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相关论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能够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提供场所和空间,因此,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城市在突飞猛进建设的同时,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政府部门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曾经分析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那么这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早在2000年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超过30%,在这十几年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始终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寻求发展,城市土地资源不断的在向周边地区扩展。从这些进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尚不完善,各地政府在管理土地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性,缺乏从长远的眼光来规划和使用城市土地现有资源,从而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作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的浪费,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定位不准确,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

如今我国城市正处于飞速建设发展阶段,由于经济体制问题,土地资源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原有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又根据城市发展制定出了一套适应经济体制的城市规划内容,与市场经济体制自身内在要求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城市实际发展的速度与城市规划内容严重不符,造成了城市定位不准确,并出现了城市重复建设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浪费。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管理部门与城市建设部门没有充分交流,因此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城市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作用。

(2)城市用地紧张与土地浪费并存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城市政府加大了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力度,导致城市土地资源被过度利用,从而破坏了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如今,尽管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也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城市人均地面积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种加速发展的情况使人地矛盾十分

土地管理学论文

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二、城市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和军事建设用地3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进行工业项目或为其配套的其它工程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民用建设用地是指用于解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及其配套设施所需要的土地。军事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国防和战备要求进行各项军事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土地。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用途管理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这些用地可以概括为3方面:1、生产

性设施用地,有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仓储用地;2、生活性设施用地,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园林绿地;3、市政公用性设施用地,有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环保、防灾等设施用地。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4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分别为20%—32%、15%—25%、8%—15%、8%—15%。在考虑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时,必须根据不同用地需求合理布局。(1)工业用地的布局:工业用地布置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有:用地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生产协作条件,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条件等等。城市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形式有:城市内工业、城市边缘工业区、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点、工业卫星城镇。(2)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通常大城市偏低、小城市偏高。我国人均用地指标为18.0—28.0平方米/人,大中城市不得低于16.0平方米/人。(3)交通用地布局:交通体系中要合理安排铁路运输场站及枢纽位置、水运港口布置、航空运输的布局、公路运输的布局。主要原则包括: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尽量满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留有发展的余地;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节约余地和投资。 四、耕地保护管理 (1)耕地的概念

关于国土资源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国土资源论文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关于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与严重浪费土地而出现人地矛盾,如何破解该难题,积极探索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论述,指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 0.引言 土地,是人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人多,地少,耕地更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千家万户,土地的管理使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如何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土地管理法》,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促进良性循环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任务。 1.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1.1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1.1.1供地管理主体较分散,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宏观调控乏力,土地一级市场尚未高度垄断。 1.1.2土地配置机制尚不完善,土地供应市场化的透明度不高,从而在土地资产运作中出现了漏洞,易滋生腐败。

1.2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 现有用地规划滞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很早编制的,有关用地指标与现实用地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可是城市建设仍然要进行,从而出现民房拆了建,建了又拆的劳民伤财事件。 1.3征地补偿及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随着公共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不断增多,他们陷入了三无(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窘境,对农民补偿标准偏低,标准不一,甚至连国家公路、铁路等重点建设项目补偿标准都不能100%落实,从而农民很难分享农田征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增值权益,由此引发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伯,势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1.4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 由于建设规划滞后,用地总量失衡,非法用地(包括超标准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屡禁不止,城区建设乱就更令人堪忧!其根本原因就是依法打击不力,执行规章不严,某些部门碍着群带关系和受利益驱动,只要收了钱,罚了款就了事。 1.5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存在公共建设用地及工业用地闲置和耕地摞荒。本地区小麦稻田一般二季高产,现在个别地区只种了一季,大大降低了耕地的利用率。还有一地区现有耕地30亩,人均不足0.15亩,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为解决部门分农确实无暇经营耕地之苦,何不考虑进行责任田流转,实行集约用地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毕业论文是学生修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结合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已有的工作或社会实际,就某些感兴趣的专业问题,在进一 步查阅资料、实地访问与调查后,撰写一篇精炼的、有理论、有观点、有数据、有说服力的论述文章。下面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提供以下7个方面的参考说明: 1.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调查 它是根据国家生产任务和土地管理要求而对一个区域面积进行有关土地的资源性和资 产性的调查与制图的系统专业工作。调查的手段与技术有地形图和常规简易测量,也有“三S”技术。调查后的后续工作有土地评价、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及专业设计等。 (2)土地评价(la nd evaluation) 土地评价一般主要依据是土地的自然性状,如土地本身的质量及其与土地资源利用的有 关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平衡,偶合关系,其中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评价,联合国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FAO的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评价, 我国有关农用土地评等定级等)。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 土地评估是考虑到土地的经济特性,其中特别是经济区位因素。最有名者为美国的 LESA模式,即土地评价与区位评估(Land Evaluation & Site Assessment ),它是将土地的自然特性评价和其经济区位结合来考虑的,比较实用。 (4)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全国自上而下,即从其宏观总体规划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一个系统 组合,这是合理利用资源所必须的,绝不能个别区域而自行其事,必须尊重上一级的总体规 划,这是具法律性质的,必须在一级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区域土地利用分区限制的原则, 特别像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更要如此。当然,这并不是限制某些区域的具体发展,只是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总体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 土地整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用土地要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小城镇又要适度的集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论文要求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本科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我院论文的最终质量,特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如下要求。 1. 论文选题 1.1 选题原则 (1)论文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的锻炼。 (2)论文选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任务,减少虚拟题目的数量及比重。 (3)论文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利于提高论文成果的质量。 (4)选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5)选题要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 1.2选题方法 论文选题坚持每人一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论文题目,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选题由指导教师说明其意义、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前期工作及具备的条件,经教研室审定,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方可列入选题计划。选题计划公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兴趣,申报选择意向,再由教研室协调。教研室根据学生意向、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成绩以及论文选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综合平衡,最后确定论文选题分配,并以书面形式将论文选题任务书下达给学生。 1.3选题范围 (1)土地实际问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题目应充分体现出土地资源管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特点,侧重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土地管理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 (2)土地宏观问题:论文也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专题研究课题(如

政策研究或虚拟研究),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得到较多的训练,但应注意研究范围不宜过大,切忌出现“论中国土地资源XXX”等类字眼,同时题目要有一定创新性、实用性。 (3)土地交叉学科: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眼界,提高质量。 2.论文基本工作量 2.1论文工作计划 学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列出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所采取的方案与步骤。工作计划包括: (1)毕业论文题目; (2)研究目的; (3)设计、实验研究方案的分析论证,原理综述,方案的拟定及依据的资料(国内外相关技术及其使用性能,运行情况与结构特点,经济指标及优缺点); (4)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计划,材料消耗计划; (5)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及最终结果。 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编写完成后,同时填写任务书,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实施。中期检查后,须提交中期检查表。 2.2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学生应查阅近5年本专业相关文献至少20篇,其中中文15篇,外文5篇;同时结合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完成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千汉字。 2.3 外文资料的翻译 学生应查阅近5年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5篇,同时完成不少于3千汉字或2万印刷符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土管一班董浩20105836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在出发,阐述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土地的特点以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土地资源管理的客观必要性,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土地管理必要性,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土地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为适应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副渔业、城镇村庄等的迅速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以及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作保证。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都是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建设、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五者的关系,使之朝着预定的目标,顺利地发展,是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展开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促进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2186万hm^2(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927m^2(1.39亩)。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土地调查面积中,农用地面积98.58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地39.17亿亩,占27.5%。2006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耕地251.0万亩,比“十五”年均建设占用耕地减少24%,往年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136.8万亩;灾毁耕地53.8万亩;生态退耕509.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0.3万亩。上述四项加起来,2006年全国共减少耕地1011.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50.8万亩。补充耕地与减少耕地相抵,全国耕地面积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现为18.27亿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 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如下特点: 山地多,平原少。山地约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和平原分别占19%和12%。土地总量大,但人均小。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1/15,人均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9%。为此,我国专家建议将我国地大物博的说法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以突出我国(土地)资源不均衡的特点。 人均耕地少。我国人均低于1亩耕地的省份有9个,人均低于0.8亩的县有700个,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水土资源不协调。如长江流域以南水资源有80%,耕地却只有38%。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过快。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鉴于耕地保护的严峻形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报告6篇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报告6篇人力管理社会实践报告1 为期半月的寒假实践,我非常重视,也很认真。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一些书本学习不到是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对民营企业性质的人力管理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为了能更快适应环境,更好的开展工作,我特别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向同事学、向书本学”的思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和阅历短浅的受限。“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中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不断学习的源泉。为此,我积极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和前辈们请教,虚心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以他们的工作思路、言行举止、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榜样,规范和纠正自己方法、思路上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人力开发与管理、民营企业党务管理实务等业务知识,努力掌握与企业主桥梁工程有关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流程。 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刚踏上社会的我跃跃欲试,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因为我平时学的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后来实践发现实际上我看的只是基

本理论学,尚未具有发展潜力,没有容入企业。学校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走进企业才发现作为人力工作者一要熟悉国家人事劳动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二要掌握最新的人力理论和技术,三要具备战略家的某些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因为知识老化速度以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更快更复杂,到社会上继续学习才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办法,大学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多案例的分析其实也都不够真实,而且还会失去现实意义。工作中的人力管理工作,很多方案如果用大学的理论知识来做,最后都实行不通的,甚至会被全盘否定掉。 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对于我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始终一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要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优异的成绩在。 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进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外文文献及译文

本科毕业论文 外文文献及译文 文献、资料题目: Rural and Urba n Land Developme nt and Land Tenure Systems: A Comparis on betwee n South Africa and Botswa na 文 、资料来源: 网络 献、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2000.8 院(部): 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外文文献: RURAL AND URBAN LAND DEVELOPMENT AND LAND TENURE SYSTEMS: A COMPARISON BETWEEN SOUTH AFRICA AND BOTSWANA Susa n Bouillo n Legal Advisor: City Coun cil of Pretoria INTRODUCTION Fran kli n D. Roosevelt once said that Every pers on who inv ests in land n ear a grow ing city, adopts the suresta nd safest method of beco ming in depe ndent, for land is the basis of wealt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rural and urba n land developme nt and land tenure systems of South Africa and Botswa na, and to explai n their con tributi ons to urba n sustai nabil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BOTSWANA Botswa na is located at the centre of the South Africa n plateau, and is bordered by South Africa on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Zimbabwe on the northeast and Namibia on the west and northwest. Approximately 23% of the population is in urban areas and 77% in rural areas. Botswana has a rich tribal culture, and therefore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the Botswana legal system con sists of local tribal courts, which adjudicate traditi onal matters and Tribal Land Boards, which rule on land use matters in tribal la nds and traditi onal villages. Town Coun cils rule on land use matters in urba n areas. The government of Botswana has adopted a system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which has coped relatively well compared with other Africa n coun tries. Developme nt pla nning invo Ives the preparati on of land use pla ns for both urba n and rural areas. The practice in Botswa na is that the public is made aware of the implicati ons of land use pla ns before land is zoned for various uses. Public aware nessa nd participati on is en sured by giving land users an opport unity to select preferred land use opti ons from a range of opti ons determ ined through the evaluati on of physical and econo mic suitability of land resources (bottom-up approach). PROPERTY RIGHTS AND LAND TENURE IN BOTSWANA It is the policy of the Gover nment that all citize ns should have easy and equal access to land. In order to realize this, three land tenure systems have bee n put in place. Tribal la nd covers 71% of the total la nd area of the coun try. It is allocated to citize ns free of charge for all types of uses. State land is owned by

城市土地管理论文

10 金融1017415054 徐艳 城市土地管理论文--- 农村城市化土地管理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关于农村城市化土地管理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土地问题一直是关系我们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土地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即,城市化工农民进城。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应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他们进城市定居,改变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进城的农民,不仅当做外来的劳动力,而且要当做城市居民、城市的主人,并逐步达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同时城市化还包括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现象。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正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表现。 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土地征收的补偿与安臵问题。《土地管理法》规定,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土地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尘世存量土地供应失控。多年来都强调政府土地供应,但在实际操作中,政 府职能通过农地专用,征用等手段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而对城市存量土地,政府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3T10:17:11.1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郑素英 [导读] 本课题重点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方法,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质量及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邢台县国土资源局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资源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的发展,有必要注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强化,并做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工作。本课题重点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方法,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质量及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有效管理;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需加强管理,并确保其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及纠纷等不良问题的发生。比如,国家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颁布了《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针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1]。由此可见,为了使土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实现优化,本课题围绕“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基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需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这样才能够为有效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总结起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措施如下: 1.1完善非法占地现象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存在较大的复杂性,相关法律法规有《土地利用年限规划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以《土地管理法》为例,其中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可非法转让土地,土地开发管理利用必须经各级人民政府提前规划[2]。”从这一明文条例中不难发现,我国对非法占地管理的态度非常坚决。然而,此类明文条例并没有对制裁方法做出准确的说明,使非法用地管理的实效性弱化。因此,需在非法占地管理过程中,既明确态度,又能够做出明确的惩罚处理措施,确保制度的完善以及处理工作的有据可依。 1.2对法制监督机制加以强化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需注重法制监督机制的强化。一方面,在患者能够土地资源管理执法工作人员在政治责任方面的意识态度,使其监管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实行全面监督措施,并对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管理,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合理开发及利用。另一方面,注重动态巡查责任制度的完善构建,根据所在区域进行合理配置,并确保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于每一区域委派巡查负责人,使土地巡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区域;并且,还有必要注重区域巡查工作期间的相关考核制度,对巡查负责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进一步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强化。 2.确保土地用地规划工作的优化 在土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过程中,土地用地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有必要确保土地用地规划工作的优化。下面从整体规划思路和规划技术手段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2.1整体规划思路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需做好严格的规划工作,确保整体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进一步按照审批通过的规划方案执行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资源规划过程中,需将土地实质类型、审批权限以及阶段程序等作为参考指标,确保规划工作的完整、有效。以建设公共用地的规划为例,人口集中分布于城市,住宅集中分布于社区,加工产业集中在生产基地,这种规划方案能够体现合理性及科学性,使土地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2.2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技术手段 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注重有效技术手段的应用,以此确保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能够获得技术的支持,进而顺利、有序地开展。比如在建设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可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土地规划工作中,其编制涵盖了土地指标、图件以及空间数据等,针对这些土地信息,需及时更新,并做好信息维护工作,这种情况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便能够使土地管理规划工作获得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避免出现信息失真为管理工作带来风险情况的发生。此外,在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过程中,还可以合理利用GPS技术和GIS技术等,使土地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获得现代化技术的充分支持。 3.后备土地开发管理利用工作的强化 除上述规划管理思路方法以外,还有必要对后备土地开发管理利用工作进行强化。具体强化措施如下: 3.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土地资源越愈紧张,这样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后备土地的开发利用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特别是低洼地与盐碱地这样的常年限制土地资源,均具备较大的农业开发利用价值。所以,在农业开发工程中,需将水利开发作为核心,对适合农作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及开发,并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土地开发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做好农业生态建设工作,使水土资源流失问题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3.2水土保持工作的强化 基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过程中,避免盲目开发,需注重开发工作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例如:对于>15°的坡地,便需禁止开垦成为农田,需做好退耕还林以及还草等方面的工作,并采取封山育草等规划工作,避免水土流失,使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全面强化[3]。 4.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分析研究,认识到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及规划工作要想得到全面强化,需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据可依。与此同时,在土地资源规划工作中,需明确整体规划思路,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比如信息管理系统、GIS技术以及GPS技术等。此外,还有必要做好后备土地开发管理利用的强化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水土保持工作等。此外,本人认为,还有必要在土地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过程中,借助国家相关政策,合理配置充足的资金,加强设施设备的完善,从而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报告(最新篇)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报告 为期半月的寒假实践,我非常重视,也很认真。因为我们平时只能从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当然就格外珍惜,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学习一些书本学习不到是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对民营企业性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为了能更快适应环境,更好的开展工作,我特别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向同事学、向书本学的思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和阅历短浅的受限。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中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我不断学习的源泉。为此,我积极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和前辈们请教,虚心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以他们的工作思路、言行举止、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榜样,规范和纠正自己方法、思路上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学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民营企业党务管理实务等业务知识,努力掌握与企业主桥梁工程有关的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流程。 这次实践经历让我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刚踏上社会的我跃跃欲试,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因为我平时学的知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但后来实践发现实际上我看的只是基本理论学,尚未具有发展潜力,没有容入企业。学校主要是通过学习,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走进企业才发现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一要熟悉国家人事劳动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二要

掌握最新的人力资源理论和技术,三要具备战略家的某些素质,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因为知识老化速度以加快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更快更复杂,到社会上继续学习才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办法,大学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多案例的分析其实也都不够真实,而且还会失去现实意义。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多方案如果用大学的理论知识来做,最后都实行不通的,甚至会被全盘否定掉。 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层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上的骨干。对于我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始终一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要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戒骄戒躁,争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优异的成绩在。 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但要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客观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进一步注重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断在工作中学进取。 人力资源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我的影响 一要有爱心: 爱职业,爱员工,敬重领导。二要有责任心: 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事事重要,事事都是责任。三要业务精益求精: 时时、事事寻求合理化,精通人力资源业务,知人善任,用人有方,追求人与事结合的最佳点。四要有探索、创新、团结、协调、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作者:————————————————————————————————日期:

目录 一、论文选题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 二、选题范畴 (1) 1、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评估与土地利用规划 (1) (1)土地利用调查 (1) (2)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 (1) (3)土地评估(land assessment) (1) (4)土地利用规划 (1) 2、土地整理 (2) 3、土地产权 (2) 4、土地价格评估 (2) 5、耕地保护与城市无序扩展问题 (2) 6、土地监测和加强法制思想建设 (3) 7、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 (3) 三、参考题目 (3) 第一类: (3) 1、房地产市场研究 (3) 2、土地市场研究 (3) 3、物业管理领域 (4) 4、小产权房的问题 (4) 5、住房保障方面的题目 (4) 6、房地产开发领域 (4) 第二类: (4) 1、从基层土地管理的角度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2、农户对土地整理的看法 (4) 3、农户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 (5) 4、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5) 5、农地流转的途径 (5) 6、失地农民的生计 (5) 7、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 (5) 8、耕地撂荒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5) 9、兴隆庄煤矿塌陷区土地利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 10、RS支持下的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景观分析 (5) 11、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的综合效益比较方法研究——以XX区TCL企业用地为例 (5) 12、基于RS和GIS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 (5) 13、昆山市土地估价浅析 (5) 14、GIS技术在畜牧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5) 15、GIS在城市环保中的应用 (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 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包括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总结报告

学生实习(实训)总结报告学院:____xxxxxxxxxxxx__专业班级: _ 学生姓名:____xxxx___ 学号:__ xxxxxxxxxxxx_ 实习(实训)地点:______ _ Fxxx_____ ____ _ _报告题目: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的总结报告 报告日期: 2015 年 01 月 04 日 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的总结报告 实训前言 这两周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的专周实训,通过实训,让我们巩固有关人力资源在各个板块的知识面,使得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工作能力上得到提高。例如学习并熟悉了具体的招聘与录用流程,并掌握了相关测试方法。并学会制作填写在招聘与录用工作中所需表格。根据公司的情况制作绩效考核量表和具体的方案,员工薪酬方案以及员工离职的相关手续,也就是说从员工投简历的那一刻开始到员工离开公司我们都做了详细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围绕人力资源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员工关系六大模块来进行。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更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 实训目的 这次实训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巩固和拓展了同学们知识面,使我们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招聘与录用工作能力上得到提高。也让我们具体掌握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掌握多种甄选测试方法。并学会制作在招聘与录用工作中所需表格。 招聘与录用模拟训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以后再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为期两周的实训,能让同学们深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实际中好的技巧,以达到同学们适应以后我们步入职场后如何去面对自己面试过程中的问题,更有助于丰富我们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经验。 实训内容 这次的实训共进行了十天,第一天老师布置了整个实训过程的计划与安排,这天的任务是招聘计划的制定,我们先进行了小组分组,然后自己小组组建一个虚拟公司,包括公司名称、企业概况、组织结构图、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等内容。还要填写相应的表格,大家马上进行任务的分工,各自去寻找各自的资料。我的任务是其中制作招聘模块,包括人员需求分析,一份结构化面试提纲与评估表,还要填写面试人员新员工的录用申请表,试用考核调查表等等。我在查找相关资料,第二天到第三天主要是对之前信息的补充填写编制,完成相应内容,我们小组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根据图书馆以及网络书本上的知识信息编制了市场营销部经理的结构化面试提纲,以及面试评估表的整制。填写新员工相应表大家相互谈论沟通。左后我完成了小组给予我的任务。第四天到第八天主要是对招聘的相关材料的综合完善及修订补充。大家综合起来做的资料进行讨论与情景模拟。第四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例文.doc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例文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分等研究 房地产行业监管中的电子政务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与地方政府选择 基于经济增长的耕地非农化收敛性研究 丹江口市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工神经网络在农用地分等因素权重确定中的应用研究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基于遥感的耕地预警和植被动态监测研究 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投资可行性评价研究基于gis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农用地分等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策略研究 近2017年来西吉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其趋势分析webgis在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宜章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辽东湾北岸岸线变迁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自然资源管理及其变化

我国外资并购准入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地籍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分析 基于遗传方法的多光谱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基于com技术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土地回购制度研究 泰安市岩溶塌陷机理及监测预报研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喀斯特山区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 基于gis的潜江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研究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信号模拟技术的初步研究 本溪市数字土地总体设计与网络信息发布系统的实现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天津市河东区土地开发利用及规划研究 电子政务及其在房地产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基于arc view的山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 基于vb的城镇土地估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土地管理学课程论文

《土地管理学》课程论文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班级:08 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姓名:黎佳文学号:20084415 题目:基于GIS的长沙市楼盘均价分析 指导老师:孙华 2011 年4月

目录 引言 (2) 1 长沙楼市概况及选取楼盘的基本资料 (3) 1.1 长沙房地产发展概况 (3) 1.2 楼盘概览 (4) 2 分析影响均价的各因素 (5) 2.1 各行政区交通条件分析 (5) 2.1.1 开福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5) 2.1.2 芙蓉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5) 2.1.3 天心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6) 2.1.4 雨花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6) 2.1.5 岳麓区楼盘交通状况分析 (6) 2.2 楼盘均价与交通条件关系 (7) 2.3 均价与CBD和火车站距离的关系 (8) 2.4 升值潜力分析 (9) 3 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3.1 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9) 3.2 加强土地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10) 4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本文就长沙市五个行政区区共30个楼盘的均价以及可能影响到其均价的一些因素进行调研,借助arcgis平台使得这30个楼盘的布局以及周边交通情况更加直观,并借助gis来生成统计报表,用科学的方法对该地区影响房价的因素作出分析,并得出在假设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房价与其距离CBD以及火车站是呈正相关的。显然,交通状况与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了,总的来说影响房价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但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整个长沙市,而且鉴于各行政区楼盘交通条件的差距不明显,所以这里显示的结果是均价受交通条件影响不大。 关键词:均价 CBD 交通条件 G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