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启蒙读本119-149翻译 部分加点字

文言文启蒙读本119-149翻译 部分加点字

文言文启蒙读本119-149翻译 部分加点字
文言文启蒙读本119-149翻译 部分加点字

119.

李存审出生贫寒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历的九死一生的险事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一百多次了。”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给孩子们,吩咐他们珍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他的子孙都答应了。

出:出身破:剖镞:金属箭头尔曹:你们膏粱:膏,肉;梁,精米。泛指富贵人家寒微:家庭贫穷,地位低微极:达到出:经历。去:离开。乡里:此指家乡。诺:答应。

120.

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遇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1.著(zhuo)第二音:放 2.《抱朴子》:晋人葛洪著。(120)

121.

从前有个厨师,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中。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于是就进屋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越吃越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过了一会儿,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摇摆着尾巴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 庖(páo)夫:厨师。造访:登家门。损:亏待。向:一向。移时:不多时。掉:摆动。亟(ji,第四声):立刻,马上。造:前来。(121)

122.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每天做一锅粥,经过一晚上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着一些腌菜吃。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那个留守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范仲淹的事),他父亲就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但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对范仲淹)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意,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心静气地再吃下这些粥呢?”

1)啖:吃 2)遗(wèi):馈赠,赠送 3)遽(jù):一下子,立刻4)南都书舍:即南都书院

5)齑:腌菜 6)留守:官职名称 7)败:坏,腐烂 8)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9)釜:锅子

10)画:划 11)遗:送 12)盖:因为 13)以:把 14)悉:全,都 15)既而:不久 16)后日:以后 17):岂·····乎:难道······吗? 18)闻:听说 19)何:为什么 20)置:放21)留守:官职名称

123.

以前有一只在山上当王的狮子,一天在深山中抓到了一只豺狼,准备吃掉它。豺狼说:“我将为大王你每月送来两只鹿来赎回我的小命。”狮子王很高兴。豺狼按照约定时间每月给狮子王送去了鹿,自己也靠捕获狐狸、兔子等维生。一年之后,鹿都被吃光了,豺狼没有什么可以送给狮子了。一天狮子遇到豺狼,说:“你杀了太多生命了!今天轮到你了。你还是好好考虑这事儿吧!” 豺狼无言以对,于是被狮子吃掉了。

1、其:作语气副词用,相当于“还是”

2、曩:以前

124

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那个人接受了,乘机由于东西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一直用的。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精通了他的技艺。

箧:竹箱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去:离开置:放受:接受启:开启,打开视:查看穴:凹陷,眼,孔,低洼至:直到夙:一直

125

一个农民,种了好几亩西瓜,正好丰收,就挑出来卖。在牌子上写:“此瓜出售。”一个秀才走过来,说:“‘此’字可以去掉,只留‘瓜出售’就可以了”。农民以为这样是对的(就这样做了)。接着,又一个秀才看见了这块牌子,说:“大家都看得见这是西瓜,‘瓜’可以去掉?”农民就去掉了'“瓜”字。没多久,又一个秀才过来说:“瓜放在市场上,不是卖出干什么?‘售’字是多余的。”农民很惊讶,(于是就去掉)了。正好旁边有一位老人,说:“虽然字都可以去掉,但是必须写上价格。”

植:种担:挑宜:应该但:只然:认同赘:累赘愕:惊讶然:的样子俄顷:一会儿适:恰好

126

王安期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呀?”回答说:“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黑了。”差役问:“要鞭打吗?”王安期说:“鞭打书生而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放了他,并命令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了。

1、系:抓

2、云:说

3、致:达到

4、释:释放

127

野兽之中有(一种)叫猱,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脑袋痒,就让猱不停地挠,(挠)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觉得(脑袋挠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剩下残余的用来献给老虎说:“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来献给您。”老虎说:“忠心的是猱啊!爱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还没有察觉。久了老虎的脑袋空了,疼痛发作,寻找猱的踪迹。猱却已经跑到高树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1、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2、善:善于,擅长。

3、缘:爬树

4、殊快:很舒服。殊:很,非常。快:高兴、痛快

5、啖:吃,(dàn)

6、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余、剩下的

7、腥:荤腥,即美味之意。

8、左右:对人不直称其名,只称他的左右,表示尊敬。

9、口腹:指饮食。 10、踪:追寻 11、走避高木:逃避到高高的树上去了。走,跑。避:躲避。 12、跳踉(liáng):跳跃。 13、使:让 14、迹:寻找。

128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

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③以:用。④子:古代指你。⑤斯:这。⑥是以:因此。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129

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死了,喜欢念经,从早到晚,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儒学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番五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何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喊上千遍,怎么能不对你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1)鄱阳: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2)士人:读书人。(3)垂:临近。这里有“将”的意思。(4)夕:黄昏。(5)之:代词,指何梅谷之妻每天念的“观音菩萨”这件事。(6)贻:留下。

130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

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曩:从前县:悬挂志:标志履:鞋薄:临近,靠近薄暮:傍晚及:等到徙:搬迁审:仔细视:观察悟:恍然大悟

131

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①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

②曝(pù):晒太阳。

③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

④箝(qián):夹住。

⑤喙(huì):鸟的嘴巴。

⑥渔者:捕鱼的人。

⑦禽:同“擒”,捉获。

132

张僧繇在江苏南京市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珠。(他)常常说:“(这龙的眼睛)点了马上就飞走了。”人们认为(这)是荒唐的,他便只好给其中一只龙画上了眼珠。立刻,在电闪雷鸣中,那只龙冲破墙壁,乘着云雾飞上了天。没有画上眼睛的依然留在墙上。

每:常常。

须臾:一会儿。

破:击破。

以为:认为。

诞:虚妄,荒唐。

133

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他错误地听取了下级的汇报而判人死罪,把自己关押起来定了死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之分,处罚有轻重之分,下级官吏有错,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不让位给下级官吏;享受俸禄多,不和下属平分利益,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吏身上,是没有听说过的。”他推辞而不接受命令,晋文公说:“你如果自以为有罪,我也有罪吗?”李离说:“狱官遵守法纪,错误地判刑,应判自己的刑,错误地判人死罪,就应判自己死罪。您因为我能审察不明显的和判定疑难案件,所以让我当狱官,现在我错误地听取下吏的汇报而判人死刑,罪责应当死。”于是他仍不接受命令,用剑自杀而死。

134.韩信钻裤裆

【原文】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裤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译文】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后称能忍小辱而终成大器者为能受得起“胯下之辱”。

135.二鹊救友

【原文】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ɡuàn)①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③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鹳: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圈。③盖:原来是。

【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9

136.道士救虎

【译文】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流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才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

137.哑孝子

【原文】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信然,乃大骇服。

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译文】(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

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138.铁杵磨成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39.越人溺鼠

【原文】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

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译文】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140.林逋养鹤

【原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译文】林逋隐居在杭州的一个山中,长年养了两只仙鹤.放出来它们可以飞进云里,盘旋好久后,再把他们关入笼中.林逋常常荡着小船,到西湖的寺庙里游玩.有客人到林逋居住的地方,一个童子出门迎接,让客人

坐下.然后打开笼子放出仙鹤.不一会,林逋必定乘小船回来了.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141.河阳猪

【译文】苏东坡住在歧山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特别好吃,就派人到河阳去买猪。谁知何派之人是个酒鬼,他在已经把猪赶到歧山附近时,却因贪杯,猪全都走失。他害怕受到苏东坡的责骂,自己花钱在当地买了猪交差充数。

苏东坡广发请帖,大宴宾客。猪肉烧好后端上桌,没有人不夸赞肉味鲜美:到底是河阳的猪比本地的好。大家正赞不绝口时,却有人送来了走失的真正的河阳猪,客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吃的就是当地的猪肉,十分窘迫。

也许,如果没有人送猪来拆穿底细,主宾都会尽欢而散,尤其是客人会感到一种满足。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事呢?究其原因,就是名人效应。苏东坡是当时的一介名士,他创制的“东坡肉”以风味独特受人称道,人们都很崇拜他,相信他不会欺骗愚弄人,带着这种心理去食肉,自然觉得美味异常。对名人的盲目相信使人不能辨别真假。

142.外科医生

【原文】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③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译文】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医术.一败将在战场上回来,被乱箭射伤了,一直刺入身体里,把这个医生叫来让他治疗.这个医生手里拿了一把大剪子,把露在身体外面的箭身剪掉,便跪着等着将军的奖赏.将军说: "箭头还在身体里需要尽快治疗啊."医生说:"我只做外科的事(那些内科的事跟我无关),不要拿这个来怪罪我.

143义猴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144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朝末代人。小时侯两人一起在园子里种菜,看到地里有些金子。管宁挥起锄头松土,对金子视而不见,把金子看作与瓦片和石头没什么两样。华歆拾起金子非常高兴,偷偷地观察管宁的脸色神情,于是拿着金子走了。华歆又曾与管宁坐在同一张席上读书。一次,有人乘坐有篷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经过门前,管宁和以往一样继续读书,华歆放下书出去看,管宁于是将席割成两半,与华歆分开坐,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145农夫杀牛

有一个叫华州的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太阳晒得很疲劳,就大白天头枕着犁具睡觉.年幼的老虎在林子里徘徊,想要吃人,几次上前,牛就把身体护在主人身体上,用力地用角攻击虎.老虎没得惩,流着口水走开了.

那个人睡得熟,一点都不知道.老虎走远了,牛就离开主人的身体,人(醒了)觉得很讨厌,以为这个牛很奇怪,就打牛,牛不会说话就跑,然后主人就追它,竭尽愤怒却捉住牛了,(没想到捉牛这么容易,因为牛保护主人已经很累了),对于这件事越发觉得奇怪,回去就杀了牛解剖了,吃它的肉,却没一点后悔之意.146.天网恢恢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不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47.牝鸡和乌鸦

【原文】牝鸡引雏于庭,啄残粒,拾虫蚁,“叽叽”自得。隼过其上,牝鸡以为搏雏也,亟翼匿之。隼无奈而去,牝鸡出雏,饮食如故。顷之,有乌下集其旁,牝鸡护雏且避且就。乌狎之,鸡以为无害也,遂恣雏饮啄而不避。乌伺鸡无虑,亟攫一雏而去

【译文】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

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护着小鸡躲避着。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148.无赖仗势

【原文】其邑无赖甚多,或窃人牛马,或劫人财货,或当面索值,不与者拳脚相加,众患之。尝有人告之官,令曰:“无奈何也(没办法呀),以其为首者之父为郡守。”由是,雌虐,横行乡里,无所不为。众怒而不敢言。及后,其父以受贝字旁右边一个有而黜(罢官),举乡沸腾,缚其为首者示众,余则闻风鼠窜。人曰:恶贯满盈,天赞百姓也。

【译文】这个城市无赖很多,有的偷窃别人的牛马,有的抢别人的钱财货物,有的当着别人的面索取财物,不给的就对他拳脚相加,众人都十分担忧.曾经有人将这件事上诉官府,县令说:"没办法呀,因为这伙无赖的领头人的父亲是一郡之太守."因为这样,那伙无赖更加肆无忌惮,在家乡里横行霸道,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到了后来,他(代指为首者)的父亲因为接受贿赂而被罢官,全乡的人都特别高兴,把为首的无赖绑起示众,剩下的无赖知道了都赶紧逃走了。有人说: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是天在帮助百姓啊。

149.吕某刺虎 32

【原文】吕某自谓勇夫,好带刀剑,扬言万夫莫当.一日,南山有虎驰来,一村皆惊,闭门不敢出.吕某曰:"第一虎耳,何惧之!吾即缚之!"遂持剑而去.俄见虎,距百步许.虎大吼,眈眈相向.吕则两股战栗,顾左右无人,还走,五色无主.少顷,村民启户出,见其仆地,不省人事.急治之,良久乃醒.人曰:"虎安在?"吕乃曰:"为我所逐矣!"

【译文】吕某自称勇士,喜欢佩带刀剑,扬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天,南山出现猛虎,全村都很惊慌,不赶出门。吕某说了:“一只老虎嘛,怕啥!交给我了!”然后提剑而去。不一会就见到老虎在前面百步左右。老虎大吼一声,怒目而视。吕某两腿发抖,看左右没有人,吓的六神无主,到处乱跑。过了一会,村民们出来了,见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有人问:“老虎还在吗?”吕某竟说:“被我赶跑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