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复习课程

最新《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复习课程

最新《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复习课程
最新《旅游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复习课程

学习资料

一、填空题(41分)

1._腓尼基人_是世界上最早的旅游者,其目的是_贸易_。

2.旅游具有_社会__、_文化__、_经济__、__消费__属性。

3.中国古代和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是_1840_年,现代旅游开始于_1949_年。

4.按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__观光___、__度假_、_公务_和__专项_四大类型。其中,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是__观光__;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是_宗教__。

5.世界旅游组织下设六个地区性委员会,即_美洲_、_欧洲__、__东亚与太平洋__、_非洲_、_中东_、_南亚__。

6.中国的旅游日是_5.19__。中国旅游标志是__马踏飞燕__。

7.世界旅游日是_9.27__。

8.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旅游者__、__旅游资源_、__旅游业_。

9.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与_经济效益__、_生态效益__、_环境效益_相协调统一。

10.旅游交通的特点有_综合性_、__区域性_、_季节性__、__替代性_。

11.常见的旅游饭店等级划分标准有 星级制 和 级差制 。

12. 服务质量 是旅游饭店成功的基础,饭店的 设施设备水平 是衡量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3.旅游饭店的标准化、国际化的关键是 职业微笑 和 职业用语 。

14..旅游饭店的星级标志由 长城 和 五角星 图案构成。

班级:

姓名:

二、单项选择题(16分)

1.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B)。

A 旅游者

B 旅游资源 C社会富裕 D 社会闲暇

2.一个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美国留学生,在节日里到西安、桂林等地旅游,从类别而言属于( A)。

A 国内旅游

B 跨国旅游

C 洲际旅游 D公务旅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

B 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

C 国际旅游的范围扩大

D 社会闲暇的增多

4.辽宁的小李到深圳去打工属于( A )。

A 旅行

B 游览

C 乔迁

D 旅游

5.同时是三个宗教的圣城的是( C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6.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旅行社”成立于(A)年。

A 1923

B 1925

C 1924

D 1927

7.旅游者选择旅游的目的地的首要依据是(A)。

A 吸引性

B 价值性

C 变化性 D可进入性

8.大连金石滩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C )。

A 遗迹遗址

B 水域风光

C 地文景观 D水工建筑

9.一步跨进历史,一天畅游中国是对(B)景区的写照。

A 中国民俗村

B 锦绣中华

C 世界之窗

D 故宫博物院

10.杭州西湖属于(B)类的旅游资源。

A 水域风光

B 建筑与设施

C 天气与气候

D 地文景观

11.我国的兵马俑体现了旅游资源的(C)特点。

A 季节性

B 变化性

C 垄断性

D 吸引性

12.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是(B)。

A 旅游者

B 旅游交通

C 旅游饭店

D 旅游资源

13.发展最快、应用最广、越来越重要的交通工具是(A)。

A 公路汽车

B 航空飞机

C 水上船舶

D 铁路火车

14.我国专门负责接待外国青年旅游者的是(D)。

A 中国国际旅行社

B 中国华侨旅行社

C 中国旅行社D中国青年旅行社

15.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的旅游饭店是(B)。

A 商务型

B 度假型

C 会议型D长住型

16.(A)是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品最基本的要求。

A 纪念性

B 礼品性

C 针对性D艺术性

三、多项选择题(14分)

1.以下属于旅游的是:(AC)。

A.穆斯林朝圣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2.成为旅游者的个人条件有(ABCD)。

A 有钱

B 有闲 C有旅游动机 D 有良好的身体

3.旅游资源的特点有(ABCD)。

A 吸引性

B 季节性

C 变化性 D垄断性

4.旅游业的特点有(BCD)。

A 季节性

B 综合性

C 带动性

D 敏感性

5.下列属于旅游服务设施的有(CD)。

A 邮政系统

B 电信系统 C娱乐场所 D 饭店

6.以下哪些属于旅游工艺品(AB)。

A 蜀锦蜀绣

B 地毯

C 玉石

D 仿古书画

7.观光旅游者出游的明显特点是( ABC )。

A 季节性B、综合性 C、经济性D、重游性

四、名词解释(12分)

1.旅游

旅游是人们为需求精神上的愉悦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

3.旅游市场:

狭义:旅游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具有购买力和旅游动机的旅游消费者群体,即客源市场。

广义:旅游市场是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五、简答题(17分)

1.旅游资源的类型有哪些?8分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迹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2.旅行社的业务有哪些?4分

销售业务、计调业务、导游业务、财会业务

3. 为什么把港澳台到内地旅游的旅游者成为入境旅游者?5分

1.历史原因,主权回归之后采取一国两制方针。

2.货币原因:使用货币不同,消费时需要先行兑换。

3.消费习惯:消费习惯、消费意识不同。

4.入境手续:需要办理特殊的入境手续。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2、若a,b 为实数,且a+b=2,则3a +3b 的最小值为( ) (A )18, (B )6, (C )23, (D )243 3、与不等式x x --23≥0同解的不等式是 ( ) (A )(x-3)(2-x)≥0, (B)00的解集是(–21,3 1),则a-b= . 14、由x ≥0,y ≥0及x+y ≤4所围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15、已知圆的方程?? ?-=+=θθsin 43cos 45y x 为(θ为参数),则其标准方程为 .

16、已知双曲线162x -9 2 y =1,椭圆的焦点恰好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椭圆的方程为 . 三、 解答题:(74分) 17、如果a ,b +∈R ,且a ≠b ,求证: 4 22466b a b a b a +>+(12分) 19、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线段PP 1,求线段PP 1中点M 的轨迹方程。(12分) 21、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 3,深为3m ,如果池 222、131719x=x 2 000000将 x 44)1(2,2200=+==y x y y x 得代入方程 即14 22 =+y x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21、解:设水池底面一边的长度为x 米,则另一边的长度为米x 34800, 又设水池总造价为L 元,根据题意,得 答:当水池的底面是边长为40米的正方形时,水池的总造价最低,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目录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2) 四、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2) 五、职场健康与安全 (8) 六、课时安排 (8) 七、考核方式 (8) 八、参考教材 (9)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总学时:72课时)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旅游概论》是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双方活动,影响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学科。 通过学习,要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学习酒店服务专业的其他学科和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和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的产生,旅游者的条件,构成旅游业的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旅游酒店服务工作和旅游经营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掌握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旅游者的条件。 (3)掌握旅游业的构成,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4)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细分,以及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5)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和意义,理解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概论》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只有在学习了此课程并对旅游学科有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酒店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旅游地理》课程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应先学习《旅游地理》课程。本课程与《旅游心理学》、《前厅与客房服务》等专业课程相配合,共同组成酒店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基本体系。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媒体的设置应是多样化的。教学媒体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还应配有多媒体教学、习题讨论、实习等教学媒体和手段,加深学生对旅游活动的感性认识,提高欣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能力。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也应结合实践教学。有条件的教学班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定期进行参观、游览、讨论、评论,增强学生对旅游活动的感性认识,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能力,为今后从事酒店经营管理等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四、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旅游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的概 念、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特点、旅游 的类型。了解旅行和旅游的区别。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哲学基本问题 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 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3、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答: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发展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要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完整word版)高二英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英语 单项选择(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film _______ him _______ what he had seen in China. A. reminded; to B. remembered; of C. recalled; with D. reminded; of 2. I sight of an empty seat at the back of the bus and went directly there. A. lost B caught C. looked D. took 3. He asked us to him ______ carrying through their plan. A. assist; with B. help; to C. assist; in D. help; with 4. His report was so exciting that it was interrupted by applause(掌声). A. constantly B. constant C. seldom D. never 5. _______ in a friendly way, their quarrel came to an end. A. Being settled B. Settled C. Settling D. Having settled 6. A driver should __ the road when . A. concentrate on; drive B. concentrate in; driving C. concentrate to; drove D. concentrate on; driving 7. We must work hard to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A. take B. acquire C. catch D. hold 8. Tom kept quiet about the accident ________ lose his job. A. so not as to B. so as not to C. so as to not D. not so as to 9. 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________ what heat was. A. man did know B. did man knew C. didn't man know D. did man know 10. The stone bridge __ _ last year is very beautiful. A. built B. was built C. being built D .to be built 11.The poor man , ________,ran out of the dark cave. A. tiring and frightened B. tired and frightened C. tired and frightening D. tiring and frightening 12. Don’t be discouraged. ______ things as they are and you will enjoy every day of your life. A. Taking B. To take C. Take D. Taken 13. These articles are written in simple language, _____ makes it easy to read. A. that B. this C. which D. it 14. After the war, a new school building was put up __________there used to be a theatre.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when 15. Tom’s mother kept telling him that he should work harder, but ______ didn’t help. A. he B. which C. she D. it 16. Along with the letter was his promise _______ he would visit me this coming Christmas.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ether 17. Victor apologized for __________ to inform me of the change in the plan.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适用对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目录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 (一)课程定位 (1) (二)设计思路 (1) 二、课程目标 (1) (一)知识目标 (1) (二)能力目标 (1) (三)素质目标 (2)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2) 四、考核与评价 (7) 五、实施建议 (7) (一)教学建议 (7) (二)教材及相关资源开发建议 (8) (三)教师师资配备建议 (8) (四)教学条件配备建议 (8)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建议 (8)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概论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对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1学期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旅游概论》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导入性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为学生概括旅游者与旅游产业活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旅游情结”和“专业思维”,同时,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 前期课程:无 后续课程:中国旅游地理、饭店管理实务、导游实务、旅游策划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旅游概论》是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专业必修课,是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该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分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影响四大基本板块全面介绍旅游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问题,是继续学习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应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活动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对旅游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 2.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4. 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 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能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三)素质目标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1060020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课程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16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酒店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制定人仝泽柳制定日期2012.9.5 审核人仝泽柳修订人仝泽柳修订日期2014.6.15 审核人仝泽柳签发人钱宏签发日期2014.6.20 一、课程定位 《旅游经济学》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研究,揭示支配旅游经济运行的规律,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实际工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经济活动运行中各个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本课程应该在完成政治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要使本课程的知识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所学旅游课程知识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同时,还要辅之于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到经济学的学科,开这门课的木的是要让同学们掌握旅游中的经济现象,如旅游产品、旅游的需求与供旅游消费的性质,以及旅游经济效益如何人评估与测量。让同学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业务充分认识。2.能力目标 (1)让同学知道社么是旅游产品,以及旅游产品的组合与开发。 (2)了解旅游的需求以及供给、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3)如何利用游客消费结构来满足旅游效用最大化。 3.知识目标 (1)以旅游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使学生认识旅游产品的特点,旅游活动的商品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旅游产品的供给,投资与资源开发等问题,使其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不同于其他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高二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8分) 1.室温时,柠檬水溶液的pH是3,其中的c(OH-)是 A.0.1 mol/L B.110-3 mol/L C.110-7 mol/L D.110-11 mol/L 2.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2H2O H3O++OH B、H2S H++HS C、NaHS Na++HS D、HCO3+H2O H3O++CO32- 3、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 的读数为 A. 22.3mL B. 22.30mL C. 23.65mL D. 23.4 mL 4.下列反应中,属于水解反应且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NH4+ + H2O NH3H2O + H+ B.HCO3+ H2O CO32- + H3O+ C.S2- + H2O HS-+ OH- D.NH3 +H2O NH4+ +OH- 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N2(g)+CO2(g);△H=-373.2kJmol-1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 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减小压强学科 6、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 mL量筒 B.25mL酸式滴定管 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 7.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C.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D.向水中加入CH3COONa固体 8、下列试纸在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红色石蕊试纸 B.碘粉碘化钾试纸 C.PH试纸 D.品红试纸 9、室温下,PH等于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则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大于7或等于7 B. 小于7 C. 小于7或等于7 D.无法确定 10、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A.醋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 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pH C.室温下,醋酸钠溶液的pH D.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pH=2.5 学11.下列有关水的电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B.向水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恢复到原温度,水的电离程度 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水的电离程 度减小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四学期【参考课时】:36 学时 【前导课程】:《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付琳琳、郑艳【参与企业】: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 与管理等工作打下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 学效果直接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本课程对于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都会起到一种基础作用,并用对于学生实践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对不断发展的中国旅游事业,以提升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分析判断能力为重点,以塑造具有崇高职业道德修养、熟练旅游技能、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旅游从业者为 目的,构建“基础理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总结反思”的课程教学体系,实施 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 1、以旅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本课程涉及大量旅游学基础理论,它为分析旅游 活动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根据教育部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 养目标的定位,对基础理论部分不强调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在 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基础理论部分占30%左右。

2、以旅游实践中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旅游实践案例,分析旅游活动各环节中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为、服务行为、管理行为的规律及其根源,使学生逐步掌握旅游学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案例分析的内容占60%左右。 3、以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旅游从业人员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教学中,以旅游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以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为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教学方式,即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相关问题;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师来校结合他们的丰富经验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旅游学概论》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首先是通过深入周边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旅游企业岗位群各工作过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旅游学概论》就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行业构成情况、与旅游业相关的政府机构与行业组织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正确理解与旅游业相关的社会现象的能力并能够分析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深刻理解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实施。能够基于旅游学科视角观察分析旅游现象与其内在规律,通过三大支柱、五大部门、六大要素以及供需双向认知,深入理解与应用旅游实业之中,进而有效指导旅游实务。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首先和遵纪守法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职业素质目标

高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0,2,4的真子集个数为( ) A. 3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2.若复数()21i z +=,则其共轭复数_ z 的虚部为( ) A. 0 B. 2 C. -2 D. -2i 3. 已知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3,则)2(log 2f 的值为( ) A .21- B .21 C .2 D .2- 4.已知x x f ln )(5=,则=)2(f ( ) A.2ln 51 B. 5ln 21 C. 2ln 31 D. 3ln 2 1 5. 在画两个变量的散点图时,下面哪个叙述是正确的( ) A. 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的任意一个变量在x 轴上 B. 可以选择两个变量中的任意一个变量在y 轴上 C. 预报变量在x 轴上,解释变量在y 轴上 D. 解释变量在x 轴上,预报变量在y 轴上 6.设集合M ={x |0≤x ≤2},N ={y |0≤y ≤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集合M 到集合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 7. 若6.03=a ,2.0log 3=b ,36.0=c ,则( ) A .c b a >> B .b c a >> C .a b c >> D .a c b >> 8. 函数y =x -1x 在[1,2]上的最大值为( ) A . 0 B . 3 C . 2 D . 32 9. 函数()43x f x e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1,04??- ??? B .10,4?? ??? C .11,42?? ??? D .13,24?? ??? 10. 函数42019250125)(3+++=x x x x f ,满足(lg 2015)3f =,则1(lg )2015f 的值为( ) A. 3- B. 3 C. 5 D. 8 11. 若函数()f x 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在()0,+∞为增函数,又(2)f 0=,则不等式[]1ln ()0x f x e ????< ??? 的解集为( ) A .()()2,02,-+∞U B .()(),20,2-∞-U C .()()2,00,2-U D .()(),22,-∞-+∞U 12. 已知函数27,(1)()(1)x ax x f x a x x ?---≤?=?>??是R 上的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旅游策划实务 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编码:09021339 4.学时:共52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 旅游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策划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旅游策划实务》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旅游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唤取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并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能使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把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通过《旅游策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策划旅游程序,了解策划旅游的思维方法,学会市分析场营销环境,能比较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组合等方面的策划旅游,并能够独立地撰写策划旅游书。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 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项目的策划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项目策划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通过这些改革,使《旅游策划》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一门课程。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学》课程教学大纲

《佛山旅游产业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7009301 课程名称:佛山旅游产业专题 英文名称:Foshan Tourism Industry 课程类别:17009301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管理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它以佛山市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相关产业基本发展状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It takes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Fosh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mainly studies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It mainly includes six aspects of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industries, namely "food, housing, travel,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grasp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world tourism, and ha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16个课时向学生们介绍佛山市旅游产业的基本发展状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的产业基本发展状况。并期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山整个旅游产业基本脉络,且对其中的部分方向产生持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佛山旅游产业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介绍讲解该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内容、考试题目、参考书目,让学生了解

2019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准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准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磁通量,下面说法中准确的是:() A.磁通量是矢量,其方向与所取的平面法线方向一致 B.磁通量是标量,有正负 C.磁通量的单位是T·m2 或者写成Wb D.磁场中大小相同的面积中,穿过的磁通量大,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2、关于电场线和磁感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越强;同样,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B.在电场中,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相交;同样,在磁场中,任意两条磁感线不会相交 C.静电场中的电场线不是闭合的,同样,磁感线也是不闭合的 D.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方向,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3、某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线、粒子在A点的初速度及运动轨迹如右图所示,能够判定() A.粒子带正电 B.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C.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 D.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它在B点的动能

4、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 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 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6eV和5eV。当这个点电荷运动到某 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eV时,它的动能应为() A.8eV B.13eV C.20eV D.34eV 5、电源和一个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三个电阻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开关S断开,则以下判断准确的是() A.液滴仍保持静止状态 B.液滴将向上运动 C.电容器上的带电量将减为零 D.电容器上的带电量将增大 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A、B间有一个带电油滴P,正好静止在两极板正中间。 现将两极板稍拉开使之远离一些,其它条件不变(拉开时间忽略),则() A.油滴将向上加速 B.油滴将向下加速 C.电流计中电流向左 D.电流计中电流向右 7、下列关于电源电动势的说法,准确的是 ( ) A.电动势是表示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B.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C.电动势数值上等于闭合电路内外电压之和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 2005. 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前厅管理与服务知识的应用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 +期末评价50%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4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 ....的一项是() A、你这着真绝,先让他着.慌,再让他感到毫无着.落。 B、倘若不分好歹,为虎作.伥,定然自作.自受,受人作.弄,死无葬身之地。 C、在当.局者迷,处理事情不当.的情形之下,便应该对他当.头棒喝。 D、这位贪污受贿的副省.长,如能早些幡然省.悟,也不至于事到临头吓得不省.人事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因地制宜英雄倍出一筹莫展 B、珠联璧合功败垂成相得益彰漫不经心 C、通宵达旦任劳任怨天花乱堕趋炎附势 D、潸然泪下集思广义直截了当迫不及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绍兴公交公司推出“有奖让座”措施,用物质奖励改变当下的社会风气。(2)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3)在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专题会上,有关代表在行业自律公约上签字承诺:不当众向猛兽投喂大型家畜活体以招揽顾客。 A、企图导致郑重 B、试图导致郑重 C、企图引导沉重 D、试图引导沉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换成括号中的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这次你报考高职院校,万.一.(如果)考不上,也不要灰心丧气。 B、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至 ..(以致)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C、对.(对于)《如影随形》这部电视连续剧,我们都很感举趣。 D、为了迫使他屈服,厂长停发了他的工资,从而 ..(进而)切断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 ....抢购。 B、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许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 打扫卫生、护养绿化、管理设备器具的员工,大多不屑一顾 ....。 C、他们因厂施策,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办法,稳妥转变企业体制。 D、在南极,最困难的是上厕所,这个不登大雅之堂 ......的话题,在那里可是极严肃的问题。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旅行社业务课程标准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行社业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行社业务》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业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参考课时】:36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编制人员】:付琳琳、王莉、高原、郑艳 【参与企业】:迟翔、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旅行社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学习领域,本领域与工作一线结合紧密,主要培养学生旅行社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本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本领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旅行社经营管理知识,熟悉旅行社基本业务的操作流程,学会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旅行社外联业务主要内容;能够合理安排旅行社接待任务;能够完成导游接待全过程管理;掌握旅行社质量管理和客户管理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从事旅行社一线业务操作的基本要求。 2.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的依据: 依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进行课程设计,以旅行社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及旅行社服务程序为依据,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 (2)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为达到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将来走

上旅行社打下坚实的服务技能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的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依据行业专家对旅行社所涵盖的核心服务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及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对本专业人才要求的特点,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采用岗学对接,轮岗定岗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情境创设、仿真模拟、案例分析、认识实习、岗位体验等教学方法,以校内实训基地和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实习、实训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主要途径有: 1)参观 2)专题讲座、听报告 3)讨论、交流互动 4)观看多媒体影音资料 5)企业岗位体验 6)座谈 7)课外调查 8)观摩 9)项目作业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书写,组织机构设置能力。 (2)产品设计、定价能力。 (3)产品销售能力。 (4)计划调度、接待管理能力,协议签署能力、统计能力。 (5)接待服务能力。 (6)客户服务能力。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3)能够从岗位获取新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