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1 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

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具体而言,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目标思路:“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持续保持清华大学电机系人才培养的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清华大学电机系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本专业将实行校企联合、本硕贯通的模式,实施“4+1+1”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按4年制本科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选拔进入硕士阶段培养。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实习)。

图1 电气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本科培养方案共173学分,分布如下:

表1 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

根据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生源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安排,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提升学生在学期间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训练。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上予以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将特别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企业界的资源。

根据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联合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资源,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在本专业中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先期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试行采用双导师制以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

学生按应用型本科需求完成企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训练,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不少于1年。

为了提高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逐步扩大在专业课程中邀请有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比例,在4年后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要求。

2 本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2.1 人才培养标准

2.2 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3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与电能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相关的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制造业,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

3.2 基本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a)掌握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数学、科学和工程方面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技能;

b)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关注交叉学科并乐于发现知识,从而具备通过终生学习来解决

现实世界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c)在学术素养、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d)了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愿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3 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3.4 基本学分学时

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课程总学分142,实践环节16,综合论文训练15。

3.5 专业核心课

本专业核心课为:电路原理、电磁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共12门。前8门为学科核心课,后4门为专业核心课。

3.6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3.6.1 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 体育4学分

体育第1~4学期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6学期为限选,第7~8学期为任选。

(3) 外语8学分

大学英语课程必修8学分,安排在大学1-2年级,每学期必修1门,其中必修课组的课程至少占4学分。新生入学进行英语分级考试,分4个级别,建议进入相应级别的“学术英语读写”或“学术英语听说”课程学习,也可选修必修课组的其它课程。外语课程目录请见附件。

清华大学英语水平(1)考试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水平检测,学生必须在完成四

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学习之后,于第三学期秋季学期开始报考。考试成绩以等级记录(清华大学英语水平4-8级,8级为最高等级),不计学分。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2011)。

3.6.2 文化素质课 13学分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新生研讨课、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选修课程4个部分,要求在本科学习阶段修满13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为必修,1学分。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和新生研讨课为限选,至少修满5门(或8学分),建议其中1门为新生研讨课。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划分为8大课组:①哲学与人生、②历史与文化、③语言与文学、④艺术与审美、⑤环境、科技与社会、⑥当代中国与世界、⑦基础社会科学、⑧数学与自然科学。其中必须在课组③~⑥中各选修1门核心课程。

每学期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核心课程目录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3.6.3 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36学分

(1) 数学课7门,24学分

10421075 微积分B(1) 5学分

10421084 微积分B(2) 4学分

10421094 线性代数(1) 4学分

10421102 线性代数(2) 2学分

10420252 复变函数引论2学分

10420854 数学实验4学分

104208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

(2) 物理课4门,10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4学分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4学分

10430344 大学物理(1)(英) 4学分

10430354 大学物理(2)(英) 4学分

10430801 物理实验B(1) 1学分

10430811 物理实验B(2) 1学分

可选修高档(数学、物理等理科系)课代替低档课。大学物理B(1)和大学物理(1)(英)二选一,大学物理B(2)和大学物理(2)(英)二选一。

(3) 生物/化学1门,2学分

10440012 大学化学B 2学分

10440111 大学化学实验B 1学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2学分

10450021 现代生物学导论实验1学分

3.6.4 专业相关课程 67学分

(1) 学科核心课12门34 学分

20130412 工程图学基础2学分

30220392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

20220174 电路原理A(1) 4学分

20220332 电路原理A(2) 2学分

2025006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4学分

20250103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学分

40220653 信号与系统3学分

20220353 电磁场3学分

20220124 微机原理与应用4学分

30220343 自动控制原理3学分,限选(2选1) 30220363 自动控制原理(英) 3学分,限选(2选1) 20220162 电路原理实验2学分(跨学期课)

21550022 电子电路实验2学分(跨学期课)

(2) 专业核心课5门,15 学分

30220334 电机学4学分

30220351 电机学实验1学分

30220414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4学分,限选(2选1) 30220414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英文) 4学分,限选(2选1) 40220723 电力系统分析3学分

30220323 高电压工程3学分

(3) 专业选修课18 学分

A 组

通用:

40220921 电气工程导论1学分(大一秋)

40220502 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讲座2学分(大三春) 信号控制课组:

40220862 数字信号处理2学分(大三秋)

30220403 通信系统原理3学分(大三秋) 电力系统课组:

00220092 理解稳定性2学分(大一春)

40220802 电力系统预测技术 2学分(大三春)

40220882 智能电网概论2学分(大三春)

40220072 发电厂工程2学分(大三春)

40220442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2学分(大四秋)

40220392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2学分(大四秋)

4022006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学分(大四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1学分(大四秋) 40220692 电力市场概论2学分(大四秋)

40220901 电能质量基础2学分(大四秋)

40220821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 1学分(大四秋)

40220782 信息论与电力系统2学分(大四秋)

电网企业组织管理2学分(大四秋) 40220341 电力系统实验2学分(大四春)

高电压课组:

00220081 我们身边的高电压1学分(大一秋)

40220812 输配电技术 2学分(大三春) 40220102 现代电气测量 2学分(大三春)

40220472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2学分(大三春)

40220891 大电流能量技术1学分(大三春)

40220462 电器原理及应用2学分(大四秋)

40220432 过电压及其防护2学分(大四秋)

40220762 电介质材料与绝缘技术2学分(大四秋)

40220793 直流输电技术3学分(大四秋)

40220872 数字化变电站 2学分(大四秋)

声光电磁测量技术1学分(大四秋) 40220941 高电压工程与数值计算1学分(大四秋)

电机与电力电子课组:

00220072 超导体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学分(大一秋) 40220742 电机分析2学分(大三秋)

40220732 电力传动与控制2学分(大三春)

40220452 电力电子仿真设计2学分(大三春)

40220682 电子电机设计与分析2学分(大三春)

40220831 可再生能源与未来电力技术 1学分(大三春) 40220912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2学分(大三春)

40220482 电力电子技术专题2学分(大四秋)

40220712 微特电机2学分(大四秋)

40220842 电力传动系统设计2学分(大四秋)

40220932 智能电网中的储能技术2学分(大四秋)

B组不少于2学分

计算机课组:

2022026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学分(大三春)

40220412 单片机技术与实验2学分(大三春)

40220422 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 2学分(大三春)

00220132 可编程控制器及变频器系统2学分(大三春/大四秋)

注:SRT可替代最多2学分专业课。

3.6.5 实践环节16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3学分

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2学分

21510082 金工实习C(集中) 2学分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学分

40220301 认识实习1学分

2265002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 2学分

40220562 电子专题实践2学分

40220353 生产实习3学分

3.6.6 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40220590 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综合论文训练不少于26周。

3.7 说明

为达到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之目的,本专业培养方案有如下考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能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个各个环节。一方面IT 技术目前已在电气工程学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另一方面涉及机械制造和加工方面的知识依然为电工设备制造业所需。因此在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时综合考虑数理基础、能量处理、信号处理、机械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可以归纳为“多电少机,强弱(电)兼顾”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电机系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多种工作岗位。

2)数学类课程安排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引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实验7门计24学分,物理类安排大学物理(B)2门计10学分。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须之数理基础。

3)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每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均开设有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分别为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电路原理为学科核心课)。通过加强这5门课程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4)在专业介绍方面,大一秋季开设电气工程导论,大三春季开设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讲座,再结合研究生一年级的电工技术和电力系统新进展,由全局到局部、由浅入深地为学生描绘出一幅电气工程学科和产业发展的华美画卷。

5)在专业任选课方面,结合当前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迅猛发展的趋势,除前述已开设的相关课程外,还计划开设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论、发输电系统基础、智能电网基础、储能技术基础、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低碳能源与低碳电力、智能仪表、智能电器、高级量测技术、智能配电技术、智能用电技术、智能变电站、电网资产管理、智能调度、低碳电网规划与运行、随机能源并网技术等新课。仅2011年春季学期即新开设了电能质量基础、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电气工程导论、智能电网中的储能技术4门课程。此外,智

能电网概论课程和数字化变电站课程已开设并正在讲授。

6)在实践方面,4门核心课程开设有专门的实验课(电路原理、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其余8门核心课程均设有课内实验内容。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专题实践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工程实践基础,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8个校外基地)为学生提供本专业全方位的实践机会,学生完成SRT可获得专业课2学分认定,从大四上后半期开始的综合论文训练(24周)是学生综合应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真刀真枪”做毕设的必要环节。

综合以上6点,本培养方案可实现基础扎实之培养目的,突出特点为“重基础、强实践、大专业”。

7)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对“奇思妙想型”、“优秀SRT型”、“专业知识型”、“综合能力型”等几种类型的学生进行甄选,每学年遴选1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8)在本专业8门学科核心课和4门专业核心课中,均开辟因材施教培养模式。从每个大班(约120人)中选择10名左右的学生组织3-4个小组,以团队配合开展研究工作,完成课题并公开答辩的形式考核。目前已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基础、高电压工程等课程中进行试点。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铺开。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可优先选择课程的因材施教通道。

9)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如果在核心课程的因材施教培养模式或课外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可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综合以上3点,本培养方案可实现创新能力突出之培养目的。

10)希望数学系能够在微积分B和线性代数中采用英文教材、课件和作业(计划于2012年实施),鼓励学生选修英文大学物理,再加上学校要求英文必修增至8学分和大一外语强化训练,这些均为本专业开设系列化英语授课课程奠定了基础。计划在前述8门学科核心课和4门专业核心课中均平行开设30人左右小班英文授课,至少要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课件和英文作业,鼓励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当前已在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两门课程中进行多年全英文授课试点,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12门核心课程中均开辟英文授课平台。

11)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换生计划,积极拓宽学生国际交流通道,适当加大夏季学期教学活动安排的弹性,为学生参与海外研修活动创造条件。

综合以上2点,本培养方案可实现有国际视野之培养目的。

为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要求,培养

4 支撑“四型”的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4.1 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种思路是围绕我系12门核心课(电路、电磁场、数电、模电、信号、控制、电

力系统、高电压、电机、电力电子、程序设计、微机硬件)开展因材施教培养,每

个大班选择10-20名左右的学生组织3-4个小组,以团队配合开展研究工作,进

行研究型实验,完成课题并公开答辩的形式考核。

●围绕核心课,建设系列课程,将知识串起来。比如电力系统分析和继电保护、电机

系和电力电子和拖动、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和随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梳理本研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完善的本研统筹卓越工程帅培养机制。

4.2 管理型人才培养体系

●组织学生开展素质拓展seminar或workshop,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切实

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管理和协调能力。

●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到系开设管理课程,将企业实际管理经验面对面传经送宝。

●邀请经管学院教师为我系学生量身定做管理方面专门的课程。

●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合作。

4.3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充分利用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等课程,开展赛课结合的课外科技活动。

●探索Problem/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或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

(CDIO)教学模式在工科核心课中的应用,建设有较强挑战度的课程。

●组织学生开展创业seminar或workshop,鼓励学生参加经管学院组织的相关项目,

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4 国际型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前4学期每学期要求2学分英文课程,大一暑假英语强化夏令营为培养国际型

人才奠定机场。

●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创造机会,吸引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利用学术休假、短期访问等机会为我系师生开设

英文课程。

●在12门核心课程中逐步推广全英文教学,目的是一方面提高我系学生参与国际交

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吸引国外学生来学习。

●创造机会,鼓励电机学学生的国际交流。

5、工程实践平台

5.1 实习(实践)环节体系构架

除春、秋大学期中理论课程所附的实验和专门开设的实验课程外,电机系在暑假小学期和大四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实习实践环节是贯穿电机系整个培养环节的。

金工实习和电子工业实习由学校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组织,为学生提供从机械加工到电子工艺的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场地和师资由工业训练中心提供。全年级学生整编制参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由自动化系开设,要求学生综合大二所学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在2周时间内将其融会贯通,完成FPGA 系统的仿真、开发和实现。

认识实习由电机系组织,参观北京周边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机厂、开关厂。电机系负责联系认识场所。为期1周。全年级学生整编制参加。

生产实习由电机系组织,学生参加某个集中实习支队。电机系负责联系实习基地。实习基地遍布全国各地,设计电力系统、电工设备制造两大行业。每年实习支队数量不少于4个。为期3周。第1周是安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和参观。第2、3周深入车间或调度一线,亲身参与生产具体过程。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密切交流,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年级学生均需参加。每年有超过90%的学生参加某个支队的集中生产实习,每个支队20-30人。其余学生组成小组(3人以上)进行分散生产实习。分散实习单位必须为电力系统和电工设备制造企业,事先给出书面证明,同意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并给出完整的实习方案。经系教学副主任审批通过后方能成行。

电子专题实践由电机系组织,在大三暑假实施。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入电机系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一级实验室、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若干分室,结合学生前3年所学,在实验室中开展综合研究型实验,以达到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目的。 综合论文训练于大四秋季学期第9周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四春季学期结束。学生单独参加教师课题组,从事比较专门的课题研究。训练场所在电机系各课题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将大学前几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综合论文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乐趣的良好平台。

5.2实习实践情况

金工实习,2周,2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电子工艺实习,2周,2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1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认识实习,1周,1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生产实习,3周,3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电子专题实践,2周,2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综合论文训练,24周,15学分,每届约120人,必修

实习实践总学时(含综合论文训练)26学分,总时间36周。

5.3 企业平台

5.3.1 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

实践教育是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关键。作为传统的工科院系,电机系有着很强的行业背景,多年来与国内外各大电气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实践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系共参与建设了7个校级生产实习基地:北京施耐德电气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宁夏电网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增设了3个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山东海阳核电公司、大连第一互感器厂等三个系级生产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达到10个。其中西安电路机械制造公司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宁夏电网公司申报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企联合培养的主战场,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主要土壤。结合电气行业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实践基地布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已有的实习单位主要是电工制造类企业,电力企业偏少。这与电机系大专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理念不太一致,很难让学生通过实习对电气行业有全面的了解。为了使得实践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通过多层级研讨,电机系提出了“全方位建设,多角度推进”的实习基地布局设想。希望通过努力建设实习基地,实现:实践基地全面涵盖电气学科的电工和电力两个行业,为本科生生产实习和培养、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产业实践、研究生就业实践、博士生暑期实习等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并为卓越工程师的成长提供有益平台。

目前,电机系已经开始着手拓展新的实践基地,并已与部分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包括香港的中华电力公司。实习基地布局设想图如下。

5.3.2 实践训练基地的合作单位

1)北京施耐德电气公司校级徐亚敏生产实习

2)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校级陈学清生产实习

3)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级厚国龙生产实习

4)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市级王燕晖生产实习

5)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校级韩皓月生产实习

6)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系级陈国宏生产实习

7)沈阳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校级刘敏生产实习

8)宁夏电网公司校级王波海生产实习

9)山东海阳核电公司系级李克忠生产实习

10)大连第一互感器厂系级李新生产实习

11)北京开关厂系级认识实习

12)石景山热电厂系级认识实习

13)北京第一热电厂系级认识实习

14)北京重型电机厂系级认识实习

15)清河220KV变电站系级认识实习

每年至少确保4个有系带队教师的生产实习支队,每支队20-30学生。

5.3.3 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5.3.3.1 生产实习培养目标

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对本行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引导就业。

5.3.3.2 生产实习(以2011年宁夏电网公司支队为例)

5.4 基地组织管理体系

5.4.1 组织机构

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基地的建设是电机系本科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电机系对选择、邀请、落实基地高度重视,每年临近暑假专门就此组成工作小组与现有基地沟通落实当年承担实习、认识任务的情况,做到情况及时反馈。系核心会确定落实当年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场所,系教学办公室负责组织带队教师实施实习教学。

5.4.2 工作职责

系主任是基地组织管理校方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是具体实习工作的校方领导者,教学办公室是组织落实实习教学的具体机构,带队教师是实习支队的安全责任人,实习基地合作单位是实习支队内容的落实人。

5.5 实践条件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以2011年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支队为例)

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文献综述

国外卓越教师内涵与培养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总体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由此一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人才呼吁卓越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培养卓越教师”逐渐成为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公众以及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旨在了解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当下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将目前的已有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国外各个国家有关卓越教师计划的建立与发展,这里主要介绍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卓越教师计划的发展历程;第二,收集国外学者关于卓越教师的内涵理解与把握,旨在分析各个国家在国外卓越教师内涵理解上的异同点;第三,主要是分析国外各个国家对于卓越教师培养途径的选择。 一、国内外卓越教师计划 1999 年,澳大利亚政府创建《21 世纪教师》( 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计划,意在提高澳大利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努力追求教育的卓越及公平,使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提高。2001 年,新加坡出台《教师事业发展计划》(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plan),旨在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也为新加坡教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保证。2007 年,日本颁布《教育职员正法》 ( Staff education amendment act),以法律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要求,旨在提高教师必要的资质和能力,使教师能够习得最新的知识及技能,做到自信、自豪地从教,从而赢得社会的尊敬和信赖。(李贵安,2016)2011 年,英国出台《培养我们下一代的卓越教师》( Training our next generation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计划,规定中小学为优秀教师设置卓越教师岗位,并大力拓展卓越教师在校内发挥作用的空间。2012年,联邦德国实施了“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 Excellent teacher scheme),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改革教育方式,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师教育质量。2014 年,美国教育部启动“让所有人拥有优秀教育者”( Excellent educators for all initiative) 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培养方案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学年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学分周学时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考查3 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12090043 秋季学期说明及主要先修课考核方式周学时学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1) 2 1 10720011 考查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考查10610183 2 考查英语(1)10640532 2 2 4 考试一元微积分10420874 4 4 考试4 几何与代数10420904 (1) 考试工程图学基础2 20130412 2 1 2选 3 20240023 3 考试离散数学(2) 考试 3 选1门,详见附录3 2

程序设计课组30210041 1 1 考查信息科学技术概论≥1 1 文化素质选修课 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2)”,其他专业必修“工程图学基础”。 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2 (2) 1 10720021 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考试10610193 2 英语(2)2 10640682 2 考查先修一元微积分4 考试多元微积分10420884 4 2 几何与代数10421002 (2) 考试2 考试 4 大学物理课组1 先修一元微积分4 4 20220214 电路原理考试4 1 20220221 电路原理实验考查1 ≥合计21 夏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考查2周21510192 2 电子工艺实习(集中)周2 程序训练课组3 考查 4 合计: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说明及主要先修课学分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考核方式周学时1 考查10720031 2 体育(3) 4 考试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610204 2 高等微积分10420892 B 考试2 2 10420252 考试复变函数引论 2 2选1,一元微积分 3 复分析考试30420083 3 见附录大学物理课组2 2 4 考试4 2 考查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2选1,大学物理1 1 考查10430801 物理实验B(1) 3 考试 3 电子基础课组12门,详见附录选1 考试电子基础课组23 3 考查电子技术实验21550012 2 2 ≥文化素质选修课1 2 10420262 考查数理方程引论2 2 1 离散数学(1) 20240013 选3 考试3 3 4 强化英语(1) 14100082 2 考查合计:≥21 ,”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离散数学(1)春季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考核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个人专业发展方案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被提到一定的高度,各地普遍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仅仅能够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显然已经不够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让自己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那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是指什么呢 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的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的人;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的高度责任感、积极的进取心和令人钦佩的职业追求。教师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以下素质: 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有丰厚的教育学理论素养;有职业理想和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教师专业成熟包括这样三方面的内容: 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用整体的、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专业品质——建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体现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等方面的技能。 所以我一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成熟的教师。 一、自身专业发展生涯回顾 从1995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快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较顺利的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转换,从一名师范生到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再到一名成长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细心揣摩教学方法,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和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此期间,我先后获得高新区小学数学优质课二、三等奖,数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被评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珠海市先进教师,学校数学科科组长,我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且计算机理论及应用基础扎实、熟悉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科研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专业致力于培养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领跑国际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 二、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科研实践能力,具备成为国际一流计算机科学研究人才的良好综合素质。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65。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27,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第七学期在清华或各著名研究院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第八学期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五、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特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及核心课程25门,覆盖计算机科学的前沿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在专业核心课中按要求进行选择性修读。其中大一、大二专业核心课开设13门,以“通才教育”为主,涉及计算机科学基本专门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前沿领域;大三、大四专业核心课开设12门,以“专才教育”为主,分别面向两个专业方向“理论和安全”以及“系统和应用”。25门专业及核心课程如下: 计算机入门(3学分),计算机应用数学(3学分),普通物理(1)英(4学分),信息物理(2学分),算法设计(4学分),普通物理(2)英,计算理论(4学分),网络科学(4学分),密码学基础(4学分),博弈论(4学分),近代物理(1)英,计算机安全的理论及实践(2学分),Java程序设计基础(2学分),分布式计算(基础与系统)(4学分),量子信息(4学分),大数据算法与模型(4学分),机器学习(4学分),高等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近代物理(2)英,计算机网络基础(3学分),操作系统(4学分),计算生物学(3学分),信息论与网络编码(3学分),专题训练实践(5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实践(9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1 总体思路和培养模式 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具体而言,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目标思路:“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持续保持清华大学电机系人才培养的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清华大学电机系确定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在坚持人才培养总体方向的前提下,面向国民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需求,制定了近期的人才培养战略:将“通才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给“通才”拓宽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学生按本科需求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时在本科生中进行遴选,对一部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素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本专业将实行校企联合、本硕贯通的模式,实施“4+1+1”模式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其中,本科阶段按4年制本科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通过选拔进入硕士阶段培养。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实习)。

图1 电气工程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本科培养方案共173学分,分布如下: 表1 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布 根据清华大学电机系的生源特点和已有的课程安排,我们认为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提升学生在学期间对工程实践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扩充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加人文、管理、经济方面的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训练。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安排上予以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将特别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各种方式利用企业界的资源。 根据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联合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资源,为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在本专业中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先期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试行采用双导师制以及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 学生按应用型本科需求完成企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训练,达到本科毕业标准,取得工学学士学位。 学生本科阶段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累计不少于1年。 为了提高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逐步扩大在专业课程中邀请有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比例,在4年后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工作经历的教师主讲的要求。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7-02-20 16:13:00 【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校—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项目是由刘岸英教授主持的,与洛阳市教育局联合进行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该项目以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以师范专业“卓越实验班”为实验平台,通过强化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校--校合作共建培养基地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激发双方合作意识,设定双方合作内容,完善双方的合作方式,探索合作的策略与途径,拓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技能指导、教育见习实习、入职指导、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全面介入,深度参与师范生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构建师范生协同育人机制。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确定了校校合作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核心、二平台、三途径、四协作”的协同育人模式。一个核心: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和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二个平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联盟平台,培育协同育人平台;三个途径:实施“卓越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四方面的深度协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协作,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协作,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训的协作,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协作。 本项目完善了卓越教师培养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为进一步促进“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卓越教师实验班”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形成了以省聘任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师80名为主体的培养团队。 本项目在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项目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主持并参与了15项省部级教师教育的相关课题,课题组成员承担了省级相关研究课题,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1部学术著作。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和研究成果,保证了本研究成果得以高水平完成。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教育局成立教育联盟 为更好实施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学校与洛阳市教育局、济源市教育局、三门峡市教育局、义马市教育局、平顶山市教育局及基础教育学校等,成立了教师教育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以及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信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信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努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信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微电子学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工艺开发,EDA工具开发,新型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和系统,量子信息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微纳电子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工具使用与实验能力、软件分析与开发能力、过程控制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初稿) 机械工程学院 2003年12月30日 引言 2003年3月19日在全校各院系教学负责人会议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机械工程学院各系在2004年入学新生实施按机械大类培养的教学平台计划的要求。机械工程学院3次召开有各系系主任、系党委书记参加的院务扩大会议,对机械大类教学平台,特别是对机械大类的平台课程设置、学分安排等进行了讨论,就机械大类平台课程结构框架取得了共识,成立了由各系教学负责人组成的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规划小组。12月4日,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机械大类平台课程任课教师大会,学校领导进行了大类平台建设的工作动员,规划小组向大会介绍了教学平台建设和机械大类平台课程规划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2004年入学新生中实施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计划,规划小组进行了多次讨论,广泛听取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的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制定本方案,希望能在2004年4月提交学校审批。 一、机械大类培养方案 机械大类教学平台及大类培养方案,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所属有关系和本科专业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宏观指南。它规定了机械大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平台课程的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清华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理科人才”的目标,构建了按机械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选择的主动性机制,规定了在平台教育基础上辅修专业课组及任选课的学分最低要求。因此,机械大类教学平台课及大类培养方案,也是大学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 二、培养模式与目标 实行“按系招生、按系管理、按机械大类培养”的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尊重学生志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保证学生的入口与出口基本一致。但学生在机械工程学院范围内,可以有序的改选专业。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对完成并符合本科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__〕17 号)文件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文件要求我校相关专业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本专业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为切实落实此项工作学校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对各相关专业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为企业现场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要流程 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完善试点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教学执行方案 制定、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条件保障方案 落实企业导师聘任方案 专家小组确认方案校内审批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可行 二、工作基本要求(一)确定此次检查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各相关学院根据本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情况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 1-2 家企业重点推荐 1 家企业参与此次检查。

(二)确定拟检查时间: 各相关学院和企业协商后将检查的时间报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务处将根据各相关学院上报时间确定拟检查时间。 (三)具体检查内容: 1、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2、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修订稿); 3、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指导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经费、各环节教学内容与考核等教学安排); 4、与企业方共同建立的相关各项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5、企业师资配备相关文件; 6、企业教学条件保障情况。 7、已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需确定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 20__ 年 10 月17 日 -11 月 18 日 1、确定参与检查的企业及检查时间; 2、和企业充分协商完善此次检查所需材料。 各相关学院 20__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2 日 3、学校组织进行预检查。 教务处 20__ 年年 11 月 23 日-12 月 18 日 4、到企业实地考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