE 8.ABC 9.AC 10.AC 11.ABC 12.ABC 三、填空题 1.分组标志 2.均值、平均 3.标准差 4.划分现象的类型、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5.4元、0.01 6.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 7.右偏、左偏 8.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9.相对数、绝对数 10.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1.直线相关 12.5.66% 四、简答题 1.答:(1)开头部分:您好! 非常感谢你能抽出时间来回答我们的问卷,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本企业产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我们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答完问卷,你将会获得一份精美小礼品。 (2)主体部分: ①您了解某某品牌手机吗? a.非常了解; b.一般; c.听说过; d.不了解 ②目前,您使用的手机是某某品牌的吗? a.是; b.不是 ③如果您要买手机,会考虑某某品牌吗? a.会; b.不会 ④您认为某某品牌手机的质量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⑤您认为某某手机的售后服务怎么样? a.很好; b.还可以; c.很差。 2.答:(1)众数是一组数据分布的峰值,是一种位置代表值。其优点是不受极端值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唯一性。

(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也是位置代表值,其特点是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3)均值是就全部数据计算的,它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集中趋势测度值。其主要缺点是易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应用场合: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三个代表值相等或接近相等,这时应选择均值作为集中趋势的代表值;当数据为偏态分布,特别是当偏斜的程度较大时,应选择众数或中位数等位置代表值,这时它们的代表性要比均值好。 此外,均值只适用于定距或定比尺度的数据,而对于定类和定比尺度的数据则无法计算均值,但却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3.答:拒绝原假设的最小的显著性水平,被称为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 4.答: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它是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无法区分优劣或大小。 定序尺度,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该尺度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该尺度的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 定比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该尺度的计量结果表现为数值,并可以计算差值,因而,其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定距尺度没有一个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定比尺度,与定距尺度属于同一层次,其计量的结果也表示为数值。由于有绝对的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递进的。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可以计量低层次计量尺度能够计量的事物,但不能反过来。 5.答: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原变量值本身水平高低的影响,也就是与变量的均值大小有关。变量值绝对水平越高,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自然也就大,绝对水平越低,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自然也就小;另一方面,它们与原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采用不同计量单位计量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就不同。 因此,对于平均水平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的不同组别的变量值,是不能直接用上述离散程度的测度值直接进行比较的。为了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而需要计算标准差系数。 6.答: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方差的比较,来检验各个水平的均值是否相等。引起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因素中的不同水平造成的,称为系统性差异;另一个方面是由于抽选样本的随机性而产生的差异。两个方面产生的差异可以用两个方差来计量,一个称为水平之间的方差,一个称为水平内部的方差。前者包括系统性因素,也包括随机性因素。后者仅包括随机因素。如果不同的水平对结果没有影响,那么在水平之间的方差中,就仅仅有随机因素的差异,而没有系统性差异,它与水平内部方差就应该近似,两个方差的比值就会接近1;反之,如果不同的水平对结果产生影响,在水平之间的方差中就不仅包括了随机性差异,也包括了系统性差异。这时,该方差就会大于水平内方差,两个方差的比值就会显著地大于1许多,当这个比值大到某个程度,或者说达到某临界点,就可以作出判断,说不同的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因此,方差分析就是通过不同方差的比较,作出接受原假设或拒绝原假设的判断。

应用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68.0 完成日期:2013年01月10日14点52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3月14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B )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C ) A.变量 B.指标 C.标志 D.变异 3.从标志角度看,变量是指() ( A ) A.可变的数量标志 B.可变的数量标志值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属性标志值 4. 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 ( B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标志 D.数量指标 5.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 A ) A.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C.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 D.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 6.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进行调查,这种 调查属于()。 ( B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7.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D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快速普查 8.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时间是为了()。 ( C )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起行动 9.调查鞍钢、武钢、宝钢等十几个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 ( B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0.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C ) A.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 B.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C.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D.调查时间不同 11.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 D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项目 12.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 D ) A.统计整理 B.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 D.统计分组 13.统计分配数列()。 ( C ) A.都是变量数列 B.都是品质数列 C.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 D.是统计数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