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

发展规划

前言

残疾人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编制《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是为加快推进区划调整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使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与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相适应。《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是东城区“十二五”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编制实施残疾人工作年度计划、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京发…2009?17号);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和本市残疾人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规划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规划适用于北京市东城区,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2015年。

- 1 -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全面夯实残疾人事业工作基础,实现发展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东城区残联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基层组织进一步夯实、康复服务创新发展、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环境明显改善、职业康复中心落成启用,一系列重点难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奥运残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构建和谐社会、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国庆六十周年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全面实施十大助残工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全面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科学推进康复服务、就业援助等十大助残工程,扎扎实实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举措的有效落实,使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全面改善。一是创新康复服务模式,规范“组织管理、技术指导、服务网络、档案资料、人员队伍”五大工作;构筑“医疗康复、职业康复、辅助器具供应、精神病防治、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和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六大平台,形成具有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康复服务体系。免费发放

- 2 -

辅助器具17877件,圆满实现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二是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方式转变为契机,创新开展“定单、定向、定岗、定人”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广覆盖,安置就业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累计安置就业1909人、培训 4102人,审核收缴就业保障金4.78亿元。三是按照“重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全覆盖”要求,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救助标准,396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61人享受重残生活补助,1103人享受重残无业补助,1678人享受特困生活补助,277人享受待业补助;501人得到临时救助,金额75.28万元;办理大病医疗保险280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1901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累计向2369名低保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发放助学款267.49万元。四是积极落实“九养”政策,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信息网络和服务热线等方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网络保障的居家助残服务体系。2010年发放居家助残服务券298.5万元,为346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五是残疾人积极参与奥运残奥和国庆六十周年各项活动,15支残疾人文体团队充分带动活跃了基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轮椅舞蹈、轮椅柔力球等群众体育特色品牌;举办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表彰会、“残奥之星”评选、素质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残疾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残疾人

- 3 -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二)全力构筑两大服务平台,残疾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基层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街道残联机构保留、专职理事长单设、职责单列、工作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的目标,百余名专职委员活跃在社区岗位上。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民生工程,全市首家区县级职业康复中心于2010年在我区落成启用,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内设七大功能区,标志着我区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2008年开始启动示范温馨家园创建工程,作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富于区域特色的综合服务载体,全区的27个市级示范温馨家园让残疾人不出街道、社区即可得到各项体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并作为残奥会对外接待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为保证温馨家园健康运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温馨家园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有效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三)城市无障碍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文明,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全区积极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逐年加大管理投入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建筑物和公共服务场所时,增加无障碍设施,规范无障碍设计,对占用、毁坏行为限期整改,在创建全国无障碍示建设城市活动中,代表北京

- 4 -

市接受了住建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和全国老龄委的检查,并受到检查团的好评。实施无障碍进家庭工程,完成2466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建立无障碍监督大队,开展宣传和监督检查活动50次,提出各类整改建议和意见163条,积极督促有关部门整改,城市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加强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和监督,健全信访“排查、评估、化解、稳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区法援中心残联工作站和温馨家园法援室,律师参与日常信访工作,无一例越级访、集体访,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级领导“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难”,带头深入贫困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二、面临形势及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阶段。“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发展目标使得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残疾人事业地位作用更加突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为东城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东城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整体状况与全区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残健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差别比较明显;二是职康项目和温馨家园长效运行管理急需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三是残疾人事业在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等

- 5 -

软件服务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四是残联组织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作用,充分满足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五是如何充分发挥残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残疾人服务业。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东城区残疾人事业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时期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部署,顺应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统筹兼顾,注重特性,完善制度,强化基础,努力建设残疾人工作的首善之区,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施“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主动顺应和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大局,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确保残疾人事业统筹安排,兼顾特性,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2.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按照建设世界城市和“国- 6 -

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残疾人基础设施,高水平提供残疾人公共服务,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3.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重视各类别残疾人的需求差别,对重度困难残疾人给予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积极发展残疾人专项公共服务项目。

4.坚持调动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新时期残疾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培育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从事残疾人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水平。

5.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础。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依托街道、社区开展残疾人工作,努力将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和世界城市的战略大局,迎难而上、改善民生,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到2015年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类别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全面实现残疾人“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康复有条件、教育零拒绝、救助无盲点”,使东城区残疾人事业在体制机制、保障水平、服务能力、社会环境和权

- 7 -

益维护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深入推进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为补充,体现残疾人特殊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促进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目标任务

——残疾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不低于社会总体水平,在保险待遇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残疾人专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1.提高生活救助水平。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分类救助政策,对重度残疾、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对象,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对低收入家庭,要在生活救助的基础上,根据困难程度,在冬季采暖、水电、燃(煤)气等方面的费用给予补助,逐步提高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水平。

2. 积极落实专项救助制度。落实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的医疗救助政策,适当放宽救助条件,提高救助标准。对患大病、重病,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之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再提供一次性救助。加大残疾人家庭住房保障力度,保障性住房优先配租、

- 8 -

配售给通过资格申请的重度残疾人。对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在康复、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遇到特殊困难,要给予及时救助,优先解决。

3. 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家庭变故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救助,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简化救助程序,及时解决残疾人的现实困难。继续开展节日走访慰问、送温暖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临时困难。

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一)深化残疾人康复服务

将残疾人康复全面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康复服务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推进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目标任务

——社区康复工作实施率达100%;

——残疾儿童康复全覆盖;

——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率100%。

1.强化残疾预防。依法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全面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三级预防工作。普及孕前检查和产前筛查与咨询服务,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0-1岁儿童出生缺

- 9 -

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2.加快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医疗卫生部门有计划地在医疗机构设立康复医学科室,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康复职能,配备适宜的服务设施和人员,规范康复服务内容。完善社区康复服务标准,将适宜的社区康复训练项目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工作,依托各级各类医疗、康复、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的、规范的社区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在社区层面上获得康复服务的需求,提高社区康复的有效性、增强社区康复的吸引力。

3.加大重点康复项目实施力度。加大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及智力、精神残疾人入住机构康复训练等重点康复项目的实施力度。建立儿童残疾报告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残疾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并及时干预的服务网络,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加大精神病防治康复服务力度,强化社区卫生机构精神卫生服务功能。

4. 提高辅助器具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辅助器具服务网络。依法落实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政策,规范辅助器具服务流程和标准。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

- 10 -

覆盖,不断提升辅助器具服务专业化、个性化水平。

5.加强康复服务队伍建设。根据市残联康复服务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康复服务专业人员、精防工作人员配置标准,选聘和培养康复和辅助器具服务专业人才。对基层康复管理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定岗、定人”的进行康复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系统培训,为康复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教育质量,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益。

目标任务

——普及残疾儿童学前1-3年教育;

——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残疾人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1. 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依托普通幼儿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采取设立残疾儿童学前班或者随园就读等方式,构建学前康复教育网络,鼓励民间力量举办学前康复教育机构。

2. 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对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给予意见指导,完善送教上门长

- 11 -

效机制,保证每一名残疾儿童少年得到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3.构建完备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推进残疾人教育由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两头延伸,让更多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比较系统的全程教育。

(三)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

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不断拓展就业途径和岗位,深化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残疾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实现就业,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权益。

目标任务

——新安排残疾人就业1000人;

——对2500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新建职业康复劳动站5个,安排150名智力残疾人和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参加职业康复劳动;

——求职残疾人普遍享有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1. 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和使用效益的宣传,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安置残疾人就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稳定和落实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超比例安置奖励等措施,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无障碍环境改造,开发特殊就业岗位。

- 12 -

提高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水平,积极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协助用人单位做好残疾职工的指导培训工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2. 积极促进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落实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采取资金帮扶、信贷融资、税收优惠、房租补贴、项目推介等多种扶持方式,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培训,扶持残疾人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从业。

3. 扩大公益性岗位就业规模。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规模。优先安置中轻度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社区就业。稳定残疾人专职委员岗位,逐步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

4. 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完善残疾人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服务档案,健全残疾人求职登记、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符合残疾人特点和特殊需求的服务项目,做好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沟通衔接。完善就业援助机制,依托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建立就业援助点,确保残疾人能够就近就便多渠道获得就业援助。

5. 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培训体系,规范残疾人培训机构的服务,确保失业登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训,大力开展定岗、定向和定单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残疾人在岗培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 13 -

6. 积极扶持盲人、聋人、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就业。加大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管理力度,完善盲人按摩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对盲人按摩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在职培训,扩大中高级盲人按摩人才规模。探索适宜聋人集中就业的行业和岗位,针对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的特点,试点开展社区集中庇护型就业。

7. 进一步完善职业康复劳动服务体系。加强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街道温馨家园、社区职康站的长效机制建设。新建5个职康站,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生产的项目和产品,形成职康产品独特市场品牌,促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重度残疾人养护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专业机构为骨干、家庭邻里为依托的残疾人养护服务体系,实现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全覆盖。

目标任务

——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全覆盖;

——完善居家助残服务、社区助残服务、社会单位助残网络建设。

1.全面拓展居家助残服务。认真落实《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助残)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策集成和资源整合效应,创造

- 14 -

居家助残服务品牌。加大政府购买居家服务的力度,通过资金补贴、房租补贴等方式,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居家服务的扶持,拓展居家服务项目。加强居家助残服务规范化管理,依托有关行业协会制定护理、家政、康复、托管、心理慰藉等服务标准,提高居家助残服务质量和水平。

2.深入推进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对南北两片温馨家园进行资源整合、统一规范,重点开展职业康复、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和文化活动服务,健全温馨家园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温馨家园的综合服务平台作用。

3.积极发展机构托养服务。依托全市托养服务机构,发展基层和民办服务机构,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落实托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定,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监督评估,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质量。

(五)提升城市无障碍环境水平

创建与世界城市地位相适应的无障碍环境,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运营和公共服务的人性化水平,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目标任务

——政府举办的公共服务机构和各类重点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90%;

——对有无障碍需求、具备改造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实

- 15 -

施无障碍改造;

——听力残疾人、视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全面享有家庭信息无障碍服务。

1.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无障碍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制订实施本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度计划。实施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工程,推进居住社区的配套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工作。

2.大力开展无障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无障碍法律法规和知识,深入开展每季度一次的无障碍推动日活动,联合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检查力度,杜绝和制止破坏、损毁、占用、不正常使用无障碍设施的现象。

3.大力促进信息交流无障碍。根据市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指导性意见,推进向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有关政府网站完成无障碍改造。支持公共服务部门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文字提示、手语和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务。

(六)推进残疾人精神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基层为重点,积极发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服务项目,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标任务

——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满足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需求,发展基层残疾人特- 16 -

色文化体育服务项目;

——在重大文化艺术和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1.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将残疾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各项文化惠民政策措施优先落实到残疾人。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构特别是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全面向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参与文化、娱乐、健身、体育活动提供辅助性服务和优惠服务。

2. 支持发展残疾人特色文化服务项目。依托残疾人活动中心、温馨家园和社区文化站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和服务,基本形成“三级一体”残疾人特色文化服务体系。

3.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广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项目,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各类群众性文化和健身活动。

4.培养残疾人文艺体育人才。组织开展残疾人特殊艺术赛事和展示活动,选拔和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发展基层特奥运动,加强对年轻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培养,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争取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取得佳绩。

(七)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以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制度化建设为基础,完善利益诉求机制,加大政策法规宣传、执法检查、法律援助服务的力度,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 17 -

目标任务

——法律援助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残疾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将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内容,营造残疾人依法维权、全社会主动维权的良好氛围。加强残疾人法制教育,引导残疾人学法、知法、守法,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行专项检查,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加大对损害残疾人权益案件的执法力度。

2.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通过“政府主导、司法支持、社会参与、残联协调”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模式,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八)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牢牢把握全区社会建设大局,以公益性、社会化、产业化为导向,逐步建立政府提供或购买残疾人专业服务项目,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积极培育、扶持和发展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

目标任务

——将符合要求的残疾人服务项目列入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 18 -

——发展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充实专业服务人员队伍。

1. 加强对残疾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把机构托养、居家助残、职业康复、辅助器具和文化健身作为重点,明确残疾人服务业的相关服务项目、技术项目、产品项目范围,按照本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要求,建立将残疾人服务项目纳入社区服务的长效机制。

2.积极扶持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发展。发挥政府主导和残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对民办残疾人机构的登记管理和扶持措施,搭建服务平台,加强行业管理,树立项目品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服务。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要从加快改善民生的要求出发,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把每年重点工作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和办实事计划。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要定期听取汇报,认真研究部署,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强化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政府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和考核体系,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和困难,给予特殊扶

- 19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 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档案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前言 “十一五”回顾 一、档案资源不断丰富 二、档案利用服务成效明显 三、档案安全保管不断加强 四、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五、档案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新形势新要求 指导思想 主要目标 主要任务 一、档案资源建设 (一)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 (二)加强档案室资源建设 二、档案利用服务 (一)做好查阅接待工作 (二)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三)积极开展惠民活动 三、档案安全建设 (一)构筑思想防线 (二)构筑制度防线 (三)构筑技术防线 (四)构筑设施防线 (五)构筑网络防线 (六)构筑应急防线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数字档案馆系统(二)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接收工作(四)推进资源共享和网络化服务五、档案馆馆舍建设 (一)加快市档案馆新馆建设(二)推进区县档案馆馆舍建设六、档案依法行政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

(二)加大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力度 (三)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贯彻 二、深化科学研究 三、提升队伍素质 四、强化监督检查 前言 档案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工作,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指导“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进一步发挥档案工作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规划之一,是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规划主要总结“十

2016年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海淀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地理2016.1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此,回答1、2题。 1、制定“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 C.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D.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 2、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庞大,青少年比重超过50% B.人口增速和增量均较低,制约经济增长 C.人口流动规模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 D.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回答第3、4题。 3.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得区外资源 ③节水节电,提倡居民适度消费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鼓励人口外迁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 A. 受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于传统商业区 B. 迁至周边省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C. 搬迁是为了降低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 D. 搬迁后将带动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图1为“德国南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第5题。 5. 图中 A.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 斯图加特的服务范围大于兰茨胡特 C. 中等城市间的距离最远 D.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图2、图3分别为德国某地景观图。读图,回答第6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研究进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也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面临着人均耕地少、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压力增强、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等挑战。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满足新阶段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高技术的重大需求,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在“十五”现代农业技术主题和相关专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增设了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以下简称“863农业领域”)。“十二五”以来,863农业领域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坚持“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引领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设立了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7

个主题,覆盖了《纲要》规定的全部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9个优先主题。项目实施以来,共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50项、国外发明专利58项;制订国家标准30项,地方、行业标准165项;获得国审新品种32个,新产品、新装置481项,软件登记著作权206项;发表EI、SCI、ISPT收录论文777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4项(国家发明奖8项、科技进步奖16项);实现成果转让158项,成果产值15.44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高技术研发领域的支持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幅仅为10.7%,远低于20%的预期;平均每个课题国拨经费的支持强度由“十一五”的197.3万元增加到了1034.7万元,增幅高达424.4%,表明课题集中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承担国拨经费的比例分别为48.5%、39.3%和12.2%,与“十一五”的51.2%、41.4%和7.4%相比,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分别给企业让出了2.7%和2.1%的份额,由此可见“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在农业前沿技术研发活动中日渐显现;团队人员以中青年 科学家为主的中级职称人员比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人员学历构成有了较大提升和优化。1、“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研究进展在各级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近5年的组织实施,863农业领域在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新产品/装备创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企业培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序言 规划意义:老龄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是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编制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对推动首都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性质:本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健全老龄工作体系为目标,提出“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内容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全市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依据。 编制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首都老龄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本市围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敬老优待服务,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稳步推进,《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得到积极落实。 (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人口。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了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的目标。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科学调整机制,196.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上调。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17.2万名参保人员享受到保险待遇。建立了福利养老金制度,61.3万名无社会保障城乡老年居民享受福利养老金待遇。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城乡老年社会救助体系,4万名老年人应保尽保。建立了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现了五保人员供养模式从村民互助向公共财政供养的转变。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2.2万名9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完善了征地超转人员生活保障制度。实行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奖励扶助制度。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北京市房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北京市房山区十二五时期住房保障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房山区在国家和北京市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全区“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2.2亿元,年均增长9.9%,完成规划目标的78%;区域税收达到181.8亿元,年均增长27%,完成规划目标的20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68.6亿元,年均增长65.9%,是规划目标的5.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53亿元,年均250.6亿元,是规划目标的2.78倍;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94.5万人,比“十五”末增加7.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8平方米。 一、十一五期间房山区住房保障发展成就与现状 “十一五”期间,房山区在北京市政府和房山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把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目前多个住房保障项目已开工,部分项目已竣工入住,住房保障审核窗口、街道(乡镇)住房保障审核窗口已经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规模在北京市十六区县中处于领先水平,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保障性住房改善了住房条件。 (一)房山区住房保障建设状况 1. “十一五”期间房山区住房保障稳步发展 房山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就组织建设了大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解决了相当数量的中 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北京市各级政府的总体 1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2017北京海淀区初三数学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版)

海 淀 区 九 年 级 第 二 学 期 期 中 练 习 数 学 2017.5 学校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成绩 考生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三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 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2016年10月1日,约110 000名群众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将11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4 1110? B .5 1.110? C .4 1.110? D .6 0.1110? 2.下列四个图形依次是北京、云南、西藏、安徽四个省市的图案字体,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3.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A .360° B .540° C .720° D .900° 4.用配方法解方程2410x x --=,方程应变形为 A .2(2)3x += B .2(2)5x += C .2(2)3x -= D .2(2)5x -= 5.下列选项中,左边的平面图形能够折成右边封闭的立体图形的是 A B

C D 6.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点A ,点C 分别在直线a ,b 上,且a ∥b .若∠1=60°,则∠2的度数为 A .75° B .105° C .135° D .155° 7.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若∠ACO =50°,则∠B 的度数为 A .60° B .50° C .40° D .30° 8.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互为倒数....,则关于原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在点A 的左侧 B .一定与线段AB 的中点 重合 C .可能在点B 的右侧 D .一定与点A 或点B 重合 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晶,它与白昼时长密切相关.当春分、秋分时,昼夜时长大致相等;当夏至时,白昼时长最长.下图是一年中部分节气所对应的白昼时长示意图.在下列选项中白昼时长超过13小时的节气是 A .惊蛰 B .小满 C .秋分 D .大寒 10.下图为2009年到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经营技术收入的统计图. 下面四个推断: ①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持续增长; ②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的中位数是4032亿; ③2009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 ④2009年到2011年的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比2013年到2015年技术收入增长的平均数大.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C A C B A O A B A B C a b 2 1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二五”时期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二五”期间一切金融工作应聚焦在四大目标上国内金融业的市场化、有序的金融对外开放、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有效的调控监管体系。 中国金融环境分析 从今后10~15年的长趋势看,中国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面临的环境挑战主要有五个方面: 我国人口结构优势在2015年左右开始迅速消退,将构成未来经济增长的约束与潜在负担;环境与各种资源的约束,将增加未来世界和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的压力;困扰中国经济长期未解决的结构失衡(包括当前突出的储蓄消费结构失衡问题等),将在相当程度上伴随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顽疾,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中心任务;可以预计,今后的10~20年内,以美元为主、“一极多元”、动荡不确定的国际货币、汇率体系,将是长期直接制约中国经济崛起的外部因素。加上我国金融发展长期不足,明显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了较大的约束。 为了应对这五方面的挑战,需要从现在开始,进一步融入金融全球化,充分发挥金融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 从中期即“十二五”时期看,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又将突现过去中国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不曾有的两大重要特征: 一是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更为突出。以20国集团取代7国集团这一世界经济合作机制平台的更替为标志,世界经济金融秩序和进入变革、重整的探索期。探索初期,各国之间利益、实力的角逐与博弈,决定了世界主要货币之间汇率更趋不稳定,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明显抬头,加上危机刚刚过后各国经济调整的艰难性、中期性这一内在态势,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长相对于2003~2007年的高增长,将出现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期。经济的缓慢增长和调整时期国家间利益的冲突,必然会进一步增加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必然会对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金融政策的选择,形成过去任何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所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新挑战。这表明,我国金融业在进一步参与金融全球化中,需要保持外界有一定风险隔离的情况下,加大自我发展,注重把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二是中国自身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既面临着经济要继续保持稳定高增长的内在的强烈要求,同时又面临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以及为应对这场危机采取了部分政策措施而产生的新的结构调整压力。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1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旅游业将有效带动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成功应对了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考验,抵御了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6700家、床位约55万张,其中,星级饭店298家,包括五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饭店64家、三星级饭店123家、二星级饭店65家、一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A级景区(点)61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点)28个,3A级景区(点)3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8个;红色旅游基地3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旅游集散站6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3053.23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90.3%。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77.5%。国内旅游收入达2522.94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92.8%,年平均增长18.6%。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1.1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国内游客2.15亿人次,分别较“十五”期末上涨49%、65%和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 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制定“ 二孩” 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 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 平衡 C. 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D. 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 消费 2. 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基数庞大,青少年比重超过 50% ____________________ B. 人口增速和增量均较低,制约经济增长 C. 人口流动规模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2. 依据淡水资源估算,北京市今后5年内人口应控制在2300万以内。政府计划以产业疏 解带动人口疏解,目前,北京市已启动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搬迁至津、冀两地, 原址升级为创意、设计等产业基地,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提高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强地区开放程度,获 得区外资源 ③节水节电,提倡居民适度消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扩大现有城区面积, 鼓励人口外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 A. 受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于传统商业区 B. 迁至周边省市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十二五时期全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时期全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生产总值(GDP ):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12359.3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2015年)的22005.6亿元,总量增加近1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3%提高到3.3%。五年平均增长10.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过2万元、2013年过3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35997元(折合5779美元),相当于全国比例由2010年的68.3%提高到2015年的72.9%。 图1 生产总值及人均水平 2.粮食:实现“十二连丰”,2015年产量达3538.1万吨,比2010年增长14.9%,五年平均增长2.8%。总量占全国份额由2010年的5.6%提高到5.7%。棉花、油料、肉类、水产品等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产量均稳居全国前列。 4000 800012000160002000024000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2000 1000018000 2600034000 42000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3.工业发展: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969户,实现工业增加值9817.1亿元,比2010年增长93.2%,年均增长14.1%。五年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6%。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水泥、汽车等优势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

4.经济结构: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4∶52.1∶33.9调整为2015年的11.2∶51.5∶37.3,其中三产比重上升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由29.8%提高到3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9%提高到36.9%,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8.5%下降到26.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由2011 年的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日期: 2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企(2012)416号 索取号: (发布日期:2012-07-18)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11日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本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工作部署,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本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劳动者就业的主体、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十一五”发展状况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法人型企业,下同)33.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805.7万人,实收资本总额为2002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1924.3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99.5%、80.8%、77.1%与64.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企业分布看,上海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工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建筑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业9个行业,总户数为30.5万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90.2%。“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图 从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2010年上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零售业7个行业,总人数684.5万人,占图2-1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主要行业户数情况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120,000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 他(户)2006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口岸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口岸发展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一、“十一五”期间北京口岸发展回顾 (一)口岸体系不断优化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三)运营情况持续向好 (四)口岸作用发挥明显 (五)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口岸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建设世界城市对北京口岸发展提出新标准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北京口岸发展提出新要求 (三)区域合作赋予公路口岸新内涵 三、“十二五”时期北京口岸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原则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规划布局 四、“十二五”时期北京口岸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一)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二)合理利用铁路资源,拓宽铁路进出通道 (三)加强“出海通道”建设,调整内陆港功能 (四)加强服务创新管理,提高口岸整体工作效率 (五)推进口岸法制建设,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水平五、“十二五”时期北京口岸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口岸组织领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提高口岸宣传水平 (四)建设培养口岸人才

前言 北京口岸是首都对外开放的门户,是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了更好地指导“十二五”时期北京口岸发展,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与管理,提升口岸综合服务水平,改善首都发展环境,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和口岸相关行业法规要求,结合首都特点,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口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口岸发展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口岸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口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围绕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要求,提出了口岸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并拟定了相关保障措施。 规划实施期限:2011年至2015年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来源:新浪财经曹 磊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 尚玉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今天把上海制造业整个发展的情况和各位做个交流,也是对于我们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解读。 我从六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十二五”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者一些总结。从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上海工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工业含制造业和交通业,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从05年的3995亿提高到了2010年的6226亿,五年累计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我们叫做15000亿提高到了三万亿,分别在03、07和2010年分别突破了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工业利润年均达到了17.4%的速度。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税收在全

市税收的总额比重五年42%的速度增长,工业从业人员五年平均300万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09年以来,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上海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还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200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对接。这期间我们推动了新能源汽车,LED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网在世博会的示范应用。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们认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模来看达到了6327亿,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左右。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关键的技术和环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三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积完成68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投资增长总体来看趋于平稳,但是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还是保持不会有大的增长,大概是0-3左右稳定的持续增长。有多种原因,我们还是觉得内在的结构有明显变化,从“十一五”明显看到,我们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到“十一五”末,技术改造占总的工业资产投资达到了50%,我们认为技术改造更多体现在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四是我们产业融合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以总集成、总承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52%以上。 五是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07年以来,上海明确了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累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节约标煤480万吨。我们铝合金,平板玻璃全行业基本在上海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从2009年开始调整减少到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的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了27%。这是我们总结“十一五”上海工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的制造业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尽管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在国际或者全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总的感觉,上海的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我们高端缺位的情况还是需要引起关注。 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十二五”需要进一步面对的挑战。一个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行业来看,某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电子信息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在10%以下。 第二、我们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技术、新产品,怎么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进入市场,特别是支持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安排。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 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海政发[2011]48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1.09.05 【实施日期】2011.09.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海政发〔2011〕48号) 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 经区领导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九月五日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2011年9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五、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公办为主的学前教育 (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 (五)实施全纳优质的特殊教育 (六)加快发展惠及全民的继续教育 (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八)积极引导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十)支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十一)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 (三)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四)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五)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六)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七)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八)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执行时期,是海淀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海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海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淀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教育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终身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目前,海淀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75%,47%以上的户籍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教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主要发展指标已达到世界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3、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4、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5、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 6、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9、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10、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11、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12、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13、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14、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15、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16、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