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万亩,保灌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 s,加大流量 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 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加大水位为,渠道底高程为。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 0+000~27+551 段是连接 1#渡槽首端至 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设计流量为 40m3/s,加大流量 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 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网原则

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的构建。

高程联测原则

、B级网应逐点联测高程,C级网应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高程,D、E级网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

A、B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C级网点的高程联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精度,D、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各级网高程联测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T l2897或GB/T l2898规定执行。

三、控制点要求

、布设点位要求

o以上天空无障碍物,避免周围有强烈反射无线电信号的物体,如玻璃幕墙、

水面、大型建筑等。

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起算点并网要求

四、控制网布设

、测区等级定位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控制点精度以及现场施工精度要求,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 标施工区域控制网等级采用E级。

GPS网以同步三角网的形式连接扩展,构成具有一定数量独立环的布网形式,不同的同步图形间有若干公共点连接。三角网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较多的检核条件,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比较均匀。

、基本作业要求

表2 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注: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1)首次加密控制网沿干渠两侧在原控制点之间加密,缩短点间距,增加通视清晰度和避让车辆等障碍物的干扰,满足地形测量和前期开挖。

(2)二次加密与复测控制网沿开口线外布设,主要满足各种特征建筑物的砼

结构施工测量要求。

(3)三次加密控制网主要满足墩台、槽墩、渡槽施工,因为此工程作业面较多交叉施工,通视条件有限,因此本次加密点布设于墩顶。

、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

、观测准备

(1)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

(2)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

(3)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

、观测作业要求

五、高程联测

、测区等级定位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控制点精度以及现场施工精度要求,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 标施工区域高程联测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实施。

、基本作业要求

表3 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注:n 为水准路线单程测站数,每公里多于16站,按山地计算闭合差限差;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W M 为每Km 高程测量高差中数

的全中误差。

表4 等级水准测量测站的技术要求

注:当采用单面标尺四等水准测量时,变动仪器高度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与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观测作业要求

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基准点和控制点的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测站数、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

六、数据处理方案

、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检验

基线解算以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双差固定解的可靠性由以下两项指标来判别,即固定解的单位权中误差(Rms)和整周模糊度检验倍率(Ratio),其检验值见表5。根据表5判别时,Rms必须首先符合要求,而Ratio值越大表示固定值越可靠。

表5 静态GPS基线固定解可靠性判别表

同步多边形闭合差检验

表6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10-6)

、控制网平差

当GPS基线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提供各GPS控制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并生成GPS高程拟合的数据文件。

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以起算数据中提供的已知点作为强

制约束的固定值,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结果就输出各GPS控制点在前述的坐标系统中的二维平面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以及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约束平差中,应将已知坐标点组合成不同的约束条件,以发现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与GPS网不兼容(即约束平差结果严重扭曲GPS无约束平差结果的精度)。

、GPS点高程拟合计算

要精确计算各GPS点的正常高H ,目前主要有GPS水准高程、GPS重力高程和GPS三角高程等方法。其中GPS水准高程是目前GPS作业中是常用的方法。用于GPS高程拟合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曲面拟合法(包括平面拟合法、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多面函数拟合法、曲面样条拟合法、非参数回归曲面拟合法和移动曲面法)。

、补测与重测

七、仪器及人员配置

仪器配备情况一览表

专业

测量队人

员一览表 姓名 职务 职称 持证情况 从事主要工作 李辉 测量队长

技术员 测量证 测量全面工作 潘庆文 技术员 测量证 测量放线 曹聪 技术员 测量证 测量放线 吴治浩 技术员 测量证 测量放线 周涛

技术员 测量证

测量放线

陈真

助理工程

测量证

测量放线

八、控制网布设示意

K0+000--K4+000控制网布设

据处理软件

1

南方测绘 Gnss 数据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