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管理平时作业二(终审稿)

知识管理平时作业二(终审稿)

知识管理平时作业二(终审稿)
知识管理平时作业二(终审稿)

知识管理平时作业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知识管理作业二

1.知识管理兴起和发展的背景?

答: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知识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将取代机器设备、劳动、资金、原材料等传统生成要素而成为任何组织发展的最主要资源投入,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将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知识保有量(静态)及其整合利用的效果和效率(动态)。为此,知识管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组织管理变革而逐步产生的。因此,引发知识管理的背景因素也就可以从社会外部环境变化和组织如何适应变化这一对互动关系出发加以考察。

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中指出。人类社会正从传统的工业社会向新型的知识经济社会转变,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视为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的集合体。在典型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设备、原材料、资金、人力等资源,生产出具有附加价值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源被不断地消耗,由于金融资本和其他传统的生产要素已经商品化,可以从外部以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得。因此,从投入到产出的增值主要依靠知识的贡献。虽然传统的生产要素不可缺少,但是已经不能从中获得资源的增值。知识正在减少单位产品对资金、原材料和能用需求。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已由劳动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转向智力资本。

2.隐性知识如何转化为显性知识?

答: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群化或者社会化(Socialization):群化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直接从别人那儿获得隐性知识而创造出隐性知识。这是在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而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而不是语言。经验共享,探讨、交流是这个转化过程的关键,而它又是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来实现的。如老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就是实现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分享经验形成共有思维模式和技能的过程。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知识社区,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以企业为例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1、通过发现、挖掘、引出和沉淀来推动知识从动态隐性转移到动态显性。

发现,就是把具有异质型人才的人们头脑中的经验、体会通过案例、说明、总结、报告等形式表达出来。挖掘,就是对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析、统计,表述出他们所代表的规律、意义。引出,就是通过会议、调查的方式把这些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才的思想的火花引出来,然后沉淀下来,成为其他人可读、可看、可听的知识。

2、通过试用、修正、判断和固化来推动知识从动态显性转移到静态显性。

试用,就是对我们设计的工作制度或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去验证,在工作中试行。修正,就是对试用中的方法、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修改,也就是去粗取精的过程。判断,就是对提出来的报告、理论、介绍、说明,请大家做出判断,正确的固定下来,成为正式的报告、介绍、说明。

3、通过宣传、培训、普及和默化使知识从静态显性转移到静态隐性。宣传就是把规范、制度、规划方案、正式说明等宣讲给需要他们的员工;普及,就是在工作中正式采用这些制度、规范、方案、模板等,使大家在工作形成习惯。培训,就是对新的规范、制度和其他知识通过培训、讲座、学习、考试等方式融入到其他员工的脑海中,用以提升他们的技术、理论和思维,最后,都默化在脑海中成为具有更高水平的知识型的员工。

通过以上认识、再认识,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使企业员工的知识更新、技术更新达到动态循环,使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理论素养逐步提高。这就是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企业普遍推行的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的行动。

3.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目标和原则?

答: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主要包括包括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

隐性知识管理,但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并注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共享与转换。以知识管理创新为直接目标,已建立知识创新平台为基本策略,智力性和创新性是知识管理的标志性特点。

知识管理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积累原则。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管理基础。

2、共享原则。知识共享,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

3、交流原则。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交流毫无障碍。

4.如何构建知识地图?

答:“知识地图”主要是指人类的客观知识,把人类的知识结构绘制成以各个知识单元概念为结点的学科认识地图。企业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梳理知识地图的主要目的可视化企业知识资源,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管理,使组织成员在组织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使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

如何制作知识地图?

1) 明确知识地图建设目标、使用范围、基础结构、构成要素、存贮方式等;

2) 组建内部专家工作组,专家工作组是知识地图构建的重要基础,专家工作组成员主要是专业领域带头人、业务专家等。

3) 制订知识地图梳理计划、分工协作方式、沟通方式、时间节点、梳理原则、校验方式等,并与专家工作组会议确认。

4) 知识地图梳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开展知识地图梳理工作,确保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知识地图建设目标。

5.企业的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知识管理关注的是对企业内外部的显性、隐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包括内外部的研究报告、标准规范、程序文档和数据等;而隐性知识包括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的经验,和隐含在企业业务中还没有被发现的知识或经验。内容管理中的"内容"实质上就是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的结合体,可以是文本、图形图象、Web页面、业务文档、数据库表单、视频、声音文件等。从这点上看内容管理主要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同时知识管理还存在对知识活动的管理,即知识沉淀、共享、应用学习、创新等环节的管理,由此就会延伸到对人的知识行为的管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而内容管理只是针对静态的显性知识的一种管理,将分散混乱的数据、信息转化成有组织的内容和知识,实现知识的关联化。

6.如何在自已的业务中开展有效的知识管理?

答:知识管理不只是特定知识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是每个人的责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身作则

分享你创造的和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做你周围的人的楷模。尤其注意要分享你已经学到、创建并且证明了的。你必须认识到分享知识的必要性,毕竟分享知识不仅是共享给他人,也是完善了你的知识。

2、为个人设置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简单、基本并且可衡量的,在设定好目标后,你应该与所有人保持沟通,以便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运用SMART原则,不断对这些目标作出评估:

S(Specific):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M(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

A(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R(Realistic):目标必须是实在的,可以被证明和观察

T(Time-based):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3、不断学习提高技能

你可以通过每天学习一个新事物去提高你的知识和技能,这意味你要有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你可以更快的掌握需要的知识,并把它们和自己的业务联系起来。如同把书读薄一样,学习和整合资料的过程就是要进一步把资料读少,在读和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剔除掉无价值的资料。

7.如何在自己的业务开展或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共享?

答:1、共享知识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

2、可以通过跟他人沟通交流,把个人的想法和观点说出来,如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建议等;

3、可以制作作品或设计,如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动画作品等,以此承载个人的知识和能力;

4、可以担任职务,体现个人做事的方法,完成任务的程度;

5、可以通过出版物发表期刊论文,把个人的观点阐述清楚;

6、可以利用网络发表日志或观点,如微博、博客、空间、论坛、个人网站、社会化网络服务网站等,把个人知识用文字表达出来;

8.如何在自已的业务或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

答:这里面有三个方法分别是扩大知识量,借鉴经验,跨界思维。

1. 扩大知识量:知识创新一定是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之上,通过知识互联和知识碰撞产生的结果,或者说是发展了原有的知识点,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框架,这就是知识创新的原理。因此,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扩大自己知识量,只是量涵盖的范围越广越好。

2. 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现实是,仅仅靠我们现有的能力,以及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知识节点,是很难谈如何提升一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但是有一个很基础,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先从借鉴别人的经验开始。

3. 用跨界思维来创新:可以利用经学体系,跟泛学体系进行跨界。泛学体现了知识的广度,多领域的积累,而经学的代表了知识的深度,能够扎实你的硬的本领,把这两种有效的结合起来相当于你如虎添翼,能为自己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9.谈谈对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系统)的理解?

答: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由政府、企业、高

校和科研机构、教育培训和中介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知识创新的网络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知识创造过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执行主体是大学和研究院所,包括国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研究所的一部分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10.列举一些目前在工作或学习的知识搜索(获取)平台(工具)答:中国知网、Google、NOteDeep深度笔记、I Want to learn(程序员专用)、公开课纪录片下载网、问答库(考证)、文献小镇、世界数字图书馆等

公司组织知识管理制度

公司组织知识管理制度 目的和范围 为实现本公司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公司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 23703-2009 知识管理 术语和定义 3.1知识 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知识、判断或技能。3.2知识管理 对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3.3显性知识 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 3.4隐形知识 未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知识管理的目标 a)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将组织中的产品研发、销售网络、专利技术、业务流程、专业技能等知识,作为核心资产进行管理、开发和保护。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文化、知识库、信息通信技术等形式固化到组织中去,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b)提高员工素质及工作效率

通过组织知识的共享与重用,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研发水平、操作技能及服务能力。通过建立保障知识共享、创新的制度和措施,有利于员工之间开展知识交流与共事,可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实现组织内和谐共处。 c)增强用户满意度 通过为用户、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可以帮助提升组织的用户满意程度、社会公众满意程度。 d)提升组织的运作绩效 通过将组织的知识运用于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产品研发能力、生产经营水平、市场开拓能力、产品附加值,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建立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对过程运作和实现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a)顾客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b)设计、工艺、制造、服务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失效 分析等,如: 1)对各类疏失、突发事件、特殊质量问题的应对措施等; 2)典型、批量、重复性质量问题的发生情况处置方法、 结果记录、分析和结论意见等; 3)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工作方法、 技能技艺、检测方法、内控标准、核心技术、产品研 发、销售渠道网络、客户服务知识、业务(生产)流 程、专业技能等; 4)科研成果、工艺成果、*C成果等; 5)产品性能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故障分析、 产品维护指南等; 6)知识产权(含专利和企业标准)等。 职责和权限 6.1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a)负责提供知识管理的资源负责统筹公司知识管理;

组织的知识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及期望、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组织的知识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方需求及期望、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筑业发展的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相关法令、法规,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工程施工切实把工程质量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第三条、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终身制。 第四条、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及管理部门应独立履行质量检查、监督、控制、职责。各级人员必须支持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依章行使职权。 第五条、制度如有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内容以上级规定为准,各分公司、办事处、项目部依据本制度制定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项目部的质量责任制 第一条、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

1、项目经理是第一质量责任者,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负全责。 2、贯彻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法规。 3、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健全各级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4、决策、审批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制度、各级责任制。 5、完善和加强项目质量管理的培训、教育体系 6、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重视和支持质量否决权。 7、领导、组织、检查内的质量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持续改进措施。 8、掌握质量动态,协调整个项目质量工作关系。 第二条、项目部生产经理的质量责任 1、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2、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验收标准、企业标准。 3、制订公司的质量发展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落实制订公司质量责任制,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 实施。协调公司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关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领导和组织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6、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支持和行使质量否决权。 7、掌握工程质量动态,领导质量预控,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知识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知识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1.1知识的定义与分类(了解) 1、知识的定义:《关于知识经济与国家只是基础设施的研究报告》版说法:“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 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活动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2、知识的分类: 第一,根据知识的可沟通程度,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隐形知识和分析知识。 第二,根据知识的产生、使用的情境,知识可分为通用知识和专门知识。 第三,根据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或为专有知识和公共知识。 第四,根据其载体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 第五,从知识的围来看,知识可分为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第六,根据知识表达的容,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 1.2六种类型的知识管理定义: 一、面向知识生命周期、功能或过程的定义:这种定义视知识管理为一种生命周期或一种复杂的 组织“功能”、“任务”或“过程”,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些子任务、子功能、子过程事务。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改进这些子任务,大多数情况下即为知识的创造或生产、采购、识别或获取、确认与评价、转化、组织与连接、定型或储存、提炼或开发、分发、传播、传递或共享、表示或格式化、应用与发展。 二、面向战略或管理的定义:这种定义从管理角度详细说明知识管理,集中关注知识管理先导计 划、程序或议程的战略相关性。 三、面向信息或技术的定义:这种定义建立在数据与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的 观点。(信息管理对象扩展到知识,既包括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储存与传播更有价值的或语境丰富的信息,也包括人们头脑中的知识) 四、面向集体或组织知识的定义:这种定义视集体或组织为一个社会系统,并把集体或组织知识 作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对象。 五、面向个人/集体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的定义:这种定义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智力/智慧 的管理,开发与共享个人的隐性知识,提高个人与集体智慧,壮大个人或集体的无形资产或知识资产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六、综合论观点:这种定义对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利用过程相关的技术、人员及管理问题作综 合性的概括。 七、本书认为: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组织知识及其相关无形资产的审计、获取、生产、吸收、应 用和保护等过程的系统管理来达到提高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6 知识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6个)P25 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与支持(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影响组织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是指一个公司的价值观、理念、商业原则、传统、经营方式和部工作环境,其主要根基是企业如何处理其事务的理念和哲学。一般支持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至少包括合作、信任与激励三方面容) 三、信息技术设施(促进知识共享) 四、培训(学习)(帮助员工认清执行知识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新职责,使员工掌握必备的技能来促进知识创造、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 五、知识结构(部知识库结构,外部客户与供应商知识共享结构) 六、绩效测评(评价知识管理是为了确保组织预期目标正在或已经得到实现) 第二章知识管理战略与模式 2.1 知识管理战略的目标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

Kmpro知识管理研究院https://www.doczj.com/doc/2b8259907.html, 《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于保平 ——2012知识管理最佳实践与新技术年会 作为此次年会的承办方,北京深蓝海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蓝海域”),国内著名知识管理软件与咨询服务提供商。总部设立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地设有分支机构,在金融、客服、运营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深蓝海域长期专注和致力于推动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以自主创新的“人类认知世界5大模式”、“多维知识管理体系”等的知识管理理论;获得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认证,目前有超过20万的各类型企业知识员工在使用深蓝海域KMPRO知识管理软件和服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于保平主任发表了题为《知识管理与组织变革》的主题演讲,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变革,及大数据时代知识的保存、管理与分享。 于保平:谢谢主持人。先声明一下,我本身不是研究知识管理的,我是研究加工企业,主要是研究加工企业的信任问题。因为大家也知道,信任涉及到信息交涉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跟知识管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是第一;第二,因为我们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跟大家做的一个新的事情,可能是全国所有的大学都没有的一个事情。我们看到今天的主题名字叫做“商业知识与传播中心”。我们管理学院可能大家也很纳闷,像复旦大学,像管理学院,这是一个知识非常密集的地方,按道理应该不存在知识管理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觉得,知识管理现在对大学或者对知识密度的地方,特别非常值得去突破的一个领域,而且它可以给人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开始先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管理学要分享知识的,希望用翻译的方式。大家知道这个图可能看不出什么来,首先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印象,他是一个孤独的一个人,他自己全副武装去在茫茫毕业生中去寻求他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食物。这是一张图。 这是第二个图,相对比较模糊。大家看到这是一群原始人,他们兴高采烈的满载而归,打猎回来。大家如果是了解一些我们社会人类进化史,大家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就是我们在远古时代,当个人去通过自己的技能获得食物来进行生存的一种方式,转变为我们叫做大斗争时代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时候,它的发展会不一样。因为我们把个人的技能变成

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教学内容

第1章组织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意义 ?KM=(P+K)S ?知识管理六大构面 ◆组织知识管理愿景与目标 组织进行知识管理首需确立愿景与目标,依据不同的组织风格建构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以及各个阶段性的目标、计划的优先次序等。 确立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与目标(愿景目标) 1.知识管理组织愿景 2.阶段性目标为何? 3.各级目标的优先次序 ◆组织结构与风格文化面 确立组织中所需要的关键知识项目,对于组织核心竞争力以及关键知识确认,关键知识中哪些是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哪些是组织尚未取得而必须要取得的。依据关键知识找到该项之知识的所有者,可能是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家,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 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机械式与有机式两大类;○1机械式组织(如官僚体制、阶层式组织),对于新兴价值的创造常为由上而下的产生与传递;○2有机式组织(矩阵式或网络式组织架构),对于核心价值的创造则为由下而上的建立。 建立组织内部与外部的领域专家与关键知识间的关联地图。再依据组织知识管理目标与范畴的确立,再进行知识领域专家的专长、学经历、核心知识间关联度,进行整合分析。透过正式与非正式的网络,进行支持、联系与协助,以建立影子幕僚与专业团队对组织贡献的环境。

◆文件知识内涵面 知识分为外显化与内隐两类,外显化知识如同文件一般,可视为组织中易于取得与呈现的知识。 外显化的知识可以透过『文件内涵分析』的过程,依据知识分类、索引典、关键词之建立,将不同来源文件的属性、专业别、外部特征等信息,透过全文或关键词等检索方式,完成传递外显知识的目标。 文件为外显化知识的表征,依据不同知识分类结构,建立知识来源的管理,以符合文件知识内涵。 ◆信息架构面 组织中经由探讨、体验、分析、萃取等过程,可找到组织中核心问题,以及正确的认知方法,此称之为『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的信息架构分为:○1知识蓄积机制○2知识转化与分析机制○3知识分享与学习机制○4知识加值与创新机制○5回馈与奖励机制;以建立组织知识管理的评量与绩效。 ◆流程管理面 1.知识获取与创造流程 组织知识的获取与创造流程包含由知识学习、引用、训练到导入,一连串内化与深化知识的过程,最后再透过知识归纳、分析、整合、更新以及运用,进行知识加值与创造。 2.知识产权化流程 将组织中有经验与价值的记忆保存,纪录重要的事件、成功案例的纪录,经由关键的员工储存关键的核心知识,透过奖励制度进行组织知识创造的激励与保存。 ?执行组织知识管理的六大步骤 (一)、确立组织知识管理的愿景目标(愿景目标) 1.知识管理组织愿景 2.阶段性目标为何? 3.各级目标的修先次序 (二)、确立组织中所需要的关键知识项目(组织结构与风格文化面) 1.组织核心竞争力 2.关键知识确立 3.组织已经存在的知识有那些? 4.组织尚未取得而必须要取得的知识有那些? 5.关键知识的所有者(内部与外部专家)为何者? 6.确立组织所需的知识地图(知识、流程、关键知识者) (三)、关键知识与关键知识者的确立(人力资源与学习分享面) 1.关键信息来源 2.知识内涵与属性数据标准化分析

组织知识管理规范

1目的 知识管理以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工作效率和技能素质为目标,是全员参与管理过程。2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使用环境进行管理的一切活动,包括知识管理的组织、知识产品的产生、知识产品的评定、知识产品开发项目、知识产品的使用、知识贡献考评与奖惩等。 3职责 3.1从事知识管理的主要部门为技术部,参与管理的包括各级研发人员 3.2技术部的主要职责是: 3.2.1 组织建立公司知识管理的基础结构、包括技术基础结构、人力基础结构和环境基础结构等。 3.2.2提出并组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营造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 3.2.3组织建立知识产品体系,指导知识产品的具体开发,提升知识资产价值。 3.2.4负责公司信息管理。 3.2.5为知识传播、储存和利用提供信息系统的保障支持。 3.2.6组织公司知识库的开发及维护,并负责知识库的保密与安全。 3.2.7协调各事业部和领域专家组,协作实现知识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3.2.8协调管理各知识产品开发项目。 3.2.9组织知识管理的有关活动。 3.2.10积极探索知识管理的新方法并付诸实施。 3.2.11参加各领域的项目,保持对XX公司领域知识的敏锐把握。 3.3技术总监 3.3.1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研发,不断追求知识创新; 3.3.2组织并指导研发部负责的知识产品开发项目; 3.4研发工程师 3.4.1利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参加具体知识产品的开发,保证知识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3.4.2在项目实践中推广应用知识产品。 3.4.3不断学习并吸收知识,将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理,不断更新完善知识产品。 4流程 4.1过程的输入: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内部人员知识和经验、顾客供方合作伙伴知识、竞争对手比较、组织战略方针、合格产品服务需求等

IATF16949组织知识管理程序.pdf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 QTBJ-QP-004 版本版次 A/0 制订部门行政人事部 制订日期 2016.05.05 制订审核批准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修订记录

流程性文件页次2/4 生效日期2016-05-05 制定/修订日期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本/版次总页数2016.05.05 IATF首次发行-- A/0 4 1.0目的 为了组织确定的运行过程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加强对组织知识的

流程性文件页次3/4 生效日期2016-05-05 保管,规范组织知识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程序。 2.0适用的范围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知识。 3.0职责 3.1 文控中心:公司内外部组织知识的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保管和利用。 3.2 各部门:参与组织知识的收集及使用。 4.0定义 本程序中所称的组织知识,包括: a) 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获 得和分享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b) 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从客户和供方收集的知识、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等。 c) 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组织知识。 5.0工作程序 5.1 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议、工作总结、网络、报纸杂志刊物、 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 面搜集。 5.1.1 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 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 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 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5.1.2 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 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 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5.2 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5.2.1 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文 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 文或存档。 5.2.2 办公室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 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5.2.3 外部信息传递流程:收集、查询、记录、接收信息→初步筛选、分类整理→领 导签阅批示→传阅、贯彻、办理→归档或存放品质部→员工查阅利用。 5.2.4 组织知识分享的机制、途径、形式: a) 健全内部电脑信息联网; b) 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c) 建立报刊、杂志传阅制度; d) 深入开展 QC 小组活动; e) 举办专题理论研讨、经验交流会; f) 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g) 建立传、帮、带制度; h) 建立重大信息定期通报制度;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经验与知识管理。 3.0权责: 3.1行政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 3.2文管中心负责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3.3文管中心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3.4文管中心负责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发放和记录。 3.5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文管中心归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料在当年由 该专业部门归档保存,年度终了应统一移交主管中心保管。以后可根据文件借阅权限借阅或使用。 4.0作业内容: 4.1.经验与知识的获取: 4.1.1内部知识来源 a.制程重大品质异常; b.技术人员以往的经验累积; c.现有工作中的缺失的经验汇总; d.部门内部相互学习,相互培训的经验交流; e.厂内部门间的经验交流。 4.1.2外部知识来源 a.品质异常客户投诉; b.组织外部培训,学习前沿的学术及技术; c.对客户的资料分析,学习; d.从互联网上下载所需要的技术资料。

4.2.经验与知识的应用: 4.2.1 将品质异常信息记录在图纸背面的异常履历表中,并重新评估检验标 准的正确性,通过新制订或修订以完善检验标准。后续制程品管查找对应图面,同时查阅异常履历表信息,避免异常重复发生。 4.2.2 品保部每季度汇总客诉异常,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学习,针对以 往发生的品质异常事件,学习改善预防对策,并提升品质意识。 4.2.3 将建立起来的资料库,经常组织学习; 4.2.4 在部门内建立资料库存,以便查询。 4.3. 经验与知识的传承: 4.3.1 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整 理,内部建立资料库,并分类存档; 4.3.2 重要文件应进行版本管理,更新后的旧版本应存档备案; 4.3.3 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应随时对知识(包括电子文档与文件)进行查 看,并有权随时删除禁止发布或不宜发布的信息,禁止发布与不易发布的标准由相关知识管理责任部门制定 4.3.4 一定期限后对文档要进行归档处理,保证公开资料的时间有效性 4.3.5 知识的限制级别应由公司组织专门会议讨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授 权级别,并规定相应的使用人权限; 4.3.6 保密文档不得擅自发布; 4.3.7 任何人均可提出知识公开、限制与保密的建议; 4.3.8 离职人员,需做好离职交接清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ISO9001-2015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苏州祥利机电有限公司 QPY26—A1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 2017.4.1发布2017.4.1 实施

拟制蒋科批准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1. 目的 为了对组织的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3. 定义 3.1 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 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 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3.3 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 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 职责 4.1 总经理:知识资料的限制级别的审批;负责知识小组组长的任命。 4.2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的工作。 4.3 总助办:负责组织知识资料的发布工作。 4.4 公司各部门:负责配合知识组提供相应的资料。 5. 工作程序 5.1 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a. 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b. 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 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 内部知识的积累和交流 a. 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1)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 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2) 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工艺、APQP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组织的知识管理制度QPY26-A1 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目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b. 公司信息由知识组组长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 c. 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1) 研发、技术知识由工程部技术助理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 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2) 工程应用知识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 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d. 项目积累由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人事部负责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 完善该信息库。 5.3 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a. 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1) 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 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2) 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十大企业知识管理原则-企业管理

十大企业知识管理原则-企业管理 (一)知识管理的代价高昂 知识是一种资产,其有效管理需要投入资产。这些活动包括: 1、知识获得,即创建文件并把文件输入电脑系统; 2、通过编选、组合和整理,给知识增添价值; 3、开发知识分类方法,并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 4、发展信息技术基础,实行知识分配; 5、就知识的创造、分享和利用对雇员进行教育。 巴克曼实验公司的巴克曼(R.Buckman)估计,他的公司将其收入的7%用于知识管理。 (二)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和结合 (三)知识管理的高度政治性 "知识即权力",因此,不应使任何人感到惊讶的是,知识管理是项高度政治性的任务。(四)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 在公司内的某个群体对知识管理工作负起明确的责任之前,知识不可能行到良好管理。在这种群体可能发行的任务中,有收集知识并为知识分类,建立面向知识的技术基础,并监督知识和利用。 知识管理职能可能在组织内部引起怨恨,如果该组织致力于收集和控制所有知识。这种组织的目标应该只是帮助其他人对知识的创造、分配和利用。知识管理者自身不应该通过其言语或行动暗示,他们比其他任何人更"有知识"。这种角色最重要的资格是"无私"。 (五)知识管理受益于实事求是而不是生搬硬套,受益于市场而不是等级体系大数境况较好的组织听任知识市场运作,只是提供和反映其客户看来需要的知识。听任市场运作意味着知识管理者尝试使知识变得尽可能地吸引人和可理解。 因为需要专家指点的客户不太可能始终使用与专家们在描述其工作时借用的同样的术语。(六)分享和利用知识往往是不自然的行为 我的知识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什么我应该与人分享?为什么我应该利用你的而不是我的知识,从而将我的职位置于风险之中? 知识管理者认为,隐藏我们的知识并疑惑地看待来自他人的知识是天生的倾向。使我们的知识进入某个系统以及从他人那儿寻找知识不仅是凶险的,而且也是艰难的,为了承担这种工作,我们必须具有高涨的积极性。 积极性的来源在哪里? (七)知识管理意味着改进知识利用过程 处理和改进一般的知识管理过程是重要的。这些特定过程因公司和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它们包括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甚至诸如定价等与交易更有关的过程。 如果在知识管理中能出现实际的改进,这种改进必定出现在这些关键的经营过程中。(八)知识使用需要公众的关注成功的知识管理还需要关注和参与。 为了使知识消费者关心知识,他们必须成为不仅是消极的接受者。通过向他人总结和报告知识,通过基于知识使用的角色扮演和游戏,以及通过与知识提供者保持密切的相互关系而获得知识,能够实现更主动的关注知识。 (九)知识管理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知识管理永无穷尽的原因是,所需知识的类型始终在发生变化。 1、新的技术、管理方式、规则问题和消费者关心的事层出不穷。 2、公司不断改变其策略、组织结构、以及产品和服务的重点。 3、新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有新的需要。 (十)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IATF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实现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收集、积累、共享、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的相关知识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3.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交流共享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注: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管理知识;(2)专业技术知识;(3)市场营销知识。 3.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外部环境(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注: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外来技术资料;(2)市场信息。 4.职责 4.1综合部是公司的知识管理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知识管理工作。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知识管理工作,并在归口管理的体系管理文件中融入知识管理的要求,并在业务工作中及时提炼、固化和推广改进实践。 4.3公司要鼓励员工提出各种改进建议,并由相关责任部门对改进建议进行相应的评估、实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验证,同时负责改善建议的文件化工作。

5.内容 5.1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议、工作总结、网络、报纸杂志刊物、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面搜集。 5.1.1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5.1.2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5.2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5.2.1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文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文控中心收文或存档。 5.2.2综合部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5.2.3外部信息传递流程:收集、查询、记录、接收信息→初步筛选、分类整理→领导签阅批示→传阅、贯彻、办理→归档或存放质量部→员工查阅利用。 5.2.4组织知识分享的机制、途径、形式: a) 健全内部电脑信息联网; b) 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c) 建立报刊、杂志传阅制度;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1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之源泉(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 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知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具体而言,我们会遇到以下种种问题: (1)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同人的办公室、文件柜、计算机和大脑中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和创新? 企业机构多地区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常态,资料档案分散、人员分散,如何能让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及时地、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经验而少走弯路? (2)如何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管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技术资料、图纸、规范、体系文件、生产数据、计划总结、经营报表、客户信息等等的管理倒不是难题,只要严格要求也可以收集得到,但如果将收集管理的工作都压给知识管理部门,那可是既吃力而效果又不好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管理自然而然,不增加业务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如果说技术资料等以上的知识文档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那么一个决策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也都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又该如何完成这些知识的积累?其他的,例如与客户交往过程信息、记录以及信件、文档报告这些也是一种知识,如何进行管理? (3)如何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让有限的经验交流,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师傅如何才能多带几个徒弟,让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4)如何解决规章制度(例如ISO9000体系文件等)和行为相分离的问题? 如何避免数据上报不及时、资料归档不统一的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培训员工花了很多精力,可是在做的时侯总是有人不按规则办事,如何规避? (5)如何更好地营造一个沟通、交流、创新、信任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激励知识工作者?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1、整体介绍 知识管理就是对用户组织知识的管理,是以实现组织知识的有效收集、挖掘和共享为最终目的的。根据部门职能设置和各个部门、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知识需求确定合理的企业知识资源,确定合理的知识资源分类体系,实现部门和岗位的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通过汇创协同管理平台知识管理模块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利用与创新的全程管理!为组织内部信息发布及传播提供场所,使组织的新闻、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各种类型文档等能快速传播;收集组织的各类信息资源,文档资料,专家技能,形成内部的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从而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员工技能素质。更重要的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一个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门户,在这个个性化的门户中,员工只能找到与他职位和权限相关的知识,并且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门户中积累知识,并与大家共享自己在各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知识管理主要流程和内容:

2、系统目标 通过导入知识管理的模式,整合企业门户,集成知识、办公、业务、管理为一体,以岗位为基本功能单位,将原有的传统的模式改造为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的知识资源管理,实现人与岗位分离和实时管理,将使各组织单位都能有效地进行目标和资源管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知识资源,促进团队学习、进化与合作,向知识型组织发展,具体来讲: 建立统一存储机制,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增加组织知识储备,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 建立内外部信息聚合的平台,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全面获取相关资料,辅助领导层进行战略的决策和调整。 通过岗位模式将知识和岗位联系起来,帮助岗位人员低成本获得知识,降低知识扭曲,同时完成岗位知识的积累。 建立知识仓库,方便组织的后续者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提供交互的功能,帮助建立内部学习交流体系,从系统中接受知识,形成“边干边学、在干中学”的终生学习机制。 汇创知识管理解决方案的目标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分为短 期目标及中长期目标来逐步实现: 第一期目标 收集内部知识,引进外部信息源,并进行统一集中有序的管理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组织知识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1、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 组织知识的外部获取指的是组织通过外部市场的采购、策略联盟的合作或与相关团体间非正式的交流等,来获取外部有价值的知识。 2、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 组织知识的内部创造指的是除通过外部获取知识外,在组织内部还可以通过组织成员各种形式的沟通,来强化原有知识或者发掘有 价值的新知识。 组织知识内部创造可分为内隐知识的内部传递、外显知识的内部传递、内隐知识外显化、外显知识内隐化几种形式,通过这几种方 式的知识传递,使知识有效地流动起来,利于知识的良好创新与利用。 3、组织知识的分享与转移 组织知识的分享是指通过各种沟通方式,组织内部员工或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或跨组织来对知识进行商讨、交换,旨在通过进行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以产生对知识的更好利用效果。在组织 内部进行知识分享过程中,要注重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使 员工对知识分享的益处有良好的认知,使员工乐于主动的分享知识。 4、组织知识的利用 组织知识的利用是指组织成员将采纳、吸收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进程中,对这些知识的利用程度,是衡量知识发挥价值的重要 指标。在知识利用进程中,要鼓励员工勇于挑战和创新知识,对知 识存在的纰漏要及时予以修订。 5、组织知识的储存

组织知识的储存是指,将加工、提炼过的知识以适当的结构,存储在适当的媒介中,并且设计多元化的索引目录,方便员工对知识 的提取和利用。对于存储起来的知识,也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更新,以维持知识库的时效性。 (一)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所需的知识,适时识别、获取、分享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有关的各类知识。包括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人员的 知识,进而将之转化成为组织知识。 (二)将知识创新作为组织创新的一部分,与时代保持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组织应随着外部 环境的变化及时创新知识结构,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各种必要工具方法,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流程的各环节,包括更新原有的作业流程和标准。从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三个 阶段导入具体的知识管理工具、方法。 1、生成阶段,通过搜集外部知识和从组织内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中获取隐含的、有意义、高价值的知识,利用工具或整理手段将 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以供使用,确保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业务周围的 关联知识。 3、转移阶段,确保知识及时、流动,建立网络培训系统、推送 系统,让员工及时获得与其工作相关及组织战略的知识,让知识创 造价值。 (四)把知识管理放在组织战略高度进行考虑,建立部门并分配人员负责,以实现知识管理持续改进,构建长效工具、方法和机制。 (1)成本高。 (2)高度市场化。 知识管理强调应用性和实用化,针对市场所需而构建知识管理内容。知识的所有者希望有效利用知识,使知识的使用者了解其应用 价值,并将知识运用于价值创造中,从而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3)企业员工间的需要相互信任。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组织知识管理程序 文件号:DJ-QP-17 文件分发号: 目的

为了组织确定的运行过程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知识,加强对组织知识的保管,规范组织知识管理工作,制定本管理程序。 范围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范围。 职责 体系推行小组:负责公司内外部组织知识的收集、分析、整理、传递、保管和利用各部门:参与组织知识的收集及使用。 定义 本程序中所称的组织知识,包括: a)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 获得和分享非文件化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等。 b)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会议以及从顾客和供方收集的知识、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动态等、产业政策信息)等。 c) 国家法律规定保护的其它组织知识。 工作内容 组织知识收集的主要途径、方法: 主要是通过会议、因特网、报纸杂志刊物、调研考察、电话、传真、工作检查、意见箱、合理化建议、信件、交谈、咨询等方面搜集。 搜集相关方组织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相关方的市场价格信息、营销手段、营销策略、主要客户、市场占有率、品牌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主要是从相关媒体信息、广告宣传资料、行业(部门)会议、行业(部门)报纸刊物、市场调研、客户走访、实地参观等方面了解搜集。 搜集实用组织知识的重点:现代管理方法、与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专业论文、经验交流材料、技术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实用知识搜集的主要方法、途径是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购买书籍、上网查询下载、外出开会或培训、聘请老师或专家授课、咨询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等。 组织知识分析、整理、传递、利用及保存: 公司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开会、培训的文件或学习材料必须统一交人事行政部收文或存档。各部门、个人收到的与公司有关的文件、书信必须统一交人事行政部。 体系推行小组必须对外来文件、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材料、报纸刊物进行统一收集分类,并进行分析整理和传递利用。

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时间:2003-10-23 00:08:43 来源: KMCenter 作者:田志刚 无论专家们把KM说的多么深奥,做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是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上的利益,以下同)。 有一个短信笑话,记不全了,只记得最后是一头猪回头对你(他)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一阵子在各类纸媒体和网络媒体有一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辩论,目前在中国知识管理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2b8259907.html,)的论坛上还有人在就这个问题就行讨论。这是一件好事情,表明知识管理在国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其实大可不必将这两种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吵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目的 知识管理(包括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目的是什么? 无论专家们把KM说的多么深奥,做为管理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是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上的利益,以下同)。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的氛围的建立,鼓励大家知识共享,把公司或企业的知识沉淀,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去创新,去应用,使组织的智商得到提高,最后增强组织在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利益。个人实施知识管理,通过个人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有效管理,然后对知识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绩效,提高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个人价值。 在上面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关系,但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着两者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 关系 那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果真水火不容吗?

在辩论中,我感觉那些反对个人知识管理(PKM)的先生们有一个共同的误解:个人知识管理本身反对共享。正是基于这个不成立的理解,推导出了PKM不应该倡导的结论。敢问一下这些先生:谁说个人知识管理就反对共享呢?事实上是,现在很火的blog(博客)就是作为一种个人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工具出现的。 个人知识管理(PKM)是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论在个体的应用,是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而继承自知识管理理念与方法论的PKM,乐于知识共享是其应有之意。 但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PKM)又有其不同之处,这正是大家所看到的那些东西,这也是大家辩论的原因。组织更多的是要求知识的分享,使整个组织的竞争合力达到最高;而从个人知识管理(PKM)的角度上讲,它可以专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共享的问题。但这些因素并不能表明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有必然的冲突,因为对自己实施知识管理的个人要比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更明白共享的意义。个人知识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个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包括人际圈子、组织提供的信息平台、报纸杂志,而个人要想在自己的人际圈子得到他想要的知识,他必须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他必须能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共享将成为个人的一种习惯。 进一步说,组织要进行知识管理,那么组织的知识是从那里来的呢?答案很明确:是从组成组织的每个个体。而按照我们《目的》那一节看到的,个人知识管理能提高个人的竞争力,那么这些个人竞争力提高的群体的合力如果能管理好了自然要比那些没有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群体合力要大。 那是不是进行了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就不好管理了呢?如果所有的员工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不知道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这样的组织内是不是组织知识管理就可以很顺利地实施呢? 答案显然不是。 没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员工对知识的共享抵触情绪可能更大,隐形知识更难以挖掘,知识的创新应用可能更难成功。所有在知识管理中会碰到的问题这里都会碰到。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